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让人领会到另 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为用,是人类拥有的一种 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心理学认为,某一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某一分析器从而触 动某一兴奋点,由于兴奋强度和兴奋区域的关系,也可以引起其他相关联的兴奋 点的兴奋,形成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联觉现象,即所谓的通感。 产生通感的生理机制和主客观条件,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但这种普遍 出现在人的生活经验中的通感,大都是自发的,还不能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手段 被应用于诗歌审美创造中的通感,应是一种超越自发而成为高度自觉的心理活 动,体现着艺术的心理思维规律。例如在严遂成的“风随柳转声皆绿”一句中, 诗人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先把属于听觉的无形的风声想象成为有形体, 才能获得被柳染“绿”的视觉感受,从而组合成绿色的“声”这一新奇的审美意 象。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以诗人自觉发挥的创造性想象为中介,就不能产生不同 感官之间的相互转换与融合,当然也就难以形成具有通感特征的审美意象。 诗人心理上的移情作用,也是产生通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李瑛在《诵托马 斯·蔓墓》中写下的诗句:“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 “钟声”被“打湿”,对此如以理智去审视显然是不通的,但却符合 诗人情感逻辑的发展。诗句中听觉与触觉的联通,是因诗人哀情的渗透而产生的 种想象性的串连,站在托马斯·曼的墓前,诗人胸中弥漫着沉痛的悲哀之情 所以感到那连绵的雨水就如心中的河水,那低鸣的钟声也像浸湿在泪水之中诉说 着哀情,“打湿了”的“钟声”这一触觉与听觉相互交融的意象的创造,实是诗 人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射到外物上的结果 在诗的通感反应中,当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时,二者总是在美感或情绪色 彩上具有相通之处。所以诗人在运用通感艺术时,总要考虑几种不同感觉中的某 种相似,使一种感觉转化为美学上与之相通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另一种感觉。 覃子豪在《追求》中曾写下这样的通感诗句:“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 感叹。”在这里,视中之物的“落日”发出了“感叹”这种听中之音。视觉与听 觉在此能够进行挪移的基础,是“落日”’与“感叹”都具有“感伤”这一共同 性的因素,使视听的转换具备了有情可循的合理性。如果忽略了几种不同感觉中 的相似之处,便会使通感走向随意主观的形式主义,这显然是不足取的。 1.下列对于通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由某种感觉引发而超越这种感觉的局限,让人领会 到另一种感觉,如由视觉引发而让人产生听觉感受 B.人类的感觉可以相互挪移,感官也可以交相为用,这种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 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让人们产生通感。 C.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通感是兴奋强度和兴奋区域的关系引起了其他相关联的 兴奋点的兴奋而形成的联觉现象。 D.诗歌审美创造中的通感,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心理活动,体现了艺术的心理 思维规律,与生活经验中的通感有所不同
2013 年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高考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 第 I 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通感,是由一种感觉引发,并超越了这种感觉的局限,从而让人领会到另一 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这种感觉的相互挪移,感官的交相为用,是人类拥有的一种 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力。心理学认为,某一客观刺激物作用于某一分析器从而触 动某一兴奋点,由于兴奋强度和兴奋区域的关系,也可以引起其他相关联的兴奋 点的兴奋,形成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联觉现象,即所谓的通感。 产生通感的生理机制和主客观条件,对一切正常人来说都是存在的,但这种普遍 出现在人的生活经验中的通感,大都是自发的,还不能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手段。 被应用于诗歌审美创造中的通感,应是一种超越自发而成为高度自觉的心理活 动,体现着艺术的心理思维规律。例如在严遂成的“风随柳转声皆绿”一句中, 诗人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先把属于听觉的无形的风声想象成为有形体, 才能获得被柳染“绿”的视觉感受,从而组合成绿色的“声”这一新奇的审美意 象。由此可见,如果不是以诗人自觉发挥的创造性想象为中介,就不能产生不同 感官之间的相互转换与融合,当然也就难以形成具有通感特征的审美意象。 诗人心理上的移情作用,也是产生通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李瑛在《诵托马 斯·蔓墓》中写下的诗句:“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 声…… ”“钟声”被“打湿”,对此如以理智去审视显然是不通的,但却符合 诗人情感逻辑的发展。诗句中听觉与触觉的联通,是因诗人哀情的渗透而产生的 一种想象性的串连,站在托马斯·曼的墓前,诗人胸中弥漫着沉痛的悲哀之情, 所以感到那连绵的雨水就如心中的河水,那低鸣的钟声也像浸湿在泪水之中诉说 着哀情,“打湿了”的“钟声”这一触觉与听觉相互交融的意象的创造,实是诗 人将自己的主观感情投射到外物上的结果。 在诗的通感反应中,当一种感觉转化为另一种感觉时,二者总是在美感或情绪色 彩上具有相通之处。