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科学的实践活动——观察和实验等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实用目的,完全是为了认 识: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如果从中得到什么,那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科学的 特征是自由探索,到达什么领域,得到什么结果,预先所知甚少或根本一无所知。 以明确的目的去限定科学就是预先设定了结果。著名科学史家萨顿称一部科学史 描述了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可 斗争的历史”。科学被捆绑的结果是,不仅科学,而且整个社会淡化甚至丧失了 自由探索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日常事物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对根本出发点和 终极目标的探求。 科学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提供共同的平台。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 科学做不到这一点,难以为不同的技术找到普适的理论基础;相反被不同技术的 个性、初始和边界条件所限定。技术若无理论指引,难免目光短浅,甚至与整体 和长远目标相冲突,表面上达到了暂时和局部的目标,在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彼 此间发生矛盾。同时,还要付出一再试错的成本或所谓“学费”,有些后果不可 逆转。此外,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达到原理层的“推 己及人”,完全可能因缺乏共同的平台而不能适用甚至招致失败。 在科学和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 的经验素材为硏究对象。只有科学对技术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并上升到 般的高度,技术方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在当前,技术在各方面的负面效应 逐步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的观念和知识,以强化技术的生态和社会 效益。显然,没有相对独立的自由研究的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 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然后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在 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 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选择,然后再作用于自然界,以得到能满足“本土”、 “地方”及个人的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此意义上可以发现,科学与技术的 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功能对要素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 作用;也就是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 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如果把科学完全 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而被引向确定、特定和狭窄 的方向,难以提供广泛而多样的知识,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最终不利于 技术自身的发展 (吕乃基《科技之累》有删节) 1.下列对“科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的科学,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实用目的,而完全 是为了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的认识。 B.科学的特征是自由探索,不要用明确的目的去限定,如果从实践活动中得到 什么,那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C.一部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而无止境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思 想自由,为了思想免于封建暴力专制及迷信的限定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适应性训练 语 文 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科学的实践活动──观察和实验等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实用目的,完全是为了认 识: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如果从中得到什么,那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科学的 特征是自由探索,到达什么领域,得到什么结果,预先所知甚少或根本一无所知。 以明确的目的去限定科学就是预先设定了结果。著名科学史家萨顿称一部科学史 “……描述了漫长而无止境的为思想自由,为思想免于暴力、专横错误和迷信可 斗争的历史”。科学被捆绑的结果是,不仅科学,而且整个社会淡化甚至丧失了 自由探索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日常事物的怀疑和批判,以及对根本出发点和 终极目标的探求。 科学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提供共同的平台。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 科学做不到这一点,难以为不同的技术找到普适的理论基础;相反被不同技术的 个性、初始和边界条件所限定。技术若无理论指引,难免目光短浅,甚至与整体 和长远目标相冲突,表面上达到了暂时和局部的目标,在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彼 此间发生矛盾。同时,还要付出一再试错的成本或所谓“学费”,有些后果不可 逆转。此外,这样的技术也只能就事论事,不能举一反三。没有达到原理层的“推 己及人”,完全可能因缺乏共同的平台而不能适用甚至招致失败。 在科学和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而且也以技术所提供 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只有科学对技术中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提炼并上升到一 般的高度,技术方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尤其在当前,技术在各方面的负面效应 逐步呈现出来,要求科学能提供生态学的观念和知识,以强化技术的生态和社会 效益。显然,没有相对独立的自由研究的科学,技术就难以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以及由种种 表现形式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然后技术在特定目的的引导下在 各个环节──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价、设计、中试、投产以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 节对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的选择,然后再作用于自然界,以得到能满足“本土”、 “地方”及个人的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此意义上可以发现,科学与技术的 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系统功能对要素及其属性起到协调、制约与选择的 作用;也就是技术对科学所提供的知识进行选择。在科学与技术的关系中,科学 越是自由,越具有自主性,技术选择的余地越大,也越有活力。如果把科学完全 纳入技术的控制之下,科学一旦失去自主性和随机性而被引向确定、特定和狭窄 的方向,难以提供广泛而多样的知识,技术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最终不利于 技术自身的发展。 (吕乃基《科技之累》有删节) 1.下列对“科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观察和实验等实践活动的科学,不是为了要达到什么实用目的,而完全 是为了获取资料和进行验证的认识。 B.科学的特征是自由探索,不要用明确的目的去限定,如果从实践活动中得到 什么,那也不过是副产品而已。 C.一部科学的历史,就是一部漫长而无止境斗争的历史,斗争的目的是为了思 想自由,为了思想免于封建暴力专制及迷信的限定
