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目标一]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例题精析 例1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A.良鄂然,欲殴之。 通) B.甚矣,汝之不惠。 通 C.圣人非所与熙也。 D.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通_) 例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信。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齐无人邪?使之为使。 其贤者使使贤主 B.寡人反取病焉。 则久已病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吾赖是以食吾躯 例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楚人以晏子短”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C.我以日出时去人远 D.以我酌油知之 例5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子将安之? C.彼竭我盈,故克之 D.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 ◆例1是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能力。答案是:A.“鄂”通“愕”; B.“惠”通“薏”;C.“熙”通“嬉”;D.“阙η通“缺
考试目标一] 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和常用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 [例题精析] 例 1.指出下列句子里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 A.良鄂然,欲殴之。 ( 通 ) B.甚矣,汝之不惠 。 ( 通 ) C.圣人非所与熙也 。 ( 通 ) D.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通 ) 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牺牲玉帛,弗敢专也,必以信。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齐无人邪?使之为使。 其贤者使使贤主。 B.寡人反取病焉。 则久已病矣。 C.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吾赖是以食吾躯。 例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与“楚人以晏子短”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 A.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B. 于是乃以田忌为将 C. 我以日出时去人远 D. 以我酌油知之 例 5.与例句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B. 子将安之? C. 彼竭我盈,故克之。 D. 人之为学者有难易乎? ◆例 1 是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通假字的能力。答案是:A. “鄂” 通“愕” ; B.“惠”通“慧” ;C.“熙”通“嬉” ;D.“阙”通 “缺
◆例2是考查学生辨析字词古今含义的能力。A项中的“卑鄙”古义是地位 低微,学识浅陋。今义是语言、行为品质恶劣;B项中的“其实”古义是它们 的果实,今义是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C项中“牺牲”古义指牛、羊、猪等祭 品,今义是指为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D项中“修狭”古今同义,都 是长而窄的意思。A、B、C三项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D ◆例3是考査学生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能力。此题的答案是A。 因为A项中两个加点的词都是“派遣”的意思;B项中的“病”分别是“辱”、 困苦”的意思;C项的“名”分别是“出名”、“名声”的意思;D项中的 “食”分别是“食物”、“供养”的意思。 ◆例4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以”字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以”,意思是“因 为”,四个选项中,A项是“因为”;B项是“用”;C项是“认为”;D项是“凭、 靠”。正确的选项是A。 ◆例5是考査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之”的能力。该题的答案是D。因 为D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一样“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中的“之”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项中的“之”是作动词,“去、往、 到”的意思;C项中的“之”作代词,是“他们(指齐军)”的意思 [能力训练一]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置于市,贾十倍同 2.坐縻廪粟而不知耻通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 4才美不外见 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同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8诎右臂支船
◆例 2 是考查学生辨析字词古今含义的能力。A 项中的“卑鄙”古义是地位 低微,学识浅陋。今义是语言、行为品质恶劣;B 项中的“其实”古义是它们 的果实,今义是表示所说的实际情况;C 项中“牺牲”古义指牛、羊、猪等祭 品,今义是指为正义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D 项中“修狭”古今同义,都 是长而窄的意思。A、B、C 三项中加点的词古今含义有明显差异,故答案为 D。 ◆例 3 是考查学生理解掌握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的能力。此题的答案是 A。 因为 A 项中两个加点的词都是“派遣”的意思;B 项中的“病”分别是“辱”、 “困苦”的意思;C 项中的“名”分别是“出名”、“名声”的意思;D 项中的 “食”分别是“食物”、“供养”的意思。 ◆例 4 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以”字的理解能力。例句中“以”,意思是“因 为”,四个选项中,A 项是“因为” ;B 项是“用” ;C 项是“认为” ;D 项是“凭、 靠”。正确的选项是 A。 ◆例 5 是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之”的能力。该题的答案是 D。因 为 D 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一样“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 项中的“之”是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B 项中的“之”是作动词,“去、往、 到”的意思;C 项中的“之”作代词,是“他们(指齐军)”的意思。 [能力训练一]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置于市,贾十倍 同 2.坐縻廪粟而不知耻 通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4.才美不外见 同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6.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 同 7.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通 8.诎右臂支船 同
