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责任命题、审核、做题人:高三语文 本试卷共计:16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仆/前仆后继折腾/百折不挠着重/不着边际 复辟/开天辟地累赘/硕果累累结实/张灯结彩 C.沤肥/呕心沥血拮据/佶屈聱牙框架/匡国济民 D.觊觎/光风霁月悲怆/满目疮痍伉俪/沆瀣一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80多名中国 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本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 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进入法律程序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精” 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躲猫猫事件已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 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3.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试分析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4分) 4.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 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ⅹ×报小记者、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 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三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 2009.02 责任命题、审核、做题人: 高三语文组 本 试 卷 共 计: 160分 考 试 时 间: 150分钟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公仆./前仆.后继 折.腾/百折.不挠 着.重/不着.边际 B.复辟./开天辟.地 累.赘/硕果累.累 结.实/张灯结.彩 C.沤.肥/呕.心沥血 拮.据/佶.屈聱牙 框.架/匡.国济民 D. 觊.觎/光风霁.月 悲怆./满目疮.痍 伉.俪/沆.瀣一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月19日,市教育局召开市直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09年市直学校德育工作, 并仔细解读了市直班主任的职级评定。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80多名中国 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本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 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阻止拍卖进入法律程序。 C.本次“瘦肉精”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外省个别不良生猪养殖户使用违禁“瘦肉精” 喂养生猪,生猪经销者伪造检疫合格证逃避检验所造成的。 D.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躲猫猫事件已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本。有专家 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让人信服。 3.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 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试分析正当防卫的四个条件(4 分) 4.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l: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 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报小记者、×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 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营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三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
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 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 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 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干秋死,先是干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 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 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 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 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 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 迁御史大夫 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 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 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 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