所以诗人在运用通感艺术时,总要考虑几种不同感觉中的某 种相似,使一种感觉转化为美学上与之相通的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另一种感觉。 覃子豪在《追求》中曾写下这样的通感诗句:“大海中的落日/悲壮得像英雄的 感叹。”在这里,视中之物的“落日”发出了“感叹”这种听中之音。视觉与听 觉在此能够进行挪移的基础,是“落日”’与“感叹”都具有“感伤”这一共同 性的因素,使视听的转换具备了有情可循的合理性。如果忽略了几种不同感觉中 的相似之处,便会使通感走向随意主观的形式主义,这显然是不足取的。 1 .下列对于通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感是一种心理现象,它由某种感觉引发而超越这种感觉的局限,让人领会 到另一种感觉,如由视觉引发而让人产生听觉感受。 B .人类的感觉可以相互挪移,感官也可以交相为用,这种高级的感受事物的能 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让人们产生通感。 C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通感是兴奋强度和兴奋区域的关系引起了其他相关联的 兴奋点的兴奋而形成的联觉现象。 D.诗歌审美创造中的通感,是一种高度自觉的心理活动,体现了艺术的心理 思维规律,与生活经验中的通感有所不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所有正常人都具有产生通感的生理机制和主客观条件,在人的生活经验中, 自发地产生通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B.严遂成以自觉发挥的创造性想象为中介,把属于听觉的无形的风声想象成为 有形体,进而获得了风被柳染“绿”的视觉感受。 c.诗人感情的渗透会产生一种想象性的串连,形成诗句中不同感觉的联通。这 符合诗人的情感逻辑发展,也禁得起理智的审视 D.诗人运用通感手法时,不同感觉在美学角度上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是使感 觉的转化具备了有情可循的合理性的基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诗人来说,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形成具有通感特征的审 美意象,否则通感难以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手段 B.诗人李瑛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悲哀”直接投射到外物“钟声”就产生“打湿 了”的“钟声”这一触觉与听觉交融的意象。 C.如果诗人覃子豪没有意识到“落日”与“感叹”具有“感伤”这一共同性的 因素,那么他笔下的“落日”就无法发出“感叹”之音 D.在运用通感艺术时,诗人能够关注到不同感觉的某种相似之处,就有可能避 免通感走向随意主观的形式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开宝八年,登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侍御史路 冲知州事,为政苛急,盗贼群起。嗣宗乘间极言其阙失,冲大怒,系嗣宗于狱, 又教无赖民被罪者讼嗣宗治狱枉滥。朝廷遣殿中臣王廷范按之,具获讼者诬罔状, 嗣宗乃得释。太宗征河东,谴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因奏曰:“陛 下不委任天下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太宗怒其横,遣使械嗣宗 下吏削秩。会赦,复官。太宗将议亲征,嗣宗上疏言契丹必不至之状,甚见嘉纳。 改驾部员外郎,妻病,夜抉本司署门取药,为直官宋稿所发,坐罢职。知同州, 加江浙荆湖发运使,扬、楚间有窄家神庙,民有疾不饵药,但竭致祀以缴福。嗣 宗撤其庙,选名方,刻石州门,自是民风稍变。又建议外任官奉薄,贪猥者或致 丰给,廉谨者终婴贫匮,请以公田均赐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州境有卧龙王 庙,每隆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先是,西边市 马,以给北边战士。有瘠弱者即送阙下,署月道远多死,嗣宗建议,以汾州地凉 美水草,请就牧放,从之。大中祥符间,真宗告谒太庙,嗣宗立班失仪,因自首。 真宗谓宪官当守礼法,以其性粗略,不之责。嗣宗刚果率易、无所畏惮,每进见 极谈时事,或及人间细务。嗣宗事三朝,最为宿旧。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 务以丑言凌挫群类。为中丞日,尝忿宋白诸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 又谴亲属讽之。及嗣宗晩岁疾甚,犹享厚禄,徘徊不去,尝谓人曰:“仆惟此 事,未能免物议。”众皆嗤之 节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4.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获讼者诬罔状 罔:迷惑 B·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秩:官阶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所有正常人都具有产生通感的生理机制和主客观条件,在人的生活经验中, 自发地产生通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B .严遂成以自觉发挥的创造性想象为中介,把属于听觉的无形的风声想象成为 有形体,进而获得了风被柳染“绿”的视觉感受。 c .诗人感情的渗透会产生一种想象性的串连,形成诗句中不同感觉的联通。这 符合诗人的情感逻辑发展,也禁得起理智的审视。 D .诗人运用通感手法时,不同感觉在美学角度上具有某种共同的特征,是使感 觉的转化具备了有情可循的合理性的基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诗人来说,必须自觉地运用创造性思维才有可能形成具有通感特征的审 美意象,否则通感难以成为艺术审美创造的手段。 B .诗人李瑛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悲哀”直接投射到外物“钟声”就产生“打湿 了”的“钟声”这一触觉与听觉交融的意象。 C .如果诗人覃子豪没有意识到“落日”与“感叹”具有“感伤”这一共同性的 因素,那么他笔下的“落日”就无法发出“感叹”之音。 D .在运用通感艺术时,诗人能够关注到不同感觉的某种相似之处,就有可能避 免通感走向随意主观的形式主义。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嗣宗,字希阮,汾州人。开宝八年,登进士甲科,补秦州司寇参军,侍御史路 冲知州事,为政苛急,盗贼群起。嗣宗乘间极言其阙失,冲大怒,系嗣宗于狱, 又教无赖民被罪者讼嗣宗治狱枉滥。朝廷遣殿中臣王廷范按之,具获讼者诬罔状, 嗣宗乃得释。太宗征河东,谴武德卒潜察远方事,嗣宗械送京师,因奏曰:“陛 下不委任天下贤俊,猥信此辈以为耳目,臣窃不取。”