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8027003 课程名称: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学时数:40 学分:2 开课时间:秋季 开课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工程控制基础、测量与传感器技术 一、课程简介 《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课程是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 选修课,本课程立足机械工程领域,以智能制造为背景,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的学科特 色,重点建设与智能制造装备的测试与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以测试信号分 析与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将测试硬件与软件相结合, 突出了数学方法、物理内涵与工程实现的高度统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信号的数学 特征、信号的数学分析、信号的离散化处理与分析、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分析、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转换电路、频谱估计、现代信号分析方法,测试信号与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等内容。在教 学过程中将测试系统分析、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等方面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旨在时域、 频域及复频域内掌握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途径和方法,力求体现测试领域 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 原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 在讲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工业革命”及“中国制造2025”, 结合测试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课程的育人目标上,培养 爱国、吃苦、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 课程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思想要强、家国情怀要深、教学思维要新、专业 视野要广、人格品行要正”为中心,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不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 整合优化,将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将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紧扣“课程思政”主题,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知识 点与思想政治的内部关联,设计了三个典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工业革命概貌”、“工业 4.0”现状”和“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并基于这三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制作了三个教学微视 频:“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基本介绍”、“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阶段进展” “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问题思考”,以期达到最佳的思政教学效果,从而能提升本 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面向硕士研究生,旨在建立工程测试的系统分析与处理的知识体系,掌握在时域、 频域及复频域内进行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测 试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
研究生课程《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08027003 课程名称: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学时数:40 学分:2 开课时间:秋季 开课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授课对象:硕士研究生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工程控制基础、测量与传感器技术 一、 课程简介 《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课程是为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 选修课,本课程立足机械工程领域,以智能制造为背景,结合学校“电子信息+”的学科特 色,重点建设与智能制造装备的测试与分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以测试信号分 析与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将测试硬件与软件相结合, 突出了数学方法、物理内涵与工程实现的高度统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掌握信号的数学 特征、信号的数学分析、信号的离散化处理与分析、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分析、信号调理电路、 信号转换电路、频谱估计、现代信号分析方法,测试信号与系统的建模与分析等内容。在教 学过程中将测试系统分析、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等方面与电子信息技术有机融合,旨在时域、 频域及复频域内掌握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的理论基础、途径和方法,力求体现测试领域 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测试系统的基本 原理和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测试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思政 在讲授课程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围绕“工业革命”及“中国制造 2025”, 结合测试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在《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课程的育人目标上,培养 爱国、吃苦、勇于创新、积极向上的专业精神。 课程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思想要强、家国情怀要深、教学思维要新、专业 视野要广、人格品行要正”为中心,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岗位初心,不断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 整合优化,将高尚的师德师风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将注重主流价值观引领,紧扣“课程思政”主题,深度挖掘课程核心知识 点与思想政治的内部关联,设计了三个典型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工业革命概貌”、“工业 4.0”现状”和“智能制造行业现状”,并基于这三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制作了三个教学微视 频:“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基本介绍”、“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阶段进展”、 “测试技术在强国战略的应用:问题思考”,以期达到最佳的思政教学效果,从而能提升本 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面向硕士研究生,旨在建立工程测试的系统分析与处理的知识体系,掌握在时域、 频域及复频域内进行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的途径与方法,使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工程测 试实际问题的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共40学时,分为以下八章: 第一章信号的数学特征(3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的分类,信号的特征值,信号的算法规则。 