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通 通 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 11河曲智叟亡以应通 12傧者更道从大门入通 13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14属予作文以记之同 15无他,但手熟尔通 16谈笑有鸿儒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同 1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同 19不用,则以纸帖之通 20.默而识之通 21.之虚所卖之 22系向牛头充炭直通 23便要还家 2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同 2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同 2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通 27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 28.左手倚一衡木 同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 2蒋氏汪然出涕日古义( )今义( 3微斯人,吾谁与归古义( )今义( 4.大小之狱 古义()今义(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 )今义(
9.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通 , 通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11.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12.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通 13.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通 14.属予作文以记之 同 15.无他,但手熟尔 通 16.谈笑有鸿儒 通 17.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同 1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同 19.不用,则以纸帖之 通 20.默而识之 通 21.之虚所卖之 通 22.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 23.便要还家 通 2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同 2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同 2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通 27.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 28.左手倚一衡木 同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 2.蒋氏汪然出涕曰 古义( )今义( ) 3.微斯人,吾谁与归 古义( )今义( ) 4.大小之狱 古义( )今义( )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古义( )今义( )
6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 )今义 7可以已大风 古义( )今义( 8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9王曰,何坐 古义( )今义( 10未果,寻病终 古义( )今义( 11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 今义( 12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 )今义( 1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 )今义 15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古义( 今义(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苦而不平( ) 2释担而立,睨之() 3请损之,月攘一鸡()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会宾客大宴() 6复前行,欲穷其林()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8以光先帝遗德() 9齐威王欲将孙膑() 10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11有一老父衣褐( 12因长跪履之( 1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14惧有伏焉( 5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6.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 7.可以已大风 古义( )今义( ) 8.臣本布衣 古义( )今义( ) 9.王曰,何坐 古义( )今义( ) 10.未果,寻病终 古义( )今义( )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古义( )今义( ) 12.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 )今义( ) 1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 1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 15.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古义( )今义( )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何苦而不平( ) 2.释担而立,睨之( ) 3.请损之,月攘一鸡( )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5.会宾客大宴( ) 6.复前行,欲穷其林( )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8.以光先帝遗德( ) 9.齐威王欲将孙膑( ) 10.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 11.有一老父衣褐( ) 12.因长跪履之( ) 13.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 14.惧有伏焉( ) 15.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
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四、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温故而知新 彼竭我盈,故克之( 3』高可二黍许( 杂然相许( 4齐人固善盗乎 汝之心固,固不可彻( 5晏子使楚(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齐命使各有所主( 6西蜀之去南海( 挈妻子而去之走( 去国还乡( 去死肌,杀三虫( 五、根据要求选择答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正确的) B.渔人甚异之(奇异 C.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 D.谈笑有鸿儒(大)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礼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阻(汉水北岸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16.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 四、解释下列加点实词在句中的含义 1. 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 2. 温故而知新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 ) 3. 高可二黍许 ( ) 杂然相许 ( ) 4. 齐人固善盗乎 ( ) 汝之心固,固不可彻( ) 5. 晏子使楚( ) 王曰:“然则何为使子。” ( ) 齐命使各有所主 ( ) 6. 西蜀之去南海 ( ) 挈妻子而去之走 ( ) 去国还乡 ( ) 去死肌,杀三虫 ( ) 五、根据要求选择答案: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正确的) B.渔人甚异之(奇异) C.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 D. 谈笑有鸿儒(大)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诚宜开张圣听(扩大)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祭礼用的猪牛羊等祭品) C.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水北岸) 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心遗憾)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公将鼓之”的“鼓”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前人之述备矣 C.