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 “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 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 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三、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 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 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 (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识肖像声调 深切怀念 相处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别神情话语 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 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一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 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 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 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 2015 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集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 引入新课 二、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中的老 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 “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 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 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三、 简介作者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 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 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 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四、 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 (回)北京 见闻感受 相 识 肖像 声调 深切怀念 相 处 四件事例 珍藏讲义 悬挂照片 相 别 神情 话语 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 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五、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 6—10 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 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4)介绍解剖学历史 治学严谨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生活俭朴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 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 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 11—23 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 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 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 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事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 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 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亳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 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 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 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 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亳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 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 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 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 念之情。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鲁迅时时 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①珍藏 讲义②悬挂照片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 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 暗线 六、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七、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 织成文
! (1) 添改讲义: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 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 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 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 6—23 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 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 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 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 60 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 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 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 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 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 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 32—35 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 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 36—38 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 念之情。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鲁迅时时 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①珍藏 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 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 暗线。 六、 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七、 作文片段练习: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提示: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 织成文
八、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维红fei_宛如wn驿站y解剖pou油光可鉴jn毫不介意 落第畸形j 匿名n查无消息yo美其名曰 诘责je凄然q教诲hui鳖见pij抑扬顿挫cuo深恶痛疾w 完成课后练习 2.我的母亲 胡适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 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吹笙( sheng3)摹画(mo2)眼翳(yi4)舔去 (tian3)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 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 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 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抓住关键句、段。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4.理清文章结构
! 八、 布置作业: 1. 抄写词语(投影显示) 绯红 fēi 宛如 wǎn 驿站 yì 解剖 pōu 油光可鉴 jiàn 毫不介意 落第 畸形 jī 不逊 xùn 匿名 nì 杳无消息 yǎo 美其名曰 诘责 jié 凄然 qī 教诲 huì 瞥见 piē 抑扬顿挫 cuò 深恶痛疾 wù 2.完成课后练习一 2.我的母亲 胡 适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 特点。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 绰号(chuo4) 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 摹画(mo2) 眼翳(yi4) 舔去 (tian3) 侮辱(wu3)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人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 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 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 运动的著名人物。1920 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 . . ,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 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 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 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 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 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 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 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 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 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 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 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 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 伤人感情的话。 五、探究活动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六、小结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 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 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 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 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 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细细体会品味语句中暗含的语意,以学生的理解为主,教师作必要 的点拨,提示。)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 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明确: 文章在平淡的语言下,多了一份感情。这份宽广、持久的母子之爱,通过淡似白描的勾勒, 显示出那样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本文之所以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当然不是凭借什么宏伟 的结构和华丽的文字。而是仗凭它的平实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 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 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 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 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 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 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 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 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 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 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 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 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 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推荐篇目:老舍《的母亲》邹韬奋《的母亲》朱德《回 忆我的母亲》。赵丽宏。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又如:歌曲《妈的吻》付林)、《光里的妈妈》,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 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十自述》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 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 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 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教学目的 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 平实的语言,朴素明净,把母亲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 喊醒”,“催我去上早学”。在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中国,女性的地位极低。更何况胡适 之母是一个封建大家庭的主妇,她身为寡妇又兼后母,除了巴望亲生儿子“踏上”他“老子” 的脚步外,还企盼什么?所以“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对于非己所生的儿 子、媳妇,母亲则“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 母亲忍辱负重的痛苦形象.只通过这平淡的叙述,便跃然纸上,并在读者心中碰出同情的音响。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对母之爱倒显得深沉而质朴。 其实,平实的风格来源于作者的真情实感。因此任何虚情假义、矫揉造作都不会具有震撼 人心的艺术感染力。通读全篇,我们能够感到胡适对母亲的深深爱意。胡适作为书香门第的后 代,在幼年时期接受的便是论述传统儒家忠孝仁爱的伦理教育,以后又从朱子(小学>中,学会 了“勤谨合缓”,因而对于母亲的不易,便理解得更深,更切,所以说出了家乡“九年的生活, 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当 然,对于自己的母亲,也就爱得更深。“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 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爱母之情,敬母之 意,透过字里行间,强烈涌现出来。感情之真、之纯,动人心弦。 四、比较欣赏‘ 在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中,写“我的母亲”之作甚多,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品让学生进 行比较欣赏,写成读书随感一篇。推荐篇目: 老舍《的母亲》 邹韬奋《的母亲》 朱德《回 忆我的母亲》。赵丽宏。 五、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又如:歌曲《妈的吻》付林)、《光里的妈妈》,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 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 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十自述》的一个章节。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 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 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 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3.我的第一本书 牛 汉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掺(chan1)脊(ji1)背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酷似:极像 、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 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 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 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 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1.研讨练习三。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wang3)读 2.