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私立华联学院:《审计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审计学课程教案(共十三单元)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886.31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审计学》课程教案 (以《新编审计学》,汪振纲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第1版为蓝本) 单元一绪论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明 确审计的特征,了解审计的目标和职能,理解审计的分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贵 关系 (识记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审计的定义 (一)审计的定义 1早期定义(了解): 2.现行定义(识记) )审计的本质特征 1.独立性:(识记) 2.权威性。(识记) (三)审计对象 1.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2.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 资料。 (识记) (四)审计的职能(识记) 1.监督: 2鉴正. 3.评价 )审计的作用(识记 1.制约性(防护性): 2,建设性(促进性)。 二、宙计的分举 (一)按市计主体分类(了解) 1.国家审计 2.内部审计: 3.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了解) 1.财务报表审计: 2.经营审计 3.合规性审计 (三)其他分类 1.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了解) (1)事前市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共21页第1页

共 21 页第 1 页 《审计学》课程教案 (以《新编审计学》,汪振纲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2 年 5 月第 1 版为蓝本) 单元一 绪论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明 确审计的特征,了解审计的目标和职能,理解审计的分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一) 审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识记) (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 二、审计的定义 (一) 审计的定义 1. 早期定义(了解); 2. 现行定义(识记)。 (二)审计的本质特征 1. 独立性;(识记) 2. 权威性。(识记) (三)审计对象 1. 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的经济活动;2. 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相关 资料。(识记) (四)审计的职能(识记) 1. 监督; 2. 鉴证: 3. 评价。 (五)审计的作用(识记) 1. 制约性(防护性); 2. 建设性(促进性)。 三、审计的分类 (一)按审计主体分类(了解) 1. 国家审计; 2. 内部审计; 3. 注册会计师审计。 (二)按审计的内容和目的分类(了解) 1. 财务报表审计; 2. 经营审计; 3. 合规性审计。 (三)其他分类 1. 按审计实施时间分类(了解) (1)事前审计; (2)事中审计; (3)事后审计

2.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了解》 (1)封地宙计 (2)报送审计 3.按审计范围分类(了解 (1)全部审计: (2)部分审计: (3)专而由计 审计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 1.国家审计机关和人 员(了解 2.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了解》 3.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识记) 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有限贵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 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识记)》 鉴证业务和相关最务业务。 单元二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注册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容:理解独立性的含义:能够在实务中识别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 以及掌握维护独立性的一般措施。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宙计准叫 (一)审计准则体系(了解 1国家审计准则 2.内部审计准则 3.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项基本准则50项具体准则。(了解)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识记 1.诚信: 2.独立、客观、公正: 3.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4.保密: 5.良好的职业行为 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不利影响的因素(识记)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过度推介导致不利 影响的情形:密切关系良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2.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识记) 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共21页第2页

共 21 页第 2 页 2. 按审计执行地点分类(了解) (1)就地审计; (2)报送审计。 3. 按审计范围分类(了解) (1)全部审计; (2)部分审计; (3)专项审计。 四、审计组织形式及审计人员 1. 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了解) 2.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了解) 3. 民间审计组织和人员 (1)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识记) 独资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有限责任公司制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 任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 (2)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范围(识记) 鉴证业务和相关服务业务。 单元二 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掌握注册注册会计师 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内容;理解独立性的含义;能够在实务中识别可能损害独立性的因素 以及掌握维护独立性的一般措施。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体系(了解) 1. 国家审计准则; 2. 内部审计准则; 3.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二)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 1 项基本准则 50 项具体准则。(了解) 二、审计职业道德 (一)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识记) 1. 诚信; 2. 独立、客观、公正; 3. 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 4. 保密; 5. 良好的职业行为。 (二)对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1. 不利影响的因素(识记) 自身利益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自我评价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过度推介导致不利 影响的情形;密切关系良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外在压力导致不利影响的情形。 2. 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识记) 由行业、法律法规或监管机构规定的防范措施;工作环境中的防范措施