D.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的形式多 样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 2.下列不属于作者反对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的一项是 A.整个社会淡化甚至丧失了自由探索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根本出发点和终 极目标的探求,对日常事物的怀疑和批判。 B.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科学做不到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为不同 的技术找到普适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共同的平台。 C.技术难免目光短浅,甚至与整体和长远目标相冲突,表面上达到了暂时和局 部的目标,在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彼此间发生矛盾 D.在科学和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而且 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自由探索和批判精神,整个社会都淡化甚至丧失了,科学也随之丧失了, 因而技术便捆绑了科学。 B.技术如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消除在当前各方面的负面效应,推动社会的持 续发展,就需要相对独立的自由研究的科学。 C.在某种意义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在这里,系统对 应的是科学,而要素对应的是技术。 D.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自由、自主性的环境下,技术也就被引向确定、特定和 狭窄的方向,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 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 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腼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 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 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系 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 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 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 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 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 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 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 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 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 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D.科学将自然中各具个性、具有不同初始条件、处于各异的环境之中的形式多 样的对象抽象提炼为一致的事实和规律。 2.下列不属于作者反对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的一项是 A.整个社会淡化甚至丧失了自由探索和批判的精神,丧失了对根本出发点和终 极目标的探求,对日常事物的怀疑和批判。 B.与技术捆绑在一起的科学做不到为各种技术揭示普遍和一致的原理,为不同 的技术找到普适的理论基础,为其提供共同的平台。 C.技术难免目光短浅,甚至与整体和长远目标相冲突,表面上达到了暂时和局 部的目标,在各显神通的情况下,彼此间发生矛盾。 D.在科学和技术螺旋式的发展过程中,科学不仅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而且 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自由探索和批判精神,整个社会都淡化甚至丧失了,科学也随之丧失了, 因而技术便捆绑了科学。 B.技术如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消除在当前各方面的负面效应,推动社会的持 续发展,就需要相对独立的自由研究的科学。 C.在某种意义上,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就是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在这里,系统对 应的是科学,而要素对应的是技术。 D.如果把科学完全纳入自由、自主性的环境下,技术也就被引向确定、特定和 狭窄的方向,也就失去了选择的余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 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十四年,灵公壮,侈,厚敛以彫 墙。从台上弹人,观其避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灵公怒,杀宰夫,使妇人持其 尸出弃之,过朝。赵盾、随会前数谏,不听。已又见死人手,二人前谏。随会先 谏,不听。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 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初,盾常田首山,见桑下有饿人。饿人,示眯明也。盾与之食,食其半。问其故, 曰:“宦三年,未知母之存不,愿遗母。”盾义之,益与之饭肉。已而为晋宰夫, 赵盾弗复知也。九月,晋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盾。公宰示眯明知之,恐盾醉 不能起,而进曰:“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欲以去赵盾,令先,毋及难。盾 既去,灵公伏士未会,先纵齧狗名敖。明为盾搏杀狗。盾曰:“弃人用狗,虽猛 何为。”然不知明之为阴德也。已而灵公纵伏士出逐赵盾,示眯明反击灵公之伏 士,伏士不能进,而竟脱盾。盾问其故,曰:“我桑下饿人也。”问其名,弗告。 明亦因亡去。 盾遂奔,未出晋境。乙丑,盾昆弟将军赵穿袭杀灵公于挑园而迎赵盾。赵盾 素贵,得民和。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易。盾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 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为正卿, 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也, 书法不隐。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出疆乃免
