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 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端倪(ni) 悲怆( chuang)旖旎(y1) 绿林豪客(I) B.炽热(zhi)坍圮(p1) 甄别(zhen) 别出机杆shu) C.悠邈(mdo)犄角(ji) 饿殍(pido) 锲而不舍(q1) D.戕害(qing)稍息(shdo) 蛮横(heng) 铩羽而归(sh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羁绊 自怨自艾 蛰伏 前倨后恭 B.寒喧 入不敷出 颤栗 熠熠闪光 C.矫饰 良辰美景 寰宇 兴灾乐祸 D.丰腴 直截了当 迷惘 根深底固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内地作家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 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④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 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作客逐渐简洁抑制 B.作客逐步简捷抑制 C.做客逐步简洁遏制 D.做客逐渐简捷遏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热闹极了 B.我国乒坛健儿在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挫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 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曾经的蛮荒之地上建起了幢幢高楼,这些安土重迁的人们欢天喜地搬入了新居 D.陈继明的《微澜的水》以一种处变不惊的叙事姿态,细致地展示了一个失去家庭的
1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一中 2007—2008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试题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端倪(ní) 悲怆.(chuàng) 旖.旎(yí) 绿.林豪客(lù ) B.炽.热(zhì) 坍圮.(.pǐ) 甄.别(zhēn) 别出机杼.(.shū) C.悠邈.(miǎo) 犄.角(jǐ) 饿殍.(piǎo) 锲.而不舍(qì) D.戕.害(qiāng) 稍.息(shào) 蛮横.(hèng)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羁绊 自怨自艾 蛰伏 前倨后恭 B.寒喧 入不敷出 颤栗 熠熠闪光 C.矫饰 良辰美景 寰宇 兴灾乐祸 D.丰腴 直截了当 迷惘 根深底固 3.依次填入下列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近年来,内地作家 _____ 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②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 _____ 开展起来了。 ③他决定用最 _____ 的方法,解决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④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_____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干涉你对“志愿”的选 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A.作客 逐渐 简洁 抑制 B.作客 逐步 简捷 抑制 C.做客 逐步 简洁 遏制 D.做客 逐渐 简捷 遏制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春节期间,王府井大街上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直到天黑还不绝如缕 ....,热闹极了。 B.我国乒坛健儿在第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挫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 馆内振聋发聩 ....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C.曾经的蛮荒之地上建起了幢幢高楼,这些安土重迁 ....的人们欢天喜地搬入了新居。 D.陈继明的《微澜的水》以一种处变不惊 ....的叙事姿态,细致地展示了一个失去家庭的
男人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执着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切思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前,英国网上购物正方兴未艾。人们从最初在网上购买书籍、音像制品以及预订 交通票,进一步扩大到购买电脑、服装等价值更高的商品。 B.根据调查,我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十分理想,毕业 学员的薪水增幅稳步上升,毕业三年后年工资平均达到50至60万元人民币 C.在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 Internet世界里,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取 得和保留是十分重要的 D.在北京第八届科博会期间,海信集团语出惊人,称数字技术已经不再具有差异性, 电视的网络技术集成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 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 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 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 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 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 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 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 用方程即能表达。 ③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 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 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 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 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 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岀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 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 的责任 ④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 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 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 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 就仍然在那里。 ⑤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 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 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2 男人内心深处对亲情的执着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切思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当前,英国网上购物正方兴未艾。人们从最初在网上购买书籍、音像制品以及预订 交通票,进一步扩大到购买电脑、服装等价值更高的商品。 B.根据调查,我国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职业发展十分理想,毕业 学员的薪水增幅稳步上升,毕业三年后年工资平均达到 50 至 60 万元人民币。 C.在发展迅速和竞争激烈的 Internet 世界里,企业要保持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的取 得和保留是十分重要的。 D.在北京第八届科博会期间,海信集团语出惊人,称数字技术已经不再具有差异性, 电视的网络技术集成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 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 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 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 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 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 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 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 用方程即能表达。 ③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 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 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 和杂志文章 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 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 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 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 的责任。 ④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 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 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 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 就仍然在那里。 ⑤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 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 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
(据2002年8月9日《文汇报》有改动) 6.理解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霍金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 A.意在讽刺中学科学教育的枯燥乏味,因为向公众提供科学知识,根本问题是中学基 础教育。 B.意在批评中学生的科学观,因为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联系, 并且常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C.意在强调《时间简史》是一部面向公众的通俗著作,而不是一部简明而精确的纯学 术专著。 意在强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不同,他们不需要数量的准确值,只需要定性 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 7.对原文第③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 是不必要的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 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己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 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一定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8.综观全文,对文末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酸雨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 C.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食物供给和遗传工程等难题,确保地球人自身的可持续发 展 D.相信“我们人类”将不再让“外星人文明”所远离,让“恶毒的笑话”不攻自破。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 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 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干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 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 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 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日:“前后二干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 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遺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 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 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