3.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了解) (三)独立性 1.独立性的内涵。实质上独立性:形式上独立。(领会 2.保持独立性的思路(了解) 3.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领会》 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与 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收费: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 单元三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 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审计计划,认识其意义, 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 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掌握总体审计策路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方法。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识记】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 1.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完整性 准确性: 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识记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2.具体审计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 期间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 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己存在的金额均己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 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 共21页第3页

共 21 页第 3 页 3. 解决职业道德问题的思路(了解) (三)独立性 1. 独立性的内涵。实质上独立性;形式上独立。(领会) 2. 保持独立性的思路(了解) 3. 对独立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及防范措施(领会) 经济利益;贷款和担保;商业关系;家庭和私人关系;与审计客户发生雇佣关系;与 审计客户长期存在业务关系;为审计客户提供非鉴证服务;收费;影响独立性的其他事 项。 单元三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划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与具体目标;理解管理层认定 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学习审计计划,认识其意义,了解审计业务约定书 的定义和基本内容;掌握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制订方法。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目标 (一) 审计总目标 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识记) (二)审计的具体目标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认定 (1)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识记) 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 (3)与列报相关的认定(识记) 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 2. 具体审计目标 (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由发生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真实的。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发生的交易确实已经记录。 准确性:由准确性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记录的交易是按正确金额反映的。 截止:由截止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接近于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记录于恰当的 期间。 分类:由分类认定推导出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被审计单位记录的交易经过适当分类。 (2)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存在:由存在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记录的金额确实存在。 权利和义务:由权利和义务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资产归属于被审计单位,负债 属于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完整性:由完整性认定推导的审计目标是确认已存在的金额均已记录。 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 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应用) 发生以及权利和义务:将没有发生的交易、事项,或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交易和事项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己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 且技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1.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识记) 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层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识记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 责任。 3,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了解) 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贵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审计计划 (一)接受业务委托 1.接受委托前的工作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北了解审计业条环墙。(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和作用。(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总体要求。(了解)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识记)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范例(领会/应用) (二)制定审计计划 1.总体审计策略(识记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问,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2.具体审计计划 (1)其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其他 审计程序。(识记 (2)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了解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了解) 3.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了解) 4.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1)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扩展初步业务活动(了解) (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了解) 单元四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市计证据,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作用,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熟悉获取市 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作为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审计工作 底稿,应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熟悉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内容和范围应考 虑的因素,掌握编制市计工作底稿应包括的要素,堂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及宙计工 作底稿的归档等相关问题。 共21页第4页

共 21 页第 4 页 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该目标。 完整性:如果应当披露的事项没有包括在财务报表中,则违反了该目标。 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己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财务报表审计的责任划分 1. 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识记) 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层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 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2. 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识记)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 责任。 3. 管理层、治理层的责任与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之间的关系(了解) 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 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 二、审计计划 (一)接受业务委托 1. 接受委托前的工作 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了解) 2.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1)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含义和作用。(了解)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总体要求。(了解) (3)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识记) (4)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范例(领会/应用) (二)制定审计计划 1. 总体审计策略(识记) 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和方向,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 2. 具体审计计划 (1)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的内容 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计划实施的其他 审计程序。(识记) (2)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了解) (3)与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沟通(了解) 3.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关系(了解) 4. 首次接受审计委托的补充考虑 (1)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扩展初步业务活动(了解) (2)首次接受审计委托前执行的程序(了解) 单元四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证据,了解审计证据的含义、作用,掌握审计证据的种类,熟悉获取审 计证据的审计程序,掌握作为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应具有的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审计工作 底稿,应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作用,熟悉形成审计工作底稿格式、内容和范围应考 虑的因素,掌握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包括的要素,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及审计工 作底稿的归档等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所有信息。(识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识记)(举例) 2,审计证据按相互关系分类 基本证据:佐证证据:矛盾证据。(识记)(举例) 审计证据的特征 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使审计人员 形成审计意见。(识记) 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错报风险:审计证据质量: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审计经验:成本 效益原则。(领会) 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 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识记) (四)巷取审计证据的宙计程序 1.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识记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2.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方法)(领会应用) (1)松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努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 法、回归分析法。(应 一、审计工作底稿 (一)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和获取的资料 (识记 (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了解) 2.宙计工作底德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 问愿备忘录、重大事 项概要、询证函回函、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 共21页第5页