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 生,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数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请简述。(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 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 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 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 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 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 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 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 迁御史大夫。 元康中,匈奴遣兵击汉屯田车师者,不能下。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欲因匈奴衰弱, 出兵击其右地,使不敢复扰西域。相上书谏曰:“臣闻之,救乱诛暴,谓之义兵,兵义者王;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起者,谓之应兵,兵应者胜;争恨小故,不忍愤怒者,谓之忿兵,兵忿 者败;利人土地货宝者,谓之贪兵,兵贪者破;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 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此五者,非但人事,乃天道也。间者匈奴尝有善意,所得汉民辄奉归
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 何名者也?”上从相言而止 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日宪侯 (选自《汉书魏相传》有删节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 传:客舍 B.收捕,案致其罪 案:考问 C.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 过:过错 D.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 惟:思考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丞不以时谒 策之不以其道 B.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何浅薄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欲因匈奴衰弱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相担任茂陵令的时候,怀疑御史大夫的一个宾客有奷诈,就把他抓起来审清情况 按罪处罚,并且还趁机把茂陵好好治理整顿了一番。 B.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辜,河南的官兵、老弱百姓都帮他说情。但是,大将军霍光还 是为了车千秋儿子辞职的事情治了他的罪。 C.汉宣帝想要攻打匈奴,魏相进言认为师出无名不宜攻打,但最终宣帝还是听从其他 丞相的建议阻止了魏相的劝言 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禁止奸邪,豪强无不畏 服。虽然后来身陷牢狱,但宣帝即位后,他被重新任用为茂陵令,进而升任为御史大夫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4分) (2)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3分) (3)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之,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今闻诸将军欲兴兵入其地,臣愚不知此兵 何名者也?”上从相言而止。 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选自《汉书·魏相传》 有删节)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 ) A. 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 传:客舍 B. 收捕,案.致其罪 案:考问 C. 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 过:过错 D. 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 惟:思考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完..全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 A. 丞不以.时谒 策之不以.其道 B. 上与.后将军赵充国等议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 何.浅薄也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 欲因.匈奴衰弱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魏相担任茂陵令的时候,怀疑御史大夫的一个宾客有奸诈,就把他抓起来审清情况, 按罪处罚,并且还趁机把茂陵好好治理整顿了一番。 B. 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辜,河南的官兵、老弱百姓都帮他说情。但是,大将军霍光还 是为了车千秋儿子辞职的事情治了他的罪。 C. 汉宣帝想要攻打匈奴,魏相进言认为师出无名不宜攻打,但最终宣帝还是听从其他 丞相的建议阻止了魏相的劝言。 D. 