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 商界领袖攀登高峰的九个故事 迈克·尤西姆 序 引言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224889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理解真正的风险 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 1356 别让成功杀了你 巅峰表现:在高山上领导团队… 没有领导者的团队 谁需要领导 22 重返大山 商讨解决方案 粉红的火烈鸟 为团队放弃个人目标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 学会自信 商业中的自信 挑战极限的态度 确立最近目标 攀登商界的穆尔岩壁…… 登山与创业:来自死亡区的教育 激情 36 远景 毅力 合作精神 勇气 攀登:从硅谷到麦金利的顶峰 对风险和机遇的思考 能力、协调和文化 确定明确的目标 坚持目标与执行灵活性 培养创新意识与建立行事准则 速度和准备 坚持到底和谨慎原则.… 555 使巅峰经历持续下去 关键时刻的战略:在珠穆朗玛峰和K2峰上的生死抉择
登顶 商界领袖攀登高峰的九个故事 迈克·尤西姆 目 录 前言....................................................................................................................................................2 序...............................................................................................................................................2 引言............................................................................................................................................4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8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8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9 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11 理解真正的风险.........................................................................................................................13 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 ..............................................................................................................15 别让成功杀了你.........................................................................................................................16 巅峰表现:在高山上领导团队 ............................................................................................................20 没有领导者的团队 .....................................................................................................................20 谁需要领导 ...............................................................................................................................22 重返大山...................................................................................................................................24 商讨解决方案............................................................................................................................26 粉红的火烈鸟............................................................................................................................27 为团队放弃个人目标..................................................................................................................28 风雨过后是彩虹:历经挫败终获成功..................................................................................................30 学会自信...................................................................................................................................30 商业中的自信............................................................................................................................32 挑战极限的态度.........................................................................................................................32 确立最近目标............................................................................................................................34 攀登商界的穆尔岩壁..................................................................................................................35 登山与创业:来自死亡区的教育.........................................................................................................36 激情..........................................................................................................................................36 远景..........................................................................................................................................39 毅力..........................................................................................................................................40 合作精神...................................................................................................................................42 勇气..........................................................................................................................................44 攀登:从硅谷到麦金利的顶峰 ............................................................................................................46 对风险和机遇的思考..................................................................................................................46 能力、协调和文化 .....................................................................................................................49 确定明确的目标.........................................................................................................................50 坚持目标与执行灵活性 ..............................................................................................................52 培养创新意识与建立行事准则 ....................................................................................................53 速度和准备 ...............................................................................................................................55 坚持到底和谨慎原则..................................................................................................................56 使巅峰经历持续下去..................................................................................................................58 关键时刻的战略:在珠穆朗玛峰和 K2 峰上的生死抉择 ........................................................................59
