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年级1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共42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高尚的亦或卑劣的,在舞台上纷纷亮相。然面对那些拜金主义的丑恶表演,稍有觉 悟的人都会嗤(chi)之以鼻。 B.近年来,美国动辄凭借其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的所谓“情报”,恣(ci)意向别国 施加压力,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对于这种无耻谰言,对于他们的攻讦(jie),我们要同仇敌恺,粉碎他们的阴谋。” 李书记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 D.“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殚(dan)精 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有关部门开始对赵某进行 ③为了提出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消防 A.配置侦查演练 B.配置侦察演练 C.安置侦查演示 安置侦察演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3月22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目前,科技界很关心科技投入问题,提出“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口号,呼吁“国 兴科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够全面。 同时政府才能增加科 技投入,发展科教
1 2006—2007 学年度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年级 1 月考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 42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高尚的亦或卑劣的,在舞台上纷纷亮相。然面对那些拜金主义的丑恶表演,稍有觉 悟的人都会嗤(chi)之以鼻。 B.近年来,美国动辄凭借其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的所谓“情报”,恣(cì)意向别国 施加压力,这是地地道道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 C.“对于这种无耻谰言,对于他们的攻讦(jié),我们要同仇敌恺,粉碎他们的阴谋。” 李书记义愤填膺地对大家说。 D.“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让青少年健康成长”,许多有识之士为此殚(dān)精 竭虑。大声疾呼,我们切不可置若罔闻。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只有真正做到对知识智力资源的有效 和运用,才可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②接到群众的举报后,有关部门开始对赵某进行 。 ③为了提出高学生的消防意识,学校举行了大型的消防 。 A.配置 侦查 演练 B.配置 侦察 演练 C.安置 侦查 演示 D.安置 侦察 演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 ....,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B.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有很深的文学功底,古典诗文名句信手拈来 ....,为文章增色不少。 C.俄总统普京将于 3 月 22 日到少林寺参观访问,获此消息的各大媒体早已严阵以待 ....。 D.菲律宾山区遭受泥石流袭击,村中大部分人被埋在泥石流下,幸存的机会微不足道 ....。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目前,科技界很关心科技投入问题,提出“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口号,呼吁“国 兴科教”。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不够全面。 同时政府才能增加科 技投入,发展科教
①所以更全面的提法应该是“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 ②兴国真正地依靠科教,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国家的含义不同。 ④科教兴国的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⑤国兴科教的国,是国家政府 A.⑤④③①②B.③⑤④②① ①④⑤③②D.④⑤③①②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今生我握过的手多得无其数—一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还有唐琬 式的红酥手,但均不曾留下深刻印象 B.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 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C.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 城时赶上压缩城市人口:子女深造时又正好大学自费 D.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 少为人注意,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 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草叶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 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简 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8句,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 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12分,每小题3分) 将生活经历“写入”基因 很有可能有一些基困可以赋予贝克汉姆的孩子某些足球天分,但没有捷径可以把贝克汉 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传给后代。但如果这也是某种可以传续的“习得特性”会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出现于19世纪,首先是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1953年,DNA的发现为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这种复杂的分子以方便的形式携事业生命密码,似乎证明了 只有基因特性一一例如眼睛的颜色一一能够遗传给后代。对基因学家而言,父母和祖父母只 有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无关紧要的。但现在另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令人信 服的证据,指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种理论称为“表现基因 组学”。 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特森解释说:“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具有对事件的 记忆’。你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四五代人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表观基因
