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全新审订版终定本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出版迄今,已印行26版(北京版及台湾版不计在内)由 第27版起,为经过全新审订之 终定本 **本书主体由李氏五篇文章组成其中每一页在全新版本中均有所审核修订 **修订之处包括 (1)重新布局-调整文章结构,令更臻完美 (2)增加内容-注释中增添大量观点提示,正文内新增「思维逻辑ⅴs思维科学 「论批判思考&创意思 维”以及「耶、佛、道、心”等章节段落,另加一个「终定本·跋” (3)完善辞锋-李先生文笔之锐用字之精,有目共睹新版本在行文用语上进行了 全面审订,精益求精 *主题篇以外编务方面所作之修订包括 (4)清理沙石-核对「李韩辩论”之辩辞校正记录失误,等等. (5)改进形式-全书改为横排,方便阅览数理逻辑公式,并以适当字体显示内容重 点方便掌握文意 (6)新添附录-吕祥博士所撰《语言的暴政与思考的艺术》探索李氏思考艺术背 后之哲学鸿图或「野心” 陈强立教授所撰《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论述李氏如何「开拓了思考方法学的 新领域”两篇文章现均作为附录收于终定本中 明报出版社编辑部 没有学识只是无知, 拙于思考却是愚蠢 「物件”是无常的、可毁灭的,但「事件”则是恒常而不可能毁灭的如果你们 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么就连上帝也无法「抹掉”这些事实 爱的本质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许多人在世上仓仓惶惶,东寻西找就是要重 遇自己另外的部分爱是最根本的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中相依为命 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 前言 人生在世,思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思考要有方法,才能使思路清晰,灵活敏锐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理性的辩论对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磨练只要不是诉诸诡辩,「真理越辩越明”这
目录 全新审订版--终定本 ** 《李天命的思考艺术》出版迄今,已印行 26 版(北京版及台湾版不计在内),由 第 27 版起,为经过全新审订之 终定本. ** 本书主体由李氏五篇文章组成,其中每一页在全新版本中均有所审核修订. ** 修订之处包括: (1)重新布局--调整文章结构,令更臻完美. (2)增加内容--注释中增添大量观点提示,正文内新增「思维逻辑 v s 思维科学”、 「论批判思考&创意思 维”以及「耶、佛、道、心”等章节段落,另加一个「终定本·跋”. (3)完善辞锋--李先生文笔之锐,用字之精,有目共睹.新版本在行文用语上进行了 全面审订,精益求精. ** 主题篇以外,编务方面所作之修订包括: (4)清理沙石--核对「李韩辩论”之辩辞,校正记录失误,等等. (5)改进形式--全书改为横排,方便阅览数理逻辑公式,并以适当字体显示内容重 点,方便掌握文意. (6)新添附录--吕祥博士所撰《语言的暴政与思考的艺术》,探索李氏思考艺术背 后之哲学鸿图或「野心”. 陈强立教授所撰《谈李天命的思考方法》,论述李氏如何「开拓了思考方法学的 新领域”.两篇文章现均作为附录收于终定本中. ---明报出版社编辑部 === 没有学识只是无知, 拙于思考却是愚蠢. === 「物件”是无常的、可毁灭的, 但「事件”则是恒常而不可能毁灭的.如果你们 曾经相爱,曾共同度过一段最快乐的时光,那么就连上帝也无法「抹掉”这些事实. 爱的本质就是重遇自己另外的部分.许多人在世上仓仓惶惶,东寻西找,就是要重 遇自己另外的部分.爱是最根本的相依为命--在茫茫宇宙中相依为命. === 思考艺术的唯一「公式”就是:思考艺术没有公式. === 前言 人生在世,思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思考要有方法,才能使思路清晰,灵活敏锐. 正如孔子所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理性的辩论对于思考是一种很好的磨练.只要不是诉诸诡辩,「真理越辩越明”这
句话就可以成立 在「思”与「辩”两方面,李天命的造诣在香港的大学生以至整个精英阶层之中 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本书辑录李氏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品,作为书内的「主题篇” 李氏除了思考思考方法以外,也思考人生问题他对思考方法和人生问题的一些观 点乃至其独特的处事风格,可以在几篇对他的访问稿之中窥见这些访问稿收录 于书内的「导引篇”里 最后李氏的宗教思辩,触发了甚多回响引起不少震撼本书选出其中部分辑入「参 考篇”中 锋锐才华与魔力魅力 从飞刀小子到哲学沉思者张敬真 思想锋利文采风流浪荡不羁 「李天命先生……一个浪荡不羁的飞刀小子……成为不附俗流、富明星魅力的哲学 沉思者”这是《法言》月刊主编 李天命博士的总括素描[注] 1李天命以「思想锋利,文采风流”见称人们谈起他时,往往用「魔力”、「魅力”、 「无敌”、「才气纵横”等字眼来形容例如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即推崇李天 命「才华横溢遐迩驰声”[注] 2.著名学者作家、香港「绿色力量”创建者周兆祥博士(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兼电 视节目主持人),则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天命[注]3 (A)聪明绝顶的「魔魅”? 李天命真的那么厉害?他这个人真的那么有魔力魅力吗? 这是许多未见过李天命的人常会提出的问题 在众多报章杂志上,人们对李天命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例如有人说他「有型”有人 说他「潇洒”、「带几分成年人的邪气,实在和时下最受欢迎的明星没有两样”有 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他一对眼…..有威胁力”有人称誉他「以敏捷的才思傲视同 侪”有人推许他为「思考方法翘楚”有人欣赏他有诗之「彩笔”有人赞叹「他 的一生是一首诗” 〔以上各条之出处在《明报月刊》、《大公报》、《文汇报》、《中大学生报》、《法灯》 等刊物上.〕**本篇采用北京责任编辑吕祥博士之简订. 