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天姿 刘醒龙 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 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 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 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 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过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 此刻,因为秋己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 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 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 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 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 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髙挑峰峦。 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 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 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 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 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 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 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 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 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 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 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 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 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 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 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 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 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 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 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 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 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文学类文本阅读 (时间:100 分钟;分数:10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5 分) 天 姿 刘醒龙 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 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 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 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 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过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 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 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 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 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 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 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高挑峰峦。 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 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 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 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 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 一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 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 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 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 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 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 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 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 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 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 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 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 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 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 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 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 红叶一片,唯写天姿!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面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作,于是赶在北风 到来之前,来到大别山看红叶。 B.在作者的心目中,乡村应该是“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的,而这“灵魂” 其实就是山里人的古朴实诚。 C.乌桕林海是由山间田埂上、土岸边的一棵棵大大小小的孤独的乌桕树聚集而 成的,到了深秋时节景色迷人。 D.作者想象丰富,思绪飘飞,由眼前艳丽到极致的大别山红叶,联想到红叶是 一年到头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继而写到人的品性和追求。 E.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作者对大别山红叶的喜爱之情。 2.第三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3.本文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独到之处,请选其中两种并结合原文语句作简要 赏析。(6分) 4.“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髙擎于天,就像 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我们从这句话中可 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和现实加以探究。(8分)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古渡头 叶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 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 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 红叶一片,唯写天姿!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面对文章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作者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作,于是赶在北风 到来之前,来到大别山看红叶。 B.在作者的心目中,乡村应该是“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的,而这“灵魂” 其实就是山里人的古朴实诚。 C.乌桕林海是由山间田埂上、土岸边的一棵棵大大小小的孤独的乌桕树聚集而 成的,到了深秋时节景色迷人。 D.作者想象丰富,思绪飘飞,由眼前艳丽到极致的大别山红叶,联想到红叶是 一年到头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继而写到人的品性和追求。 E.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淋漓尽致地 表达了作者对大别山红叶的喜爱之情。 2.第三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本文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独到之处,请选其中两种并结合原文语句作简要 赏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 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我们从这句话中可 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文章和现实加以探究。(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5 分) 古渡头 叶 紫 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 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 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 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 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 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 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 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 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 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 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 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 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 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 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 拳 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 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 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 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 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 “过湖吗,小伙子?” “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 “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他重新站起来, 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 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 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 老出门的。哪里来的呀?” “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 “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 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我的心里偷偷地 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于是,我说: “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 “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 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 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好在天气和暖, 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我躺着,一面细 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 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 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 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你知道吗?