在 Vertical的十年 个人责任 信任 来自高山之巅的教训:富士山、西奈山及其他山峰 设立和实现激励目标 566.666 呼唤、服务和转型 建立合作精神、企业识别和稳定性 把成功和失败的教训都带回家 先行者优势:坚忍不拔和探险旅游产业.…… 发现我的事业 片混沌 23357 外交生涯和激增的机遇 地理远征和严酷的现实 像向导一样思考:在任何海拔高度作出平地决策 像向导一样思考 信息是一切 超越自己 自信,但不盲目 后记 3688 成为专业初学者 前言 当一位孕妇从我们的身旁走过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难堪。 这是一个晴朗、温暖的日子,一群几乎毫无任何登山经验的人正在意大利北部的道罗迈特斯山谷攀登 Via ferrata山峰。这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是本次野外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参加的成员大都来自纽约, 而且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商界精英。尽管采取了最严格的安全措施,但是攀登如此高度的山峰,我们依然 感到新奇、刺激与紧张 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急切的心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往顶峰的山路崎岖狭窄,宽度仅够两头山羊 同时通过。在9000英尺高度,景色迷人,简直可以用“摄人魂魄”四个字来形容,但是其险峻也使人不 寒而栗,因为稍有不慎,便将跌落万丈深渊。我们都有些害怕,担心一脚踩空,甚至更可怕的事。尽管我 们的双腿有时也会哆嗦,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自己的表现十分勇敢。就在此时,一位孕妇从我们的身旁经过 我猜想她是德国人,她的眼神明显有些不屑 我们当晚的目标是到达预先指定的登山营地,那里有热气腾腾的晚餐和舒适的大床在等着我们。为了 给大家更大的挑战,我们决定放弃较近的那座营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另一座距离稍远的营地几乎成为 我们“遥远的大桥” 下午4点,我们开始缺水。为了加快行进速度,我们将负重的任务交给一些体力更好的队员。 晚上8点,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夜色中,然而我们离目的地仍然很遥远。我们一个个显得十分疲惫 沮丧与恐惧。我们在出发前就知道这不是公园里的闲庭信步,但是没有人,包括三位指导老师,会想到我 们会身临险境。 随着夜幕降临,我们将全体队员分为两个小组,以确保控制和联络。备有帽灯的队员带上了登山帽 可是光线昏暗而闪烁,走在前面的小组不由自主地收住了脚步,停了下来。令人宽慰的是,月亮不久便爬 上了山头,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于是,我们在美丽的月色下再次缓慢地向前移动
在 Vertical 的十年 ...................................................................................................................59 个人责任...................................................................................................................................61 信任..........................................................................................................................................63 来自高山之巅的教训:富士山、西奈山及其他山峰 .............................................................................67 设立和实现激励目标..................................................................................................................67 呼唤、服务和转型 .....................................................................................................................68 建立合作精神、企业识别和稳定性 .............................................................................................70 把成功和失败的教训都带回家 ....................................................................................................72 先行者优势:坚忍不拔和探险旅游产业 ..............................................................................................73 发现我的事业............................................................................................................................73 一片混沌...................................................................................................................................75 外交生涯和激增的机遇 ..............................................................................................................77 地理远征和严酷的现实 ..............................................................................................................78 像向导一样思考:在任何海拔高度作出平地决策.................................................................................81 像向导一样思考.........................................................................................................................81 信息是一切 ...............................................................................................................................83 超越自己...................................................................................................................................84 自信,但不盲目.........................................................................................................................86 后记..................................................................................................................................................89 成为专业初学者.........................................................................................................................89 前言 序 当一位孕妇从我们的身旁走过时,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难堪。 这是一个晴朗、温暖的日子,一群几乎毫无任何登山经验的人正在意大利北部的道罗迈特斯山谷攀登 Via Ferrata 山峰。这项极具挑战性的活动是本次野外拓展培训的主要内容,参加的成员大都来自纽约, 而且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商界精英。尽管采取了最严格的安全措施,但是攀登如此高度的山峰,我们依然 感到新奇、刺激与紧张。 我们每个人都怀着急切的心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通往顶峰的山路崎岖狭窄,宽度仅够两头山羊 同时通过。在 9 000 英尺高度,景色迷人,简直可以用“摄人魂魄”四个字来形容,但是其险峻也使人不 寒而栗,因为稍有不慎,便将跌落万丈深渊。我们都有些害怕,担心一脚踩空,甚至更可怕的事。尽管我 们的双腿有时也会哆嗦,但是我们依然认为自己的表现十分勇敢。就在此时,一位孕妇从我们的身旁经过, 我猜想她是德国人,她的眼神明显有些不屑。 我们当晚的目标是到达预先指定的登山营地,那里有热气腾腾的晚餐和舒适的大床在等着我们。为了 给大家更大的挑战,我们决定放弃较近的那座营地。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另一座距离稍远的营地几乎成为 我们“遥远的大桥”。 下午 4 点,我们开始缺水。为了加快行进速度,我们将负重的任务交给一些体力更好的队员。 晚上 8 点,眼前的一切都笼罩在夜色中,然而我们离目的地仍然很遥远。我们一个个显得十分疲惫、 沮丧与恐惧。我们在出发前就知道这不是公园里的闲庭信步,但是没有人,包括三位指导老师,会想到我 们会身临险境。 随着夜幕降临,我们将全体队员分为两个小组,以确保控制和联络。备有帽灯的队员带上了登山帽, 可是光线昏暗而闪烁,走在前面的小组不由自主地收住了脚步,停了下来。令人宽慰的是,月亮不久便爬 上了山头,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于是,我们在美丽的月色下再次缓慢地向前移动
虽然行进的速度相当缓慢,需要思想高度集中,但是我们仍然精神抖擞。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走 在我身边的是鲍勃·史密斯,他是一位投资银行家,同时也是纽约市野外拓展中心的成员。沐浴在迷人的 月色中,我们的双腿不再颤抖,而周围的雪原在月光下也显得绰约多姿。我们在耐心地等待其他成员将云 梯慢慢放下。在这几近完美的静谧中,我们开始放声大笑 这不是紧张不安的笑,甚至也不是疲惫不堪的笑。这是一种如释重负后的开怀大笑,对生命的原始喜 悦。尽管在19个小时的攀登后我们仍然不知道何时能到达宿营地一一直到次日凌晨2点一但是我们知道 我们共同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将风雨同舟 数小时后,我们了解到远远落在后面的一个小组不仅听到了我们的笑声,而且还将它作为重拾信心 激励自己继续攀登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领悟到了野外拓展的最重要的启示:助人如助己。 临行前,我们公司正面临着自我三年前担任董事会主席以来最困难的抉择。其时正逢网络公司泡沫的 高峰,我们犹豫再三,不知道是否应该将纽约时报集团旗下的网络分部通过上市进行剥离。 围绕着这一方案我们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有些人认为,出售网络业务等于放弃我们的未来 而另一些人则相信,这是发展我们精心经营的“纽约时报在线”和波士顿网络公司这两项业务的惟一出路 在数次讨论中人们都提到了所罗门公司分拆的故事 就在我登上飞往意大利的航班前,我的思想仍在激烈地斗争,不知道是否应该在这一关键时刻离开纽 约。但是最终我还是决定践约。作为本次登山活动的主办方,我有责任一同前往。我是小组中少数几个经 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我很高兴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在回到纽约前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那天晚上的重要意义。突然,我们面临的商业决策被置于更加 尖锐的视角下进行审视。是的,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重大的决策。但是,这并不是生死攸关的决 策,没有人必须把自己的命运悬在空中。纽约时报集团己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洗礼,不管我们选择剥离 还是保留,她仍将枝繁叶茂,稳步成长。 (随着网络市场的降温,我们拟推出的网络纽约时报也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当网络业务价值的下跌速 度甚至超过登山者从道罗迈特斯悬崖峭壁摔落的速度时,运气显然比聪明更为重要。) 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本讲述那段令人难忘经历的书,其中的许多故事谈到了风险、勇气和坚毅。本书 的许多作者都是登山好手,他们撰写的其他书我也十分欣赏,连我身上穿的T恤衫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位生 产的 我要感谢迈克·尤西姆、杰里·尤西姆和保尔·艾赛尔邀请我为本书作序。我是一名发烧级的业余探 险家——一在我看来,一次真正险峻的登山活动还应该包括一杯冰镇马提尼酒——但是我的经营活动也充满 着类似的探险经历。毫无疑问,任何管理者都能从高山攀登中学到许多东西。随着海拔的升高,允许犯错 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对计划、沟通和执行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之虞。商业活动 中的狂妄也是如此。 