太宗怒其横,遣使械嗣宗 下吏削秩。会赦,复官。太宗将议亲征,嗣宗上疏言契丹必不至之状,甚见嘉纳。 改驾部员外郎,妻病,夜抉本司署门取药,为直官宋稿所发,坐罢职。知同州, 加江浙荆湖发运使,扬、楚间有窄家神庙,民有疾不饵药,但竭致祀以缴福。嗣 宗撤其庙,选名方,刻石州门,自是民风稍变。又建议外任官奉薄,贪猥者或致 丰给,廉谨者终婴贫匮,请以公田均赐之。出知并州兼并代部署,州境有卧龙王 庙,每隆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先是,西边市 马,以给北边战士。有瘠弱者即送阙下,署月道远多死,嗣宗建议,以汾州地凉, 美水草,请就牧放,从之。大中祥符间,真宗告谒太庙,嗣宗立班失仪,因自首。 真宗谓宪官当守礼法,以其性粗略,不之责。嗣宗刚果率易、无所畏惮,每进见, 极谈时事,或及人间细务。嗣宗事三朝,最为宿旧。所至以严明御下,尤傲狠, 务以丑言凌挫群类。为中丞日,尝忿宋白诸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 又谴亲属讽之。及嗣宗晚岁疾甚,犹享厚禄,徘徊不去,尝谓人曰:“仆惟此一 事,未能免物议。”众皆嗤之。 (节选自《 宋史·王嗣宗传》) 4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具获讼者诬罔状 罔 :迷惑 B .遣使械嗣宗下吏削秩 秩:官阶
C.但竭致祀以缴福 缴:求取 D·廉谨者终婴贫匮 婴:缠绕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嗣宗“无所畏惮”的一组是(3分) ①嗣宗械送京师 ②夜抉本司署门取药 ③以其性粗略,不之责④每进见,极谈时事 ⑤务以丑言凌挫群类 ⑥仆惟此一事,未能免物议 A.①②⑥ B.①④⑤C.③④⑥ D.②③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嗣宗敢于直言,不畏权势。侍御史路冲为政苛急,盗贼群起,王嗣宗极言 他的过失,结果被陷害人狱,朝廷派人査得实情才得以释放。 B·王嗣宗做事果断,轻率随意。太宗派谴武德司差役暗地探察政事,王嗣宗却 械送京师.并上奏表明自己不赞同皇帝的这种做法,惹怒太宗 C.王嗣宗为官有方,关心百姓。针对扬、楚一带百姓生病不服药而去祭祀神灵 的做法,他撤去神庙,将名方刻在石州门上,渐渐改变了当地民风 D.王嗣宗屡提建议,常被采纳。太宗商议亲征.他上书分析契丹情况,受到赞 许;他关于在水丰草盛的汾州牧养瘠弱马匹的建议,得到朝廷接受。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每隆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 (2)尝忿宋白诸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又谴亲属讽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望梅花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 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 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旑旎。 8.诗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9 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平夜卷帘如乍失”的原 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人恒过然后能 (《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2)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定乎内外之 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杜牧《泊秦淮》)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 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偶遇 (德)安妮特·库恩
C .但竭致祀以缴福 缴:求取 D .廉谨者终婴贫匮 婴:缠绕 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嗣宗“无所畏惮”的一组是(3 分) ① 嗣宗械送京师. ② 夜抉本司署门取药 ③ 以其性粗略,不之责 ④ 每进见,极谈时事 ⑤ 务以丑言凌挫群类 ⑥ 仆惟此一事,未能免物议 A . 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⑤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王嗣宗敢于直言,不畏权势。侍御史路冲为政苛急,盗贼群起,王嗣宗极言 他的过失,结果被陷害人狱,朝廷派人查得实情才得以释放。 B .王嗣宗做事果断,轻率随意。太宗派谴武德司差役暗地探察政事,王嗣宗却 械送京师.并上奏表明自己不赞同皇帝的这种做法,惹怒太宗。 C .王嗣宗为官有方,关心百姓。针对扬、楚一带百姓生病不服药而去祭祀神灵 的做法,他撤去神庙,将名方刻在石州门上,渐渐改变了当地民风。 D .王嗣宗屡提建议,常被采纳。太宗商议亲征.他上书分析契丹情况,受到赞 许;他关于在水丰草盛的汾州牧养瘠弱马匹的建议,得到朝廷接受。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 分) ( 1 )每隆冬,阖境致祭,值风雪寒甚,老幼踣于道,嗣宗亟毁之。 ( 2 )尝忿宋白诸人七十不请老,屡请真宗敕其休致,又谴亲属讽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 ~9 题。 望梅花 蒲宗孟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堪赏素华长独秀,不并开红抽紫。青帝只应怜洁白, 不使雷同众卉。淡然难比,粉蝶岂知芳蕊。半夜卷帘如乍失,只在银蟾影里。残 雪枝头君认取,自有清香旑旎。 8.诗梅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分) 9. “一阳初起,暖力未胜寒气”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平夜卷帘如乍失”的原 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l )人恒过然后能 改, 。(《孟子·生 于忧患死于安乐》) ( 2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 ,定乎内外之 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杜牧《 泊秦淮》) ( 3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 。(白居 易《琵琶行》)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偶 遇 (德)安妮特 · 库恩