至于一些比较中性的描述,则有儒学专家、中大哲学系系主任刘述先教授说:「李 天命是天生的表演者,跟他的学生是最多的”[注]4影评家石琪先生给李天命冠 以「反斗星”之形容[注]5,而吴子进先生则断言对李天命的定位之一就是「已经 被神话化了”的「教主型”[注]16 此外也有些人对李天命作出负面的评价陈云根先生认为李天命传授语理分析常 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庄注]7梁燕 城博士更指李天命「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 高手’”、「见自己藉以维持宗师身份的一个问题被反驳,就立刻为对手加形容词”、 「表现无比的独断霸道”[注]8 总之,欣赏李天命的人多认为他聪明绝顶,才华出众,充满迷人魅力憎恶李天命的 人却往往视他如魔似魅认为他的魔力魅力只不过是魔鬼撒旦的那种魔力和魅力 而已(在梁燕城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李天命即被指为魔鬼撒旦[注]9) (B精英偶像传奇人物 究竟李天命这位富于传奇性和争议性的精英偶像、大学生偶像,是一个怎么样的
句话就可以成立. 在「思”与「辩”两方面,李天命的造诣在香港的大学生以至整个精英阶层之中 已是众所周知的了.本书辑录李氏这两方面的代表作品,作为书内的「主题篇”. 李氏除了思考思考方法以外,也思考人生问题.他对思考方法和人生问题的一些观 点,乃至其独特的处事风格,可以在几篇对他的访问稿之中窥见.这些访问稿收录 于书内的「导引篇”里. 最后,李氏的宗教思辩,触发了甚多回响,引起不少震撼,本书选出其中部分辑入「参 考篇”中. 锋锐才华与魔力魅力 从飞刀小子到哲学沉思者张敬真 一、思想锋利,文采风流,浪荡不羁 「李天命先生......一个浪荡不羁的飞刀小子......成为不附俗流、富明星魅力的哲学 沉思者.”这是《法言》月刊主编 李天命博士的总括素描[注] 1 .李天命以「思想锋利,文采风流”见称.人们谈起他时,往往用「魔力”、「魅力”、 「无敌”、「才气纵横”等字眼来形容.例如香港大学教授陈耀南博士,即推崇李天 命「才华横溢,遐迩驰声”[注] 2 .著名学者作家、香港「绿色力量”创建者周兆祥博士(浸会大学高级讲师兼电 视节目主持人),则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天命[注]3 . (A)聪明绝顶的「魔魅”? 李天命真的那么厉害?他这个人真的那么有魔力魅力吗? 这是许多未见过李天命的人常会提出的问题. 在众多报章杂志上,人们对李天命有各式各样的评论.例如:有人说他「有型”.有人 说他「潇洒”、「带几分成年人的邪气,实在和时下最受欢迎的明星没有两样”.有 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他一对眼......有威胁力”.有人称誉他「以敏捷的才思傲视同 侪”.有人推许他为「思考方法翘楚”.有人欣赏他有诗之「彩笔”.有人赞叹「他 的一生,是一首诗”. 〔以上各条之出处在《明报月刊》、《大公报》、《文汇报》、《中大学生报》、《法灯》 等刊物上.〕* * 本篇采用北京责任编辑吕祥博士之简订. 至于一些比较中性的描述,则有儒学专家、中大哲学系系主任刘述先教授说:「李 天命是天生的表演者,跟他的学生是最多的.”[注]4 影评家石琪先生给李天命冠 以「反斗星”之形容[注]5 ,而吴子进先生则断言对李天命的定位之一,就是「已经 被神话化了”的「教主型”[注]6 . 此外也有些人对李天命作出负面的评价.陈云根先生认为李天命传授语理分析常 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注]7 梁燕 城博士更指李天命「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 高手’”、「见自己藉以维持宗师身份的一个问题被反驳,就立刻为对手加形容词”、 「表现无比的独断霸道”[注]8 . 总之,欣赏李天命的人多认为他聪明绝顶,才华出众,充满迷人魅力.憎恶李天命的 人却往往视他如魔似魅,认为他的魔力魅力只不过是魔鬼撒旦的那种魔力和魅力 而已(在梁燕城发表的一封公开信中,李天命即被指为魔鬼撒旦[注]9 ). (B)精英偶像,传奇人物 究竟李天命这位富于传奇性和争议性的精英偶像、大学生偶像,是一个怎么样的
人呢? 《大公报》上有一段描写或能作出多少概括:「李天命提倡以思考方法,包括语 理分析、逻辑方法、科学方法、谬误剖析等,以对付这些(思维上的)弊病.李天命 的雄辩给人思考精密的感觉;而他的处世态度则予人一点‘浪荡’的形象. 他推崇的‘骑士精神'、‘爱情宗教’等都是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注]10 文首提到的《法言》月刊,其中的访问稿《浪荡与沉思-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以笔者所知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震撼可惜的是,虽然编者「特别推荐……这篇得 来不易的访问稿.…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同[注]1),但笔者发觉有 不少人读了这篇访问稿后将注意力和话题都集中到李氏浪荡的一面上去(擅长飞 刀,自小心高气傲同时又极为顽劣终被所读中学「踢出校门”,即使到了芝加哥大 学读博士,也只有两个月留在校内,其他时间都溜到了加拿大经常赌「沙蟹”…… 却没有去真切体会「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而其实这些才是该文 之最独特、最可贵之处例如李氏表达「无视高位,不屑向上爬”的观点时,其对伪 学术的抨击陈耀南博士便对此击节赞叹说:「果然是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同 [注]2) 下文试略论李氏浪荡以外的一面,即其才华的一面笔者以前在中文大学听过李 先生讲授的课程(思考方法、符号逻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等,自此即尽可能不 错过李先生的公开演讲以至「地下流传”的录音带,并同一班朋友尽力搜罗李先 生的言论及任何有关李先生的评论无论在思考方法、人生哲理还是遣词用字的 技巧等等方面我们(笔者和朋友们)都受到李先生极大的启发获益良多,离校多年 仍感到受用不尽(李先生的思考方法和人生哲学精要透辟,切实可行,无迂阔学者 常犯的大而无当之病)因此决意草成此文,尝试对李先生作一侧写并驳斥一些对 李先生的误解,然后提出我们对李先生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还望先生不以为忤 二、才气纵横:诗与文,思考与论辯 吴子进在港大《学苑》上撰文说:「如果李天命知道你们背后叫他中大第一才子 定会觉得好笑可能还会写首诗”[注]以李先生的高傲自然不屑那样的称号, 