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 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二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 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 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 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 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 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 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 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 人高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 朋友。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 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 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 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 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 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 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 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这位老和尚就是 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 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 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它们稿费太 低了。 所有的味道都尝遍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淡这个味道在生命中弥足珍贵,所以 苏东坡写过一首名诗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黄永玉淡名淡利淡一切, 唯有情义不能淡,且重情重义,对于帮助过他的前辈更是没齿难忘。为了怀念,几年前他 出版一本书,名为《比我老的老头》,生动细微地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 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此书一版再版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去年春天,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而此时黄老却因为多年好友黄苗子 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漫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去年,黄老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 猾就太不谦虚了1”观其洒脱飘逸的字体不禁怦然心动:言出真心,莫过于此了
1 人物传记专题练习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永玉:大师之境 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 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 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 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 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 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 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少年黄 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12 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 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 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 朋友。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 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连夜干掉 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 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 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 60 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 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 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他 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这位老和尚就是 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 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 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但前三项爱好都全靠绘画养着,因为它们稿费太 低了。 所有的味道都尝遍了才知道淡的精彩,才知道,淡这个味道在生命中弥足珍贵,所以 苏东坡写过一首名诗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黄永玉淡名淡利淡一切, 唯有情义不能淡,且重情重义,对于帮助过他的前辈更是没齿难忘。为了怀念,几年前他 出版一本书,名为《比我老的老头》,生动细微地记述了张乐平、沈从文、聂绀弩等十几 位早年帮助过他的前辈。此书一版再版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 去年春天,中国慈善总会授予他“慈善家”称号。而此时黄老却因为多年好友黄苗子 夫人郁风大姐的去世而沉浸在深深的怀念之中,根本没有心情去参加颁奖晚会。 去年,黄老将一大幅书法作品挂在客厅里,“人活了八十岁了,如果再不承认老奸巨 猾就太不谦虚了!”观其洒脱飘逸的字体不禁怦然心动:言出真心,莫过于此了
贡布里希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黄永玉便是实打实地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了。 (有删节) 1.简析黄永玉是“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2.结合全文,回答哪些因素使黄永玉达到了“大师之境”。(4分) 3.概括作为艺术家的黄永玉的性格特点。(4分) 4.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 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年,徐悲鸿赴法公费留学,并在法 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 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 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1927年秋天回到中国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好朋友田汉一起 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1928年底 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 高等院校的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 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 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 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这个时候,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具有很大影响。徐悲鸿 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 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 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事,而主张向大自然学习…经过三次邀请, 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