在那个寒冷秋日的早晨,为将某套画册最新发行的一期纳入囊中,我踏上了去帝 侯路方向的地铁。 去程如往常一般平淡无奇。广播喋喋不休地播报,观光者们大声讨论着面前摊开 的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地铁线路,一些乘容身上还残留着昨夜的气息 而一次令我迄今难忘的遭遇一一与那个人的偶遇,则发生在返程途中 这座城市最大的一家书店让我不虚此行,我兴奋地拿着刚到手的画册,沉迷在封 面独特的图片中,直到一阵大声喘气与物品摩擦的声音让我惊觉。 就是那人。 他不厌其烦地将很多口袋摆放在身边 他饱经风霜的面孔一大半埋在蓬乱如草、长度及胸的胡须下。一头长发看起来久 未沾水纠结成毡,垂将下来。灰色的衣服肮脏不堪,鞋子看起来已承载他走过了 相当长的路程。 他坐在我对面,专心整理他的那些行李。我的注意力则回到了画册上。起初他制 造的噪音很小,后来却越来越大。我抬起头来,向他那边望去 他似乎没注意我,因为他正忙着收拾东西。突然一把刀从他衣袋里被抽了出来 把将近20厘米长的刀,刃口带着锯齿。那一刻,周围谈话的乘客忽然都 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被他震惊了,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停滞。 我的心脏开始嗵嗵乱跳,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行大字标题: “一号线发生血腥惨案!十七岁女孩罹难,现场惨不忍赌!”或诸如此类的东西。 本城发行量最大的街头小报一定会为我们拟好文章标题的。 我的膝盖发软,脑子里瞬间如同涨潮一般:我该怎么办?跳车?跑路?能去哪 儿?在行驶的地铁中几乎无处可逃,这谁都知道……拿手里的画册做盾牌?或 者做武器?要不干脆假装昏倒? 我也无须考虑太长时间了。他继续在袋子间摸索,最终,从里面掏出半块面包。 我呆看着他,目不转睛,他发出一声满意的长叹,用那把长刀切下一片面包来。 我咬紧嘴唇,恐惧的心情被想笑的冲动取代,肚子里一阵阵纠结。 在众人缄默的目光下,他又从自己身边的宝贝里拿出一样东西,这次是一盒黄铜 色的罐头 他打开罐头,一股刺鼻的鱼腥味立即遍布车厢,他仿佛没事般取出其中一块。我 相信那是鲱鱼罐头。他又把罐头鱼平放在那块刚刚切下的面包上。 他咬了口面包,嚼着,直到发觉整车的人都在看着他,一个个目瞪口呆。 “怎么了?”他含糊不清地嚷着,鱼肉和面包的碎屑掉在地上,“出什么事 了?”他向那些站在门口的人转过头去,喊道,“你们没见过吃东西还是怎么 的? 这时,我终于没忍住,笑出声来。明天的小报看起来不会有“血腥杀戮”的报道 了 他只不过是想在一个暖和的地方享用一顿饭,对他而言,这地方就是地铁。 他看到我在笑,不解地嘟囔了几句,继续吃。 些乘客开始下车。很难说他们是真的到了目的地,还是仅仅为了躲避充斥在车 里的鱼腥味。我依然坐在原处,打量着他,想瞧瞧他如何将为了吃饭而翻得一团 糟的东西,当然,包括那把刀子,重新归置到那堆袋子里。 这时他又拿出一个小瓶,倒出几粒药丸放进嘴里,干咽了下去。我不禁好奇:也 许那是止痛药?或者是镇静剂,兴奋剂,晕车药
在那个寒冷秋日的早晨,为将某套画册最新发行的一期纳入囊中,我踏上了去帝 侯路方向的地铁。 去程如往常一般平淡无奇。广播喋喋不休地播报,观光者们大声讨论着面前摊开 的地图上五颜六色的地铁线路,一些乘容身上还残留着昨夜的气息。 而一次令我迄今难忘的遭遇——与那个人的偶遇,则发生在返程途中。 这座城市最大的一家书店让我不虚此行,我兴奋地拿着刚到手的画册,沉迷在封 面独特的图片中,直到一阵大声喘气与物品摩擦的声音让我惊觉。 就是那人。 他不厌其烦地将很多口袋摆放在身边。 他饱经风霜的面孔一大半埋在蓬乱如草、长度及胸的胡须下。一头长发看起来久 未沾水纠结成毡,垂将下来。灰色的衣服肮脏不堪,鞋子看起来已承载他走过了 相当长的路程。 他坐在我对面,专心整理他的那些行李。我的注意力则回到了画册上。起初他制 造的噪音很小,后来却越来越大。我抬起头来,向他那边望去。 他似乎没注意我,因为他正忙着收拾东西。突然一把刀从他衣袋里被抽了出来 ——一把将近 20 厘米长的刀,刃口带着锯齿。那一刻,周围谈话的乘客忽然都 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被他震惊了,时间在那一刻仿佛停滞。 我的心脏开始嗵嗵乱跳,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行大字标题: “一号线发生血腥惨案!十七岁女孩罹难,现场惨不忍赌!”或诸如此类的东西。 本城发行量最大的街头小报一定会为我们拟好文章标题的。 我的膝盖发软,脑子里瞬间如同涨潮一般:我该怎么办?跳车?跑路?能去哪 儿?在行驶的地铁中几乎无处可逃,这谁都知道 …… 拿手里的画册做盾牌?或 者做武器?要不干脆假装昏倒? 我也无须考虑太长时间了。他继续在袋子间摸索,最终,从里面掏出半块面包。 我呆看着他,目不转睛,他发出一声满意的长叹,用那把长刀切下一片面包来。 我咬紧嘴唇,恐惧的心情被想笑的冲动取代,肚子里一阵阵纠结。 在众人缄默的目光下,他又从自己身边的宝贝里拿出一样东西,这次是一盒黄铜 色的罐头。 他打开罐头,一股刺鼻的鱼腥味立即遍布车厢,他仿佛没事般取出其中一块。我 相信那是鲱鱼罐头。他又把罐头鱼平放在那块刚刚切下的面包上。 他咬了口面包,嚼着,直到发觉整车的人都在看着他,一个个目瞪口呆。 “怎么了?”他含糊不清地嚷着,鱼肉和面包的碎屑掉在地上,“出什么事 了?”他向那些站在门口的人转过头去,喊道,“你们没见过吃东西还是怎么 的? ” 这时,我终于没忍住,笑出声来。明天的小报看起来不会有“血腥杀戮”的报道 了。 他只不过是想在一个暖和的地方享用一顿饭,对他而言,这地方就是地铁。 他看到我在笑,不解地嘟囔了几句,继续吃。 一些乘客开始下车。很难说他们是真的到了目的地,还是仅仅为了躲避充斥在车 里的鱼腥味。我依然坐在原处,打量着他,想瞧瞧他如何将为了吃饭而翻得一团 糟的东西,当然,包括那把刀子,重新归置到那堆袋子里。 这时他又拿出一个小瓶,倒出几粒药丸放进嘴里,干咽了下去。我不禁好奇:也 许那是止痛药?或者是镇静剂,兴奋剂,晕车药?
忽然,我们四目相接。他的眼中清楚地映出了我。几秒之久,我们就这么互相看 着。然后,他耸了耸肩膀:“要及时吃药,你也要记住啊。” 他的脸歪歪扭扭,大概是在微笑:“一定要及时 我点点头,内心被某种东西触动了 几分钟之前,这位流浪汉似乎还有害死我的可能,现在呢? 时间仿佛加速溜走, 列车来到了科特布斯大街,也就是现在叫做席恩兰街的地方。他要下车了,他抓 起身边的东西,站了起来 “回见,走好。”我听见自己说 “回见,走好。”车门处传来回答,在他与他的那些口袋消失在车站之前 列车继续前行。 到家之后,我又翻了会儿新买的画册,然后将它放在书架上。时至今日,我已记 不得那天还干过什么,也许对我而言,那是不错的一天。到了晚上,我大概如往 常一样,在温暖、柔软的床上躺着。 有时我会想起他,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尤其是当我看到那本旧画册时。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描写了“我”在地铁上的一次偶遇,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节奏急缓得当.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B.