2 ①所以更全面的提法应该是“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 ②兴国真正地依靠科教,才能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③国家的含义不同。 ④科教兴国的国,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⑤国兴科教的国,是国家政府。 A.⑤④③①② B.③⑤④②① C.①④⑤③② D.④⑤③①②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生我握过的手多得无其数——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还有唐琬 式的红酥手,但均不曾留下深刻印象。 B.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 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 C.父亲这一代人,大概是新中国最苦的了。长身体时自然灾害;求学时上山下乡;回 城时赶上压缩城市人口;子女深造时又正好大学自费…… D.出版社除了出《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后一种杂志只出了两期,现已很 少为人注意,然而是很有分量的一种杂志。)外,还出了若干译著。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家和诗人,其代表作是著名的四大悲剧《哈 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B.《最后一课》《草叶集》《百年孤独》的作者依次为法国的都德、印度的泰戈尔和哥伦 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 C.近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近体诗分两种,一种叫“绝句”,每首 4 句,五言的简 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一种叫“律诗”,每首 8 句,分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 颔联和尾联。 D.词是由诗歌演变而来的体裁,它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有一个曲调名称, 叫“词牌”。词按篇幅长短,可分小令、中调和长调。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将生活经历“写入”基因 很有可能有一些基困可以赋予贝克汉姆的孩子某些足球天分,但没有捷径可以把贝克汉 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传给后代。但如果这也是某种可以传续的“习得特性”会怎么样呢? 这种想法出现于 19 世纪,首先是由法国科学家拉马克提出的。1953 年,DNA 的发现为 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这种复杂的分子以方便的形式携事业生命密码,似乎证明了 只有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能够遗传给后代。对基因学家而言,父母和祖父母只 有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他们的生活经历是无关紧要的。但现在另一群科学家提出了令人信 服的证据,指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种理论称为“表现基因 组学”。 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特森解释说:“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基因具有对事件的 ‘记忆’。你经历的一件事可以被记录下来,传递四五代人之久,甚至更长时间。”表观基因
组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者现在会很兴奋,因为有实验表明表观基因影响竟然能延续数代。 爱丁堡大学的乔纳森·塞克勒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如果怀孕期的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 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一一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这是“母亲影响”的一个例子 母亲影响”是否与表现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令塞克勒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后代也 出现了与它们祖母同样的表现一一但它们从未以任何形式经历过那些压力。更不同寻常的 是,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雌性大鼠生下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 的压力表现。惊讶不已的塞克勒重复了这个实验,结果仍然相同 早先的人类研究也显示了多代人之间表现在因遗传的迹象。瑞典医生拉尔斯发现,如果 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 这意味着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甚至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 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表观基因组学已经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 的说法。佩特森说:“表观基因改变意义重大。它们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 刺激作出反应,这完全悖逆了传统基因学。但我们还不知道可能引发表观基因反应的因素是 什么。”看起来,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 (《参考消息》2005.12) 7.下列对“表观基因组学”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传 递四五代之久,甚至更长时间。 B.表观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父母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的全新遗传学理论 C.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如何在没有编入DNA序列的情况 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D.表观基因组学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传统说法。 8.下列不能作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 是 A.如果怀孕期的大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一一高血压、糖 尿病或焦虑行为。 B.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雄性大鼠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 的压力表现 C.表观基因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 研究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物森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 B.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不单有我们的基因特性,还有我们的 生活经历。 C.拉尔斯的研究表明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乔纳森·塞克勒博士的重复实验证明了“母亲影响”与表观基因因素的关系。