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D(A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此处取后一义项。B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 创始者。C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塱塑等技艺的精巧。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与句意不符) 3、D(A、去掉“在……中”B“港澳同胞”与“港澳知名人士”互为包含,不能并列:C、在“等”后加 “企业”,否则“考察”一词缺宾语,“步伐”不可与“加速”搭配) 4、A(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 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5、C(“女红”应指妇女所做的刺绣、纺织活计)。 6、A(A、两个“之”均为助词“的”:B表修饰/连词,并且:C代词“她的”/代词“它”,代“枣脯”;D 副词、就/副,竟然)。 7、B(B句与例句都为定语后置句:A为陈述句,C为判断句,D为省略句 8、B(“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不对,沈复此前曾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此为第二次)。 9、(1)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每处1分)。 2)母亲也喜欢她的温柔平和,就脱下金戒指缔结了婚约。 (3)我见他的鞋绣得很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不仅仅在写字吟诗上呀。 10、(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 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 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11、(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文言文翻译:我自幼与金沙的于氏订亲,她八岁就死了,我于是娶了陈氏。她叫陈芸,宇淑珍,是 我舅舅陈心氽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教她《琵琶行》,就能背诵。她四岁时失去了父亲 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一贫如洗。芸长大后,会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靠她做针线的收入过日子。 克昌上学,送给老师的礼物从未缺少过。有一天,芸从书箱里翻出长诗《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挨着认 就开始学会了认字。在刺绣的空暇中,又渐渐学会了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 我十三岁那年,随着母亲回姥姥家去,看芸的诗作,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心中又暗自担心她的福 分不深,但心中十分爱她不能自释。就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媳妇,非芸姐我不娶”。母亲也爱她的柔和 温顺,就脱下金戒指为我们订了亲。这是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六日的事情。 这年冬天,适逢芸的堂姐出嫁,我又随着母亲到她家去。芸和我同年而比我大十个月,我俩从小就姐 弟相称,所以这时仍然叫她芸姐 去时看到满屋的人都穿得很鲜艳,唯独芸姐一个人衣衫素淡,只有一双鞋是新的。我见她的鞋绣得很 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这才知道她的慧心不仅在写字吟诗上 芸姐生得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神采飞扬。只有两个门牙微微露出,似非佳相。她有一种 温柔缠绵的神情,令人为之销魂荡魄 我看她的诗稿,有的只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没有写成的。问其原因,芸笑着说:“这 都是无师之作,但愿能得到知已而又堪称为老师的人来最后敲定”。我开玩笑地在她的诗稿上题了“锦囊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
珠海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1 页(共 3 页) 珠海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 D 2、D(A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非常美丽或景色非常优美。此处取后一义项。B 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 创始者。C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与句意不符) 3、D(A、去掉“在……中”;B“港澳同胞”与“港澳知名人士”互为包含,不能并列;C、在“等”后加 “企业”,否则“考察”一词缺宾语,“步伐”不可与“加速”搭配) 4、A(本题可从音韵和谐的角度来解析。“营”、“成”、“整”、“成”、“症”等字押韵。同时,“水到渠成” 是“顺理成章”的结果,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 5、C(“女红”应指妇女所做的刺绣、纺织活计)。 6、A(A、两个“之”均为助词“的”;B 表修饰/连词,并且;C 代词“她的”/代词“它”,代“枣脯”;D 副词、就/副,竟然)。 7、B(B 句与例句都为定语后置句;A 为陈述句,C 为判断句,D 为省略句。 8、B(“因堂姐出嫁而随母归宁”不对,沈复此前曾随母归宁,第一次见到芸;此为第二次)。 9、(1)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每处 1 分)。 (2)母亲也喜欢她的温柔平和,就脱下金戒指缔结了婚约。 (3)我见他的鞋绣得很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才知道她的聪慧不仅仅在写字吟诗上呀。 