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罗迦诺的乡村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 3、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2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 教学方法:合作、质疑、探究 教学储备 解作者 冯至,原名北承植,河北涿州人,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1925年参与创办沉 钟社。1927年先后在哈尔滨、北平任教。1930年参与创办《骆驼草》杂志, 同年赴德国留学。1935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 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1964年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1979 年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作翻译皆有成就,诗集《昨日之歌》。 (二)、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初,距卢沟桥事变不到半年,作者对逝去的那段宁静的 留学生涯非常怀念,但怀念的聚焦点并不是游学时的大都市柏林,而是一个安 安静静,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这种怀念对于当时处在纷乱,火药味浓重的大 上海的作者来说,真是暂时闭上眼,躲开现实美美地做了个恬静的好梦。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未晞()殷勤()瞿里许()皮靴橐橐()蝎子( 提防( )惊e( ) shuo( )大松huan(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吧! 2.解释词语: 干戈 无所事事: 恍然大悟: 摩掌擦拳: 钩心斗角 层出不穷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 1 - 罗迦诺的乡村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并学会运用。 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 3、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体会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 2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 3 教学方法:合作、质疑、探究 教学储备: (一)、了解作者 冯至,原名北承植,河北涿州人,早年就学于北京大学。 1925 年参与创办沉 钟社。 1927 年先后在哈尔滨、北平任教。 1930 年参与创办《骆驼草》杂志, 同年赴德国留学。 1935 年获海德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 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授。 1964 年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79 年中国作协副主席,诗作翻译皆有成就,诗集《昨日之歌》。 (二)、背景介绍 这篇文章写于 1937 年初,距卢沟桥事变不到半年,作者对逝去的那段宁静的 留学生涯非常怀念,但怀念的聚焦点并不是游学时的大都市柏林,而是一个安 安静静,远离战争的瑞士乡村,这种怀念对于当时处在纷乱,火药味浓重的大 上海的作者来说,真是暂时闭上眼,躲开现实美美地做了个恬静的好梦。 教学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 未晞.( )殷.勤( )瞿.里许( )皮靴橐.橐( ) 蝎.子( ) 提.防( )惊è( ) shuò( )大 松 huán( ) 你觉得还有哪些字词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请写在下面的空白处吧! 2.解释词语: 干戈: 无所事事 : 恍然大悟 : 摩掌擦拳: 钩心斗角: 层出不穷 :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整体感知(10分钟 1.“乡村”的人很多,事也不少。你能说说吗?(分别写出三个即可) 让“我”难忘的人 令“我”难忘的事 2、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3、这篇文章运用 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乡村 4、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环境:北面的房子是 ,南面的房子是 罗迦诺 城的左边 ,右边是 ,这里没有发生 从这句可以看出 (2)、动物:中午是 ,夜晚窗外 有 清早有 ,这点和 北平 ,使“我”闻到了故乡的气息。 (3)、植物:与故乡相比,相同的是 不同的是 5、人物素描:在这乡村的风景中,一群可爱的人在不断的接触中逐渐熟悉 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细读课文,填空。 (1)邮递员的妹妹:她的 让“我”不放心,她的 让 “我”大吃一惊,她的」 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太小气了 (2)送面包人:以 为由,没有将面包送上门,后来解决的办法 是 从这群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处世原则:利己但不能 6、通过品味人物的描写,你能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吗? 