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课堂实录 执教者:碧莲中学林达 、导入 师:回顾之前所学,描绘秋天的词句有哪些? 生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生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生3:“人比黄花瘦。” 师:“黄花”指“菊花”,代表秋天的意象。这些诗句以独特的笔法写出了秋的 姿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秋”的文章——《秋声赋》。它与我们以 前所学不同,比较特别,描绘的是“秋声”。 文本研习 师:齐读课文,文中怎样描写秋声的? (PPT展示): 1、精读课文,检查预习: 萧飒縱縱铮铮丰草绿缛砭人肌骨渥然黟然 胡为乎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师:齐读词语,注意读音。(生读) 师:翻译上面两个句子。生翻译
《秋声赋》课堂实录 执教者:碧莲中学 林达 一、导入 师:回顾之前所学,描绘秋天的词句有哪些? 生 1:“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生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生 3:“人比黄花瘦。” 师:“黄花”指“菊花”,代表秋天的意象。这些诗句以独特的笔法写出了秋的 姿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秋”的文章——《秋声赋》。它与我们以 前所学不同,比较特别,描绘的是“秋声”。 二、文本研习 师:齐读课文,文中怎样描写秋声的? (PPT 展示): 1、 精读课文,检查预习: 萧飒 鏦鏦铮铮 丰草绿缛 砭人肌骨 渥然 黟然 胡为乎来哉?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 师:齐读词语,注意读音。(生读) 师:翻译上面两个句子。生翻译
师强调:“胡”一一什么;宾语前置句。“所以”表示“什么什么的原因” 师:文中描写“秋声”的句子有哪些? 生4读:“初淅沥以萧飒……但闻人马之行声。” 师:感情投入不够,请另外一位同学读读看。生5读 生6点评:读得有感情,第一句应惊。 师:那些词要重读? 生6:“初”、“忽”、“骤”。再读; 师:“秋声”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7:惊悚,朗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 再次齐读 师: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PPT) 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请从表现手法、用词、角度变化等方面赏析 生8: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形象的写出了秋来势的猛烈,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了。 师:具体化成什么了呢
师强调:“胡”——什么;宾语前置句。“所以”表示“什么什么的原因” 师:文中描写“秋声”的句子有哪些? 生 4 读:“初淅沥以萧飒……但闻人马之行声。” 师:感情投入不够,请另外一位同学读读看。生 5 读。 生 6 点评:读得有感情,第一句应惊。 师:那些词要重读? 生 6:“初”、“忽”、“骤”。再读; 师:“秋声”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 7:惊悚,朗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 再次齐读。 师: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PPT) 如何将无形的秋声写得具体可感的? (请从表现手法、用词、角度变化等方面赏析) 生 8: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 形象的写出了秋来势的猛烈,把抽象的声音具体化了。 师:具体化成什么了呢?
生:波涛、风雨、衔枚疾走 生9:用词,“初、忽、骤”等词语写出了秋声的力度 生10: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显示了秋声由远到近、由弱到强的变化。“淅沥 縱縱铮铮”等, 师:写出了秋声的急、变化,请大家再读一遍,读出秋声的变化。(生齐读) 师:在赋中,这种写法叫铺陈渲染, 师:欧阳修听到这样的秋声有怎样的感想呢? 生11:悚、悲。 师:哪里体现? 生11:悚然而听之。余曰:噫嘻悲载 师:读出了“悲”吗?再读。 师指导:“悲”应重读,尾音拖长。再齐读。 师:作者的秋声之悲因何而起 生12:因秋天表现出来的景:秋天万木凋零 师: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场景? 生13:茂盛的草木到秋天变得衰败了;“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师:“争”用拟人的手法,句式上对偶。体现文赋的特点? 师:为什么写得这么茂盛? 生14:反衬手法 师: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波涛、风雨、衔枚疾走…… 生 9:用词,“初、忽、骤”等词语写出了秋声的力度。 生 10: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显示了秋声由远到近、由弱到强的变化。“淅沥、 鏦鏦铮铮”等。 师:写出了秋声的急、变化,请大家再读一遍,读出秋声的变化。(生齐读) 师:在赋中,这种写法叫铺陈渲染。 师:欧阳修听到这样的秋声有怎样的感想呢? 生 11:悚、悲。 师:哪里体现? 生 11:悚然而听之。余曰:噫嘻悲载!: 师:读出了“悲”吗? 再读。 师指导:“悲”应重读,尾音拖长。再齐读。 师:作者的秋声之悲因何而起? 生 12:因秋天表现出来的景:秋天万木凋零; 师:描绘了一副怎样的场景? 生 13:茂盛的草木到秋天变得衰败了;“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师:“争”用拟人的手法,句式上对偶。体现文赋的特点? 师:为什么写得这么茂盛? 生 14:反衬手法。 师:很好,还有补充吗?