在“9·11”恐怖事件中,我们的领导能力、培训、技能以及计划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就 在我们抓紧报道有生以来所遭遇的最大事件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安慰在悲剧中失去亲人的同事,处理大量 的炭疽邮包,而更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的广告业务跌至大萧条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 所有困难,经受住了所有考验,这与我们精心培养的才智、目的和投入这一基础是分不开的。 2003年春天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一位记者由于杜撰故事而亵渎了我们对读者最神圣的 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保证我们的新闻报道真实、可靠。在随后几周痛苦的日子里,两位资深的编辑引咎 辞职,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组织。与那些发生悲剧的登山活动一样,我们把理解和纠正错误作为自己的目标, 同时重新履行自己的使命——为读者奉献最真实、最精彩的报道。 商业中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上演的戏剧,在我们此次攀登最具挑战性的高峰中仅用了几天或几 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完成了。正是在这样高度浓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体会到了最深刻的领导艺术,这是我 们即使攀登R2峰(即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译者)也很难看到的景色
虽然行进的速度相当缓慢,需要思想高度集中,但是我们仍然精神抖擞。在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走 在我身边的是鲍勃·史密斯,他是一位投资银行家,同时也是纽约市野外拓展中心的成员。沐浴在迷人的 月色中,我们的双腿不再颤抖,而周围的雪原在月光下也显得绰约多姿。我们在耐心地等待其他成员将云 梯慢慢放下。在这几近完美的静谧中,我们开始放声大笑。 这不是紧张不安的笑,甚至也不是疲惫不堪的笑。这是一种如释重负后的开怀大笑,对生命的原始喜 悦。尽管在 19 个小时的攀登后我们仍然不知道何时能到达宿营地——直到次日凌晨 2 点——但是我们知道 我们共同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将风雨同舟。 数小时后,我们了解到远远落在后面的一个小组不仅听到了我们的笑声,而且还将它作为重拾信心、 激励自己继续攀登的利器。在不知不觉中,我们领悟到了野外拓展的最重要的启示:助人如助己。 临行前,我们公司正面临着自我三年前担任董事会主席以来最困难的抉择。其时正逢网络公司泡沫的 高峰,我们犹豫再三,不知道是否应该将纽约时报集团旗下的网络分部通过上市进行剥离。 围绕着这一方案我们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激烈辩论。有些人认为,出售网络业务等于放弃我们的未来; 而另一些人则相信,这是发展我们精心经营的“纽约时报在线”和波士顿网络公司这两项业务的惟一出路。 在数次讨论中人们都提到了所罗门公司分拆的故事。 就在我登上飞往意大利的航班前,我的思想仍在激烈地斗争,不知道是否应该在这一关键时刻离开纽 约。但是最终我还是决定践约。作为本次登山活动的主办方,我有责任一同前往。我是小组中少数几个经 验丰富的登山爱好者,我很高兴能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是在回到纽约前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那天晚上的重要意义。突然,我们面临的商业决策被置于更加 尖锐的视角下进行审视。是的,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参与这一重大的决策。但是,这并不是生死攸关的决 策,没有人必须把自己的命运悬在空中。纽约时报集团已经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洗礼,不管我们选择剥离 还是保留,她仍将枝繁叶茂,稳步成长。 (随着网络市场的降温,我们拟推出的网络纽约时报也失去了其实际意义。当网络业务价值的下跌速 度甚至超过登山者从道罗迈特斯悬崖峭壁摔落的速度时,运气显然比聪明更为重要。) 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本讲述那段令人难忘经历的书,其中的许多故事谈到了风险、勇气和坚毅。本书 的许多作者都是登山好手,他们撰写的其他书我也十分欣赏,连我身上穿的 T 恤衫也是他们其中的一位生 产的。 我要感谢迈克·尤西姆、杰里·尤西姆和保尔·艾赛尔邀请我为本书作序。我是一名发烧级的业余探 险家——在我看来,一次真正险峻的登山活动还应该包括一杯冰镇马提尼酒——但是我的经营活动也充满 着类似的探险经历。毫无疑问,任何管理者都能从高山攀登中学到许多东西。随着海拔的升高,允许犯错 的空间越来越小,而对计划、沟通和执行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稍有不慎就有粉身碎骨之虞。商业活动 中的狂妄也是如此。 在“9·11”恐怖事件中,我们的领导能力、培训、技能以及计划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就 在我们抓紧报道有生以来所遭遇的最大事件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安慰在悲剧中失去亲人的同事,处理大量 的炭疽邮包,而更令人沮丧的是,我们的广告业务跌至大萧条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但是,我们最终战胜了 所有困难,经受住了所有考验,这与我们精心培养的才智、目的和投入这一基础是分不开的。 2003 年春天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的考验,我们的一位记者由于杜撰故事而亵渎了我们对读者最神圣的 承诺:我们将竭尽全力保证我们的新闻报道真实、可靠。在随后几周痛苦的日子里,两位资深的编辑引咎 辞职,离开了自己心爱的组织。与那些发生悲剧的登山活动一样,我们把理解和纠正错误作为自己的目标, 同时重新履行自己的使命——为读者奉献最真实、最精彩的报道。 商业中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才能上演的戏剧,在我们此次攀登最具挑战性的高峰中仅用了几天或几 小时甚至几分钟就完成了。正是在这样高度浓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体会到了最深刻的领导艺术,这是我 们即使攀登 K2 峰(即乔戈里峰,世界第二高峰——译者)也很难看到的景色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获得智慧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经这样说过:“地 震过后我们才知道地质学”。本书提供了另一条道路: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自 己变得更加聪明。这里有很多的启示和启发,相信您一定能从中受益,我也是 —小阿瑟·苏兹伯格,《纽约时报》出版人兼集团主席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杰里·尤西姆 你提出的第一个、也是我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的最直接的 回答是“没有任何用处”。它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直接的收益……因此,如果你不能理解人类征服高山的 内在动力,不能理解这一挑战实际上就是人生不断升华的过程,那么你也就永远无法理解登山的魅力 乔治·雷·马洛瑞,英国登山家 向前,向上 -安德鲁·卡耐基,钢铁大王 吉姆·柯林斯在对吉列和沃尔格林公司的股票图着迷前,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他多次攀登科罗拉多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与引力和恐惧进行过殊死较量。他曾经登上400英尺高的垂直 悬崖(登山爱好者称之为T-2),由于保险带的突然松开,他离死神仅有一步之遥。当时,他还是10年级 的中学生。 “真是异常凶险!”数年后柯林斯仍然感到心有余悸,“这是十足的冒险。”或许柯林斯是在回忆那次 使他成为《登山》杂志封面人物的攀岩经历,但是他真正谈论的是波音公司和它生产的飞机。“他们总是 考虑三重预备系统,”他说,“如果A系统失效,B系统可以支持;如果B系统失效,C系统可以支持。 他们总是多准备一根保险带 这一次柯林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当我们穿越令人生畏的T-2岩壁时,他情不自禁 地停了下来,凝视着其他登上者用白色粉笔圈出的岩缝。尽管在长达数小时的攀岩中,他的装备十分酷似 蜘蛛侠,但是如今的他还是以学者和思想家更加出名。想想他撰写的那些全球畅销书——《基业常青》和 《从优秀到卓越》——还有那些大公司的CE0,他们一个个趋之若鹜,洗耳恭听他的高见。我受公司《财 富》杂志的委派,采访柯林斯。我向公司建议在攀岩中进行采访,但是不久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埃尔 多拉多大峡谷对他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或者说每天的功课。当他富有弹性的身体终于停下来休息时,我 己经上气不接下气。 “我的大部分思想来自我在这块岩石上的思考,”柯林斯说,“我喜欢看着太阳从白雪覆盖的乡村 慢落下。”尽管这些思想都是针对卓越的企业,同时也是区分卓越企业和平庸企业的关键,我们还是能从 中看出登山感悟的影子。最典型的是他对真正的企业家和机会主义者的区分,后者曾经在网络公司的热潮 中大发横财。“这就好像是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这是真正的登山。也有人一遇到危险就要求 夏尔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常为登山队作向导及搬运物资——译者)带着他们下山,这算不上真 正意义的登山。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山顶,必须自己体会面临生死的考验。”这也许就是登山的乐 趣与刺激,他说。“市场信息可以被扭曲,但是地球引力从来不会说谎。” 引力、藐视、运气、风险、机遇、死亡。对于柯林斯而言,大山不仅仅是其伟大思想的衬托,更是贯 穿其中的美丽山脉 高山与商业,初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关。高山属于少数人的领地,而商业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职业。 高山经历千百万年才形成,而市场瞬息万变。更重要的是,高山超凡脱俗,拥有自己的词汇,而商业属于 尘世 然而,高山不仅拥有激励的力量,而且更具有启示的作用。爱德温·伯恩博在《世界圣山》一书中将 高山视作人类不断突破自身极限、不断超越自己的象征。高山还可以被看作是高空实验室,在这些不通人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获得智慧的。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经这样说过:“地 震过后我们才知道地质学”。本书提供了另一条道路:从他人的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从而使自 己变得更加聪明。这里有很多的启示和启发,相信您一定能从中受益,我也是。 ——小阿瑟·苏兹伯格,《纽约时报》出版人兼集团主席 引言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杰里·尤西姆 你提出的第一个、也是我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攀登珠穆朗玛峰到底有什么用处呢?”我的最直接的 回答是“没有任何用处”。它不可能给你带来任何直接的收益……因此,如果你不能理解人类征服高山的 内在动力,不能理解这一挑战实际上就是人生不断升华的过程,那么你也就永远无法理解登山的魅力。 ——乔治·雷·马洛瑞,英国登山家 向前,向上。 ——安德鲁·卡耐基,钢铁大王 吉姆·柯林斯在对吉列和沃尔格林公司的股票图着迷前,他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他多次攀登科罗拉多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与引力和恐惧进行过殊死较量。他曾经登上 400 英尺高的垂直 悬崖(登山爱好者称之为 T-2),由于保险带的突然松开,他离死神仅有一步之遥。