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组学是研究信息如何在没有编入 DNA 序列的情况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者现在会很兴奋,因为有实验表明表观基因影响竟然能延续数代。 爱丁堡大学的乔纳森·塞克勒博士今年早些时候发现,如果怀孕期的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 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尿病或焦虑行为。这是“母亲影响”的一个例子。 “母亲影响”是否与表现基因因素有关还不确定。令塞克勒感兴趣的是接下来的后代也 出现了与它们祖母同样的表现——但它们从未以任何形式经历过那些压力。更不同寻常的 是,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雌性大鼠生下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 的压力表现。惊讶不已的塞克勒重复了这个实验,结果仍然相同。 早先的人类研究也显示了多代人之间表现在因遗传的迹象。瑞典医生拉尔斯发现,如果 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 这意味着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这些研究甚至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 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表观基因组学已经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 的说法。佩特森说:“表观基因改变意义重大。它们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 刺激作出反应,这完全悖逆了传统基因学。但我们还不知道可能引发表观基因反应的因素是 什么。”看起来,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 (《参考消息》2005.12) 7.下列对“表观基因组学”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表观基因组学是指在遗传的时候,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被记录下来的信息传 递四五代之久,甚至更长时间。 B.表观基因组学是一种研究父母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的全新遗传学理论。 C.表观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特性(例如眼睛的颜色)如何在没有编入 DNA 序列的情况 下,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代细胞。 D.表观基因组学颠覆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将解答所有人类遗传问题的传统说法。 8.下列不能作为“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这一观点依据的一项 是 ( ) A.如果怀孕期的大鼠受到压力,它们的后代也会表现出受压力的迹象——高血压、糖 尿病或焦虑行为。 B.如果感到压力的雌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交配,这些雄性大鼠的后代也会出现异常 的压力表现。 C.表观基因可能给进化增加新的元素,令其对人工刺激作出反应。 D.研究表明,祖父母一生中进食的时间也对孙辈有影响。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基因学家奈杰尔·佩物森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 B.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遗产比我们想像的要多,不单有我们的基因特性,还有我们的 生活经历。 C.拉尔斯的研究表明表观基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有时相同,有时不同。 D.乔纳森·塞克勒博士的重复实验证明了“母亲影响”与表观基因因素的关系。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也有可能传给他的后代 B.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 C.后天的“习得特性”可能积淀成为后代先天的禀性 D.某些信息可以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下一代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 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 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自,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 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窪:烟云雪月之变, 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 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 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 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 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 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 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 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 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_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已、公万物之 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 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一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徐渭集》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流瞩 流瞩:移目注视 B.亦往往寓庖于此 寓庖:聘请厨师 C.予病其然 病:使……病 D.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萦绕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越中山之大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 C.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时亦点缀其中 B.仅仅知我有七尺躯 虽近在目前 不可不交相勉者也 4.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卧龙山上的那一所堂,可以远眺群山众水、田野丛林、渔舟莲舫,令人心旷神怡, 烦虑顿消,确实是佳胜之地。 B.“豁然堂”原先建造得极不合理,既不能让所有的人同时看到窗外风光,观景的人 归座时又不能再看到它,把人和景隔绝开来:改建后的堂则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 C.本文前半部分的叙述和写景,是后半部分所说道理的极为贴切、生动的比喻,故本