2 贡布里希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黄永玉便是实打实地 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了。 (有删节) 1.简析黄永玉是“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在全文中的作用。(4 分) 2.结合全文,回答哪些因素使黄永玉达到了“大师之境”。(4 分) 3.概括作为艺术家的黄永玉的性格特点。(4 分) 4.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这回事,只有艺术家。”他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 这句话的理解。(6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 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1919 年,徐悲鸿赴法公费留学,并在法 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 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 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1927 年秋天回到中国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好朋友田汉一起 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教授。1928 年底, 徐悲鸿担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 高等院校的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素描 基础论”。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 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 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这个时候,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具有很大影响。徐悲鸿 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 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 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向大自然学习……经过三次邀请, 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鸿
然而,齐白石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不胫而走的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 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 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 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 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 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一首是:“草庐三顾不容 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藥扶梦访徐照。(南唐著名画家)”另一首是: 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 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 在南京 1931年5月,为了扩大他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上海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 了《齐白石画集》,徐悲鸿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评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 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 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 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蜒蜓,悲鸿便补束花草 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1947年的除夕夜, 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 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 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 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 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的成立,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 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病工作 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 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徐 悲鸿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年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病复发而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 敢把这个摄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 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 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的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时间长了 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徐悲鸿的学生吴作人 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 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 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3 然而,齐白石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不胫而走的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 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 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 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 得不在第二年黯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 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一首是:“草庐三顾不容 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另一首是: “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暗风吹。”在第一首诗 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 在南京。” 1931 年 5 月,为了扩大他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上海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 了《齐白石画集》,徐悲鸿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评说:“齐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 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 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1933 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 到欧洲举行巡回展,让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 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 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画。据说在 1947 年的除夕夜, 艺专有一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 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 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 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 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的成立,齐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 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病工作。 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 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徐 悲鸿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 年 9 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病复发而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 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怎么不见徐悲鸿来?”