本文故事发生在“我”的回程途中,作品开头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去程 的情景.如此安排只是为了凸显故事的真实性 C.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我”见到他拿出刀后的恐 惧,主要就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表现的 ‘他’喊道,‘你们没见过吃东西还是怎么的?’”,在“他”看来,地 铁车厢里的人们实在是少见多怪,而且怀有敌意 E.“有时我会想起他,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尤其是当我看到那本旧画册时” 这样的结尾含蓄地暗示出“他”已不在人世。 (2)小说第9段“一把刀从他衣袋里被抽出来”这一情节的设置有什么作川 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和其他乘客一样,也缺乏对“他”的同情,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是一个典型的书斋里的学者,他把自己关在学术的象牙塔里.但是他的人 格使他在政治上有基本的准则,即保持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保持探讨科学问 题所必需的宽松和民主的环境.这对于人的生存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可剥夺的。而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因不属于“纯雅利安人”而被剥夺继 续学术研究的权利。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种族妓视、奴化教育和法西斯暴行,薛定 谔无法容忍。虽然,他的雅利安人血统和作为普朗克继承人的地位使他并未遭到 打击,并没人逼他放弃职位,更不必离开德国,但他自愿这样做了,他不愿效忠 这样的政府,不能容忍在野蛮的法西斯制度下工作。他以他能选择的方式来反对 纳粹对他的同事的迫害和对人类良知的亵渎,否则在他看来就等于同纳粹同流合
忽然,我们四目相接。他的眼中清楚地映出了我。几秒之久,我们就这么互相看 着。然后,他耸了耸肩膀:“要及时吃药,你也要记住啊。” 他的脸歪歪扭扭,大概是在微笑:“一定要及时。” 我点点头,内心被某种东西触动了。 几分钟之前,这位流浪汉似乎还有害死我的可能,现在呢? 时间仿佛加速溜走。 列车来到了科特布斯大街,也就是现在叫做席恩兰街的地方。他要下车了,他抓 起身边的东西,站了起来。 “回见,走好。”我听见自己说 。 “回见,走好。”车门处传来回答,在他与他的那些口袋消失在车站之前。 列车继续前行。 到家之后,我又翻了会儿新买的画册,然后将它放在书架上。时至今日,我已记 不得那天还干过什么,也许对我而言,那是不错的一天。到了晚上,我大概如往 常一样,在温暖、柔软的床上躺着。 有时我会想起他,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尤其是当我看到那本旧画册时。 ( l)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这篇小说撷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描写了“我”在地铁上的一次偶遇,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节奏急缓得当.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B .本文故事发生在“我”的回程途中,作品开头却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了去程 的情景.如此安排只是为了凸显故事的真实性。 C .小说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我”见到他拿出刀后的恐 惧,主要就是通过“我”的心理活动来表现的 D. “‘他’喊道,‘你们没见过吃东西还是怎么的?’”,在“他”看来,地 铁车厢里的人们实在是少见多怪,而且怀有敌意。 E . “有时我会想起他,也许他已经不在人世,尤其是当我看到那本旧画册时”, 这样的结尾含蓄地暗示出“他”已不在人世。 (2)小说第 9 段“一把刀从他衣袋里被抽出来”这一情节的设置有什么作川? 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他”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我”和其他乘客一样,也缺乏对“ 他”的同情,你 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25 分) 生命是什么 薛定谔是一个典型的书斋里的学者,他把自己关在学术的象牙塔里.但是他的人 格使他在政治上有基本的准则,即保持人的平等、自由和尊严,保持探讨科学问 题所必需的宽松和民主的环境.这对于人的生存和科学的发展是不可剥夺的。而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因不属于“纯雅利安人”而被剥夺继 续学术研究的权利。面对这种赤裸裸的种族妓视、奴化教育和法西斯暴行,薛定 谔无法容忍。虽然,他的雅利安人血统和作为普朗克继承人的地位使他并未遭到 打击,并没人逼他放弃职位,更不必离开德国,但他自愿这样做了,他不愿效忠 这样的政府,不能容忍在野蛮的法西斯制度下工作。他以他能选择的方式来反对 纳粹对他的同事的迫害和对人类良知的亵渎,否则在他看来就等于同纳粹同流合 污
薛定谔在柏林的美好时代结束了。1933年11月初,他借口休假离开了德国,来 到牛津大学。在牛津,他接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发现原子结构的 新的富有成效的形式”,他与另一名科学家狄检克一道被授予1933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消息传来,不仅薛定谔本人非常髙兴,奧地利国内舆论也欢欣鼓舞,薛 定谔为自己的祖国第二次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年,薛定谔回到了奥地 利。但两年后,德国吞并奥地利,薛定谔立即遇到了麻烦,1938年9月,薛定 谔被纳粹从格拉茨的教职上解雇,他再次出走,开始了逃亡生活。 1939年10月薛定谔到达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开始了他生命旅途中最后一段富 有创造性的征程。正是在这一时期,薛定谔的目光更加开阔和深刻,他为致力于 科学的统一而写成的《生命是什么一一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一书,在当时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科学的统一是薛定谔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他是理性主义者,坚信自然界是可以理 解的,追求对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对科学统一的信念。