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自查 七年级语文 题号(1-6)|(7-10) 总分 (11-19) (一) 得分 学校 说明:1.全卷共四大题,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必须将学校、姓名、班别、学号按要求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3.答題可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按要求答在试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得分评卷人 基础整合(14分) 1.请你根据拼音和提示,在田字格内规范、端正地写出相应的汉字 班别 滑 寂mb 此|2.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2分) 线 德高望重晃然大悟心旷神怡惊慌失错 为 改为 3.根据示例扩写句子。(2分) 例句:小草钻出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太阳 4.仿照下面的句子,发挥联想和想像,续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2分) 如果你种下一株玫瑰,花园里就会多一些芬芳;如果你 果你 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1
5.下面一段话选自哪一部名著?谈谈你读完这段话后的感受。(3分) 你要注意自己在马路上的行为。一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可首先从他们在街上的举止看 得出来。你在街上看到的粗暴无礼、缺少教养的行为,也可以在家里看到相同的表现。 感受: 6.班上开展一次“感受自然”的活动,请介绍你最喜欢的自然界的某种景物,并谈谈你喜欢 的原因。(3分) 景物: 喜欢的原因: 得分评卷人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7.用正楷字默写古诗文。(10分,含书写2分) 稻花香里说丰年 (辛弃疾西江月》)(2分) (2)孤山寺北贾亭西, 。几处早莺争暖树 易《塘湖春行》)(2分) (3)清晨人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偲破山寺后禅院》)(2分) 4)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朱熹观书有感》)(2分)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2
2
阅读刘义庆的(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回答第8至10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2)顾: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0.如果给本文换一个题目,你会拟什么题目?(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依次阅读下面文段,回答第11至19题。 (一)(14分)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系。我说,正因为如此,才 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 天气很妤。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 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决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 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一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 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 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 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 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 七年级语文第3页(共8页)
3
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撲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 有金色的莱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 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 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 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 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1985年8月2日《中国青年报》) 得分评卷人 11.请你简要复述“散步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 12.品味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好在哪里。(4分) (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不要 ()我和妻子都是慢地,稳稳地,走得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此 是整个世界 13.文章最后两段两次写到菜花、桑树、鱼塘,有什么作用?(3分) 14.关于本文的主题,有的认为是“尊老爱幼”,有的认为是“男人的责任”,有的认为是 和睦幸福”。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4分) 七年级语文第4页(共8页)
4
(6分) 房前有片菜地,自从用篱笆圃起来,边上就长了一棵树。由于不妨碍种菜,一直就没动 它。后来,某地荒了,篱笆没了,门前就多出一棵树。 子4岁时,去了一次乡下。回来问我:“妈妈,爷爷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我们家的这 也是枣树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经孩子一问,就会显得非常复杂。听了儿子的问话,我顿时犹豫起 来。我还真不知它是棵什么树。于是每有人来,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问他们是否认识 天,农校的一位朋友来,喝茶叙旧之后,我把他引到院子里。“这棵树你该认识吧 他审视了一会儿,说:“这是一棵李子树,一看叶子就知道。” 当天晚上,我告诉儿子:“以后你有李子吃了,我们家的那棵树是李子树。” 寒来暑往,日复一日。李子树一天天长大。就在孩子从幼儿园升小学的那一年,它开花 了。此时,适逢爷爷从乡下来。他看着房前的李子树说:“今年你们有樱桃吃了,你看你们 生门前的那棵櫻桃树,花开得多茂盛。” “爷爷,那是一棵李子树。”儿子给爷爷纠正 “傻孩子,李子树什么样子,我能不知道吗?你们家的这一棵是樱桃树。”爷爷给儿子 纠正。 被我们叫了三年的李子树,原来是一棵樱桃树 爷爷走后,花开始飘落,几粒青色的果实开始显露出来。 就在儿子等着吃樱桃的时候,不知是因为当年的雨水太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树上看 要得见的几个果子开始脱落。那裸树从此再没人关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听说开发公司要在这儿盖一栋大楼。一位划线员在那 儿喊:“这是谁家的核桃树,要移赶快移走,明天挖掘机就来了。 明明是我们家的樱桃树,怎么又成了核桃树?我从家里出来,说:“那是我们家的樱桃 线 樱桃树?我没见过櫻桃树,还没吃过樱桃吗?你看看那上面,明明挂着-一颗核桃。” 划线员边说边顺手指向树梢。 那儿确实挂着一枚小小的核桃。我们家房前的那樑树,不是一樑樱桃树,它是一稞核桃 十年过去了,每次想起我们家的那裸树,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这棵树多次被我 们张冠李戴,最后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们证实了它的真实身份。 有时我想,作为一个人,你也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谁会真正 确实如此啊!自古及今,地球上诞生了那么多的人,被我们认识的都是那些在自己的生 命树上,结出果实的人。 (摘自《伴侣2004年第1期,作者:刘燕敏) 七年级语文第5页(共8页
5
得分评卷人 15.给本文加一个恰当的题目。(3分) 答 16.本文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情?请用你的话简要概括。(3分) 17.第16段中,作者为什么会“心中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慨”?(3分) 18.谈谈你对文章结尾一段话的理解?(4分) 19.同一棵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判断,这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二评实际得分 写作(40分) 20.生活中总有让我们难忘的瞬间:老师一句温暖的话语、母亲亲手冲好的一杯热茶、陌生 人见面时无言的微笑、同学朋友一声真诚的问候…请以“瞬间”为题,将自己生活中 的经历与体验写出来,与人分享你的瞬间 要求:(1)500字以上; (2)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班级名和姓名 七年级语文第6页(共8页)
6
20×20=400 七年级语文第7页(共8页
7
500¥ 20×20 七年级语文第8页(共8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