魏相为人严毅,刚正不阿,在河南太守任上,他整顿吏治,禁止奸邪,豪强无不畏 服。虽然后来身陷牢狱,但宣帝即位后,他被重新任用为茂陵令,进而升任为御史大夫。 8.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4分) (2)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3分) (3)未有犯于边境,虽争屯田车师,不足致意中。(3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4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 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四、名旬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无丝竹之乱耳 (2)问君能有几多愁? 羡长江之无穷。 (4) 何不改此度?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图南。 (6)使老有所终,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钓胜于鱼 陈之藩(台湾) 每天早晨我在湖边整理小艇,常有银发的老教授蹒跚的走来 早安!”他老远的打招呼 今天还出去划船吗?我问。 当然,天气真好啊,我太喜欢钓鱼,可惜这湖中的鱼不太。” 反正你是为钓,并非为鱼。” 对极了,对极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他一边说着,一边登上小船,带着他的钓具 与几本书,马达照例不开,双桨轻轻划破水面,悠然远去。 我抬头目送他远去,眼前的景色,令人欲醉。好像只有华兹华斯的歌声足以形容 这一幅风光,如梦 山这样清秀 水这样澄清 山与水之间相接了 这山啊 有多高耸入云端 就有多深映入水中 日光直射的水面,是一条银河,其余的湖面是一片澄碧。小舟的影子越来越远,桨声的 起落越来越轻,这一叶扁舟终于消失在一片黎明的眩光中,我的思潮好像也冲入—静谧的 山谷里。 这位老教授在哥伦比亚教书,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因为我也在宾大上学,所以 他每天总好奇的与我谈几句,好像在与我谈话中,还可以寻觅到他的青春。他在哥大已教书 30年了,这几年的暑假常到这湖边来。每天扁舟垂钓,竟日方归,最多能钓两条二三英寸 长的小鱼,而他的享受却是在钓 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会使—个人快乐,使个团体健康,使一个社会成功的 美国有许多学者,在一个学校工作,一工作就是一生,真是数十年如一日。以宾大而论,今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诗人笔下的“暮春”有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表现“暮春”景象的? (4分) (2)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诗人主要采用什么手法刻画“幽竹”的形 象?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⑴无丝竹之乱耳, 。 ⑵问君能有几多愁? 。 ⑶ ,羡长江之无穷。 ⑷ ,何不改此度? 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图南。 ⑹使老有所终, ,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钓胜于鱼 陈之藩(台湾) 每天早晨我在湖边整理小艇,常有银发的老教授蹒跚的走来。 “早安!”他老远的打招呼。 “今天还出去划船吗?”我问。 “当然,天气真好啊,我太喜欢钓鱼,可惜这湖中的鱼不太。” “反正你是为钓,并非为鱼。” “对极了,对极了,我是为钓,不是为鱼。”他一边说着,一边登上小船,带着他的钓具 与几本书,马达照例不开,双桨轻轻划破水面,悠然远去。 我抬头目送他远去,眼前的景色,令人欲醉。好像只有华兹华斯的歌声足以形容: 这一幅风光,如梦 山这样清秀 水这样澄清 山与水之间相接了 这山啊 有多高耸入云端 就有多深映入水中 日光直射的水面,是一条银河,其余的湖面是一片澄碧。小舟的影子越来越远,桨声的 起落越来越轻,这一叶扁舟终于消失在一片黎明的眩光中,我的思潮好像也冲入——静谧的 山谷里。 这位老教授在哥伦比亚教书,他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因为我也在宾大上学,所以 他每天总好奇的与我谈几句,好像在与我谈话中,还可以寻觅到他的青春。他在哥大已教书 30年了,这几年的暑假常到这湖边来。每天扁舟垂钓,竟日方归,最多能钓两条二三英寸 长的小鱼,而他的享受却是在钓。 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会使一个人快乐,使一个团体健康,使一个社会成功的。 美国有许多学者,在一个学校工作,一工作就是一生,真是数十年如一日。以宾大而论,今
年就养着108个退休的老教授;这些教授服务于宾大,最少的已有四分之一世纪,长些的有 服务40年的。并不是美国人的耐性特别长,实是他们从工作本身发现无限的趣味,感觉自 己沉醉于鸟语花香和山清水媚之中。至于鱼竿之下是否有鱼,他们反而忘了。 普渡大学校长郝德说:“科学的无限疆界,展开在人类面前。每个知识的先驱者所面对 的,由外人看来,好像是山穷水尽的泥穴,其实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因而 流连忘返,因而乐此不疲,都是理宜固然的。 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宾大有位教授魏刚,是自动机械专家 因读书入了迷,工作时间的拼命努力自不待言,即是吃饭睡觉也常常失去正轨,脑筋依然在 想,不得休息。最后他实在太疲倦,想出—个特别的办法,以休养脑筋,即锯木头。他家里 堆一大堆木材,每天他要把木块锯成小块,把小块锯成更小,以资休息。偶然看来,很像疯 人院撕纸的疯子,知识追求的本身,竟有如此魔力。 当然,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是无法再生名利观念的。爱因斯坦刚倒到普林斯敦时,主事人 问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说五干差不多了。一年五干元是物理系刚毕业的学生的水准。主事 人说:“给你年俸五千,给别人就不要给了,请你为我们着想一下,还是勉强订年俸一万五 干元吧 其实,爱因斯坦常忘了兑取支票,正如钓鱼者钓上鱼来,又抛入水中一样。他们从来就 未考虑到这些琐事。 