4 A.贝克汉姆为运动生涯付出的努力也有可能传给他的后代 B.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 C.后天的“习得特性”可能积淀成为后代先天的禀性。 D.某些信息可以在不改变 DNA 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下一代。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4 题。 豁然堂记 [明]徐渭 越中山之大者.,若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属,以十数,而小者至不可计。至于湖, 则总之称鉴湖,而支流之别出者,益不可胜计矣。郡城隍祠,在卧龙山之臂,其西有堂,当 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 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窪;烟云雪月之变, 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 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时亦点缀..其中。于是登斯堂,不问其人,即有外感中攻, 抑郁无聊之事,每一流瞩..,烦虑顿消。而官斯土者,每当宴集过客,亦往往寓庖..于此。独规 制无法,四蒙以.辟,西面凿牖,仅容两躯。客主座必东,而既背湖山,起座一观,还则随失。 是为坐斥旷明,而自取晦塞。予病.其然,悉取西南牖之,直辟其东一面,令客座东而西向, 倚几以临即湖山,终席不去。而后,向之所云诸景,若舍塞而就旷,却晦而即明。工既讫,拟 其名,以为莫“豁然”宜。 既名矣,复思其义曰:“嗟乎,人之心一耳。当其为私所障时,仅仅..知我有七尺躯, 即同室之亲,痛痒当前,而盲然若一无所见者,不犹向之湖山,虽近在目前..,而蒙以辟者耶? 及其所障既彻,即四海之疏,痛痒未必当吾前也,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不犹今 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由此观之,其豁与不豁,一间耳,而私一己、公万物之 几系焉。此名斯堂者与登斯堂者,不可不交相..勉者也,而直为.一湖山也哉?”既以名于是义, 将以共于人也,次而为之记。 ——选自中华书局排印本《徐渭集》 1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一流瞩.. 流瞩:移目注视 B.亦往往寓庖..于此 寓庖:聘请厨师 C.予病.其然 病:使……病 D.而燦然若无一而不婴.于吾之见者 婴:萦绕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越中山之大者.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若.当时龟龄所称“莲女”“渔郎”者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 C.独规制无法,四蒙以.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而直为.一湖山也哉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 1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亦点缀..其中 B.仅仅..知我有七尺躯 C.虽近在目前.. D.不可不交相..勉者也 14.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卧龙山上的那一所堂,可以远眺群山众水、田野丛林、渔舟莲舫,令人心旷神怡, 烦虑顿消,确实是佳胜之地。 B.“豁然堂”原先建造得极不合理,既不能让所有的人同时看到窗外风光,观景的人 归座时又不能再看到它,把人和景隔绝开来;改建后的堂则完全避免了这些缺点。 C.本文前半部分的叙述和写景,是后半部分所说道理的极为贴切、生动的比喻,故本
文的道理虽复杂而深刻,作者却一点即明 D.本文作者受王阳明学说影响很深,主张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本文中心在于批判 因过分纠缠眼前的、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对外部世界显得冷漠的人际关系 第Ⅱ卷(共108分) 四、(19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3分) (2)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3分) )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3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梅花绝句[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见梅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 。(1分) 《见梅》中“梅”的喻体是 。(1分) (2)这两首诗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分) 答:相同点 (1分) 不同点 (3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3)君子之交淡若水, ,吹面不寒杨柳风 五、(18分)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 洪烛 (一)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车停下。明明知道离 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恐怕也只能以这种方式, 表达对岳麓书院的敬意。远远看见半山腰的庭院,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 们是搭乘怎么样的交通工具,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奔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学府?是乘着牛车还 是骑马?至于出身贫寒的,远足而来时,恐怕还要亲自挑着装书卷和铺盖卷的扁担。据说南
5 文的道理虽复杂而深刻,作者却一点即明。 D.本文作者受王阳明学说影响很深,主张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本文中心在于批判 因过分纠缠眼前的、琐碎的利害得失而对外部世界显得冷漠的人际关系。 第Ⅱ卷(共 108 分) 四、(19 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3 分) (2)工既讫,拟其名,以为莫“豁然”宜。(3 分) (3)不犹今之湖山,虽远在百里,而通以牖者耶?(3 分)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梅花绝句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放翁。 见梅 [宋]何应龙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 。(1 分) 《见梅》中“梅”的喻体是 。(1 分) (2)这两首诗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4 分) 答:相同点: (1 分) 不同点: (3 分)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4 分) (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 (2)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3)君子之交淡若水, 。 ,吹面不寒杨柳风。 五、(18 分) 那些遥远的读书人 洪烛 (一)坐飞机去长沙,然后乘车去湖南大学,在校门口,我让出租车停下。明明知道离 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恐怕也只能以这种方式, 表达对岳麓书院的敬意。远远看见半山腰的庭院,我下意识地联想到那些古老的先行者,他 们是搭乘怎么样的交通工具,带着怎样的心情,投奔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学府?是乘着牛车还 是骑马?至于出身贫寒的,远足而来时,恐怕还要亲自挑着装书卷和铺盖卷的扁担。据说南
