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月度调研测试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窠()巢 黄晕()静谧( )咄咄( )逼人 yiun()酿 h()蓄 x()沥 lido()亮 二、选择题(4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高港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你作业做好了吗?李明 D.认真朗读课文,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三、默写。(8分) 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 ”,不错的,像母亲手抚摸着你 ,刚起头儿 ,有的是希望。 5.我寄愁心与明月, 四、名著阅读。(4分) 《朝花夕拾》是 作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原题 记述了作者的 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本书共 五、阅读理解(34分) (一)诗词赏析(7分)
初一语文月度调研测试 一、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8 分) 窠.( )巢 黄晕.( ) 静谧.( ) 咄咄..( )逼人 yùn( )酿 zhù( )蓄 xī( )沥 liáo( )亮 二、选择题(4 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教育,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B.长大了我才明白,母亲的絮絮叨叨是对我最深沉的爱。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高港区加大了整治力度。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闷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自己。 B.“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你作业做好了吗?李明。 D.认真朗读课文,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三、默写。(8 分) 1.《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 , ; , 。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 , 。 3.“ ”,不错的,像母亲手抚摸着你。 4.“ ”,刚起头儿, ,有的是希望。 5.我寄愁心与明月, 。 四、名著阅读。(4 分) 《朝花夕拾》是 (作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原题 ,记述了作者 的 生活和青年时求学的历程。本书共 篇。 五、阅读理解(34 分) (一)诗词赏析 (7 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将古诗补充完整。(2分)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1分) (二)文言文阅读(13分) 破缸救友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① 自是手不释⑨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③,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注释:①了:明白,懂得。指:同“旨”,意思。②释:放下。③瓮:水缸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 (1)闻讲《左氏春秋》 (2)群儿戏于庭 (3)众皆弃去 2.找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2分) A.破之B.爱之C.下车引之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一处)(1分) 群儿戏于庭。(主谓之间) 4.翻译句子(4分)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将古诗补充完整。(2 分) 2.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2 分)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2 分)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3 分) 破缸救友 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 即了其大指① 。 自是手不释② 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③ ,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 持石击瓮,破之,水迸 ,儿得活。 注释:①了:明白,懂得。指:同“旨”,意思。②释:放下。③瓮:水缸。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问题: ⒈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 分) ⑴闻.讲《左氏春秋》 ⑵群儿戏.于庭 ⑶众皆.弃去. 2.找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 )(2 分) A.破之. B.爱之. C.下车引之. 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一处)(1 分) 群 儿 戏 于 庭。(主谓之间) 4.翻译句子(4 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5.此文赞扬了儿时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2分) (三)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7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 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2 分)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 它最接近?()(1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 不好?为什么?(2分)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四)读章中林的《一年好景秋须记》,回答问题。(9分) ①故乡的秋晨没有“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的惆怅,没有“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 木疏”的萧疏,它有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有的是“秋风秋雨秋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陈太丘与友期行》) (2)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5.