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练习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共4页,四大题,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6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嘉兴的河岸边到处可见芦苇。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w_▲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 种风情。微风把芦苇的梦和幻想抛s6▲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风的舞蹈中羽化成 蝴蝶和鸟。微风轻漾时,摇ye▲的芦苇像沉醉在mng▲想中的诗人 2.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④每逢中秋佳节,我们常会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⑤《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 文章 B.《敬业与乐业》是中国现代著名维新派代表、学者梁启超先生1922年8月14日对上海中华职业 学校毕业生的一篇著名的演讲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4.下列四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男有分,女有归 、现代文阅读(34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15题。 (一)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7分) A道了一个偌,携了晃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晃盖问道:“钾司知何来的慌速?”A道:“哥 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
2019 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阶段练习一 语文试题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共 4 页,四大题,23 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6 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嘉兴的河岸边到处可见芦苇。微风中的芦苇姿态优美,柔曼 wǔ ▲ 媚,向世界展示生命的万 种风情。微风把芦苇的梦和幻想抛 sǎ ▲ 在空中,青翠的芦叶和银白的芦花在风的舞蹈中羽化成 蝴蝶和鸟。微风轻漾时,摇 yè ▲ 的芦苇像沉醉在 míng ▲想中的诗人。 2.古诗文名句默写(8 分) ①云横秦岭家何在? ▲ 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 , ▲ ④每逢中秋佳节,我们常会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 ▲ , ▲ 来表达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⑤《岳阳楼记》中描述古仁人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 文章。 B.《敬业与乐业》是中国现代著名维新派代表、学者梁启超先生 1922 年 8 月 14 日对上海中华职业 学校毕业生的一篇著名的演讲。 C.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4.下列四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2 分) A.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C.醉翁之.意不在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微斯人,吾谁与归. 男有分,女有归. 二、现代文阅读(34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15 题。 (一)阅读《水浒》选文,回答问题(7 分) A 道了一个偌,携了晃盖手,便投侧边小房里来。晃盖问道:“钾司知何来的慌速?”A 道:“哥 哥不知,兄弟是心腹弟兄,我舍着条性命来救你。如今黄冈事发了!白胜已自拿在济州大牢里了
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 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 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公文,知县不移时 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界,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 惊,道:“贤弟,大恩难报!”A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5.选文中的A是(人名),其中所说的“黄冈事”是指 (2分) 6.请写出选文中晃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2分) 7.选文能体现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再写一事加以简要说明。(3分) (二)落叶(14分)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 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 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 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A)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 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棡带来了绿的欢乐昵,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淸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 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B)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 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 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 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 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 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己,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 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 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 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 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8.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2分) ①感到温柔美好→② 醒悟不必哀叹→④▲ 9.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供出你等六人。济州府差一个何缉捕,带领若干人,奉着太师府钧帖并本州文字来捉你等七人,道 你为首。天幸撞在我手里!我只推说知县睡着,且教何观察在县对门茶坊里等我,以此飞马而来报 你。哥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若不快走时,更待甚么!我回去引他当厅下晃公文,知县不移时 便差人连夜下来。你们不可担阁,倘有些疏界,如之奈何!休怨小弟不来救你。”晁盖听罢,吃了一 惊,道:“贤弟,大恩难报!”A 道:“哥哥,你休要多说,只顾安排走路,不要缠障。我便回去也。” 5.选文中的 A 是_______(人名),其中所说的“黄冈事”是指 (2 分) 6.请写出选文中晃盖所说的“大恩”是什么?(2 分) 7.选文能体现出宋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再写一事加以简要说明。(3 分) (二)落叶(14 分) 贾平凹 ①窗外,有一棵法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枝根的,绿得深,枝梢的, 绿得浅;虽然对列相间而生,一片和一片不相同,姿态也各有别。没风的时候,显得很丰满,娇嫩 而端庄的模样。一早一晚的斜风里,叶子就活动起来,天幕的衬托下,看得见那叶背面了了的绿的 脉络,像无数的彩蝴蝶落在那里,翩翩起舞,又像一位少妇,丰姿绰约的,作一个妩媚的笑。 ②我常常坐在窗里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A)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 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③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但 到了深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B)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 唯有些嶙嶙的骨。而且亦都僵硬,不再柔软婀娜,用手一折,就一节一节地断了下来。 ④我觉得这很残酷,特意要去树下拣一片落叶,保留起来,以作往昔的回忆。想:可怜的法桐, 是谁给了你生命,让你这般长在土地上?既然给了你这一身绿的欢乐,为什么偏偏又要一片一片收 去呢! ⑤来年的春上,法桐又长满了叶子,依然是浅绿的好,深绿的也好。我将历年收留的落叶拿出 来,和这新叶比较,叶的轮廓是一样的。喔,叶子,你们认识吗,知道这一片是那一片的代替吗? 或许就从一个叶柄眼里长上来,凋落的曾经那么悠悠地欢乐过,欢乐的也将要寂寂地凋落去。 ⑥然而,它们并不悲伤,欢乐时须尽欢乐;如此而已,法桐竟一年大出一年,长过了窗台,与 屋檐齐平了! ⑦我忽然醒悟了,觉得我往日的哀叹大可不必,而且有十分的幼稚呢。原来法桐的生长,不仅 是绿的生命的运动,还是一道哲学的命题的验证:欢乐到来,欢乐又归去,这正是天地间欢乐的内 容;世间万物,正是寻求着这个内容,而各自完成着它的存在。 ⑧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祝福于它:它年年凋落旧叶,而以此渴望来年的新生,它才没有停 滞,没有老化,而目标在天地空间里长成材了。 8. 文章写了法桐的叶子由繁盛到凋落再到繁盛的过程,作者的感受也在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 出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2 分) ①感到温柔美好→② ▲ →③醒悟不必哀叹→④ ▲ 9.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6 分)