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来此讲学,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人不计其数,马匹将大门外 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饮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遥远的读书人,像 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是知识吗,是光明吗,是功名吗?或者兼而有之?最模糊也最准 确的说法,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 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二)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在这时候, 恐怕也只有书,才是进入岳麓书院并进而实现自身梦想的敲门砖。也只有书,才能使他们不 致于被滚滚红尘埋没。所以,他们用书,砌起了一级级进取的台阶:求学、赶考、中举、入 仕……而岳麓书院,正是其中极关键的驿站。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 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 史册。 (三)我在后花里选择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想:若 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要么各自背育经史典籍,要么则意气 风发地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四)在这里,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我尽可能地沉浸于这 在别处寻觅不到的儒雅氛围里,呼吸着那些读书人遗留下的空气。想着想着,他们的身影仿 佛就在空气中浮现了 五)以前想起古代读书人,头脑中总出现《聊斋志异》里落魄书生的形象:神情忧郁, 身世漂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寄宿于一灯如豆的野店荒庙,只能靠梦见狐仙来慰籍一番 走投无路的寂寥。蒲松龄本人就是如此。他屡试不中,被现实所拒绝,才拒绝现实,在空中 楼阁里想入非非,放浪形骸,以弥补或掩饰精神上的失落 (六)然而在岳麓书院,我看见了另一种读书人,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胸怀远志, 充满自信。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都非常清醒,一开始就抱准了“学以致用”的信条,希望在 报效国家中实现价值。命运似乎也格外青睐他们。他们是科举制度的宠儿,脚下呈现着一条 金光大道 (七〕我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岳麓书院里的,还 是《聊斋志异里的》 (八)蒲松龄那样的读书人,是进不了岳麓书院的。但我想,读书人本质上都是怕孤独、 怕寂寞的,却又不得不忍耐孤独,安于寂寞。他们骨子里都是渴望交流、追求成功的,因为 无法实现,才转而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或归隐或流浪。而岳麓书院,就是一个读书人在此 能够打破寂寞、忘掉孤独的地方,或者说是很古老的读书人俱乐部。他们可以交流、切磋 辩论,感受着集体的氛围与力量。 (九)应该说,读书人是怀着种种理想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与失落。而书院不 仅使这些敏感脆弱的心灵找到新的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荆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荟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能不说有岳麓书院的 功劳。 (十)我绕着院中那神圣的讲坛转了一圈,仿佛又看见那些消失了的读书人。他们都从 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他们朗读或辩论的声音,又重新演变成窗外的风声与雨声。哦,讲堂 很大,世界很小!那些面貌相仿、神情专注的读书人,也许仅仅是世界的过客,可他们永远
6 宋的朱熹千里迢迢自福建崇安来此讲学,从四面八方赶来听课的人不计其数,马匹将大门外 池塘里的水都喝光了,留下了“饮马池”的典故。是什么,在吸引着那些遥远的读书人,像 扑火的灯蛾一样云集而来?是知识吗,是光明吗,是功名吗?或者兼而有之?最模糊也最准 确的说法,应该是梦想。是梦想在吸引着他们,来自世俗而又超越世俗。岳麓书院,一个凝 聚了读书人梦想的地方。 (二)当我敲响岳麓书院的门环,尽可能地想象自己是一千年前的读书人。在这时候, 恐怕也只有书,才是进入岳麓书院并进而实现自身梦想的敲门砖。也只有书,才能使他们不 致于被滚滚红尘埋没。所以,他们用书,砌起了一级级进取的台阶:求学、赶考、中举、入 仕……而岳麓书院,正是其中极关键的驿站。一千年来,从这里走出过王夫之、魏源、曾国 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蔡锷、陈天华……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 史册。 (三)我在后花里选择一副石桌石凳坐下,观望着周围的风景,并陷入无序的遐想:若 干年前,肯定有一拨又一拨读书人,在这石凳上坐过,要么各自背育经史典籍,要么则意气 风发地谈论家事、国事、天下事…… (四)在这里,我从花香里闻到了书香,从风声里听见了读书声。我尽可能地沉浸于这 在别处寻觅不到的儒雅氛围里,呼吸着那些读书人遗留下的空气。想着想着,他们的身影仿 佛就在空气中浮现了…… (五)以前想起古代读书人,头脑中总出现《聊斋志异》里落魄书生的形象:神情忧郁, 身世漂泊,形单影只,离群索居。寄宿于一灯如豆的野店荒庙,只能靠梦见狐仙来慰籍一番 走投无路的寂寥。蒲松龄本人就是如此。他屡试不中,被现实所拒绝,才拒绝现实,在空中 楼阁里想入非非,放浪形骸,以弥补或掩饰精神上的失落。 (六)然而在岳麓书院,我看见了另一种读书人,和现实合拍的读书人。他们胸怀远志, 充满自信。对待自己和对待社会都非常清醒,一开始就抱准了“学以致用”的信条,希望在 报效国家中实现价值。命运似乎也格外青睐他们。他们是科举制度的宠儿,脚下呈现着一条 金光大道。 (七)我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岳麓书院里的,还 是《聊斋志异里的》? (八)蒲松龄那样的读书人,是进不了岳麓书院的。但我想,读书人本质上都是怕孤独、 怕寂寞的,却又不得不忍耐孤独,安于寂寞。他们骨子里都是渴望交流、追求成功的,因为 无法实现,才转而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或归隐或流浪。而岳麓书院,就是一个读书人在此 能够打破寂寞、忘掉孤独的地方,或者说是很古老的读书人俱乐部。他们可以交流、切磋、 辩论,感受着集体的氛围与力量。 (九)应该说,读书人是怀着种种理想的,理想不能实现,就会痛苦与失落。而书院不 仅使这些敏感脆弱的心灵找到新的家,还为他们提供了实现人生理想的捷径。“惟楚有才, 于斯为盛”,荆楚之地之所以英才荟萃,湖湘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不能不说有岳麓书院的 功劳。 (十)我绕着院中那神圣的讲坛转了一圈,仿佛又看见那些消失了的读书人。他们都从 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他们朗读或辩论的声音,又重新演变成窗外的风声与雨声。哦,讲堂 很大,世界很小!那些面貌相仿、神情专注的读书人,也许仅仅是世界的过客,可他们永远
都是岳麓书院里的主人。 (十一)作为一个当代的读书人,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 是的。这里是读书人的家啊。没有家的读书人是孤独的 (《中华读书报》2005.11,有删节) 18.第一段中叙写“饮马池”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的理解。(2分) 19.第四段中第道:“想着想着,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空气中浮现了。”根据全文内容,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他们”这些读书人的特征。(6分) 20.第十一段中作者说:“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并称:“这 里是读书人的家啊。”作者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读书人的家”?(6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明明知道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这表明,面对岳麓书院 这一古代读书人心中神圣的殿堂,哪怕是像“我”这样的当代读书人也会自然而然 地心生无限敬意。