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二0一七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基础积累(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 处仙境,可以慰蘑人的灵魂。我俏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 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 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堅落的星辰,在荒 漠深处熠熠牛辉。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 月牙泉就是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 猜不透的谜。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慰薯(j)俏(qio)然B.婆娑(suo)坠(zhui)落 C.北(ge)壁皇冠(guan)D.缀(chuo)饰缥缈(mido) 【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査对汉字的正确认读。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 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A“慰 藉”应读“jie”;C“皇冠”应读“guan”;“缀饰”应读“zhui”。故选:B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相应成趣 B.星辰 C.熠熠生辉 D.璀璨 【答案】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 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A,“相应成 趣”应写作“相映成趣”。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启发琢磨 启 捉摸 C.启发捉 D.启示琢磨 【答案】3.C【解析】本题考査词语的辨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 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句中指人的想象.应该用“启发”;启示:看完某 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从原文来看,不符合语境。琢磨: 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根据前文语境“令 人”应该选用“捉摸”。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 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 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5块钱左右,非常 划算。 【答案】4.B【解析】本题考査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 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 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语意 不明,不能“适合各种道路条件”;B.正确:C.语义重复,“徜徉地漫 步”应去掉一个;D.前后矛盾,不超过和左右矛盾,应去掉一个。故选:B
济宁市二 0 一七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题 一、基础积累(共 1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有人说,月牙泉是一个童话,可以(启发/启示)人的想象;月牙泉是一 处仙境,可以慰藉人的灵魂。我悄然走近它,但见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蓝盈盈的 光芒;泉边水草丛生,垂柳婆娑,水光树影,相映成趣。月牙泉美得像一位思念 情郎的多情少女,令人(琢磨/捉摸)不透;月牙泉像夜空中坠落的星辰,在荒 漠深处熠熠生辉。如果说敦煌是某个帝王在途经茫茫戈壁时不慎遗失的皇冠,那 月牙泉就是缀饰在皇冠顶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一个缥缈的梦,一个永远让人 猜不透的谜。 1.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慰藉(jì) 悄(qiǎo)然 B.婆娑(suō) 坠(zhuì)落 C.戈(gē )壁 皇冠(guàn) D.缀(chuò)饰 缥缈(miǎo) 【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对汉字的正确认读。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 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的读音。A“慰 藉”应读“jiè”;C“皇冠”应读“guān”;“缀饰”应读 “zhuì”。故选:B 2.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相应成趣 B.星辰 C.熠熠生辉 D.璀璨 【答案】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注意同音字的区别和生僻 字的写法,不要出现错别字。文中划线的词语,书写错误的一项是 A,“相应成 趣 ”应写作“相映成趣”。 3.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启发 琢磨 B.启示 捉摸 C.启发 捉 摸 D.启示 琢磨 【答案】3.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启发:指开导指点或阐明事例,引 起对方联想并有所领悟.句中指人的想象.应该用“启发”; 启示:看完某 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从原文来看,不符合语境。 琢磨: 字面意思是雕琢和打磨;捉摸:有猜测,预料;揣测的意思。根据前文语境“令 人”应该选用“捉摸”。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共享单车价格低廉,用途便捷,适合各种道路条件,方便了市民与游客的出 行。 B.路旁增设阅报栏,不但可以方便市民阅读,而且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 象。 C.蔚蓝的天空下,迎着清新的风,徜徉地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感觉非常 惬意。 D.许多超市将个头大的西瓜切成小块出售,一块西瓜不超过 5 块钱左右,非常 划算。 【答案】4.B【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 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 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 A.语意 不明,不能“适合各种道路条件”; B.正确; C.语义重复,“徜徉地漫 步”应去掉一个;D.前后矛盾,不超过和左右矛盾,应去掉一个。故选:B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 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 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 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 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答案】5.D【解析】A: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 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故 不正确;B:祥子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 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故不正确: C: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林黛玉的悉心指点,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D: 正确。故选:D 本题考査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 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 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 高。 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 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 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2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先达德隆塑尊望:声望 C.援疑质理质:质问 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答案】6.C【解析】A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B句意:前 辈德高望重。望:声望C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D句意: 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査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 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分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城南旧事》的主人公英子是一个聪明、善良、敏感的小姑娘,经历了许多 成长的变故后,她带着深深的痛苦和悲哀告别童年。 B.老舍的《骆驼祥子》富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小说刻画了祥子这一自尊好强、 吃苦耐劳、始终不向命运低头的平民形象。 C.《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薛宝钗的悉心指点, 她学诗的经历告诉我们,学习要不耻下问,敢于质疑。 D.《简•爱》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主人公简•爱虽然贫穷、低微、不美、 矮小,但一直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独立人格尊严。 