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厂学校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测试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9分) 1、下列加点宇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1.5分) A、欣慰馨香薪水辛苦B、娴熟和弦头衔嫌疑 C、起哄洪水拱桥烘托D、阴谋殷切音讯原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5分) A.热忱( cheng)湟朴(chun)谀词 锲而不舍(qi) B.和煦(x)鳘亮(huo)粗犷( kuang)惟妙惟道(xiao) C.拮据(j) 发酵(jiao)提防(di) 参差不齐(ci) D.汲取(j1) 憎恶(e) 匿名(ni) 称心如意(che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1.5分) A.凯歌凯旋B.轻捷捷报C.修长修葺D.处决处所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5分) A瑰宝泰然处置雄辨无精打采 B繁植流连忘返范畴奋不顾身 C落款形影不离拔涉笑逐脸开 D晶莹笔耕不辍恢弘专心致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1.5分)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B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C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1.5分) A.《桃花源记》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 B.市政府专门请来了“洋专家”为广州市的建设发展把脉献策 C.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后人们再学习、再提高的“加油站”,应当大力发展。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7、下面一段话语言不连贯,需在横线处添加一句话,最恰当的一句是()(1.5分)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 ,使自 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 下列人物与作品、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1.5分) A、范进中举后却又发疯了《儒林外史》B、刘备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三国演义》 C、菲利普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D、杨志押送金银担 《水浒》 9、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读室共有10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保存状况调查中,调査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完好无损损坏较轻损坏较重损坏严重 图书书目(册)2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关于图书保存状况方面 (2)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 10、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你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的名称,并给这项活 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分)
1 车辆厂学校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9 分) 1、下列加点宇读音不相同 ...的一项是 ( ) (1.5 分) A、欣.慰 馨.香 薪.水 辛.苦 B、娴.熟 和弦. 头衔. 嫌.疑 C、起哄. 洪.水 拱.桥 烘.托 D、阴.谋 殷.切 音.讯 原因.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5 分) A.热忱(chéng) 淳朴(chún) 谀词(yú) 锲而不舍(qì) B.和煦(xù) 豁亮(huò) 粗犷(kuàng) 惟妙惟肖(xiào) C.拮据(jū) 发酵(jiào) 提防(dī) 参差不齐(cī) D.汲取(jí) 憎恶(è) 匿名(nì) 称心如意(chèn)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义相同的是( )(1.5 分) A. 凯.歌 凯.旋 B. 轻捷. 捷.报 C. 修.长 修.葺 D. 处.决 处.所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1.5分) A 瑰宝 泰然处置 雄辨 无精打采 B 繁植 流连忘返 范畴 奋不顾身 C 落款 形影不离 拔涉 笑逐脸开 D 晶莹 笔耕不辍 恢弘 专心致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1.5分) A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B 学生不但喜欢这种游戏,而且青年教师也喜欢。 C 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上中学以来,他—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训练。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5 分) A.《桃花源记》文笔优美,是一篇脍炙人口 ....的散文佳作。 B.市政府专门请来了“洋专家”为广州市的建设发展把脉..献策。 C.继续教育作为学历教育后人们再学习、再提高的“加油站 ...”,应当大力发展。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 ....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7、下面一段话语言不连贯,需在横线处添加一句话,最恰当的一句是( )(1.5分) 辩论时,发言者要善于听取对方的发言,善于发现对方观点的片面、论据的不足,__________,使自 己的发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A.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 B.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C.从而了解对方的情况 D.从而抓住对方的要 害 8、下列人物与作品、情节搭配不正确的是( ) (1.5 分) A、范进 中举后却又发疯了 《儒林外史》 B、刘备 借口“鸡肋”事件杀杨修 《三国演义》 C、菲利普 不愿和亲弟弟相认《我的叔叔于勒》 D、杨志 押送金银担 《水浒》 9、阅读下面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3 分) 某校图书馆学生阅读室共有 10 万册图书,在最近的一次图书保存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书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关于图书保存状况方面: (2)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 10、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你希望学校或班级开展什么课外活动?请写出活动的名称,并给这项活 动拟一条宣传标语。(2 分)
