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的唯一一篇学习材料。 本文采用直表心迹的日记体。作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安妮,安妮对生命和战争作 了较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极佳材料。本课 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 判意识。当然,课堂上还要有大语文的视野,增加学习和阅读容量,强化学生的 知情意识。所有这些,都要力避教师的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和激励。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安妮对战争理解的语句,加深对战争的认识,联系现实,坚定和平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安妮照片、二战相关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深入领会安妮思考的语句,学习日记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 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能够联系个人和周围生活实际,加深对和平与生命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安妮照片和二战图片。】 师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 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 人被成批地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 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一个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 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 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 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 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 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 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安 妮日记》中节选的九则日记。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我来介绍”,并配以《安妮日记》封面。】 师对安妮,同学们知道多少呢?有的同学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安妮或《安妮日 记》的资料,奉献出来,资源共享,对不对?
本课是本专题“和平的祈祷”第二板块“黑暗中的心迹”的唯一一篇学习材料。 本文采用直表心迹的日记体。作者是十几岁的女孩子安妮,安妮对生命和战争作 了较深刻的思考。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和平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极佳材料。本课 着眼于培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的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进而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问题驱动下学习,在探讨中发展理性思维和批 判意识。当然,课堂上还要有大语文的视野,增加学习和阅读容量,强化学生的 知情意识。所有这些,都要力避教师的满堂灌,而是重在引导和激励。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安妮对战争理解的语句,加深对战争的认识,联系现实,坚定和平信念。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安妮照片、二战相关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深入领会安妮思考的语句,学习日记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能体会安妮用生命记录下的情感和思考,了解战争对少年儿童身心的伤害、摧 残,认识法西斯的罪恶。 2.能把握日记真实而直接地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能够联系个人和周围生活实际,加深对和平与生命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安妮照片和二战图片。】 师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 200 年。战争永远是一个黑色的主题,二战无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笔,数以千计的犹太 人被成批地杀害,唯一的理由就是犹太人!这中间,许多还是孩子,安妮·弗兰 克就是其中一脉细微而柔韧的声音。一个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 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安妮日记》 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她 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 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 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 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安 妮日记》中节选的九则日记。 推进新课 【多媒体课件显示“我来介绍”,并配以《安妮日记》封面。】 师 对安妮,同学们知道多少呢?有的同学课前搜集了不少关于安妮或《安妮日 记》的资料,奉献出来,资源共享,对不对?
生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 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随 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孰料盖世太保却先 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 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师和课文前的说明差别不大,但仍谢谢你,你不看课本,不看资料,用自己的 语言来表述,看来,我们真的要向你学习。还有哪位同学能提供课本上没有的内 容呢? 生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 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生据说《圣经》翻译了多少种版本,《安妮日记》就被翻译了多少种版本 生我还知道《安妮日记》被拍成电影电视,还被搬上舞台呢。 生读了《安妮日记》,心似乎被绑了块石头沉入湖底,连流泪的心思都没有了。 生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读了《安妮日记》,我就觉得这点应引起重视。 生人的本性在残酷的情境下被真实地暴露无遗。面对成人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孩 子们,大到人之本性,小到生活现状,我们生在世上走一遭都要坚持对生命的乐 观态度,这是活着的力量。这也是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更坚实更美丽的存在 生我买了一本,书封面上写着这样几行字 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中 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 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们的心……”一读,就已感觉到 种压抑的凄凉。 师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些我们原所不知的内容,还有个人的读后感想,很独特 有个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它的体裁是一一(学生:日记体),那大家能 说说选用日记体的效果吗? 生我觉得日记最真实真切、不势利 师有人说,日记上写的也许是一时的心情,转眼就流云般变了;也许是事后的 思考,对现实如马后炮一般不起作用。怎么说是最真实真切的呢? 生(思考片刻)我常写日记,常在日记中忏悔、反思,甚至是宣泄,但那是 种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之后的真实。 生谁会静下来写日记时再欺骗自己呢?我看过一份材料,说有人一直在怀疑《安 妮日记》的真实性。我真的有些愤怒了。《安妮日记》多么可靠,多么真实。 生“没有日记,也就无我”,这是犹太少女安妮的心声。难道这还不真实吗? 我很早就读过全书,密室的生活记录,很多是安妮与密室成员的人际冲突。她与 母亲之间似乎总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倔强的安妮多次提到自己不喜欢妈妈,讨厌 她的严厉,讨厌她的偏心—一对姐姐的宽容。安妮觉得无人能真正地理解自己, 所以只能把一切寄予她的日记朋友。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阴郁、叛逆 自我怀疑,希望有人倾诉却要保留神秘,因而选择了与自己对话。大家一读,就 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尽管它被特殊的环境约束着,可它仍保留着一个 女孩的纯真、不造作 师没错。《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它是二战时期犹太人民的生活的写照,它是抨击战争残酷的有力武器,它是被抹 上了战争的血腥的特殊文体—一是日记的特例。那这种真实提示了什么呢?
