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试卷 语言积累与运用(30分) 1.书写等级考评学生答题与写作时,要正确、工整地书写,可以此作为评分标准。(4分) 、不能工整书写达80%时,不得分。 B、能工整书写达80%以上者得(2分) C、在工整的要求上,又能达到流利地书写得(2分) 2.文言诗词句默写(5分 ①苏轼《水调歌头》中“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②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相 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③《陋室铭》中最能表达主旨的句子上: ④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人生自古谁无死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续写一个“我喜欢”句。(4分) 我心里总是充满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 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 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我喜欢 4、按要求修改下面文段中有语病处。(6分) ①善待自己,就是以现生活中快乐。②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总是阳光明眉,这 时的我们会变得心情低落。③海伦凯勒说过:“当生活为我们关上快乐之门时,一定会为我 们打开另一扇门,不要总是注视着已关上的那扇门,让我们去发现已打开的门。”④所以让 我们去生活中寻找快乐,品味快乐吧。⑤守株带兔的结果,只会是失望 ①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②第②句有个词运用不当,请修改 ③文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修改 5、中央10频道播放了大连一位12岁的小学生宋微中感人事迹。宋微中得知班上一位同学 得白血病无钱医治等待死亡的事情后,毅然上街顶烈日、沐风雨演奏小提琴募捐。此事感动 了大连市民,大家中涌跃捐助,终于凑足资金让同学病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重返学校。当 记者采访,要你说说对宋微中上街义演募捐的感受与评价时,你该怎么说。(4分) 6、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为了完成学习项目,须收集材料。然后要对材料作出分析与研究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问题。(7分)
2006---2007 学年度上学期初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30 分) 1.书写等级考评学生答题与写作时,要正确、工整地书写,可以此作为评分标准。(4 分) A、不能工整书写达 80%时,不得分。 B、能工整书写达 80%以上者得(2 分) C、在工整的要求上,又能达到流利地书写得(2 分) 2.文言诗词句默写 (5 分) ① 苏轼《水调歌头》中“ , ”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②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想 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 ③《陋室铭》中最能表达主旨的句子上: , 。 ④ 出师一表真名世, 。⑤ 人生自古谁无死, 。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续写一个“我喜欢”句。(4 分) 我心里总是充满太多的喜欢。我喜欢倾听春天的脚步,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 我不珍惜鲜嫩的花碧绿的草;我喜欢欣赏大地的容颜,我知道我如果不喜欢,便意味着我不 热爱高峻的山清浅的河,我喜欢 , 。 4、按要求修改下面文段中有语病处。(6 分) ①善待自己,就是以现生活中快乐。②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会总是阳光明眉,这 时的我们会变得心情低落。③海伦凯勒说过:“当生活为我们关上快乐之门时,一定会为我 们打开另一扇门,不要总是注视着已关上的那扇门,让我们去发现已打开的门。”④所以让 我们去生活中寻找快乐,品味快乐吧。⑤守株带兔的结果,只会是失望。 ① 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改正。(2 分) 改为 改为 ② 第②句有个词运用不当,请修改。 ③ 文段中有一处语序不当,请修改。 5、中央 10 频道播放了大连一位 12 岁的小学生宋微中感人事迹。宋微中得知班上一位同学 得白血病无钱医治等待死亡的事情后,毅然上街顶烈日、沐风雨演奏小提琴募捐。此事感动 了大连市民,大家中涌跃捐助,终于凑足资金让同学病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重返学校。当 记者采访,要你说说对宋微中上街义演募捐的感受与评价时,你该怎么说。(4 分) 6、我们开展综合性学习,为了完成学习项目,须收集材料。然后要对材料作出分析与研究。 阅读下面材料,探究问题。(7 分)
[材料]:某中学教导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 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某同学看后,提出应该改 为:“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 ①探究两标语的区别。(4分) ②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曰:“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①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①戏贼:伤害)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6分) A、汝既不田:田 B、执而鞭之:鞭 C、是以百姓勤于农殖:是以 8、句子翻译:(4分) ①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②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9、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 可以看出陶侃有怎样的执政主张?(4分)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哈利·波特》是一部非常妤看的小说,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深地吸引了每 个读者,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敌人无所惧,对困难无所屈,对朋友无所求,本领超常、 机智可爱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的形象。但是,一些隐藏于作品中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暴露 无遗:仇恨、暴力、死亡、鬼怪· 据报道,甘肃兰州前不久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九岁的男孩看过《哈利·波特》后,想 模仿波特从高楼顶层窗户“飞”向地面,母亲好不容易才拉住儿子,免去了一场大祸。事后 其母说:“孩子看完电影后说他想离开学校研究魔法。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己。”这件事又不 由使我们联想到很多年前,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就有不少“热血少年”,舞枪弄棒 四处习武,幻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位武艺超群的英雄。 《慎待“流行文化”》 材料二 作为小说作者有文字创作的自由,作为电影出版商有追求财富的自由,而作为一些小学 生他们却缺少正确辨明是非的能力。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出儿童青少年平时接触的生活经