此皆良实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汪然出涕曰 殚其地之出 B.君将哀而生之乡邻之生日蹙 C.号呼而转徙 呼嘘毒疠 D.吾氏三世居是乡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八、给下列各题中加点的词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一)“之”:A代词,他(代人);B代词,这(代物);C助词,相当于“的”;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E音节助词,无义;F动词,相当于“去”、“往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蒼() (2)久之,蛇竟死() (3)吾欲之南海(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默而识之 (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其”:A代词,他的(代人);B.代词,它的(代物);C代词,其中的 D语气词,表反问、推测等语气。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句子加点的词与“公将鼓之”的“鼓”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前人之述备矣 C.此皆良实 D.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六、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汪然出涕曰 殚其地之出 B.君将哀而生之 乡邻之生日蹙 C.号呼而转徙 呼嘘毒疠 D.吾氏三世居是乡 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七、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八、给下列各题中加点的词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一)“之” :A.代词,他(代人);B.代词,这(代物);C.助词,相当于“的” ; 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E.音节助词,无义;F.动词,相当于“去”、“往”。 (1)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2)久之,蛇竟死( ) (3)吾欲之南海( )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5)默而识之( ) (6)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 (二)“其” :A.代词,他的(代人);B.代词,它的(代物);C.代词,其中的; D.语气词,表反问、推测等语气。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复前行,欲穷其林()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5)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三)“”:A.在,表处所;B到,表时间;c向,对;表对象;D比,表 比较。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九、语气助词通常表示:A疑问语气;B感叹语气;C陈述语气;D反问语气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语气助词各表示什么语气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④甚矣,汝之下惠。( ⑤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⑥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十、根据要求,为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一)下列句中“焉”字作兼词,相当于“于此”的一项是( A.谨食之,时而献B.永之人争奔走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且焉置土石? (二)下列句中“而字表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A.任重而道远 B.濯清涟而不妖 C.吾恂恂而起 D.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三)下列“为”的读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we对、向)B.未为简易(wei算是)
(3)复前行,欲穷其林( )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 (5)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三)“于” :A.在,表处所;B.到,表时间; C.向,对;表对象; D.比,表 比较。 (1)庞涓恐其贤于己( )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3)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 (4)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 ) 九、语气助词通常表示:A.疑问语气;B.感叹语气;C.陈述语气;D.反问语气。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语气助词各表示什么语气。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 )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④甚矣,汝之下惠。( ) ⑤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 ⑥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十、根据要求,为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答案 (一)下列句中“焉”字作兼词,相当于“于此”的一项是( ) A.谨食之,时而献焉 B. 永之人争奔走焉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且焉置土石? (二)下列句中“而”字表并列关系的一项是( ) A. 任重而道远 B. 濯清涟而不妖 C. 吾恂恂而起 D.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 (三)下列“为”的读音与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不足为外人道(wéi 对、向) B. 未为简易(wéi 算是)
C.为之,则难者亦易矣(w蛀i做)D.其印为予群从所得(wei被) (四)从下列各组中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 ①()A然则何为使子B杂然相许 C.田忌信然之 D所以然者何 ②()A.楚人以晏子短B以君之力 C虏太子申以归D吾欲辱之,何以也 十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①或异二者之为() 或告之曰(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何以战( ②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杀人以梃与刃( 虽不能察,必以情(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一览表 词用法 例句 意义或作用 1作代词,愿陛下亲之信之 他们 指代人、属予作文以记之 这件事 事、物君将哀而生之乎 我 2作动词吾欲之南海,何如?去、往 之3作助词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译为“的 悍吏之来吾乡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久之,蛇竟死 译) 孔子曰:何陋之有调整音节(无义,不译) 表示提宾(无义,不译 其|1作代词,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