解释下列词语。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凄惨:凄凉悲惨。奥秘:奥妙神秘。 翻来覆去: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 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酷似:极像。 二、导人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作者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 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 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作者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生于 1923 年,1940 年开始写诗,有诗剧、诗歌、诗集等。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互相补充、评议。 四、学生自主阅读 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还可指我踏人生活的一次珍贵的经历,一本人生之书。)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一种感激之情。) 3.如何理解“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体会书的珍贵,读书机会的珍贵。) 4.“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表达作者怎样 的感情?(我的第一本书对“我”影响之大,作者要回报它。) 五、品味语言 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我的童年生活是艰苦的,但我的第一本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知识。)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 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我的第一本书,作为我的启蒙老师对我后来走上文学道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六、拓展训练。学生说说自己读“第一本书”的经历、体会,互相交流。 七、小结。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 20 世纪 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八、布置作业 1.研讨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4.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愚 钝(dun4)禁锢(gu4)轩(xuan1)昂犀(xi1)利侏儒(ru2)酒肆(si4)尴尬( ganga4) 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酒肆:酒馆。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 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 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 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 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 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 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you3)黑滞(zhi4)留 愚 钝(dun4)禁锢(gu4) 轩(xuan1)昂犀(xi1)利 侏儒(ru2) 酒肆(si4) 尴尬(gan1ga4) 锃(zeng4)亮甲胄(zhou4)粲(can4)然 盎(ang4)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黑;黑暗。滞留:停留不动。愚钝:愚笨;不伶俐。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禁锢:束缚,限制。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犀利:锋利;锐利。 侏儒:身材异常矮小的人。酒肆:酒馆。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炽热:极热。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郁郁寡欢:心情不舒畅,不快乐。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 出。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广袤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无可置疑:没有什么可被怀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无光。 二、导人 列夫·托尔斯泰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现在, 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 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 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四、学习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 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例如: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 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这样描绘的: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 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 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 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 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辨字组词。 滞()钝()锢( 尴()带( 纯()涸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you3()黑xuan1()昂xi1()利侏ru2 chi4()热can4()然长ran2()han4()首低眉 maO4()无垠an4()然失色 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鹤立鸡群正经危坐诚皇诚恐无可置凝郁郁寡欢引人注目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 听写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 有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 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 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 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 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 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 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透过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 外表,我们可见这位大文豪的不凡之处。 (二)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 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 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 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五、小结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一、辨字组词。 滞( ) 钝( ) 锢( ) 尴( )带( ) 纯( ) 涸( ) 滥(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you3( )黑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 si4( ) chi4( )热 can4( )然 长 ran2( )han4( )首低眉 广 mao4( )无垠 an4( )然失色 三、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 有、(战争与和平>、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 其他作品还有、、、等。他以自己漫 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 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 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 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 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 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 19 世纪最初 15 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 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 1812 年俄国人民反 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 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活》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 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 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竞幸福还是 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 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 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 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 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1.研讨与练习二。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再塑生命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果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col nian3)繁衍(yan3)迁徙(xi3)觅食(mi)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小憩(qi4)遨游(ao2)花团锦簇(cu4)冥思遐想(xia2)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 ☆《娜·卡列尼娜》 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 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活》托尔斯泰在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 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 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 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 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 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训练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 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 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 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 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5.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 繁衍(yan3) 迁徙(xi3)觅食(mi) 惭愧(kui4) 譬如(pi4)栖息(qi1) 小憩(qi4) 遨游(ao2)花团锦簇(cu4) 冥思遐想(xia2) 2.解释下列词语。 企盼:盼望。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迁移。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 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 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 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1904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 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又译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第1题,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 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 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 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一一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2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 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 子”(cup)以及“坐”(sit)、“站”( 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 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 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3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 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 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 笑,给人仁慈。 第4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 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 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
!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二、导人 同学们,你们看了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 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慨不已。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 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 ‘ 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海伦·凯勒的风貌,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 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莎莉文老师的协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写作,还学会了说话,上了大 学,并且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1900 年,海伦进入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并于 1904 年荣誉毕业。当年她和她的老师莎莉 文合著的海伦的自传(又译一书,原是互有联系又相对独立的三篇文章:合在一起编成课文,并用空行使其自然分为三部分。 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 四、学习课文 围绕下面问题,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3.莎莉文老师又是如何让“我”认识、了解大自然的? 4.莎莉文老师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 学生默读课文,讨论交流。 明确: 第 l 题,1887 年 3 月 3 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海伦·凯勒从母亲的手势以 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她站在台阶上等待。后来,“一 个陌生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 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 2 题,文中写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事物的文字很多,如莎莉文作为一个陌生人第一次搂 抱我,有意识地给我玩具,教我拼写洋娃娃“doll”。还教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 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特别具体写了一件事, 莎莉文老师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在我另一只手手心里写出“水”这个字,使我终于领悟到“水” 这个字就是我手上流过的清凉而奇妙的东西。从此,海伦·凯勒开始大量认识具体事物。 第 3 题,莎莉文老师把我带到大自然中,运用我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让我在 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有一次,莎莉文老师让我坐在树上等候她回去取午餐,突然天气变化, 暴风雨来临,在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扶我下来。这件事使我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 笑,给人仁慈。 第 4 题,莎莉文老师用的是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和对各种不同事物的对比,使海伦 从中去感受。如:“莎莉文小姐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出了‘我爱海伦’几 个字。…‘莎莉文老师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在这里。…“这时,我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