当时,他还是 10 年级 的中学生。 “真是异常凶险!”数年后柯林斯仍然感到心有余悸,“这是十足的冒险。”或许柯林斯是在回忆那次 使他成为《登山》杂志封面人物的攀岩经历,但是他真正谈论的是波音公司和它生产的飞机。“他们总是 考虑三重预备系统,”他说,“如果 A 系统失效,B 系统可以支持;如果 B 系统失效,C 系统可以支持。” 他们总是多准备一根保险带。 这一次柯林斯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当我们穿越令人生畏的 T-2 岩壁时,他情不自禁 地停了下来,凝视着其他登上者用白色粉笔圈出的岩缝。尽管在长达数小时的攀岩中,他的装备十分酷似 蜘蛛侠,但是如今的他还是以学者和思想家更加出名。想想他撰写的那些全球畅销书——《基业常青》和 《从优秀到卓越》——还有那些大公司的 CEO,他们一个个趋之若鹜,洗耳恭听他的高见。我受公司《财 富》杂志的委派,采访柯林斯。我向公司建议在攀岩中进行采访,但是不久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原来埃尔 多拉多大峡谷对他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或者说每天的功课。当他富有弹性的身体终于停下来休息时,我 已经上气不接下气。 “我的大部分思想来自我在这块岩石上的思考,”柯林斯说,“我喜欢看着太阳从白雪覆盖的乡村慢 慢落下。”尽管这些思想都是针对卓越的企业,同时也是区分卓越企业和平庸企业的关键,我们还是能从 中看出登山感悟的影子。最典型的是他对真正的企业家和机会主义者的区分,后者曾经在网络公司的热潮 中大发横财。“这就好像是无氧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这是真正的登山。也有人一遇到危险就要求 夏尔巴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南坡,常为登山队作向导及搬运物资——译者)带着他们下山,这算不上真 正意义的登山。你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爬上山顶,必须自己体会面临生死的考验。”这也许就是登山的乐 趣与刺激,他说。“市场信息可以被扭曲,但是地球引力从来不会说谎。” 引力、藐视、运气、风险、机遇、死亡。对于柯林斯而言,大山不仅仅是其伟大思想的衬托,更是贯 穿其中的美丽山脉。 高山与商业,初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关。高山属于少数人的领地,而商业是许多人赖以生存的职业。 高山经历千百万年才形成,而市场瞬息万变。更重要的是,高山超凡脱俗,拥有自己的词汇,而商业属于 尘世。 然而,高山不仅拥有激励的力量,而且更具有启示的作用。爱德温·伯恩博在《世界圣山》一书中将 高山视作人类不断突破自身极限、不断超越自己的象征。高山还可以被看作是高空实验室,在这些不通人
情的地方,犯错的空间如同高空的氧气一样稀薄。而你的大脑也因为供血的不足而变得迟钝起来。此时, 即使是最小的疏忽——一如手套或锁扣的脱落——也会演变为致命的错误和灾难,使最完美的战略毁于一旦 当你登上5000英尺的悬崖时,你的生命也许完全寄托在冰镐之上 需要提醒的是,当某人登上顶峰时这也是组织的胜利——这就是为什么登山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比喻 它本身就是管理 《登顶》代表我们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处女航。我们并不奢望能找到一种全新的公司生活方式。我们既 没有标榜自己已经找到了经营管理中的“香格里拉”,也没有武断地断言“夏尔巴”就是未来工厂的模式。 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向登山者提供他们最渴望体验的东西:一条从未攀登过的山路。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可 供我们选择,所以我们尝试了不同的路线,让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者和商业思想家自己选择登顶的道路, 有些时候,他们出现在两个营地 在以下各个章节中他们将带领我们一同走过K2峰的雪崩、埃尔多拉多大峡谷的“不可能完成的”创世 纪之路,以及珠穆朗玛峰的死亡之地。他们每一个都将用不同的轮廓和色彩描绘自己登山的体会。在第 章中,柯林斯将解释他对“失败”(没有竭尽全力就放弃)和“落败”(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之间的区 别,以及为什么他将日历提前12年仅仅是为了征服一座花岗岩壁。在第五章中,保尔·艾赛尔将描述他在 麦金利山顶峰的诱惑与致命的雪崩之间的“漫游”以及这段经历对他在硅谷和俄罗斯创业的启示。在最后 章中,沃顿商学院教授迈克·尤西姆将自己对组织的终身研究与他对登山的钟爱联系在一起,从中他得 出了一些快速、正确决策的指导原则。对我而言,他总是像一位可敬的父亲,实际上他确实就是我的父亲。 既是企业家又是攀岩爱好者的罗伊尔·罗宾斯,向我们讲述了他第一次单独挑战巍峨的厄尔卡皮坦山岩壁 的10天经历,以及他对毅力这一精神力量的顿悟 克里斯·华纳也是一位企业家,他将讲述攀登印度的圣福灵峰的经历,以及这一经历对他创办登山企 业 Earth treks的影响。罗德里格·乔丹叙述的是他攀登珠穆朗玛峰和K峰遇到的惊险以及卓越团队的必 要成分。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美国女性斯泰希·艾黎森将探讨领导不力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 山》的作者爱德温·伯恩博将带领我们领略富士山和西奈山的旖旎风光,探讨为什么较易攀登的山峰仍可 产生并不逊于珠穆朗玛峰的魅力。最后,既是企业家又是探险家的艾尔·里德将讲述人的意志如何将登山 的激情转化为终身的职业 以上这些故事的共同目标—一毕竞每一次探险都需要一个目标—一是将高山的经验与教训带回地面, 这些经验与教训不仅适用于海拔5英里的高度,而且也适用于海平面。但是,它们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 这是我们向登山者提出的一个永恒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如此不畏艰险,一心 想征服高山?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都在向上攀登。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英国登山家乔治·雷·马洛瑞这一最直接也是最机敏的回答几乎成为所有时亻 最标准的回答。说它标准,是因为他本人就长眠在世界的最高峰。1924年,当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北峰后 再也没有下山。马洛瑞的回答虽然风趣,但是我们更欣赏的是他的观点。他说,登山的动力来自内心。内 心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如同喜马拉雅山一样巨大。毫无疑问,登山首先包含着一些自私的因素:我们想征 服顶峰,俘获战利品,成为登山之王一而全然不顾其中的危险和自己的亲人朋友。20世纪30年代,纳 粹德国向全世界宣布了其征服克什米尔南迦帕尔巴特峰的野心,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然而,将登山降格为“自私的爱好”一一就像一家日本报纸在田部井淳子成为第一个成功登上珠穆朗 玛峰的女性时那样——一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化,因为在登顶过程中有一种比自身更崇高的志向与抱负:与大 自然的内心交流,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人类的卑微,甚至是法国登山家莫里斯·赫尔佐格在1950年接近安娜 普鲁纳峰(位于尼泊尔中北部,海拔8090米,是人类征服的第一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一译者)时所体 验到的那种超自然的联系。他在《安娜普鲁纳峰》一书中写道,“我感到似乎一头扎进完全陌生的、异乎 寻常的世界。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干枯、没有任何生命。同时这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人迹罕见 我们挑战的是人类极限,但是我们无所畏惧。有一种东西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呼唤我不断向上攀登
情的地方,犯错的空间如同高空的氧气一样稀薄。而你的大脑也因为供血的不足而变得迟钝起来。此时, 即使是最小的疏忽——如手套或锁扣的脱落——也会演变为致命的错误和灾难,使最完美的战略毁于一旦。 当你登上 5 000 英尺的悬崖时,你的生命也许完全寄托在冰镐之上。 需要提醒的是,当某人登上顶峰时这也是组织的胜利——这就是为什么登山不仅仅是一个管理比喻, 它本身就是管理。 《登顶》代表我们朝这一方向努力的处女航。我们并不奢望能找到一种全新的公司生活方式。我们既 没有标榜自己已经找到了经营管理中的“香格里拉”,也没有武断地断言“夏尔巴”就是未来工厂的模式。 恰恰相反,我们希望向登山者提供他们最渴望体验的东西:一条从未攀登过的山路。因为没有现成的路可 供我们选择,所以我们尝试了不同的路线,让世界上最优秀的登山者和商业思想家自己选择登顶的道路, 有些时候,他们出现在两个营地。 在以下各个章节中他们将带领我们一同走过 K2 峰的雪崩、埃尔多拉多大峡谷的“不可能完成的”创世 纪之路,以及珠穆朗玛峰的死亡之地。他们每一个都将用不同的轮廓和色彩描绘自己登山的体会。在第一 章中,柯林斯将解释他对“失败”(没有竭尽全力就放弃)和“落败”(全力以赴、竭尽所能)之间的区 别,以及为什么他将日历提前 12 年仅仅是为了征服一座花岗岩壁。在第五章中,保尔·艾赛尔将描述他在 麦金利山顶峰的诱惑与致命的雪崩之间的“漫游”以及这段经历对他在硅谷和俄罗斯创业的启示。在最后 一章中,沃顿商学院教授迈克·尤西姆将自己对组织的终身研究与他对登山的钟爱联系在一起,从中他得 出了一些快速、正确决策的指导原则。对我而言,他总是像一位可敬的父亲,实际上他确实就是我的父亲。 既是企业家又是攀岩爱好者的罗伊尔·罗宾斯,向我们讲述了他第一次单独挑战巍峨的厄尔卡皮坦山岩壁 的 10 天经历,以及他对毅力这一精神力量的顿悟。 克里斯·华纳也是一位企业家,他将讲述攀登印度的圣福灵峰的经历,以及这一经历对他创办登山企 业 Earth Treks 的影响。罗德里格·乔丹叙述的是他攀登珠穆朗玛峰和 K2 峰遇到的惊险以及卓越团队的必 要成分。第一个征服珠穆朗玛峰的美国女性斯泰希·艾黎森将探讨领导不力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圣 山》的作者爱德温·伯恩博将带领我们领略富士山和西奈山的旖旎风光,探讨为什么较易攀登的山峰仍可 产生并不逊于珠穆朗玛峰的魅力。最后,既是企业家又是探险家的艾尔·里德将讲述人的意志如何将登山 的激情转化为终身的职业。 以上这些故事的共同目标——毕竟每一次探险都需要一个目标——是将高山的经验与教训带回地面, 这些经验与教训不仅适用于海拔 5 英里的高度,而且也适用于海平面。但是,它们也回答了另一个问题, 这是我们向登山者提出的一个永恒问题,同时也是我们心中的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们如此不畏艰险,一心 想征服高山?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都在向上攀登。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高峰? “因为它就在那里。”英国登山家乔治·雷·马洛瑞这一最直接也是最机敏的回答几乎成为所有时代 最标准的回答。说它标准,是因为他本人就长眠在世界的最高峰。1924 年,当他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北峰后 再也没有下山。马洛瑞的回答虽然风趣,但是我们更欣赏的是他的观点。他说,登山的动力来自内心。内 心什么地方?这个问题如同喜马拉雅山一样巨大。毫无疑问,登山首先包含着一些自私的因素:我们想征 服顶峰,俘获战利品,成为登山之王——而全然不顾其中的危险和自己的亲人朋友。20 世纪 30 年代,纳 粹德国向全世界宣布了其征服克什米尔南迦帕尔巴特峰的野心,企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然而,将登山降格为“自私的爱好”——就像一家日本报纸在田部井淳子成为第一个成功登上珠穆朗 玛峰的女性时那样——似乎有些过于简单化,因为在登顶过程中有一种比自身更崇高的志向与抱负:与大 自然的内心交流,在大自然面前感到人类的卑微,甚至是法国登山家莫里斯·赫尔佐格在 1950 年接近安娜 普鲁纳峰(位于尼泊尔中北部,海拔 8 090 米,是人类征服的第一座 8 000 米以上的山峰——译者)时所体 验到的那种超自然的联系。他在《安娜普鲁纳峰》一书中写道,“我感到似乎一头扎进完全陌生的、异乎 寻常的世界。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干枯、没有任何生命。同时这也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人迹罕见。 我们挑战的是人类极限,但是我们无所畏惧。有一种东西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呼唤我不断向上攀登