薛定谔并 非生物学专家,但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用深邃的眼光对生命物质和遗传机制等 问题发表的精湛见解,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薛定谔认为,他写作《生命是 什么》的唯一动机,是揭示生命物质在服从迄今为止已确立的“物理学定律”的 同时,可能涉及迄今还不了解的“物理学的其他定律”。《生命是什么》这本书 的重大意义,并不止于倡导从分子水平探索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并且引入了 “信息”“负熵”等物理概念来说明一系列生命现象。它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提出 了下面这个重大问题:在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空间范国内: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着 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同时薛定谔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解释和有益 的尝试也正是他对生物学的主要贡献。由于薛定谔本人的声望,他提出问题的鲜 明性,使他的倡导和尝试给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以极大的推动,薛定谔成为探 索二者统一的先驱,同时促成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一书,也就 成为给予生物学界以革命的一个契机 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和充沛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他的专业领城内,他先后发表了 5本专著和不下150篇的论文.其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理论物理学前沿;而在 专业领城之外,他除了在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一一《生命是什么》和文学上 的造诣结晶一—《诗集》之外,还发表了一系列哲学论著,内容涉及许多哲学上 的重大课题,他确实近乎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薛定谔始终对晢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是一位关 于外部世界的实在论者,并坚持人类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真实知 识,理解它的本质和规律。他认为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我们能否说明观察现象,而 在于“实在的物理世界”。他坚持哲学探索对科学研究的意义,认为哲学是人类 普遍知识和特殊知识必不可少的基拙,他的哲学思想也确实几乎始终贯穿于他的 科学探索中。他说过“科学是哲学的继续,只是手段不同”,并承认,这种“自 然哲学”式的热情在自己身上延续下来,给以后的生命历程许多鼓舞。就其毕生 为探索人类的最高智慧而跋涉这点而言,薛定谔又无愧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 想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薛定谔是一个沉浸在学术象牙塔中的学者,但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 还是没有放过他,他只好被迫离开德国 B.1933年,当时在牛津大学的德国物理学家薛定谔与科学家狄检克一道被授 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他第二次获得此奖
薛定谔在柏林的美好时代结束了。1933 年 11 月初,他借口休假离开了德国,来 到牛津大学。在牛津,他接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发现原子结构的 新的富有成效的形式”,他与另一名科学家狄检克一道被授予 1933 年诺贝尔物 理学奖。消息传来,不仅薛定谔本人非常高兴,奥地利国内舆论也欢欣鼓舞,薛 定谔为自己的祖国第二次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6 年,薛定谔回到了奥地 利。但两年后,德国吞并奥地利,薛定谔立即遇到了麻烦,1938 年 9 月,薛定 谔被纳粹从格拉茨的教职上解雇,他再次出走,开始了逃亡生活。 1939 年 10 月薛定谔到达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开始了他生命旅途中最后一段富 有创造性的征程。正是在这一时期,薛定谔的目光更加开阔和深刻,他为致力于 科学的统一而写成的《生命是什么——活细胞的物理学观》一书,在当时产生了 极大的影响。 科学的统一是薛定谔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他是理性主义者,坚信自然界是可以理 解的,追求对自然界和谐统一的理解,从而导致了对科学统一的信念。薛定谔并 非生物学专家,但他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用深邃的眼光对生命物质和遗传机制等 问题发表的精湛见解,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薛定谔认为,他写作《生命是 什么》的唯一动机,是揭示生命物质在服从迄今为止已确立的“物理学定律”的 同时,可能涉及迄今还不了解的“物理学的其他定律”。《生命是什么》这本书 的重大意义,并不止于倡导从分子水平探索遗传机制和生命本质,并且引入了 “信息”“负熵”等物理概念来说明一系列生命现象。它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提出 了下面这个重大问题:在一个生命有机体的空间范国内:在空间和时间中发生着 的事件,如何用物理学和化学来解释。同时薛定谔对这一问题的初步解释和有益 的尝试也正是他对生物学的主要贡献。由于薛定谔本人的声望,他提出问题的鲜 明性,使他的倡导和尝试给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结合以极大的推动,薛定谔成为探 索二者统一的先驱,同时促成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生命是什么》一书,也就 成为给予生物学界以革命的一个契机。 薛定谔广博的知识和充沛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他的专业领城内,他先后发表了 5 本专著和不下 150 篇的论文.