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污染生态化学 、环境污染的分子毒理作用机制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3年美国著名科学专栏评论家 Marshall在《 Science上 发表“毒理学进入分子水平”的专论。基因重组、核酸杂交、 PCR、DNA测序和一系列突变检测手段也被我国环境化学工作 者应用到外源化合物和环境致癌物引起的DNA损害、基因突
一、环境污染的分子毒理作用机制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3年 美国著名科学专栏评论家Marshall在《Science》上 发表“毒理学进入分子水平”的专论。基因重组、核酸杂交、 PCR、DNA测序和一系列突变检测手段也被我国环境化学工作 者应用到外源化合物和环境致癌物引起的DNA损害、基因突 第五讲 污染生态化学
变、加合物形成、基因多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检测中。目 前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物代谢酶 1998我国开始体内代谢外源物质有关酶的基因多态性研 究。至今,相继克隆出一系列重要的人类外源化学物代谢酶基 因,接连发现相应的变异等位基因,并推测其与表型上代谢多 态性和可能的环境风险程度相关联。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细 胞色素P450(CYPs)酶系
变、加合物形成、基因多态、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检测中。目 前环境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毒物代谢酶 1998 我国开始体内代谢外源物质有关酶的基因多态性研 究。至今,相继克隆出一系列重要的人类外源化学物代谢酶基 因,接连发现相应的变异等位基因,并推测其与表型上代谢多 态性和可能的环境风险程度相关联。近年来,研究最多的是细 胞色素P450(CYPs)酶系
CYPs参与广泛的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其对 药物的疗效、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癌的 关系等问题备受关注,研究较多的有1A1、2D6和2E1亚型 一般认为细胞色素P450酶系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均需经CYPs代谢活化才能成为终致癌物发 挥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黄曲霉素、芳胺、亚硝胺等。 研究表明:某些CYP亚型与肺癌敏感性相关,人外周血淋 巴细胞内CYP1A1水平与人群肺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在小鼠实 验中也得到证实
CYPs参与广泛的内源和外源化合物的合成与代谢,其对 药物的疗效、对化学致癌物的代谢活化及其基因多态性与癌的 关系等问题备受关注,研究较多的有 1A1、2D6和 2E1亚型。 一般认为细胞色素 P450酶系与人类癌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大多数化学致癌物均需经CYPs代谢活化才能成为终致癌物发 挥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黄曲霉素、芳胺、亚硝胺等。 研究表明:某些CYP亚型与肺癌敏感性相关,人外周血淋 巴细胞内CYP1A1水平与人群肺癌发病率呈正相关,在小鼠实 验中也得到证实
有人根据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体内的代谢调节,利用分子 生物学技术,对大鼠脑、肝组织P450及P4502B12132亚型进 行检测,发现氰戊菊酯除诱导脑、肝组织P450含量和 NADPH P450还原酶活性外,P4502B1/2B2mRNA表达明显增加。由于 正常情况下大鼠脑、肝组织中P4502B1/2B2表达很低,因而推 测氰戊菊酯对该亚型P450的诱导,可能干扰机体对内、外源化 合物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毒作用。 近年来,深入研究了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
有人根据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体内的代谢调节,利用分子 生物学技术,对大鼠脑、肝组织 P450及 P450 2B1/2132亚型进 行检测,发现氰戊菊酯除诱导脑、肝组织P450含量和NADPHP450还原酶活性外,P450 2B1/2B2mRNA表达明显增加。由于 正常情况下大鼠脑、肝组织中P450 2B1/2B2表达很低,因而推 测氰戊菊酯对该亚型P450的诱导,可能干扰机体对内、外源化 合物的正常代谢,从而产生毒作用。 近年来,深入研究了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神经毒
性机制,表明这些化合物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引起神经 元功能变化,涉及神经组织的钙浓度、谷氨酸、B氨基丁酸 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等。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主要是该化 合物与AChE结合后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酶分解乙 酰胆碱的能力,造成神经递质ACh的堆积,产生毒作用。 氧化乐果和乐果可缩短n型乙酰胆碱受体( nAChR)通道 开放时间,降低开放频率。乙酸甲胺磷和甲胺磷在体外对人红 细胞膜和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膜ACh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性机制,表明这些化合物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代谢,引起神经 元功能变化,涉及神经组织的钙浓度、谷氨酸、-氨基丁酸、 磷脂酶C和蛋白激酶C等。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主要是该化 合物与AChE结合后形成磷酸化胆碱酯酶,从而失去酶分解乙 酰胆碱的能力,造成神经递质ACh的堆积,产生毒作用。 氧化乐果和乐果可缩短n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 开放时间,降低开放频率。乙酸甲胺磷和甲胺磷在体外对人红 细胞膜和大鼠大脑皮层突触体膜AChE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抑