生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 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 1942 年 7 月到 1944 年 8 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 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随 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孰料盖世太保却先一 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 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师 和课文前的说明差别不大,但仍谢谢你,你不看课本,不看资料,用自己的 语言来表述,看来,我们真的要向你学习。还有哪位同学能提供课本上没有的内 容呢? 生 她避难的房子已被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 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生 据说《圣经》翻译了多少种版本,《安妮日记》就被翻译了多少种版本。 生 我还知道《安妮日记》被拍成电影电视,还被搬上舞台呢。 生 读了《安妮日记》,心似乎被绑了块石头沉入湖底,连流泪的心思都没有了。 生 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读了《安妮日记》,我就觉得这点应引起重视。 生 人的本性在残酷的情境下被真实地暴露无遗。面对成人或正在走向成熟的孩 子们,大到人之本性,小到生活现状,我们生在世上走一遭都要坚持对生命的乐 观态度,这是活着的力量。这也是因为我们内心需要更坚实更美丽的存在。 生 我买了一本,书封面上写着这样几行字:“一位美丽少女在残暴的集中营中 悄然死去。一本在黑暗中写成的日记却永远传下来。她的希望、她的勇气和她的 温柔的悲伤,永远地打动着全世界青少年和父母们的心……”一读,就已感觉到 一种压抑的凄凉。 师 刚才有的同学谈到了些我们原所不知的内容,还有个人的读后感想,很独特。 有个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思考,就是它的体裁是——(学生:日记体),那大家能 说说选用日记体的效果吗? 生 我觉得日记最真实真切、不势利。 师 有人说,日记上写的也许是一时的心情,转眼就流云般变了;也许是事后的 思考,对现实如马后炮一般不起作用。怎么说是最真实真切的呢? 生 (思考片刻)我常写日记,常在日记中忏悔、反思,甚至是宣泄,但那是一 种思考、理解、消化、吸收之后的真实。 生 谁会静下来写日记时再欺骗自己呢?我看过一份材料,说有人一直在怀疑《安 妮日记》的真实性。我真的有些愤怒了。《安妮日记》多么可靠,多么真实。 生 “没有日记,也就无我”,这是犹太少女安妮的心声。难道这还不真实吗? 我很早就读过全书,密室的生活记录,很多是安妮与密室成员的人际冲突。她与 母亲之间似乎总有无法跨越的鸿沟,倔强的安妮多次提到自己不喜欢妈妈,讨厌 她的严厉,讨厌她的偏心——对姐姐的宽容。安妮觉得无人能真正地理解自己, 所以只能把一切寄予她的日记朋友。这正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心理,阴郁、叛逆、 自我怀疑,希望有人倾诉却要保留神秘,因而选择了与自己对话。大家一读,就 会感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尽管它被特殊的环境约束着,可它仍保留着一个 女孩的纯真、不造作。 师 没错。《安妮日记》的真实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它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它是二战时期犹太人民的生活的写照,它是抨击战争残酷的有力武器,它是被抹 上了战争的血腥的特殊文体——是日记的特例。那这种真实提示了什么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探寻真实”,并配以犹太人被屠杀的图片。】 师下面,我们再来快速阅读这九则日记,阅读的过程中,请把体现安妮思考的 语句画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领会、体验一下。 师大家画出的句子中有一些肯定不是太好理解,请把你困惑最大的一句说出来, 哪位同学先说? 生“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 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为什么会爆发战争?这个问题真的太复杂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回答的。 但安妮做出了这样一个追问,而不是痛骂法西斯不止。这说明什么呢?(学生思 考。)安妮所遭受的苦难是不是战争造成的?(学生点头。)如果人人都去报复, 结果会怎样?(有生表示: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师那么,这就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那么她的日记不正传达了对战 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吗?还有哪位同学有不解之处? 生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 他们一样大。”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战争是芸芸众生的意愿吗?(学生:不是。)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 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是谁?(学生:芸芸众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儿呢?(学生纷纷发言:没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屈从于 专制集团的利益。)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 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50多万, 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地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 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 人民!联系德日今天对二战的反思态度,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安妮的这句话呢? 【众生思考、讨论。】 