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紫蝶黄蜂俱有情—咏物抒怀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老章 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 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咏物抒怀诗,简单讲就是通 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 歌 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 的喜爱之情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引人联想想象,使人感到清新爽 洁,畅快愉悦,朝气勃勃,生机盎然。给人以体味不尽的美感享受和 艺术启示。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只恐夜深花 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第五课 紫蝶黄蜂俱有情 ——咏物抒怀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 老 章 郑板桥有一首画竹题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 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所谓咏物抒怀诗,简单讲就是通 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的诗 歌。 咏物抒怀诗的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描摹情态类 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 的喜爱之情。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 似剪刀。 贺诗是纯粹的咏柳,通过比喻,引人联想想象,使人感到清新爽 洁,畅快愉悦,朝气勃勃,生机盎然。给人以体味不尽的美感享受和 艺术启示。 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霏霏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 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 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 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托物言志类 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 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与抱负。 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 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 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 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 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qjng)竹 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 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 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二、托物言志类 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 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与抱负。 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 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 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 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骨碎身”也在所 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 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jìng)竹 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
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 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 向追求。 三、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 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 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P31)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 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髙 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 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 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 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 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以梅自喻,宣示自我孤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 向追求。 三、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 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 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P31):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 志,心情常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他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 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 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 文,鸣不平,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啊! 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 有清霜 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 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 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 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 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 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 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 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 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 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的讴歌和赞颂 五、托物言理类 苏轼的《琴诗》就是此类诗歌最好的例子: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 有清霜。 曾诗也是写春柳,表面上看,是讽刺柳条得意轻狂,柳絮不自量 力,实质上抒发作者对那些得势便忘乎所以妄图一手遮天的权贵的厌 恨之情,是借物喻人,咏物刺世,咏物抒怀。 四、以物喻人类 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 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 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 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 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 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 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 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的讴歌和赞颂。 五、托物言理类 苏轼的《琴诗》就是此类诗歌最好的例子: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 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 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 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 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 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 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 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 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 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 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 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 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 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 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如: 杨柳枝(白居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 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 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 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 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 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 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 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咏物抒怀诗的常见情感 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 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 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 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 一、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 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 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 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屈原、宋玉、李白、李 贺、李商隐……名单可以开出一长串。如: 杨柳枝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 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 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 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 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 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 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 坚贞不屈。 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 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 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白居易《白云泉》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 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 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二、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 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 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 是读过书的,不知不觉中受到先烈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 北风中。 “花开不并百花丛”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宁可 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 坚贞不屈。 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 在官场呆久了,上有皇上压着,下有臣子们钩心斗角,尽职些的 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 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白居易《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 向人间。 从白云的坦荡淡泊,"吴中第一水"的清闲透澈,使人领会到一种 无牵无挂、从容不迫的意境 画眉鸟(欧阳修)(P34)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 自在啼 又如上文中的白居易的《白云泉》。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 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 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咏物抒怀诗表达与构思的常用手法 、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 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 物抒怀诗,离不开会用到这种手法 、局部: 1、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以物喻人,物我合一。请看郑思肖《题 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曾吹堕北风中。"以菊喻己,人菊浑一。再如李商隐《蝉》:“本以高 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 向人间。 从白云的坦荡淡泊,"吴中第一水"的清闲透澈,使人领会到一种 无牵无挂、从容不迫的意境。 画眉鸟 (欧阳修)(P34)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 自在啼。 又如上文中的白居易的《白云泉》。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 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 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 咏物抒怀诗表达与构思的常用手法 一、整首: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 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 物抒怀诗,离不开会用到这种手法。 二、局部: 1、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以物喻人,物我合一。请看郑思肖《题 菊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味浓。宁可枝头抱香死,何 曾吹堕北风中。”以菊喻己,人菊浑一。再如李商隐《蝉》:“本以高 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
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也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愤。 2、通过拟人抒情达意。朱敦儒《卜算子》云:“古涧一枝梅,免 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 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把梅拟人化,既别致,又含 蓄。黄庭坚《水仙花》:“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 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也同此趣。 3、用双关绾合物我。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两句既写物性, 又关己志。无名氏《咏磨》:“但求心中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着 力,便是转身时。”其中“心中”、“眼下”、“转身”和“得人”,处处双关, 构思用语令人叫绝。 4、用衬托或对比。宋代王曙的《牡丹》:“枣花虽小能结实,桑 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枣桑衬牡丹, 讥刺华而不实之辈。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 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劣环境之人, 都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量。 5、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 春
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也是以物喻人,借物抒愤。 2、通过拟人抒情达意。朱敦儒《卜算子》云:“古涧一枝梅,免 被园林锁。路远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 幽思有谁知?托契都 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把梅拟人化,既别致,又含 蓄。黄庭坚《水仙花》:“淤泥解作白莲藕,粪壤能开黄玉花。可惜 国香天不管,随缘流落小民家。”也同此趣。 3、用双关绾合物我。于谦《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 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后两句既写物性, 又关己志。无名氏《咏磨》:“但求心中正,何愁眼下迟。得人轻着 力,便是转身时。”其中“心中”、“眼下”、“转身”和“得人”,处处双关, 构思用语令人叫绝。 4、用衬托或对比。宋代王曙的《牡丹》:“枣花虽小能结实,桑 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以枣桑衬牡丹, 讥刺华而不实之辈。陈毅《红梅》:“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红 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以百花衬红梅,赞美不惧恶劣环境之人, 都于鲜明对比之中,增加感染力量。 5、环境烘托 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突显物的品质。如: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 春
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岀梅的坚毅耐寒;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 咏人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梅 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陈毅《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风雪中的青松 有一种凛然的浩气,它沉淀了岁月飞扬的热情,象征着陈毅磊落的胸 襟,那种雄气蓬勃的张力,与世抗衡的凌厉,令人刻骨惊心,肃然起 敬 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 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 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T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的手法。 解题步骤归纳
以冰雪林来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 咏人的精神品格。 前两句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出梅 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陈毅《青松》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 时。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风雪中的青松 有一种凛然的浩气,它沉淀了岁月飞扬的热情,象征着陈毅磊落的胸 襟,那种雄气蓬勃的张力,与世抗衡的凌厉,令人刻骨惊心,肃然起 敬 . 总之,以上几种手法很多咏物诗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 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特点归纳: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 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 的手法。 解题步骤归纳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诗歌鉴赏 、房兵曹胡马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阅读思考: 1、杜甫笔下的胡马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描写马的形象特点的? 3、本诗中马的意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 1、诗人笔下的胡马神清骨峻,你看它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 棱;它的身姿是凌厉奔驰,如风驰电掣。诗人抓住马的骨相、耳朵、 四蹄等方面来写,突出它的骁健的特点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 言之志。 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诗歌鉴赏 一、房兵曹胡马 杜甫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一、阅读思考: 1、杜甫笔下的胡马具有怎样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描写马的形象特点的? 3、本诗中马的意象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 二、理解: 1、诗人笔下的胡马神清骨峻,你看它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 棱;它的身姿是凌厉奔驰,如风驰电掣。诗人抓住马的骨相、耳朵、 四蹄等方面来写,突出它的骁健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