此文赞扬了儿时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2 分) (三) 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7 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 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 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 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 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 第一段画线句 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2 分)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这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 它最接近?( )(1 分)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3.“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 不好?为什么?(2 分)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 (四)读章中林的《一年好景秋须记》,回答问题。(9 分) ①故乡的秋晨没有“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的惆怅,没有“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 木疏”的萧疏,它有的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昂扬,有的是“秋风秋雨秋
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的丰富,可以说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 歌谣。 ②故乡的秋天多雾,远看涌似波涛,近观薄如蝉翼。村庄笼在雾里湿漉漉的,似乎连石头 也能拧出水来——你听,连那雄鸡的打鸣都水润润的,直流向肺腑。树叶间微雨一样的露珠滚 落,随着它滚落的还有那扑棱棱的鸟雀抖羽声。菊花杏黄、紫薇粉红、桂花金黄,不炫目,就 像一个个悠长的幻梦,隔着帘笼。蜜蜂顾昐,蝴蝶静默,只有那秋蝉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叫 声里没有了火烈和夸饰,倒生出些许沧桑和迟暮。 ③白雾深深锁重楼,炊烟袅袅叫村庄。太阳一个探头,村庄扑棱棱就灵动了起来。小河绕 村行,晨光穿竹林,田野雾气腾,村落少闲人。最先热闹起来的是池塘。女子们呼朋引伴地来 到塘边,“梆梆梆——”,棒槌落在青石板上叫醒了村庄;“嘎嘎嘎”,鸭群欢歌;“哦哦哦”, 鹅们唱和,和着棒槌声组成了朴拙的乡间《畅想曲》 ④田野是丰饶的,看吧:金灿灿的稻穗是殷实的:白花花的棉花是温暖的:黑油油的芝麻 是鲜亮的;黄扑扑的玉米是喜悦的……这时,你踏着晨雾走去,哪里都能看到气昂昂、热腾腾 的喜气一一割水稻的,捡棉花的,敲芝麻的,掰玉米的,每一个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堆满了丰收 的喜悦。看,田畔的那两个农民。一个敞开衣襟,一边快活地吸着烟,一边揉搓着一株沉甸甸 的稻谷。另一个蹲下身去,一手小心地扶着禾苗,一手指着那无边的稻花。两个人笑意盈盈间, 高谈阔论着,他们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吧。 ⑤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村子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疯跑着,漫山遍野的一一到稻 草堆旁斗蛐蛐,到李婶家摘桂花,到前山头拽毛桃……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必担心大人 的呵责一一在慷慨的大地面前,人们的心胸变得宽厚仁慈。 ⑥记忆最深的是到大爷家偷枣。大爷家后院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 青里泛红的枣子,随着秋深它的颜色越发红艳夺目,挑逗得我们饿狼一样绕着院墙逡巡。那院 墙不高,两米左右,旁边还有半人高的土墙,人一纵身就能落进院里。大爷的脸,坑坑洼洼的, 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大爷在家,我们是不敢造次的,但等他去了田地里,就看我们的了。 小猴子往往是第一个蹿进院子的,他打开院门,我们一窝蜂涌进院去。我们找来长竹竿,一阵 猛敲,红玛瑙似的枣子就扑簌簌地跳到地上,辉煌一大片。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塞进嘴里,那 种甜香立刻弥散在齿舌之间,一咀嚼,它就抓住了我们的心。我们拾着,塞着,直到嘴里塞不 下了,兜里装不了了才吆喝着跑开。最惊险的一次,该是大爷突然回家把我们堵在院子里吧。 他铁塔一样杵在门限里,我们一个愣怔就狂奔了起来,竟然都从他的腋窝下逃脱了。我们笑话 他的无能,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母亲的一句话浇灭了我们的张狂:“大爷那是在纵容你们, 你想想门限也就四五十公分,他一站你还有逃跑的可能吗?” ⑦这个秋天,母亲又带来了大爷送的红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 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呢? ⑧“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
意浓,此情此景此味长”的丰富,可以说故乡的秋晨是一帧历久弥新的画册,一首永不老去的 歌谣。 ②故乡的秋天多雾,远看涌似波涛,近观薄如蝉翼。村庄笼在雾里湿漉漉的,似乎连石头 也能拧出水来——你听,连那雄鸡的打鸣都水润润的,直流向肺腑。树叶间微雨一样的露珠滚 落,随着它滚落的还有那扑棱棱的鸟雀抖羽声。菊花杏黄、紫薇粉红、桂花金黄,不炫目,就 像一个个悠长的幻梦,隔着帘笼。蜜蜂顾盼,蝴蝶静默,只有那秋蝉还在做着最后的冲刺,叫 声里没有了火烈和夸饰,倒生出些许沧桑和迟暮。 ③白雾深深锁重楼,炊烟袅袅叫村庄。太阳一个探头,村庄扑棱棱就灵动了起来。小河绕 村行,晨光穿竹林,田野雾气腾,村落少闲人。最先热闹起来的是池塘。女子们呼朋引伴地来 到塘边,“梆梆梆——”,棒槌落在青石板上叫醒了村庄;“嘎嘎嘎”,鸭群欢歌;“哦哦哦”, 鹅们唱和,和着棒槌声组成了朴拙的乡间《畅想曲》。 ④田野是丰饶的,看吧:金灿灿的稻穗是殷实的;白花花的棉花是温暖的;黑油油的芝麻 是鲜亮的;黄扑扑的玉米是喜悦的……这时,你踏着晨雾走去,哪里都能看到气昂昂、热腾腾 的喜气——割水稻的,捡棉花的,敲芝麻的,掰玉米的,每一个饱经风霜的脸上都堆满了丰收 的喜悦。看,田畔的那两个农民。一个敞开衣襟,一边快活地吸着烟,一边揉搓着一株沉甸甸 的稻谷。另一个蹲下身去,一手小心地扶着禾苗,一手指着那无边的稻花。两个人笑意盈盈间, 高谈阔论着,他们是在“稻花香里说丰年”吧。 ⑤大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村子就成了我们的天下。我们疯跑着,漫山遍野的——到稻 草堆旁斗蛐蛐,到李婶家摘桂花,到前山头拽毛桃……这时,无论你做什么,都不必担心大人 的呵责——在慷慨的大地面前,人们的心胸变得宽厚仁慈。 ⑥记忆最深的是到大爷家偷枣。大爷家后院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每到秋天,树上就挂满了 青里泛红的枣子,随着秋深它的颜色越发红艳夺目,挑逗得我们饿狼一样绕着院墙逡巡。那院 墙不高,两米左右,旁边还有半人高的土墙,人一纵身就能落进院里。大爷的脸,坑坑洼洼的, 不爱说话,让人望而生畏。大爷在家,我们是不敢造次的,但等他去了田地里,就看我们的了。 小猴子往往是第一个蹿进院子的,他打开院门,我们一窝蜂涌进院去。我们找来长竹竿,一阵 猛敲,红玛瑙似的枣子就扑簌簌地跳到地上,辉煌一大片。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颗塞进嘴里,那 种甜香立刻弥散在齿舌之间,一咀嚼,它就抓住了我们的心。我们拾着,塞着,直到嘴里塞不 下了,兜里装不了了才吆喝着跑开。最惊险的一次,该是大爷突然回家把我们堵在院子里吧。 他铁塔一样杵在门限里,我们一个愣怔就狂奔了起来,竟然都从他的腋窝下逃脱了。我们笑话 他的无能,为自己的机灵而得意。母亲的一句话浇灭了我们的张狂:“大爷那是在纵容你们, 你想想门限也就四五十公分,他一站你还有逃跑的可能吗?” ⑦这个秋天,母亲又带来了大爷送的红枣,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 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呢? ⑧“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又是一个秋晨,站在异乡的窗口,耳畔又响起