【答案】5.D【解析】A:该作品通过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 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故 不正确; B:祥子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 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故不正确; C:香菱在学诗过程中得到了林黛玉的悉心指点,不是薛宝钗。故不正确; D: 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辨析名著故事情节的能力。掌握名著中的重要故事情节是应考 的基本策略,还要在平时与同学交流时,多关注名著中易记错的故事情节,只要 认真、仔细识记,就不会出错。长期坚持下去,对名著情节的辨析能力一定会提 高。 二、古诗文阅读 (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 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 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 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 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 ①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 之。 (选自《汉书•董仲舒传》) 【注】久次:入学的先后顺序。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他一项是( )(2 分) A.录毕,走送之走:跑 B.先达德隆望 尊 望:声望 C.援疑质 理质:质问 D.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 【答案】6.C【解析】 A 句意: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走:跑 。B 句意:前 辈德高望重。望:声望 C 句意:提出疑难,询问道理.质:询问 。D 句意: 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至:周到。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 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7.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先帝不纵臣卑鄙C.策之不纵其道D.弗敢专也,必 分人 【答案】7.D【解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A句意: 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B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以:因为C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D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 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 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 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硏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 《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 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答案】8.A【解析】A.正确;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 不敢答复; 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D.有误 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 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 此题考査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 体内容分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1分) 【解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之,向他 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本题主要考査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答案】10.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解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 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例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策之不以其道 D.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 【答案】7.D【解析】例句: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以:因为 。A 句意: 吕蒙把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托。以:把 B 句意: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 以:因为 C 句意: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以:按照 D 句意:不敢一个人独自享用,必定用来分(赏赐)给别人(旁边的人).以: 把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一词多义.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 后再解释词语。 8.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序,文体名,一般陈述创作主旨、创作经过等;赠序一般是亲友远行时所作, 内容多事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B.宋濂二十岁之后更加仰慕圣贤之道,向有学问的前辈请教,有事遇到前辈的 训斥或提问,一句话都不敢答复。 C.从乙文来看,董仲舒年轻时就潜心研究《春秋》,后人将《春秋》与《诗经》 《尚书》《礼记》《大学》合称“五经”。 D.董仲舒研究学问非常痴迷,三年都无心观赏花园里的风景,他在室内挂上帘 子读文章,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答案】8.A【解析】 A.正确; B.有误,有事遇到前辈的训斥,一句话都 不敢答复; C.有误,“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有误, 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 至没见过他的面;故选:A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 体内容分析。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译文: 【答案】等到他高兴时,(我)就又向他请教。(“俟”“焉”各 1 分) 【解析】重点词有:俟:等待;焉:兼词,于之,向他。 句意: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 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 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2 分)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答案】10.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解析】根据句意来划分:句意:他出入时的仪容举止,无一不合乎礼仪的矩度, 学生们都师法、敬重他
本题考査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 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 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4分) 送别 范澄 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2分) 答: 【答案】11.(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 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描述场景1分,概括特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査诗意的理解,“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意思:酒喝完了很 久了鼓声响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这是与朋友分别的场面。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2分) 答 【答案】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景 分,情1分) 【解析】本题考査诗歌写作方法的赏析,本诗借景抒情,“夕阳在沙岸”,朋友 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 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 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见话别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流露,但诗中的每 个字都包含着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 诗人学古不泥古,营造的意境又自己的特色:茫远迷蒙、凄婉苍凉.抒发的情感 也带有时代的烙印:没有激昂慷慨的雄浑壮阔,也缺少清雅俊逸的浪漫情怀。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 乎?”《论语·学而》 (2)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3)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 仲淹《岳阳楼记》) (4)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后人常用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奉献精 神。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两句与此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2.(1)为人谋而不忠乎(2)玉垒浮云变古今(3)沙鸥翔集(4) 梦回吹角连营(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现错字、漏字 添字,该句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査古诗文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 上下句,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易错的字有“垒、鸥、作”。 、语言运用(共5分)
