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I:10.13374/j.1ssn1001-053x.1997.03.022 第19卷第3期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Vol.19 No.3 1997年6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June 1997 一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管理系统方法 般焕武)杨晓明)李安贵)李培宁)李同宪) 1)北京科技大学人事处,北京1000832)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 摘要根据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的总目标,运用数学模型理论,建立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管理 系统,寻求一种使教师队伍达到规划目标的数量化控制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使教师队伍 的管理逐步科学化 关键词管理,决策,数学模型/师资,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G451.2,029,F224.0 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管理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根据总目标进行分层的动态管理.在 教师队伍的规模、结构上,大多数院校都有自己的规划,如“211”发展规划、教师队伍“九五”规 划等,而要实现规划的总目标,在目前及今后的各年中的人员调整上应有一定程度的数量化 决策,以减少人员调整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本文结合当前学校人事管理的特点,根据教师队伍 目标年的规模结构情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需求年人员调整量进行控制,实现到目标年间 各年教师的补充和职务晋升的数量决策,促使教师队伍的管理逐步科学化, 1 数学模型 1.1研究方法 本课题所采用的模型理论是一个等级结构系统问题,即根据已知的条件和当前结构来预 测所需的数据,以寻求为了达到某一理想的等级结构而应采取的对策具体来说:根据学校 “九五”规划或“211工程”发展计划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及目标年(如2000年)的教师队 伍结构及规模情况,分析和找出中间年段的人员变动(离退休、其他减员或增员)情况,按照等 级结构分布基本方程来实现测算目标主要包括:()人员补充测算,即根据目标年的规模及 学历结构的要求,来测算出目标年前各年应补充(调人、引进、选留毕业生等)教师的总量和其 相应的学历结构数(学士,硕士及博士生分量);(2)职务晋升预测,即根据目标年的职务结构 要求,来测算目标年前各年应晋升的教师职务总量及相应的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数(教授、副 教授、讲师、助教分量) 1.2模型理论 根据已知条件和当前的结构来预测未来的需求结构以寻求为了达到某一理想等级结构 应采取的对策,一个等级结构人数对系统问题引起等级变化的因素有2个:一是系统内部等 1997-04-08收稿 第一作者男34岁助理研究员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一种优化教 师 队伍结构 的 目标管理 系统方法 殷焕武 ‘ 杨 晓 明 李安贵 李培 宁 ‘ 李同 宪 北 京科技 大学人事处 , 北 京 北京科技大学 应用科学学 院 摘要 根 据教 师 队伍发展规划 的总 目标 , 运用 数学模型理论 , 建立优化教师 队伍结构的 目标管理 系统 , 寻求一 种使教 师 队伍 达 到规划 目标的数量 化控制方法 , 并提 出相 应 的措施 , 促使教 师 队伍 的管理逐步科学化 关键词 管理 , 决策 , 数学模型 师资 , 目标管理 中图分类号 以 , , 高等 学 校 教 师 队伍 管理需 要 有 