科学家不仅忘了薪俸的多寡,有时即使厚禄巨利的机会到来,在他们眼中,也淡如云烟 发明那个原子冲击器的劳伦斯,刚一发明时,有人说,他要请求专利,要比瓦特发的财大, 但他只笑了笑,好像是说有那个申请专利的工夫,还不如多冲击几种原子呢。 正因为有钓胜于鱼的观念作基础,所以不会产生向上爬的习惯,也不会产生学而优则仕 的风气。每一个学者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一直将此兴趣带到坟墓里,发明小儿麻痹 症预防针的沙克,最近对人说:我所确知的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我不是明星,让我回 到实验室去。” 然而,不是为鱼的钓者却常常钓上大的鱼来,因为他终身在水滨,常有机会到来,非如 缘木求鱼的智者”,徒劳心力而已。 日已正午,老者的扁舟又悠然划回来了,照例的提着他的两条小鱼,登上岸来向我笑了 笑,并且说:我是为钓,不是为鱼。 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俱闪银光 我在想:其实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哪儿来的鱼? 11.分析下列句子的特点和含义。(5分) (1)钓胜于鱼(2分) (2)其实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哪儿来的鱼?(3分) 12.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会使一个人快乐,使一个 团体健康,使一个社会成功的。”(6分) 13.简要分析华兹华斯的诗在文中的作用。(6分) 4.有人认为该文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超脱名利的一面,但两者之间有本 质的区别。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 一类内的小题(15分
年就养着108个退休的老教授;这些教授服务于宾大,最少的已有四分之一世纪,长些的有 服务40年的。并不是美国人的耐性特别长,实是他们从工作本身发现无限的趣味,感觉自 己沉醉于鸟语花香和山清水媚之中。至于鱼竿之下是否有鱼,他们反而忘了。 普渡大学校长郝德说:“科学的无限疆界,展开在人类面前。”每个知识的先驱者所面对 的,由外人看来,好像是山穷水尽的泥穴,其实在他自己看来,却是花繁叶满的桃源,因而 流连忘返,因而乐此不疲,都是理宜固然的。 因为工作本身的兴趣,有时使一个人至于疯狂。宾大有位教授魏刚,是自动机械专家, 因读书入了迷,工作时间的拼命努力自不待言,即是吃饭睡觉也常常失去正轨,脑筋依然在 想,不得休息。最后他实在太疲倦,想出一个特别的办法,以休养脑筋,即锯木头。他家里 堆一大堆木材,每天他要把木块锯成小块,把小块锯成更小,以资休息。偶然看来,很像疯 人院撕纸的疯子,知识追求的本身,竟有如此魔力。 当然,在这种境界中的人,是无法再生名利观念的。爱因斯坦刚到普林斯敦时,主事人 问他一年要多少薪俸,他说五千差不多了。一年五千元是物理系刚毕业的学生的水准。主事 人说:“给你年俸五千,给别人就不要给了,请你为我们着想一下,还是勉强订年俸一万五 千元吧。” 其实,爱因斯坦常忘了兑取支票,正如钓鱼者钓上鱼来,又抛入水中一样。他们从来就 未考虑到这些琐事。 科学家不仅忘了薪俸的多寡,有时即使厚禄巨利的机会到来,在他们眼中,也淡如云烟。 发明那个原子冲击器的劳伦斯,刚一发明时,有人说,他要请求专利,要比瓦特发的财大, 但他只笑了笑,好像是说有那个申请专利的工夫,还不如多冲击几种原子呢。 正因为有钓胜于鱼的观念作基础,所以不会产生向上爬的习惯,也不会产生学而优则仕 的风气。每一个学者一旦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一直将此兴趣带到坟墓里,发明小儿麻痹 症预防针的沙克,最近对人说:“我所确知的是:科学家不是政治家。我不是明星,让我回 到实验室去。” 然而,不是为鱼的钓者却常常钓上大的鱼来,因为他终身在水滨,常有机会到来,非如 缘木求鱼的“智者”,徒劳心力而已。 日已正午,老者的扁舟又悠然划回来了,照例的提着他的两条小鱼,登上岸来向我笑了 笑,并且说:“我是为钓,不是为鱼。” 老者的背影消失在山坡的绿丛里,惟日光照去,他的发色与鱼的鳞色俱闪银光。 我在想:其实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哪儿来的鱼? 11.分析下列句子的特点和含义。(5分) (1)钓胜于鱼(2分) (2)其实人生不过是在并不幽静的水边空钓一场的玩笑,又哪儿来的鱼?(3分) 12.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认为“能够欣赏钓,而不计较鱼,是会使一个人快乐,使一个 团体健康,使一个社会成功的。”(6分) 13.简要分析华兹华斯的诗在文中的作用。(6分) 14.有人认为该文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超脱名利的一面,但两者之间有本 质的区别。对此你是否赞同,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由。(6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 一类内的小题 (15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原创力的匮乏、焦虑和拯救 雷达 现在,一个叫原创力或者原创性的词儿,正在成为时尚和口头禅。就文学艺术而言,我 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奇特景观:一面是大肆标榜自己写的或自己编的作品是绝对的原创”,造 成了一种原创力作品颇为丰盛的印象;一面却是慨叹原创性的丧失,苦苦寻觅和大声召唤原 创力的归来 那么,什么叫原创力或者原创性呢?为什么不像通常那样叫创新性,独创性呢?我个人 以为,人们常说的创新性和独创性肯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个原`字却格外重要 它强调的是原初性,即一切来自本源,根本,大地和生命,作品有其不可复制性和排它性, 它是新鲜的,独一无二的,又是反抗平庸、陈旧和重复的,它是一种新的对世界和人生的把 握角度,一种新生命形式的艺术显现。古今中外一切经典的或者卓越的作品,应该都是具有 原创的品质,而一切伪劣之作无论怎样包装,欺世,其缺乏原创性的致命弱点是无法遮掩的。 当然,也不能把原创性的要求拔到不可企及的吓人高度,使之过分纯粹化和极致化,原创性 的含量可以或多或少,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决不能没殳有原创性因素则是无疑的。它既是一种 很高的标准,也是一种基本价值保障。 可是,当下文学的现状又如何呢?这里以长篇小说为例,好作品不能说没有,但委实太 少。我看当下长篇小说的毛病,概而言之有这么几条首先是空洞化倾向。