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 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 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1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4 分) 送 别 范澄 酒尽津鼓①喧,风生浦帆乱。山回不见君,夕阳在沙岸。 【注】津鼓:古时渡口客船启行,鸣鼓催客。 (1)前两句描述了怎样的场景? (2 分) 答: 【答案】11.(1)渡口催人启行的鼓声喧腾,风起后,客船帆影纷乱: 描述了紧张忙碌的送别场景。(描述场景 1 分,概括特点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意的理解,“酒尽津鼓喧,风生浦帆乱”意思:酒喝完了很 久了鼓声响起乐,风起扬帆要走了,心理乱如麻.这是与朋友分别的场面。 (2)第四句运用了借景抒情手法,请加以赏析。(2 分) 答: 【答案】夕阳的余晖铺洒在沙岸上,借寂寥宁静之景抒发孤独落寞之情。(景 1 分,情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赏析,本诗借景抒情,“夕阳在沙岸”,朋友 渐行渐远,消失于山的转弯处,只剩下送行者,还久久地静静地伫立岸边;陪伴 送行者的,还有那带着几分苍凉的夕阳。表达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 这首送别诗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见话别的场景,没有情感的流露,但诗中的每一 个字都包含着依依惜别的真挚情怀。 诗人学古不泥古,营造的意境又自己的特色:茫远迷蒙、凄婉苍凉.抒发的情感 也带有时代的烙印:没有激昂慷慨的雄浑壮阔,也缺少清雅俊逸的浪漫情怀。 12.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 乎?”《论语•学而》 (2)锦江春色来天地, 。 (杜甫《登楼》) (3)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范 仲淹《岳阳楼记》) (4)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后人常用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讴歌奉献精 神。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 , ”两句与此 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2.(1)为人谋而不忠乎 (2)玉垒浮云变古今 (3)沙鸥翔集 (4) 梦回吹角连营 (5)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出现错字、漏字、 添字,该句不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的连续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供的 上下句,要做到字迹清楚,书写正确。易错的字有“垒、鸥、作”。 三、语言运用(共 5 分)
13.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 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 务 (1)如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60个字。 (3分) 【答案】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 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抓住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要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 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 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图画,并注意图画中的文字.此 题中文字是“众”,是有三个“人”字组成,呼吁我们要人人参与读书活动 (2)下图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2分)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作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 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学校办公室2017年4月19日 ①式上 【答案】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内容上: 【答案】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法,注意通知格式的把握.①通知右下方的署名和 时间不能在一行.应先署名,在下一行写时间.②内容上缺少报告会的具体地点 这两个小题考査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 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 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 表达出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0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 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 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 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 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 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 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 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13.在 4 月 23 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学校组织了“书籍点亮人生, 书香洋溢校园”主题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 务。 (1)如图是该活动的宣传标志,请结合构图要素说明其寓意,不超过 60 个字。 (3 分) 【答案】毛笔书写的“人”字像打开的书,三本打开的书形成“众”字,刻有繁 体“書”字的印章点缀其间,寓意人人读书,开卷有益。 (抓住特点,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此题要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 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这样,比较分析 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同时还要仔细观察图画,并注意图画中的文字.此 题中文字是“众”,是有三个“人”字组成,呼吁我们要人人参与读书活动。 (2)下图的通知在格式、内容方面有两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2 分) 通知 本周五下午三点,特邀知名作家来我校作报告,与广大师生分享读书心得。请全 体师生准时参加报告会。 学校办公室 2017 年 4 月 19 日 ① 式上: 【答案】①格式上:落款处的单位名称和日期应分两行写在右下方。 ②内容上: 。 【答案】 ②内容上:正文应指出报告地点 【解析】本题考查应用文的写法,注意通知格式的把握.①通知右下方的署名和 时间不能在一行.应先署名,在下一行写时间.②内容上缺少报告会的具体地点。 这两个小题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 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 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 表达出来。 四、现代文阅读(共 2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16 题。