我的桂儿, 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 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 “他们呢?” “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 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 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 “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 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 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可是,小伙子, 我得有钱呀!” “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 “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 “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 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
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 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 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 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 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 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6.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7.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 8.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 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 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 船舱边下力地蹬着。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 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他 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 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他独自坐在船艘上, 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 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 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 …… (有删改) 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作品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渡夫的人生遭遇和心灵世界,反映了动荡不安的现 实,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B.渡夫不愿马上开船送我过湖,还教训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 钱就命都不要了吗?”这让我暗自吃惊,因为我担心他谋财害命。 C.渡夫没有让我回到岸上去,而是让我在他船里过一宵,因为他看我太年轻, 怕我遇到不测,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 D.渡夫在船里把他儿子桂儿被北佬抓做伕子的事情告诉我,这一方面表达他对 我孝顺母亲的赞赏和羡慕之情,一方面表达他失子之后的孤独和忧虑。 E.第二天一早,我被渡夫叫起来之后,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 什么异样的表情,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6.作品中的渡夫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7.作品是怎样叙述渡夫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25 分)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 礼拜六,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 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 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 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 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 引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 为命,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 次刮龙卷风,一家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 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天,陈信以保 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 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 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 池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 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 了公园。 商店开门了,营业员都在卸排门板,亮出了橱窗。