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 也。壬申,朝于武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夫腼熊蹯不熟 腼:烧煮 B.初,盾常田首山 田:耕种 C.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 觞:进酒 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恶:罪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分) ①使鉏麑刺赵盾 ②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③晋灵公饮赵盾酒 ④盾遂奔,未出晋境 ⑤得民和……盾复位 ⑥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 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力改变 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 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 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 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 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 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2)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髙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①官柳,官道上的柳。 ②罨画,色彩鲜明的画。绀,红青色。 ③刘郎,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8.“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在词中起什么作用?(5 分) 9.这首诗的首尾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余虽好修 姱以軏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战国楚屈原《离骚》) (2)北风卷地白草 折 「树万树 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赵盾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是为成公。成公者,文公少子,其母周女 也。壬申,朝于武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宰夫胹熊蹯不熟 胹:烧煮 B.初,盾常田首山 田:耕种 C.君赐臣,觞三行可以罢 觞:进酒 D.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恶:罪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是(3 分) ①使鉏麑刺赵盾 ②盾义之,益与之饭肉 ③晋灵公饮赵盾酒 ④盾遂奔,未出晋境 ⑤得民和……盾复位 ⑥使赵穿迎襄公弟黑臀于周而立之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周顷王死后,周王室和诸候国都不安定。王室内公卿争位,诸候国内国君与 臣下不协,赵盾为周王室及晋国都尽力改变。 B.晋灵公生活奢侈,对臣下百姓暴虐厚敛,不听忠言,残害忠良。导致臣民都 不依附他,最后被将军赵穿袭杀而死。 C.赵盾有慈悯心肠。看到桑下有人挨饿,就送他饭吃;得知其孝,还增加饭肉。 后来难中得此人相救并一同逃走。 D.孔子认为赵盾仍然是一位良好的大夫。后来赵盾让其弟赵穿从周王室迎回了 黑臀,并拥立他当了国君,这就是晋成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2)太史曰:“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忆少年·别历下 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园林溪绀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①官柳,官道上的柳。 ②罨画,色彩鲜明的画。绀,红青色。 ③刘郎,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8.“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在词中起什么作用?(5 分) 9.这首诗的首尾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 , ;余虽好修 姱以靰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战国楚屈原《离骚》) (2)北风卷地白草 折, 。 ,千树万树 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天大寒, 弗之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竹叶 [日本]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到 水桶里。 “船,你喜欢吗?”小男孩岀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 笑着。 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 听话, 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 聊聊 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他搅着叶子。 “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什么似的。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 你把衣服全搞湿了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 “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 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她 站在河 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小男孩乐得直拍手。“我的打赢 了!你看,你看!”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 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 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 了地。 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 她放弃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 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 不久,便失败了。随着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 似的 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 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片竹叶被勾住了。 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 留神她走路的姿势。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 抱在怀里 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小男孩平静地说。 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 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