一个 明确 的 目标 , 并 根 据总 目标进 行分层 的动态管理 在 教 师 队伍 的规模 、 结构上 , 大多数 院校都有 自己 的规划 , 如 “ ” 发展规划 、 教 师 队伍 “ 九五 ” 规 划 等 , 而 要 实 现规划 的总 目标 , 在 目前 及 今 后 的各 年 中的人 员 调 整 上 应 有 一定程 度 的数量 化 决 策 , 以 减 少 人 员调 整 的盲 目性 和 随意性 本 文结 合 当前学 校 人事 管理 的特 点 , 根 据教 师 队伍 目标年 的规模 结 构情 况 , 通过建 立数学模 型 , 对需 求 年人 员调整 量 进行 控 制 , 实现到 目标年 间 各年教 师 的补充和 职 务晋 升 的数量 决策 , 促使教 师队伍 的管理 逐步科 学化 数学模型 研究方法 本课题所采 用 的模型理论是 一个等级结构 系 统 问题 , 即根 据 已 知 的条件和 当前结构来 预 测 所 需 的 数据 , 以 寻 求 为 了 达 到 某 一 理 想 的 等级 结 构 而 应 采 取 的 对策 具 体来说 根 据学 校 “ 九 五 ” 规划 或 “ 工 程 ” 发展 计划 的 师 资 队伍建设 的总 目标及 目标年 如 年 的教 师 队 伍结 构及规模情 况 , 分析 和找 出 中间年段 的人 员 变动 离退 休 、 其他减员 或增员 情况 , 按 照等 级结 构分 布 基 本 方 程 来 实 现 测 算 目标 主要 包 括 人 员补 充 测 算 , 即根 据 目标 年 的规模 及 学历 结 构 的要 求 , 来测 算 出 目标 年前各年应 补充 调人 、 引进 、 选 留毕业生等 教 师 的总量 和其 相 应 的学历 结构数 学 士 、 硕 士 及 博士 生分量 职 务晋 升预测 , 即根 据 目标年 的职 务结构 要 求 , 来测 算 目标年 前各年应晋 升 的教 师职务总量及 相 应 的高 、 中 、 初 级 职务结构数 教 授 、 副 教 授 、 讲师 、 助 教分量 模型理论 根 据 已 知 条 件 和 当前 的结 构来 预测 未来 的需 求 结构 以 寻 求 为 了 达到 某 一理 想 等级结 构 应 采 取 的 对策 一个 等级 结 构 人 数 对 系 统 问题 引起 等 级 变化 的 因素有 个 一是 系 统 内部 等 一 一 收稿 第一作者 男 岁 助理研究员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97.03.022
Vol.19 No.3 殷焕武等:一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管理方法 ·321· 级间的转移,即提升或降级;二是系统内外的交流即调入或调出规定系统各个等级的人员需 求按一定的比例或者按均匀的速度变化. 设某系统由低到高分为k个等级,时间以年为单位,即每年进行且只进行一次调级,等级 记作i=1,2,3…,k;时间记作10,1,2…, (1)成员按等级分布向量: n(0=n,(),n2(0,…,nx(0, 其中n()为第1年属于等级i的人数,系统第:年的总人数为: )=2n0. (2)成员按等级的比例分布: a()=a,(0,a2(0,…,a(9, 其中,a,=n,)/N(0,a(0≥0且∑a,(0=1,a()又称为等级结构. (3)转移矩阵: 0(0={P0x 其中,P()为第1年从等级i转移至等级j的成员在等级i中所占比例. (4)退出人员等级向量: w)=W(),W0,…,W(0, 其中,W)为第(年从等级i退出系统的人数,则第t年退出系统总人数为 0=含0. (5)退出比例向量: )=X(),X(0,…,X(0, 其中,X()为第1年从等级i退出系统的(在等级i中所占)比例,则第1年退出系统总人数为 w(④=∑X0n(0=n(0x'(④ (1) (6)调入比例向量: r(0=r(),r2(),…,r(0, 其中,r,(④为第1年调人等级i的成员(在总调人人数中所占)比例;第t年调入等级i的人数, R()=r()),这里)为第1年调人总人数.由此可得: 总人数方程 N(1+1)=N()+R()-w() (2) 每个等级人数的转移方程: ”+1)= EP,0n,④+0R(0(=1,2,…,内 (3) 其矩阵形式为: n(t+1)=n(0Q()+R()r() 4 从t年到1+1年总人数的增长量记为M(1),于是有: R()=w()+M()=n()x()+M()