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 主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他离开上海 时,心中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记忆,而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 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上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地生活 在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那 个地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 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 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 番亲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 点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 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 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 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 进来。虽然是朦胧隐约的,但确实是光 “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无可奈何爬行着的 辆公共汽车窗户里,伸出大哥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大哥背后还有大嫂。他 不知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 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你可别想 不开 “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陈信笑了,眼泪却也滚了出来 “回家吧!”哥哥说
本次列车终点 王安忆 陈信从新疆回到了上海。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如今感到真烦心。第二天是 礼拜六,他天不亮早饭没吃便出了门。他想出去走走,找个开阔一点的地方。在 空阔的北方过惯了,在上海总感到气闷。 他顺着江岸向前走去,前边是外滩公园。一进去便是一个喷水池,水从假山顶上 落下,落在池子里。记得很久以前,水不是这么直接落在水面上的,水珠子落在 一把伞上。伞下是一个妈妈,搂着两个孩子,笑嘻嘻地挤在一起躲雨。他小时候 第一次看见这座雕像时,是多么惊讶,多么喜欢。现在想起来,雕像是在冥冥中 引起了共鸣。他们从来就是这么生活的。爹爹很早就死了,妈妈和他们三个相依 为命,什么苦都吃过了。可就因为大家挤在一起,再怎么苦都是暖融融的。有一 次刮龙卷风,一家四口人全挤在大床上,紧紧抱成一团。闪电,霹雳,呼啸的狂 风,引得大家又害怕又兴奋。弟弟夸张地尖叫着,妈妈笑着诅咒老天,陈信以保 护人的身份坐在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雷打得真吓人,可真开心。这温暖,吸 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 水,落在空荡荡的水面上,激起一个个单调而空洞的水圈。一滴水珠落在他撑在 池边的手背上,他忽然意识到,这水珠是从自己脸颊上滚落的。今天……他感到 一种莫大的失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他扭头走出 了公园。 商店开门了,营业员都在卸排门板,亮出了橱窗。他走到一个橱窗跟前,不由自 主地站住了脚。他感到心里忽然有什么被唤回了,是的,被唤回了。他离开上海 时,心中留下了一片金色的记忆,而这记忆在十年中被误认为是上海了。于是, 他便拼命地争取回来。上海,是回来了,然而失去的,却仍是失去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漫上了人行道。人和人,肩挨肩,脚跟脚,这么密集地生活 在一个世界里,然而彼此又是陌路人,不认识,不了解,彼此高傲地藐视着。那 个地方却不是这样的,那里很清静,也许有些荒凉了,但走在街上,可以奔跑, 可以信步,可以畅快地呼吸。因为城市小,人和人,今天不见明天见,低头不见 抬头见。都是面熟的,相识的,一路走过去,几乎要不断地点头,招呼,倒别有 一番亲切和温暖。看来,大有大的难处,小,却也有小的好处。 他身不由己地跟随着人流向前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向哪里。他很茫然,十年里那 点渗透他心灵的苦苦的而又是甜甜的思念,消失了。十年里那种充实感也随即消 失了。他的目的地达到了,下一步,他该往哪儿走?人活着,总要有个目的地。 人生的目的地,总归应该是幸福,而不是苦恼。他忽然感到,自己追求的目的地, 应该再扩大一点,是的,再扩大一点。 他郁闷的心情开朗了一点,好像沉重的乌云开了一条缝,一线朦朦胧胧的光透了 进来。虽然是朦胧隐约的,但确实是光。 “阿信!”他转脸一看,见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中间,无可奈何爬行着的一 辆公共汽车窗户里,伸出大哥的半个身子,向他伸着手。大哥背后还有大嫂。他 不知出了什么事,掉转身子追着汽车跑去。大哥一把抓住他的手,什么话也说不 出来,只是呆呆地看着他。他心里一酸。大嫂也伸手抓住他:“阿信,你可别想 不开!” “你们想到哪儿去了?”陈信笑了,眼泪却也滚了出来。 “回家吧!”哥哥说
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 感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 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 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 许跋涉的时间不止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 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 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原文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作者在小说中提到了在新疆生活的陈信拼命地争取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但 回来后,他感到与上海越来越陌生、疏远,有些东西永远失去了。 B.陈信正因为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所以很烦闷,连早饭 都不吃就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就是想找回那曾经失落的青春岁月。 C.陈信一路走着,最后被他大哥、大嫂一把抓住,生怕他一时想不开, 叫他回家;而陈信也忽然感到羞愧,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 D.陈信原来在新疆生活,那个地方人少,清静,但人际关系紧张,彼此 高傲地藐视着;回来后觉得上海的人多,尽管家人在上海,但自己难融其中。 E.作者从小处着手,特别关注人的内心,更多地表现了陈信这样的人回 城后的人生状态,进而推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从而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 10.文章第二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从叙述角度分析,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 么作用?(6分) 答 11.文章中的陈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2.文章的题目是“本次列车终点”,但有人说,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却写了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这不合情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 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米殇