(3)天大寒, , ,弗之怠。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竹 叶 [日本]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放在蜀葵旁,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然后把叶子放到 水桶里。 “船,你喜欢吗?”小男孩出神地盯着水桶看。他抬起头看看秋子,咧着嘴微 笑着。 “秋子给你做了多好玩的船,”小男孩的妈妈说,“因为你是好孩子。如果你 听话, 秋子就和你一起玩。” 秋子所以要跑到屋外的小院子里来,是因为感到小男孩的妈妈想同她的爸爸单独 聊聊。 这个孩子很淘气,就把他领了出来,他是她未婚夫最小的一个弟弟。他搅着叶子。 “它们在打仗呢!”他高兴得什么似的。她把洗净的和服拧干,晾了起来。 战争已经结束了,但是,她的未婚夫还没有回来。 “打!”小男孩一边使劲地搅着水,一边喊,“狠狠地打!” “你把衣服全搞湿了。” “要不然它们不动呀!”确实,他把手一拿出来,竹叶就静止不动了。 “把竹叶放到河里去,那样就不会停了。” 小男孩把桶里的竹叶捞了起来,秋子把水浇到蜀葵上,然后把水桶拿回厨房。她 站在河 边的一块石头上,把竹叶一片一片地扔进河里。小男孩乐得直拍手。“我的打赢 了!你看,你看!”他沿着河边,跟在竹叶后面跑。秋子把最后的几片扔到河里, 跟在小男孩的后面跑。 她费力地跑着,因为她的左脚有毛病。她孩提时,得过小儿麻痹症,左脚跟着不 了地。 这左脚狭小,柔软,脚面弯得拱了起来,她既不能跳绳,也不能走稍远一点的路, 她放弃婚嫁的希望,但不久却订婚了。毅力可以克服生理上的缺陷。她比任何时 候都更卖力地锻炼,希望能使左脚跟着地走路。脚跟很快地起了泡。但她坚持着。 不久,便失败了。随着放弃了锻炼,打泡后的伤疤仍留在左脚跟上,就像烂冻疮 似的。 这男孩是他未婚夫的弟弟,所以这是她第一次用脚跟走那么多的路。 面前是一条小溪,上面浮动着杂草。两三片竹叶被勾住了。 小男孩就在她面前约一步的地方看着竹叶,一点也没有注意到她走过来。更没有 留神她走路的姿势。小男孩颈子上的凹塘使她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她很想把孩子 抱在怀里。 小男孩的妈妈走了出来,对她说了声“再见”便挽着孩子走了。 “再见!”小男孩平静地说。 不是她未婚夫死了,就是婚约被取消了。 大概是战争时的阴郁气氛才使他想同一个跛得厉害的姑娘订婚的
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 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 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 在玻璃里。 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 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 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 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 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 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 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 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2)小说多次写到竹叶,竹叶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分析。(6分) (3)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4)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 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待;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 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的知道。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 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和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 父聊天,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 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 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和《初民社会》 就足以说明问题。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 语言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他的 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外行可以评论。想说的只是,吕叔湘的身上具有人文关 怀色彩,他的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常教育我要向他学习。他最讲究认真 做人,伯父叶至善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可以踏实许多 他的一生,都在和不健康的语句作斗争,努力维护着汉语的纯洁。八十年代中期, 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去一一订正,杂志 上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 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的名字写成了“吕淑相”。我父亲想写信,希 望他能放人一马,但最终还是没敢,因为这种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语法有时候像 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
她没有进屋去,而是走到隔壁看人家造房子,这房子大概是郡里最大的一间,大 家都站在那里看。战时,建筑中断,野草丛生;现在一下子都改观了,门口还有 两棵苍劲的松树。 在秋子看来,这是一种坚固结实的房屋,但是,却有许多窗户,走廊好像全部包 在玻璃里。 大家猜测着搬进去住的会是什么样的人,但谁也无法确切地知道。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绳 子或杆子之类,还有可供汲水的井。 B.“如果你听话,秋子就和你一起玩。”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不仅鼓励小 男孩听话,还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 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较为平淡,几乎没有起伏变化,既没有一般小说的开端、 发展,甚至没有一般小说的情节上的高潮。 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静,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 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2)小说多次写到竹叶,竹叶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请简分析。(6 分) (3)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分) (4)这篇小说在结尾处没有明确地写出结果。秋子的婚事,到底是未婚夫死了 还是婚约被取消了,没有给读者一个明确的交待;连同那个房子,搬进去的是什 么样的人,也都无法确切的知道。对于这样的安排,有人认为这是匠心独运的妙 法,也有人认为这是小说的局限或弊端。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和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几次见到他和祖 父聊天,腔调都很接近苏州话。吕叔湘和俞平伯一样,都是比祖父小,又为祖父 敬重和钦佩的人物。俞平伯两耳不闻窗外事。吕叔湘正好相反,更像个有社会责 任感的人文学者。年轻时翻译的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和《初民社会》 就足以说明问题。以俗名论,他显然没有俞那种曾经家喻户晓的影响,但是在汉 语言学这个范围,尤其是在汉语语法研究方面,被尊为一代宗师并不过分。他的 高深学问远不是我这样的外行可以评论。想说的只是,吕叔湘的身上具有人文关 怀色彩,他的为人足以作为楷模,祖父就经常教育我要向他学习。他最讲究认真 做人,伯父叶至善常说,文章经过吕叔湘的法眼,心里可以踏实许多。 他的一生,都在和不健康的语句作斗争,努力维护着汉语的纯洁。八十年代中期, 吕叔湘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实在太多,忿忿不平地写信去一一订正,杂志 上于是发表了一封短信,一本正经地向吕叔湘表示谢意,可是这封短短的感谢信, 竟然也是错误不断,甚至把吕叔湘的名字写成了“吕淑相”。我父亲想写信,希 望他能放人一马,但最终还是没敢,因为这种打招呼只会让他更生气。 成天和语法打交道的人,难免给人一种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错觉。语法有时候像 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