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长出葱茏的思绪: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 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夭嬉戏在我的笔尖 强健我的体 1.请分别用一个10字以内的标题概括第②③④段所描绘的图景。(3分) 2.从结构角度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1分) 3.从大爷让“我们”这些偷枣的孩子从他的腋窝下逃脱,大爷现在送“我”家红枣这些事可看 出大爷是一个 的人。(2分) 4.请说说“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的原因。(1分)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的句子。(2分) 三、写作(40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鼓励的话语, 美同学真挚的温馨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请根据自己的 亲身经历或体验,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500字左右
故乡的呢喃,浓雾里生长出葱茏的思绪:故乡的秋晨,它是顽童,时时跑进我的梦里,吵醒我 的耳朵;它是姑娘,常常摇曳在我的眼前,洗濯我的眼睛;它是青年,天天嬉戏在我的笔尖, 强健我的体魄…… 1.请分别用一个 10 字以内的标题概括第②③④段所描绘的图景。(3 分) 2.从结构角度具体说说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1 分) 3.从大爷让“我们”这些偷枣的孩子从他的腋窝下逃脱,大爷现在送“我”家红枣这些事可看 出大爷是一个 、 的人。(2 分) 4.请说说“枣是一样的枣,怎么就没有当年的枣那么甜、那么香”的原因。(1 分) 5.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的句子。(2 分) 三、写作(40 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美是妈妈饱含深情做的一日三餐,美是老师那鼓励的话语, 美同学真挚的温馨祝福,美是自然界滋润万物的雨水……其实,美,就在身边。请根据自己的 亲身经历或体验,以“美,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写出真情实感,500 字左右
初一语文月度调研测试答案 1.D2.D 五、(一)2.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二)司马光长到七岁,神态严肃庄重像成年人,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很喜爱它,回来给 家里人讲述,就能懂得书的主要意思。从此手不离开书,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有一天,一群 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孩子攀上大水缸,一脚踏空掉下去淹没在水缸里。孩子们都抛下他跑走了 司马光拿起石头撞击水缸,撞破了它,水喷涌出来,那孩子就得救了。 听2.嬉戏3.群儿/戏于庭。 4.(2)他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 5.赞扬了司马光自幼好学,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三)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 内涵要丰富得多。 4、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情景。 (四)1.秋雾深锁村庄图;村庄灵动热闹图(乡间合奏畅想曲);田野丰收图。 2.承上启下(或过渡) 3.慷慨大方宽厚仁慈 4.因为童年时吃的枣不仅甜和香,还蕴含着童年童趣童味。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故乡的秋晨比作顽童、姑娘、青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故乡秋晨的清新可 爱、无限趣味。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的秋晨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无限趣味
初一语文月度调研测试答案 二、1.D 2.D 五、(一)2.初春。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3.思念故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二)司马光长到七岁,神态严肃庄重像成年人,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很喜爱它,回来给 家里人讲述,就能懂得书的主要意思。从此手不离开书,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有一天,一群 小孩子在庭院里嬉戏,一个孩子攀上大水缸,一脚踏空掉下去淹没在水缸里。孩子们都抛下他跑走了, 司马光拿起石头撞击水缸,撞破了它,水喷涌出来,那孩子就得救了。 1、听 2.嬉戏 3. 群 儿 /戏 于 庭。 4.(2)他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到了不知道饥渴冷暖的地步。 5.赞扬了司马光自幼好学,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好品质。 (三)1、人们在草地上愉快地活动;间接地写出了春草的茂盛与可爱。 2、C。 3、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 内涵要丰富得多。 4、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写出了百花竞相开放,充满勃勃生机情景。 (四)1.秋雾深锁村庄图;村庄灵动热闹图(乡间合奏畅想曲);田野丰收图。 2.承上启下(或过渡) 3.慷慨大方 宽厚仁慈 4.因为童年时吃的枣不仅甜和香,还蕴含着童年童趣童味。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故乡的秋晨比作顽童、姑娘、青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故乡秋晨的清新可 爱、无限趣味。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的秋晨以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故乡秋晨的清新可爱、无限趣味。 [来源:学科网]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整齐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赞美之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以整齐的句式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秋晨的喜爱、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