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村三首 社菌
羌村三首
学习要点 杜甫及其艺术特色 (一)杜甫介绍 (二)杜诗艺术特色 (三)杜诗历史地位 作品赏析 作品评论 四、学术争鸣
一、杜甫及其艺术特色 (一)杜甫介绍 (二)杜诗艺术特色 (三)杜诗历史地位 二、作品赏析 三、作品评论 四、学术争鸣
杜甫(712~770), 生 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华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712~770), 字子美,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澳书私壮游时期 (712-746)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 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 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 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 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 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 诗歌的特质
杜甫在20岁之前,主要是在家读书。20 岁以后是他的壮游时期。这个时期的漫游生 活,使杜甫有机会游览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和 文化古迹,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结交 了友人。这个时期他曾写下著名的《望岳》 诗,抒发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的雄心壮志和蓬勃朝气。诗歌创作具有盛唐 诗歌的特质。 一、读书和壮游时期 (712—746年)
杜甫具有非凡的天赋。开元五年(717),年方六岁的杜甫 观看了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五十年以后,诗人作《观公孙 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生动、细致地回忆了公孙大娘的舞 姿:“燿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 如江海凝清光。”一个六岁的儿童就能欣赏“浏漓顿挫”的舞蹈 艺术且把鲜明的印象保留五十年,可见诗人是早慧且强记的。 他在《壮游》一诗中说自己“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 魏徒,以我似班扬。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 作成一囊”,更可证明他诗才的早熟。一部杜诗,无异是一座诗 歌艺术的宝库,没有过人的天才的话,是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建 造这样一座宝库的。换句话说,杜诗本身的艺术造诣就是诗人 天才的最好证明
当然,杜甫更为人们称道的是他的学力。杜甫读书广博精 深:“读书破万卷”(《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是他的自负之言, “群书万卷常暗诵”(《可叹》)虽是他对友人的称扬,其实也可 看作他的夫子自道。读破万卷使诗人对前代的文学和学术有 深刻的理解,是他全面借鉴前代文学遗产的前提,而更直接的 结果则体现于成语典故的熟练运用。宋人号称读书广博,但他 们对杜诗的用典则叹为观止
杜甫对前代的文学遗产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和十分虚心的态度,他有诗云:“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 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戏为六绝句》之
二、困守长安十年 (746—755年)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 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 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 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 作——《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 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 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 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二、困守长安十年 (746—755年) 天宝五年(746),来到京城长安。贫 困的生活体验,使他与下层人民的思想感情 逐渐贴近;当权者的排斥,使他对政治的黑 暗有了切身的体验。诗人性格也逐渐由清狂 转为深沉。写出了第一篇为人民呼喊的杰 作—— 《兵车行》,还写了揭露杨国忠兄 妹荒淫享乐生活的《丽人行》。 • 这些作品都标志这杜甫作为一个忧国忧民的 伟大诗人的成熟,奠定了他客观写实的创作 方向和沉郁苍凉的诗歌风格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 (756759年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 《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 名的诗篇。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 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 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多 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 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 独特成就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 (756—759年) 在长安,杜甫写下了《悲陈陶》、 《春望》、《哀江头》、《月夜》等著 名的诗篇。强烈的政治性和炽热的忧国 忧民感情,是这个时期作品的突出特色, 它标志着诗人的创作进入高潮期。许多 叙事性优秀诗作更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的 完美结合,代表了杜甫诗歌写实艺术的 独特成就
四、漂泊西南时期 (760—771年)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 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 766年迁往夔州,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 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作的大量七 言律诗,如《登高》及《秋兴八首》等在艺术 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 历四年(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 衡州。最后他在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 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上,终年59岁
四、漂泊西南时期 (760—771年) 上元元年(760)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 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 766年迁往夔州 ,杜甫对诗歌的格律、形式等 写作技巧也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创作的大量七 言律诗,如《登高》及《秋兴八首》等在艺术 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后世奉为圭臬。 杜甫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三峡。大 历四年(769)正月,诗人来到潭州,后又到 了衡州。最后他在大历六年(771)冬死于长 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破船上,终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