生15:秋,刑官也;生命往往在秋天失去 生16:商,伤也;从音乐的角度写出秋的“伤” 生17:直接描写秋声:凄凄切切 生18:秋天表现出来的景: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景色给人萧瑟的感觉 惨淡清明栗冽萧条 ◆草木零落 ◆刑官兵象…… 肃杀为心 师(PPT): 小结:作者通过秋天景色的描写、对秋声的描绘写出“悲” 钱钟书:“节物本‘好’而人自‘惆怅’,风景因心境而改观耳。” 师:但你接触到得秋天,你的感觉如何呢?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伤悲呢?读钱钟书 的话 (PPT)
生 15:秋,刑官也;生命往往在秋天失去; 生 16:商,伤也;从音乐的角度写出秋的“伤”; 生 17:直接描写秋声:凄凄切切; 生 18:秋天表现出来的景: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 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景色给人萧瑟的感觉。 ❖ 惨淡 清明 栗冽 萧条 ❖ 草木零落 ❖ 刑官 兵象 …… ❖ 肃杀为心 师(PPT): 小结:作者通过秋天景色的描写、对秋声的描绘写出“悲”。 钱钟书:“节物本‘好’而人自‘惆怅’,风景因心境而改观耳。” 师:但你接触到得秋天,你的感觉如何呢?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伤悲呢?读钱钟书 的话: (PPT)
那么,当时欧阳修的心境如何呢? 生19:被贬,境况不佳。 知人论世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20多年,29岁因 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 48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岁就白发萧 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 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年) 53岁的欧阳修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也在这一年,他写下了《秋声 赋》 (PPT) 师:结合PPT的内容,看看文中有其心境的写照吗? 生20: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行。当时很苦闷。 师:翻译该句,“感、劳”什么意思?有何特殊用法?
那么,当时欧阳修的心境如何呢? 生 19:被贬,境况不佳。 知人论世 欧阳修为人刚正,敢于直言,但他的一生历尽艰辛,宦海升沉 20 多年,29 岁因 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主张被贬夷陵;39 岁再度因参与“庆历新政”被贬滁州; 48 岁那一年,又被宦官诬陷,几乎出知同州。他本来体弱多病,40 岁就白发萧 疏了。虽然自至和元年开始结束贬谪外放的生活,重新获得朝廷重用,官职也一 路升迁,但长年的政治斗争使他感到心力交瘁,在宋仁宗嘉佑四年(1059 年), 53 岁的欧阳修辞去开封府尹的职务,专心著述。也在这一年,他写下了《秋声 赋》。 (PPT) 师:结合 PPT 的内容,看看文中有其心境的写照吗? 生 20: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行。当时很苦闷。 师:翻译该句,“感、劳”什么意思?有何特殊用法?