教学要求:理解几种信号的定义和图形描述:掌握信号的几种数学特征值:掌握信号在时域 和频域的11种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信号的各种特征值。 教学难点: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算法规则。 作业:习题1.1、1.5、1.11 第二章信号的数学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非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非周期信 号的频域与复频域分析,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变换、频谱特性:理解非周期信号的冲激函数、阶跃 函数与奇偶性:掌握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积分变换、拉氏变换及频谱特性:掌握 随机过程、各态历经信号的数学特征、时域/频域/幅值域的统计与相关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教学难点: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作业:习题2.4、2.8、2.20 第三章信号的离散化处理与分析(6学时) 教学内容:连续信号的离散化,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离散信号的Z变换,离散信号的 傅里叶变换与Z变换的关系,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的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定理,了解采样与信号频谱的关系和影响:掌握 离散傅里叶级数DFS和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算法与性质:掌握离散信号的Z 变换与Z域分析:了解几种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时间抽取基2FFT算法、频率 抽取基2FFT算法、分裂基算法、频域细化的CZT(线性调频Z变换)算法)。 教学重点: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Z变换。 教学难点:信号的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的关系:离散傅里叶级数DFS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的算法与性质。 作业:习题3.1、3.2、3.9 第四章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分析(9学时) 教学内容: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测试系统的特性描述,测试系统的频率 响应,测试系统的机电模拟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传统与现代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 概念,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质,理解不失真的定义、不失真测试条 件和测试系统的动态误差:掌握三大特性描述函数-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H(S)、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h(①)和频率响应函数HGo)及其关系:掌握测试系统的动力学 建模方法、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求解与分析:了解机电相似性,阐述机械网络 的画法原则,机电模拟分析的应用。 教学重点: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与特性描述。 教学难点: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机电模拟分析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共 40 学时,分为以下八章: 第一章 信号的数学特征(3 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的分类,信号的特征值,信号的算法规则。 教学要求:理解几种信号的定义和图形描述;掌握信号的几种数学特征值;掌握信号在时域 和频域的 11 种运算方法。 教学重点:信号的各种特征值。 教学难点:信号在时域和频域的算法规则。 作业:习题 1.1、1.5、1.11 第二章 信号的数学分析(6 学时) 教学内容: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非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非周期信 号的频域与复频域分析,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变换、频谱特性;理解非周期信号的冲激函数、阶跃 函数与奇偶性;掌握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积分变换、拉氏变换及频谱特性;掌握 随机过程、各态历经信号的数学特征、时域/频域/幅值域的统计与相关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周期信号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 教学难点:随机信号的统计分析。 作业:习题 2.4、2.8、2.20 第三章 信号的离散化处理与分析(6 学时) 教学内容:连续信号的离散化,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离散信号的 Z 变换,离散信号的 傅里叶变换与 Z 变换的关系,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的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定理,了解采样与信号频谱的关系和影响;掌握 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 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 的算法与性质;掌握离散信号的 Z 变换与 Z 域分析;了解几种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时间抽取基 2FFT 算法、频率 抽取基 2FFT 算法、分裂基算法、频域细化的 CZT(线性调频 Z 变换)算法)。 教学重点:离散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和 Z 变换。 教学难点: 信号的时域采样和频域采样的关系;离散傅里叶级数 DFS 和离散傅里叶变换 DFT 的算法与性质。 作业:习题 3.1、3.2、3.9 第四章 测试系统的组成与分析(9 学时) 教学内容:测试系统的组成,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测试系统的特性描述,测试系统的频率 响应,测试系统的机电模拟分析。 教学要求:了解传统与现代测试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理解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 概念,理解线性定常系统的定义和重要性质,理解不失真的定义、不失真测试条 件和测试系统的动态误差;掌握三大特性描述函数--测试系统的传递函数 H(S)、 单位脉冲响应函数 h(t)和频率响应函数 H(j)及其关系;掌握测试系统的动力学 建模方法、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的求解与分析;了解机电相似性,阐述机械网络 的画法原则,机电模拟分析的应用。 教学重点: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与特性描述。 教学难点:测试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机电模拟分析方法