明确:人们特点:疏散无事、自足自乐、不闻世事、无忧无虑 (对比手法,与城市生活严肃对比) 少女:白描手法,罗迦诺人做事松缓随便 老邮差(邮局局长,少女哥哥) 送面包少年憨直自然、亲切可爱 送煤炭小厮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5分钟) 1、优美的语句会让我们仔细品尝。记诵下面的语句,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钟) (1)、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久的生物,也 在这里重逢了。(你是如何理解“重逢”一词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 2 - 二、整体感知(10 分钟) 1.“乡村”的人很多,事也不少。你能说说吗?(分别写出三个即可) 让“我”难忘的人: 令“我”难忘的事: 2、本文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3、这篇文章运用 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而鲜明的乡村。 4、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1)、环境:北面的房子是 ,南面的房子是 ;罗迦诺 城的左边 ,右边是 ,这里没有发生 , 从这句可以看出:“ ”。 (2)、动物:中午是 ,夜晚窗外 有 ,清早有 ,这点和 北平 ,使“我”闻到了故乡的气息。 (3)、植物:与故乡相比,相同的是 , 不同的是 。 5、人物素描:在这乡村的风景中,一群可爱的人在不断的接触中逐渐熟悉, 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细读课文,填空。 (1)邮递员的妹妹:她的 让“我”不放心,她的 让 “我”大吃一惊,她的 态度,让“我”觉得自己太小气了。 (2)送面包人:以 为由,没有将面包送上门,后来解决的办法 是 。从这群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处世原则:利己但不能 6、通过品味人物的描写,你能概括一下人物的特点吗? 明确:人们特点: 疏散无事、自足自乐、不闻世事、无忧无虑 (对比手法,与城市生活严肃对比) 少女:白描手法,罗迦诺人做事松缓随便 老邮差(邮局局长,少女哥哥) 送面包少年 憨直自然、亲切可爱 送煤炭小厮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25 分钟) 1、优美的语句会让我们仔细品尝。记诵下面的语句,并回答后面的问题。(10 分钟) (1)、不只是气候和北平夏季的乡间很相似,就是几种违阔许久的生物,也 在这里重逢了。(你是如何理解“重逢”一词的?)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2)、那桶油放在苹果树下,等它的主人,已经等了一夜。(你是如何理解 等”的?) (3)、但我对于她还是不大信任,邮票固然可以在门前买,可是待发的信还 是不肯直接交给她。(“固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怎么理解?) 2、精段品读深探究 精彩的段落让我们回味无穷,请将最后一段朗读几遍,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己也不知不觉把皮鞋脱去,换上家乡的布鞋,把领带抛开,换上 反领的衬衫,时表也用不着”一句表明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 (2)、从本段中,哪一句写出“我”给这些异国之人的一种评价? (3)、如何理解“湖山才露出它们的雄壮。一片湖水,四围是默默无语的青 山,山间的云,层出不穷地在变幻”一句? (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知识拓展(10分钟) 乡村是单调的,但在这篇中作者却写出一种“美”来,你认为“美”在何 2.你或许住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或许身居野草遍布的乡村;或许你听说过, 或许你亲身体验过……但不管如何,你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以“我眼中的乡村” 为话题,写一个片段以表达出你眼中的乡村。 四、学教反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教案 第三单元,编写人:葛海涛 - 3 - (2)、那桶油放在苹果树下,等它的主人,已经等了一夜。(你是如何理解 “等”的?) (3)、但我对于她还是不大信任,邮票固然可以在门前买,可是待发的信还 是不肯直接交给她。(“固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怎么理解?) 2、精段品读深探究 精彩的段落让我们回味无穷,请将最后一段朗读几遍,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己也不知不觉把皮鞋脱去,换上家乡的布鞋,把领带抛开,换上 反领的衬衫,时表也用不着”一句表明了“我”当时是怎样的心态? (2)、从本段中,哪一句写出“我”给这些异国之人的一种评价? (3)、如何理解“湖山才露出它们的雄壮。一片湖水,四围是默默无语的青 山,山间的云,层出不穷地在变幻”一句? (4)、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三、知识拓展(10 分钟) 1.乡村是单调的,但在这篇中作者却写出一种“美”来,你认为“美”在何 处? 2.你或许住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或许身居野草遍布的乡村;或许你听说过, 或许你亲身体验过……但不管如何,你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以“我眼中的乡村” 为话题,写一个片段以表达出你眼中的乡村。 四、学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