“好的,回家。”他忽然感到羞愧,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牌随时甩出去而 感到羞愧。妈妈、哥哥、弟弟、嫂嫂,都有十年的艰辛。当然,人生中,还不仅 是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的欢乐!比如,林荫道、小树林、甜水井,天真无邪的学 生、月牙儿般的眼睛……可全被他忽略了。好在,还有后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今后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目的地在哪里?他只知道,那一定要是更远、更大的,也 许跋涉的时间不止一个十年,要两个、三个,甚至整整一辈子。也许永远得不到 安定感。然而,他相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而 是真正找到了归宿。 (原文有删改) 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作者在小说中提到了在新疆生活的陈信拼命地争取回到自己的故乡上海,但 回来后,他感到与上海越来越陌生、疏远,有些东西永远失去了。 B.陈信正因为一个人居住,没有朋友,太过无聊,所以很烦闷,连早饭 都不吃就趁着假期出去走走,就是想找回那曾经失落的青春岁月。 C.陈信一路走着,最后被他大哥、大嫂一把抓住,生怕他一时想不开, 叫他回家;而陈信也忽然感到羞愧,因为他已意识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 D.陈信原来在新疆生活,那个地方人少,清静,但人际关系紧张,彼此 高傲地藐视着;回来后觉得上海的人多,尽管家人在上海,但自己难融其中。 E.作者从小处着手,特别关注人的内心,更多地表现了陈信这样的人回 城后的人生状态,进而推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从而引起人们深沉的思考。 10.文章第二段中画横线的部分从叙述角度分析,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 么作用?(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文章中的陈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2.文章的题目是“本次列车终点”,但有人说,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却写了 “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这不合情理。你认为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 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25 分) 米 殇
陈力娇 泽田井上爱吃春饼,却苦于没有好手艺,不会烙。 泽田的女人加奈子就给泽田出主意,说中国三部那边的金锁的媳妇,饼烙得远近 闻名,何不请她来烙几张,满足你的吃欲。泽田在日本是美食家,来满洲后,他 的名分大打折扣,好似酷爱的功课,再没温习的机会,这让他十分沮丧 加奈子的提醒让泽田很髙兴,他拍拍媳妇的肩膀说,呦西,你来办。加奈子见他 同意,就差人去三部把金锁的媳妇找了来。金锁的媳妇正怀孕,六个月的身板虽 不明显,却像个鼓溜的面盆扣在肚皮上。 金锁的媳妇叫兰花,是个说话不敢抬眼的柔弱女人,她到红部后战战兢兢,脸色 苍白,嘴唇抖成两片草叶。好在加奈子和悦,在她身旁帮她和面,她才稍稍放松 兰花和金锁的日子过得紧巴,金锁给日本人种地,庄稼丰收时,金锁家并不丰收 他们依旧没有粮食吃。平时挨饿还熬得过去,可兰花怀孕后,想吃饭的欲望就无 法对付了。肚子里的孩子急需营养,金锁就试着给她偷回几棵麦穗,用手搓成粒 放在石缸子里捣,捣出一把白面,给她做了一碗疙瘩汤,兰花吃得眼泪都下来了, 种久渴逢甘露的喜悦。 本来以为吃过了疙瘩汤,兰花就不会再想吃的了,可偏偏相反,兰花吃的欲望, 如同开了冻的冰河,虽嘴上不说,心里却一泻千里了。这天金锁早起,准备去给 日本人割水稻,发现兰花没睡在身旁,就想兰花勤劳,怀孕后常常饿醒,说不定 又去做什么活计了。 日本人种水稻是今年的事,以前他们种燕麦,种得的燕麦他们不吃,运回日本喂 马。由于不会种水稻,他们视大米珍贵,满洲政府发给他们的大米,也只许他们 吃,不许中国人吃,中国人若谁吃,就按死罪处置。 兰花去给泽田烙春饼的事,金锁一点不知道,他到地里干活,一干就是一天,天 黑了才疲惫地回家,往炕上一躺就睡去,胃痛都唤不醒他。 西院的小二子来找他时,金锁正在梦里和稻子干仗呢,稻子一望无际,金黄如金 子,却一点都没他的份儿,他就对稻子吼,老天爷瞎了眼咋的?让你们填日本人 的肚子,不许填中国人的肚子!他不知道,这一天,稻子也填了中国人的肚子, 那就是填了他媳妇兰花的肚子 兰花这天早上从饥饿中醒来,她想吃白米粥的欲望比从前强烈一百倍,哪怕吃 口,就是死也值了。女人怀孕期间想吃什么,其气势,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兰花爬起来,想都没想就去了稻地,她顺利地撷取了几棵稻穗,揣在怀里直奔自 己的娘家。兰花的娘家也在三部,兰花有时站在自己家的院外,往村头一望,常 常看到母亲站在大柳树下向她这张望。母女俩轻易不见面,是因为饿得走不动, 也没什么见面礼互送,就省了环节,望望,心就到了 兰花这天去了母亲家,把怀里的稻穗拿出来,母亲一看大惊失色,她说,孩子, 会要命的。兰花不去回答母亲,她顾不得了,她用手拼命地搓,搓出半捧白粒粒 后,就烧火熬粥,那粥还没熬到时间呢,米才刚刚翻白眼,兰花就盛出它,在碗 里折几个个,吞了下去。 虽然没饱,兰花却心满意足了,她抹着嘴,看着母亲,羞得脸都红了,她愧疚都 没给母亲尝一口。母亲明白她的意思,摸摸她有点烫的脸,说,女人的事,妈都 明白
陈力娇 泽田井上爱吃春饼,却苦于没有好手艺,不会烙。 泽田的女人加奈子就给泽田出主意,说中国三部那边的金锁的媳妇,饼烙得远近 闻名,何不请她来烙几张,满足你的吃欲。泽田在日本是美食家,来满洲后,他 的名分大打折扣,好似酷爱的功课,再没温习的机会,这让他十分沮丧。 加奈子的提醒让泽田很高兴,他拍拍媳妇的肩膀说,呦西,你来办。加奈子见他 同意,就差人去三部把金锁的媳妇找了来。金锁的媳妇正怀孕,六个月的身板虽 不明显,却像个鼓溜的面盆扣在肚皮上。 金锁的媳妇叫兰花,是个说话不敢抬眼的柔弱女人,她到红部后战战兢兢,脸色 苍白,嘴唇抖成两片草叶。好在加奈子和悦,在她身旁帮她和面,她才稍稍放松 一些。 兰花和金锁的日子过得紧巴,金锁给日本人种地,庄稼丰收时,金锁家并不丰收, 他们依旧没有粮食吃。平时挨饿还熬得过去,可兰花怀孕后,想吃饭的欲望就无 法对付了。肚子里的孩子急需营养,金锁就试着给她偷回几棵麦穗,用手搓成粒, 放在石缸子里捣,捣出一把白面,给她做了一碗疙瘩汤,兰花吃得眼泪都下来了, 一种久渴逢甘露的喜悦。 本来以为吃过了疙瘩汤,兰花就不会再想吃的了,可偏偏相反,兰花吃的欲望, 如同开了冻的冰河,虽嘴上不说,心里却一泻千里了。这天金锁早起,准备去给 日本人割水稻,发现兰花没睡在身旁,就想兰花勤劳,怀孕后常常饿醒,说不定 又去做什么活计了。 日本人种水稻是今年的事,以前他们种燕麦,种得的燕麦他们不吃,运回日本喂 马。由于不会种水稻,他们视大米珍贵,满洲政府发给他们的大米,也只许他们 吃,不许中国人吃,中国人若谁吃,就按死罪处置。 兰花去给泽田烙春饼的事,金锁一点不知道,他到地里干活,一干就是一天,天 黑了才疲惫地回家,往炕上一躺就睡去,胃痛都唤不醒他。 西院的小二子来找他时,金锁正在梦里和稻子干仗呢,稻子一望无际,金黄如金 子,却一点都没他的份儿,他就对稻子吼,老天爷瞎了眼咋的?让你们填日本人 的肚子,不许填中国人的肚子!他不知道,这一天,稻子也填了中国人的肚子, 那就是填了他媳妇兰花的肚子。 兰花这天早上从饥饿中醒来,她想吃白米粥的欲望比从前强烈一百倍,哪怕吃一 口,就是死也值了。女人怀孕期间想吃什么,其气势,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兰花爬起来,想都没想就去了稻地,她顺利地撷取了几棵稻穗,揣在怀里直奔自 己的娘家。兰花的娘家也在三部,兰花有时站在自己家的院外,往村头一望,常 常看到母亲站在大柳树下向她这张望。母女俩轻易不见面,是因为饿得走不动, 也没什么见面礼互送,就省了环节,望望,心就到了。 兰花这天去了母亲家,把怀里的稻穗拿出来,母亲一看大惊失色,她说,孩子, 会要命的。兰花不去回答母亲,她顾不得了,她用手拼命地搓,搓出半捧白粒粒 后,就烧火熬粥,那粥还没熬到时间呢,米才刚刚翻白眼,兰花就盛出它,在碗 里折几个个,吞了下去。 虽然没饱,兰花却心满意足了,她抹着嘴,看着母亲,羞得脸都红了,她愧疚都 没给母亲尝一口。母亲明白她的意思,摸摸她有点烫的脸,说,女人的事,妈都 明白