活动名称 宣传标语: 1、将下列句子补充成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读书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炫耀知识,更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全部目的 在于运用 ①古人论读书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只有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 ③在我国的读书传统中,一直重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④也是把“行”作为读书的最高境界。 A.③①④ B.①③④②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每小题1分,其中13题计4分,共计11分), 12、选出不是写秋天的一项()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3、好的文学语言善于把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如,李煜把离愁与忧伤写成 王安石把坚毅与无畏写入“ ”;李商隐把执著与奉献写入 刘禹锡把达观与积极写入“ 西北望,射天狼 过尽千帆皆不是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7、无意苦争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 18、李煜《相见欢》中形象地表达心头无可解脱的愁情的词句是 19、鸡声茅店月,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②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将军泪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幅塞外景色各有特点,诗句中分别 有哪些字最能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呢?请分析说明。 四、文言文阅读(10+12=22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21~23题。(10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杈,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的《隆中对》) 2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夙夜忧叹:() (2)兵甲已足:( (3)攘除奸凶:( (4)民殷国富: (5)将军既帝室之胄:( (6)身率益州之众:()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2 活动名称: 宣传标语: 11、将下列句子补充成一段意思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读书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装点门面,不是为了炫耀知识,更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读书的全部目的 在于运用。 。 。 。 。 ①古人论读书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只有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显示出其应有的价值。 ③在我国的读书传统中,一直重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④也是把“行”作为读书的最高境界。 A.③ ① ④ ② B.① ③ ④ ② C.③ ④ ① ② D.② ③ ④ ① 二、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每小题1分,其中13题计4分,共计11分), 12、选出不是写秋天的一项(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3、好的文学语言善于把抽象的感受形象化。如,李煜把离愁与忧伤写成“ , ”,; 王安石把坚 毅与无 畏写入 “ , ”; 李 商 隐 把 执 著 与 奉 献 写 入 “ , ”;刘禹锡把达观与积极写入“ , ”。 14、 ,西北望,射天狼。 过尽千帆皆不是, 。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6、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7、无意苦争春, 。 零落成泥碾作尘, 。 18、李煜《相见欢》中形象地表达心头无可解脱的愁情的词句 是: , , 。 。 19、鸡声茅店月, 。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 4 分) ①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②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将军泪。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和“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两幅塞外景色各有特点,诗句中分别 有哪些字最能表现它们各自的特点呢?请分析说明。 四、 文言文阅读(10+12=22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 21~23 题。(10 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 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 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 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选自陈寿的《隆中对》) 2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夙.夜忧叹:( ) (2)兵.甲已足:( ) (3)攘除..奸凶:( ) (4)民殷.国富: ( ) (5)将军既帝室之胄.:( ) (6)身.率益州之众:( )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3.(1)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1分) (2)从乙文段来看,诸葛亮准备怎样逐步达成这个目标?(2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箜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揎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 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暨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推且陈胜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5分)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5.对第二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26.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采用的做法是()。(1.5分) A.表达志向,分析形势,问卜念鬼。B.分析形势,问卜念鬼,商讨办法 C.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D.问卜念鬼,买鱼烹食,篝火狐鸣。 27.陈胜、吴广举行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而起义的根本原因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8、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3分) 不以臣卑鄙()所罾鱼腹中()指目陈胜()夜篝火( 等死( )知其指意( 五、说明文阅读(6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 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 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 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假如没有台风,世界眢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 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 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 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 宜人。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 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 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 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 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 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 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30.