(10 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 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 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 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 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领 奖台;周有光 50 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 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 100 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 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 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 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 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 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 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 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 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 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 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 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 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 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 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 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 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嬴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 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 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髙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 髙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 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 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答 【答案】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 界 只答第一段最后一句2分) 【解析】本题考査的是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 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走出舒适区, 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 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 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 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每层次1分) 【解析】本题考査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清 楚层次结构,然后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词组织语言即可解答。首先提出分 论点,然后用航天员精炼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 “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 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 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 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 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 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 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 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 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 30 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 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 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 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 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 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 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 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 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 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 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 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 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2017﹣04﹣18,有删改) 14.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 分) 答: 【答案】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 界。 (只答第一段最后一句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学生明确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 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作者的主要观点是:走出舒适区, 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15.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 分) 答: 【答案】 首先提出分论点;然后用航天员训练的事例进行证明; 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 最后得出“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每层次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论证思路,解答此类题型,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清 楚层次结构,然后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词组织语言即可解答。首先提出分 论点,然后用航天员精炼的事例进行证明,再引用孟子的话加以强调,最后得出 “求极限”虽使人痛苦,却促人强大的结论
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答 【答案】示例:(1)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 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2)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 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论证方法1分,分析1分,作用 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 其为论点服务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 危害。 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 象,进而有力的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文章由普通运动员和顶尖运动员喜欢训练的动作不同,这一现象,引 出了论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 境界”,接着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 敢于‘求极限 “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从正面论证了论 点.⑤⑥段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最后作者指出人要有伟大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主 旨 第三题主要考査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 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 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0题。(15分) 胡记面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 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 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 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 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 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 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 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 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 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 再压 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 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 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
