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绍兴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 Cell Biology》课程教学资源(学习教程)第六章 细胞内功能区隔与蛋白分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X,文档页数:44,文件大小:1.1MB,团购合买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胞内膜泡运输 第三节 内质网 第四节 高尔基体 第五节 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

第之章 细胞肉功能区隔 与蛋白质分选 INTRACELLULAR COMPARTMENT AND PROTEINS SORTING

与原核细胞物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由内膜构成的功能区隔。细胞内膜系统指在 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 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膜包围的细胞器 (膜性细胞器)。 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扩大膜的总面 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其二是将细 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和蛋白质分选,关于线 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与蛋白质分选将分别在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和第十二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中讲解。 第一节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从系统发生来看内膜系统起源于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从个体发生 来看新细胞的内膜系统来源于原有内膜系统的分裂。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不仅要进行染色体和 细胞核的复制,同时各种细胞器通过吸收新合成的成分长大,然后随着细胞的分裂分配到子细 胞中去。细胞不能从无到有产生所有膜性细胞器,新的膜性细胞器来源于已存在细胞器的分 裂。如果彻底移除细胞内所有的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根本不能重建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因为过 氧化物酶体中具有选择性地接受细胞质内合成的蛋白质的转位因子(translocator)。细胞内 合成的蛋白质、脂类等物质之所以能够定向的转运到特定的细胞器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蛋 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or targeting sequence),其二是细胞器上具 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分选受体,sorting receptor),因此内膜系统的发生具有核外遗传的特 性。 一、蛋白质分选信号 细胞类至少存在两类蛋白质分选的信号(图6-1):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15-60个 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 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蛋白质分选信号的作用是引导蛋白质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 物酶体,也可以引导蛋白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或从Gog体进入内质网。这种分选信号的氨 基酸残基有时呈线性排列,有时折叠成信号斑,如引导蛋白质定向运输到溶酶体的信号斑,是 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被高尔基体选择性加工的标识

与原核细胞物不同的是真核细胞具有复杂的由内膜构成的功能区隔。细胞内膜系统指在 结构,功能或发生上相关的细胞内膜形成的细胞结构,包括核被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及其形 成的溶酶体和分泌泡等,以及其它细胞器如线粒体,质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膜包围的细胞器 (膜性细胞器)。 内膜系统形成了一种胞内网络结构,其功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扩大膜的总面 积,为酶提供附着的支架,如脂肪代谢、氧化磷酸化相关的酶都结合在细胞膜上。其二是将细 胞内部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保证各种生化反应所需的独特的环境。 本章主要介绍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和蛋白质分选,关于线 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的功能与蛋白质分选将分别在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和第十二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中讲解。 第一节 蛋白质分选的基本原理 从系统发生来看内膜系统起源于质膜的内陷和内共生(线粒体、叶绿体),从个体发生 来看新细胞的内膜系统来源于原有内膜系统的分裂。当细胞进行分裂时,不仅要进行染色体和 细胞核的复制,同时各种细胞器通过吸收新合成的成分长大,然后随着细胞的分裂分配到子细 胞中去。细胞不能从无到有产生所有膜性细胞器,新的膜性细胞器来源于已存在细胞器的分 裂。如果彻底移除细胞内所有的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根本不能重建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因为过 氧化物酶体中具有选择性地接受细胞质内合成的蛋白质的转位因子(translocator)。细胞内 合成的蛋白质、脂类等物质之所以能够定向的转运到特定的细胞器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蛋 白质中包含特殊的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 or targeting sequence ),其二是细胞器上具 特定的信号识别装置(分选受体,sorting receptor),因此内膜系统的发生具有核外遗传的特 性。 一、蛋白质分选信号 细胞类至少存在两类蛋白质分选的信号(图 6-1): ①信号序列(signal sequence):存在于蛋白质一级结构上的线性序列,通常 15-60 个 氨基酸残基,有些信号序列在完成蛋白质的定向转移后被信号肽酶(signal peptidase)切除. ②信号斑(signal patch):存在于完成折叠的蛋白质中,构成信号斑的信号序列之间可 以不相邻,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蛋白质分选信号的作用是引导蛋白质从胞质溶胶进入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 物酶体,也可以引导蛋白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或从 Golgi 体进入内质网。这种分选信号的氨 基酸残基有时呈线性排列,有时折叠成信号斑,如引导蛋白质定向运输到溶酶体的信号斑,是 溶酶体酸性水解酶被高尔基体选择性加工的标识