动不动就挑小媳妇的刺儿。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 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 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不仅在学问知识上对人有 帮助,译文本身也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谈起自己的写作,总说他最初的文 笔就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 《我叫阿拉木》曾经风行一时 粉碎“四人帮”以后,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十七万册,由 此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文言文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但吕叔湘能把自己的 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 的人物。他的名言是“教学教学,教别人学”。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 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 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 了中学教育上,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 起来。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位中学语文教师,竟然未读过他的《开明文言读本·导 (节选自叶 兆言《吕叔湘生平》,有改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但和他的祖 父聊天的时候,说的都不是北方的普通话,而是很接近苏州话的南方话。 B.吕叔湘年轻时就翻译了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和《初民社会》这些 著作,体现了他当时只钻研业务不关注现实的人文学者的特点。 C.吕叔湘的脾气很大,爱生气。他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就忿忿不平地 写信去一一订正,我父亲没敢劝他放人一马,怕他更生气 D.吕叔湘能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他的《文言虚字》 第一版就印了十七万册,由此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 E.吕叔湘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起来。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一书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把吕叔湘和俞平伯都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比较?简要概括 下作者比较的内容。(6分 (3)从全文看,吕叔湘给世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4)文章说,“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 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就挑小媳妇的刺儿。”对于语法和语言 学家的限制,你的看法是什么?谈谈的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想一想“车同轨”“书同文”,就能明白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而当普通话已经 轻车熟路时,人们又开始关心方言的命运。 B.青年学生向父母要钱买奢侈品的现象愈来愈突出,而且大有过江之鲫之势。这 种校园奢侈风狂飙,决不是无独有偶的。 C.在《文选》里,在《玉台新咏》里,在《文苑英华》里,我们太习惯于在某些 指定的遗址里观光受教一咏三叹。 D.若说有一处地方,轻舟竹筏、马嘶猿啼、水墨诗情、满纸烟霞,令千古文人叹 之赞之的话,便只有三峡了
动不动就挑小媳妇的刺儿。吕叔湘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竟然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 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 吕叔湘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翻译的民俗学著作,不仅在学问知识上对人有 帮助,译文本身也是很好的汉语教材。我父亲谈起自己的写作,总说他最初的文 笔就是受了吕叔湘译文的影响。在父亲的文学少年时代,吕叔湘翻译的萨洛扬的 《我叫阿拉木》曾经风行一时。 粉碎“四人帮”以后,吕叔湘的《文言虚字》再版,第一版就印了十七万册,由 此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文言文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但吕叔湘能把自己的 研究成果,用最平白的方式教给别人。吕叔湘在语文教学的圈子里,是振聋发聩 的人物。他的名言是“教学教学,教别人学”。对于学术界来说,吕叔湘最重要 的两部书,是《汉语语法论文集》和《近代汉语指代词》,对于学术之外的人来 说,他的民俗学翻译著作和《文言虚字》的影响更大。吕叔湘还把许多精力放在 了中学教育上,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 起来。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哪位中学语文教师,竟然未读过他的《开明文言读本·导 言》。 (节选自叶 兆言《吕叔湘生平》,有改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吕叔湘先生是苏南丹阳人,属于那种长期在北方工作的南方人。但和他的祖 父聊天的时候,说的都不是北方的普通话,而是很接近苏州话的南方话。 B.吕叔湘年轻时就翻译了罗伯特·路威的《文明和野蛮》和《初民社会》这些 著作,体现了他当时只钻研业务不关注现实的人文学者的特点。 C.吕叔湘的脾气很大,爱生气。他发现《人民文学》上的错误,就忿忿不平地 写信去一一订正,我父亲没敢劝他放人一马,怕他更生气。 D.吕叔湘能把一门最枯燥的学问,做得绘声绘色津津有味。他的《文言虚字》 第一版就印了十七万册,由此可见他著作的受欢迎程度。 E.吕叔湘非常巧妙地把学术的象牙之塔,与中学生的文化普及教育联系了起来。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开明文言读本·导言》一书。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把吕叔湘和俞平伯都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比较?简要概括 一下作者比较的内容。(6 分) (3)从全文看,吕叔湘给世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 分) (4)文章说,“语法有时候像一副铮铮发亮的手铐,锁住了写作者的手脚,而 语言学家常常扮演恶婆婆的角色,动不动就挑小媳妇的刺儿。”