其范围几乎覆盖了所有理论物理学前沿;而在 专业领城之外,他除了在生物学发展中的重要贡献——《生命是什么》和文学上 的造诣结晶——《诗集》之外,还发表了一系列哲学论著,内容涉及许多哲学上 的重大课题,他确实近乎于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薛定谔始终对哲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与普朗克和爱因斯坦一样,薛定谔是一位关 于外部世界的实在论者,并坚持人类认识的目的在于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真实知 识,理解它的本质和规律。他认为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我们能否说明观察现象,而 在于“实在的物理世界”。他坚持哲学探索对科学研究的意义,认为哲学是人类 普遍知识和特殊知识必不可少的基拙,他的哲学思想也确实几乎始终贯穿于他的 科学探索中。他说过“科学是哲学的继续,只是手段不同”,并承认,这种“自 然哲学”式的热情在自己身上延续下来,给以后的生命历程许多鼓舞。就其毕生 为探索人类的最高智慧而跋涉这点而言,薛定谔又无愧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思 想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 .薛定谔是一个沉浸在学术象牙塔中的学者,但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纳粹 还是没有放过他,他只好被迫离开德国。 B . 1933 年,当时在牛津大学的德国物理学家薛定谔与科学家狄检克一道被授 予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他第二次获得此奖
C.1939年到达都柏林后,薛定谔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的目光更加开阔和深刻, 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统一,写出了《生命是什么》一书 D.薛定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一理论物理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他 还在生物学、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本文撷取薛定谔生命历程中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事 迹,表现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精神品格 (2)《生命是什么)一书有哪些价值,请简要概括。(6分) (3)薛定谔在追求“科学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 说明。(6分) (4)关于“生命是什么”,薛定愕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只海豚在上海的崇明岛搁浅了,令人惊奇的是在救助的过程中,它们始终 不即不离.就如同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 B.2012年NBA的圣诞大哉,林书豪以火箭队首发控卫的身份出战,表现可圈 可点,帮助火箭队以120比97大胜公牛队 C.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下来,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D.看着白雪皑皑、广袤无垠的田野,看着落日熔金、暮云四起的天边,你的内 心就会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苍茫与雄壮 4.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难以持续发展往往是受到经济水平、社会结构.文化教 育、外界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每当听到悠扬的校园民谣,少年时伙伴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爽朗明媚的歌声、 肆无忌惮的打闹,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C.诺贝尔文学奖自从设立以来,创作了《生死疲劳》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 莫言终于成为首位荣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D.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几年是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国家深入改革 的难得机遇,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15.依次填人下而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 言 ①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②其中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 ③它承先启后,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 ④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为基础 ⑤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 ⑥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一一具有理性精神的心理结构 A.③⑤①④⑥② B.③⑥①②④⑤ C.④⑤①②③⑥ D.④⑥①②③⑤ 1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30字。(5分)