殷焕武等 一种优化教 师 队伍结构 的 目标管理方法 级 间 的转 移 , 即提 升或 降级 二是 系 统 内外 的交 流 即调 人 或调 出 规定 系 统各个等级 的人 员需 求按 一定 的 比例或 者 按 均 匀 的速 度 变化 设某 系 统 由低到 高分 为 个等级 , 时 间 以 年 为单位 , 即每年进行 且 只进 行 一 次调级 , 等级 记作 , , · · … , 乞 时 间记作 , , … … 成 员 按等级 分布 向量 , , , ” ” ” , 、 小 其 中 , 为第 年属 于 等级 的人数 , 系 统 第 年 的总人 数为 工 , 成 员按 等级 的 比例分 布 二 。 , “ , ” “ ’ ‘ , 仄, 其 电 “ 刃 一 ” ‘ 州,, 之 且 ‘ 粤 一 ‘ , 又称 为等级 结构 · 转移矩 阵 。 一 只 , 火 、 、 , 其 中 , 尸 , 为第 年从等级 转移至等级 的成 员 在等级 中所 占比例 退 出人员等级 向量 二 城 , 飞 , ” 二 ’ 一 叮, 其 中 , 呵 为第 年从等级 退 出系 统 的人数 , 则第 年退 出系 统总人 数为 政 二 艺 叮 退 出 比例 向量 城 二 戈 , 弋 , ” · ” · , , 其 中 , 丈 为第 年从等级 退 出系 统 的 在等级 中所 占 比例 , 则第 年退 出系 统总人数 为 而 一 ,菩 ,蒸 不 一 六 调 人 比例 向量 二 , , ’ ‘ ’ ‘ ” , , 其 中 , ‘ 为第 年调 人 等级 的成 员 在 总调 人 人数 中所 占 比例 功 , 城 , 这 里 域 为第 年调 人 总人数 由此 可得 总人 数方程 一 每个等级人数的转移方 程 第 年 调入 等级 的人数 , ‘ ‘ 一 , 各 ,只 , ‘ “ 。 一 ’ , 么 ” ” ’ ‘ , 其矩 阵形 式 为 从 年到 年总人数 的增 长量 记 为 , 于是 有 尺 而 材
·32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 由式(4)得: n(t+1)=n()Q()+x'()r(0)+M()·r() (6) 式(6)称为等级结构分布基本方程,通过式(1)~(6)来实现需求的测算. 1.3模型实现 (1)人员补充测算.等学历级分为学士、硕士、博士3级,即=3.学历等级由国家确认,一 般为固定,学校无权做出升降决定 假定第4年目标已定,即M(t),a(t)已知,则有: n()=(n,(),n,(),n,(t)=,)a()=(a,())a())a()Nt). 考虑到为防止教师人员变化起伏过大,希望每年补充人数的量相等,且将来退出的人数 在理论上也一样多.由式(1)可得: )=W+三R0-0. i 所以,每年进入人数为 R=u-6+[NW-Nw+含] 同理可得: R=&-6+[a)-nw会] R=1-6+)-”W+三g@: R=1-6+川[w-4+三.0] 其中n(to)=(n(to,no,n1)和M1)=n,(1。)+nt)+n(1)为教师当前状态. (2)职务晋升测算.职务等级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4级,即k=4.现有教师状态 N(to),a(to)为已知. 假定第1年目标已定,即N(t),a()已知.由于R,w()已知,由式(5)可算出M(1) r(1。),考虑到每年以均匀的速度晋升,到目标年达到目标结构 取(a(t)-a(t)/(t1-to)=h,则有: a(,+1)=a(o)+h,(。+1)=N(,+1)a(,+) (7) 而M(。+1)=N()+)-W()由式(7)知: n(,+I)=no()P,)+Mo)rPX)=()+x(o)r(). 通过上述两式可计算出(,),进而计算出晋升人数和各个职务结构分量. 2 系统功能 2.1 目标测算 (1)人员补充测算.在给出教师队伍目标规模及学历结构的情况下,对新输入的有关数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由式 得 ’ 式 称 为等级 结构分 布基 本方 程 , 通 过式 一 来 实现需 求 的测算 模型 实现 人 员 补充 测 算 等学 历级 分 为学 士 、 硕 士 、 博士 级 , 即 脸 学 历等级 由国家确认 , 一 般为 固定 , 学校 无权做 出升 降决 定 假 定 第 、 年 目标 已 定 , 即 、 , , 已 知 , 则有 , , , , , · 考 虑 到 为 防止 教 师 人 员 变 化起 伏过 大 , 希望 每 年补充人 数 的量相 等 , 且 将来退 出的人 数 在理 论上 也 一样 多 由式 可 得 , 气 二 十 艺 一 艺而 才 , , 心 所 以 , 每 年进人 人 数为 了 ‘ 、 一 一 【 , 一 、 , , 才】 一 ‘、, 同理 可得 勺八 斌 ‘ 艺。 