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1821—1867) 法国19世纪著名诗人 文艺批评家 象征主义(象征派)诗歌 的先驱 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 现代主义(思潮)的创始 人之 N/ 代表作《恶之花》、《巴 黎的忧郁》
波德莱尔(1821——1867) • 法国19世纪著名诗人 • 文艺批评家 • 象征主义(象征派)诗歌 的先驱 • 西方现代派文学鼻祖 • 现代主义(思潮)的创始 人之一 • 代表作《恶之花》、 《巴 黎的忧郁》
生平 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6岁丧父,7岁母亲再婚,继父专 制,童年不幸。 成年后,继承父亲财产,挥霍无 度,过着放荡的生话,成为一位 瘾君子。 °同时博览群书,结识了巴尔扎克 雨果等著名文人,被人们称为 “浪荡文人”。 两度试图自杀 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参加 街垒战斗,民主主义者。 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候选人。 青年艺术家的精神领袖
生平 • 出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 6岁丧父,7岁母亲再婚,继父专 制,童年不幸。 • 成年后,继承父亲财产,挥霍无 度,过着放荡的生活,成为一位 瘾君子。 • 同时博览群书,结识了巴尔扎克、 雨果等著名文人,被人们称为 “浪荡文人” 。 • 两度试图自杀 • 1848年巴黎工人武装起义,参加 街垒战斗,民主主义者。 • 法兰西学士院院士候选人。 • 青年艺术家的精神领袖
《恶之花》(1857) 《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 “病态的花朵” 概况:1857年发表时收诗 100首,分5个部分,最终 版收151首,分为六章。 内容:《忧郁与理想》 《巴黎风貌》、 《酒》 《恶之花》 《反抗》 《死亡》。 题材:酗酒和美人
《恶之花》(1857 ) • 《恶之花》的法文原意是 “病态的花朵”。 • 概况:1857年发表时收诗 100首,分5个部分,最终 版收151首,分为六章。 • 内容:《忧郁与理想》、 《巴黎风貌》、 《酒》、 《恶之花》、 《反抗》、 《死亡》。 • 题材:酗酒和美人
《恶之花》的主题 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欲望、罪孽和愚昧,这些“恶”占据着 人的精神,人们生活在腐败恶臭中却不反感 诗人自己处在“恶”的重重包围之中,成为了恶的牺牲品, 表现了诗人的忧郁、无可奈何的伤感、放纵和沉沦。 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神圣事物的强烈 向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不断挣扎、寻觅灵魂上升的过 程,表现了现代人无望的追求和精神探索。 诗人最后所寻觅到的获救途径是在恶中生活,认识恶,提炼 恶之花,从中寻觅摆脱恶的控制
《恶之花》的主题 • 资本主义社会充斥着欲望、罪孽和愚昧,这些“恶”占据着 人的精神,人们生活在腐败恶臭中却不反感。 • 诗人自己处在“恶”的重重包围之中,成为了恶的牺牲品, 表现了诗人的忧郁、无可奈何的伤感、放纵和沉沦。 • 诗人写“恶”,反映了他对于健康、光明、神圣事物的强烈 向往。表现了诗人不甘沉沦、不断挣扎、寻觅灵魂上升的过 程,表现了现代人无望的追求和精神探索。 • 诗人最后所寻觅到的获救途径是在恶中生活,认识恶,提炼 恶之花,从中寻觅摆脱恶的控制
《腐尸》 他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 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 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 那些吻吃你的蛆子 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 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腐尸》 • 他不厌其烦地描写一具腐尸蛆虫成堆,恶 臭触鼻,来表现其独特的爱情观: 那时,我的美人,请告诉它们, 那些吻吃你的蛆子, 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 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
《恶之花》的艺术成就 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开拓了诗歌表 现的领域。丑恶、病态在波德莱尔看来是与生俱 来的,它不是一种绝对的消极。恶本身其实具有 种净化的作用,也是通向善的途径。 《恶之花》充满着象征、暗示与隐喻,它重在表 现丰富的意象、注重表现心灵世界复杂的感受 《恶之花》的诗作富有音乐性。,作者重视节奏的 安排和韵律的装饰,他往往通过诗句长短、强弱 的变化使其诗作听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恶之花》的艺术成就 • 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开拓了诗歌表 现的领域。丑恶、病态在波德莱尔看来是与生俱 来的,它不是一种绝对的消极。恶本身其实具有 一种净化的作用,也是通向善的途径。 • 《恶之花》充满着象征、暗示与隐喻,它重在表 现丰富的意象、注重表现心灵世界复杂的感受。 • 《恶之花》的诗作富有音乐性。作者重视节奏的 安排和韵律的装饰,他往往通过诗句长短、强弱 的变化使其诗作听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恶之花》的价值 “他生活于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 高尔基 他不是一个颈废的诗人,而只是 个颓废时代的诗人。” 艾略特 波德莱尔一生充满矛盾、痛苦、反 之老 抗和颓废,是一朵生长于资本主义 文明中的“恶之花”。 他的病态心理是与腐朽资本主义制 度相对立的“邪恶之花
《恶之花》的价值 • “他生活于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 ——高尔基 • “他不是一个颓废的诗人,而只是 一个颓废时代的诗人。” ——艾略特 • 波德莱尔一生充满矛盾、痛苦、反 抗和颓废,是一朵生长于资本主义 文明中的 “恶之花”。 • 他的病态心理是与腐朽资本主义制 度相对立的“邪恶之花
解意象 “活的柱子” 扎根于泥土(人属于物质世界) “象征的森林”又朝向天空(人又属于精神世界) 庙宇” “森林” 阴暗、稠密——神秘色彩 “自然是一座庙宇”自然万物与人类心灵的神秘交流 “人从那里走过” 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基础 “互相应和” “象征派的宪章
解意象 • “活的柱子” • “象征的森林” 扎根于泥土(人属于物质世界) 又朝向天空(人又属于精神世界) 自然万物与人类心灵的神秘交流 ——象征派诗歌理论的基础 “象征派的宪章” • “自然是一座庙宇” • “人从那里走过” • “互相应和” • “庙宇” • “森林” 阴暗、稠密——神秘色彩
辨手法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重点阅读三、四两段,引发了你哪些联想? 声音可以使人看到颜色 颜色可以使人闻到芳香 互相呼应 芳香可以使人听到身音 互相转换 互相应和 触觉、听觉、视觉、嗅觉—一通感 大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 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珠 破语宣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落 文采的艺术效果。 玉 盘
辨手法 • “芳香、颜色和声音在互相应和” 重点阅读三、四两段,引发了你哪些联想? • 触觉、听觉、视觉、嗅觉——通感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 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 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 文采的艺术效果。 声音可以使人看到颜色 颜色可以使人闻到芳香 芳香可以使人听到身音 互相呼应 互相转换 互相应和 大 珠 小 珠 落 玉 盘
悟情感 ·“应和”一词在汉语中如何解释? 诗人如何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交感” 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 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见的整体,万物之间、自然与人之间 人的不同感官之间是有内在关系的、是互相应和的,物我是 致的。 这首诗就是波德莱尔表达诗歌宗旨的宣言(象征派的宪章)
悟情感 • “应和”一词在汉语中如何解释? 诗人如何描绘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这个世界是复杂的不可见的整体,万物之间、自然与人之间、 人的不同感官之间是有内在关系的、是互相应和的,物我是一 致的。 这首诗就是波德莱尔表达诗歌宗旨的宣言(象征派的宪章)。 诗人是通过想象看到了宇宙间事物的 “交感” , 洞察到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互“感应”,从而 达到一个超越现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