UNFOLDED PROTEIN FOLDED PROTEIN NH2 signal COOH H2N sequence A signal COOH patch COOH (B) regions contributing to signal patch 图6-1两类分选信号引自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4thed.2002 表1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 功能 信号序列 输入细胞核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输出细胞核 -Leu-Ala-Leu-Lys-Leu-Ala-Gly-Leu-Asp-lle- 输入线粒体 *H3N-Met-Leu-Ser-Leu-Arg-Gln-Ser-lle-Arg-Phe-Phe-Lys-Pro- Ala-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 *H3N-Met-Val-Ala-Met-Ala-Met-Ala-Ser-Leu-GIn-Ser-Ser-Met-Ser- 输入质体 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Gly-GIn-Pro-Leu- Ser-Pro-lle-Thr-Leu-Ser-Pro-Phe-Leu-GIn-Gly- 输入过氧化物酶体 Ser-Lys-Leu-COO- *H3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lle-Leu- 输入内质网 Phe-Trp-Ala-Thr-Glu-Ala-Glu-GIn-Leu-Thr-Lys-Cys-Glu-Val-Phe- GIn- 返回内质网 -Lys-Asp-Glu-Leu-COO(KDEL) 由质膜到内体 Tyr-X-X-Φ 每一种信号序列决定特殊的蛋白质转运方向,如输入内质网的蛋白质通常N端具有一段 信号序列,含有6-15个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由高尔基体返回内质网的蛋白质,其C端

图 6-1 两类分选信号 引自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 2002 表 1 一些典型的分选信号 功能 信号序列 输入细胞核 -Pro-Pro-Lys-Lys-Lys-Arg-Lys-Val- 输出细胞核 -Leu-Ala-Leu-Lys-Leu-Ala-Gly-Leu-Asp-Ile- 输入线粒体 +H3N-Met-Leu-Ser-Leu-Arg-Gln-Ser-Ile-Arg-Phe-Phe-Lys-Pro￾Ala-Thr-Arg-Thr-Leu-Cys-Ser-Ser-Arg-Tyr-Leu-Leu- 输入质体 +H3N-Met-Val-Ala-Met-Ala-Met-Ala-Ser-Leu-Gln-Ser-Ser-Met-Ser￾Ser-Leu-Ser-Leu-Ser-Ser-Asn-Ser-Phe-Leu- Gly-Gln-Pro-Leu￾Ser-Pro-Ile-Thr-Leu-Ser-Pro-Phe-Leu- Gln-Gly- 输入过氧化物酶体 -Ser-Lys-Leu-COO- 输入内质网 +H3N-Met-Met-Ser-Phe-Val-Ser-Leu-Leu-Leu-Val-Gly-Ile-Leu￾Phe-Trp-Ala-Thr-Glu-Ala-Glu-Gln-Leu-Thr-Lys-Cys- Glu-Val-Phe￾Gln- 返回内质网 -Lys-Asp-Glu-Leu-COO-(KDEL) 由质膜到内体 Tyr-X-X-Φ 每一种信号序列决定特殊的蛋白质转运方向,如输入内质网的蛋白质通常 N 端具有一段 信号序列,含有 6-15 个带正电荷的非极性氨基酸。由高尔基体返回内质网的蛋白质,其 C 端

的四个氨基序列,一些已知的分选信号见表1。目前对于信号斑了解较少,主要是因为它存在 于复杂的三维结构中,很难将其分离出来研究。 二、蛋白质分选运输的途径 蛋白质的分选运输途径主要有三类: 1、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如核孔可以选择性的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和RNP复 合体,并且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2、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地。如细胞质 中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上的转位因子,以解折叠的线性分子进入线 粒体。 3、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 细胞器。如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 或激素,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这几种运输机制都涉及信号序列的引导和靶细胞器上受体蛋白的识别

的四个氨基序列,一些已知的分选信号见表 1。目前对于信号斑了解较少,主要是因为它存在 于复杂的三维结构中,很难将其分离出来研究。 二、蛋白质分选运输的途径 蛋白质的分选运输途径主要有三类: 1、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如核孔可以选择性的主动运输大分子物质和 RNP 复 合体,并且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细胞核。 2、跨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蛋白质通过跨膜通道进入目的地。如细胞质 中合成的蛋白质在信号序列的引导下,通过线粒体上的转位因子,以解折叠的线性分子进入线 粒体。 3、膜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蛋白质被选择性地包装成运输小泡,定向转运到靶 细胞器。如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高尔基体分泌形成溶酶体、细胞摄入某些营养物质 或激素,都属于这种运输方式。 这几种运输机制都涉及信号序列的引导和靶细胞器上受体蛋白的识别