“台风”对全世界有何贡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23.(1)从甲乙两段来看,诸葛亮最终的目标是什么?(不超过 10 个字)(1 分) (2)从乙文段来看,诸葛亮准备怎样逐步达成这个目标?(2 分) (二)、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 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 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 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2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1.5 分) A.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5.对第二段文字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的意思是:“或者认为死了,或者认为灭亡了”。 B.陈胜借扶苏、项燕的名义,目的是利用他们的声望来号召天下百姓起义。 C.“等死,死国可乎?”表现了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本文段的内容是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26.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采用的做法是( )。(1.5 分) A.表达志向,分析形势,问卜念鬼。B.分析形势,问卜念鬼,商讨办法。 C.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D.问卜念鬼,买鱼烹食,篝火狐鸣。 27 . 陈 胜 、 吴 广 举 行 起 义 的 直 接 原 因 是 , 而 起 义 的 根 本 原 因 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2 分) 28、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人民支持的理由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3 分) 不以臣卑鄙..( ) 所罾.鱼腹中( ) 指目..陈胜( ) 夜篝.火( )等.死( )知其指.意( ) 五、说明文阅读(6 分)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 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 30 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 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 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 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 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 200 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 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 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 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 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 宜人。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 闪电,平均每秒钟 100 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 52700 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 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 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 10 万安培,空气 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 3 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 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 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闪电“合成”的氮肥达 5 亿吨。这 5 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 5 万个 年产 1 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30.“台风”对全世界有何贡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台风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B、台风能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C、台风能使各地冷热更均衡。 D、台风能驱散各地的热量 31.“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理由是什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每次放电时所释放的电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的。 B.闪电所产生的电流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化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 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C.闪电能够“合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D.全球每年由闪电“合成”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32、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2分) A.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地降水量的25%以上 B.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温带的热量,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C.闪电能直接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D.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会被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杀死 六、议论文阅读(6分) 我们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 ①我们需要一种理性至上的批判性智慧,来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 ②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信息垃圾、知识垃圾铺天盖 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容易在信息和知识的丛林中迷路,而且有可能被各种信息毒素和知识毒素 侵害。在这个时代,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多。而许多问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还有许多观念与知 识的毒药,会裏着糖衣岀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別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 ③顾名思义,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对各种谬误进行明辨和批判的智慧。