师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 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 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 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 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在德国首都柏林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 不远处,一片壮观的纪念碑群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一一这就是占地达1.9万平 方米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面对这一德国人为自己竖立起的历史耻辱柱,人 们不能不惊叹于德国政治家们的巨大道德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而日本呢? 生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 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 生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 生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识到他们给中国和 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生也不能这样讲,日本人民也在反思。91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缓步 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 西南,默然垂首。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60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 国人民谢罪。据说,他这次来还带着“导尿袋” 生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总理的下跪。希望不光那个日本老人,而应该是小泉!小 泉竟然每年都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竟否认南京大屠杀!我恨他们!
【多媒体课件显示“探寻真实”,并配以犹太人被屠杀的图片。】 师 下面,我们再来快速阅读这九则日记,阅读的过程中,请把体现安妮思考的 语句画出来,等会儿我们一起来领会、体验一下。 师 大家画出的句子中有一些肯定不是太好理解,请把你困惑最大的一句说出来, 哪位同学先说? 生 “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 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师 为什么会爆发战争?这个问题真的太复杂了,也不是一两句话能够回答的。 但安妮做出了这样一个追问,而不是痛骂法西斯不止。这说明什么呢?(学生思 考。)安妮所遭受的苦难是不是战争造成的?(学生点头。)如果人人都去报复, 结果会怎样?(有生表示: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 师 那么,这就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那么她的日记不正传达了对战 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吗?还有哪位同学有不解之处? 生 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 他们一样大。”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 战争是芸芸众生的意愿吗?(学生:不是。)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 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是谁?(学生:芸芸众生。)为什么会这样?问题出在哪 儿呢?(学生纷纷发言:没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屈从于 专制集团的利益。)德国和日本法西斯当政的时候,这些国家的工人和农民是支 持政府的。1933年,德国150 万纳粹党人中,工人和农民党员共 50 多万, 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在有组织地疯狂屠杀犹太人的行动中,很多是来自德国社会 底层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商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 人民!联系德日今天对二战的反思态度,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安妮的这句话呢? 【众生思考、讨论。】 师 德国著名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个双重历史的国家》中 谈及二战时说:“但是所有这些陈述,都没有涉及德国人民应当负什么罪 责。”“但是在国内深入一步追究这场世界大战的罪责,就会直接指向德国人民。 德国人民多年来以默许的态度对待这场罪恶,现在要想说成是无所事事的旁观 者,或无辜者,这是徒劳的。”在德国首都柏林历史性的标志性建筑勃兰登堡门 不远处,一片壮观的纪念碑群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占地达 1. 9 万平 方米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面对这一德国人为自己竖立起的历史耻辱柱,人 们不能不惊叹于德国政治家们的巨大道德勇气和历史责任感!而日本呢? 生 在日本侵华期间的所有的烧杀奸掠,也都是普通日本人干的,日本人对那场 战争不仅默许,而且积极地拥护并参与了侵略和屠杀。 生 日本人民不是无辜的,他们也是施害者,对这场战争,他们也是有责任的。 生 日本人民只看到自己民族经历了战争苦难,而没有深刻认识到他们给中国和 亚洲人民制造的苦难。 生 也不能这样讲,日本人民也在反思。91 岁的日本侵华老兵本多立太郎,缓步 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卢沟桥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 西南,默然垂首。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 60 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 国人民谢罪。据说,他这次来还带着“导尿袋”。 生 这让我想起了德国总理的下跪。希望不光那个日本老人,而应该是小泉!小 泉竟然每年都到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参拜!竟否认南京大屠杀!我恨他们!