巧合的是,“不断向上”也是企业成长阶段最主要的动机。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开始争相阅读贺拉 肖·艾尔杰推出的励志类图书,如《力争上游》和《稳扎稳打》。在他看来,积极向上不仅是高尚的,而 且也是可及的目标。在他那个时代,称得上最积极进取的人也许就是安德鲁·卡耐基。卡耐基说,使人类 升华的是不断进取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这一行为带来的数千万美元的利润。因此,他捐资成立了许多图 书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在对1885名年轻的观众演讲中,他鼓动说,“你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 轻轻说,‘我的位置在顶峰。’你们的双脚都踩在同一梯子上,爬得多高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今天,我们对积极向上的感觉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一衣、食、住 行——不再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商业行进的步伐尚未跟上《时代》杂志在1956年的预言 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美国人用于谋生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而大量的时间将用于文化和精神娱乐。而事 实恰恰相反,我们中的许多人工作时间更长了,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我们牺牲了宝贵的家庭生活、娱乐 甚至健康。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动力驱使我们不断攀登事业的阶梯?自我牺牲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行为吗? 或者是自我放纵的现代形式?乔治·马洛瑞也曾经说过,“我们不是为了吃和赚钱才活着,我们赚钱是为 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就像登山不能被简单地归纳为“自私的爱好”,我们也不能把工作等同于名利的追逐。有些人将自己 的工作——甚至是那些低微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使命,而不是职业。巴塔哥尼亚公司的创始人叶冯·丘 依纳德发明了一种环保的户外服饰和器械,帮助登山爱好者在优胜梅地国家公园的攀岩活动。在1974年的 创业宣言中,他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声称,“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你是否成功登上了顶峰,而是看你 的登山风格。”另一些人则认为,“登顶的感觉来自熟练掌握后的内心体验。”这和罗德里格·乔丹在登 上珠穆朗玛峰后的描述是一致的,“在知道自己做得非常出色后,一种恬静的幸福萦绕在我们的心田。” 因此,无论是攀登山峰还是事业之梯,我们都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于某一种单纯的动机。更多时候, 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同动机。贝克·威瑟斯是1996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历险中8个不幸遇难 的登山者之一。他一方面将登山的体验描述为一种“从内心发出的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却在个 人传记《逃生》中将这项运动称之为“毫无意义的痴迷”,使他对妻子的忠告置若罔闻,听任内心冷酷的 激情不断损害生活的核心。因此,当有人提出“登山者为什么要攀登高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最好也问 问自己相同的问题。是不是仅仅为了向上攀登这一旅程?为了荣耀?为了一路的风景?为了我们的家庭? 或者就是因为花旗集团在那里? 在这里对银行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每年,世界上许多商学院的学生都会拜读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 理博文·麦考依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经典文章《圣人格言》。与该文配套的还有一小段电影,片 头为麦考依正对着窗外的美景想得出神 当曼哈顿的摩天大厦(它们本身就是企业追求不断向上的标志)随着喜马拉雅山的景色而渐渐远去时, 他的故事展开了。这是一次难得的假期,麦考依和他的朋友斯蒂文正在尼泊尔攀登18000英尺的山峰。然 而就在登顶的那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们遇到了一位几乎失去知觉的半赤裸的印度圣人。 在那里干什么?朝圣归来?但是他为什么不走一条相对平坦的近路?麦考依赶忙上前给他把脉,而斯蒂文 和其他四位瑞士登山者则忙着给他穿衣保暖。但是,再耽搁时间也意味着麦考依将无法实现登顶的梦 因为即将升起的太阳会很快融化通往顶峰的山路。想到这里,再加上对高山症的恐惧,麦考依告诉斯蒂文 他决定继续向上攀登 麦考依一直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状态,但是当斯蒂文在很远处终于赶上他时,原先的那种兴奋感逐渐被 深深的内疚所取代。“难道你真的对他的死没有任何责任吗?”斯蒂文责问他说。“你的意思是说那个印 度圣人己经死了?”“不,他还没死,但是他肯定会死的。” 印度圣人的最终命运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是当地的夏尔巴人将他带到一块阳光 充足的岩石边,一群日本登山者给他送上了水和食物。但是麦考依的故事在学生中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有些人赞同麦考依最初为自己的辩护:“看,我们都关心过他,我们都停了下来,给了他一定的帮助和安 慰。我们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也有人赞同斯蒂文的观点:“没有人愿意对他负最终的责任” 将他带下山去。这是“个人道德和公司道德相互分裂的典型例子
巧合的是,“不断向上”也是企业成长阶段最主要的动机。一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开始争相阅读贺拉 肖·艾尔杰推出的励志类图书,如《力争上游》和《稳扎稳打》。在他看来,积极向上不仅是高尚的,而 且也是可及的目标。在他那个时代,称得上最积极进取的人也许就是安德鲁·卡耐基。卡耐基说,使人类 升华的是不断进取这一行为本身,而不是这一行为带来的数千万美元的利润。因此,他捐资成立了许多图 书馆,“引导人们积极向上”。在对 1 885 名年轻的观众演讲中,他鼓动说,“你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 轻轻说,‘我的位置在顶峰。’你们的双脚都踩在同一梯子上,爬得多高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努力。” 今天,我们对积极向上的感觉与以前大不相同了。社会的发展使人类最基本的需求——衣、食、住、 行——不再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商业行进的步伐尚未跟上《时代》杂志在 1956 年的预言——一 个全新的时代即将到来,美国人用于谋生的时间将大大缩短,而大量的时间将用于文化和精神娱乐。而事 实恰恰相反,我们中的许多人工作时间更长了,为了追求事业的成功,我们牺牲了宝贵的家庭生活、娱乐 甚至健康。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动力驱使我们不断攀登事业的阶梯?自我牺牲是一种值得称道的行为吗? 或者是自我放纵的现代形式?乔治·马洛瑞也曾经说过,“我们不是为了吃和赚钱才活着,我们赚钱是为 了更好地享受生活。” 就像登山不能被简单地归纳为“自私的爱好”,我们也不能把工作等同于名利的追逐。有些人将自己 的工作——甚至是那些低微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使命,而不是职业。巴塔哥尼亚公司的创始人叶冯·丘 依纳德发明了一种环保的户外服饰和器械,帮助登山爱好者在优胜梅地国家公园的攀岩活动。在 1974 年的 创业宣言中,他和自己的合作伙伴声称,“衡量个人成功的标准不是看你是否成功登上了顶峰,而是看你 的登山风格。”另一些人则认为,“登顶的感觉来自熟练掌握后的内心体验。”这和罗德里格·乔丹在登 上珠穆朗玛峰后的描述是一致的,“在知道自己做得非常出色后,一种恬静的幸福萦绕在我们的心田。” 因此,无论是攀登山峰还是事业之梯,我们都不能把它简单地归结于某一种单纯的动机。更多时候, 同一个人身上可能存在相互矛盾的不同动机。贝克·威瑟斯是 1996 年攀登珠穆朗玛峰历险中 8 个不幸遇难 的登山者之一。他一方面将登山的体验描述为一种“从内心发出的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却在个 人传记《逃生》中将这项运动称之为“毫无意义的痴迷”,使他对妻子的忠告置若罔闻,听任内心冷酷的 激情不断损害生活的核心。因此,当有人提出“登山者为什么要攀登高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最好也问 问自己相同的问题。是不是仅仅为了向上攀登这一旅程?为了荣耀?为了一路的风景?为了我们的家庭? 或者就是因为花旗集团在那里? 在这里对银行的选择不是随意的。每年,世界上许多商学院的学生都会拜读时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 理博文·麦考依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经典文章《圣人格言》。与该文配套的还有一小段电影,片 头为麦考依正对着窗外的美景想得出神。 当曼哈顿的摩天大厦(它们本身就是企业追求不断向上的标志)随着喜马拉雅山的景色而渐渐远去时, 他的故事展开了。这是一次难得的假期,麦考依和他的朋友斯蒂文正在尼泊尔攀登 18 000 英尺的山峰。然 而就在登顶的那一天,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他们遇到了一位几乎失去知觉的半赤裸的印度圣人。他 在那里干什么?朝圣归来?但是他为什么不走一条相对平坦的近路?麦考依赶忙上前给他把脉,而斯蒂文 和其他四位瑞士登山者则忙着给他穿衣保暖。但是,再耽搁时间也意味着麦考依将无法实现登顶的梦想, 因为即将升起的太阳会很快融化通往顶峰的山路。想到这里,再加上对高山症的恐惧,麦考依告诉斯蒂文 他决定继续向上攀登。 麦考依一直处于一种极度兴奋状态,但是当斯蒂文在很远处终于赶上他时,原先的那种兴奋感逐渐被 深深的内疚所取代。“难道你真的对他的死没有任何责任吗?”斯蒂文责问他说。“你的意思是说那个印 度圣人已经死了?”“不,他还没死,但是他肯定会死的。” 印度圣人的最终命运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最后一次看到他的时候是当地的夏尔巴人将他带到一块阳光 充足的岩石边,一群日本登山者给他送上了水和食物。但是麦考依的故事在学生中间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有些人赞同麦考依最初为自己的辩护:“看,我们都关心过他,我们都停了下来,给了他一定的帮助和安 慰。我们每个人都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但也有人赞同斯蒂文的观点:“没有人愿意对他负最终的责任”, 将他带下山去。这是“个人道德和公司道德相互分裂的典型例子