共 21 页第 5 页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证据 (一)审计证据的概念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所有信息。(识 记) (二)审计证据的种类 1. 审计证据按其外形特征分类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识记)(举例) 2. 审计证据按相互关系分类 基本证据;佐证证据;矛盾证据。(识记)(举例) (三)审计证据的特征 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的数量的衡量,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使审计人员 形成审计意见。(识记) 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错报风险;审计证据质量;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程度; 审计经验;成本——效益原则。(领会) 2.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审计意见所依据的 结论方面具有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识记) (四)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1. 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识记) (1)风险评估程序 (2)控制测试 (3)实质性程序 2. 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程序(方法)(领会/应用) (1)检查记录或文件 (2)检查有形资产 (3)观察 (4)询问 (5)函证 (6)重新计算 (7)重新执行 (8)分析程序。分析程序常用的具体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合理性测试 法、回归分析法。(应用) 二、审计工作底稿 (一)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 和获取的资料。(识记) (二) 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和内容 1. 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 审计工作底稿可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了解)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 项概要、询证函回函、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邮件,以及对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

摘要或复印件。此外,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与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 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等。(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主要是表格形式。(了解)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识记)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 3.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记 5.审计标识及说明 6.审计结论 7,索引号及编号 8编制若姓名及缩制日制 复核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了解) 2.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就是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为复核 人, 对审 工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识记 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审计就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了解)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两类。(识 记) 2.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所。(识记) 3.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和保存年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的60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 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 保存 十年。(识记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的变动(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了解) 4.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了解) 单元五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重要性的概念及其如何应用:掌握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掌 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概念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可以用一种临界值表示,该临界值就是一项错报(或全部错报的 汇总数)重要到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凡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通常被认为不 共21页第6页

共 21 页第 6 页 摘要或复印件。此外,还包括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与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 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等。(了解) (三)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 主要是表格形式。(了解) (四)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识记) 1. 被审计单位名称 2. 审计项目名称 3. 审计项目时点或期间 4. 审计过程记录 5. 审计标识及说明 6. 审计结论 7. 索引号及编号 8. 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 复核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五)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 1. 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要求(了解) 2.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制度 审计工作底稿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就是以项目经理、部门经理、主任会计师为复核 人,对审计工底稿进行逐级复核。(识记) 此外,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对特定业务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例如对上市公司财务报 表审计就必须进行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了解) (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 1. 审计档案的分类 审计档案按照使用期限的长短和作用的大小可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两类。(识 记) 2. 审计档案的所有权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承接该项业务的会计师事所。(识记) 3.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和保存年限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的 60 天内。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 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十年。(识记)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的变动(了解) 审计工作底稿归档后的变动(了解) 4. 审计档案的保密与调阅(了解) 单元五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重要性的概念及其如何应用;掌握审计风险的构成因素;掌 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审计重要性 (一)重要性的概念 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可以用一种临界值表示,该临界值就是一项错报(或全部错报的 汇总数)重要到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凡低于该临界值的错报通常被认为不

重要,高于临界值的错报说明存在重大错报。(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1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 2.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3.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4,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二)重要性概念的应用 1.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财务报表层次的三 安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应 用) 如果同一审计期间不同财务报表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出于谨慎性的考虑,审计 师应当选择较低的金额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识记) 3.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采用的方法 1)单独评估法(应用) 2)分配法(应用) 4.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识记)》 (1)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汀总数小干面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识 记) (一)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市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识记 1.重大错报风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识记)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领会)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固有风险(识记) 2)控制风险(识记)】 2.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风险。(识记) (三)检杏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 果呈反向关系。(识记)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应用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识 共21页第7页