它与下述两种思维有着质的区 别:一是盲从他人的思维,一是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思维。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批判性智慧都能 以真理的标准来审核,是一种只向真理臣服的思维。 ④在这方面,爱因斯坦给我们提供了最典型的例证。波普尔是西方20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 其“科学证伪理论”被誉为推动科学创新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在谈到这-理论的创建过程时,他认为 爱因斯坦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那是1919年,波普尔聆听过爱因斯坦的一次讲演,最使波普尔 震撼的,并非爱因斯坦对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牛顿力学理论的批判,而是爱因斯坦对自己理论的批判 态度。尽管当时相对论已经代表了物理学的最高水平,但是爱因斯坦本人坚决认为这不过是通向更好理 论的一个环节。还必须接受严峻的检验。这种在真理面前,不仅严肃地批判他人,更严肃地批判自己的 精神,就是批判性智慧的灵魂。 33.下列对“批判性智慧”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在社会进步,信息垃圾、知识垃圾激增下产生的智慧
4 A、台风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淡水资源。 B、台风能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C、台风能使各地冷热更均衡。 D、台风能驱散各地的热量。 31.“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理由是什么?不符合 ...文意的一项是( ) A. 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 31 亿多次闪电,每次放电时所释放的电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的。 B.闪电所产生的电流能把空气中的氮气化合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 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C.闪电能够“合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D.全球每年由闪电“合成”的氮肥相当于 5 万个年产 1 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32、 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一致 .....的一项是( )(2 分) A. 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地降水量的 25%以上。 B.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温带的热量,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C.闪电能直接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D.大气中 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会被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杀死。 六、 议论文阅读(6 分) 我们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 ①我们需要一种理性至上的批判性智慧,来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 ②信息爆炸、知识爆炸是一种社会进步。可是,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信息垃圾、知识垃圾铺天盖 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容易在信息和知识的丛林中迷路,而且有可能被各种信息毒素和知识毒素 侵害。在这个时代,似是而非的东西特别多。而许多问题,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还有许多观念与知 识的毒药,会裹着糖衣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 ③顾名思义,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对各种谬误进行明辨和批判的智慧。它与下述两种思维有着质的区 别:一是盲从他人的思维,一是自我中心、自以为是的思维。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批判性智慧都能 以真理的标准来审核,是一种只向真理臣服的思维。 ④在这方面,爱因斯坦给我们提供了最典型的例证。波普尔是西方 20 世纪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科学证伪理论”被誉为推动科学创新的主要思维方式之一。在谈到这一理论的创建过程时,他认为 爱因斯坦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那是 1919 年,波普尔聆听过爱因斯坦的一次讲演,最使波普尔 震撼的,并非爱因斯坦对几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牛顿力学理论的批判,而是爱因斯坦对自己理论的批判 态度。尽管当时相对论已经代表了物理学的最高水平,但是爱因斯坦本人坚决认为这不过是通向更好理 论的一个环节。还必须接受严峻的检验。这种在真理面前,不仅严肃地批判他人,更严肃地批判自己的 精神,就是批判性智慧的灵魂。 33.下列对“批判性智慧”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在社会进步,信息垃圾、知识垃圾激增下产生的智慧
B.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崇尚理性,它能够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的智慧。 C.批判性智慧是一种既严肃批判他人,更严肃批判自己的思维。 批判性智慧是一种以真理为标准,而且只向真理臣服的思维。 4.正确表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分) A.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对各种谬误进行明辨和批判的智慧。 B.我们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以防止在信息和知识的丛林中迷路。 C.我们只有拥有批判性智慧,才能避免错误,推动科学创新、社会进步 D.我们需要一种理性至上的批判性智慧,来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 七、现代散文阅读(15分)(本题答案直接写在题目下面的横线上) 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 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 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 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 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 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 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块风水 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 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 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 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干百年赢得人 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 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 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5 B.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崇尚理性,它能够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的智慧。 