麦考依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于是他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登山小组存在 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目的和计划”,大家各凭自己的直觉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这一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 除非组织拥有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否则在出现危机时它只能是一盘散沙。” 麦考依实际上找到了“公司”的原意。在等同大企业前,公司最初的定义就是“联合,合并”。尽管 麦考依认为自己己经将公司世界完全抛在脑后,但是他实际上只是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公司世界—一个 人们相互依赖、共同生活而不仅仅是共同谋生的世界, 麦考依这么晚才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把个人的目标凌驾于集体目标之上。我们 对CE0们的关注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就好像他们是1953年人类首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埃德蒙·希拉 里和丹增·诺尔盖。但是人们也许忽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事实:带领完成那次历史性登山历险的人物既不 是希拉里也不是诺尔盖,而是一个叫约翰·亨特的英国人。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曾经是一名军人,正是他 导演了经典的“围困式”登山方式 大队登山者有条不紊地向更高的营地来回传递供给,使少数体格 最强壮的登山者能最终登上峰顶。当希拉里和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时,他们同时也站在了许 多人的肩膀上 麦考依的分析和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那些强调 共同责任和利益的组织才能长期繁荣发展。如今已经站在公司世界之巅的沃尔玛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其 24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就好像是29035英尺高的山峰高不可攀。但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其首席执行官的 名字呢?因为李·斯科特明白,将沃尔玛推上顶峰的系统不是他发明创造的:恰恰相反,系统选择了他, 将他推上权力之巅。 如果麦考依的故事中有什么原则可以汲取的话,那么我们要说原则本身是最重要的—一我们必须在发 生危机前建立原则,在发生危机时遵循原则。许多人也许知道强生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柏克和他在1982 年氰化物中毒危机中毅然将泰诺拉下货架的故事。但是这一决定组织命运的时刻事实上三年前就己到来 当时,柏克率领全体员工积极寻找强生的核心原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然公司,其混乱散漫的文化 使公司董事会作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完全置商业道德而不顾 置原则而不顾的最大诱惑经常来自顶峰——不管是股价还是真正的山峰。艾琳·布卢姆是1978年人类 第一支攀登8000米山峰的女子登山队队长。但是,她在到达安娜普鲁纳峰前从未制定过明确的决策原则 安娜普鲁纳峰的最大挑战是雪崩。在《安娜普鲁纳峰:女人占有一席之地》这一自传中,布卢姆记录了她 对继续攀登的担忧——“我感到有个声音在不断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在出现任何悲剧前放弃努力。”她将 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其他人,但是有一名队员立即打断了她:“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 征服面前的山峰。”2003年《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一篇题为《为什么坏项目无法中止?》的文章讨论了 类似的问题。一些危险的项目在放弃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并被冠上“失败主义”的帽子。一位经理 告诉该文的作者:“我们根本不敢想是否应该放弃项目,这简直太难了 布卢姆遇到了一个经典的领导困境:登顶需要一种积极向上或向前的乐观主义。美国户外领导学校的 手册上有过类似的描述:“领导者总是考虑‘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他们是啦啦队长,他们是灯 塔。知道他们前进的方向比知道他们如何到达那里更为重要。他们异常坚强,面对阻力、挫折、失望和消 极者毫不动摇。”然而统计数字却显示,在出现真正的危险时那些消极者的想法比乐观主义者更加现实, 借用英特尔公司的主席安迪·葛洛夫先生的口号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最终,布卢姆的两位队员不幸从万丈高峰坠落。布卢姆竭力劝阻她们放弃尚未有人攀登过的第二高峰, 但是没有成功。最令人惋惜的是,她们是在小组实现目标后不幸遇难的。一天前,两位队员成功登上安娜 普鲁纳峰 里就引发了最后一点:顶峰不是终点。无论是登山还是经营,统计数字表明,人们在“登顶”后其 决策越来越糟,因而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思科系统公司。该公司在创造连续40个季度增长 的记录后于2001年首次出现下滑,损失高达4000亿美元。问题不在于其炫耀的预测系统,而在于管理者 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假设:他们从未考虑过公司出现增长停滞或倒退的可能。因此,当风雨来临、竞争对手
麦考依的灵魂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于是他开始寻找问题的答案。他最终得出的结论是,登山小组存在 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目的和计划”,大家各凭自己的直觉应对突如其来的事情。这一故事对我们的启示是, “除非组织拥有普遍接受的、共同的价值观,否则在出现危机时它只能是一盘散沙。” 麦考依实际上找到了“公司”的原意。在等同大企业前,公司最初的定义就是“联合,合并”。尽管 麦考依认为自己已经将公司世界完全抛在脑后,但是他实际上只是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公司世界——一个 人们相互依赖、共同生活而不仅仅是共同谋生的世界。 麦考依这么晚才认识到这一点并不奇怪,因为我们很多人都把个人的目标凌驾于集体目标之上。我们 对 CEO 们的关注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就好像他们是 1953 年人类首次征服珠穆朗玛峰的英雄埃德蒙·希拉 里和丹增·诺尔盖。但是人们也许忽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事实:带领完成那次历史性登山历险的人物既不 是希拉里也不是诺尔盖,而是一个叫约翰·亨特的英国人。这位默默无闻的英雄曾经是一名军人,正是他 导演了经典的“围困式”登山方式——一大队登山者有条不紊地向更高的营地来回传递供给,使少数体格 最强壮的登山者能最终登上峰顶。当希拉里和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峰顶时,他们同时也站在了许 多人的肩膀上。 麦考依的分析和吉姆·柯林斯的研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指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那些强调 共同责任和利益的组织才能长期繁荣发展。如今已经站在公司世界之巅的沃尔玛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其 2 460 亿美元的年销售额就好像是 29 035 英尺高的山峰高不可攀。但是我们为什么不知道其首席执行官的 名字呢?因为李·斯科特明白,将沃尔玛推上顶峰的系统不是他发明创造的;恰恰相反,系统选择了他, 将他推上权力之巅。 如果麦考依的故事中有什么原则可以汲取的话,那么我们要说原则本身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在发 生危机前建立原则,在发生危机时遵循原则。许多人也许知道强生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姆斯·柏克和他在 1982 年氰化物中毒危机中毅然将泰诺拉下货架的故事。但是这一决定组织命运的时刻事实上三年前就已到来。 当时,柏克率领全体员工积极寻找强生的核心原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安然公司,其混乱散漫的文化 使公司董事会作出了最愚蠢的决定,完全置商业道德而不顾。 置原则而不顾的最大诱惑经常来自顶峰——不管是股价还是真正的山峰。艾琳·布卢姆是 1978 年人类 第一支攀登 8000 米山峰的女子登山队队长。但是,她在到达安娜普鲁纳峰前从未制定过明确的决策原则。 安娜普鲁纳峰的最大挑战是雪崩。在《安娜普鲁纳峰:女人占有一席之地》这一自传中,布卢姆记录了她 对继续攀登的担忧——“我感到有个声音在不断提醒我们,我们应该在出现任何悲剧前放弃努力。”她将 自己的担心告诉了其他人,但是有一名队员立即打断了她:“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我现在想的就是如何 征服面前的山峰。”2003 年《哈佛商业评论》刊登的一篇题为《为什么坏项目无法中止?》的文章讨论了 类似的问题。一些危险的项目在放弃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并被冠上“失败主义”的帽子。一位经理 告诉该文的作者:“我们根本不敢想是否应该放弃项目,这简直太难了。” 布卢姆遇到了一个经典的领导困境:登顶需要一种积极向上或向前的乐观主义。美国户外领导学校的 手册上有过类似的描述:“领导者总是考虑‘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他们是啦啦队长,他们是灯 塔。知道他们前进的方向比知道他们如何到达那里更为重要。他们异常坚强,面对阻力、挫折、失望和消 极者毫不动摇。”然而统计数字却显示,在出现真正的危险时那些消极者的想法比乐观主义者更加现实, 借用英特尔公司的主席安迪·葛洛夫先生的口号就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最终,布卢姆的两位队员不幸从万丈高峰坠落。布卢姆竭力劝阻她们放弃尚未有人攀登过的第二高峰, 但是没有成功。最令人惋惜的是,她们是在小组实现目标后不幸遇难的。一天前,两位队员成功登上安娜 普鲁纳峰。 这里就引发了最后一点:顶峰不是终点。无论是登山还是经营,统计数字表明,人们在“登顶”后其 决策越来越糟,因而风险也越来越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思科系统公司。该公司在创造连续 40 个季度增长 的记录后于 2001 年首次出现下滑,损失高达 4 000 亿美元。问题不在于其炫耀的预测系统,而在于管理者 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假设:他们从未考虑过公司出现增长停滞或倒退的可能。因此,当风雨来临、竞争对手
开始出现危机、供应商发出降低供应的警告时,公司仍然显得十分乐观。“我对整个行业和公司的前景从 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刚刚宣布自己的雄心就遭到了几乎是灭顶的灾难。 钱伯斯当时正在想什么?也许与珠穆朗玛峰的向导罗布·豪在1996年5月10日下午所想的完全一样 当然,两者面临的风险不同—个是生死问题,另一个是盈亏问题—但是相同的是,豪也连续成功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度宣称自己可以将任何客户送到山顶之上。(我们不要忘记,登山事实上也是一项以 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他同样拥有据说可以预防灾难的完美系统,也拥有令人羡慕的运气:年复一年 他的助手回忆说,登顶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 山顶恶劣的天气与经济中的“创造性破坏”相比自然更难控制。但是不断的成功会制造一种错觉,使 我们误以为自己才是大自然的主宰。当风暴最终来临时,豪和他的客户为这种错觉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将自己永远留在珠穆朗玛峰,与马洛瑞结伴终身。 1999年,当马洛瑞己经冻僵的尸体终于在珠穆朗玛峰被找到时,人们还怀有些许激动,希望能找到他 随身携带的1924年生产的柯达袖珍相机。也许相机中的胶卷可以帮助我们揭开登山历史上的一个大秘密: 当马洛瑞遇到不测时他是在向上攀登还是下山途中? 照相机至今没有找到。但是,这一熟悉的品牌名称却使我们想到了另一个谜:为什么像伊斯曼柯达这 样的公司在历经数十年的辉煌,并成功到达商业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呢?为此,吉姆·柯林斯冥思苦想了 许多年。