[材料]:某中学教导处针对校园内有同学乱扔垃圾的现象,开展“你丢我捡”活动,并在学 校走廊上写了宣传标语:“你丢下的是品质,我捡起的是垃圾!”可某同学看后,提出应该改 为:“你丢下的是垃圾,我捡起的是品质!” ① 探究两标语的区别。(4 分) ② 你觉得哪一种说法好?请说出你的理由。(3 分) 二、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14 分)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曰:“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①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①戏贼:伤害) 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6 分) A、汝既不田.: 田: B、执而鞭.之: 鞭: C、是以..百姓勤于农殖: 是以: 8、句子翻译:(4 分) ①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②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 9、陶侃怒斥、鞭打“戏贼人稻”者,收到了“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的效果,从中 可以看出陶侃有怎样的执政主张?(4 分) (二)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哈利•波特》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它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深地吸引了每 一个读者,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对敌人无所惧,对困难无所屈,对朋友无所求,本领超常、 机智可爱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的形象。但是,一些隐藏于作品中的负面影响也随之暴露 无遗:仇恨、暴力、死亡、鬼怪…… 据报道,甘肃兰州前不久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九岁的男孩看过《哈利•波特》后,想 模仿波特从高楼顶层窗户“飞”向地面,母亲好不容易才拉住儿子,免去了一场大祸。事后 其母说:“孩子看完电影后说他想离开学校研究魔法。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这件事又不 由使我们联想到很多年前,当《少林寺》风靡全国时,就有不少“热血少年”,舞枪弄棒, 四处习武,幻想自己也能成为一位武艺超群的英雄。 ——《慎待“流行文化”》 [材料二] 作为小说作者有文字创作的自由,作为电影出版商有追求财富的自由,而作为一些小学 生他们却缺少正确辨明是非的能力。电视中的内容,远远超出儿童青少年平时接触的生活经
验,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因此,电视虽然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所谓 “温室效果”,使儿童心智早熟,但同时也让孩子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 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张、歪曲或浓缩的,并符合社会现实。儿 童尚不能完全区别开现实与虚构,便难免误以为真,形成错觉或先入为主的成见。因此,忽 视儿童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害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求尊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思维、梦想和表达的权利。而今, 泛滥的影像文化玷污了儿童的目光,进而使儿童的语言和心灵渐渐丧失了儿童的特征。儿童 真正的本能和需求被遮蔽了,儿童的情感和想象无人理睬。童年的流逝加剧了当今社会的势 利和世故。童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显示了一个时代的诗性气质。法国诗人保罗·艾吕雅说 “诗人应该是一个孩子,即使他已白发苍苍、血管硬化。”拥有一个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 童年是生活的勇气、信念、信心和激情得以长久持续的保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态度 和立场的形式,都能在它的童年里找到依据。一个人只有在童年时期充分地游戏、幻想,才 能够获得一个健康、成熟的人生。只有技术神话、商业陷阱、明星绯闻的时代,终将是一堆 心灵废墟。在这种髙技术、低情感的环境中,童年成为一笔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掉了,就 再也无处寻觅。 《忽然,童年结束了》 10、材料一列举了甘肃男孩的事例,读完材料二,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新的认识?(3分 l1、材料三中哪些内容印证了“忽视儿童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害”?(4分) 12、结合三则材料,说说文化出版部门和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对待影视文化?(3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16分) 独处的充实 周国平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 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 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又 却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与别人的交往和繁杂事务中 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 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 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惟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的杰作之中时,才会有 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惟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
验,超出他们所接触的时间、空间。因此,电视虽然能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有所谓 “温室效果”,使儿童心智早熟,但同时也让孩子吸收了很多其年龄段不需要的经验,这些 零碎的、不加选择就吸收的内容,很可能是经过夸张、歪曲或浓缩的,并符合社会现实。儿 童尚不能完全区别开现实与虚构,便难免误以为真,形成错觉或先入为主的成见。因此,忽 视儿童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害。 ——《电视媒体对未成年人之社会化的影响》 [材料三] 鲁迅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求尊重儿童用自己的方式思维、梦想和表达的权利。而今, 泛滥的影像文化玷污了儿童的目光,进而使儿童的语言和心灵渐渐丧失了儿童的特征。儿童 真正的本能和需求被遮蔽了,儿童的情感和想象无人理睬。童年的流逝加剧了当今社会的势 利和世故。童年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显示了一个时代的诗性气质。法国诗人保罗•艾吕雅说 “诗人应该是一个孩子,即使他已白发苍苍、血管硬化。”拥有一个天真无邪、纯洁美丽的 童年是生活的勇气、信念、信心和激情得以长久持续的保证。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方式、态度 和立场的形式,都能在它的童年里找到依据。一个人只有在童年时期充分地游戏、幻想,才 能够获得一个健康、成熟的人生。只有技术神话、商业陷阱、明星绯闻的时代,终将是一堆 心灵废墟。在这种高技术、低情感的环境中,童年成为一笔不可再生的资源,消耗掉了,就 再也无处寻觅。 ——《忽然,童年结束了》 10、材料一列举了甘肃男孩的事例,读完材料二,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新的认识?(3 分) 11、材料三中哪些内容印证了“忽视儿童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灾害”?(4 分) 12、结合三则材料, 说说文化出版部门和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对待影视文化?(3 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16 分) 独处的充实 周国平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我可以提出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他能 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 充实和满足? 对于有"自我"的人来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有些寂寞,寂寞中又 却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与别人的交往和繁杂事务中 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 宙中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 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惟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的大师们的杰作之中时,才会有 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惟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
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 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 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 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缺乏交往的生活 当然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 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 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 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厅啊,录相厅啦 电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地看 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地避免面对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 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 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 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 觉,看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 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 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 质量。惟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有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 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竞也会有 此种美好的经历。 13、“独处的充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分条叙述。(4分) 14、理解“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这句话 的含义。(4分) 5、用简要语言概括“恶性循环”的过程。(不超过25个字)(4分) 16、“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这句话与文章的主旨有何联系?在文中 有何作用?试举你知道的一例来印证此观点。(4分) 三、作文(50分) 题目:站起来了
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所以,一切注重灵魂生活的人对于卢梭的这话都会 发生同感:“我独处时从来不感到厌烦,闲聊才是我一辈子忍受不了的事情。”这种对于独处 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 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缺乏交往的生活 当然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 当然,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他需要与他的同类交往,需要爱和被爱,否则就无法生 存。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 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 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厅啊,录相厅啦, 电子娱乐厅啦,或者就找人聊天。自个儿呆在家里,他们必定会打开电视机,没完没了地看 那些粗制滥造的节目。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地避免面对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 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 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 循环。 独处的确是一个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的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的真正感 觉,看他是否厌烦自己。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厌烦自己是一个起码要求。一个连自己也不 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他跑 到别人那里去,对于别人只是一个打扰,一种侵犯。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 质量。惟有在两个灵魂充实丰富的人之间,才有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我敢担保历 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找不出一个例子,能够驳倒我的这个论断,证明某一个浅薄之辈竟也会有 此种美好的经历。 13、“独处的充实”体现在哪些方面?请联系全文,分条叙述。(4 分) 14、理解“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这句话 的含义。(4 分) 15、用简要语言概括“恶性循环”的过程。(不超过 25 个字)(4 分) 16、“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这句话与文章的主旨有何联系?在文中 有何作用?试举你知道的一例来印证此观点。(4 分) 三、作文(50 分) 题目:站起来了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字数在600—800之间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3、字数在 600—800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