师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 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安妮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却给我们 提示了这么一个重要的道理。感谢安妮! 师还有哪些句子有问题? 生安妮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我 不理解这话是什么意思。 师理解语句时,有时要抓取关键词,你认为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 蜕变。)对,那“蜕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比喻。)人或事物发 生质变才叫蜕变,那在这句话中,安妮强调的所有人都发生蜕变,照应了前文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 人,而非几个战争狂。那这个蜕变的语境义是什么呢? 生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 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 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 争狂魔的迫害。 师说得太棒了。还有哪位同学存有不解之处? 生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 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一一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师我们来这样设想一下,安妮因为遭受到战争的折磨,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 是邪恶的,行不行?(众生:不行。)为什么呢? 生最后一段中安妮说:“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战争也会告终, 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著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 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 也将觉醒,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 野蛮。 板书 信念坚定。 师是啊,信念的力量!我们恐怕很多人写不出这么深刻的句子来,为什么比我 们小许多的安妮反而可以写出来了呢? 生关键是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 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 相称 师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1929年安妮 生于法兰克福,在她4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 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 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 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 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 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 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是不是要比 同龄人更加深沉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点击比喻”,并配以战争废墟图。】
师 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 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安妮虽然年龄很小,但是却给我们 提示了这么一个重要的道理。感谢安妮! 师 还有哪些句子有问题? 生 安妮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我 不理解这话是什么意思。 师 理解语句时,有时要抓取关键词,你认为这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学生: 蜕变。)对,那“蜕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学生:比喻。)人或事物发 生质变才叫蜕变,那在这句话中,安妮强调的所有人都发生蜕变,照应了前文的 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 人,而非几个战争狂。那这个蜕变的语境义是什么呢? 生 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 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都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 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 争狂魔的迫害。 师 说得太棒了。还有哪位同学存有不解之处? 生 在所选的最后一则日记中,安妮写道:“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 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对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师 我们来这样设想一下,安妮因为遭受到战争的折磨,就此提出人的内心世界 是邪恶的,行不行?(众生:不行。)为什么呢? 生 最后一段中安妮说:“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战争也会告终, 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著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 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师 这说明什么? 