兰花从母亲那回来,开拓团那边就来人了,来人站在院外吆喝:金锁媳妇,快收 拾收拾,去红部烙春饼!兰花不明白烙春饼是什么意思,但又觉得和偷吃稻子没 什么关系,便跟着来到红部 饼烙得挺好,里面卷油,外面不放油,两张合一起,熟透后从中间一揭两半,酥 而脆,薄厚均匀,泽田井上看着她这手艺,惊得赞不绝口,呦西,中国人,厉害 中国饮食,日本的鼻祖。他的大拇指一直翘翘着 但是这么好的春饼,泽田井上却没有吃到口。就在他把一些肉丝和菜放在春饼里 卷上,葱和酱的味道,立即袭进兰花的鼻孔。兰花自怀孕开始,什么都想吃,就 是闻不得葱 和酱的味儿,一闻就吐,现在她站在灶台前,一张口,井喷一样吐得一塌糊涂。 开始泽田井上只觉得恶心,捂着鼻子,自己也跟着呕了两下,可他一扭头,看到 兰花的吐物里有白花花的大米粒,他就不捂鼻子了,他立即暴跳如雷,迅速拔出 战刀,对准兰花的肚子,手起刀落。 站立的兰花愣住了,肚子裂开了,她还站立着。她看到自己的肚子里,跳出一个 血肉模糊的球球,球球透明,一层膜罩着,里面是个蜷着身子的孩子,刚落地那 会儿,他还拨开血污,伸胳膊晾腿,但只几下,就悄无声息了。 兰花倒下了,她扑在了孩子的身上,扑在了那些米粒的怀里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的开头写泽田井上“爱吃春饼,却苦于没有好手艺,不会烙”,一方面 刻画其贪婪、愚笨,另一方面也为引出手艺髙超的金锁的媳妇做铺垫,对小说情 节的展开起到了引子作用 B.小说在兰花去红部烙春饼的事件中,插入了有关金锁的某些情节和兰花偷稻 穗去娘家烧火熬粥的事情,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兰花吃的欲望,如同开了冻的冰河,虽嘴上不说,心里却一泻千里了”, 作者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怀孕后兰花贪吃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为下 文其偷吃被杀埋下了伏笔,增强了个人的悲剧性。 D.作为美食家的泽田井上看到兰花井喷一样吐得一塌糊涂,“只觉得恶心,捂 着鼻子,自己也跟着呕了两下”,吃春饼的美梦顿时化为泡影,这不能不令他恼 羞成怒,兰花被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E.这篇小说中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主要是运用神态、细节、 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4.金锁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 答 15.小说的标题“米殇”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兰花从母亲那回来,开拓团那边就来人了,来人站在院外吆喝:金锁媳妇,快收 拾收拾,去红部烙春饼!兰花不明白烙春饼是什么意思,但又觉得和偷吃稻子没 什么关系,便跟着来到红部。 饼烙得挺好,里面卷油,外面不放油,两张合一起,熟透后从中间一揭两半,酥 而脆,薄厚均匀,泽田井上看着她这手艺,惊得赞不绝口,呦西,中国人,厉害; 中国饮食,日本的鼻祖。他的大拇指一直翘翘着。 但是这么好的春饼,泽田井上却没有吃到口。就在他把一些肉丝和菜放在春饼里 卷上,葱和酱的味道,立即袭进兰花的鼻孔。兰花自怀孕开始,什么都想吃,就 是闻不得葱 和酱的味儿,一闻就吐,现在她站在灶台前,一张口,井喷一样吐得一塌糊涂。 开始泽田井上只觉得恶心,捂着鼻子,自己也跟着呕了两下,可他一扭头,看到 兰花的吐物里有白花花的大米粒,他就不捂鼻子了,他立即暴跳如雷,迅速拔出 战刀,对准兰花的肚子,手起刀落。 站立的兰花愣住了,肚子裂开了,她还站立着。她看到自己的肚子里,跳出一个 血肉模糊的球球,球球透明,一层膜罩着,里面是个蜷着身子的孩子,刚落地那 会儿,他还拨开血污,伸胳膊晾腿,但只几下,就悄无声息了。 兰花倒下了,她扑在了孩子的身上,扑在了那些米粒的怀里。 13.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文章的开头写泽田井上“爱吃春饼,却苦于没有好手艺,不会烙”,一方面 刻画其贪婪、愚笨,另一方面也为引出手艺高超的金锁的媳妇做铺垫,对小说情 节的展开起到了引子作用。 B.小说在兰花去红部烙春饼的事件中,插入了有关金锁的某些情节和兰花偷稻 穗去娘家烧火熬粥的事情,增强了故事的完整性,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兰花吃的欲望,如同开了冻的冰河,虽嘴上不说,心里却一泻千里了”, 作者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怀孕后兰花贪吃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为下 文其偷吃被杀埋下了伏笔,增强了个人的悲剧性。 D.作为美食家的泽田井上看到兰花井喷一样吐得一塌糊涂,“只觉得恶心,捂 着鼻子,自己也跟着呕了两下”,吃春饼的美梦顿时化为泡影,这不能不令他恼 羞成怒,兰花被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E.这篇小说中的人物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主要是运用神态、细节、 语言、动作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14.金锁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小说的标题“米殇”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6.小说的结尾写兰花遇害,有人说这个结尾太过惨烈,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 应该删掉。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8分) 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AE。A项,“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 作”,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厌倦”生活和工作之意,文中“纷乱如麻”不 是形容生活,而是形容道路;E项,“以游踪为线索”有误,且“浓墨重彩地描 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也不妥,文章并不是以景物描写为重点。 2.解析:画线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大别山红叶生长的环境特点,从结构上 看,这段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①承上启下,由交代行程转入写景抒情;②交代大别山红叶生长的具体环 3.解析: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排比和反 问,作答时,要注意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分析 答案:①拟人,例如“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红叶也不会为了 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等赋予红叶以人的情态,揭示其精神品质;②比喻,例如 “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这一比喻很新颖别致,不仅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秋树的神韵,也给秋天增添了生气;③排比,例如“那样的红叶……那样 的红叶……那样的红叶……”,从不同角度赞美红叶;④反问,例如“深情莫过 深秋,红颜哪堪红叶?”