人们早就发现, 很多小说叙述语言流畅,娴熟,故事新奇诱人,可全书竟找不出哪怕一个来源于生活的、由 作家自己发现的动人细节,更谈不上让人拍案叫绝的细节了。读时虽有阅读快感,读后却决 无阅读记忆,一派贫乏、苍白和零碎景象,作者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地深刻地表现时代生活的 整体性和细部。二是平面化倾向。作品停滞在对社会现象,矛盾、问题,时尚,调侃的平面 堆积上,或者陷入自我言说的絮絮叨叨,诉之者摧心伤肺,读之者无动于衷,既缺乏对生活 的深层次思考,更不可能创造一个超越性的审美空间。三是模式化倾向。每题材类型几乎 都有一套故事框架准备好在那儿,写官场雷同,写家族雷同,写底层雷同,写青春雷同,写 职场雷同,甚至写动物也雷同,怎么也摆脱不了类型化的、似曾相识的影子。四是复制化倾 向。写狼的书成功了,狼系列马上出现,写狗的书成功了,狗系列立刻上市,《看上去很美》 畅销,《看上去很丑》便出来呼应,有了《鬼吹灯》,就有《盗墓王》,有了《纪委书记》 就有《组织部长》,某些长篇文本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大量繁殖着,而且这种繁殖的、 复制的东西总是比严肃的创作卖得好——这也许是最让我想不通却也最有趣的一个问题。这 样的创作只能叫做制作”了。其实,何止长篇小说,何止文学艺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行为模式与价值追求,产品形态甚至人间万象,似乎其状态与文艺如出一辙,到处都缺乏来 自大地和生命的,具有原创性的东西 现在迫切需要拯救原创力,但原创力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依我看,经验是文学最直 接的重要资源。不能贴近生存,贴近普通人的心灵,贴近底层,就无法获得灵感,就会出现 素材危机”。今天的生活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复制化特点作家又多了一项反抗复制化的使命。 为了找回创作的尊严,作家还必须还原生命的体验激情,培育对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使 创作成为生命的内在召唤,而非意识的自动化。原创性还与补钙”有关。在洞察当前文学创 作症候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正视民生疾苦,正视人的尊严,良知,正义的价值准 则和被伤害问题,塑造坚强的中国性格,还原并扩大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需要在个人经验 的基础上培养原创性思维方式,重返文学的深度和本质。总之,当前的文学处于原创性匮乏 的危机之中,我们需要正视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原创力的匮乏、焦虑和拯救 雷达 现在,一个叫原创力或者原创性的词儿,正在成为时尚和口头禅。就文学艺术而言,我 们看到了这样一幅奇特景观:一面是大肆标榜自己写的或自己编的作品是绝对的“原创”,造 成了一种原创力作品颇为丰盛的印象;一面却是慨叹原创性的丧失,苦苦寻觅和大声召唤原 创力的归来。 那么,什么叫原创力或者原创性呢?为什么不像通常那样叫创新性,独创性呢?我个人 以为,人们常说的创新性和独创性肯定也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个“原”字却格外重要, 它强调的是原初性,即一切来自本源,根本,大地和生命,作品有其不可复制性和排它性, 它是新鲜的,独一无二的,又是反抗平庸、陈旧和重复的,它是一种新的对世界和人生的把 握角度,一种新生命形式的艺术显现。古今中外一切经典的或者卓越的作品,应该都是具有 原创的品质,而一切伪劣之作无论怎样包装,欺世,其缺乏原创性的致命弱点是无法遮掩的。 当然,也不能把原创性的要求拔到不可企及的吓人高度,使之过分纯粹化和极致化,原创性 的含量可以或多或少,但真正意义上的创作决不能没有原创性因素则是无疑的。它既是一种 很高的标准,也是一种基本价值保障。 可是,当下文学的现状又如何呢?这里以长篇小说为例,好作品不能说没有,但委实太 少。我看当下长篇小说的毛病,概而言之有这么几条:首先是空洞化倾向。人们早就发现, 很多小说叙述语言流畅,娴熟,故事新奇诱人,可全书竟找不出哪怕一个来源于生活的、由 作家自己发现的动人细节,更谈不上让人拍案叫绝的细节了。读时虽有阅读快感,读后却决 无阅读记忆,一派贫乏、苍白和零碎景象,作者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地深刻地表现时代生活的 整体性和细部。二是平面化倾向。作品停滞在对社会现象,矛盾、问题,时尚,调侃的平面 堆积上,或者陷入自我言说的絮絮叨叨,诉之者摧心伤肺,读之者无动于衷,既缺乏对生活 的深层次思考,更不可能创造一个超越性的审美空间。三是模式化倾向。每一题材类型几乎 都有一套故事框架准备好在那儿,写官场雷同,写家族雷同,写底层雷同,写青春雷同,写 职场雷同,甚至写动物也雷同,怎么也摆脱不了类型化的、似曾相识的影子。四是复制化倾 向。写狼的书成功了,狼系列马上出现,写狗的书成功了,狗系列立刻上市,《看上去很美》 畅销,《看上去很丑》便出来呼应,有了《鬼吹灯》,就有《盗墓王》,有了《纪委书记》, 就有《组织部长》,某些长篇文本就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大量繁殖着,而且这种繁殖的、 复制的东西总是比严肃的创作卖得好——这也许是最让我想不通却也最有趣的一个问题。这 样的创作只能叫做“制作”了。 其实,何止长篇小说,何止文学艺术,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 行为模式与价值追求,产品形态甚至人间万象,似乎其状态与文艺如出一辙,到处都缺乏来 自大地和生命的,具有原创性的东西。 现在迫切需要拯救原创力,但原创力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依我看,经验是文学最直 接的重要资源。不能贴近生存,贴近普通人的心灵,贴近底层,就无法获得灵感,就会出现 “素材危机”。今天的生活本身就具有突出的复制化特点,作家又多了一项反抗复制化的使命。 为了找回创作的尊严,作家还必须还原生命的体验激情,培育对事物的好奇心,想象力,使 创作成为生命的内在召唤,而非意识的自动化。原创性还与“补钙”有关。在洞察当前文学创 作症候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正视民生疾苦,正视人的尊严,良知,正义的价值准 则和被伤害问题,塑造坚强的中国性格,还原并扩大人性中的真善美。作家需要在个人经验 的基础上培养原创性思维方式,重返文学的深度和本质。总之,当前的文学处于原创性匮乏 的危机之中,我们需要正视。 摘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有删改) 15.