大家 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 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的夫人)一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时间长了, 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徐悲鸿的学生吴作人 回忆说:“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 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 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 得到了徐悲鸿的欣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斑的低微出身 C.17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 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自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 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 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与合作的动人故事,展 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歌颂了老一辈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知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分) (3)徐悲鸿“高开北平南下”,齐白石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膚被聘请 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长、博士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 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一(4)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 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 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 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 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 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 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4 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 得到了徐悲鸿的欣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班的低微出身。 C.17 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 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 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 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与合作的动人故事,展 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歌颂了老一辈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知己”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 分) (3)徐悲鸿“离开北平南下”,齐白石赠画赋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 分)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被聘请 为浙江大学文学院长、博士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 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的看法。(8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4)题。 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 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 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 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 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 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 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 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 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 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 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 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 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意,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 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已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 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 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 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 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 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 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 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 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 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 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 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 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 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 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 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5 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 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 动,20 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 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 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 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 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 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 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 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 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 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 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 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 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 东西。 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 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 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 中央台讲《论语》竟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 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 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林清玄:10 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 300 字可能你还不知 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 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 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 显然,一篇文章 10 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 100 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 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 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 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 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 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 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 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 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 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 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 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 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 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 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
6 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 似乎慢不下来? 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 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 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 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 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 人生的长久规划。 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 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 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 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 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的思索:怎 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 B.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 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 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 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 D.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 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 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 为时间是“裁决家”。 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 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
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 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 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丰子恺究竟为今天画了什么 胡晓明 上海图书馆邀请我来讲“丰子恺为我们今天画了什么”。这个话题很好。作为一位 画家,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着他对生 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 看到丰子恺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有浓 浓的意思。你看,天渐渐黑下来了,那痴痴地等着主人回家的小狗,都伏在门边睡着了。 在另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一个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鱔,肚子成一个弓形,高高地 拱起,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保护肚子,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肚子里 面还有一个小生命呀!在丰子恺的画中,能看到动物身上伟大的善良,对弱小生命的爱护 能看到一个个丰盈灵妙的世界,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那样的有生命、有感觉、 有情义,这是古代的一种哲学—“万物有情”,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 丰子恺为我们究竟画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他画出了人心、人性、人道、人情,画出 了文明的基本价值。画出来这些东西,就很了不起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丰子恺的画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 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送富于人心、富于人道的生命气息。中国的文明靠什么传承? 就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 有人说,丰子恺的东西很软弱,是不能去和日本人抵抗的东西。其实从长久的观点 看,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这样一种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其意义不亚于 拿起机关枪去和日本人对抗,它同样是一种抵抗,是文明对野蛮的抵抗 像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今天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他并不是完全为了艺术,或者 说是笔墨,或者是某种色彩,他不是追求一种风格,一种形式,更不是追求一种话语权, 或者是西方艺术的一些标准、时尚流行的符号,他的艺术是一种有生命担当的艺术。 丰子恺的作品,具有跟当代艺术不一样的概念,这样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所谓“艺 术追求创新”的标准来看待。这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 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在这样一种境界下面,艺术就会流露出生命的情调 和艺术的丰姿,不像我们后代的人去玩艺术或者去游戏艺术。 丰子恺的文字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他的文字很轻松,很温馨,有一种江南的气味, 是一种宁静的、没有火气的、很温厚的气息。江南文化有一个特点叫做“水做的男人,花
7 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 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 看法。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丰子恺究竟为今天画了什么 胡晓明 上海图书馆邀请我来讲“丰子恺为我们今天画了什么”。这个话题很好。作为一位 画家,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风景,都饱含着他看世界的一种眼光,饱含着他对生 活的一种理解,饱含着他对人生的一些非常真挚的感动。 看到丰子恺的画,觉得心一下子就被融化了。画面那么简单,那么写意,但是有浓 浓的意思。你看,天渐渐黑下来了,那痴痴地等着主人回家的小狗,都伏在门边睡着了。 在另一幅画中,丰子恺画了一个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肚子成一个弓形,高高地 拱起,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要保护肚子,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肚子里 面还有一个小生命呀!在丰子恺的画中,能看到动物身上伟大的善良,对弱小生命的爱护, 能看到一个个丰盈灵妙的世界,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那样的有生命、有感觉、 有情义,这是古代的一种哲学——“万物有情”,现在很多人都抛弃了这种观念。 丰子恺为我们究竟画了什么?我的回答是他画出了人心、人性、人道、人情,画出 了文明的基本价值。画出来这些东西,就很了不起。 中国的文明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文明。丰子恺的画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 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传送富于人心、富于人道的生命气息。中国的文明靠什么传承? 就靠一代一代的中国人,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 有人说,丰子恺的东西很软弱,是不能去和日本人抵抗的东西。其实从长久的观点 看,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良、纯真,这样一种文化具有长久的生命,其意义不亚于 拿起机关枪去和日本人对抗,它同样是一种抵抗,是文明对野蛮的抵抗。 像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家在今天已经成为遥远的绝响。他并不是完全为了艺术,或者 说是笔墨,或者是某种色彩,他不是追求一种风格,一种形式,更不是追求一种话语权, 或者是西方艺术的一些标准、时尚流行的符号,他的艺术是一种有生命担当的艺术。 丰子恺的作品,具有跟当代艺术不一样的概念,这样的艺术不能简单地用所谓“艺 术追求创新”的标准来看待。这是一种具有古典圣贤心灵的艺术,每一幅画的背后,都有 一种做人的精神,有一种很高的境界。在这样一种境界下面,艺术就会流露出生命的情调 和艺术的丰姿,不像我们后代的人去玩艺术或者去游戏艺术。 丰子恺的文字有一种非常独特的美,他的文字很轻松,很温馨,有一种江南的气味, 是一种宁静的、没有火气的、很温厚的气息。江南文化有一个特点叫做“水做的男人,花