C.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wéi 做)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wèi 被) (四)从下列各组中选出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两项。 ①( ) A.然则何为使子 B.杂然相许 C.田忌信然之 D.所以然者何 ②( ) A.楚人以晏子短 B.以君之力 C.虏太子申以归 D.吾欲辱之,何以也 十一、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词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 ① 或异二者之为( ) 或告之曰( )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 何以战( ) ②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杀人以梃与刃( ) 虽不能察,必以情( ) ◆ 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一览表 词 用 法 例 句 意义或作用 之 1.作代词, 指 代 人 、 事、物 愿陛下亲之信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君将哀而生之乎 他们 这件事 我 2.作动词 吾欲之南海,何如? 去、往 3.作助词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悍吏之来吾乡 久之,蛇竟死 孔子曰:何陋之有 译为“的”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译) 调整音节(无义,不译) 表示提宾(无义,不译) 其 1.作代词, 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
指代人或|吾视其辙乱 他们的 事物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那里的 东 其中的 不能指其一端 2作语气助|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表推测语气 词 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1作介词则以铁范置铁板上用拿 何以战 凭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因为 2作连词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译为“来 3作动词|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认为 1作介词不足为外人道也 向、对 良业为取履 替、给 为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被 2作动词,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做 未为简易 是,算是 作介词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 战于长勺 到比对在就 作连词学而不思则罔 则 视其中,则干若败絮却 然则何时而乐耶 那么 「作连词黑质而白章 表并列 得而腊之以为饵 表承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转折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表修饰
指 代 人 或 事物 吾视其辙乱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 东 不能指其一端 他们的 那里的 其中的 2.作语气助 词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如土石何? 表推测语气 加强反问语气 以 1.作介词 则以铁范置铁板上 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 凭 因为 2.作连词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可译为“来” 3.作动词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 如 认为 为 1.作介词 不足为外人道也 良业为取履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向、对 替、给 被 2.作动词,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未为简易 做 是,算是 于 作介词 积于今六十岁矣 苛政猛于虎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 灵也 战于长勺 到 比 对. 在 则 作连词 学而不思则罔 视其中,则干若败絮 然则何时而乐耶 就 却 那么 而 作连词 黑质而白章 得而腊之以为饵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 表并列 表承接 表转折 表修饰
作副词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竟 相当于“是 乃《太公兵法》也|就,于是 乃 乃入见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 御 ◆古今词义变化一览表 交通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事业 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境 答案 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与世隔绝的地方穷途末路的境地 境 贾 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 晋 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微,学识浅陋品质恶劣 价 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祭祀用的牛、羊、猪为正义事业舍弃生2康 等 中间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里边夹杂着 当中 糜 布衣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粗布衣服 3.食 -饲4见——现5说——悦6子—仔7坐——座8.诎 屈9已——以,板一版10反—返11.亡—无12道—导13 趣——趋14属——嘱15尔—耳16鸿—洪17祗—只18具 —俱19帖——贴20识——志21虚—墟22.直—值23要一 邀24厝—措25蕃——繁26邪—耶27指——直28衡 、1与世隔绝的地方;活不下去的境地2.眼泪;鼻涕3.无没有; 小,细微4诉讼案件;监狱5.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6.地位低 微,学识浅陋;行为品质恶劣7止,治愈;已经8.平民;布制的衣服9
乃 作副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乃《太公兵法》也 乃入见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 御 竟 相当于“是” 就,于是 却 ◆ 古今词义变化一览表 答案 一、1. 贾 — — 价 2 . 縻 — — 糜 3 . 食 ——饲 4.见——现 5.说——悦 6.子——仔 7.坐——座 8.诎—— 屈 9.已——以, 板——版 10.反——返 11.亡——无 12.道——导 13. 趣——趋 14.属——嘱 15.尔——耳 16.鸿——洪 17.祗——只 18.具 ——俱 19.帖——贴 20.识——志 21.虚——墟 22.直——值 23.要— —邀 24.厝——措 25.蕃——繁 26.邪——耶 27.指——直 28.衡—— 横 二、1.与世隔绝的地方;活不下去的境地 2. 眼泪;鼻涕 3. 无,没有;微 小,细微 4.诉讼案件;监狱 5. 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6. 地位低 微,学识浅陋;行为品质恶劣 7.止,治愈;已经 8.平民;布制的衣服 9. 交通 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交通运输事业 妻子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妻子、儿女 男子的配偶 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 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穷途末路的境地 无论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 更不必说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 词 卑鄙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微,学识浅陋 品质恶劣 牺牲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祭祀用的牛、羊、猪 等 为正义事业舍弃生 命 中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里边夹杂着 当中 布衣 臣本布衣 平民百姓 粗布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