生 说明安妮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希望,她相信战争的罪恶必将终止,人民 也将觉醒,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中,她认为正义能够战胜邪恶,善良能够战胜 野蛮。 板 书: 信念坚定。 师 是啊,信念的力量!我们恐怕很多人写不出这么深刻的句子来,为什么比我 们小许多的安妮反而可以写出来了呢? 生 关键是安妮身处特殊环境,有着常人无法达到的思考深度。她对战争的观察 和描述,她对自由的渴望向往,她的苦闷和烦恼,都有点和十五岁左右的年龄不 相称。 师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为什么会有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1929 年安妮 生于法兰克福,在她 4 岁的时候,她就生活在排犹的阴影下。那一年,希特勒上 台,在德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被迫带领全家迁居 荷兰。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 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中,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 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 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女孩要考虑得更加迫切。她的 性格,和她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那么,她对战争的观察和思考是不是要比 同龄人更加深沉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点击比喻”,并配以战争废墟图。】
师这几则日记,运用了不少的比喻,请同学们把这些比喻句画出来,并把你认 为写得最棒的一句鉴赏一下 生“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说明炸弹的密集。 生“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 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 突出了“我”的弱小 生“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 过来。”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师安妮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经常心 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 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 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 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 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阅读《安妮日记》时, 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总能得到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多媒体课件显示: 安妮刚来到这个密室,她会觉得“这儿像个小客栈,一个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 她会对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说“你知道我们快要忘记怎么跳舞了………当我们出 去的时候,我们什么事都忘了”;她会从顶楼窗户去遥望,“那儿是水上住宅… 个船夫和他一家人住在那儿……他们有一个小男孩,刚会走路,我真担心有 天他会掉进河里,我老看着他……”;对饥饿,安妮可以形容“肚子空空的,可 咕噜咕噜,全是各种各样的调子。万达安先生是深沉而低调,像大提琴。彼得是 髙音,像是吹长笛。当我们围在一起吃晚饭时,好像一个管弦乐队在调音,只需 要托斯卡里尼举起指挥棒,我们就可以演出华格纳的《女武神》了 师(介绍屏幕上的内容)然而,今天有个别同学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 甚至想不开就自杀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新安晚报4月20日讯“对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同学,以免影响他们学 习。不要追究任何人责任,我太累了!”一个16岁的花季少年留下如此简单的 遗言后,竟服毒自杀。近日,安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的死亡在安庆引起震动。 师(读屏幕上的这则新闻)对此,各位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我觉得这位花季少年真是太不应该了。“太累了”就死?荒谬。 生我觉得我们真的要认真向安妮学习,学习那种良好的心境,那种对生活的热 爱,那种对未来的执著的信念。 生现在中学生自杀现象好像呈上升势头。我们要正视这个客观现实。我们要做 好个人的心理疏导。 生我觉得我们班应在校内发起一项活动,主题就是“我眼中的安妮”。我是校 长助理,希望同学热烈响应 师我大力支持! 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当新鲜的空气与自由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当生活的舒适与 物质的享受已经成为我们理直气壮的要求,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发生在二战时的平 常故事:一群犹太人,告别了富裕的生活,躲藏在阁楼里,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会到来的自由?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一个犹太小女孩,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仍