对于语法和语言 学家的限制,你的看法是什么?谈谈的你的观点和理由。(8 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想一想“车同轨”“书同文”,就能明白推广普通话的意义。而当普通话已经 轻车熟路时,人们又开始关心方言的命运。 B.青年学生向父母要钱买奢侈品的现象愈来愈突出,而且大有过江之鲫之势。这 种校园奢侈风狂飙,决不是无独有偶的。 C.在《文选》里,在《玉台新咏》里,在《文苑英华》里,我们太习惯于在某些 指定的遗址里观光受教一咏三叹。 D.若说有一处地方,轻舟竹筏、马嘶猿啼、水墨诗情、满纸烟霞,令千古文人叹 之赞之的话,便只有三峡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 腐败现象作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 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 只需要820毫秒的时间。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 。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 ,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 ;如果赖书, ,但经不 住时间的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②香味会有一些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④香味便挥之不去⑤ 当然是字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⑤⑥①④②③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⑥③②④⑤ ⑤③①⑥④② 6.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与语境一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6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 ,就像你穿和麦克乔丹一样大的鞋子并不提高你的 篮球水平。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许多富豪都是中途辍学者,但中途辍 学者的平均收入远不及大学毕业生。个例令人景仰,但往往难于模仿,顺着规律 才能提高成功率。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纸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 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 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 是 也许幸福就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得 到身边亲友们的关爱和帮助 第一处:写一句概括的话,且与下文一致,字数在25字内。 第二处:举一个例子,内容与前文统一,字数在50字内 17.仿照下面的示例,按要求给学生会“校园诗社”拟一个招生广告。(5分) 普林斯顿大学UFO研究会 外星人来了,我们总得做些准备吧,要不人家会说地球人太肤浅了 学生会“校园诗社” 六.写作(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B.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纠正和揭露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 腐败现象作斗争。 C.如果给让座者以起码的尊重,让他们感觉到让座行为的价值所在,才有可能真 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D.科学家计算过,鲣鸟从发现猎物收缩双翅,到俯冲扎入水中把猎物叼住,仅仅 只需要 820 毫秒的时间。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 呢? 。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 , , ,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 书, ;如果赖书, ,但经不 住时间的的煎熬。 ①书却是作者的心事②香味会有一些③花都是作者的灵魂④香味便挥之不去⑤ 当然是字⑥花开在心事之上 A. ⑤⑥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⑥③⑤ C. ①⑥③②④⑤ D. ⑤③①⑥④② 16. 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与语境一致,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语句通顺,字数符合要求。(6 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的, ,就像你穿和麦克乔丹一样大的鞋子并不提高你的 篮球水平。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许多富豪都是中途辍学者,但中途辍 学者的平均收入远不及大学毕业生。个例令人景仰,但往往难于模仿,顺着规律 才能提高成功率。 幸福就是,头发白了,背已驼了,用放大镜艰辛读报纸的人,还能自己走到街角 买两副烧饼油条回头叫你起床。幸福就是,平常没空见面的人,一接到你午夜仓 皇的电话,什么都不问,人已经出现在你的门口,带来一个手电筒。幸福就 是, 也许幸福就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得 到身边亲友们的关爱和帮助。 第一处:写一句概括的话,且与下文一致,字数在 25 字内。 第二处:举一个例子,内容与前文统一,字数在 50 字内。 17.仿照下面的示例,按要求给学生会“校园诗社”拟一个招生广告。(5 分) 普林斯顿大学 UFO 研究会: 外星人来了,我们总得做些准备吧,要不人家会说地球人太肤浅了。 学生会“校园诗社”: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 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 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 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 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于是小骆驼看着周围的护拦,真诚地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 不去沙漠远足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9分,每小题3分) 1.答案:C项。解析:C项中的“免于封建暴力专制及迷信的限定”缩小了“暴 力专制及迷信”的范围,原文范围大,既包括有封建社会,也包括封建社会的前 后时代 2.答案:D项。解析:作者反对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集中在全文的第一第二 自然段,而D项表述的内容在全文的第三自然段,本段说明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关 系。而此项解说的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并非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 3.答案:B项。解析:A项的因果关系搞错了。原文中,技术捆绑了科学是原因, 从而导致了其他结果。C项中“系统”与“要素”所对应的对象搞反了。系统应 对应着技术,要素才对应着科学。D项中假设条件是对的,但其结果是错的,与 原文不致 二.(36分) (一)(19分) 4.(3分)答案:B项。解析:B项中的“田”在句中的含义是打猎 5.(3分)答案:A项。解析:筛选标准是“全部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 全部表明,包括直接和间接,即虽不是赵盾的言行举止,只要表现了其“忠贵得 民”的都符合。忠,指对国君本人及晋国的忠:贵,指地位高受人尊敬;得民 指爱民并得民心。故此,其③④两句不符合,③句讲晋灵公谋害赵盾,④句讲赵 盾避难逃亡但没有逃出国界。其①句是难点,主语不是赵盾而是晋灵公,且说的 是刺杀赵盾,但究其原因可知是因为赵盾的进谏,恰好从侧面体现了赵盾对国君 的忠。 6.