尺, 一 ‘, 一 一 凡 一 ‘, 一 一 。 一 ,‘ ‘ 一 、 ,,,一 。 一 、 举叶 纳 。 · 其 中 。 。 , 。 , 。 和 。 儿 , 。 。 为教 师 当前状态 职 务 晋 升 测 算 职 务 等级 分 为助 教 、 讲 师 、 副教授 、 教 授 级 , 即 现有教 师状态 , 。 为 已 知 假 定 第 ,年 目标 已 定 , 即 , 已 知 · 由于 域 , 而 已 知 , 由式 可算 出 。 , 考 虑到 每 年 以 均 匀 的速 度 晋 升 , 到 目标年 达到 目标结构 取 一 。 , 一 , 则有 , 而 二 拭 一 而 , 由式 知 。 代 域 , 代 一 尹 · 通 过 上 述 两式 可 计算 出 , 进而 计算 出晋 升 人数和各个职务 结构分量 · 系统功能 目标测 算 人 员 补 充 测 算 在 给 出教 师 队伍 目标规模 及 学 历 结 构 的情 况 下 , 对新 输人 的有 关数
Vol.19 No.3 殷焕武等:一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标管理方法 ·323· 据,根据测算准则(由数学模型确定),由计算机给出未来1年内博士,硕士、学士的需求量报 告 (2)职务晋升测算.在给出教师队伍目标年职务结构的情况下,对新输人的有关数据,根 据测算准则,由计算机给出未来【年内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需求量报告 2.2数据统计 主要对目标测算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归类保存,以便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达到及 时调整的目的 该系统具有以下2个显著特点:(1)可使教师队伍合理结构的目标管理实现数量化的动 态控制,即在需求年末通过数据统计进行对比,找出当年执行情况所存在的差距,同时在需求 年又可进行下一年度的需求预测,提出新的需求值,以达到及时调整的目的.(2)本系统不仅 适应全校教师队伍目标管理,而且适应于各院系的目标管理,即可将各院系视为一个分系统, 根据其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人员现状进行需求预测, 3测算结果与讨论 以2000年为目标年,根据我校教师队伍“九五”规划和“211工程”教师队伍发展规划, 2000年教师队伍总数为1300人,学历结构为博士:硕士:学士为25:65:10;职务结构为教授:副 教授:讲师:助教为20:30:40:10.以1996年为需求年,测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人员补充人数测算 表2职务晋升人数测算 人 需求年 博士 硕士 学上 需求年教授副教授讲师 助教 1996 45 102 -49 1996 51 63 87 表1表明从1996年起每年需进博士45人、硕土102人、退学士49人,但是,我们不可能每 年辞退49名有本科学历的人员,而只能采取将学士学位上调至硕士学位或通过本科学历的 教师退休减员的措施.这样,每年可进45名博士、53(102人一49人)名硕士、49名教师通过在 职学习将学士学位提高到硕士学位.同时,到1996年底,根据当年教师队伍的变动情况,预测 出1997年起每年应补充的教师总量及学历结构分量,并以此类推 由表2可以看出,在1996年度的教师职务晋升中,应晋升教授51人、副教授63人、讲师 87人,助教数只根据现有人员数相应晋升即可,故未做测算 通过建立教师队伍合理结构目标管理数学模型,经计算机运算,给出的需求量报告可以 直观地反映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数量化需求,因而比以往的经验预测或手工运算更为准确,更 为科学,首先,对人员补充测算,其结果所显示出的对学士学位的需求量为负数,这在以往的 师资队伍目标管理的概念中是模糊的,或者难以准确地量化出来,因此,该预测结果不仅仅是 只从教师队伍中减掉学历为本科的多少人,而对管理者来说,它预示着每年要将本科学历的 49名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同时,在人员补充时要根据预测的结果做为补充目标,如果因多种 原因难以实现,也应注意比例的平衡其次,在以往的职务晋升时,一般强调教师职务的设岗, 即按岗位余缺情况和人员现状确定当年晋升数额,而要实现目标年的要求,中间年段如何按 比例晋升缺乏依据,也很难通过手工测算出来,该系统解决了此问题.它表示在1996年度的