师 这几则日记,运用了不少的比喻,请同学们把这些比喻句画出来,并把你认 为写得最棒的一句鉴赏一下。 生 “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说明炸弹的密集。 生 “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 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 突出了“我”的弱小。 生 “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 过来。”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师 安妮面对死亡的阴影,她的心灵一直是和平与真挚的。安妮说:“我经常心 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 是一个有趣人生的一个好开头。……当我抬头凝望天空,我总会感到事情会越变 越好,残酷终将结束,和平与宁静会重新来临,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也许有 朝一日我能够实现所有的梦想: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并最终成为享誉盛 名的作家。我仍然坚信,人们的内心是善良而美好的。”阅读《安妮日记》时, 在大的战争背景下,我们总能得到一种温暖人心的东西贯彻始终。 多媒体课件显示: 安妮刚来到这个密室,她会觉得“这儿像个小客栈,一个非常奇特的夏季公寓”; 她会对不配合其跳舞的姐姐说“你知道我们快要忘记怎么跳舞了……当我们出 去的时候,我们什么事都忘了”;她会从顶楼窗户去遥望,“那儿是水上住宅…… 一个船夫和他一家人住在那儿……他们有一个小男孩,刚会走路,我真担心有一 天他会掉进河里,我老看着他……”;对饥饿,安妮可以形容“肚子空空的,可 咕噜咕噜,全是各种各样的调子。万达安先生是深沉而低调,像大提琴。彼得是 高音,像是吹长笛。当我们围在一起吃晚饭时,好像一个管弦乐队在调音,只需 要托斯卡里尼举起指挥棒,我们就可以演出华格纳的《女武神》了”。 师 (介绍屏幕上的内容)然而,今天有个别同学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的 甚至想不开就自杀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新安晚报 4 月 20 日讯 “对不起,不要把我的事情告诉同学,以免影响他们学 习。不要追究任何人责任,我太累了!”一个 16 岁的花季少年留下如此简单的 遗言后,竟服毒自杀。近日,安庆某中学一名中学生的死亡在安庆引起震动。 师 (读屏幕上的这则新闻)对此,各位同学有什么看法呢? 生 我觉得这位花季少年真是太不应该了。“太累了”就死?荒谬。 生 我觉得我们真的要认真向安妮学习,学习那种良好的心境,那种对生活的热 爱,那种对未来的执著的信念。 生 现在中学生自杀现象好像呈上升势头。我们要正视这个客观现实。我们要做 好个人的心理疏导。 生 我觉得我们班应在校内发起一项活动,主题就是“我眼中的安妮”。我是校 长助理,希望同学热烈响应。 师 我大力支持! 课堂小结 师 同学们,当新鲜的空气与自由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当生活的舒适与 物质的享受已经成为我们理直气壮的要求,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发生在二战时的平 常故事:一群犹太人,告别了富裕的生活,躲藏在阁楼里,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 才会到来的自由?我们又怎么能理解一个犹太小女孩,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仍
然乐观、感性地写着她的日记?然而,我们必须去探询一个个答案,虽然我们的 一些答案有时显得是那么稚嫩;我们还要去领悟这些答案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给 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的价值。好,来看今天的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师课下给同学们发一篇阅读材料《少女日记里的战争》,来加深对战争和生命 的理解,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战争与孩子一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为可怕的事情了。童年 本应当充满欢声笑语,孩子本应当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可是,在战争期间度过 童年的孩子却是受伤的小鸟。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时,不要忘记曾有过 并就在这一刻还有着太多的不幸的孩子。所以,希望向学生推荐以下有关儿童与 战争题材的影片,看一两部,如果条件允许就集体看一部,然后全班互相交流 下 《鸡毛信》(小海娃)、《小兵张嘎》(小嘎子)、《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刘胡兰》、《红樱桃》(罗小蛮),《幼儿园》(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编导)、 《没有战争的20天》(根据西蒙诺夫小说改编)、《早来的鹤》(根据艾特玛 托夫作品改编)、《伊万的童年》(红军小侦察员伊万)、《自己去看》(改编 自白俄罗斯作家阿列西)
然乐观、感性地写着她的日记?然而,我们必须去探询一个个答案,虽然我们的 一些答案有时显得是那么稚嫩;我们还要去领悟这些答案背后所蕴藏的意义,给 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带来的价值。好,来看今天的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师 课下给同学们发一篇阅读材料《少女日记里的战争》,来加深对战争和生命 的理解,有什么感想,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战争与孩子——世界上再也没有比把这二者联系在一起更为可怕的事情了。童年 本应当充满欢声笑语,孩子本应当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可是,在战争期间度过 童年的孩子却是受伤的小鸟。当我们享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时,不要忘记曾有过 并就在这一刻还有着太多的不幸的孩子。所以,希望向学生推荐以下有关儿童与 战争题材的影片,看一两部,如果条件允许就集体看一部,然后全班互相交流一 下。 《鸡毛信》(小海娃)、《小兵张嘎》(小嘎子)、《闪闪的红星》(潘冬子)、 《刘胡兰》、《红樱桃》(罗小蛮),《幼儿园》(著名诗人叶甫图申科编导)、 《没有战争的 20 天》(根据西蒙诺夫小说改编)、《早来的鹤》(根据艾特玛 托夫作品改编)、《伊万的童年》(红军小侦察员伊万)、《自己去看》(改编 自白俄罗斯作家阿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