10、(1)答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答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 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籍,余味无穷。(答“手 先知”为拟人也可适当得分)。 11、(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文言文翻译:我自幼与金沙的于氏订亲,她八岁就死了,我于是娶了陈氏。她叫陈芸,宇淑珍,是 我舅舅陈心余先生的女儿。她天性聪慧,牙牙学语时,教她《琵琶行》,就能背诵。她四岁时失去了父亲, 母亲姓金,弟弟叫克昌,家里一贫如洗。芸长大后,会做针线活,一家三口全靠她做针线的收入过日子。 克昌上学,送给老师的礼物从未缺少过。有一天,芸从书箱里翻出长诗《琵琶行》,一个字一个字挨着认, 就开始学会了认字。在刺绣的空暇中,又渐渐学会了作诗,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 我十三岁那年,随着母亲回姥姥家去,看芸的诗作,虽然感叹她的才思隽秀,心中又暗自担心她的福 分不深,但心中十分爱她不能自释。就对母亲说:“如果为我挑媳妇,非芸姐我不娶”。母亲也爱她的柔和 温顺,就脱下金戒指为我们订了亲。这是乾隆乙未年(1775)七月十六日的事情。 这年冬天,适逢芸的堂姐出嫁,我又随着母亲到她家去。芸和我同年而比我大十个月,我俩从小就姐 弟相称,所以这时仍然叫她芸姐。 去时看到满屋的人都穿得很鲜艳,唯独芸姐一个人衣衫素淡,只有一双鞋是新的。我见她的鞋绣得很 精巧,一问,原来是她自己做的。这才知道她的慧心不仅在写字吟诗上。 芸姐生得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神采飞扬。只有两个门牙微微露出,似非佳相。她有一种 温柔缠绵的神情,令人为之销魂荡魄。 我看她的诗稿,有的只有一联,有的只有三四句,大多数是没有写成的。问其原因,芸笑着说:“这 都是无师之作,但愿能得到知已而又堪称为老师的人来最后敲定”。我开玩笑地在她的诗稿上题了“锦囊
佳句”四个字,不知此时己隐藏着芸姐寿命不长的征兆。 这天夜里我送客到城外,回来已是三更时分,我肚中饥饿想找点吃的,女仆们送来了枣脯,我嫌它太 甜。芸姐暗地里牵了我的衣袖,我就随着她到她屋里,看到藏的有热粥和小菜,我欣然举筷,忽然听到芸 姐的堂兄玉衡喊道:“淑妹快来!”芸姐急忙关了门说:“我已经累了,正准备睡觉”。玉衡从门外挤了进来, 看到我正准备吃粥,就笑着斜着眼对芸说:“刚才我要吃粥,你说没了,原来藏在这里专门留给你的女婿 吃啊!”芸姐大为窘迫,躲到一边去了,上上下下的人都笑话她。我也赌气地带了一个老仆先回去了。 自打吃粥一事被人嘲笑后,我再到芸家去,芸就躲开,我知道她是恐怕再被人笑话。) 论说文阅读 12.【答案】BC 【解析】B见第二段,原文是“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 概念。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一一但是他们没觉得自己干的这些事是 在生产文化”,“没觉得”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做。C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这件事只是让清 政府意识到中西方文化有区别,并未引起恐慌。F项的语意可以在最后一段“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 我们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中找到依据。 13.【答案】D 【解析】那喀索斯是自恋的代名词,他“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表明他只是把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 i没有关注到别人,这与文化是多元的观点不相符。 14.【答案参考】文化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文化应该是互相包容的。 15.【答案参考】面对越来越多极化的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我们要勇于面对,勇于思索,勇敢担 当起应负的责任。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 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 (答出(1)得2分,答出(2)(3)各得1分,全部答出得5分) 17.(1)两分钟浓缩主人公两年的悲欢离合,时间上的对比强烈暗示了人生既漫长又短暂(或:人生如梦 人生无常)的含意 (2)两分钟的回忆使主人公超越了人生的不幸,感悟到了生活的幸福真谛 (3)两分钟浓缩主人公两年的悲欢离合,这也正是小说结构上的精巧之处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皆可,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18.(1)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 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他勇敢地面对命 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2)启示一:幸与不幸,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积极地追求人生的幸福,也要乐观 地面对人生的不幸 (3)启示二: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阶段而已,重要是的学会从中获取经验与 启示,得到力量与智慧,以向前看的健康乐观心态走好人生的下一步 (第1问4分,第2问2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9.钱瑗:能干,诙谐,刚正,敬业,责任心强,行事认真 钱钟书:学问渊博,大智若愚,待人真诚,淡泊名利 杨绛:温婉,幽默,超脱,淡泊,贤妻良母 (钱瑗3分,答2点得1分,答3点得2分,答4点得3分;钱钟书杨绛各1分,各答2点)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2页(共3页)