3 (据 2002 年 8 月 9 日《文汇报》有改动) 6.理解第①段中划横线的句子,霍金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 ( ) A.意在讽刺中学科学教育的枯燥乏味,因为向公众提供科学知识,根本问题是中学基 础教育。 B.意在批评中学生的科学观,因为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联系, 并且常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C.意在强调《时间简史》是一部面向公众的通俗著作,而不是一部简明而精确的纯学 术专著。 D.意在强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不同,他们不需要数量的准确值,只需要定性 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 7.对原文第③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 是不必要的。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 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已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 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一定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8.综观全文,对文末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酸雨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 C.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食物供给和遗传工程等难题,确保地球人自身的可持续发 展。 D..相信“我们人类”将不再让“外星人文明”所远离,让“恶毒的笑话”不攻自破。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 9——12 题: 张纲传 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 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 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 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 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 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 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 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 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
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 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 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年,年四十 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 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盜,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 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 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侈:夸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思以爵禄相荣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公其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 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 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 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 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12.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 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 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 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4 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 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 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 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 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 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 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 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厉布衣之节 厉:劝勉。 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 C.南州晏然 晏:安定。 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思以.爵禄相荣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公其.深计之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 月出于.东山之上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孝廉, 他却不赴命,后来被任命为侍御史。 B.当时顺帝纵容宦官,张纲为国家命运担心,却因出言不逊,得罪了高官耆儒,也让 皇帝很不高兴,于是得不到重用。 C.广陵寇乱积十多年,朝廷派张纲任太守平息寇乱。他不像前任那样多求兵马,而是 单车径至贼营,分析利弊,晓以情理,结果张婴等万人归降,广陵安定。 D.张纲在广陵任职只有一年,却深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百姓老幼相扶前去吊唁。 张婴等人还穿着丧服,背土筑坟。 12.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 根本问题。 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 平息寇乱。 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 归顺的。 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 2 , 4 , 6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 为福之时也。(4分)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简析诗歌一、二句所描写春景的特点
5 第Ⅱ卷(共 114 分) 四、(24 分) 13.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 为福之时也。(4 分)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 分) ③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 分)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 分) 春 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简析诗歌一、二句所描写春景的特点。 2 , 4 , 6
(2)诗的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6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说》) ③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六国论》) 五、(12分) 16.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语意明确、语气连贯的短句,请用一个长句来替换它.(4分) 这次事故中伤亡的工人虽然比兴龙矿难少,但这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仅仅由于领 导上采取官僚主义,对于工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对于工人的屡次反映都置之不理,才发 生了事故。从这一点来看,它的严重程度超过兴龙矿难的 17.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在空格处仿写恰当的句子(4分) 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 为壮丽山河添上一笔绿色。 8.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拟写出一条简明得体的标语。(4分) 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 牌,请你代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不能用“禁止”一类的生硬词语,不超过20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18分) 老家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 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
6 (2)诗的三、四句是本诗的佳句,试分析这两句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 15.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 题)(6 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劝学》) 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师说》) ③哀吾生之须臾, 。(《赤壁赋》) , ,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④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六国论》) 五、(12 分) 16.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语意明确、语气连贯的短句,请用一个长句来替换它.(4 分) 这次事故中伤亡的工人虽然比兴龙矿难少,但这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仅仅由于领 导上采取官僚主义,对于工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对于工人的屡次反映都置之不理,才发 生了事故。从这一点来看,它的严重程度超过兴龙矿难的。 17.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在空格处仿写恰当的句子(4 分) 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 为壮丽山河添上一笔绿色。 。 18.根据下面题目的要求,拟写出一条简明得体的标语。(4 分) 校园内有一方清水塘,常见各种漂浮物。为保持塘水清净,学校准备制作一块告示 牌,请你代写一句容易使人接受的话。(不能用“禁止”一类的生硬词语,不超过 20 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18 分) 老 家 孙 犁 ⑴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 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 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