会觉得那样的称号荒谬可笑他会否因此写首诗,那就不得而知吴君随后又说:「哲 学不处理李天命-诗风主笔及李天命-分析哲学家的分裂,其他学科包括科学是无 法处理的”(同上注)吴君似认为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又讲分析、讲思考方法,那样 便会「在人生层面上精神分裂”(同上注)但其实写诗和讲思考方法根本不必有 对立冲突李先生在诗和文、思考和论辩多个方面都显露了出众的才华,那有什么 矛盾分裂之处呢? (A)诗之彩笔 李天命的诗意象精妙凝炼优美余雁在其《掌中篇》里说:「他(李天命)这个讲精 品的人他自成一家之言” [注]12黄子程在《天命秋无垢》里指出:「他在《盘古》时的旧作,曾经震动诗坛 跃起之后/势须下落/而今问题在/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又说:「他最近的名 句是:秋无垢/天地无语”[注]13 李氏的诗,每有意境高、格调清逸之作,例如八八年一月发表的《西湖秋》 西湖的秋色原来不是谎言 泓寒寂,千丝黄柳 万般兴亡的记忆 不见乱红碎绿 不见西子,也不闻笙歌
人呢? 《大公报》上有一段描写,或能作出多少概括:「李天命提倡以思考方法,包括语 理分析、逻辑方法、科学方法、谬误剖析等,以对付这些(思维上的)弊病.李天命 的雄辩给人思考精密的感觉;而他的处世态度则予人一点‘浪荡’的形象. 他推崇的‘骑士精神’、‘爱情宗教’等,都是他人生哲学的一部分.”[注]10 文首提到的《法言》月刊,其中的访问稿《浪荡与沉思--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以笔者所知,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震撼.可惜的是,虽然编者「特别推荐......这篇得 来不易的访问稿......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同[注]1 ),但笔者发觉有 不少人读了这篇访问稿后,将注意力和话题都集中到李氏浪荡的一面上去(擅长飞 刀,自小心高气傲,同时又极为顽劣,终被所读中学「踢出校门”,即使到了芝加哥大 学读博士,也只有两个月留在校内,其他时间都溜到了加拿大经常赌「沙蟹”......), 却没有去真切体会「文中所隐藏的生活深意与生命启示”,而其实这些才是该文 之最独特、最可贵之处.例如李氏表达「无视高位,不屑向上爬”的观点时,其对伪 学术的抨击,陈耀南博士便对此击节赞叹说:「果然是石破天惊,不同凡响!”(同 [注]2 ) 下文试略论李氏浪荡以外的一面,即其才华的一面.笔者以前在中文大学听过李 先生讲授的课程(思考方法、符号逻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等),自此即尽可能不 错过李先生的公开演讲以至「地下流传”的录音带,并同一班朋友尽力搜罗李先 生的言论及任何有关李先生的评论.无论在思考方法、人生哲理,还是遣词用字的 技巧等等方面,我们(笔者和朋友们)都受到李先生极大的启发,获益良多,离校多年, 仍感到受用不尽(李先生的思考方法和人生哲学,精要透辟,切实可行,无迂阔学者 常犯的大而无当之病).因此决意草成此文,尝试对李先生作一侧写,并驳斥一些对 李先生的误解,然后提出我们对李先生的一点小小的意见,还望先生不以为忤. 二、才气纵横:诗与文,思考与论辩 吴子进在港大《学苑》上撰文说「如果李天命知道你们背后叫他中大第一才子 : ...... 一定会觉得好笑.可能还会写首诗”[注]11.以李先生的高傲,自然不屑那样的称号, 会觉得那样的称号荒谬可笑.他会否因此写首诗,那就不得而知.吴君随后又说「哲: 学不处理李天命--诗风主笔及李天命--分析哲学家的分裂,其他学科包括科学是无 法处理的.”(同上注)吴君似认为一方面写诗,一方面又讲分析、讲思考方法,那样 便会「在人生层面上,精神分裂”(同上注).但其实写诗和讲思考方法根本不必有 对立冲突.李先生在诗和文、思考和论辩多个方面都显露了出众的才华,那有什么 矛盾分裂之处呢? (A) 诗之彩笔 李天命的诗,意象精妙,凝炼优美.余雁在其《掌中篇》里说:「他(李天命)这个讲精 品的人,他自成一家之言.” [注]12 黄子程在《天命秋无垢》里指出:「他在《盘古》时的旧作,曾经震动诗坛: 跃起之后/势须下落/而今问题在/你如何去平伏那心跳.”又说:「他最近的名 句是:秋无垢/天地无语”[注]13. 李氏的诗,每有意境高、格调清逸之作,例如八八年一月发表的《西湖秋》: 西湖的秋色原来不是谎言 一泓寒寂,千丝黄柳 万般兴亡的记忆 不见乱红碎绿 不见西子,也不闻笙歌
但有比春天更翠的秋波 轻舟无声滑过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 来去如夜夜的星影 李氏又长于自创新律例如同年三月发表的《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另一首属于「自创新律”的诗《连环念》,则更受注目、更受激赏,被称为「浑然 天成,意象高远”之作[注]14(当此诗被选去在香港电台配上音乐朗诵时,又别有 番动人的效果[注]15) 李天命诗文俱精他的理论文章既锋利机智,又精炼优美.其理论文章所「附带” 的文学性或艺术性实远胜于许多文艺作品的文学性或艺术性(此可参考下文提到 的三篇鸿文,便能印证) (B)思考方法翘楚 不过李天命的主力并非用在文学创作上,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因而有「业余 诗人”之称注]16虽然这位「业余诗人”的「业余”比起一些「专业诗人”的「专 业”不知高明多少倍-正如其理论文章的艺术性比起一些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不知 高出多少倍-但看来他始终是「志不在诗”李氏的「招牌”、「标帜”,是思考方 法尤其是思考方法的基础部门:语理分析如伍栋英先生指出:「李天命先生是第 位尝试把语理分析净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将之建构成为思考方法学之最基 本环节的人”[注]17 李氏给思考方法所提出的架构在香港各大专院校讲授思考方法的人当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讲者都以李氏提出的架构为蓝本[注]18而李氏所界定的 些方法学概念(例如「空废命题”、「封闭(陈述)系统”等概念)往往很快便会在 大专学生、知识分子之间流传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敏伦医生在讨论特异现 象时,便表明自己是援用了李氏厘定的一些方法学概念去表述特异现象的研究守 则的[注]19 当然,精研思考的方法并不等于擅长思考的运用,犹如优秀的教练并不等于优秀 的运动员但李氏则同时精于思考的方法和长于思考的运用在报章杂志上,对李 氏每有「观念清晰与思考精密,为众人所推许”[注]20之类的描写,李氏在这方面 的权威地位可说实至名归岑逸飞先生在其《信报》专栏上进行论战之际亦不忘 援引李氏之言作为印证:「遇见精于思考方法的李天命兄,他说关于这问题(日皇裕 仁是否有罪)的争论,他判定我是胜方难得他支持"注]21(按岑氏此说并没有犯诉 诸权威的谬误;他在论战当中已独立地提出了自己的论据) c)辩才无双 苏格拉底以思考和辩论为哲学家的天职李天命不只精于思考,而且长于演辩.其 在讲坛上的风采,可称无与匹敌恺令在《七好文集》里这样记述初听李氏「思考 与智慧”讲座时的经验:「未听过李博士的演讲,没想到如此拥挤我想准时到达便 可以,一到会场吓了一跳,容纳得三四百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听众没有座 位只好站着……他的讲座确实吸引最后十五分钟让听众发问他的回答妙语连珠