样的女人”,江南水乡多,水很多,水多就是柔,有一种轻轻淡淡的,春天或初夏的气 息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上善若水”,道家讲最好的心境就像水一样,水是最高的善 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到哪里就随什么样的形状,到方就是方,到圆就是圆 水是最包容的。丰子恺的艺术像水,他画画的时候,用的笔是毛笔,温厚的味道就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关于都市文明的画,他画的大概是上海,人与人之间有一神 非常大的距离,本来是隔壁邻居,用了很大的铁栏杆,还是带刺的。丰子恺的画追求温暖 的人情,在人心沙漠化的城市文明当中,追求诚单的心灵沟通,人性的温暖。 丰子恺还有一幅“阿宝做媒人”的画,画的是“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宝做 媒人”。素材源自丰子恺的大女儿阿宝很小的时候,喜欢牵着弟弟瞻瞻、妹妹软软的手玩 做媒人的游戏。离上海华东师大很近的地方有一个茶城,,茶城一个礼品店有丰子恺和李 叔同的仿真作品卖,大概一两百块钱。有一天我去买礼品,恰好碰见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 那天我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哦,这不是阿宝么!”确实是阿宝,在那里签名售 画,一低头,一举首之间,恍然就是她小时候的神情。这是丰子恺艺术了不起的地方,很 传神,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七八十年后,小孩已成老妇,那神态 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活生生地感触到,这时我觉得丰子恺离我们非常近 (选自《名人传记》2009年第10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中国的文明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文明”同“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 良、纯真”有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 B.丰子恺画中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鳍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 要弓起肚子,保护肚子里的小生命,这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颤。 C.世界万物有情有义,丰子恺的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有生命、有 感觉、有情义的,这是古代“万物有情”哲学观念的体现,现在很多人都推崇这种观念。 D.文中说丰子恺画的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 意思是说丰子恺的画还有些稚嫩。 E.从丰子恺的画中可以捕捉到他看世界的眼光,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理解,观察出 他对人生的感动。 (2)为什么说“丰子恺的艺术像水”呢?请简要分析。(6分) (3)文中提到“阿宝做媒人”的画主要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6分)
8 一样的女人”,江南水乡多,水很多,水多就是柔,有一种轻轻淡淡的,春天或初夏的气 息。 老子的道德经里面说“上善若水”,道家讲最好的心境就像水一样,水是最高的善, 水是最高的境界,水是最不固执的,到哪里就随什么样的形状,到方就是方,到圆就是圆, 水是最包容的。丰子恺的艺术像水,他画画的时候,用的笔是毛笔,温厚的味道就出来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关于都市文明的画,他画的大概是上海,人与人之间有一神 非常大的距离,本来是隔壁邻居,用了很大的铁栏杆,还是带刺的。丰子恺的画追求温暖 的人情,在人心沙漠化的城市文明当中,追求诚挚的心灵沟通,人性的温暖。 丰子恺还有一幅“阿宝做媒人”的画,画的是“软软新娘子,瞻瞻新官人,宝宝做 媒人”。素材源自丰子恺的大女儿阿宝很小的时候,喜欢牵着弟弟瞻瞻、妹妹软软的手玩 做媒人的游戏。离上海华东师大很近的地方有一个茶城,,茶城一个礼品店有丰子恺和李 叔同的仿真作品卖,大概一两百块钱。有一天我去买礼品,恰好碰见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 那天我看到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哦,这不是阿宝么!”确实是阿宝,在那里签名售 画,一低头,一举首之间,恍然就是她小时候的神情。这是丰子恺艺术了不起的地方,很 传神,他能够把小孩子的神态抓住,而且保留下来。七八十年后,小孩已成老妇,那神态 我们还可以在我们生活当中,活生生地感触到,这时我觉得丰子恺离我们非常近。 (选自《名人传记》2009 年第 10 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文中“中国的文明是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文明”同“中国文明的特点是和平、善 良、纯真”有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 B.丰子恺画中在沸腾的汤水里面挣扎的黄鳝宁可让它的头烧焦,尾烧烂,但是它 要弓起肚子,保护肚子里的小生命,这给人心灵以极大的震颤。 C.世界万物有情有义,丰子恺的画中每一棵小草,每一根杨柳枝都是有生命、有 感觉、有情义的,这是古代“万物有情”哲学观念的体现,现在很多人都推崇这种观念。 D.文中说丰子恺画的背后有一只柔软、轻盈、美妙的手,像小孩子稚嫩的小手, 意思是说丰子恺的画还有些稚嫩。 E.从丰子恺的画中可以捕捉到他看世界的眼光,体会到他对生活的理解,观察出 他对人生的感动。 (2)为什么说“丰子恺的艺术像水”呢?请简要分析。(6 分) (3)文中提到“阿宝做媒人”的画主要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回答。(6 分)
(4)文中“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这句话带给你 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8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 文晓方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 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 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 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2005年去世,在结发妻子于1975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 基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 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 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27年用搞 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如今这打油诗一样的墓志铭永久地凿刻在先生的墓碑上了。 说到死,就有鬼,鬼文化也是国学中的一大块。长江边上丰都鬼城也越来越火爆,不 知先生是否去过丰都鬼城,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曰:“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意,向 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 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耀成一道彩虹。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 满族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 理写信曰“爱新觉罗·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 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和工作搞笑 大学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某教授申请加入,组织上准备接受他,想通过他来做老师 们的思想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领导走访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先生若有所思,没 有对某教授给予正面点评,反面娓娓道来:“本来一棵树上好好待着几只鸟,结果树上不 见得多了一只鸟,而可能所有鸟都飞走了”,来人遂心领神会去也。 启功先生从一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的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 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半开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 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 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单 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寥,只好寒喧而去。 、和学生搞笑 文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四川籍同学说回四 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说着就退到小书桌提笔铺纸写起来。同