共 21 页第 7 页 重要,高于临界值的错报说明存在重大错报。 (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1. 重要性的确定要站在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视角; 2.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的环境; 3. 重要性的确定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4. 重要性的确定要考虑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 (二)重要性概念的应用 1.重要性水平初步判断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应 用) 如果同一审计期间不同财务报表计算出的重要性水平不同,出于谨慎性的考虑,审计 师应当选择较低的金额作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识记) 3.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1)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 (2)确定重要性水平时采用的方法 1)单独评估法(应用) 2)分配法(应用) 4. 评价审计结果时对重要性的考虑(识记) (1)估计每个账户的总体错报 (2)估计所有账户的错报(或漏报)汇总数 (3)错报(或漏报)汇总数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4)错报(或漏报)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的处理 (5)错报(或漏报)汇总数小于重要性水平 二、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识 记) (二)审计风险的构成要素 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识记) 1. 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识记) (1)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领会) (2)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固有风险(识记) 2)控制风险(识记) 2. 检查风险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错报的风险。(识记) (三)检查风险与重大错报风险的反向关系 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 果呈反向关系。(识记)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应用) (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 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也是反向变动关系。(识

记) 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了解) 单元六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抽样,掌握审计抽样的含义:熟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统计抽样和 非统计抽样:理解审计抽样的过程:掌握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以及实质性程序中抽 样技术的运用。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选取全部项目(了解 (二)选取特定项目(了解】 (三)审计抽样 1.概念:审计抽样是指从某一特定的审计对象(审计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 分具有代表性的审查对象(样本)进行审查,并用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审 计方法 (识记 2.审计抽样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识记) 3 审计抽样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使用。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了解)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 是指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信赖不是风险(识记) 2,信懒过度风险(识记) 注 会计师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误拒风险(识记 2.误受风险(识记)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识记 在审计过程中, 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了解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料 (一)统计袖样 统计抽样是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 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结果来推新总体特征的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又叫随机抽样法。(识 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是由注册会计师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 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识记) 四、审计抽样的过程 (一)样本设计(领合应用) 1.确定测试目标 共21页第8页

共 21 页第 8 页 记) 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对审计程序的影响。(了解) 单元六 审计抽样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审计抽样,掌握审计抽样的含义;熟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统计抽样和 非统计抽样;理解审计抽样的过程;掌握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以及实质性程序中抽 样技术的运用。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 (一)选取全部项目(了解) (二)选取特定项目(了解) (三)审计抽样 1. 概念:审计抽样是指从某一特定的审计对象(审计总体)中,按一定方式抽取一部 分具有代表性的审查对象(样本)进行审查,并用样本的审查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审 计方法。(识记) 2. 审计抽样应当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识记) 3. 审计抽样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可使用。风险评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 (了解) 二、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是指样本不能代表总体的风险。(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控制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 信赖不足风险(识记) 2. 信赖过度风险(识记) 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应关注以下抽样风险: 1. 误拒风险(识记) 2. 误受风险(识记) (二)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 (识记)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了解) 三、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一)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是运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原理,遵循随机原则,从审计对象总体中抽取样本 进行审查,然后以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特征的抽样方法。 统计抽样又叫随机抽样法。(识 记) (二)非统计抽样 非统计抽样是由注册会计师凭借自己的职业经验和判断能力,有目的地从特定审计对 象总体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查,并以样本的审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抽样方法。(识记) 四、审计抽样的过程 (一)样本设计(领会/应用) 1.确定测试目标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3.分层 确定审计程厅 (二)选取样本阶段(应用】 1。确定样本规模 2,选取样本 (1)随机数选样(应用) (2)系统 (应用〉 (3)随意选样(了解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领会】 (三)抽样结果评价(领会) 2推新体 1,分析样本误差 3。形成审计结 五、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一)基本概今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时,主要是指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在实务中, 注册会计师一般的测试是将信赖过度风险确定为10%)(领会) 2 可容忍误差 《在 试中表现为可容忍偏差率)(领会 .预计总体误差(在控制测试中是指预计总体偏差率)(领会) (二)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方 法。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中通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有三种: 1.固定样本量抽样 应用) (1)确定样本规模 (2)推断总体误差 2停一 -走抽样(领会) 3.发现抽样(领会) 六、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基本概念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细节测试中主要是指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有时也包括误 指风险)(领会) 2.可容忍误差(在细节测试中表现为可容忍错报)(领会) 3.预计总体误差(在细节测试中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即预计总体发生错报的金额) (领会) (二)在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1.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主要包括三种具体的方法: (1)均值估计抽样(应用) (2)差额估计抽样(应用) (3)比率估计抽样 (应用 2.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略) 共21页第9页