但有比春天更翠的秋波 轻舟无声滑过 只载游兴,不载功名 任不设防的岁月在水面 来去如夜夜的星影 李氏又长于自创新律,例如同年三月发表的《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另一首属于「自创新律”的诗《连环念》,则更受注目、更受激赏,被称为「浑然 天成,意象高远”之作[注]14.(当此诗被选去在香港电台配上音乐朗诵时,又别有一 番动人的效果[注]15.) 李天命诗文俱精.他的理论文章,既锋利机智,又精炼优美.其理论文章所「附带” 的文学性或艺术性,实远胜于许多文艺作品的文学性或艺术性(此可参考下文提到 的三篇鸿文,便能印证) (B) 思考方法翘楚 不过,李天命的主力并非用在文学创作上,写诗只是他的「副业”,他因而有「业余 诗人”之称[注]16.虽然这位「业余诗人”的「业余”比起一些「专业诗人”的「专 业”不知高明多少倍--正如其理论文章的艺术性比起一些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不知 高出多少倍--但看来他始终是「志不在诗”.李氏的「招牌”、「标帜”,是思考方 法,尤其是思考方法的基础部门:语理分析.如伍栋英先生指出「李天命先生是第一 : 位尝试把语理分析净化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并将之建构成为思考方法学之最基 本环节的人.”[注]17 李氏给思考方法所提出的架构,在香港各大专院校讲授思考方法的人当中,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讲者都以李氏提出的架构为蓝本[注]18.而李氏所界定的 一些方法学概念(例如「空废命题”、「封闭(陈述)系统”等概念),往往很快便会在 大专学生、知识分子之间流传.如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吴敏伦医生,在讨论特异现 象时,便表明自己是援用了李氏厘定的一些方法学概念去表述特异现象的研究守 则的[注]19. 当然,精研思考的方法并不等于擅长思考的运用,犹如优秀的教练并不等于优秀 的运动员.但李氏则同时精于思考的方法和长于思考的运用.在报章杂志上,对李 氏每有「观念清晰与思考精密,为众人所推许”[注]20 之类的描写,李氏在这方面 的权威地位,可说实至名归.岑逸飞先生在其《信报》专栏上进行论战之际,亦不忘 援引李氏之言作为印证:「遇见精于思考方法的李天命兄,他说关于这问题(日皇裕 仁是否有罪)的争论,他判定我是胜方.难得他支持.”[注]21(按岑氏此说并没有犯诉 诸权威的谬误;他在论战当中已独立地提出了自己的论据.) (C) 辩才无双 苏格拉底以思考和辩论为哲学家的天职.李天命不只精于思考,而且长于演辩.其 在讲坛上的风采,可称无与匹敌.恺令在《七好文集》里这样记述初听李氏「思考 与智慧”讲座时的经验:「未听过李博士的演讲,没想到如此拥挤,我想准时到达便 可以,一到会场吓了一跳,容纳得三四百人的礼堂,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听众没有座 位,只好站着......他的讲座确实吸引,最后十五分钟让听众发问.他的回答妙语连珠
难怪这么多人闻风而至”[注]22 比演讲的难度更高得多,更需要机智、敏锐和意志力的,是在台上进行单对单的公 开辩论(试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在千百观众面前进行不是队与队而是单对单的、而 且还要正式分出胜负的辩论那需要何等勇气和自信,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众所 周知李天命辩才无碍,年前与韩那( Michael horner)的一场著名的辩论:《神不存 在?!-哲学家李天命智斗神学家韩那》[注]23,在宗教界和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轰 动一时韩那在世界各地进行挑战性的巡回辩论,从未输过,这次却被李氏以双倍 票数压倒即使不同意李氏的论点的教徒如郑志诚先生,也不得不同意:「李天命那 干云的豪气……从始至终的极度自信……谦虚的表态…无可否认,他是把握到取 分的窍门.”[注]24而《明报月刊》编者则指出:「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韩那自 九七四年开始…战绩彪炳……而李天命博士则以善辩著称,且是校内最受欢迎的 哲学系讲师故此这场辩论吸引了1700名中文大学师生出席,是中大罕见的 盛会’之一”(同[注]13)大学里只有十个八个听众的讲座是司空见惯的对照之 下,这场辩论可说是象牙塔里最有叫座力的一次「表演”了 辩论过后又进一步引起了一场异常瞩目的笔战在文化圈中成为广被谈论的话 题辩论和笔战导致一长串连锁反应:岑逸飞、荼薇、杨东川、沈智和、伍栋英、 林瑞琪、李植、秋言、清心明远、陈云根、黄孝明、郑志诚….诸人都加入了提 出评论其中伍栋英对战果作出综述:「评论这两次辩论和引述李天命先生之有关 言论的报章、杂志以至书籍到目前为止已至少有二十多处其中‘李韩之辩’是 场公开的台上辩论结果由现场观众投票评定李先生为胜方至于‘李(天命)梁 (燕城)之战’则是一场笔战;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 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 [注]25 三、毁誉默然无敌是最寂寞 (A)出招狠辣不可一世的绝顶高手? 以上简论过李天命的诗文和思辩现在略为澄清一些对李氏的曲解或误解 (1)如前所述陈云根认为李先生所授的语理分析会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 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但其实,语理分析虽像锋利无比的兵刃 然而没有人叫你用来乱砍乱刺善用之还是误用之,取决于你自己的功力,跟语理 分析本身无关正如清华君所说的:「修过李天命“真传’的‘思考方法’,许多人 便会被你问到口哑哑但这并非是鼓励你抱着刁难人的态度……(而是)帮助我们更 清晰地表达思想,从而对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26 (2)陈君又在评论「李韩之辩”时说:「李天命与陈鼓应用的都是过时的逻辑实证 论”(同[注]7)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提出以下两点批评 第一、陈君所信的《圣经》,比逻辑实证论「老”得多、旧得多了,《圣经》过时 不过时呢?