旧 殷焕武等 一 种优化教 师 队伍结构的 目标管理方法 · · 据 , 根 据 测算 准则 由数 学模 型 确 定 , 由计算 机 给 出未来 年 内博士 、 硕 士 、 学 士 的需 求量 报 月二 口 。 职 务 晋 升测 算 在 给 出教 师 队伍 目标 年职 务 结 构 的情 况 下 , 对新 输人 的有 关数 据 , 根 据测算准则 , 由计算 机 给 出未来 年 内教授 、 副教 授 、 讲师 、 助 教 的需 求量 报告 数据统计 主要 对 目标测算得 到 的有 关信息 进 行 归类 保存 , 以便 与实 际 执行情 况 进 行 对 比 , 达 到及 时调 整 的 目的 该 系 统具 有 以 下 个 显 著特 点 可 使 教 师 队伍合 理 结 构 的 目标 管理 实现 数量 化 的动 态控制 , 即在需 求年末 通 过数 据 统计 进行 对 比 , 找 出 当年 执行情 况所 存在 的差 距 , 同时在需 求 年又 可 进行 下 一 年 度 的需 求 预 测 , 提 出新 的需 求值 , 以 达到 及 时调 整 的 目的 本 系 统不 仅 适应全校教 师 队伍 目标管理 , 而 且 适 应于 各 院系 的 目标管理 , 即可将各 院系视 为一个分 系 统 , 根据其本单位 的发展规划和人 员现 状进 行需 求预测 测算结果 与讨论 以 年 为 目标 年 , 根 据 我 校 教 师 队伍 “ 九 五 ” 规 划 和 “ 工 程 ” 教 师 队伍 发展 规划 , 年教 师 队伍总数为 人 , 学 历结 构 为博士 硕 士 学 士 为 职 务结 构 为教 授 副 教授 讲师 助教 为 以 年 为需 求 年 , 测算结果 见表 和 表 表 人员补充人数测 算 人 表 职务晋升人数测算 人 需求年 博士 需求年 教授 副教 授 讲师 助教 表 表 明从 年起每 年需 进博 士 人 、 硕 士 人 、 退 学士 人 但是 , 我们不 可能每 年辞退 名有本科 学 历 的 人 员 , 而 只 能 采 取 将 学 士 学位 上 调 至 硕 士 学 位 或通 过 本科 学 历 的 教师退休减员 的措 施 这样 , 每年 可 进 名博士 、 人一 人 名 硕 士 、 名教 师通过 在 职学 习将学 士学位提 高到 硕 士 学 位 同时 , 到 年底 , 根 据 当年教 师 队伍 的变 动情 况 , 预 测 出 年起每 年应 补充 的教 师总量 及学 历结构分 量 , 并 以 此类 推 由表 可 以 看 出 , 在 年度 的教 师职务晋 升 中 , 应晋 升教授 人 、 副教 授 人 、 讲师 人 , 助教数 只根据现 有 人 员数相应 晋 升 即可 , 故未做测 算 通过建立教 师 队伍 合理 结 构 目标管理 数学模 型 , 经计算机 运算 , 给 出的需 求 量 报告 可 以 直观 地反 映 出教 师 队伍建设 的数量 化需 求 , 因而 比以 往 的经验 预 测 或手 工 运 算更 为准确 , 更 为科学 首先 , 对人 员 补 充 测 算 , 其结 果 所 显示 出 的 对学 士 学 位 的需 求量 为 负数 , 这 在 以 往 的 师资队伍 目标管理 的概 念 中是模 糊 的 , 或者难 以 准确地 量 化 出来 因此 , 该 预测 结果不仅仅是 只从教 师 队伍 中减掉 学 历 为本科 的多 少 人 , 而 对管理 者 来说 , 它 预示 着 每 年要 将 本科 学 历 的 名 教 师提 高学历 层 次 同 时 , 在 人 员 补 充 时要 根 据预 测 的结果 做 为补 充 目标 , 如 果 因多 种 原 因难 以 实现 , 也应 注意 比例 的平 衡 其次 , 在 以 往 的职 务 晋 升 时 , 一 般 强 调 教 师职务 的设 岗 , 即按 岗位余缺情 况 和 人 员现 状 确 定 当年 晋 升数 额 , 而 要 实 现 目标 年 的要 求 , 中 间年段 如何 按 比例晋升缺乏 依据 , 也 很 难通 过 手 工 测 算 出来 , 该 系统解 决 了此 问题 它 表示 在 年度 的
