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120分冲 《爱的教育》原名《心》 、语言知识积暴与运用26%(1-7题)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2%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A.酝酿(ning)滑稽(ji) 孪(ludn)生 ②写出下列一则寓言的寓意。3 B、梦寐(mei) 称职 赏赐(ci) 嫩芽(rin) 夏天,将至中午的时候,几个行人晒得很苦,看见一棵阔叶树,就走过去,躺在树荫 C、诀别(jue) 什物 笼罩(1ong) 猝然(c) 底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叶树,彼此议论说:“这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阔叶树回答说 D、厄运(白) 虐杀(nue) 炫耀(xudn 匿笑(n 忘恩负义的人,你们正在享受我的恩惠,还说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 2、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6、古诗文背诵默写题。10% 友情,是人生一笔 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 是生病时的 壮心不已 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水的春风 天光云影共徘徊。 A、受益匪浅逆耳忠言苦口良药 ③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C、逆耳忠言受益匪浅苦口良药D、逆耳忠言 ④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3、下列作家作品配对有错误的一项是()2%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一—丹麦B、《纸船》一—谢婉莹一中国 ⑥辛弃疾在《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写农村夏夜美景的词句是 C、《金色花》一泰戈尔一泰国 D、《绿色蝈蝈》一一法布尔一一法国 4、语文实践活动: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 ⑦《《论语)十则》中,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不亦君子乎? )2% A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⑧春节将至,调动你的积累,和大家分享一句完整的写“春”的诗句吧 B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7、仿造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3% D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 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5、名著阅读题 ①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2%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1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1页 2006-2007 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 (满分 100 分 完卷时间:120 分钟)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 26%(1-7 题) 1、下列各组字词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2% A、 酝酿.(niàng) 滑稽.(jī) 洗濯.(zhuó) 孪.(luán)生 B、梦寐.(mèi) 称.职(chèn) 赏赐.(cì) 嫩.芽(rùn) C、诀.别(jué) 什.物(shí) 笼.罩(lǒng) 猝.然(cù) D、厄.运(è) 虐.杀(nüè) 炫.耀(xuàn) 匿.笑(nì) 2、根据语境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2% 友情,是人生一笔 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 上的 ;是生病时的 ;是跌倒时的真诚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 水的春风。 A 、受益匪浅 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B、 苦口良药 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C、 逆耳忠言 受益匪浅 苦口良药 D、 逆耳忠言 苦口良药 受益匪浅 3、下列作家作品配对有错误的一项是( )2%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B、《纸船》——谢婉莹——中国 C、《金色花》——泰戈尔——泰国 D、《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 4、语文实践活动:某学校的一位老师,接到一份请他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通知,但他因病不 能出席。如果他给大会秘书处写信说明情况,比较得体的一句话是( )2% A 我因病不能参加这次大会,失去了一次学习良机,对此,深感内疚。 B 我因病无法前去参加大会,失去了一次与同行切磋学问的良机,对此深感遗憾。 C 我因病不能到会,失去了一次学习的绝好机会,对此深感不幸。 D 我因病无法参加这次会议,辜负了你们的美意,对此深感惭愧。 5、名著阅读题: ①有关《爱的教育》正确..的一项是( )2% 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所作。 B、《爱的教育》原名《心》。 C、《爱的教育》书中不仅有主人公恩利科的日记,还有他的父母及老师讲的故事。 D、《爱的教育》中《意大利》一文父亲是要教育恩利科要勤俭节约的美德。 ②写出下列一则寓言的寓意。3% 夏天,将至中午的时候,几个行人晒得很苦,看见一棵阔叶树,就走过去,躺在树荫 底下休息。他们仰望着阔叶树,彼此议论说:“这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阔叶树回答说: “忘恩负义的人,你们正在享受我的恩惠,还说我不结果子,对人无用?” 寓意: 6、古诗文背诵默写题。10% 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② ,天光云影共徘徊。 ③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④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 ⑤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⑥辛弃疾在 《西江月》中,运用嗅觉、听觉结合写农村夏夜美景的词句是: , 。 ⑦《〈论语〉十则》中,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不亦君子乎? ⑧春节将至,调动你的积累,和大家分享一句完整的写“春”的诗句吧。 , 。 7、仿造划线的句子再续写一句。3% 也许你无法拥有深邃的蓝天,但是你可以做飘逸的白云;也许你无法拥有浩瀚的大海, 但是你可以做清幽的小溪;也许 ;但是 。 只要你满怀信心,善于发现,你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二、文言文阒读15%(8-11题) 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斤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仰脸望着我,笑了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B花那么小心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5% 息的似米,煎的、红的,像蜡笺上影下的底履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米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③引之 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 ④友人慚( 尊君在不( 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9、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标注两处)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_ 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11、翻译下列的句子。%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 与儿女讲论文义 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C课,债是从春天腹下的友友正正的一热效莫地。我 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 此独以践之故,父子相保 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 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 三、现代文读25(1223题) 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A太阳依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 旧疲妖的樣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子余最灰蒙蒙的蔥,類笔更似的。