其实不管逻辑实证论「过时”与否,这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是毫不相干的 因为李先生在其辩论中根本没有应用到逻辑实证论!李先生曾著书论述过这个学 说,但「论述”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在这次辩论中应用”.李先生在这次辩 论中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进路但逻辑实证论并不等于分析哲学而只是分析哲学多 个支派中的一支把逻辑实证论混同于分析哲学的一般进路,实是无知 第二、若要驳斥某个论辩关键在于能否指出其中有什么漏洞陈君根本指不出李 先生在其论辩中有哪句话或哪些断言有漏洞,于是就利用「逻辑实证论过时” 类不相干的说法来转移视线,结果便犯了离题的谬误
难怪这么多人闻风而至.”[注]22 比演讲的难度更高得多,更需要机智、敏锐和意志力的,是在台上进行单对单的公 开辩论(试设身处地,想像一下在千百观众面前进行不是队与队而是单对单的、而 且还要正式分出胜负的辩论,那需要何等勇气和自信,需要何等坚强的意志).众所 周知,李天命辩才无碍,年前与韩那(Michael Horner )的一场著名的辩论:《神不存 在?!--哲学家李天命智斗神学家韩那》[注]23,在宗教界和知识分子的圈子里,轰 动一时.韩那在世界各地进行挑战性的巡回辩论,从未输过,这次却被李氏以双倍 票数压倒.即使不同意李氏的论点的教徒如郑志诚先生,也不得不同意:「李天命那 干云的豪气......从始至终的极度自信......谦虚的表态......无可否认,他是把握到取 分的窍门.”[注]24 而《明报月刊》编者则指出:「所谓不是猛龙不过江,韩那自一 九七四年开始......战绩彪炳......而李天命博士则以善辩著称,且是校内最受欢迎的 哲学系讲师.故此,这场辩论吸引了 1 7 0 0 名中文大学师生出席,是中大罕见的 ‘盛会’之一.”(同[注]23)大学里只有十个八个听众的讲座是司空见惯的,对照之 下,这场辩论可说是象牙塔里最有叫座力的一次「表演”了. 辩论过后又进一步引起了一场异常瞩目的笔战,在文化圈中成为广被谈论的话 题.辩论和笔战导致一长串连锁反应:岑逸飞、荼薇、杨东川、沈智和、伍栋英、 林瑞琪、李植、秋言、清心明远、陈云根、黄孝明、郑志诚......诸人都加入了提 出评论.其中伍栋英对战果作出综述:「评论这两次辩论和引述李天命先生之有关 言论的报章、杂志以至书籍,到目前为止已至少有二十多处.其中‘李韩之辩’是 一场公开的台上辩论,结果由现场观众投票评定李先生为胜方.至于‘李(天命)梁 (燕城)之战’则是一场笔战;据笔者所知,在报章杂志上出现的评论亦全都认为李 先生(就论战而言)为胜方.” [注]25 三、毁誉默然,无敌是最寂寞 (A)出招狠辣,不可一世的绝顶高手? 以上简论过李天命的诗文和思辩,现在略为澄清一些对李氏的曲解或误解. (1)如前所述,陈云根认为李先生所授的语理分析会使学习者骄傲自大,「仿佛手 执逻辑的尚方宝剑,逢佛杀佛,不可一世.”但其实,语理分析虽像锋利无比的兵刃, 然而没有人叫你用来乱砍乱刺.善用之还是误用之,取决于你自己的功力,跟语理 分析本身无关.正如清华君所说的:「修过李天命‘真传’的‘思考方法’,许多人 便会被你问到口哑哑.但这并非是鼓励你抱着刁难人的态度......(而是)帮助我们更 清晰地表达思想,从而对事情有更深入的理解.”[注]26 (2)陈君又在评论「李韩之辩”时说:「李天命与陈鼓应用的都是过时的逻辑实证 论”(同[注]7 ).关于这个说法,现在提出以下两点批评. 第一、陈君所信的《圣经》,比逻辑实证论「老”得多、旧得多了,《圣经》过时 不过时呢?其实不管逻辑实证论「过时”与否,这对有关问题的讨论是毫不相干的, 因为李先生在其辩论中根本没有应用到逻辑实证论!李先生曾著书论述过这个学 说,但「论述”不等于「应用”,更不等于「在这次辩论中应用”.李先生在这次辩 论中采用了分析哲学的进路,但逻辑实证论并不等于分析哲学,而只是分析哲学多 个支派中的一支.把逻辑实证论混同于分析哲学的一般进路,实是无知. 第二、若要驳斥某个论辩,关键在于能否指出其中有什么漏洞.陈君根本指不出李 先生在其论辩中有哪句话或哪些断言有漏洞,于是就利用「逻辑实证论过时”之 类不相干的说法来转移视线,结果便犯了离题的谬误
(3)梁燕城先生声称李先生「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见上文)但这些 都是缺乏凭据的武断之言;梁先生根本提不出半分证据来支持那些断语至于所 谓「(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高手’”(见上文),那更是无中生有的杜撰 李先生在有关的文章里只说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对方就溃不成军的那是高手 若能令对方不但溃不成军而且没有退路,即是说一出手就连对方的后路 都全数封杀的,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又如果自己的‘武功’同时是无懈可击的话, 那就是绝顶的高手了”[注]27李先生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具备某某条件「的 话”,那么他就是绝顶高手梁先生却由此杜撰说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 顶高手’”这种不诚实的凭空捏造在梁先生的文章里,随手可拾 4)素有清誉的岑逸飞先生,在评论「李梁之战”时说:「愚见认为李兄出招狠辣, 梁兄苦苦应战……若以武艺论英雄,出招狠辣者显然是技高一筹.”[注]28我们完全 同意岑先生的说法-除了有一点保留:这里所说的「狠辣”,如改称为「犀利”,似 更贴切李天命先生机智幽默人所共知茶薇以「谈笑用兵”一语来形容李氏的论 辩[注]29,可说十分恰当有人认为李先生的定位之一就是「教主型”(见上文)我们 则认为李先生属于「智者型”,而且是机智幽默的智者他喜欢开玩笑.