·324·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 教师职务晋升时,在考虑岗位余缺及人员现状的情况下,应晋升的最大数量是多少人,这样可 给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4结束语 教师队伍合理结构目标管理系统是对师资队伍目标管理进行数量决策的尝试,从理论上 讲,可以通过提供给管理者的需求报告而实现教师队伍的管理目标但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往 往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难以实现需求预测值,同时目标年的目标值如不经严格的论证也会影响 需求预测而错误地指导实际运行尽管如此,它也比靠单纯的经验管理和预测进步的多而根 据实际情况,提出经过论证的明确目标并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需求预测值,对管理者来说是至 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袁相碗.目标、模式、机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2于中宁.现代管理新视野.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 Management-By -Objective 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 Yin Huanwu”Yang Xiaoming”Li Angui》Li Peining'Li Tongxian 1)Personnel Department,UST 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2)Applied Science School,UST Beij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general obj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teacher team,mathematical model theory is applied to the setting-up of the Management-By-Objec- tive (MBO)system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eacher team.The quantitative control method to achieve the planned objective is obtained.The relative measures to take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manangement of teacher team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management,decision,mathematical model,teaching staff,objective manage- ment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年 第 期 教 师职 务 晋 升 时 , 在 考虑 岗位 余缺 及 人 员现状的情 况下 , 应晋 升 的最大数量是 多 少人 , 这样可 给管理者 的决 策提 供 了 可 靠 的依 据 结束语 教 师 队伍合理 结 构 目标管理 系 统是 对师资队伍 目标管理 进行 数量 决策 的尝试 , 从理 论 上 讲 , 可 以 通 过 提 供 给管 理 者 的需 求 报告 而 实现 教 师 队伍 的 管理 目标 但 由于 在 实 际工作 中往 往 因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难 以 实现需 求预测 值 , 同时 目标年 的 目标值如不 经严格 的论证也 会影 响 需 求 预 测 而 错 误 地 指 导实 际运 行 尽 管 如 此 , 它 也 比靠 单纯 的经验 管理 和 预 测 进 步 的多 而 根 据 实 际情 况 , 提 出经 过 论 证 的 明确 目标 并 克服 各 种 困难 实现需 求 预 测值 , 对管 理 者 来说是 至 关重要 的 参 考 文 献 袁相碗 目标 、 模式 、 机制 南京 南蔚大学 出版社 , 于 中宁 现代 管理新视野 北京 经济 日报 出版社 , 一 一 们 仁 二 ‘ 尤 口 月” , , 〔 七 “ ‘ 对 , , 一 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