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妮日记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 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 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课时 教学步骤 、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 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 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P12)… 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1942年安妮13岁生日写起到1944年8月4日被 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13到15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 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介绍背景及作者 1.交流资料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 姆斯特丹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 岁月。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 保却先—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 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 梓出版。所选的9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8则或记叙事实, 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 感和思考。 2.释疑:希特勒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资料: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
3 安妮日记 [教学目的]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 害、摧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方法] 运用“问题探讨”方式进行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女孩,本应是个阳光女孩,可她不能沐浴阳光,本应是花季少女, 可她不能在花季里“绽放”,十二三岁的她就被德国法西斯剥夺了在阳光下散步 的自由,这个女孩就是安妮·弗兰克。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安妮的介绍(见 P12)…… 从介绍中知道,《安妮日记》从 1942 年安妮 13 岁生日写起到 1944 年 8 月 4 日被 纳粹党卫军发现时为止,记录了她 13 到 15 岁的心路历程。让我们设身处地,试 着去感受这位小女孩在德国纳粹统治时期的非凡阅历与思考。 二、介绍背景及作者 1.交流资料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 1942 年 7 月到 1944 年 8 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 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 14 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 岁月。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 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 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1947 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 梓出版。所选的 9 则日记,除第一则是有关日记的说明,其余 8 则或记叙事实, 或抒发感想,除了描写苦难的生活,记录所见到的战争,更多的是发自肺腑的情 感和思考。 2.释疑:希特勒为什么迫害犹太人? [资料:犹太人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
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岀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 不洁的人。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而 犹太人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到处迁徙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 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 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 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 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 遍信仰基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 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 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 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 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 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 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当政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
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犹太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处流浪。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 不洁的人。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而 犹太人由于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只能到处迁徙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 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 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 12 门徒之一 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 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 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 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 遍信仰基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 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 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 13 至 15 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发展,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 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 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 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 19 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 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当政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
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 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 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当时正在蔓延的经济危机又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 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 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 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 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 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 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 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 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 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 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 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賽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 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 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虛伪的政治家为其侵 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摘自《环球时报》1月28日史途/文】 三、问题探讠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 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
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 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 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当时正在蔓延的经济危机又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 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 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 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 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 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 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 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 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 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 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 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 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 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 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摘自《环球时报》1 月 28 日 史途/文】 三、问题探讨: 1.在特殊的环境里,与常人不同,安妮把日记当作了自己的朋友,她曾这 样说:“没有日记,也就无我。”并且,在日记中虚拟了一个“吉蒂”作为自己的
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提示: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 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提示: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 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 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 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 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参考资料: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 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 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 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 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 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岀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 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 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4.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 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 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 [资料: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 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 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
倾诉对象。她为什么这样做? [提示:寻找对话对象,战胜心灵上的独孤。]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 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提示: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和 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相 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生 查阅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 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参考资料:1929 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 4 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 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 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 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 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 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 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她对 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4.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 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这样想?她的日记里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她知道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 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的对和平的向往。] [资料: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持政府的。193 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 织的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 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 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 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 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 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 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 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 识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 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一一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 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 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 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6.拓展讨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 请相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 [提示:《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 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 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 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 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 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谈及二战时 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 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 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 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 同样,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战 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 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 识他们给中国和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5.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 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如果安妮以自己的遭遇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是邪恶的,那也不符合作者的 思想逻辑。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 民也将觉醒,从她的一家在逃亡前后所获得的帮助,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她 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野蛮,这是很正常的。 6.拓展讨论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安妮最大的愿望,是做记者或作家。那么, 《一个人的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呢?《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我”呢? 请相一想,这些普通人原来的生活是怎样的,战争又是如何改变发他们的命运? [提示:《遭遇》中的索科洛夫原本与世无争,只想过安定的日子,然而全家死于炮火, 只剩下孤身一人;《流浪》中的“我”虽然有点“另类”,但是,炮火夺去了他那握画笔的手。 普通人本来都有自己的人生设计,但是战争破坏了一切,包括他们最平常的梦想。] (2)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 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 相称,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可以请学
生查阅20世纪30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 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资料:1929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 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 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 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 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岀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 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3)曾有人批判《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提示:"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 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 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 解决矛盾。 四、课外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等有关题目
生查阅 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德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资料,除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 还可以去请教历史教师。) [资料:1929 年安妮生于法兰克福,在她 4 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 那一年,希特勒上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 家迁居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 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 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 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要比同龄人更加深沉。] (3)曾有人批判《遭遇》,认为它“渲染战争恐怖,鼓吹和平主义”,你同 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本专题文章,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提示:“战争恐怖”不是“渲染”出来的,而是客观存在,这种所谓“恐怖”更不是 作家蓄意制造的。如果不让人民知道战争造成的灾难,就很难制止战争的发生。任何战争, 最终的受害者都是普通民众。所以应当维护和平,尽可能地防止战争的发生,通过其他途径 解决矛盾。] 四、课外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等有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