但是,当我们成功征服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后坐在博尔德咖啡店一起聊天时,柯林斯谈论的却是另 个截然相反的现象:二流的企业(或许还有像我一样的二流登山者)如何克服垂直极限。成功跨越“从 优秀到卓越”这一鸿沟的企业是那些将成功定义为不断攀登而不是登上某一座山峰的企业。突然,柯林斯 看着窗外,指着远处的山脊轮廓说:“看,从优秀到卓越 说什么? 是的,我终于看见了。山脊在变成嶙峋峭壁前有很长一段几乎与水平线平行,就好像一家二流公司的 股价走势图。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嘴角露出微笑。他的山峰总是知道答案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吉姆·柯林斯 1999年,尼克·萨伽离目标仅一步之遥。征服科罗拉多州莱福州立公园内倾斜角度最大、难度系数最 高的Crew岩壁,这是他心中多年的梦想。二十多岁的尼克对攀岩的喜爱己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现在挑 战的是难度系数高达5.14的岩壁。因为只有少量的赞助,他和妻子就依靠面包和一辆卡车支撑着 就在此时,尼克看到自己的梦想逐渐远去。就在他为第二次尝试而进行休息调整的这一天,他听到了 一个坏消息——赞助他生活来源的公司决定中止资助。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尼克只能选择放弃,回家寻找 工作。他知道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机会:也许他再也不可能花费一年的时间在莱福州立公园没日 没夜地训练,就像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比赛前一年一样。失掉赞助意味着他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 目标。尼克脱下了几个月前戴上的器械装备。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收拾装备,他和妻子在与朋友一一告别 后,开着卡车向出口处驶去,一副失败的神情 但是,车子刚开出一半的路程,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道路的中央,他的手中紧紧抓着一样东西 “天哪,是赫曼,”尼克说,“他在干什么?” 赫曼今年大约有五十多岁了,他也是一位执着的登山爱好者。他对尼克此次的攀岩计划非常羡慕, 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当他听说尼克遇到困境后,立刻驱车回到他在阿斯彭的家,并从自己的银行取出了 大笔款。现在,他手中正拿着从银行取出的现金,向尼克招手停车。 “来,把钱拿去,”赫曼一边说着一边将钱塞到尼克的手里,“你必须征服Crew岩壁。” “不,我不能拿。”尼克有些结巴
开始出现危机、供应商发出降低供应的警告时,公司仍然显得十分乐观。“我对整个行业和公司的前景从 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乐观”,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刚刚宣布自己的雄心就遭到了几乎是灭顶的灾难。 钱伯斯当时正在想什么?也许与珠穆朗玛峰的向导罗布·豪在 1996 年 5 月 10 日下午所想的完全一样。 当然,两者面临的风险不同——一个是生死问题,另一个是盈亏问题——但是相同的是,豪也连续成功了 很长一段时间,他一度宣称自己可以将任何客户送到山顶之上。(我们不要忘记,登山事实上也是一项以 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他同样拥有据说可以预防灾难的完美系统,也拥有令人羡慕的运气:年复一年, 他的助手回忆说,登顶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 山顶恶劣的天气与经济中的“创造性破坏”相比自然更难控制。但是不断的成功会制造一种错觉,使 我们误以为自己才是大自然的主宰。当风暴最终来临时,豪和他的客户为这种错觉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将自己永远留在珠穆朗玛峰,与马洛瑞结伴终身。 1999 年,当马洛瑞已经冻僵的尸体终于在珠穆朗玛峰被找到时,人们还怀有些许激动,希望能找到他 随身携带的 1924 年生产的柯达袖珍相机。也许相机中的胶卷可以帮助我们揭开登山历史上的一个大秘密: 当马洛瑞遇到不测时他是在向上攀登还是下山途中? 照相机至今没有找到。但是,这一熟悉的品牌名称却使我们想到了另一个谜:为什么像伊斯曼柯达这 样的公司在历经数十年的辉煌,并成功到达商业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呢?为此,吉姆·柯林斯冥思苦想了 许多年。但是,当我们成功征服埃尔多拉多大峡谷后坐在博尔德咖啡店一起聊天时,柯林斯谈论的却是另 一个截然相反的现象:二流的企业(或许还有像我一样的二流登山者)如何克服垂直极限。成功跨越“从 优秀到卓越”这一鸿沟的企业是那些将成功定义为不断攀登而不是登上某一座山峰的企业。突然,柯林斯 看着窗外,指着远处的山脊轮廓说:“看,从优秀到卓越。” 说什么? 是的,我终于看见了。山脊在变成嶙峋峭壁前有很长一段几乎与水平线平行,就好像一家二流公司的 股价走势图。从优秀到卓越。柯林斯嘴角露出微笑。他的山峰总是知道答案。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陷入困境:垂直极限并不可怕 吉姆·柯林斯 1999 年,尼克·萨伽离目标仅一步之遥。征服科罗拉多州莱福州立公园内倾斜角度最大、难度系数最 高的 Crew 岩壁,这是他心中多年的梦想。二十多岁的尼克对攀岩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疯狂的地步。他现在挑 战的是难度系数高达 5.14 的岩壁。因为只有少量的赞助,他和妻子就依靠面包和一辆卡车支撑着。 就在此时,尼克看到自己的梦想逐渐远去。就在他为第二次尝试而进行休息调整的这一天,他听到了 一个坏消息——赞助他生活来源的公司决定中止资助。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尼克只能选择放弃,回家寻找 工作。他知道这也许是他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机会;也许他再也不可能花费一年的时间在莱福州立公园没日 没夜地训练,就像马拉松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比赛前一年一样。失掉赞助意味着他将永远无法实现自己的 目标。尼克脱下了几个月前戴上的器械装备。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收拾装备,他和妻子在与朋友一一告别 后,开着卡车向出口处驶去,一副失败的神情。 但是,车子刚开出一半的路程,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道路的中央,他的手中紧紧抓着一样东西。 “天哪,是赫曼,”尼克说,“他在干什么?” 赫曼今年大约有五十多岁了,他也是一位执着的登山爱好者。他对尼克此次的攀岩计划非常羡慕,一 直在默默地注视着他。当他听说尼克遇到困境后,立刻驱车回到他在阿斯彭的家,并从自己的银行取出了 一大笔款。现在,他手中正拿着从银行取出的现金,向尼克招手停车。 “来,把钱拿去,”赫曼一边说着一边将钱塞到尼克的手里,“你必须征服 Crew 岩壁。” “不,我不能拿。”尼克有些结巴
“你必须接受,”赫曼用他浓重的奥地利口音斩钉截铁地说,“你离目标那么近,如果放弃你就不可 能再有机会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无法再攀登最高峰,但是你不一样。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必须接受我 的钱 尼克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赞助,重新回到了公园。这次努力就好比向奥运会金牌冲击,尼克一鼓作 气向岩壁的最高峰冲去。他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就在到达终点前,他突然听到一声令人刺耳的声音—他 在移动登山鞋时不慎将最主要的支点踩坏了 这一情景仿佛电影一般,片中人物在梦中试图抓住某样东西,但是任凭如何用力都无济于事,只能眼 睁睁地看着它从眼前消失。尼克也是如此,他感到峰顶在渐渐远去,而地球引力将他拉向空中。保险带一 下绷直了,尼克知道刚才或许用力过猛。现在,失去了可以踩脚的支点,要完成此次攀岩将更加困难。 “我几乎想放弃,”尼克说,“但是赫曼和我的朋友对我非常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无论有没 有支点,他毅然决定坚持原来的计划。此后的数个月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就在冬季来临、四周开始下起大 雪时,尼克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气温的骤然下降使他的双手几乎麻木,但是他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 步一步,他终于登上了顶峰,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我从这次攀岩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尼克在三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不禁感慨万千,“但是这些 体会与登山没有多大关系。我领悟到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一个人才能达到事 业的最高峰。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课 于是,攀登Crew岩壁不仅仅是一次探险活动,更是领悟人生的课堂。在尼克看来,最重要的并不是登 上岩壁之巅,而是一路上不断挣扎所体会到的东西。“是那段经历而不是成功本身使我更加完善 我也是一名攀岩爱好者,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也许我永远不可能像尼克·萨伽一样能征服难度系 数高达5.14的岩壁,但是我对人生和事业的态度与我登山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 继父替我报名参加攀岩培训。但是我并不领情,哭喊说“我宁愿读书”。然而第一天上完课,我就知道 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生的挚爱。我是在科罗拉多的波尔特长大的,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中心和攀岩教练。 申请大学时,我毫不犹疑地将斯坦福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砂岩的建筑和适宜的气候深深吸引了我, 我可以长年进行攀墙练习。(攀墙是斯坦福大学登山俱乐部的一项传统,该俱乐部甚至出版了一本校园攀 墙指南。)有一天,我正准备翻越哲学大楼那座至今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墙时,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脚 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荣誉哲学教授约翰·戈西。“柯林斯先生,难道你认为这是解决存在困境的最佳答 案吗?”我把这次攀墙活动命名为“康德论证 对我而言,攀岩是终极教室,这里能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经营、管理、领导艺术和科学研 究。这种运动通常不给出错的人第二次机会,死亡将终结一切学习。但是我一直很幸运,不仅逃脱了错误 的惩罚,而且还学到了对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用的启示。这五条经验是: 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2.今天攀登明天:成功源于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3.区分概率与后果:成功源于理解真正的风险 4.寻找最佳拍档:成功源于遵循“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的原则 5.不要混淆运气与能力:别让成功杀了你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我与友人麦特走过山径弯道停了下来,一片壮丽的岩石挡在前方,光滑陡峭,一道指尖大小的细缝 弗兰特山脉一座略微外突的银白色花岗岩壁一分为二。“你看,这就是我把它称为水晶球的原因。”迈特 指着岩壁上方离我们50英尺棒球大小的一处硅岩握点