第二节膜泡运输 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如从内质网到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膜泡运输 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 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 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特征。 大多数运输小泡是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的。其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 白质构成的衣被(cot)。这种衣被在运输小泡与靶细胞器的膜融合之前解体。衣被具有两个 主要作用:①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一起,形成运输小泡:②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 的外部特征,相同性质的运输小泡之所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体积,与衣被蛋白的组成有关。 胞内膜泡运输沿微管或微丝运行,动力来自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与膜泡运输有 关的马达蛋白有3类:一类是动力蛋白(dynein),可向微管负端移动:另一类为驱动蛋白 (kinesin),可牵引物质向微管的正端移动:第三类是肌球蛋白(myosin),可向微丝的正极 运动。在马达蛋白的作用下,可将膜泡转运到特定的区域, 一、衣被类型 己知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衣被蛋白,即:笼形蛋白(clathrin)、COPI和COPII,个介导 不同的运输途径(表2)。 表2衣被小泡的类型与功能 衣被类型 GTP酶 组成与衔接蛋白 运输方向 clathrin Arf Clathrin重链与轻链, 质膜→内体 AP2 Clathrin重链与轻链 高尔基体→内体 AP1 Clathrin重链与轻链 高尔基体→溶酶体 AP3 高尔基体→植物液泡 COPI Arf COPaβB'yδεζ 高尔基体→内质网 COP II Sar 1 Sec23/Sec24复合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Sec13/31复合 体,Sec16,Sec12

第二节 膜泡运输 细胞内部内膜系统各个部分之间的物质传递常常通过膜泡运输方式进行。如从内质网到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到溶酶体;细胞分泌物的外排,都要通过过渡性小泡进行转运。膜泡运输 是一种高度有组织的定向运输,各类运输泡之所能够被准确地运到靶细胞器,主要是因为细胞 器的胞质面具有特殊的膜标志蛋白。许多膜标志蛋白存在于不止一种细胞器,可见不同的膜标 志蛋白组合,决定膜的表面识别特征。 大多数运输小泡是在膜的特定区域以出芽的方式产生的。其表面具有一个笼子状的由蛋 白质构成的衣被(coat)。这种衣被在运输小泡与靶细胞器的膜融合之前解体。衣被具有两个 主要作用:①选择性的将特定蛋白聚集在一起,形成运输小泡;②如同模具一样决定运输小泡 的外部特征,相同性质的运输小泡之所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体积,与衣被蛋白的组成有关。 胞内膜泡运输沿微管或微丝运行,动力来自马达蛋白(motor proteins)。与膜泡运输有 关的马达蛋白有 3 类:一类是动力蛋白(dynein),可向微管负端移动;另一类为驱动蛋白 (kinesin),可牵引物质向微管的正端移动;第三类是肌球蛋白(myosin),可向微丝的正极 运动。在马达蛋白的作用下,可将膜泡转运到特定的区域, 一、衣被类型 已知三类具有代表性的衣被蛋白,即:笼形蛋白(clathrin)、COPI 和 COPII,个介导 不同的运输途径(表 2)。 表 2 衣被小泡的类型与功能 衣被类型 GTP 酶 组成与衔接蛋白 运输方向 clathrin Arf Clathrin 重链与轻链, AP2 质膜→内体 Clathrin 重链与轻链, AP1 高尔基体→内体 Clathrin 重链与轻链, AP3 高尔基体→溶酶体 高尔基体→植物液泡 COP I Arf COPαββ’γδεζ 高尔基体→内质网 COP II Sar 1 Sec23/Sec24 复合体, Sec 13/31 复合 体, Sec 16,Sec 12 内质网→高尔基体

(一)笼形蛋白衣被小泡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是最早发现的衣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到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 运输,以及质膜到内膜区隔的膜泡运输。 笼形蛋白分子由3个重链和3个轻链组成(图6-2),形成一个具有3个曲臂的形状 (triskelion)。许多笼形蛋白的曲臂部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5边形网孔的笼子(图6 3)。 heavy chain light chain (C) 防nm 图6-2笼形蛋白的结构,A电镜照片,B分子模型,C衣被模型引自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4th ed.2002

(一)笼形蛋白衣被小泡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是最早发现的衣被小泡,介导高尔基体到内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 运输,以及质膜到内膜区隔的膜泡运输。 笼形蛋白分子由 3 个重链和 3 个轻链组成(图 6-2),形成一个具有 3 个曲臂的形状 (triskelion)。许多笼形蛋白的曲臂部分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 5 边形网孔的笼子(图 6- 3)。 图 6-2 笼形蛋白的结构,A 电镜照片,B 分子模型,C 衣被模型 引自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 2002