珠海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2 页(共 3 页) 佳句”四个字,不知此时已隐藏着芸姐寿命不长的征兆。 这天夜里我送客到城外,回来已是三更时分,我肚中饥饿想找点吃的,女仆们送来了枣脯,我嫌它太 甜。芸姐暗地里牵了我的衣袖,我就随着她到她屋里,看到藏的有热粥和小菜,我欣然举筷,忽然听到芸 姐的堂兄玉衡喊道:“淑妹快来!”芸姐急忙关了门说:“我已经累了,正准备睡觉”。玉衡从门外挤了进来, 看到我正准备吃粥,就笑着斜着眼对芸说:“刚才我要吃粥,你说没了,原来藏在这里专门留给你的女婿 吃啊!”芸姐大为窘迫,躲到一边去了,上上下下的人都笑话她。我也赌气地带了一个老仆先回去了。 自打吃粥一事被人嘲笑后,我再到芸家去,芸就躲开,我知道她是恐怕再被人笑话。) 论说文阅读: 12.【答案】B C 【解析】B 见第二段,原文是“我其实相当怀疑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我们的先祖并没有什么文化的 概念。他们读经、治学、吟诗作对、饮酒、喝茶、过他们的小日子——但是他们没觉得 ...自己干的这些事是 在生产文化”,“没觉得”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在做。C 英国使节来到乾隆的大殿上不肯下跪这件事只是让清 政府意识到中西方文化有区别,并未引起恐慌。F 项的语意可以在最后一段“既然树林已经向我们敞开, 我们就必须一步步向林中走去。否则只会在对自己身影的迷恋中一头栽入湖中”中找到依据。 13.【答案】 D 【解析】那喀索斯是自恋的代名词,他“只看到自己,就越看越顺眼”表明他只是把眼光聚集在自己身上, 而没有关注到别人,这与文化是多元的观点不相符。 14.【答案参考】文化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思考在多元的文明生态中如何自处的问题, 文化应该是互相包容的。 15.【答案参考】面对越来越多极化的世界,越来越多元化的文化,我们要勇于面对,勇于思索,勇敢担 当起应负的责任。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1)半张纸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 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2)半张纸是主人公对爱妻思念之情的载体; (3)半张纸与“两分钟”“两年”一起完成了小说主题的深化。 (答出(1)得 2 分,答出(2)(3)各得 1 分,全部答出得 5 分) 17.(1)两分钟浓缩主人公两年的悲欢离合,时间上的对比强烈暗示了人生既漫长又短暂(或:人生如梦 人生无常)的含意; (2)两分钟的回忆使主人公超越了人生的不幸,感悟到了生活的幸福真谛; (3)两分钟浓缩主人公两年的悲欢离合,这也正是小说结构上的精巧之处。 (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皆可,每点 2 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18.(1)小说结尾时,主人公收藏起那弥足珍贵的半张纸,“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而是“高高地 抬起了头”,告诉我们主人公将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 奋然前行,去开拓新的人生。他勇敢地面对命 运,承受人生的一切幸与不幸,在生活面前保持着骄傲与快乐的姿态,主人公是一位达观而又坚强的人。 (2)启示一:幸与不幸,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积极地追求人生的幸福,也要乐观 地面对人生的不幸。 (3)启示二: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阶段而已,重要是的学会从中获取经验与 启示,得到力量与智慧,以向前看的健康乐观心态走好人生的下一步。 (第 1 问 4 分,第 2 问 2 分。言之有理者酌情给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19.钱 瑗:能干,诙谐,刚正,敬业,责任心强,行事认真 钱钟书:学问渊博,大智若愚,待人真诚,淡泊名利 杨 绛:温婉,幽默,超脱,淡泊,贤妻良母 (钱瑗 3 分,答 2 点得 1 分,答 3 点得 2 分,答 4 点得 3 分;钱钟书杨绛各 1 分,各答 2 点)
20.言之成理即可。略。(4分) 21.选材特点:(1)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作者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细节小事来表现人物不寻常的 真性 情:(2)有详有略,剪材精当:作者写“我们仨”以写钱瑗为主;(3)衬托巧妙,对比鲜明。 语言特点:素朴淡雅,平和幽默。哀而不伤 (例析略。选材方面答2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语言方面答1点即可。) 22(1)①戴姆勒·奔驰的三叉星通向不同的方向,代表着征服陆海空的愿望。2分 ②圆形的图案中间镶嵌着一颗星星,象征着奔驰轿车誉满全球,光辉灿烂。1分 (此外,还可将图标想象成方向盘、轮胎等,只要想象合理就行。) (2)3分举例①有路的地方,就有奔驰 ②奔驰,名车星空中最亮的一颗 ③拥有奔驰,你就能征服世界。 23、(1)①“应征”改为“招聘” (2)③“贵公司”改为“我公司” (3)⑦“考试”后加“合格” (4)增加“报名时间某月某日” (5)落款两项挪至右侧 24、略 珠海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3页(共3页)
珠海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 3 页(共 3 页) 20.言之成理即可。略。(4 分) 21.选材特点:(1)小中见大,平中见奇:作者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寻常细节小事来表现人物不寻常的 真性情;(2)有详有略,剪材精当:作者写“我们仨”以写钱瑗为主;(3)衬托巧妙,对比鲜明。 语言特点:素朴淡雅,平和幽默。哀而不伤 (例析略。选材方面答 2 点即可,每点 2 分共 4 分;语言方面答 1 点即可。) 22 (1)①戴姆勒·奔驰的三叉星通向不同的方向,代表着征服陆海空的愿望。2 分 ②圆形的图案中间镶嵌着一颗星星,象征着奔驰轿车誉满全球,光辉灿烂。1 分 (此外,还可将图标想象成方向盘、轮胎等,只要想象合理就行。) (2)3 分 举例 ①有路的地方,就有奔驰。 ②奔驰,名车星空中最亮的一颗。 ③拥有奔驰,你就能征服世界。 23、⑴①“应征”改为 “ 招聘 ” ⑵③“贵公司”改为“ 我公司 ” ⑶⑦“考试”后加“ 合格 ” ⑷增加“报名时间某月某日” (5)落款两项挪至右侧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