(A)请从内容理解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 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B)请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对加点词语加以点评。(3分)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10.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2分) 11.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4分) 小议传统教育(11分)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 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 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 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 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 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 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 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 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 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 有更大的进步 1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3.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并具体说明其作用。(4分) 14.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2分) 1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3分) 三、古诗文文阅读(17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6~21题。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A)请从内容理解 ....和表达效果 ....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 分) 我甚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桐带来了绿的欢乐呢, 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歌声的清妙? (B)请从意义和作用 .....两方面对加点词语加以点评。(3 分) 法桐就削瘦起来,寒碜..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 10. 综观全文,概括写出“我于是很敬仰起法桐来”的原因。(2 分) 11. 题为“落叶”,但作者却用许多文字描绘“春叶”,这样构思有何作用?(4 分) 小议传统教育(11 分) 周远斌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 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 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 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入私塾, 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孝经》和《资治通鉴》。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 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 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与其童年 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 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⑥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代 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 有更大的进步。 1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要表达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13.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各举一例,并具体说明其作用。(4 分) 14.第③段中加点的“这”指代什么内容?(2 分) 1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就文章内容的某一方面谈谈你的见解。(3 分) 三、古诗文文阅读(17 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 16~21 题。 (一)(4 分) 秋宿湘江遇雨 (唐·谭用之 )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他们常常闻 鸡鸣而起舞,准备为国家做一番事业。②芙蓉国:湖南因广生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③ 旅游:指长期旅居他乡。④王孙:这里指游子。 16.颔联以“▲”、“▲”两词极言场面之大,烘托出雄奇壮阔的境界。(2分 17.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分) 二)(13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 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氳槌,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臭过兰椒,味过醪醴.一源分为四埒,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亡数,有喜乐,亡衰 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 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觚槌( dazhui):盛水的陶器。②瀵(fen):泉水。③醪醴(lao1i):美酒。④埒(lie): 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ai):共同,一起。⑦孳(zi)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 通“富”,繁盛。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迷而失涂(▲)(2)缘水而居( )(3)谬之一国(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其俗妤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21.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分) 四、语言运用(55分) 22.都市快报打造了浙江中小学生写作学习平台一—“奔跑吧,爱写作的狮子!”并特邀浙江省知名 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一流名师点评。现在,语文老师想让你负责写一则不超过150字的征稿启事 向班级同学征集优秀稿件去集体投稿。学生作品要求思想积极向上,字数不超过1500字,截止日期 9月底。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请把这句话 作为开头,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②。秋风万里芙蓉国②,暮雨千家薜荔村。 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②谁肯重王孙④。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注】①刘琨:晋代人,当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所统治,刘琨和好友祖逖胸怀统一大志,他们常常闻 鸡鸣而起舞,准备为国家做一番事业。②芙蓉国:湖南因广生木芙蓉,故有芙蓉国之称。③ 旅游:指长期旅居他乡。④王孙:这里指游子。 16.颔联以“ ▲ ”、“ ▲ ”两词极言场面之大,烘托出雄奇壮阔的境界。 (2 分) 17.本诗蕴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2 分) (二)(13 分)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距至也,其国名曰 终北。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甔槌①,顶有口,状若贠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②,臭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无不悉遍。土气和,亡札厉⑤。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缘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夭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 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饥惓则饮神瀵,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沐浴神 瀵,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注释】①甔槌(dānzhuì):盛水的陶器。②瀵( fèn):泉水。③醪醴(láo lǐ):美酒。④埒(liè): 山上水道。⑤札厉:瘟疫。⑥侪(chái):共同,一起。⑦孳(zī)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 通“富”,繁盛。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 分) (1)迷而失涂. ( ▲ ) (2) 缘.水而居( ▲ )(3)谬之.一国( ▲ ) 1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 分) 其 俗 好 声 相 携 而 迭 谣 终 日 不 辍 音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过则醉,经旬乃醒。 (2)既反周室,慕其国,惝然自失。 21.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并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4 分) 四、语言运用(55 分) 22.都市快报打造了浙江中小学生写作学习平台——“奔跑吧,爱写作的狮子!”并特邀浙江省知名 中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一流名师点评。现在,语文老师想让你负责写一则不超过 150 字的征稿启事, 向班级同学征集优秀稿件去集体投稿。学生作品要求思想积极向上,字数不超过 1500 字,截止日期 9 月底。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是奇怪的,有些对别人无所谓的事物,于己却珍贵无比且美好得不可思议。” 请把这句话 .... 作为开头 ....,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诗歌除外)。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