0.2um 图6-3笼形蛋白衣被小泡的形态 笼形蛋白形成的衣被中还有衔接蛋白(adaptin)。它介于笼形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 间,起连接作用(图6-4)。目前至少发现4种不同类型的衔接蛋白,可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 受体,形成不同性质的转运小泡,如AP1参与高尔基体→内体的运输、AP2参与质膜→内体 的运输、AP3参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运输

图 6-3 笼形蛋白衣被小泡的形态 笼形蛋白形成的衣被中还有衔接蛋白(adaptin)。它介于笼形蛋白与配体受体复合物之 间,起连接作用(图 6-4)。目前至少发现 4 种不同类型的衔接蛋白,可分别结合不同类型的 受体,形成不同性质的转运小泡,如 AP1 参与高尔基体→内体的运输、AP2 参与质膜→内体 的运输、AP3 参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的运输

UNCOATING VESICLE FORMATION cargo receptor adaptin clathrin cargo molecules 图6-4笼形衣被小泡的组成 当笼形蛋白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动力素(dynamin)聚集成一圈围绕在芽的颈部 (图6-5),将小泡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小于1.5nm),从而导致膜融合,掐断(pinch o)衣被小泡。动力素是一种GTP酶,调节小泡以出芽形式脱离膜的速率。动力素可以召集其 它可溶性蛋白在小泡的颈部聚集,通过改变膜的形状和膜脂的组成,促使小跑颈部的膜融合, 形成衣被小泡。 blocked by dynamin 工c (A) dynamin and associated proteins 图6-5 Clathrin衣被小泡的掐断过程引自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4thed.2002 当衣被小泡从膜上释放后,衣被很快就解体,属于hsp70家族的一种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e)充当衣被解体的ATP酶,一种辅蛋白(auxillin)可以激活这种ATP 酶

图 6-4 笼形衣被小泡的组成 当笼形蛋白衣被小泡形成时,可溶性蛋白动力素(dynamin)聚集成一圈围绕在芽的颈部 (图 6-5),将小泡柄部的膜尽可能地拉近(小于 1.5nm),从而导致膜融合,掐断(pinch off)衣被小泡。动力素是一种 GTP 酶,调节小泡以出芽形式脱离膜的速率。动力素可以召集其 它可溶性蛋白在小泡的颈部聚集,通过改变膜的形状和膜脂的组成,促使小跑颈部的膜融合, 形成衣被小泡。 图 6-5 Clathrin 衣被小泡的掐断过程 引自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 2002 当衣被小泡从膜上释放后,衣被很快就解体,属于 hsp70 家族的一种分子伴侣 (molecular chaperone)充当衣被解体的 ATP 酶,一种辅蛋白(auxillin)可以激活这种 ATP 酶

(二)COPI衣被小泡 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escaped proteins)返回内质网(图6-6、7)。起初 发现于高尔基体碎片,在含有ATP的溶液中温育时,能形成非笼形蛋白包被的小泡。进一步 的研究发现这种衣被蛋白复合体包含多达7种肽链。 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输送运输小泡时,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也不可避免的被运送到了高尔 基体,如不进行回收则内质网因为磷脂和某些蛋白质的匮乏而停止工作。内质网通过两种机制 维持蛋白质的平衡:一是转运泡将应被保留的驻留蛋白排斥在外,例如有些驻留蛋白参与形 成大的复合物,因而不能被包装在出芽形成的转运泡中,结果被保留下来:二是通过对逃逸蛋 白的回收机制,使之返回它们正常驻留的部位。 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C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 (retrieval signals),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运至高尔基体cis面,则cis 面的膜结合受体蛋白将识别并结合逃逸蛋白的回收信号,形成COP!衣被小泡将它们返回内质 网。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协助折叠的分子伴侣,均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 LyS-Asp-Glu-Leu(KDEL,图6-8)。内质网的膜蛋白(如SRP受体)在C端有一个不同的 回收信号,通常是Lys-Lys-X-X(KKXX,X:任意氨基酸),同样可保证它们的回收。 COPI衣被小泡还可以介导高尔基体不同区域间的蛋白质运输。 图6-6COPI衣被小泡的形态