哪里有 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 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驀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 12、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 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 13、根据语境,在备选词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括号内:2%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2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2页 二、文言文阅读 15%(8-11 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 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 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5% ①期.日中( ) ②已去.( ) ③引.之:( ) ④友人惭.( ) ⑤尊君在不.( ) 9、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2%(标注两处) 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从“ ”和“ ” 两点对答反驳。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4% 11、翻译下列的句子。4% 与儿女讲论文义。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三、现代文阅读 29%(12-23 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A太阳依 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 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 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 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 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 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 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 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B花朵那么小, 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 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 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 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 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 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 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 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C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 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 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 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 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 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 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 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2、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 13、根据语境,在备选词中选出恰当的词填在括号内:2%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 亿万年之后,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当年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 备选词:萌动涌 延洋溢 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14.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故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 当他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 第②小 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 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第④小节: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一一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 15.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2% 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鱼类中的佼仪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 鲨鱼说:“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 6.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3% 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 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17.文中有三处画波浪线的比喻句,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4% 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18、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鱼身上有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解(13%)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沉浮,是因为有 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 9、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3% 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 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待上帝把这些鱼们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们的身体比水重,这样, 20、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3% 鱼一旦停下来,它们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 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 21、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感想。5% 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 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来休息。鱼鳔对于鱼来讲,实在太有用了 四、作文30% 出乎上帝预料的是,他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 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温暖,有教益,也许还会有烦恼和痛苦 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 请以《家庭给我的 》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 那么只好由它去吧。上帝想,这对于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鰾可能很 快就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3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3页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 备选词: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14.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15.完成下面对本文中心思想的概括。2%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 赞颂了师生之间 ,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16.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3% 17.文中有三处画波浪线的比喻句,任选一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4%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上帝造了一群鱼。