9 (4)文中“像丰子恺这样的中国人,只要他们还在,中国文明就不会死’’这句话带给你 什么样的联想和启示?(8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有个搞笑的大师叫启功(节选) 文晓方 启功先生扬名不在于他是雍正皇帝八代玄孙,也不在他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 授,在于他的书法艺术、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在这几个领域中,除了给人庄 重深厚严谨脱俗感觉之外,和搞笑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启功老爷子确实搞笑,太搞笑了。 一、和自己搞笑 启功先生 2005 年去世,在结发妻子于 1975 年病逝不久,也就是他六十六岁时,自撰 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 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 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没有人像启功那样,提前 27 年用搞 笑的打油诗给自己盖棺定论,如今这打油诗一样的墓志铭永久地凿刻在先生的墓碑上了。 说到死,就有鬼,鬼文化也是国学中的一大块。长江边上丰都鬼城也越来越火爆,不 知先生是否去过丰都鬼城,但是他和鬼也搞笑,有诗曰:“昔有见鬼者,自言不畏葸,向 他摆事实,向他讲道理,你是明日我,我是昨日你,鬼心大悦服,彼此皆欢喜”。一个“明 日我”“昨日你”,把永不同轨的阴阳两界炫耀成一道彩虹。 身为雍正皇帝八代孙,启功先生拒绝爱新觉罗之姓,说爱新觉罗根本不是姓,是前清 满族人部落的称呼,相当于现在住宅小区的称谓,坚持自己:“姓启名功”。凡有不明事 理写信曰“爱新觉罗 •启功收”者,一律不开封,并在信封上赫然写着“查无此人,敬请 退回”,有好事者究问为什么,答曰:“不信,请人去派出所户籍处查,保证无此人”。 二、和工作搞笑 大学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某教授申请加入,组织上准备接受他,想通过他来做老师 们的思想工作,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有领导走访启功先生征求意见。先生若有所思,没 有对某教授给予正面点评,反面娓娓道来:“本来一棵树上好好待着几只鸟,结果树上不 见得多了一只鸟,而可能所有鸟都飞走了”,来人遂心领神会去也。 启功先生从一职位上退下,竞争上岗的人数不少,替补人选一时难以定夺。相关领导 问先生意见,先生本不想介入此事,半开玩笑回说:“不如抓阄。”一位竞争者听说后颇 为不满,连夜造访质问:“如此大事怎能玩笑对待,岂不对我等太不尊重了吗?”颇有兴 师问罪之状。先生立马回答:“怎么能说不尊重?西藏达赖、班禅转世不也要通过金瓶掣 签这种抓阄方式来决定吗?”来者一时语塞,只好寒喧而去。 三、和学生搞笑 文革后北师大第一批研究生毕业,几个同学去拜访启功先生。一位四川籍同学说回四 川大学谋职,先生自告奋勇说可以写一封推荐信,说着就退到小书桌提笔铺纸写起来。同
学们继续聊天,没几句,先生已经写好。展开一读,竟是一片古朴典雅语言精美朗朗上口 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徐徐说道:“这没什么,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 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个博土毕业生回忆:1991年1月17日,美国向伊拉克宜战,是日正逢我博士论文 答辫。答辫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他不禁手心出汗。启功先生第 一个向我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我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 气氛活跃,我也为之精神一振,对答如流,顺利过关。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 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四、和病痛搞笑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 油诗也就来了。《沁园春病》: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 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 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 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謇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后来做了颈椎牵引术,躺在牵引床上,又作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 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 这般上吊 启功先生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 “你们少说了一个“反犬旁。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在我看来,他给 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汉字书法,而不是许多是是非非1 (选自《读者》2009年第9期)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启功先生是清朝皇族后裔,同时也是书法家、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专家,更 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人 B.启功先生和鬼搞笑的那首诗,表现了先生对鬼神的质疑与反对,表现了其不信鬼神的坚 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C.启功先生用树上的鸟的例子,委婉地表达了他并不赞同吸引某教授进入党组织的意见, 可见启功先生的“搞笑”也是有原则性的。 D.启功先生并不看重权势地位,同时他也曾用“金瓶掣签”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劝诫过一些 有情绪的同事,最后同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世、对事、对己、对 人的种种态度,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2)从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里,体现出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征?(6分)
10 学们继续聊天,没几句,先生已经写好。展开一读,竟是一片古朴典雅语言精美朗朗上口 的骈体文,在座同学无不惊呼赞叹。先生徐徐说道:“这没什么,是我的强项,其实我最 适合做一名专起草文书的僚员”。 一个博士毕业生回忆:1991 年 1 月 17 日,美国向伊拉克宣战,是日正逢我博士论文 答辩。答辩席上坐着北大、中国社科院的名流,气氛紧张,他不禁手心出汗。启功先生第 一个向我提问,但却很突兀:“打起来没有啊?”,我答:“打起来了!”,全场哄堂大笑, 气氛活跃,我也为之精神一振,对答如流,顺利过关。先生这也许叫玩世,但我理解先生, 他把这些都视为仪式,在他内心深处有着真正的严肃。 四、和病痛搞笑 先生晚年,多有病痛,颈椎骨质增生导致头晕,开始不大去医院,一旦去了,搞笑打 油诗也就来了。《沁园春•病》: 旧病重来,依样葫芦,地复天翻。怪非观珍宝,眼球震颤;未逢国色,魂魄拘挛。郑 重要求,“病魔足下,可否虚衷听一言?亲爱的,你何时与我,永断牵缠?”多蒙友好相 怜,劝努力精心治一番。只南行半里,首都医院,纵无特效,姑且周旋。奇事惊人,大夫 高叫:“现有磷酸组织胺。别害怕,虽药称剧毒,管保平安。” 后来做了颈椎牵引术,躺在牵引床上,又作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栓牢。 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几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每篇瞧,不见 这般上吊。 启功先生也被人们称为大师,不知道值几多金银。每当听到有人尊称他“大师”,便说: “你们少说了一个‘反犬旁’。我是那个‘狮’。”说完向人做狮吼状。在我看来,他给 后世留下了一片无边的心海和众多灿烂的汉字书法,而不是许多是是非非! (选自《读者》2009 年第 9 期) (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启功先生是清朝皇族后裔,同时也是书法家、古代书画碑帖鉴定和古文学研究专家,更 是一个具有幽默感的老人。 B.启功先生和鬼搞笑的那首诗,表现了先生对鬼神的质疑与反对,表现了其不信鬼神的坚 定的唯物主义立场。 C.启功先生用树上的鸟的例子,委婉地表达了他并不赞同吸引某教授进入党组织的意见, 可见启功先生的“搞笑”也是有原则性的。 D.启功先生并不看重权势地位,同时他也曾用“金瓶掣签”的例子语重心长地劝诫过一些 有情绪的同事,最后同事心悦诚服地接受了他的意见。 E.启功先生给我们留下来的不仅仅是他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更有其对世、对事、对己、对 人的种种态度,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更加值得我们珍惜。 (2)从启功先生自撰墓志铭里,体现出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征?(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