引发读者的深思。 4.解析:所给语句强调的关键词有“一切愁苦”“坚忍不拔”和“信念”,组 织答案时,要由此生发开去 答案:①忘却愁苦,展示美丽;乌桕生长在贫瘠的山间田埂上、坡岸边,依然将 红叶高高擎起;②成就美丽人生梦,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乌桕之所以能在田间 地头成就美丽,靠的就是坚忍不拔之志;③求索的路上,要有信念。从朝露到晚 霞,从黄昏奔波到黎明,从春到秋,支撑乌桕的力量就是信念。(联系现实略) 5.解析:选AD。A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正确。B项,品味对话的作用,其 中“我担心他谋财害命”的说法有些牵强。C项,分析人物行为的作用,其中“想 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不正确。D项,分析行文构思对表 现主旨的作用,正确。E项,考查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昨夜的事情全 都忘记了”不正确 6.解析:分析人物性格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本文着重描写人物的语 言。要结合文本中渡夫对“我”的教训、与“我”的对话,以及最后的高歌分析。 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 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7.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全文的角度去看。快速地读完这篇短篇小说后,我们 不难发现文章的叙述视角以“我”为主,叙述方式以对话为主。文章讲述了一个 凄惨的故事,但并不影响文章的诗意
16.小说的结尾写兰花遇害,有人说这个结尾太过惨烈,太过离奇,不符合常理, 应该删掉。你认为这个结尾是否应该删掉?请结合全文谈谈自己的看法。(8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解析:选 AE。A 项,“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 作”,是强加因果,原文并没有“厌倦”生活和工作之意,文中“纷乱如麻”不 是形容生活,而是形容道路;E 项,“以游踪为线索”有误,且“浓墨重彩地描 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也不妥,文章并不是以景物描写为重点。 2.解析:画线句子运用排比手法写出了大别山红叶生长的环境特点,从结构上 看,这段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答案:①承上启下,由交代行程转入写景抒情;②交代大别山红叶生长的具体环 境。 3.解析:在这篇散文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拟人、比喻、排比和反 问,作答时,要注意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语句进行详细分析。 答案:①拟人,例如“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红叶也不会为了 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等赋予红叶以人的情态,揭示其精神品质;②比喻,例如 “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这一比喻很新颖别致,不仅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秋树的神韵,也给秋天增添了生气;③排比,例如“那样的红叶……那样 的红叶……那样的红叶……”,从不同角度赞美红叶;④反问,例如“深情莫过 深秋,红颜哪堪红叶?”引发读者的深思。 4.解析:所给语句强调的关键词有“一切愁苦”“坚忍不拔”和“信念”,组 织答案时,要由此生发开去。 答案:①忘却愁苦,展示美丽;乌桕生长在贫瘠的山间田埂上、坡岸边,依然将 红叶高高擎起;②成就美丽人生梦,需要坚忍不拔的精神。乌桕之所以能在田间 地头成就美丽,靠的就是坚忍不拔之志;③求索的路上,要有信念。从朝露到晚 霞,从黄昏奔波到黎明,从春到秋,支撑乌桕的力量就是信念。(联系现实略) 5.解析:选 AD。A 项,对文章主旨的解读,正确。B 项,品味对话的作用,其 中“我担心他谋财害命”的说法有些牵强。C 项,分析人物行为的作用,其中“想 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在外的经验”不正确。D 项,分析行文构思对表 现主旨的作用,正确。E 项,考查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把昨夜的事情全 都忘记了”不正确。 6.解析:分析人物性格时要点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本文着重描写人物的语 言。要结合文本中渡夫对“我”的教训、与“我”的对话,以及最后的高歌分析。 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身心劳 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7. 解析:解答本题应从全文的角度去看。快速地读完这篇短篇小说后,我们 不难发现文章的叙述视角以“我”为主,叙述方式以对话为主。文章讲述了一个 凄惨的故事,但并不影响文章的诗意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 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 的诗意美。 8.解析:小说的结尾宁静且富有诗意,分析艺术效果要考虑到其在结构安排 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 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仼情髙歌代替诉苦,强 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 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 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9.解析:选AE。B项,根据原文可知,陈信烦闷的原因不是“一个人居住,没 有朋友,太过无聊”,而是“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 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C项,“因为他已意识 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不正确,原文第十一段中“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 牌随时甩出去”,才是陈信感到羞愧的原因。D项,根据原文可知,是新疆的人 际关系和谐,上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彼此高傲地藐视着 10.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找到画线部分在第二段中的具体位置。其次, 要看画线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不难看出画线部分主要写了陈信对往事的回 忆。再次,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部分所运用的叙述方法。