C.批判性智慧是一种既严肃批判他人,更严肃批判自己的思维。 D.批判性智慧是一种以真理为标准,而且只向真理臣服的思维。 34.正确表述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3 分) A.批判性智慧是一种对各种谬误进行明辨和批判的智慧。 B.我们需要一种批判性智慧,以防止在信息和知识的丛林中迷路。 C.我们只有拥有批判性智慧,才能避免错误,推动科学创新、社会进步。 D.我们需要一种理性至上的批判性智慧,来避免外在和内在的各种错误。 七、现代散文阅读(15 分)(本题答案直接写在题目下面的横线上) 秋山红叶 还是在春天,我就有过重游天平山的打算。 下了长途汽车,秋雨仍然下个不住。天平山以枫叶胜,此时满树枫叶已是一片火红,宛如一堆堆 淋不灭的火焰。有一些不禁雨打风吹,纷纷从树上飘落而下,地上也是落红点点。雨中游人不多,被 风雨打落的红叶还那么鲜艳明丽,倒叫人有些不忍下脚。 我的目的不在于登山,而在于寻访三十年前忽略了的范仲淹的足迹。听说天平山又叫范坟山,是 宋朝皇帝赐给范家的“赐山”,所以我第一个要寻的是“范坟”。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热心“导 游”,把我领到了山的左侧,指着一座门前有石牌坊、埋在荒草堆里的坟墓,告诉我这就是“范坟”。 残碑断碣,雨中实难辨认。我有些儿不信,他却说所谓范坟,并不是范正公的墓,不过是他家的祖坟 而已。他又兴冲冲告诉我一个关于“范坟”的传说 范仲淹在京城做了大官。回到故乡苏州,奉承者不乏其人。有个风水先生,在苏州城内看中了一块风水 宝地,在这里建造住宅,将来子孙科甲不断,富贵无尽。他请范仲淹把府第建在那里。可是范仲淹却在 那里修了孔庙和府学,并说既是福地,该由全城人同享。另一个风水先生认为天平山石头如乱箭穿胸, 山坞是块绝地,切切不可以这里修造坟墓,不然将子孙衰徽,做不了官。范仲淹却买下这块绝地作为祖 坟。 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民间传说也往往表现出人民的爱憎。一个封建朝代的官吏,竟能千百年赢得人 民爱戴,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而已。于是我 又想起沿海的范公堤,想起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想起守卫西北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老子”的种种。 人心是秤,谁为国家、人民做过一点好事,人民都会记得他的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 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 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 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 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之 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 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 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派雨 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35.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 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分) 答 36.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范仲淹在这两句话 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3分) 37.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 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3分) 答: 38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6 告别了“导游”,我开始举步登山。走到山腰白云泉,跨进茶楼,要了一杯用清泉泡的绿茶,凭栏品 尝起来。白云泉因白居易的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而得名。栏外的雨中秋色,却让我想起范仲淹的词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明 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想不到这位“小范老子”也有他感情的另一面。而这种似水 柔情,似乎并未影响他清廉刚正的主要一面。范仲淹下的词不过五首,每一首都脍灸人口,词名似乎超 过某些以数量取胜者。我则更喜欢他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四面边声连角起”“长烟落日孤城闭” 的场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心情,跃然纸上,扣人心弦。“将军白发征夫泪” 之 “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 下得山来,我想起“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想着岳阳楼前洞庭湖上此刻正是一派秋色。我 在山下的枫林中捡起一片红叶。 “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这是陈毅同志的诗句。天平山之游恰 恰一年,夹在日记本中的这一片红叶,虽然干了,犹自红艳。天平山那些红似火焰的三角枫,那一派雨 中的烂漫秋色,仿佛又重现在目前。 (作者沙白,有删改) 35.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注重对叶的色彩的渲染。本文的标题是“秋山红叶”,文中又多处描绘枫叶 的红似火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结尾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真红不枯槁”又有什么用意?(3 分) 答: 36.文章提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传诵一时的警句”,请写出这两句警句。范仲淹在这两句话 中表达的情怀与哪位诗人在哪首诗中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3 分) 答: 37.从上下文看,文中“大约不仅因为他能舞文弄墨,写了篇《岳阳楼记》,且有这么两句传诵一时的警 句而已”这一句话有什么含义?在范仲淹的词里,“我”为什么更喜欢“写边塞生活的《渔家傲》?” (3 分) 答: 38.文章两次写到“小范老子”这一称呼,这两处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2 分) 答:
39.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分) A.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40.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 的一生的。(2分)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八、语言表达与运用题目(7分)(本题答案直接写在题目下面的横线上) 4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5个字。(3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 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 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40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 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42、下面一段话中加横线并标号的四处分别存在着有语病或不得体的情况,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①为了提高同学们写作的兴趣,②我校语文科组举办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为期一天的文学交流会。