“你必须接受,”赫曼用他浓重的奥地利口音斩钉截铁地说,“你离目标那么近,如果放弃你就不可 能再有机会了。我现在年纪大了,无法再攀登最高峰,但是你不一样。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必须接受我 的钱。” 尼克极不情愿地接受了他的赞助,重新回到了公园。这次努力就好比向奥运会金牌冲击,尼克一鼓作 气向岩壁的最高峰冲去。他的感觉非常好,但是就在到达终点前,他突然听到一声令人刺耳的声音——他 在移动登山鞋时不慎将最主要的支点踩坏了。 这一情景仿佛电影一般,片中人物在梦中试图抓住某样东西,但是任凭如何用力都无济于事,只能眼 睁睁地看着它从眼前消失。尼克也是如此,他感到峰顶在渐渐远去,而地球引力将他拉向空中。保险带一 下绷直了,尼克知道刚才或许用力过猛。现在,失去了可以踩脚的支点,要完成此次攀岩将更加困难。 “我几乎想放弃,”尼克说,“但是赫曼和我的朋友对我非常信任,我不能让他们失望。”无论有没 有支点,他毅然决定坚持原来的计划。此后的数个月他一直在积极准备。就在冬季来临、四周开始下起大 雪时,尼克决定作最后一次尝试。气温的骤然下降使他的双手几乎麻木,但是他的信念却更加坚定了。一 步一步,他终于登上了顶峰,实现了心中的梦想。 “我从这次攀岩活动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尼克在三年后回忆这段往事时不禁感慨万千,“但是这些 体会与登山没有多大关系。我领悟到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只有在他人的帮助下一个人才能达到事 业的最高峰。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课。” 于是,攀登 Crew 岩壁不仅仅是一次探险活动,更是领悟人生的课堂。在尼克看来,最重要的并不是登 上岩壁之巅,而是一路上不断挣扎所体会到的东西。“是那段经历而不是成功本身使我更加完善。” 我也是一名攀岩爱好者,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也许我永远不可能像尼克·萨伽一样能征服难度系 数高达 5.14 的岩壁,但是我对人生和事业的态度与我登山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记得在我十来岁的时候, 继父替我报名参加攀岩培训。但是我并不领情,哭喊说“我宁愿读书”。然而第一天上完课,我就知道, 自己已经找到了一生的挚爱。我是在科罗拉多的波尔特长大的,这里有全世界最棒的攀岩中心和攀岩教练。 申请大学时,我毫不犹疑地将斯坦福大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砂岩的建筑和适宜的气候深深吸引了我, 我可以长年进行攀墙练习。(攀墙是斯坦福大学登山俱乐部的一项传统,该俱乐部甚至出版了一本校园攀 墙指南。)有一天,我正准备翻越哲学大楼那座至今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墙时,突然听见背后传来一阵脚 步声,回头一看原来是荣誉哲学教授约翰·戈西。“柯林斯先生,难道你认为这是解决存在困境的最佳答 案吗?”我把这次攀墙活动命名为“康德论证”。 对我而言,攀岩是终极教室,这里能找到人生每个层面的启示,包括经营、管理、领导艺术和科学研 究。这种运动通常不给出错的人第二次机会,死亡将终结一切学习。但是我一直很幸运,不仅逃脱了错误 的惩罚,而且还学到了对生活和工作都非常有用的启示。这五条经验是: 1.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2.今天攀登明天:成功源于改变你的思维框架; 3.区分概率与后果:成功源于理解真正的风险; 4.寻找最佳拍档:成功源于遵循“首先是谁,然后是什么”的原则; 5.不要混淆运气与能力:别让成功杀了你。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攀岩可以“落败”,但不能“失败”: 不登顶也能获得成功 我与友人麦特走过山径弯道停了下来,一片壮丽的岩石挡在前方,光滑陡峭,一道指尖大小的细缝将 弗兰特山脉一座略微外突的银白色花岗岩壁一分为二。“你看,这就是我把它称为水晶球的原因。”迈特 指着岩壁上方离我们 50 英尺棒球大小的一处硅岩握点
我们向上抛出绳子,开始现场首攀。所谓现场首攀,是指在没有任何路线资料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 人的帮助一次性成功完成登顶。在你之前,也许有其他人已经攀登过这条路线,但是他们没有给你提供任 何信息,告诉你如何攀登最艰难的部分,甚至你没有亲眼见过其他人进行类似的尝试。换言之,这一路线 对你而言完全是一张白纸。现场首攀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在途中掉下,那么你就永远失去机会。 离水晶球还有10英尺处,我的脚开始不稳,踢落了许多小石头。我弯紧大拇指,双手勾住一处凸出 的岩壁,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手指头再细一点该有多好。”现场首攀的兴奋使我在每一个握点都抓得太 用力,就像紧张过头的长跑选手,起跑速度过快以致后半程有点上气不接下气 如果你做过引体向上的试验,你也许可以体会竞技攀岩的难度。在你做第一个引体向上动作时,你感 到很轻松,仿佛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当你逐渐接近极限时,原本感到很轻松的动作却变得异常困难。 此时,如果你从横杠上下来休息一两分钟,你还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两三个引体向上动作。但是,如果一口 气完成所有动作,你就会有一种撞墙的感觉,即使意志力再强,你也很难继续下去 竞技攀岩与引体向上十分相似:这是一场需要你在消耗所有能量前到达顶点的赛跑。第一、第二和第 次向上移动还算轻松,但是以后逐渐艰难。(右手从一个握点上升到另一个握点算作一次移动。)我们 知道,在攀登陡峭的路线时,“记时”从你离开地面就算开始。你可以在此前舒展手臂,活动身体。 “深呼吸,吉姆,你要放松。”麦特的声音让我稍感镇定。 我慢慢放松手指,调整呼吸,但心中还在翻滚,“我该用右手还是左手呢?如果出现差错我就再也不 会有机会了。但就算这一步能走对,我也没有绝对把握有足够的力气爬到水晶球。如果到不了那里,就无 法将绳子挂入下一个保护点来固定。我应该下坠多远?麦特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我希望已经检查过绳结。 天哪,我的手指受伤了。但是这是现场首攀,千万不能掉下。我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如果抓不住的话,我 将重重地摔下。即使这样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飞向空中。它虽然可怕,但应该是安全的。还是做吧。我怕 失去什么呢?我能不能先右后左?但是不管怎样,我不想摔个大跟斗。” 犹疑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 “好吧,麦特,我决定了。 右手水平侧拉,左脚移向壁缘 糟糕,应该用左手去抓壁缘才对,我把身体朝左方移去,想抓住任何凸起的岩壁或石头,好让右手赶 快往上挪,再用左手抓壁缘。我把右手手指压在一块朝下的岩角上,但这种角度很难侧拉。眼前,我的成 功概率不到20%。如果继续行动,势必会坠落,一落就是20英尺: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没有另一个岩栓扣 住绳索的保护下,爬得愈高,坠得愈深。 下降!”我对麦特大喊 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组动作就到水晶球,你一定能做到! “下降!”我再喊了一次 说完,我就松了手,沿绳下坠。我悬在绳索上大约十分钟,逐渐恢复体力,然后荡向岩壁,这次我抓 住了每个握点,顺利地爬上山顶。但是,这不能算是完成首攀。尽管我是在同一天晚些时候,一口气从下 方登顶成功,但是我知道我还是失败了。不是败在攀登上,而是败在心里。当需要全力以赴、当机立断的 时候,我竟然松手放弃,我其实选择了“失败”,而不是“落败”。 失败与落败,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重大。选择落败,意味着你虽然不能登顶,但是你从来没有 放弃。尽管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全力以赴。我们只有在选择落败而非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 极限。没错,我只有不到20%的机会爬到水晶球那里,但是因为我选择了放弃,因此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实 际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许我还可以使出其他本领,或许我还有力气多做一组动作,又或者正如我后来发现, 下个握点其实很容易抓稳。难就难在这里。首攀的过程中,你不可能知道下一个握点抓起来是否更困难或 更容易。也许正是其模糊性,使人难以全力投入 我的一位人生导师、设计大师莎拉·里托·登布尔曾经送给我一幅壁挂,上面写着她在1992年产业设 计基金会演讲时的名言:“如果不尽力一试,你不会知道极限在哪里
我们向上抛出绳子,开始现场首攀。所谓现场首攀,是指在没有任何路线资料的情况下,不借助任何 人的帮助一次性成功完成登顶。在你之前,也许有其他人已经攀登过这条路线,但是他们没有给你提供任 何信息,告诉你如何攀登最艰难的部分,甚至你没有亲眼见过其他人进行类似的尝试。换言之,这一路线 对你而言完全是一张白纸。现场首攀只有一次机会。如果你在途中掉下,那么你就永远失去机会。 距离水晶球还有 10 英尺处,我的脚开始不稳,踢落了许多小石头。我弯紧大拇指,双手勾住一处凸出 的岩壁,口中念念有词:“要是手指头再细一点该有多好。”现场首攀的兴奋使我在每一个握点都抓得太 用力,就像紧张过头的长跑选手,起跑速度过快以致后半程有点上气不接下气。 如果你做过引体向上的试验,你也许可以体会竞技攀岩的难度。在你做第一个引体向上动作时,你感 到很轻松,仿佛自己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当你逐渐接近极限时,原本感到很轻松的动作却变得异常困难。 此时,如果你从横杠上下来休息一两分钟,你还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两三个引体向上动作。但是,如果一口 气完成所有动作,你就会有一种撞墙的感觉,即使意志力再强,你也很难继续下去。 竞技攀岩与引体向上十分相似:这是一场需要你在消耗所有能量前到达顶点的赛跑。第一、第二和第 三次向上移动还算轻松,但是以后逐渐艰难。(右手从一个握点上升到另一个握点算作一次移动。)我们 知道,在攀登陡峭的路线时,“记时”从你离开地面就算开始。你可以在此前舒展手臂,活动身体。 “深呼吸,吉姆,你要放松。”麦特的声音让我稍感镇定。 我慢慢放松手指,调整呼吸,但心中还在翻滚,“我该用右手还是左手呢?如果出现差错我就再也不 会有机会了。但就算这一步能走对,我也没有绝对把握有足够的力气爬到水晶球。如果到不了那里,就无 法将绳子挂入下一个保护点来固定。我应该下坠多远?麦特是一个很好的保护。我希望已经检查过绳结。 天哪,我的手指受伤了。但是这是现场首攀,千万不能掉下。我只有一次机会。但是如果抓不住的话,我 将重重地摔下。即使这样也没有什么,我只是飞向空中。它虽然可怕,但应该是安全的。还是做吧。我怕 失去什么呢?我能不能先右后左?但是不管怎样,我不想摔个大跟斗。” 犹疑中,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 “好吧,麦特,我决定了。” 右手水平侧拉,左脚移向壁缘。 糟糕,应该用左手去抓壁缘才对,我把身体朝左方移去,想抓住任何凸起的岩壁或石头,好让右手赶 快往上挪,再用左手抓壁缘。我把右手手指压在一块朝下的岩角上,但这种角度很难侧拉。眼前,我的成 功概率不到 20%。如果继续行动,势必会坠落,一落就是 20 英尺;就算真能往上爬,在没有另一个岩栓扣 住绳索的保护下,爬得愈高,坠得愈深。 “下降!”我对麦特大喊。 “不!”他大叫,“你只剩三组动作就到水晶球,你一定能做到!” “下降!”我再喊了一次。 说完,我就松了手,沿绳下坠。我悬在绳索上大约十分钟,逐渐恢复体力,然后荡向岩壁,这次我抓 住了每个握点,顺利地爬上山顶。但是,这不能算是完成首攀。尽管我是在同一天晚些时候,一口气从下 方登顶成功,但是我知道我还是失败了。不是败在攀登上,而是败在心里。当需要全力以赴、当机立断的 时候,我竟然松手放弃,我其实选择了“失败”,而不是“落败”。 失败与落败,两者只有一字之差,却意义重大。选择落败,意味着你虽然不能登顶,但是你从来没有 放弃。尽管面临各种困境,你仍然全力以赴。我们只有在选择落败而非失败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 极限。没错,我只有不到 20%的机会爬到水晶球那里,但是因为我选择了放弃,因此我永远不可能知道实 际的结果会是什么。或许我还可以使出其他本领,或许我还有力气多做一组动作,又或者正如我后来发现, 下个握点其实很容易抓稳。难就难在这里。首攀的过程中,你不可能知道下一个握点抓起来是否更困难或 更容易。也许正是其模糊性,使人难以全力投入。 我的一位人生导师、设计大师莎拉·里托·登布尔曾经送给我一幅壁挂,上面写着她在 1992 年产业设 计基金会演讲时的名言:“如果不尽力一试,你不会知道极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