文末作者更是将此行喻为“回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B.“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一句,强调了岳麓书院在旧时代所具有的非凡的政治 影响力:进入了岳麓书院,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才能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他们也就拥 有了青云直上、走向政坛的敲门砖。 C.《聊斋志异》里经常出现落魄的书生形象,他们神情忧郁,形单影只。他们生性孤独, 愤世嫉俗:被世俗所拒绝,自然也就远离现实。蒲松龄正是这样的读书人的代表 这样的人,是注定不会走进岳麓书院的,因为,其孤高的禀性决定了他们从来不屑 于功名经济仕途 D.作者虽然自称“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可是,从“胸怀远志,充满自信” 等语句里,不难感受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肯定。不过,“科举制度的宠儿”“一条 金光大道”等措辞却分明透露了作者内心的嘲讽与遗憾情绪。 E.第一段中“扑火的灯蛾”的比喻,形象地再现了古代读书人从四面八方奔向岳麓书 院的事实;第九段中引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古语,体现荆楚之地人杰地灵 的事实,进面说明岳麓书院突出的历史价值与贡献 六、(11分) 22.下面这段话是某校校运会开幕仪式上的一段解说词,存在用语和标点上的毛病,请找出 其中的四处,加以改正。(4分) ①随着播音员一声令下,一代表团方阵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雄壮而优美地迈 进运动场。②刹那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台上的“人海”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③看,新生团来了,穿着笔挺的军装,步伐矫健!④嗯,一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们没有 白过。⑤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朝气,看到了希望。⑥他们新生一代抛砖引玉,我们老生 代也有新花样。⑦相信这好的开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7
7 都是岳麓书院里的主人。 (十一)作为一个当代的读书人,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 是的。这里是读书人的家啊。没有家的读书人是孤独的。 (《中华读书报》2005.11,有删节) 18.第一段中叙写“饮马池”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你谈谈你的理解。(2 分) 19.第四段中第道:“想着想着,他们的身影仿佛就在空气中浮现了。”根据全文内容,用简 洁的语言概括“他们”这些读书人的特征。(6 分) 20.第十一段中作者说:“我虽然是第一次拜访岳麓书院,仍然有回家的感觉。”并称:“这 里是读书人的家啊。”作者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读书人的家”?(6 分) 2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明明知道离岳麓书院尚有一段距离,但还是选择了步行”,这表明,面对岳麓书院 这一古代读书人心中神圣的殿堂,哪怕是像“我”这样的当代读书人也会自然而然 地心生无限敬意。文末作者更是将此行喻为“回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B.“他们从这里直接走进了史册”一句,强调了岳麓书院在旧时代所具有的非凡的政治 影响力:进入了岳麓书院,也就意味着他们的才能获得了世人的认可,他们也就拥 有了青云直上、走向政坛的敲门砖。 C.《聊斋志异》里经常出现落魄的书生形象,他们神情忧郁,形单影只。他们生性孤独, 愤世嫉俗;被世俗所拒绝,自然也就远离现实。蒲松龄正是这样的读书人的代表。 这样的人,是注定不会走进岳麓书院的,因为,其孤高的禀性决定了他们从来不屑 于功名经济仕途。 D.作者虽然自称“说不清自己更欣赏哪种读书人”,可是,从“胸怀远志,充满自信” 等语句里,不难感受到作者对他们的欣赏与肯定。不过,“科举制度的宠儿”“一条 金光大道”等措辞却分明透露了作者内心的嘲讽与遗憾情绪。 E.第一段中“扑火的灯蛾”的比喻,形象地再现了古代读书人从四面八方奔向岳麓书 院的事实;第九段中引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古语,体现荆楚之地人杰地灵 的事实,进面说明岳麓书院突出的历史价值与贡献。 六、(11 分) 22.下面这段话是某校校运会开幕仪式上的一段解说词,存在用语和标点上的毛病,请找出 其中的四处,加以改正。(4 分) ①随着播音员一声令下,一代表团方阵踩着运动员进行曲的节拍,雄壮而优美地迈 进运动场。②刹那间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看台上的“人海”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③看,新生团来了,穿着笔挺的军装,步伐矫健!④嗯,一个月的军旅生活,他们没有 白过。⑤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朝气,看到了希望。⑥他们新生一代抛砖引玉,我们老生一 代也有新花样。⑦相信这好的开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好的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23.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3分)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1日电黑龙江省环保局21日下午通报,最新监测显示,松 花江同江监测断面已持续达标42小时,表明松花江污染带已整体移岀松花江 自11月20日7时,黑龙江省第一个监测断面—一肇源断面检出苯超标开始至 月19日20时,同江监测断面硝基苯浓度值首次达标,污染带在黑龙江省松花江江段历 时30天 24.根据文意的要求,依照画线语句的形式,再写出两个句子。(4分) 我们与大自然是如此亲近,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李自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抚慰了心灵,陶渊眀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觅得了闲适 七、25.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呱呱坠地”不能读作 gugu zhu d,“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 在最近一次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 评委大跌眼镜。 摘自《文汇报》 这一比赛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孜孜于“新东方” 却对母语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呢? 在追求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失落了一些本不该失落的东西呢? 生活中像这样让人深思的现象还有许多,请联系实际,以“失落”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8分,每小题3分) 2.A(配置:配备布置。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 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査。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