(3分)答案:C项。分析:桑下饿人救了赵盾,但并没有和赵盾一同逃走, 而是自己也逃离了晋灵公。桑下饿人出于感恩和道义救了赵盾,最后连名字都不 告诉赵盾,说明他并不求回报,所以不可能和赵盾一同逃走 7.(10分) (1)鉏麑退回家中,叹息道:“杀死忠臣,抛弃国君的命令,犯罪是相同的。 于是就撞树死去了 (2)太史说:“你是晋国的正卿,逃亡却不逃出国界,返回朝中没有诛杀叛乱 国家的人,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呢?” (二)(11分) 8.(5分)“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历下城园林溪水如画般美好春景图。 (3分)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骆驼 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骆驼妈妈说:“这 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受十几天的无 水无食条件。”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骆驼妈 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啊。”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于是小骆驼看着周围的护拦,真诚地问:“可是妈妈,为什么我们还在动物园里, 不去沙漠远足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 分,每小题 3 分) 1.答案:C 项。解析:C 项中的“免于封建暴力专制及迷信的限定”缩小了“暴 力专制及迷信”的范围,原文范围大,既包括有封建社会,也包括封建社会的前 后时代。 2.答案:D 项。解析:作者反对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集中在全文的第一第二 自然段,而 D 项表述的内容在全文的第三自然段,本段说明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关 系。而此项解说的也是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并非科学被技术捆绑的理由。 3.答案:B 项。解析:A 项的因果关系搞错了。原文中,技术捆绑了科学是原因, 从而导致了其他结果。C 项中“系统”与“要素”所对应的对象搞反了。系统应 对应着技术,要素才对应着科学。D 项中假设条件是对的,但其结果是错的,与 原文不致。 二.(36 分) (一)(19 分) 4.(3 分)答案:B 项。解析:B 项中的“田”在句中的含义是打猎。 5.(3 分)答案:A 项。解析:筛选标准是“全部表明赵盾忠贵得民”的一组。 全部表明,包括直接和间接,即虽不是赵盾的言行举止,只要表现了其“忠贵得 民”的都符合。忠,指对国君本人及晋国的忠;贵,指地位高受人尊敬;得民, 指爱民并得民心。故此,其③④两句不符合,③句讲晋灵公谋害赵盾,④句讲赵 盾避难逃亡但没有逃出国界。其①句是难点,主语不是赵盾而是晋灵公,且说的 是刺杀赵盾,但究其原因可知是因为赵盾的进谏,恰好从侧面体现了赵盾对国君 的忠。 6.(3 分)答案:C 项。分析:桑下饿人救了赵盾,但并没有和赵盾一同逃走, 而是自己也逃离了晋灵公。桑下饿人出于感恩和道义救了赵盾,最后连名字都不 告诉赵盾,说明他并不求回报,所以不可能和赵盾一同逃走。 7.(10 分) (1)鉏麑退回家中,叹息道:“杀死忠臣,抛弃国君的命令,犯罪是相同的。” 于是就撞树死去了。 (2)太史说:“你是晋国的正卿,逃亡却不逃出国界,返回朝中没有诛杀叛乱 国家的人,杀死国君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呢?” (二)(11 分) 8.(5 分)“罨画园林溪绀碧”一句描绘了历下城园林溪水如画般美好春景图。 (3 分)
在词中借如画的风景表达了词人在离别之时对历下之城留恋的心情。(2分 9.(6分)开头连用三个“无”字,形成排比,通过对官柳、画舸、行客的铺 排,以白描方式,突出了飘泊者的凄凉与悲哀之情。(3分)结尾处引用 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年华易逝的感喟。(3分) (三)(6分) 10.(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3)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25分) 11.(25分) (1)(5分)答案:选E项给3分,选B项给2分,选A项给1分。选CD项不 给分。 解析:C项,使秋子想起未婚夫的原因是错误的。原文表述为小男孩颈子上的凹 塘,此项表述为小男孩好战的心性。D项说此篇小说的情节没有变化甚至没有高 潮,是错误的。此篇小说情节简淡是对的,但却极为完整,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秋子想抱小男孩的时候就是高潮部分。A项中“汲水的井”是没有的,其他的应 该都有,按情理,秋子家的用水,可能源自院子外的那条河。BE两项都对。 (2)(6分)竹叶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 第三次是河流中。 第一次,作者以竹叶作题目,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 第二次,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 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为了留住小男孩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 情 第三次,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也起 暗示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 (3)(6分) 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而改变着痛苦着的普通女子。 命运多难。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取消了。 抱有希望。订婚后,非常卖力的锻炼走路,以至于脚根都起了泡。 坚毅忍受。长大时,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 婚事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无耐地看别人家的房子。 (4)(8分) 参考答案一: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 秋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明确交待未婚夫死活,也没有交待婚事的取消与 否,但秋子的婚事肯定结束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的。作者正是通 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秋子的无法排谴的郁闷和忧苦,表明秋子的悲 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 参考答案二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的体现 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他自己的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秋子的婚事,不 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 了,悲苦的结局是固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内心的悲伤无法排