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当今文坛原创力匮乏,有的作家一边标榜自己的作品是绝对的“原创”,一边又慨叹 原创性的丧失。 B.原创性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创新性”、“独创性”,它强调的是原初性。 C.当下长篇小说创作存在模式化倾向,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某些长篇文本甚至在恶性 循环中大量繁殖。 D.古今中外一切经典的或者卓越的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品质,而一切伪劣之作致命弱 点是缺乏原创性。 16.作者认为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原创性? 17.为拯救原创力,作者认为该怎么去做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从小在扬州长大是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 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3年,吴征镒到英国考察,来到大英博物馆。英国人安排请中国植物学家鉴定清朝 时期驻华的英国大使在中国采集的一些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吴征镒用放大镜认真观察了标 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岀了毎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它们的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 不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徳铢告诉记者,由于对植物硏究的深厚功底和广博知识,昊征 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硏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 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 荡的文革ˆ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硏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在茅草房里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 这个极为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两万多号标本;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 轻教师一起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 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 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 二十世纪70年代,他在牛棚”中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 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为我国中草药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 知识的真正学者。”—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次次到西 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 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吃了不少苦 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 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ˆ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土讲了 这样—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 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A.当今文坛原创力匮乏,有的作家一边标榜自己的作品是绝对的“原创”,一边又慨叹 原创性的丧失。 B.原创性不是我们通常讲的“创新性”、“独创性”,它强调的是原初性。 C.当下长篇小说创作存在模式化倾向,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某些长篇文本甚至在恶性 循环中大量繁殖。 D.古今中外一切经典的或者卓越的作品,都具有原创的品质,而一切伪劣之作致命弱 点是缺乏原创性。 16.作者认为什么是文学作品的原创性? 17.为拯救原创力,作者认为该怎么去做?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从小在扬州长大,是我国著名的、具有国际声誉的植物学家, 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83年,吴征镒到英国考察,来到大英博物馆。英国人安排请中国植物学家鉴定清朝 时期驻华的英国大使在中国采集的一些至今未能鉴定的标本。吴征镒用放大镜认真观察了标 本,然后用流利的英语说出了每一种植物的拉丁学名,它们的科、属、种、地理分布、曾经 记录过的文献、资源开发的意义等等。他对植物研究的精深和超群的记忆力,令英国人赞叹 不已。 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告诉记者,由于对植物研究的深厚功底和广博知识,吴征 镒被称为中国植物的“活词典”。这样的赞誉来自于吴征镒对植物学研究的热爱和数十年的潜 心积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还是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的艰难,或是在动 荡的“文革”时期,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植物学研究。 