8 23.给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12 个字)(3 分) 新华社哈尔滨 12 月 21 日电 黑龙江省环保局 21 日下午通报,最新监测显示,松 花江同江监测断面已持续达标 42 小时,表明松花江污染带已整体移出松花江。 自 11 月 20 日 7 时,黑龙江省第一个监测断面——肇源断面检出苯超标开始至 12 月 19 日 20 时,同江监测断面硝基苯浓度值首次达标,污染带在黑龙江省松花江江段历 时 30 天。 24.根据文意的要求,依照画线语句的形式,再写出两个句子。(4 分) 我们与大自然是如此亲近,它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而且还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李白在“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中抚慰了心灵,陶渊明在“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觅得了闲适, , 。 七、25.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呱呱坠地”不能读作 gu gu zhu d ,“炙手可热”并不是东西太烫手的意思…… 在最近一次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大赛上,夺得第一名的是留学生队。这一结果让大多数 评委大跌眼镜。 ——摘自《文汇报》 这一比赛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许多中学生、大学生孜孜于“新东方”、“雅思”, 却对母语的学习缺乏足够的热情呢? 在追求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失落了一些本不该失落的东西呢? 生活中像这样让人深思的现象还有许多,请联系实际,以“失落”为话题,写一篇 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D 2.A(配置:配备布置。安置: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侦查:检察机关或公安机关为了 确定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调查。侦察: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
况而进行活动。演练:训练演习;操练。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 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3.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 形容天灾或人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 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 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其微”) 4.D(与“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相对应,先④后⑤;与下文相衔接,先①后②;C项 ①句开头有个“所以”,是结果,不宜放在开头。) 5.B(A嫩手、白手后用逗号。C三个分号改逗号。D括号里的“杂志”后却掉句号。) 6.D(A、《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奥赛罗》。B、“福楼拜”应改为“都德”。C、应该是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 (12分,每小题3分) 7.D(A不是“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而应该是“其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B表观基因 研究证明父母和祖父母不只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该理论就只研究父母 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C基因特性的传递属于传统基因学研究范畴。D项符 合文意,见最后一段。) 8.C(“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出现在第二段的末尾,是表观基 因组学的观点,下文就是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理论和实验。ACD分别可以在第四、五、 六段中找到。C是表观基因改变的重大意义。) 9.B(A第二段“DNA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C第六段“这意味着表观基 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D第五段“‘母亲影响’是否与表观基因因素有 关还不确定”。) 10.B(原文只是说“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 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并未将孙子、外孙的寿命与孙女、外孙女的寿命进行比 较,并进而得出“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这一推论。) 、(12分,每小题3分) 11.C.不满,怨恨 12.如同,像。A.前,助词,特殊指代词,……的山。后,语气助词,表停顿,无义。C.前 介词,被(“辟”通“壁”,据下文“而通以牖者耶”可知)。后,连词,并列,又。D.前 连词,表目的,为了。后,介词,对 13.C.古,眼前,表空间:今,当前,现在,表时间。 14.D.本文先叙后论,观点是人心也需“却晦而即明”,而非“人际关系”。 【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 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 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 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髫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
9 况而进行活动。演练:训练演习;操练。演示: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 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3.B(“信手拈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A.“十室九空” 形容天灾或人祸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悲惨场面。此处属望文生义。C.“严阵以待”摆 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之敌。此处褒贬不分。D.“微不足道”指事物非常渺小,不 值得一提。此处不合语境,应改成“微乎其微”) 4.D(与“科教要兴国,兴国要科教”相对应,先④后⑤;与下文相衔接,先①后②;C 项 ①句开头有个“所以”,是结果,不宜放在开头。) 5.B(A 嫩手、白手后用逗号。C 三个分号改逗号。D 括号里的“杂志”后却掉句号。) 6.D(A、《罗密欧与朱丽叶》改《奥赛罗》。B、“福楼拜”应改为“都德”。C、应该是首联、 颔联、颈联、和尾联 ) 二、(12 分,每小题 3 分) 7.D(A 不是“事件具有对基因的记忆”,而应该是“其因具有对事件的记忆”。B 表观基因 研究证明父母和祖父母不只具有传递基因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该理论就只研究父母 和祖父母传递基因以外的意义。C 基因特性的传递属于传统基因学研究范畴。D 项符 合文意,见最后一段。) 8.C(“遗传可能不像传统遗传学家所说的那样一成不变”出现在第二段的末尾,是表观基 因组学的观点,下文就是表观基因组学的研究理论和实验。ACD 分别可以在第四、五、 六段中找到。C 是表观基因改变的重大意义。) 9.B(A 第二段“DNA 的发现为拉马克的进化理论敲响了丧钟”。C 第六段“这意味着表观基 因的传递机制在两性体内是不同的”。D 第五段“‘母亲影响’是否与表观基因因素有 关还不确定”。) 10.B(原文只是说“如果祖父在童年曾营养不良,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较长,但对孙女 或外孙女则没有任何影响”,并未将孙子、外孙的寿命与孙女、外孙女的寿命进行比 较,并进而得出“孙子或外孙的寿命会比孙女或外孙女长”这一推论。)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11. C.不满,怨恨 12.如同,像。 A.前,助词,特殊指代词,……的山。后,语气助词,表停顿,无义。C.前, 介词,被(“辟”通“壁”,据下文“而通以牖者耶”可知)。后,连词,并列,又。D.前, 连词,表目的,为了。后,介词,对 13.C.古,眼前,表空间;今,当前,现在,表时间。 14.D.本文先叙后论,观点是人心也需“却晦而即明”,而非“人际关系”。 【译文】 越地的山比较大的,象禹穴、香炉、蛾眉、秦望之类,有上十座,但小的就数不清了。 至于湖,则总称之为鉴湖,而由大湖派生出去另外形成的小湖,就更加不可胜计了。郡里的 城隍庙,在卧龙山的半山腰上,庙的西面有一座堂,正建在湖山环抱会合的地方。要说这景 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像莹洁的长绢那样