「为李天命 笑谑”(诗人戴天语[注]30),这不单是戴先生的可能经验而且是我们做学生时经常 都有的实际经验我们觉得李先生的「出招”往往内含一种「犀利的笑谑”,使人 从中有所领悟,对混沌错谬的思维方式有所警惕 5)岑先生又认为李天命也许是「贪玩”,在辩论时把梁燕城「玩到尽”[注]31 岑先生说:「一旦胜负已分,就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否则便无宗师的风范”(同 [注]28)我们也完全同意「……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这个说法,不过要加上 点补充说明这个说法可能会使人误以为李先生写了多篇文章去「追杀”梁先 生,要迫至后者跪地求饶方止但实情是在整个论战过程中李先生自始至终只写 过一篇文章,就不再(不屑?)顾如同「必杀之招”一出之后,即可肯定对手必死无 疑,无须多看一眼反而是其他人等(沈智和、荼薇、黄孝明……诸位)对梁燕城的申 辩作出了批评例如沈智和便指出梁先生硬把「胡混的诡辩”一词之中的「胡混 牵强解释为「糊涂地混乱帐目或男女发生同帐的婚外性行为”[注]32,这样的解释 实在荒谬绝伦梁先生这种惊人的「解释学”,现在已成笑柄,人们每一谈起就忍俊 不住我们认为,碰到梁先生这种水平的申辩,李先生不予理睬恰正显示了其宗师 风范 B)誉高言少,惜字如金 最后想向李先生提出一些小小的意见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如沉浮君所说 的「哲学界享负盛名的李天命博士”[注]33所发表的言论其实甚为稀少,可谓「誉 高言少”,两者有点不成比例 李先生有关思考方法的文章,多年来只见在台湾《鹅湖杂志》和香港《明报月刊》 上发表过几篇.《鹅湖杂志》编者说:「本刊自前期刊出李天命先生‘论分析哲学 文后,备受读者之推崇……职是之故本刊特礼请李先生多惠赐鸿篇”[注]34.但在 这个编者语刊出后,却一直再发现不到李先生「惠赐鸿篇”予该月刊(其后该刊转 载李氏已发表的作品,那是另一回事)过了多年,才再发现李先生的文章出现于《明 报月刊》上.《明报月刊》编者如此介绍:「李天命博士……惜字如金自一九八 年出版《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一书后,鲜有文章问世现在编者力邀之下答允东 山复出”[注]35不过李氏从八七年「东山复出”至今,三年来也只在《明报月刊》 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而已,即《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思辩与宗教》、《思考与心 魔》
(3)梁燕城先生声称李先生「以宗主自居”、「摆出霸主姿态”......(见上文).但这些 都是缺乏凭据的武断之言;梁先生根本提不出半分证据来支持那些断语.至于所 谓「(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顶高手’”(见上文),那更是无中生有的杜撰. 李先生在有关的文章里只说过「不出手则已 : ,一出手对方就溃不成军的,那是高手. 若能令对方不但溃不成军,而且没有退路,即是说一出手就连对方的后路 都全数封杀的,那是高手中的高手.又如果自己的‘武功’同时是无懈可击的话, 那就是绝顶的高手了.”[注]27 李先生只是说「如果”一个人具备某某条件「的 话”,那么他就是绝顶高手.梁先生却由此杜撰说李天命「向天下公告自己是‘绝 顶高手’”.这种不诚实的凭空捏造,在梁先生的文章里,随手可拾. (4)素有清誉的岑逸飞先生,在评论「李梁之战”时说:「愚见认为李兄出招狠辣, 梁兄苦苦应战......若以武艺论英雄,出招狠辣者显然是技高一筹.”[注]28 我们完全 同意岑先生的说法--除了有一点保留:这里所说的「狠辣”,如改称为「犀利”,似 更贴切.李天命先生机智幽默,人所共知.荼薇以「谈笑用兵”一语来形容李氏的论 辩[注]29,可说十分恰当.有人认为李先生的定位之一就是「教主型”(见上文),我们 则认为李先生属于「智者型”,而且是机智幽默的智者.他喜欢开玩笑.「为李天命 笑谑”(诗人戴天语[注]30),这不单是戴先生的可能经验,而且是我们做学生时经常 都有的实际经验.我们觉得李先生的「出招”往往内含一种「犀利的笑谑”,使人 从中有所领悟,对混沌错谬的思维方式有所警惕. (5)岑先生又认为李天命也许是「贪玩”,在辩论时把梁燕城「玩到尽”[注]31 . 岑先生说:「一旦胜负已分,就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否则便无宗师的风范.”(同 [注]28)我们也完全同意「......不用迫至对方跪地求饶......”这个说法,不过要加上 一点补充说明:这个说法可能会使人误以为李先生写了多篇文章去「追杀”梁先 生,要迫至后者跪地求饶方止.但实情是:在整个论战过程中,李先生自始至终只写 过一篇文章,就不再(不屑?)一顾,如同「必杀之招”一出之后,即可肯定对手必死无 疑,无须多看一眼.反而是其他人等(沈智和、荼薇、黄孝明......诸位)对梁燕城的申 辩作出了批评.例如沈智和便指出:梁先生硬把「胡混的诡辩”一词之中的「胡混” 牵强解释为「糊涂地混乱帐目或男女发生同帐的婚外性行为”[注]32,这样的解释 实在荒谬绝伦梁先生这种惊人的「解释学”,现在已成笑柄,人们每一谈起就忍俊 不住.我们认为,碰到梁先生这种水平的申辩,李先生不予理睬,恰正显示了其宗师 风范. (B)誉高言少,惜字如金 最后想向李先生提出一些小小的意见.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是,如沉浮君所说 的「哲学界享负盛名的李天命博士”[注]33,所发表的言论其实甚为稀少,可谓「誉 高言少”,两者有点不成比例. 李先生有关思考方法的文章,多年来只见在台湾《鹅湖杂志》和香港《明报月刊》 上发表过几篇.《鹅湖杂志》编者说:「本刊自前期刊出李天命先生‘论分析哲学’ 一文后,备受读者之推崇......职是之故,本刊特礼请李先生多惠赐鸿篇”[注]34.但在 这个编者语刊出后,却一直再发现不到李先生「惠赐鸿篇”予该月刊(其后该刊转 载李氏已发表的作品,那是另一回事).过了多年,才再发现李先生的文章出现于《明 报月刊》上.《明报月刊》编者如此介绍:「李天命博士......惜字如金,自一九八一 年出版《语理分析的思考方法》一书后,鲜有文章问世,现在编者力邀之下,答允东 山复出”[注]35.不过李氏从八七年「东山复出”至今,三年来也只在《明报月刊》 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而已,即《思维方法与独立思考》、《思辩与宗教》、《思考与心 魔》