在词中借如画的风景表达了词人在离别之时对历下之城留恋的心情。(2 分) 9.(6 分)开头连用三个“无”字,形成排比,通过对官柳、画舸、行客的铺 排,以白描方式,突出了飘泊者的凄凉与悲哀之情。(3 分) 结尾处引用 典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年华易逝的感喟。(3 分) (三)(6 分) 10.(6 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2)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3)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三.(25 分) 11.(25 分) (1)(5 分)答案:选 E 项给 3 分,选 B 项给 2 分,选 A 项给 1 分。选 CD 项不 给分。 解析:C 项,使秋子想起未婚夫的原因是错误的。原文表述为小男孩颈子上的凹 塘,此项表述为小男孩好战的心性。D 项说此篇小说的情节没有变化甚至没有高 潮,是错误的。此篇小说情节简淡是对的,但却极为完整,只不过或隐或显而已。 秋子想抱小男孩的时候就是高潮部分。A 项中“汲水的井”是没有的,其他的应 该都有,按情理,秋子家的用水,可能源自院子外的那条河。BE 两项都对。 (2)(6 分)竹叶在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题目中,第二次是水桶中, 第三次是河流中。 第一次,作者以竹叶作题目,有象征人物命运,暗示作品主题的作用; 第二次,小说开头部分,竹叶出现在水桶中,起开展情节的作用。秋子把竹叶放 在水桶中,给小男孩当船玩,目的是为了留住小男孩在院子里,好让他妈妈谈事 情。 第三次,小说中间部分,竹叶出现在河流中,起发展情节转换情节的作用。也起 暗示人物命运陡转直下的变化。 (3)(6 分) 秋子是一位备受命运打击、苦难深重而改变着痛苦着的普通女子。 命运多难。小时得小儿麻痹症,左脚不能正常走路;战争结束了,婚事取消了。 抱有希望。订婚后,非常卖力的锻炼走路,以至于脚根都起了泡。 坚毅忍受。长大时,放弃婚嫁的希望;为了未婚夫的弟弟,忍痛走了极远的路; 婚事取消后,没有哭闹,只无耐地看别人家的房子。 (4)(8 分) 参考答案一: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表现。 秋子的婚事,虽然没有明确交待未婚夫死活,也没有交待婚事的取消与 否,但秋子的婚事肯定结束了。这个悲剧性的结局是肯定的明确的。作者正是通 过这个没有明确结果的方式,表达秋子的无法排谴的郁闷和忧苦,表明秋子的悲 愁无法了结,只能承受着。 参考答案二: 小说的结尾,没有明确的结果,这是作者的思想局限的体现。 作者借秋子的命运,表达的其实他自己的悲观消沉的心理情绪。秋子的婚事,不 管是未婚夫战死了,还是秋子被退婚了,都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秋子的婚事结束 了,悲苦的结局是固定的;当秋子与小男孩及其妈妈分别后,内心的悲伤无法排
谴,只好看邻居的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 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密的悲观情绪 四.(25分) 12.(25分) (1)(5分)答案:选E项给3分,选D项给2分,选C项给1分,选AB项给 0分。分析:A项中错在“他的祖父”一语,原文是作者的祖父。B项,《文明 和野蛮》和《初民社会》两本书体现了吕叔湘的社会责任感。C项中纠正《人民 文学》上的错误,体现了他与不纯洁语句作斗争的性格。生气只是结果,不是原 因。此项有对有错。 (2)(6分)作者把吕叔湘和俞平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第一方面,年龄 和地位,都比祖父小,但都极受祖父尊重;第二方面,对社会的态度,俞平伯淡 然出世,吕叔湘有社会责任感;第三个方面,名声与影响,俞平伯俗名高影响大, 吕叔湘在语言学专业上,贡献更大。 (3)(6分)在为人方面,足以做为楷模。他最讲究认真做人,从祖父到伯父 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写作方面,他的一流的文字功夫,影响了许多人。他的民俗学著作,他的译文, 都使得别人在写作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的教育观点,他的 著作,都影响了一代语文教师。 (4)(8分) 参考答案 语法和语言学家的限制,是一种必须的和有益的好事情,应该保有这种限制。 对于书籍报刊中错别字的校改,病句的纠正,小而言之是为了汉语言的纯洁和健 康,大而言之是为了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传承。如果任凭写作者自由自然的写作, 难免出了字词句的错误,流传到社会上,就会误人子弟,流毒无穷 五.(20分) 13.(3分)答案:C项。解析:A项中的“轻车熟路”,说的人,说人熟悉情 况富有经验,题项中说的“普通话”。B项中的“无独有偶”,说的是罕见的人 或事,最多也只有两个,题项中的现象很多。D项中的“满纸烟霞”,说的是书 画或文章,题项中说的是三峡的自然风光。 14.(3分)答案:C项 A项,成份残缺。“生态文明”后缺少中心词“理念”,也使得“树立”与“文 明”搭配不当。 B项,语序不当。“纠正”与“揭露”互换一下。从事理上说,“揭露”后才能 “纠正”。D项,多余重复。“仅仅”与“只”重复。 15.(3分)答案:D项。解析: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是连贯的基本 原则。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⑤句,从而可以排除BC 两项。比较第③⑥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③句比第⑥句衔接 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 16.(6分)但模仿他们的行为不保证能有他们的结果(3分)在一个寻常的下 午,正要去买菜的的人,来电话问你,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问你的冰箱空了 没有。(3分) 17.(5分)答案示例:如果白居易来了,拿着“野火烧不尽”的句子找朋友 我们总得有人接待他吧。 六.(60分)评分标准参考2012年高考语文评分标准
谴,只好看邻居的房子,看房子也没有结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对命 运的无限深沉的绝望。从而给小说蒙上了一层浓密的悲观情绪。 四.(25 分) 12.(25 分) (1)(5 分)答案:选 E 项给 3 分,选 D 项给 2 分,选 C 项给 1 分,选 AB 项给 0 分。分析:A 项中错在“他的祖父”一语,原文是作者的祖父。B 项,《文明 和野蛮》和《初民社会》两本书体现了吕叔湘的社会责任感。C 项中纠正《人民 文学》上的错误,体现了他与不纯洁语句作斗争的性格。生气只是结果,不是原 因。此项有对有错。 (2)(6 分)作者把吕叔湘和俞平伯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第一方面,年龄 和地位,都比祖父小,但都极受祖父尊重;第二方面,对社会的态度,俞平伯淡 然出世,吕叔湘有社会责任感;第三个方面,名声与影响,俞平伯俗名高影响大, 吕叔湘在语言学专业上,贡献更大。 (3)(6 分)在为人方面,足以做为楷模。他最讲究认真做人,从祖父到伯父 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写作方面,他的一流的文字功夫,影响了许多人。他的民俗学著作,他的译文, 都使得别人在写作方面受到良好的影响。在语文教学方面,他的教育观点,他的 著作,都影响了一代语文教师。 (4)(8 分) 参考答案: 语法和语言学家的限制,是一种必须的和有益的好事情,应该保有这种限制。 对于书籍报刊中错别字的校改,病句的纠正,小而言之是为了汉语言的纯洁和健 康,大而言之是为了中华民族文化文明的传承。如果任凭写作者自由自然的写作, 难免出了字词句的错误,流传到社会上,就会误人子弟,流毒无穷。 五.(20 分) 13.(3 分)答案:C 项。解析:A 项中的“轻车熟路”,说的人,说人熟悉情 况富有经验,题项中说的“普通话”。B 项中的“无独有偶”,说的是罕见的人 或事,最多也只有两个,题项中的现象很多。D 项中的“满纸烟霞”,说的是书 画或文章,题项中说的是三峡的自然风光。 14.(3 分)答案:C 项。 A 项,成份残缺。“生态文明”后缺少中心词“理念”,也使得“树立”与“文 明”搭配不当。 B 项,语序不当。“纠正”与“揭露”互换一下。从事理上说,“揭露”后才能 “纠正”。D 项,多余重复。“仅仅”与“只”重复。 15.(3 分)答案:D 项。解析: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是连贯的基本 原则。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⑤句,从而可以排除 BC 两项。比较第③⑥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③句比第⑥句衔接 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 16.(6 分)但模仿他们的行为不保证能有他们的结果(3 分)在一个寻常的下 午,正要去买菜的的人,来电话问你,要不要帮你带鸡蛋牛奶,问你的冰箱空了 没有。(3 分) 17.(5 分)答案示例:如果白居易来了,拿着“野火烧不尽”的句子找朋友, 我们总得有人接待他吧。 六.(60 分)评分标准参考 2012 年高考语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