通过第二段中前半部 分对现实的叙述及第三段回到现实之中的描写,可以看出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手 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答案:(1)插叙。(2)作用:插叙了陈信原来家庭虽然贫困,但非常温馨的种种生 活场面,既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有起伏美。另 外,与陈信现在的烦躁形成对比,突出了陈信郁闷的心理状态 11.解析:文中关于陈信的事例主要有:对家人的看法,保护家人,对自己的人 生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向往等。对这些事例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重亲情。如文中“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以及后面他面对 大哥大嫂关心时的感动与羞愧;②有责任。如小时候他就“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 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出路的思考;③能思考、会反省。他一路走 着,一路思考,对人生理想与追求,对亲情,对人生价值观都有深沉的思考和反 省:④有决心。如在最后他虽然认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 但他仍然坚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 12.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懂“本次列车终点”与“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 的内涵。“车到站”表面上是指陈信回到了故乡,实际上是指陈信经历了内心的 波动,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表面来看,是指列车出站, 但实际上是指陈信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 答案:(示例1)这种说法有道理。“本次列车终点”表面是指陈信回到了上海, 也指陈信已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所述内容更表明这是 个新的起点,让包括陈信在内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到站 与出站,人只有一直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不被生活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才能创造新的生活。这样结尾,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示例2)这种说法没有道理。题目是“本次列车终点”,就是指陈信从新 疆回到了上海;而倒数第二段结尾“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又点明了
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引 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 的诗意美。 8.解析:小说的结尾宁静且富有诗意,分析艺术效果要考虑到其在结构安排、 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 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 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 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 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9.解析:选 AE。B 项,根据原文可知,陈信烦闷的原因不是“一个人居住,没 有朋友,太过无聊”,而是“过惯了一个人省心的日子”“他感到一种莫大的失 望,好像有一样最美好最珍重的东西突然之间破裂了”。C 项,“因为他已意识 到自杀的念头是错误的”不正确,原文第十一段中“为自己把十年的艰辛当作王 牌随时甩出去”,才是陈信感到羞愧的原因。D 项,根据原文可知,是新疆的人 际关系和谐,上海的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彼此高傲地藐视着。 10.解析: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找到画线部分在第二段中的具体位置。其次, 要看画线部分具体写了什么内容,不难看出画线部分主要写了陈信对往事的回 忆。再次,要联系上下文分析画线部分所运用的叙述方法。通过第二段中前半部 分对现实的叙述及第三段回到现实之中的描写,可以看出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手 法。最后,结合语境分析该手法的作用。 答案:(1)插叙。(2)作用:插叙了陈信原来家庭虽然贫困,但非常温馨的种种生 活场面,既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又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文章有起伏美。另 外,与陈信现在的烦躁形成对比,突出了陈信郁闷的心理状态。 11.解析:文中关于陈信的事例主要有:对家人的看法,保护家人,对自己的人 生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向往等。对这些事例进行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①重亲情。如文中“这温暖,吸引着他,吸引着他归来”以及后面他面对 大哥大嫂关心时的感动与羞愧;②有责任。如小时候他就“以保护人的身份坐在 离电灯开关最近的地方”以及对未来出路的思考;③能思考、会反省。他一路走 着,一路思考,对人生理想与追求,对亲情,对人生价值观都有深沉的思考和反 省;④有决心。如在最后他虽然认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也许要用一辈子的时间, 但他仍然坚信,“只要到达,就不会惶惑,不会苦恼,不会惘然若失”。 12.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懂“本次列车终点”与“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 的内涵。“车到站”表面上是指陈信回到了故乡,实际上是指陈信经历了内心的 波动,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表面来看,是指列车出站, 但实际上是指陈信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信心。 答案:(示例 1)这种说法有道理。“本次列车终点”表面是指陈信回到了上海, 也指陈信已意识到生活的美好,而“又一次列车即将出站”所述内容更表明这是 一个新的起点,让包括陈信在内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人生就是一个接一个的到站 与出站,人只有一直追寻自己的精神归宿,不被生活消磨掉自己对生活的信心, 才能创造新的生活。这样结尾,使小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示例 2)这种说法没有道理。题目是“本次列车终点”,就是指陈信从新 疆回到了上海;而倒数第二段结尾“该怎么过下去,真该好好想一想”又点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