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 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2)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 身 (3)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 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4)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 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 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s〕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6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 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 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8)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9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 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7
7 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 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⑵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 身。 ⑶其实,“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 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 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⑷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 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禾也拾过。第二次,我 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⑸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⑹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 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 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⑺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⑻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⑼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 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 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⑩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 你提醒我注意! ⑩)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 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 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2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 实在太不调和了 〔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 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间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9.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 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1.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 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2.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8 ⑽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 “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 你提醒我注意!” ⑾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 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 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⑿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 实在太不调和了。 ⒀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 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⒁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9.文章第一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0.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老家“也不想再回去了”,第五段中却说“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 绪,又如此浓烈”,这是否矛盾?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1.第九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 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2.文章结尾所说“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消失”的含意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手是什么? 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 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 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读这段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你的联想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9 七、(60 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对手是什么? 有人说,对手是要战胜的对象,要想尽办法击垮它;有人说,对手是竞争的伙伴, 要在竞争中共同发展;有人说,对手是要攀登的高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 的价值;有人说,对手是论坛上的辩友,失去了一方,另一方也会失去意义…… 读这段文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据你的联想或感悟,联系生活实际, 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2.A3.B4.D5.D 6.D霍金说此话的目的,不在于"讽刺"和"批评",主要是在指出不足,排除A、B:霍金 说此话的目的也不是针对《时间简史》,而是针对文题"我的公众科学观",所以排除C。 答案为D,见第②段的相关表述 7.D排除A项主要是抓住原句中新的进展"与”赶潮流"两个短语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一致 做出判断,因为"获得新的进展"其中也包括一些前沿的、热门的"潮流"科学。排除B项 要结合语境,霍金这样说意在强调"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而不在于要开设课程。 排除C项也要结合语境,霍金所言是指普遍现象,不能用其个人成就来否定一般情形。 D项见该段最后一句话。 8.B选B项见⑤段第一句话。 9.A[厉,磨砺,激励] 10.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从;A,而,表转折;B以,介词,介凭借 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1.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2.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 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 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岀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 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 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 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 狸一样奷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 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 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 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 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 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 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 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 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 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 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
10 参考答案 1.D 2.A 3.B 4.D 5.D 6. D 霍金说此话的目的,不在于"讽刺"和"批评",主要是在指出不足,排除 A、B;霍金 说此话的目的也不是针对《时间简史》,而是针对文题"我的公众科学观",所以排除 C。 答案为 D,见第②段的相关表述。 7. D 排除 A 项主要是抓住原句中"新的进展"与"赶潮流"两个短语在内涵和外延上的不一致 做出判断,因为"获得新的进展"其中也包括一些前沿的、热门的"潮流"科学。排除 B 项 要结合语境,霍金这样说意在强调"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而不在于要开设课程。 排除 C 项也要结合语境,霍金所言是指普遍现象,不能用其个人成就来否定一般情形。 D 项见该段最后一句话。 8.B 选 B 项见⑤段第一句话。 9.A[厉,磨砺,激励] 10.D[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在;②介词,从;A,而,表转折;B 以,介词,介凭借 手段,用;C,语气词,表祈使语气] 11.B[得不到重用不是得罪高官耆儒而使皇帝不高兴] 12.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 参考译文: 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 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 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 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 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 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 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 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 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 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 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 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 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 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 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 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 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 2 ,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