制作用,该类农药属于典型的 nAChR通道开放阻断剂。 研究拟除虫菊酯神经毒作用的结果发现,氰戊菊酯诱导影 响脑、肝组织P450、P4502B1/2B2mRNA含量和 NADPH P450还原酶活性,P4502B1/2B2mRNA表达明显增加。拟除虫 菊酯农药还可影响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和重摄取,引起兴 奋性神经毒作用。氰戊菊酯在低浓度下引起大鼠脑细胞游离 Ca2浓度增加,在肌醇磷酸酯代谢中使磷酸酯肌醇〓磷酸水平 增高,其水解产物肌醇磷酸也普遍嶒高,磷酸酶C活性升髙
制作用,该类农药属于典型的nAChR通道开放阻断剂。 研究拟除虫菊酯神经毒作用的结果发现,氰戊菊酯诱导影 响脑、肝组织P450、P450 2B1/2B2mRNA含量和 NADPHP450还原酶活性,P450 2B1/2B2mRNA表达明显增加。拟除虫 菊酯农药还可影响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和重摄取,引起兴 奋性神经毒作用。氰戊菊酯在低浓度下引起大鼠脑细胞游离 Ca2+浓度增加,在肌醇磷酸酯代谢中使磷酸酯肌醇二磷酸水平 增高,其水解产物肌醇磷酸也普遍增高,磷酸酶C活性升高
因此,这类农药的毒理机制可能与受体-磷酸肌醇代谢的变化有 关 用DDT、杀虫眯和溴氰菊酯处理昆虫后,可使中毒的虫体 产生神经毒素酪胺,诱导相应的酪氨酸脱羧酶,随着酪氨酸脱 羧酶活性的增加,cAMP也增加。这些神经活性物质在正常情 况下具有调节生理活性功能,但超量存在时,反而引起反常的 生理改变,甚至引起中毒或死亡。 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处理大鼠后,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生
因此,这类农药的毒理机制可能与受体-磷酸肌醇代谢的变化有 关。 用DDT、杀虫眯和溴氰菊酯处理昆虫后,可使中毒的虫体 产生神经毒素酪胺,诱导相应的酪氨酸脱羧酶,随着酪氨酸脱 羧酶活性的增加,cAMP也增加。这些神经活性物质在正常情 况下具有调节生理活性功能,但超量存在时,反而引起反常的 生理改变,甚至引起中毒或死亡。 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处理大鼠后,大脑皮层和海马神经生
长因子mRNA水平显著增高,其皮层和海马神经生长因子的蛋 白表达较对照均明显升高,因此这类化合物可能在阻止神经元 受损和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研究认为:农药致癌是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53抑癌基因 通过整合细跑对多种危急状况的反应,控制细胞周期关卡和启 动细胞凋亡几个不同途径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起抑制肿瘤 的作用。多种肿瘤抑制基因P16的发现,DNA甲基化对癌基因 抑癌基因转录活化的影响,均是化学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的新 发现
长因子mRNA水平显著增高,其皮层和海马神经生长因子的蛋 白表达较对照均明显升高,因此这类化合物可能在阻止神经元 受损和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中有重要意义。 研究认为:农药致癌是多基因参与的过程,P53抑癌基因 通过整合细胞对多种危急状况的反应,控制细胞周期关卡和启 动细胞凋亡几个不同途径而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起抑制肿瘤 的作用。多种肿瘤抑制基因P16的发现,DNA甲基化对癌基因、 抑癌基因转录活化的影响,均是化学污染物分子毒理机制的新 发现
(2)环境毒物对DNA损伤和修复的作用 化学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是以DNA作为靶分子造成的 DNA损伤。DNA损伤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DNA的结构和功 能发生改变,阻碍DNA的复制与转录。 多种环境因素可引起DNA的损伤。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可 使两个相邻的吡啶相互交联形成吡啶二聚体,从而使DNA的立 体构像发生明显变化,阻断受损部位DNA的复制和转录 许多外源或内源化学物和物理因素能诱导活性氧生成,活
(2)环境毒物对DNA损伤和修复的作用 化学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是以DNA作为靶分子造成的 DNA损伤。DNA损伤是指在某些因素作用下DNA的结构和功 能发生改变,阻碍DNA的复制与转录。 多种环境因素可引起DNA的损伤。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可 使两个相邻的吡啶相互交联形成吡啶二聚体,从而使DNA的立 体构像发生明显变化,阻断受损部位DNA的复制和转录。 许多外源或内源化学物和物理因素能诱导活性氧生成,活
性氧可对DNA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损害,主要包括链断裂与碱 基修饰两大类。例如,OH可迅速与核酸反应,形成许多不同类 型的碱基修饰产物。其中以8-羟基乌嘌呤(8-OHdG)最常见, 且数量最多,已经发现某些致癌物所引起的8-OHdG形成与肿 瘤发生相关。另一方面,O攻击DNA分子中核糖也造成DNA 链断裂,其位点可能在核糖的C3和C4上。自由基攻击胸腺嘧啶 碱基造成的损害,经修复酶切除也产生类似的单链断裂。 镍化合物可引起DNA蛋白质氨基酸交联,这是一种较难
性氧可对DNA产生许多不同类型的损害,主要包括链断裂与碱 基修饰两大类。例如,OH可迅速与核酸反应,形成许多不同类 型的碱基修饰产物。其中以8-羟基鸟嘌呤(8-OHdG)最常见, 且数量最多,已经发现某些致癌物所引起的8-OHdG形成与肿 瘤发生相关。另一方面,OH攻击DNA分子中核糖也造成DNA 链断裂,其位点可能在核糖的C3和C4上。自由基攻击胸腺嘧啶 碱基造成的损害,经修复酶切除也产生类似的单链断裂。 镍化合物可引起DNA-蛋白质/氨基酸交联,这是一种较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