凊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 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 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濛,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 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 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 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 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 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 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 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 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 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 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 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 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 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 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 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 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 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 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 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 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邓长风) 四 5.(1)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 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 (2)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3)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 16.(6分) (1)《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雪”。《见梅》中“梅”的喻体是“佳人”。 2)相同点:都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前篇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 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后篇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时很 惊喜,把它看作从天而降的美人。) 不同点:前篇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痴情狂态:想化身千亿,站在每树梅前尽情欣赏 后篇最后一句点明题旨,突出环境的寂寞苦寒,流露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 心境 17.(4分)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0 清澄。而低头近看可见城墙,远处可闻村落里的人声。其间树木、草地、田地、沼泽错杂分 布,人群、鸟类、房屋相互遮蔽,大米、小米、菱、蒲、莲、芡等出产,耕地和捕鱼用的犁、 桨等工具,散乱地遍布于高低或洼地里;忽而烟云迷濛,忽而皓月当空,从早到晚变化非常 迅疾。在方圆近百里之间,无论巨大的壮伟场面或细微的美好景物,莫不汇集在人们的衣襟 带上。有时来到游船上饮酒,游人的歌声与笑声此起彼落,就像当年诗人张志和所描写的“莲 女”、“渔郎”,也时时点缀其间。此时登上这座堂,不论他是什么人,即使受到外来的刺 激或内心的煎熬,而感到压抑或无聊的事,只要一顾盼这大好景致,烦恼忧虑就会顷刻消散。 而在这里当官的,每当宴请过往客人,也往往特聘厨师来此。只是这座堂修筑得毫无章法, 四面都被遮蔽住,仅向西开了一扇小窗,里面只容得下两个人。客人坐在朝东的主座,就不 得不背靠湖山,要观看景色就必须离座转身,等转回来景色就随之看不见了。这是由于放弃 了空旷明亮,而自取晦暗闭塞的缘故。我非常不满这种状况,于是把西面和南面两堵墙全部 开成窗口,而只保留一面东墙没有打通,又让客人改为座东而向西,他倚靠在酒桌上就面对 着湖山,直到席终也不会消失。从此以后,刚才所说的那些景色,就全都舍弃了闭塞而达到 了开阔,摆脱了晦暗而接近于明亮。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 适宜的了。 已经命名了,又反复思索它的含义,想道:“唉,人心其实和这堂一样啊。当它被私利 所障碍时,只知道我自己的七尺身躯,即使是同居一室的亲人,他们的痛痒就发生在他眼前, 却装作什么也看不见,不就像原先的湖山,虽然近在眼前,却被遮蔽了一样吗?等到所障碍 他的东西去除以后,即使是四海之遥,痛痒不一定发生在我眼前,反而鲜明得好像无不萦绕 在我眼前,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由此看来, 人心的豁达与不豁达,距离本是很近的啊!而只顾一己私利、与以天下万物为公的细微差别, 全维系在这上面了。这是为这座堂起名的人和登上这座堂的人,不可不相互勉励的啊,难道 只是为了湖山的胜景吗?”我既已为了这些用意而命名这座堂,本是准备公之于众人的,于 是依次写下了这篇记。(邓长风) 四、 15.(1)要说这景色像什么,大体上是青山白水相间、回旋缠绕,像女子的发髻那样高耸, 像莹洁的长绢那样清澄。 (2)工程完毕以后,打算为它起名,觉得没有比“豁然”更适宜的了。 (3)不就像现在的湖山虽然远在百里以外,却透过窗户就能看到一样吗? 16.(6 分) (1)《梅花绝句》中“梅”的喻体是“雪”。《见梅》中“梅”的喻体是“佳人”。 (2)相同点:都表现了作者对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前篇诗人闻说梅花盛开,冒着严寒 去赏花,惊奇地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后篇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时很 惊喜,把它看作从天而降的美人。) 不同点:前篇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痴情狂态:想化身千亿,站在每树梅前尽情欣赏。 后篇最后一句点明题旨,突出环境的寂寞苦寒,流露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 心境。 17.(4 分) (1)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