在文 学交流会的开幕式上,③学校叫来了某著名作家为我们作报告,并征得他的同意,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文学交流会 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④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 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九、请从下列三个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作不少于600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分) (1)、“竞争与合作”为话题,写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2)、“爱”是历久常新的话题,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感悟,那么,你会发现世界到处是爱。请 以“爱在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思想”,使牛顿从下落的苹果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想象”,使安娜·凯瑟琳·罗琳写 出了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理想”,使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传史册。但幻想 臆想、空想却又常耽误人走向成功。请以“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7 39.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 )(2 分) A. 了却了多少年来登天平山寻访范仲淹遗迹的心愿。 B. 表达对烂漫秋色的赞美,对红似火焰的枫叶的赞美。 C. 追寻范仲淹的遗风轶事,表达对他文才武略的敬佩。 D. 歌颂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精神,推崇“清廉刚正”之风。 40.下面是苏州天平山范公祠中的一幅对联,请根据上文的内容说说这幅对联是从哪些方面赞美范仲淹 的一生的。(2 分) 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注〕①俎豆:原指祭祀用的器具,这是为祭礼、崇奉之意②苏台:指苏州 答: 八、语言表达与运用题目(7 分)(本题答案直接写在题目下面的横线上) 41、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 35 个字。(3 分) 细菌虽然小得肉眼看不见,但它们在分解枯枝败叶的过程中确实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它们能将这些 吸收二氧化碳和其他养分而长成的树干和枝,再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若没有细菌的存在,那 么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只能供植物吸收 40 年,因为碳素将被锁定在植物体内而不参与到植物循环中去。 由于细菌的这种作用,整片森林乃至整个地球才能保持盎然的绿意。 42、下面一段话中加横线并标号的四处分别存在着有语病或不得体的情况,请找出来并改正。(4 分) ①为了提高同学们写作的兴趣,②我校语文科组举办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为期一天的文学交流会。在文 学交流会的开幕式上,③学校叫来了某著名作家为我们作报告,并征得他的同意,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文学交流会 内容丰富,有优秀书籍推介,有学生作品展览,有生活剧表演等等。④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 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思考生活。 ① ② ③ ④ 九、 请从下列三个个题目中任选一个题目作文。作不少于 600 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 分) (1)、“竞争与合作”为话题,写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 (2)、、“爱”是历久常新的话题,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感悟,那么,你会发现世界到处是爱。请 以“爱在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要求:1、请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 “思想”,使牛顿从下落的苹果中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想象”,使安娜·凯瑟琳·罗琳写 出了风靡世界的《哈里波特》;“理想”,使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留传史册。但幻想、 臆想、空想却又常耽误人走向成功。请以“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 歌除外)
600
8 600
车辆厂学校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答卷 姓名 计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1-8题每小题1.5分,其中11为2分,12题为1分,共计15分) 题数 6 11 12 答案 9、(1)关于图书保存状况方面 (1.5分) (2)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 10、活动名称 (0.5分) 宣传标语: (1.5分)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每小题1分,其中13题计4分,共计10分) 14、 1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四、2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夙:()(2)兵()(3)攘除:( )(4)殷:( )(5)胄:( )(6)身:()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 2)、 23、(1) (2) )(1.5分) )(2分) )(1.5分) 27: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8:理由: (2分)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3分) 卑鄙( )指目( )篝 五、说明文阅读:30:( )(2分) )(2分) )(2分) 六:议论文阅读33:( )(3分) )(3分) 参考答案 1-5: CADC6-8:DDB11、A30.32:BBD33-34:AC
9 车辆厂学校九年级语文期末测试答卷 姓名: 计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8 题每小题 1.5 分,其中 11 为 2 分,12 题为 1 分,共计 15 分) 题数 1 2 3 4 5 6 7 8 11 12 答案 9、(1)关于图书保存状况方面: (1.5 分) (2)出现此情况的原因是: (1.5 分) 10、活动名称: (0.5 分) 宣传标语: (1.5 分) 二、 古诗词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1 分,其中 13 题计 4 分,共计 10 分) 13、 , 。 , 。 , 。 , 。 14、 , 。 15、 , 。 16、 , 。 17、 , , , 。 18、 , 。 三、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4 分) 四、21.解释文段中加点词的意思。(3 分) (1)夙.:( )(2)兵.( )(3)攘除..:( )(4)殷.: ( ) (5)胄.:( )(6)身.:( ) 2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2)、 23、(1)、 (1 分) (2)、 (2 分) 24:( )(1.5 分) 25:( )(2 分) 26:( )(1.5 分) 27: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2 分) 28:理由: (2 分) 29、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3 分) 卑鄙..( ) 罾.( ) 指目..( ) 篝.( )等.( ) 指.( ) 五、说明文阅读:30:( ) (2 分) 31:( )(2 分) 32:( )(2 分) 六:议论文阅读 33:( )(3 分) 34:( )(3 分) 参考答案 1-5:C C A D C 6-8: D D B 11、A 30_32: B B D 33-34: A C