共 21 页第 9 页 2.定义总体与抽样单元 3.分层 4.定义误差构成条件 5.确定审计程序 (二)选取样本阶段(应用) 1.确定样本规模 2.选取样本 (1)随机数选样(应用) (2)系统选样(应用) (3)随意选样(了解) 3.对样本实施审计程序(领会) (三)抽样结果评价(领会) 1.分析样本误差 2.推断总体误差 3.形成审计结论 五、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一)基本概念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时,主要是指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在实务中, 注册会计师一般的测试是将信赖过度风险确定为 10%)(领会) 2. 可容忍误差(在控制测试中表现为可容忍偏差率)(领会) 3. 预计总体误差(在控制测试中是指预计总体偏差率)(领会) (二)控制测试中运用的抽样方法 实施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可能使用统计抽样的方法,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方 法。注册会计师在统计抽样中通常使用的抽样方法有三种: 1. 固定样本量抽样(应用) (1)确定样本规模 (2)推断总体误差 2. 停——走抽样(领会) 3. 发现抽样(领会) 六、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一)基本概念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细节测试中主要是指抽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有时也包括误 拒风险)(领会) 2. 可容忍误差(在细节测试中表现为可容忍错报)(领会) 3. 预计总体误差(在细节测试中是指预计总体错报额,即预计总体发生错报的金额) (领会) (二)在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方法 1. 变量抽样 变量抽样主要包括三种具体的方法: (1)均值估计抽样(应用) (2)差额估计抽样(应用) (3)比率估计抽样(应用) 2. 概率比例规模抽样(略)

单元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一部分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了解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与要素 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分类,以对内部控制及其评审程序和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 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识记) (二)内部拉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识记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控制环境(内部环墙)(识记】 1.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 控制系统 (二)风险评估(识记 (三)信息系统和沟通(识记) (四)这制活动(识记》 1.交易授权与批准控制 2 凭证与记录控制 3.职责分离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5,独立稽核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一)内部会计控制(了解 )内部管理控制(了 解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一)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了解》 1.在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程序时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2.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了解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描述(领会应用 1.调查表法 2.文字表述 3.流程图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 1.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领会应用) 2.评价内控 度的有效性 :领会应用 (1)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2)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测试 3.评价控制风险水平(领会/应用》 (1)高信赖程度(低度控制风险 (2)中信赖程度(中度控制风险 共21页第10页

共 21 页第 10 页 单元七 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第一部分 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旨在了解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掌握内部控制的含义与要素, 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分类,以对内部控制及其评审程序和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与目标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效率和效果以及 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识记) (二)内部控制的目标 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识记) 二、内部控制的要素 (一)控制环境(内部环境)(识记) 1.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 2。组织结构和权力、职责的划分方法 3.控制系统 (二)风险评估(识记) (三)信息系统和沟通(识记) (四)控制活动(识记) 1.交易授权与批准控制 2.凭证与记录控制 3.职责分离 4.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 5.独立稽核控制 三、内部控制的种类 (一)内部会计控制(了解) (二)内部管理控制(了解) 四、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一)了解内部控制制度(了解) 1. 在编制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程序时对内部控制的了解 2. 利用以往的审计经验了解内部控制 (二)内部控制的描述(领会/应用) 1. 调查表法 2. 文字表述 3. 流程图 (三)内部控制的评价 1. 评价内控制度的健全性(领会/应用) 2. 评价内控制度的有效性(领会/应用) (1)内部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2)内部控制的实质性测试 3. 评价控制风险水平(领会/应用) (1)高信赖程度(低度控制风险) (2)中信赖程度(中度控制风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