16.指出第⑤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 分) 答: 【答案】示例:(1)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论证 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2)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 一现象,进而有力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论证方法 1 分,分析 1 分,作用 1 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要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 其为论点服务的作用。 ①举例论证,连用三个“比如”列举一系列事例,有力证明了待在“舒适区”的 危害。 ②比喻论证,用洗照片比喻反复显摆成果,形象说明模仿自己,机械重复这一现 象,进而有力的论证了待在“舒适区”的危害。 文章由普通运动员和顶尖运动员喜欢训练的动作不同,这一现象,引 出了论点“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 境界”,接着从“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走出舒适区,意味着 敢于‘求极限’”、“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从正面论证了论 点.⑤⑥段从反面论证了论点,最后作者指出人要有伟大的目标,进一步深化主 旨。 第三题主要考查的是辨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 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因为没有具体语 句,所以可以根据自己对论证方法的熟练程度,选择能顺利分析的段落进行解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0 题。 (15 分) 胡 记 面馆 马苏玥 (1)①胡记面馆,是小城东头最有名的面馆,胡家世代经营着小城老街偏东头 的面馆子,靠着祖上流传下来的古法做面发家,子孙代代相传。用古法精心配制 出来的面细润筋道、清新爽口,吃过的人没有不夸赞的。 (2)老街人看到这代胡记的掌勺兼老板老胡都笑嘻嘻地打招呼:“老胡,多做 一碗吧,馋面喽。”老胡也笑:“三六九,年年有,祖宗的老规矩俺可不敢改了! 饿饿吧,明天再来。” (3)胡记面做起来可不容易!﹣年里下麦子的时候,挑熟好的麦捆回家,人推着 石磨细细地磨,这样面粉老到细腻。面是在头天晚上和的,先把面用水一裹,搓 成块块,再加碱醒面,碱要讲纯度,不能太杂。面要醒到苦里发甜,味不对就弃 面重醒,醒好的面用湿布包着放一晚,第二天拉的时候,面就筋道,任人拉扭。 这一步步说着简单,做起来复杂麻烦,可胡家人从来不嫌麻烦,因为,少或改了 步骤,面就不如之前鲜嫩了。 (4)老胡有个独子﹣﹣胡良,娃娃脑子灵光,什么东西都一学即会,老胡很早 就让儿子学手艺。 (5)胡良学着老爹磨面、和面、拉面。揪起一拳头大的面,搓成匀粗的长条, 再压 平扁,用快力划上几条长口,一手抓起一头面,用大臂的匀力扯面,双臂翼张于 胸,“啪”的一声合起面上下一抖,再拉。统共拉八次。完后用手托着面条,快 速削去面头,左右一甩,把身子一仰,手里的面顺着就到了灶上的沸水里。然后
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 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 顿36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 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72碗上等面来。胡 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72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 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 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 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 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 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 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 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72碗 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 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 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 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72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 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 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 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 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 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 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 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 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伸双长筷,搅几下捞到一边盛高汤的瓷碗里。做好的面乍一瞧,就像是条条羊脂 玉浸在汤里。胡良的手艺比他爹还要强一分。 (6)胡家面做起来又费时又费力,祖上说,烹小鲜如治大国,一日卖两顿,一 顿 36 碗上等面,就保得胡记不衰。胡家祖宗规定的数量不光是为了讨个吉利, 也是经过实践得来的,一个人不急不忙,一天顶好才能做出 72 碗上等面来。胡 记面全在磨、和、拉三字里,一步也少不得,缺不得,减不得啊! (7)祖宗的规矩,老胡从没坏过。一天 72 碗上等面,不多不少。 (8)这天晚上,胡良正和面,皱眉跟老胡说:“爸,咱家一天多做几碗,用厂 里出的面粉,雇个人和面,改改老法子,就快了。我试过,那面模样一点儿不差, 味道也不差太多。” (9)“什么混话,那样的面还叫胡记吗?”老胡一听,气得拍了下桌子,“胡 记面贵在每根都包含着厨子的心血,是花过心思的,这些可全藏在一步步流程规 矩中,老祖宗的法子不能改啊!” (10)“什么年代了,有胡氏这块招牌,老法子稍变有什么嘛!”胡良不服 气。 (11)“这哪是变法子,这是砸牌子,招牌砸了,往后拿什么做生意?” (12)胡良没听,在城中央偏东的地方开了家分店。 (13)往后老街人从城里回来,看着老胡:“小胡开了家分店哩,生意红红火火, 一天卖几百碗,儿子赶上老子喽。” (14)老胡不再笑了,只是愤愤抚手,频频叹气。 (15)有个城里谋生计的老街人有回点了碗胡记分店面,才吃了一口,就搁筷了, 咂咂嘴:“不比老街的胡记呦,少了点儿筋道味儿。”周围正大快朵颐的食客皆 惊奇。 (16)有好面的食客闻讯赶往老街。 (17)老街这边,胡良一走,店就留了老胡一人,老胡依然按规矩,一天 72 碗 上等精面,不多不少。食客大呼:“极妙!”陶然于老街胡记。渐渐消息传开, 胡良的生意淡了。大凡吃了城中胡记的,都来了老街,而吃了老街的,却再没回 到城中胡记。胡良开始入不敷出了。 (18)胡良回了老街。 (19)老胡看见儿子,也不说话,只管做面。胡良吃了口老胡的面,想了想城中 面馆的面,矮了头。 (20)胡良又开始做面了,一天 72 碗,跟他爹一样。胡记名声越传越远,一碗 面是别家三四倍价钱,但小面馆生意仍然红火,有本地、外地,甚至还有别国的 人。老街东头,胡记门外经常排长龙队。 (21)那年老胡病了,胡良在跟前,老胡说:“别说爸迂腐,不懂变通,爸咋不 知道赚钱?爸守的不是老规矩,不是这胡记招牌,而是这面的品质味道。做生意 不用好货,待时间久了,谁买你的账?要想做好生意,就得本本分分,不搞噱头。 做面和做人、做事一样,得守好底线,脚踏实地,才能摘到星星揽到月亮。”胡 良泪汪汪地听。 (22)“再去给老子做碗面吧!” (23)胡良端着面回来,老胡捧在手里,对着光瞧了瞧,面条细若发丝,色泽细 亮,挑起一筷子,吸上一口,面质轻柔,鲜香可口。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 是这个样。”随即倒在了一边,手中那碗却端端正正,滴汤不洒。 (选自《齐鲁晚报》2017-03-02,有删改)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分) 答 【答案】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 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 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答 【答案】18.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 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 湛 指出分析角度1分,点明效果2分) 【解析】本题考査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 描写了胡记面制作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 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分) 【答案】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 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 暗示了主题 (举例2分,分析作用2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 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 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 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 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4分)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答 【答案】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2分,希望2分) 【解析】本题考査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 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守 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 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 绝;第三部分(12~20),写胡良不听父亲的劝告在外另开分店,但终究被人品 出了味道的不同,生意以失败告终,又回到老胡的身边;第四部分(21~23), 写老胡在临终前对胡良在生意上的满意和嘱托