李氏不单惜「字”如金,而且也惜「话”如金-以前虽在电视和电台罕有地讲述 过思考方法不过自此就「多次婉谢了这两种传媒邀约讲有关的问题了”[注]36 李先生这种态度和作风的背后原因,估计不外以下两点 1)石琪先生在其专栏上说:「早已知道李天命很爱玩”(同[注]5),事实上许多人 都知道李先生喜欢玩乐嬉戏这种生活方式是很容易使人不肯多花时间在工作上 的虽然李先生的作品俱属精品,但这毕竟不能作为疏于工作的理由穷人捐一元 比富人捐一千元更可贵,相信李先生必明这个这理一个中人之材勤勤恳恳,尽力 而为,那便可以问心无愧另一方面,一个原本能创造更多杰作的人纵然「才华横 溢”,但若没有尽力,那便总是有负上天所赐了.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当周兆祥博士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先生时,李先生并没有客气否认(同 [注]3).由此可以推想李先生对自己的估量如何这样的估量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 压力记得李先生曾在讲坛上说过(大意):「写思辩文章,若要严谨精妙的话,首先要 使自己无懈可击,那就必须字字准确,句句清晰,无一言半语多余无一论证有逻辑 漏洞,各部互相呼应,全篇首尾一贯,最好步步留有后着,更在附注中伏下后着的后 着”这种极高的要求可能便是李先生惜字如金的另一个原因吧但笔者越来越体 会到纵有至高无上的思辩境界,还是不如达到仁爱宽厚的人生境界笔者离校多 年,从各方面得悉李先生一直保持英锐之气,卓尔不群,睥睨俗世,思想辞锋始终凌 厉无匹,此意味着思考力和生命力的强劲固然可喜可贺不过笔者这些年来读了 些古书,吸取了一些东方智慧,发觉东方智慧实涵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李先生的 思辩风格,有「横扫一切,所向披靡”之势;但东方智慧却有「成人之美,包涵一切” 的仁者襟怀愚见以为,温润的仁者比锋锐的智者在人生境界上更进了一步老子 有言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才是至高无上,这才是真正的无敌 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注 [注]1《法言》月刊,1989年六月号第62页 [注]2陈耀南(梁山)「疏雪集”(1989年8月12日《东方日报》) 注]3周兆祥「每月对谈”(1989年10月7日,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录音带) 〔编按:其后由周兆祥教授整理并发表于《信报》上 注]4《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论文集》(新亚学术集刊第九期)第373页 注]51989年9月5日《明报》:「倾偈集” [注]6《学苑》1980年四月号第28页 [注]71988年3月7日《香港时报》:「短文四叶” [注]8《明报月刊》1988年八月号第107、11l、113、115页 [注]9《明报月刊》1988年十月号第115页 [注]101989年10月4日《大公报》 [注]1同注第29页 [注]121988年5月9日《文汇报》 [注]131988年10月22日《大公报》 注]14《博益月刊》1987年十一月号第3页 注]151988年1月25日《文汇报》:「掌中篇 [注]6《博益月刊》1988年十月号,第170页 [注]17《明报月刊》1989年四月号,第115页 [注]8参考有关课程手册所列出的「思考方法”课程大纲,即可见一斑
李氏不单惜「字”如金,而且也惜「话”如金--以前虽在电视和电台罕有地讲述 过思考方法,不过自此就「多次婉谢了这两种传媒邀约讲有关的问题了”[注]36. 李先生这种态度和作风的背后原因,估计不外以下两点: (1 )石琪先生在其专栏上说:「早已知道李天命很爱玩”(同[注]5 ),事实上许多人 都知道李先生喜欢玩乐嬉戏.这种生活方式是很容易使人不肯多花时间在工作上 的.虽然李先生的作品俱属精品,但这毕竟不能作为疏于工作的理由.穷人捐一元 比富人捐一千元更可贵,相信李先生必明这个这理.一个中人之材,勤勤恳恳,尽力 而为,那便可以问心无愧另一方面,一个原本能创造更多杰作的人,纵然「才华横 溢”,但若没有尽力,那便总是有负上天所赐了.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2)当周兆祥博士以「无敌是最寂寞”来形容李先生时,李先生并没有客气否认(同 [注]3 ).由此可以推想李先生对自己的估量如何.这样的估量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 压力.记得李先生曾在讲坛上说过(大意):「写思辩文章,若要严谨精妙的话,首先要 使自己无懈可击,那就必须字字准确,句句清晰,无一言半语多余,无一论证有逻辑 漏洞,各部互相呼应,全篇首尾一贯,最好步步留有后着,更在附注中伏下后着的后 着.”这种极高的要求,可能便是李先生惜字如金的另一个原因吧.但笔者越来越体 会到,纵有至高无上的思辩境界,还是不如达到仁爱宽厚的人生境界.笔者离校多 年,从各方面得悉,李先生一直保持英锐之气,卓尔不群,睥睨俗世,思想辞锋始终凌 厉无匹,此意味着思考力和生命力的强劲,固然可喜可贺.不过笔者这些年来读了 一些古书,吸取了一些东方智慧,发觉东方智慧实涵有更高的人生境界.李先生的 思辩风格,有「横扫一切,所向披靡”之势;但东方智慧却有「成人之美,包涵一切” 的仁者襟怀.愚见以为,温润的仁者比锋锐的智者在人生境界上更进了一步.老子 有言曰:「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才是至高无上,这才是真正的无敌. 不知先生以为然否? 注 [注]1 《法言》月刊,1989 年六月号,第 62 页. [注]2 陈耀南(梁山)「疏雪集”(1989 年 8 月 12 日《东方日报》). [注]3 周兆祥「每月对谈”(1989 年 10 月 7 日,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录音带) 〔编按:其后由周兆祥教授整理并发表于《信报》上〕. [注]4 《分析哲学与科学哲学论文集》(新亚学术集刊第九期)第 373 页. [注]5 1989 年 9 月 5 日《明报》:「倾偈集”. [注]6 《学苑》1980 年四月号,第 28 页. [注]7 1988 年 3 月 7 日《香港时报》:「短文四叶”. [注]8 《明报月刊》1988 年八月号,第 107 、111、113 、115 页. [注]9 《明报月刊》1988 年十月号,第 115 页. [注]10 1989 年 10 月 4 日《大公报》. [注]11 同注,第 29 页. [注]12 1988 年 5 月 9 日《文汇报》. [注]13 1988 年 10 月 22 日《大公报》. [注]14 《博益月刊》1987 年十一月号,第 3 页. [注]15 1988 年 1 月 25 日《文汇报》:「掌中篇”. [注]16 《博益月刊》1988 年十月号,第 170 页. [注]17 《明报月刊》1989 年四月号,第 115 页. [注]18 参考有关课程手册所列出的「思考方法”课程大纲,即可见一斑