这些鱼种类多样,大小各异。为了让它们具有生存本领,上帝把它 们的身体做成流线型,而且鱼表面十分光滑,这样游动起来可以大大减少水的阻力。上帝 使每种鱼拥有短而有力的鳍,使鱼在大海中自由自在地游动。 待上帝把这些鱼们放到大海中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鱼们的身体比水重,这样, 鱼一旦停下来,它们就会向海底沉下去,沉到一定深度,就会被水的压力压死。于是,上 帝赶紧找到这些鱼,又给它们一个法宝,那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 鱼可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 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来休息。鱼鳔对于鱼来讲,实在太有用了。 出乎上帝预料的是,他没有找到鲨鱼。鲨鱼是个调皮的家伙,它一入海,便消失得无 影无踪,上帝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 那么只好由它去吧。上帝想,这对于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缺少鳔可能很 快就沦为海洋中的弱者,最后被淘汰。为此,上帝感到很悲伤。 亿万年之后 ,上帝忽然想起那群鱼。他想看看当年那些鱼现在到底如何。他尤其想知 道,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是否已经被别的鱼吃光了。 当他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他已经分不清哪些是当初的大鱼小鱼,白鱼黑鱼 了。因为,经过亿万年的变化,所有的鱼都变了模样,连当初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 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承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 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 入海底,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 最强壮的躯体。正是因为没有鱼鳔,我们才成了海中的霸王。” 听完这番话,上帝恍然大悟。 18、读了这篇短文,我们知道了,鱼在水中能自由自在地游弋,是因为鱼身上有: ; 鱼之所以能在水中上下沉浮,是因为有: 。2% 19、结合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语句来形容现在的鲨鱼:3% 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 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 20、鲨鱼没有鱼鳔,却在水中存活了下来,并且成了海中霸王,原因何在?3% 21、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生活谈谈感想。5% 四、作文 30% 家庭给我们的有爱,有温暖,有教益,也许还会有烦恼和痛苦…… 请以《家庭给我的 》为题写一篇 500 字以上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 不限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三、现代文阅读2%(1223题) 语文答卷纸 一)孩于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一、语言知识积黑与运用26%(1-7意) 题号 ③④⑤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解(13%) ⑧ 7、也许 二、文官文闻读15(8-11题)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4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4页 2006-2007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语 文 答 卷 纸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 26%(1-7 题) 题号 1 2 3 4 5① 答案 5②、 6、① ② ③ ④ ⑤ ⑥ , 。 ⑦ ⑧ , 。 7、也许 ,但 。 二、文言文阅读 15%(8-11 题) 8、① ② ③ ④ ⑤ 9、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 , ; ; 。 11、① ② 三、现代文阅读 29%(12-23 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12、 13、 14、 15、 ; 16、 17、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18、 19、 20、 21、 班级 座号 姓名 考室 考室座位号 . 密 封 线
22、作文: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5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5页 22、作文: 密 封 线
20062007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 语言知识积黑与运用28%(1-7惠) 5②、不要太功利地评价事物:要学会感恩等。写出一个方面既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6、①烈士暮年 ②半亩方塘一鉴开 ③背起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④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⑤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人不知而不愠 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二、文盲文圓读15(8-1 8、约定离开拉惭愧同否 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10、无信,无礼: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取元方的好感以求得原谅:守信用,讲礼 11、和孩子们讲解诗文只有这个人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俩人的性命得以保存 三、现代文读2%%(1223题)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12、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盘然 3、萌动蔓延 14、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黃,根部则嫩白 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15、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 16、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爆(13%) 18、鱼鳍:鱼鳔。2% 19、威猛强壮、神气飞扬 20、3%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 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 21、围绕化压力为动力这一中心来谈 22、作文:评分标准:21分切入评分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6页
? 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第6页 2006-2007 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末考试卷答案 一、语言知识积累与运用 26%(1-7 题) 题号 1 2 3 4 5① 答案 B C C B D 5②、不要太功利地评价事物;要学会感恩等。写出一个方面既给分,言之有理即可。 6、①烈士暮年 ②半亩方塘一鉴开 ③背起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④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⑤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⑦人不知而不愠 ⑧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7、略 二、文言文阅读 15%(8-11 题) 8、约定 离开 拉 惭愧 同否 9、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10、无信,无礼;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取元方的好感以求得原谅;守信用,讲礼貌。 11、和孩子们讲解诗文 只有这个人因为瘸腿的缘故,父子俩人的性命得以保存。 三、现代文阅读 29%(12-23 题) (一)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6%) 12、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13、萌动 蔓延 14、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15、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 16、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17、略 (二)上帝没有给它鱼鳔(13%) 18、鱼鳍;鱼鳔。2% 19、威猛强壮、神气飞扬 20、3%没有鱼鳔,我们就无时无刻不面对压力,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就会沉入海底, 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因此,我们自然练就了最强壮的 躯体。 21、围绕化压力为动力这一中心来谈 22、作文:评分标准:21 分切入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