在西南联大任职期间,他在茅草房里创建了一间用破木箱和洋油筒建成的植物标本室, 这个极为简陋的标本室竟然拥有两万多号标本;他在云南进行了大量的科考调查,和几个年 轻教师一起在昆明郊区的一个土地庙里自画自刻自印,历时3年,出版了石印版的《滇南本 草图谱》。 他还用了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 物的分布,完成了一套3万多张的中国植物卡片,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最基本的资料之 一。二十世纪70年代,他在“牛棚”中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 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为我国中草药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他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植物学家之一,是一位对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地方的植物有着广博 知识的真正学者。”一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这样评价吴征镒。 与很多科学研究一样,植物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考察。吴征镒以花甲之龄,仍一次次到西 藏、新疆等地考察。喜马拉雅山的雪峰上留下了他的足迹,塔什库尔干沙漠里的仙人掌与他 说着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植物王国云南更是吴征镒考察最频繁的地区。云南的红土地让这位植物学家吃了不少苦 头,因为吴征镒长了一双平脚板,走路不稳,经常摔跟头。“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叫‘摔跤冠 军’,但是他满不在乎,因为摔跤还给他带来过意外收获。”昆明植物所原所长周俊院士讲了 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文山考察,吴征镒在密林中摔了一跤,当他坐在地上的时候发现了 一棵白色寄生植物,仔细一看就认出是“锡杖兰”,这是中国植物分布的新记录
在考察的基础上,吴征镒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地区植物志,还 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中国髙等植物图鉴》等编写工作。这些积累和硏究 为现在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硏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吴征镒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全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中国植 物志》等大型专著的编写工作。 15.下列关于吴征镒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是吴征镒考察植物最频繁的地区,一次吴征镒在文山的密林中摔了一跤,却意 外得到了一项科学发现—“锡杖兰”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 B、文革期间,吴征镒被关在“牛棚”里还在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 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 C、由于吴征镒在大英博物馆用流利的英语说出那里几十年来无人认得的中国植物标本 的拉丁学名及科研结论,英国人由衷地称赞他是“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D、吴征镒用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 的分布,这一研究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编撰的重要基础 16.从文中看,吴征镒为中国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哪几方面的成就?(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吴征镒的精神品质。(6分) 七、作文(70分) 材料一: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5名女大学生,成为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 船娘”,近日正式上岗。有人质疑,大学生去干摇橹划桨这样的体力活儿,是不是太浪费了? 然而,女大学生却说:“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奉献他人,这样的工作是体面的。这一回 答,使那些质疑显得苍白、陈旧 材料二:扬州籍的清华大学建筑系98届学生卜冰,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院。面 对大城市大单位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卜冰却觉得这里论资排辈,很不适应,仅半年时间就 毅然离开,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并于毕业后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 材料三:歌唱家李娜在事业如日中天、商业演岀与演唱的邀请应接不暇的时候,突然岀 家剃发为尼。记者们多次想采访她,一直难以如愿,后来辗转找到她的一个朋友,才多少了 解了一点她的想法,原来她虽然在圈子里打拼十几年一直奋斗到最高层,却对这个圈子一直 不适应,对许多人、许多事看不惯,难以接受,最终选择离开。十年来她虔心礼佛,从不曝 光自己,内心十分安宁。 有人认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都是世故的圆滑;有人却认为“适者生存”,相信执 著的生存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闲抛岁月:也有人认为“适者发展”,生存下来, 为的是向前,为的是攀升,为的是进步。