注]19《明报月刊》1989年三月号,第24页 [注]201987年2月27日《明报》 [注]211989年2月16日《信报》:「磨励精神” [注]221989年11月5日《星岛日报》 [注]23见《明报月刊》1987年十二月号第41页 [注]24郑志诚着:《宗教与思辨/回应李天命博士的「思辩与宗教”》(香港,1988), 第34页 [注]25《明报月刊》1989年五月号,第93页 [注]26《新亚学生报》1980年四月号第10页 [注]27《明报月刊》1988年六月号,第37页 [注]28「磨励精神”,1988年10月24日《信报》 [注]29「戏间形彩”,1988年10月15日《信报》 [注]30「乘游录”,1989年2月4日《信报》 [注]31「磨励精神”,1988年8月28日《信报》 [注]32《明报月刊》1988年八月号,第106页及十一月号第38页此外如黄孝 明所撰《「九月辩论”的风波》一文,亦对梁氏的申辩作出了近似的批评见1988年 11月6日澳门《华侨报》 [注]331990年1月1日《法灯》 [注]34《鹅湖杂志》1977年四月号,第16页 [注]35《明报月刊》1987年八月号,第2页 注]36《法言》月刊,1989年七月号第49页 原载于《路德月报》第382期,1990年五/六月号 *编者按李天命诗数首附录如下 轻之思 其一秘密 东风拂过蔷薇 根刺把秘密 轻轻挑破 其二:等待 阳光从城东淹到城西 黄昏将层云染成叠彩 归鸟卿卿依侬的 投向树后微裸的楼台 腆的夜未临 把空椅是一把等待 其三:点亮 娉娉袅袅的裙步 踩着江南小调 飘过苏堤 朵绰约的媚月 沿堤点亮 左一湖夜色
[注]19 《明报月刊》1989 年三月号,第 24 页. [注]20 1987 年 2 月 27 日《明报》. [注]21 1989 年 2 月 16 日《信报》:「磨励精神”. [注]22 1989 年 11 月 5 日《星岛日报》. [注]23 见《明报月刊》1987 年十二月号,第 41 页. [注]24 郑志诚着《宗教与思辨/回应李天命博士的 : 「思辩与宗教”》(香港,1988), 第 34 页. [注]25 《明报月刊》1989 年五月号,第 93 页. [注]26 《新亚学生报》1980 年四月号,第 10 页. [注]27 《明报月刊》1988 年六月号,第 37 页. [注]28 「磨励精神”,1988 年 10 月 24 日《信报》. [注]29 「戏间形彩”,1988 年 10 月 15 日《信报》. [注]30 「乘游录”,1989 年 2 月 4 日《信报》. [注]31 「磨励精神”,1988 年 8 月 28 日《信报》. [注]32 《明报月刊》1988 年八月号,第 106 页及十一月号,第 38 页.此外如黄孝 明所撰《「九月辩论”的风波》一文,亦对梁氏的申辩作出了近似的批评见 1988 年 11 月 6 日澳门《华侨报》. [注]33 1990 年 1 月 1 日《法灯》. [注]34 《鹅湖杂志》1977 年四月号,第 16 页. [注]35 《明报月刊》1987 年八月号,第 2 页. [注]36 《法言》月刊,1989 年七月号,第 49 页. 原载于《路德月报》第 3 8 2 期,1 9 9 0 年五/六月号 *编者按:李天命诗数首,附录如下-- 轻之思 其一:秘密 东风拂过蔷薇 一根刺把秘密 轻轻挑破 其二:等待 阳光从城东淹到城西 黄昏将层云染成叠彩 归鸟卿卿侬侬的 投向树后微裸的楼台 腆的夜未临 一把空椅是一把等待 其三:点亮 娉娉袅袅的裙步 踩着江南小调 飘过苏堤 一朵绰约的媚月 沿堤点亮 左一湖夜色
右一湖夜色 其四: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连环念 茑萝将女儿嫁给原野 原野将血液输给河流 河流将命运押给湖海 湖海将拥抱送给沉舟 沉舟把思念寄给寡妇 寡妇把幽怨遗给高楼 高楼把青春卖给风雨 风雨把故人许给深秋 深秋将木叶还给大地 大地将仰望献给太阳 太阳把余晖交给峻岭 峻岭把暮色推给荒林 荒林将晚菊开给过客 过客把清芬携到远方 荒林将夜幕剪给过客 过客把星月带到远方 远方向我展示戈壁的浩瀚 我在浩瀚戈壁上发现江南 荒城之月 无言的夜空 俯瞰着无边的沙漠 在虚无的月色下 浮现出一座无人的荒城 回荡着一缕无力的歌声 低唱出一段无情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轻轻细诉 「当这一切结束 就只有无言的夜空 俯瞰着无边的沙漠 在虚无的月色下 浮现出一座无人的荒城 武夷石 破云欲飞的高山
右一湖夜色 其四:舞别 翩然的轻盈翩然的舞 嫣然的意态嫣然的妒 黯然的夜尽黯然的别 茫然的晓寒茫然的路 连环念 茑萝将女儿嫁给原野 原野将血液输给河流 河流将命运押给湖海 湖海将拥抱送给沉舟 沉舟把思念寄给寡妇 寡妇把幽怨遗给高楼 高楼把青春卖给风雨 风雨把故人许给深秋 深秋将木叶还给大地 大地将仰望献给太阳 太阳把余晖交给峻岭 峻岭把暮色推给荒林 荒林将晚菊开给过客 过客把清芬携到远方 荒林将夜幕剪给过客 过客把星月带到远方 远方向我展示戈壁的浩瀚 我在浩瀚戈壁上发现江南 荒城之月 无言的夜空 俯瞰着无边的沙漠 在虚无的月色下 浮现出一座无人的荒城 回荡着一缕无力的歌声 低唱出一段无情的故事 故事的结尾轻轻细诉: 「当这一切结束 就只有无言的夜空 俯瞰着无边的沙漠 在虚无的月色下 浮现出一座无人的荒城......” 武夷石 破云欲飞的高山
望断长空的仰止 攀登自一念开始 脚脚踩痛引力的指尖 步步测量自己的高度 穿过崎岖 解开谜路 偶一抬头,白雾雪崩 从坡顶滚到鼻梁 稍一开口,语言随风 从唇边直落千丈 几条冶娆的紫藤 缠着古板的老松不放 老松斜撑着尊, 我的尊严在峦巅 在苍云上面 那就必须继续向上 背着爬过的峻岭 攀越眉上的崇山 告别了一座巍峨 再奔赴下一座召唤 最后的召唤由最后的一步印证 最高的山岩界定最高的一程 望着那怀了叠叠记忆的岩石 我窥见了洪荒的皱脸 不涂脂粉,只抹着片片风霜 在迟疑间我一步跨了上去 站在风景之上 无题No.1 我在沙上写了一首诗 又在沙上抹去那首诗 只让海知道 我在空中写了一首诗 又在空中抹去那首诗 只让云知道 我在心里写了一首诗 又在心里抹去那首诗 只让你知道 以上各诗均收录于 《李天命诗集-寒武纪》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浪荡与沉思 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
望断长空的仰止 攀登自一念开始 一脚脚踩痛引力的指尖 一步步测量自己的高度 穿过崎岖 解开谜路 偶一抬头,白雾雪崩 从坡顶滚到鼻梁 稍一开口,语言随风 从唇边直落千丈 几条冶娆的紫藤 缠着古板的老松不放 老松斜撑着尊严 我的尊严在峦巅 在苍云上面 那就必须继续向上 背着爬过的峻岭 攀越眉上的崇山 告别了一座巍峨 再奔赴下一座召唤 最后的召唤由最后的一步印证 最高的山岩界定最高的一程 望着那怀了叠叠记忆的岩石 我窥见了洪荒的皱脸 不涂脂粉,只抹着片片风霜 在迟疑间,我一步跨了上去 站在风景之上 无题 No .1 我在沙上写了一首诗 又在沙上抹去那首诗 只让海知道 我在空中写了一首诗 又在空中抹去那首诗 只让云知道 我在心里写了一首诗 又在心里抹去那首诗 只让你知道 --以上各诗均收录于 《李天命诗集--寒武纪》 (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 浪荡与沉思 --李天命先生谈经历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