17.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4 分) 答: 【答案】承接上文表现胡记面馆口碑好,引出下文对胡记面馆工艺精细的描写; 突出了老胡坚守规矩的形象特点;为后文写老胡反对破坏规矩做铺垫。(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 内容上看,这段表现了胡记面馆的数量有限,老胡对祖宗的规矩的遵守;从结构 上看,引出下文胡良不遵守祖辈规矩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8.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 分) 答: 【答案】18.示例:(1)运用一系列动词,详写拉面过程,表现了胡良手艺高超, 做面工艺精细。(2)多用短句,简洁明快,表现了胡良动作干净利落,手艺精 湛。 (指出分析角度 1 分,点明效果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可以从人物动作描写来分析。句子主要 描写了胡记面制作的过程,从一连串的动作可以看出,面的制作复杂,也正因此 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 19.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4 分) 答: 【答案】示例: (1)胡良开分店前期生意红火,后来入不敷出,回归传统后生意仍然红火,前 后对比,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也凸显了主题。 (2)胡良破坏规矩经营失败,老胡坚守优良传统生意兴隆,两个人物形成对比, 暗示了主题。 (举例 2 分,分析作用 2 分。分析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 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 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文中的对比有:老胡对祖训的遵守与胡良对祖训的弃 之不顾;食客对老胡与胡良面的夸赞;胡良在开分店前后的态度等,表现出做生 意要厚道,要以真实的手艺来博得顾客的赞誉。 20.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4 分) 老胡眯着眼,长嘘口气,“就是这个样。” 答: 【答案】老胡对儿子的手艺感到欣慰;希望儿子守好底线做人,脚踏实地做事。 (欣慰 2 分,希望 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题目所给的句子正是全文点明主旨的句子, 从老胡对祖训的坚守,胡良生意的失败,可以知道这句话的含义是做生意就得守 本分,要诚信。 【分析】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3),介绍胡记面馆的特色;第二 部分(4~11),写胡良央求父亲每天多做些面,能挣更多的钱,遭到老胡的拒 绝;第三部分(12~20),写胡良不听父亲的劝告在外另开分店,但终究被人品 出了味道的不同,生意以失败告终,又回到老胡的身边;第四部分(21~23), 写老胡在临终前对胡良在生意上的满意和嘱托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 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 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 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尤其注意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 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 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五、写作(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 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 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 识和思考?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例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 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 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 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 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 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 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 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 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 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 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8点 30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己经8点32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和32差 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 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 水的区别,差不多……” 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 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 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
本阅读第(2)题是阅读的典型题,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 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 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的作用: (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 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尤其注意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 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 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 五、写作(40 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行 为,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甚至是一种风气、一种传统……你可能感觉不到它的存 在,但它影响巨大。关于“习惯”,你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验?又有什么样的认 识和思考?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问题特征鲜明; (3)要有真实情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例文】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回首十五年的青葱过往,深感自身最大的恶习就是懒惰。曾 几何时,“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是我的追求;“磕着瓜子,扯着 闲皮,打开试卷,高分拿来”是我的梦想。然而,一朝梦醒,洗尽铅华,才发觉 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乱随流水到人家”的黄粱南柯。对,背上行囊,上征程, 征战去,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才是正途! 优秀是一种习惯,更是诸多品质: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是外烁教育的品质;孙 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是砥砺学习的品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是物华 天宝的品质;喜鹊连声叫,黄狗轻声吼,是山高水长的品质……修身、养性是儒 家思想的核心,更是当代中学生必需的功课。 这门课如果做的不好,不仅遗祸自己,更会戕害他人,甚至误国误民。现代大学 者、北京大学教授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就是没有养成良好习惯,最终害死 了自己.小时候,母亲让差不多去买红糖,结果他买了白糖回来,母亲责怪,他 却说:“白糖红糖都是糖,差不多.”长大了,他要坐火车去外地,原本 8 点 30 的火车,可他到车站已经 8 点 32 了,火车已开走了,他抱怨:“30 和 32 差 不多啊,火车咋就开了呢?”;得病了,家人找不到东村的王大夫,他让家人请 西村的兽医汪大夫,结果庸医误诊,生命垂危之际,他还说:“王和汪,就三点 水的区别,差不多……” 差不多?简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莎士比亚说过:“不良的习惯会随时阻碍你 走向成名、获利和享乐的路上去”。但,如何改正?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给出 了答案:“习惯就是习惯,谁也不能将其扔出窗外,只能一步一步地引它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