C . 1 939 年到达都柏林后,薛定谔开始了新的征程,他的目光更加开阔和深刻, 致力于追求科学的统一,写出了《生命是什么》一书。 D.薛定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理论物理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他 还在生物学、文学、哲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E .本文撷取薛定谔生命历程中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事 迹,表现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的精神品格。 ( 2 )《生命是什么)一书有哪些价值,请简要概括。(6 分) ( 3 )薛定谔在追求“科学的统一”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 说明。(6 分) ( 4 )关于“生命是什么”,薛定愕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全 文,谈谈你的理解。(8 分) 第 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两只海豚在上海的崇明岛搁浅了,令人惊奇的是在救助的过程中,它们始终 不即不离.就如同一对患难与共的夫妻。 B . 2012 年 NBA 的圣诞大哉,林书豪以火箭队首发控卫的身份出战,表现可圈 可点,帮助火箭队以 120 比 97 大胜公牛队。 C .教育的继承性是很强的,即使是创新,也要把传统中合理的东西留下来,所 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程改革必须瞻前顾后。 D.看着白雪皑皑、广袤无垠的田野,看着落日熔金、暮云四起的天边,你的内 心就会感受到那种无与伦比的苍茫与雄壮。 4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3 分) A 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难以持续发展往往是受到经济水平、社会结构.文化教 育、外界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每当听到悠扬的校园民谣,少年时伙伴们天真无邪的笑容、爽朗明媚的歌声、 肆无忌惮的打闹,就会浮现在我的眼前。 C.诺贝尔文学奖自从设立以来,创作了《生死疲劳》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的 莫言终于成为首位荣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D.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今后几年是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国家深入改革 的难得机遇,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 15.依次填人下而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所谓“先秦”,一般均指春秋战国而 言。 , , , 。 , 。 ① 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 ② 其中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 ③ 它承先启后,摆脱了原始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传统 ④ 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为基础 ⑤ 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 ⑥ 开始奠定汉民族的文化——具有理性精神的心理结构 A .③⑤①④⑥② B .③⑥①②④⑤ C .④⑤①②③⑥ D .④⑥①②③⑤ 16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 要求:见解独到,是非分明,不超过 30 字。(5 分)
2013年1月5日,杭州动物园狮山,一群游客拿雪球砸非洲狮,母狮子吓坏 了,绕了一大圈,和公狮子躲在一起,紧紧缩在角落。每次雪块、雪球落下,它 们都不知该往哪里躲。终于,游客“尽兴”而去,公狮子大吼一声,死死盯着他 们的背影。 17.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回答“幸福是什么”,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幸福是什么?归人说,幸福是天色已晚时夕阳温暖的目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个生长在贫民窟的瘦削少年,他十多岁时立志要做美国总统。如何实现这个 梦想呢?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他拟定了这样一系列连锁目标:要做美国总统首 先要做美国州长,要做美国州长必须得到财团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 要成为名人,要快速成为名人的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要想做电影明星就必须练 好身体。按照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健美练习,每周去三次体育馆,每天晚上还要 回家训练几个小时,直到精疲力尽。如今,这位曾经的健美冠军成了电影史上票 房最高的演员之一,并且担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就是施瓦辛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暂略
2013 年 1 月 5 日,杭州动物园狮山,一群游客拿雪球砸非洲狮,母狮子吓坏 了,绕了一大圈,和公狮子躲在一起,紧紧缩在角落。每次雪块、雪球落下,它 们都不知该往哪里躲。终于,游客“尽兴”而去,公狮子大吼一声,死死盯着他 们的背影。 17 .依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回答“幸福是什么”,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6 分) 幸福是什么?归人说,幸福是天色已晚时夕阳温暖的目光。 六、写作(60 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O 分) 有一个生长在贫民窟的瘦削少年,他十多岁时立志要做美国总统。如何实现这个 梦想呢?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他拟定了这样一系列连锁目标:要做美国总统首 先要做美国州长,要做美国州长必须得到财团的支持,要获得财团的支持就一定 要成为名人,要快速成为名人的方法就是做电影明星,要想做电影明星就必须练 好身体。按照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健美练习,每周去三次体育馆,每天晚上还要 回家训练几个小时,直到精疲力尽。如今,这位曾经的健美冠军成了电影史上票 房最高的演员之一,并且担任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他就是施瓦辛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 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暂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