作业:习题4.1、4.4、4.10 第五章信号调理电路(4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及解调,信号的线性化电路。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典型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的算法和特性: 理解幅度和频率调制及解调的原理、调制波的频谱:理解常用线性化电路的分类 与原理。 教学重点:信号的滤波、调制及解调。 教学难点:信号的线性化电路。 作业:习题5.1、5.3 第六章信号转换电路(2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信号转换电 路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与分类、多路模拟开关的原理和应用:掌握采样保持器、 模/数转换器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与分类。 教学难点: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作业:习题6.1、6.5 第七章频谱估计(7学时) 教学内容: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及改进,经典频谱估计算法性能比较,基于参数模型的 频谱估计,最大熵估计,现代频谱估计算法性能比较。 教学要求:理解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改进:掌握AR、MA和ARMA模型的频 谱估计方法:理解介绍最大熵估计的算法:了解现代频谱估计算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与算法性能比较。 教学难点:最大熵估计的算法。 作业:习题7.2、7.8 第八章现代信号分析方法(3学时) 教学内容:二维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分析,信号的时频表示,同态滤波及复倒 谱。 教学要求:理解二维连续、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一维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定义与 应用:理解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信号时频表示的基本出发点和其应用:了 解同态滤波和复倒谱的基本概念和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维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 教学难点: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 作业:习题8.2、83、8.8 五、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为主,电子课件结合板书。 2.以课件为主线,辅以工程实际和科研课题的解析。 3.适当开展课内外的研讨活动。 4.科研育人实践教学:课下开展“基于漏磁检测理论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方法”的硬件平台 实验教学
作业:习题 4.1、4.4、4.10 第五章 信号调理电路(4 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信号的放大、滤波、调制及解调,信号的线性化电路。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调理电路的组成及功能;掌握典型模拟滤波和数字滤波的算法和特性; 理解幅度和频率调制及解调的原理、调制波的频谱;理解常用线性化电路的分类 与原理。 教学重点:信号的滤波、调制及解调。 教学难点:信号的线性化电路。 作业:习题 5.1、5.3 第六章 信号转换电路(2 学时) 教学内容: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多路模拟开关,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信号转换电 路的组成及功能。 教学要求:理解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与分类、多路模拟开关的原理和应用;掌握采样保持器、 模/数转换器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教学重点:信号转换电路的组成与分类。 教学难点:采样保持器、模/数转换器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作业:习题 6.1、6.5 第七章 频谱估计(7 学时) 教学内容: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及改进,经典频谱估计算法性能比较,基于参数模型的 频谱估计,最大熵估计,现代频谱估计算法性能比较。 教学要求:理解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及相应的改进;掌握 AR、MA 和 ARMA 模型的频 谱估计方法;理解介绍最大熵估计的算法;了解现代频谱估计算法的特点。 教学重点:经典频谱估计的基本方法与算法性能比较。 教学难点:最大熵估计的算法。 作业:习题 7.2、7.8 第八章 现代信号分析方法(3 学时) 教学内容:二维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小波分析,信号的时频表示,同态滤波及复倒 谱。 教学要求:理解二维连续、离散信号傅里叶变换的定义,一维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的定义与 应用;理解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了解信号时频表示的基本出发点和其应用;了 解同态滤波和复倒谱的基本概念和其应用。 教学重点:二维傅里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 教学难点:小波分析的基本方法。 作业:习题 8.2、8.3、8.8 五、教学方式 1. 课堂教学为主,电子课件结合板书。 2. 以课件为主线,辅以工程实际和科研课题的解析。 3. 适当开展课内外的研讨活动。 4. 科研育人实践教学:课下开展“基于漏磁检测理论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方法”的硬件平台 实验教学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考试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文献综述、作业、笔记各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2.考查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文献综述、作业、笔记各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杨平,沈艳,陈中柘.《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2.参考书目: [1]王伯雄.测试技术基础M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沈艳,陈亮,杨平,章洁,郭兵.《测试与传感技术》(第3版,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 配套系列教材暨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3]熊诗波,黄长艺.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宋爱国,刘文波,王爱民.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刘习军,贾启芬.工程振动理论与测试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张国雄.测控电路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大纲撰写人:杨平) (大纲审稿人:李迅波)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1. 考试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 30%(文献综述、作业、笔记各占 1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2. 考查 考核方式:开卷笔试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 30%(文献综述、作业、笔记各占 1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教材:杨平, 沈艳, 陈中柘. 《测试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2. 参考书目: [1] 王伯雄. 测试技术基础[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 沈艳, 陈亮, 杨平, 章洁, 郭兵.《测试与传感技术》﹙第 3 版, 中国机械工程学科教程 配套系列教材暨教育部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划教材﹚,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3] 熊诗波, 黄长艺.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M]. 3 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1 [4] 宋爱国, 刘文波, 王爱民. 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5] 刘习军, 贾启芬. 工程振动理论与测试技术[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6] 张国雄. 测控电路[M]. 3 版.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大纲撰写人:杨平) (大纲审稿人:李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