生:使……影响,使……劳累。使动用法。 生21:“以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红润青春的面容形同槁木, 黑发健壮的人头发变得花白。可见当时作者由于仕途的不顺,又体弱多病,变得 悲伤。 三:问题探讨: 师:欧阳修可谓是仕途坎坷,也就是说作者的人生经历使其心境悲伤,进而产 生悲秋情怀。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PPT)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表达 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生22:无奈。“非金石之质”的身躯,无法把握自身命运 生23:“亦何恨乎秋声!”作者看淡了人生的不平。 师:呈现两种不同的理解,但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四ε作业:课外搜集古人悲秋情怀的诗句,品读。 五:板书:
生:使……影响,使……劳累。使动用法。 生 21:“以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红润青春的面容形同槁木, 黑发健壮的人头发变得花白。可见当时作者由于仕途的不顺,又体弱多病,变得 悲伤。 三:问题探讨: 师:欧阳修可谓是仕途坎坷,也就是说作者的人生经历使其心境悲伤,进而产 生悲秋情怀。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PPT)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表达 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生 22:无奈。“非金石之质”的身躯,无法把握自身命运。 生 23:“亦何恨乎秋声!”作者看淡了人生的不平。 师:呈现两种不同的理解,但都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悲秋情怀。 四:作业:课外搜集古人悲秋情怀的诗句,品读。 五:板书:
《秋声赋》评课实录 永嘉中学卢怡心点评 经过我们评课组老师的讨论及我自己在上这堂课的一些体会,我们认为林达 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朗读突出,以齐读为主。 有上课前自由朗读,上课后齐读,老师、同学互相点评后再齐读,能体现板 块“文以 气为主”的主题。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文赋的特点:铺陈渲染。 3、字词的落实和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较为紧密,以朗读带领学生理解内容, 和本次活动主题相符合。 但也有值得和大家探讨的地方: 1、课堂中朗读的目的不明确,或者说朗读是否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比如说:老师问“如何将秋声写得具体可感?”可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指导 “初、忽、骤、皆、疾”等词语,体会“忽”的前后变化,前轻后重。也就是说 通过这些词语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关于文章主题的挖掘 第三段文字难度较大,贴近做着思想和文章主题,但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 反而讲解最少,学生可能不懂欧阳修写此文的真正目的。真正原因在于对前文、 特别是对第二段的解读不够。 对秋声的描写不仅仅是由小到大,更是由远及近,有变化的。而老师在 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仔细的品析
《秋声赋》评课实录 永嘉中学 卢怡心点评: 经过我们评课组老师的讨论及我自己在上这堂课的一些体会,我们认为林达 老师的这堂课是一堂成功的文言文教学课。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朗读突出,以齐读为主。 有上课前自由朗读,上课后齐读,老师、同学互相点评后再齐读,能体现板 块“文以 气为主”的主题。 2、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文赋的特点:铺陈渲染。 3、字词的落实和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较为紧密,以朗读带领学生理解内容, 和本次活动主题相符合。 但也有值得和大家探讨的地方: 1、课堂中朗读的目的不明确,或者说朗读是否促进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 解。比如说:老师问“如何将秋声写得具体可感?”可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指导 “初、忽、骤、皆、疾”等词语,体会“忽”的前后变化,前轻后重。也就是说 通过这些词语的朗读来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关于文章主题的挖掘。 第三段文字难度较大,贴近做着思想和文章主题,但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 反而讲解最少,学生可能不懂欧阳修写此文的真正目的。真正原因在于对前文、 特别是对第二段的解读不够。 3、对秋声的描写不仅仅是由小到大,更是由远及近,有变化的。而老师在 教学过程中没有和学生仔细的品析
4对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二节,第一节是对秋声变化的描写,而老师在教 学过程中没有具体加以点拨说明。 板书要把握重点,同时还要有提示,可用“正板书+副板书”相结合的形 式展示。 以上意见尚有不成熟之处,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卢益群老师点评: 卢怡心点评的很好,我再补充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就是文中对秋声的描写“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的 理解,写出怎样的声音 第二点是文章的题目是《秋声赋》,但板书过程中缺“赋”。 总之,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与文章内容理解的 结合。”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字词句的落实,教学目标中应写出我们要 落实的字词句。同时我们要思考:重点字词应如何落实?是否要写在黑板上?课 后还要有巩固练习,不讲形式,只讲效果
4 对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二节,第一节是对秋声变化的描写,而老师在教 学过程中没有具体加以点拨说明。 5、板书要把握重点,同时还要有提示,可用“正板书+副板书”相结合的形 式展示。 以上意见尚有不成熟之处,请在座的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卢益群老师点评: 卢怡心点评的很好,我再补充几点自己的看法: 第一点就是文中对秋声的描写“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的 理解,写出怎样的声音。 第二点是文章的题目是《秋声赋》,但板书过程中缺“赋”。 总之,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的落实与文章内容理解的 结合。”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字词句的落实,教学目标中应写出我们要 落实的字词句。同时我们要思考:重点字词应如何落实?是否要写在黑板上?课 后还要有巩固练习,不讲形式,只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