9、(1)阅览室80%的图书道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图书损坏情况比较严重)(2分) (2)学生不爱护书籍(2分)(或:图书室开放频率很高、图书更新速度太慢、学生比较热爱读书等,只 要言之成理,可给2分。)10题略 古诗鉴赏 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长”展示了塞外景色的壮阔,而“直”的烟,浑圆的落日又增添了沙漠的奇 异之美,整幅图画是虽孤寂但壮美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也有“千嶂”的壮阔,但“孤”城紧“闭”,即使 是长烟,落日,带孤寂而又悲凉的感觉 评分标准: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出景物的特点,且意思对即可给分。两句诗各2分,答案通顺有条理再给1分。 文言文阅读(一)、21、(1)夙:早:(2)兵:兵器,武器:(3)攘除:排除,铲除: (4)殷:兴旺富裕:(5)胄:后代;(6)身:亲自。 2、(1)先帝知道我认真(小心)慎重,所以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你呢? (每句2分) 23、(1)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分) 24、(2)第一步:占据荆益,积蓄力量:第二步:和抚各族,解除后顾;第三步: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第四步: 待机出兵,成就霸业 (二)、25-27:cbc 28、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29、①人民群众对秦二世杀台子扶苏不满。 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复国愿望 参考答案: 35.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换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 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写出其他的诗人和诗作,只要抒发的情怀基 本一致就可以) 37.表明范仲淹“赢得人民爱载”不仅仅是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 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 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 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38.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立功,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出对 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来,他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 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 39.D(A、B两项都是片面的理解,C项只是对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 40.这幅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 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 老子‘”等。)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八、语言表达 41、(1)、细菌能将枯枝败叶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地球保持盎然绿意。(分解枯枝败叶、二氧化碳释 放到大气中、使地球保持盎然绿意3个点每点1分,句子通顺无语病1分) 42、(2)、①搭配不当,“提高”改为“增强”;②语序不当,“为期一天的”放在“举办了”后;③“叫来”不得 体,应改为“邀请”;④缺主语,应删去“通过”和交流会后的“,”。(每处修改正确1分,第④处没有删去“,”也 可得分。 八、作文评分标准:一等:60-52分二等:51-40分三等:39—27分四等:26-15分五等14-0分
10 9、(1)阅览室 80%的图书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图书损坏情况比较严重)(2 分) (2)学生不爱护书籍 (2 分) ( 或:图书室开放频率很高、图书更新速度太慢、学生比较热爱读书等,只 要言之成理,可给 2 分。) 10 题略 古诗鉴赏 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长”展示了塞外景色的壮阔,而“直”的烟,浑圆的落日又增添了沙漠的奇 异之美,整幅图画是虽孤寂但壮美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也有“千嶂”的壮阔,但“孤”城紧“闭”,即使 是长烟,落日,带孤寂而又悲凉的感觉。 评分标准:能通过分析语言分析出景物的特点,且意思对即可给分。两句诗各 2 分,答案通顺有条理再给 1 分。 文言文阅读(一)、21、(1)夙:早; (2)兵:兵器,武器; (3)攘除:排除,铲除; (4)殷:兴旺富裕;(5)胄:后代; (6)身:亲自。 22、(1)先帝知道我认真(小心)慎重,所以临死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 (2)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着)饭食,壶(装着)酒浆来迎接将军你呢? (每句 2 分) 23、(1)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1 分) 24、(2)第一步:占据荆益,积蓄力量;第二步:和抚各族,解除后顾;第三步: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第四步: 待机出兵,成就霸业。 (二)、25-27:c b c 28、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29、 ①人民群众对秦二世杀台子扶苏不满。 ②楚人怀念楚将项燕,有复国愿望 参考答案: 35.用红叶烘托范仲淹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换负,为国为民的情怀和“清廉刚正”的品行(或: 以红叶衬托范仲淹的一片丹心)。引用陈毅同志的诗句意在强调范仲淹的精神如“不枯槁”的红叶永不褪色。 3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如果写出其他的诗人和诗作,只要抒发的情怀基 本一致就可以) 37.表明范仲淹“赢得人民爱载”不仅仅是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了两句名言,更重要的是他这样说,也是这样 做的(如上文写的传说,下文写的“新政十议”和他守卫西北边防等功绩)。 “将军白发征夫泪”之“泪”,总是比“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之“泪”,要沉重一些。词中的白发将军,正是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或: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热爱祖国 之情和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 38.范仲淹守卫西北边防,矢志报国立功,敌人畏他三分,称他为“小范老子”,作者借西夏人对他的称呼,表达出对 他的崇敬之情。在作者看来,他不仅“清廉刚正”,也有“似水柔情”的一面,所以第二次称他为“小范老子”时, 崇敬之中更带有亲切之意。 39.D(A、B 两项都是片面的理解,C 项只是对文章表层意思的理解) 40.这幅对联是对范仲淹一生的评价和赞美。上联“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概括了范仲淹的历史功绩(他不但 是勇于改革的政治家,还是屡建战功的统帅。例如“他所主张的新政十议”,“守卫西北边防时西夏人称他为‘小范 老子‘”等。)下联“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歌颂了他先忧后乐的宽阔博大的胸怀。 八、语言表达 41、(1)、细菌能将枯枝败叶分解成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使地球保持盎然绿意。(分解枯枝败叶、二氧化碳释 放到大气中、使地球保持盎然绿意 3 个点每点 1 分,句子通顺无语病 1 分) 42、(2)、①搭配不当,“提高”改为“增强”;②语序不当,“为期一天的”放在“举办了”后;③“叫来”不得 体,应改为“邀请”;④缺主语,应删去“通过”和交流会后的“,” 。(每处修改正确 1 分,第④处没有删去“,”也 可得分。: 八、 作文评分标准:一等:60-52 分 二等:51-40 分 三等:39-27 分 四等:26-15 分 五等 14-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