(二)COP I 衣被小泡 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escaped proteins)返回内质网(图 6-6、7)。起初 发现于高尔基体碎片,在含有 ATP 的溶液中温育时,能形成非笼形蛋白包被的小泡。进一步 的研究发现这种衣被蛋白复合体包含多达 7 种肽链。 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输送运输小泡时,一部分自身的蛋白质也不可避免的被运送到了高尔 基体,如不进行回收则内质网因为磷脂和某些蛋白质的匮乏而停止工作。内质网通过两种机制 维持蛋白质的平衡 :一是转运泡将应被保留的驻留蛋白排斥在外,例如有些驻留蛋白参与形 成大的复合物,因而不能被包装在出芽形成的转运泡中,结果被保留下来;二是通过对逃逸蛋 白的回收机制,使之返回它们正常驻留的部位。 内质网的正常驻留蛋白,不管在腔中还是在膜上,它们在 C 端含有一段回收信号序列 (retrieval signals),如果它们被意外地逃逸进入转运泡从内质网运至高尔基体 cis 面,则 cis 面的膜结合受体蛋白将识别并结合逃逸蛋白的回收信号,形成 COPI 衣被小泡将它们返回内质 网。内质网腔中的蛋白,如蛋白二硫键异构酶和协助折叠的分子伴侣,均具有典型的回收信号 Lys-Asp-Glu-Leu(KDEL,图 6-8)。内质网的膜蛋白(如 SRP 受体)在 C 端有一个不同的 回收信号,通常是 Lys-Lys-X-X(KKXX,X:任意氨基酸),同样可保证它们的回收。 COP I 衣被小泡还可以介导高尔基体不同区域间的蛋白质运输。 图 6-6 COP I 衣被小泡的形态

microtubule COPll coat motor protein cis Golgi ER network vesicular tubular COPI_ cluster coat (B) retrieval transport 图6-7COPI和COPI‖衣被小泡引自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4thed.2002 soluble ER resident protein KDEL empty KDEL receptor COPI coat 图6-8KDEL序列引自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4thed.2002 (三)COPⅡ衣被小泡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最早发现于酵母ER在ATP存在的细胞质液中温 育时,ER膜上能形成类似于COPI的衣被小泡,某些温度敏感型的酵母,由于COPI衣被 蛋白发生变异,在特定温度下会在内质网中积累蛋白质。 COP II衣被由多种蛋白质构成(参见表2),其中Sar1GTP酶与Sec23/Sec24复合体 结合在一起,形成紧紧包围着膜的一层衣被,Sec13/Sec31复合体形成覆盖在外围的一层衣 被,Sec16推测可能是一种骨架蛋白,Sec12是Sar1的鸟苷酸交换因子。真核生物的COP川 衣被蛋白亚单位具有一些横向同源物(Paralog)[1],这些同源物可能介导不同的蛋白质转 运,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纯化的Sar1、Sec23/Sec24、Sec13/Sec31等5 种成分足以在人工脂质体上形成小泡,说明这些成分具有改变膜的形状和掐断运输小泡的功 能。 COPI衣被小泡形成与内质网的特殊部位,称为内质网出口(exit sites),这些部位没 有核糖体,由交织在一起的管道和囊泡组成网络结构

图 6-7 COPI 和 COPII 衣被小泡 引自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 2002 图 6-8 KDEL 序列 引自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4th ed. 2002 (三)COPⅡ衣被小泡 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最早发现于酵母 ER 在 ATP 存在的细胞质液中温 育时,ER 膜上能形成类似于 COP I 的衣被小泡,某些温度敏感型的酵母,由于 COP II 衣被 蛋白发生变异,在特定温度下会在内质网中积累蛋白质。 COP II 衣被由多种蛋白质构成(参见表 2),其中 Sar1GTP 酶与 Sec23/Sec24 复合体 结合在一起,形成紧紧包围着膜的一层衣被,Sec13/Sec31 复合体形成覆盖在外围的一层衣 被,Sec16 推测可能是一种骨架蛋白,Sec12 是 Sar1 的鸟苷酸交换因子。真核生物的 COP II 衣被蛋白亚单位具有一些横向同源物(Paralog)[1],这些同源物可能介导不同的蛋白质转 运,具有不同的调节机制。在实验条件下,纯化的 Sar1、Sec23/Sec24、Sec13/Sec31 等 5 种成分足以在人工脂质体上形成小泡,说明这些成分具有改变膜的形状和掐断运输小泡的功 能。 COP II 衣被小泡形成与内质网的特殊部位,称为内质网出口(exit sites),这些部位没 有核糖体,由交织在一起的管道和囊泡组成网络结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X)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44页,可试读15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