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答题纸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在考察的基础上,吴征镒主编完成了《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等地区植物志,还 主持或参与了《中国种子植物数据库》《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编写工作。这些积累和研究 为现在生物多样性、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学等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吴征镒先后参加和主持了《全国植被区划》《中国植被》《中国植 物志》等大型专著的编写工作。 15.下列关于吴征镒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云南是吴征镒考察植物最频繁的地区,一次吴征镒在文山的密林中摔了一跤,却意 外得到了一项科学发现——“锡杖兰”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 B、文革期间,吴征镒被关在“牛棚”里还在进行科学研究,完成了《新华本草纲要》的 初稿,对当时中草药名物混乱的情况进行了大量校订。 C、由于吴征镒在大英博物馆用流利的英语说出那里几十年来无人认得的中国植物标本 的拉丁学名及科研结论,英国人由衷地称赞他是“中国植物的活词典”。 D、吴征镒用整整10年时间抄录和整理了我国高等植物各种属的文献记载以及这些植物 的分布,这一研究成为后来《中国植物志》编撰的重要基础。 16.从文中看,吴征镒为中国植物学研究作出了哪几方面的成就?(6分) 17.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吴征镒的精神品质。(6分) 七、作文(70分) 材料一:从苏州、扬州等地高校毕业的5名女大学生,成为扬州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 船娘”,近日正式上岗。有人质疑,大学生去干摇橹划桨这样的体力活儿,是不是太浪费了? 然而,女大学生却说:“能养活自己,适应社会,奉献他人,这样的工作是体面的。”这一回 答,使那些质疑显得苍白、陈旧。 材料二:扬州籍的清华大学建筑系98届学生卜冰,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建筑设计院。面 对大城市大单位这样令人羡慕的位置,卜冰却觉得这里论资排辈,很不适应,仅半年时间就 毅然离开,考入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建筑学硕士学位,并于毕业后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事业 天空。 材料三:歌唱家李娜在事业如日中天、商业演出与演唱的邀请应接不暇的时候,突然出 家剃发为尼。记者们多次想采访她,一直难以如愿,后来辗转找到她的一个朋友,才多少了 解了一点她的想法,原来她虽然在圈子里打拼十几年一直奋斗到最高层,却对这个圈子一直 不适应,对许多人、许多事看不惯,难以接受,最终选择离开。十年来她虔心礼佛,从不曝 光自己,内心十分安宁。 有人认为所有的适应都是一种丑陋,都是世故的圆滑;有人却认为“适者生存”,相信执 著的生存不是苟且偷生,不是碌碌无为,不是闲抛岁月;也有人认为“适者发展”,生存下来, 为的是向前,为的是攀升,为的是进步。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要照抄或扩写材料;③所写文章符合文体要求。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三语文月考试卷答题纸 2009.02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1.(3分)()2.(3分)() 3.(4分)① 4.(1)(2分) (2)(3分) 5.(3分)()6.(3分)()7.(3分)( 长 8.(1)(4分) (2)(3分) (3)(3分) 栽;郝9.(1)(4分) (2)(6分) 10.(1)无丝竹之乱 (2)问君能有几多愁? 羡长江之无穷 何不改此度? (5)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而后乃今图南。 (6)使老有所终,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2分) (2)(3分) 12.(6分) 13.(6分)
1.(3分)( ) 2.(3分)( ) 3.(4 分)① 。 ② 。 ③ 。 ④ 。 4.⑴(2分) ⑵(3分) 5.(3分)( ) 6.(3分)( ) 7.(3分)( ) 8.⑴(4分) ⑵(3分) ⑶(3分) 9.⑴(4分) ⑵(6分) 10.⑴无丝竹之乱耳, 。 ⑵问君能有几多愁? 。 ⑶ ,羡长江之无穷。 ⑷ ,何不改此度? ⑸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图南。 ⑹使老有所终, ,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11. ⑴(2分) ⑵(3分) 12.(6分) 13.(6分)
14.(6分 15.(3分 16.(6分) 17.(6分) 【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座位号: 高三语文月考附加题 【文科班学生选做】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韩文杜诗 独绝千古者转妙在没来历元微之称少陵云怜渠直道当时事不 着心源傍古人昌黎云:“惟古于词必己岀,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
14.(6分) 15.(3分) 16.(6分) 17.(6分) 【作文写在作文纸上】 高三语文月考附加题 【文科班学生选做】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上】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宋人好附会名重之人。称 韩 文 杜 诗 无 一 字 没 来 历 不 知 此 二 人 之 所 以 独 绝 千 古 者 转 妙 在 没 来 历 元 微 之 称 少 陵 云 怜 渠 直 道 当 时 事 不 着 心 源 傍 古 人 昌 黎 云:“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今就二人所用之典, 座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