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2届高三元月双周练习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殉职/徇私枉法 殷红/情意甚殷 稽首/无 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远见卓识 晦暗/诲人 不倦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 仆役/风尘 仆仆 D.踽踽/越俎代庖 数落/数见不鲜 舍弃/退避 三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 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B.今天晚上,3万多枚烟花冋时燃放,呈现出了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 令人目不交睫。 C.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 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 D.他父亲前几年沾了政策的光,办家庭工厂赚了不少钱,但由于文化水 平不高,别无长物,所以现在想有更大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 3.下面的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4分) 大自然是崇髙、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 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 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 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4.某中学高三年级为配合学生的备考学习,特别策划一份年级小报《追梦》, 该报共设四个版面,请将下表中空缺的“版面名称”或“版面宗旨”补充完整, 尽量做到版面之间的排版对称,语言精练。(5分)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品读励志故事,开创人生传奇 第二版:文科园地 第三版:理科园地 走进数理化,探究奇妙世界 第四版:心灵花园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2 届高三元月双周练习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殉职/徇私枉法 殷红/情意甚殷 稽首/无 稽之谈 B.叱咤/姹紫嫣红 标识/远见卓识 晦暗/诲人 不倦 C.信笺/明修栈道 慰藉/含蓄蕴藉 仆役/风尘 仆仆 D.踽踽/越俎代庖 数落/数见不鲜 舍弃/退避 三舍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 A.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 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B.今天晚上,3 万多枚烟花同时燃放,呈现出了各种造型,烟火交相辉映, 令人目不交睫。 C.10 月 1 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 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 注。 D.他父亲前几年沾了政策的光,办家庭工厂赚了不少钱,但由于文化水 平不高,别无长物,所以现在想有更大的发展显得力不从心。 3.下面的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4 分)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的。它煞费心机,创造世界。它创造了人间,还安排了 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手法,在周围一百二十 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 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中学高三年级为配合学生的备考学习,特别策划一份年级小报《追梦》, 该报共设四个版面,请将下表中空缺的“版面名称”或“版面宗旨”补充完整, 尽量做到版面之间的排版对称,语言精练。(5 分) 版面名称 版面宗旨 第一版: ① 品读励志故事,开创人生传奇 第二版:文科园地 ② 第三版:理科园地 走进数理化,探究奇妙世界 第四版:心灵花园 ③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 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 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洄,隔岸相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 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 臣虽欲尽忠,得平?”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 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 “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 “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 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 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 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 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 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相见,怨言交让 让:责备 B.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 C.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夺:耽误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寝:停止 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 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刺 对状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 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 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 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 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 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 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 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 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 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 “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 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 “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 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 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刺 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 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 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 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 1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始相见,怨言交让 让:责备 B.太后曰“汝第言之。” 第:只管 C.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 夺:耽误 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 寝:停止 6.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 分) ( )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 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刺 对状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 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 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 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 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3分)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分 三、古诗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柳梢育·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 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 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4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何不改此 度? (屈原《离骚》) (3)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适百里 者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子《逍遥游》) (4)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欧 阳修《醉翁亭记》) (5)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自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髙忽低,带点诗词里的 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 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内竟是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 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 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 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刺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 屋质,叛乱才没有能发生。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3 分)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3 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 分) 三、古诗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柳梢青 · 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②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③心情。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词人。南宋灭亡以后,曾参加抗元斗争, 晚年隐居故乡山中,从事著述。②辇下:京师。③海上:汉苏武出使匈奴,被匈 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1)词的上阙从哪些方面表现“城”之“愁”?(4 分) (2)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 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⑵ ,何不改此 度? (屈原《离骚》) ⑶ 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适百里 者,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庄子《逍遥游》) ⑷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 酒, ,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欧 阳修《醉翁亭记》) ⑸ 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⑹ ,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灯下草虫鸣 潘纤云 ①倚灯夜读,有虫声自院角黄菊丛内传来,时停时续,忽高忽低,带点诗词里的 平仄音律,不紧不慢地在秋夜里弹唱。“灯下草虫鸣”,想着这几个字,指尖慢 慢滑过书页,伴着秋虫的浅吟读书,心内竟是温暖得很。 ②古人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我觉得,这四种声音里, 春夏的鸟声蝉声过于激烈,浮躁张扬了些,冬天的雪声又过于清寂,单调孤寒了 些。而端坐在秋虫声里,听虫们一唱三叹的唧唧声,不紧不慢,清越激昂,犹如
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心内不由自主地跟着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 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 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一一唧唧一一,分明是“盼一一盼啊一一”。她仰 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过,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 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 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 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 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一乡下亲戚处,跟着婶婶去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髙的草棚, 田野里的作物尽现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轮廓伏在野地里, 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岀没。我静 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凊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冇有 的声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 地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中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 我,我们都是虫们的肃穆听众。那晩我为这秋之天籁音所着迷,到黎明方才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 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她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 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 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发现她眼里有汨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 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 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地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 “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 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的虫鸣声,让她的爱情在回忆里倏然唤醒,回到某个 美好的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是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更能令我的内心充满宁 静。我品味着刘墉《点一盏心灯》里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的,在 那细小的音韵中去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 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 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 声音一起相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散文》2011年第2期) 11.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节在内容方面的作用。(4分) 12.文章结尾说“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一起相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 验”,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经历了哪些美妙体验。(6分) 13.第④节划线句子描写作者守秋时的听觉享受,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 14.文中描写的秋虫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叫个不停”,作者在第6 节却说“令我的内心充满宁静”,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中的原因。(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音乐中的“打破习惯之处
诗人们的雅集聚会,心内不由自主地跟着抒情起来,或捧卷展读,或邀友煎茶, 才不负这诗意秋声。 ③“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里描述了季节的转变。 西风起,月冷霜寒,虫鸣断续,伴着捣衣的砧声,夜风中的箫声,思妇远望征人, 虫语的低吟亦如她的心声:唧——唧唧——,分明是“盼——盼啊——”。她仰 头观天,雁阵穿过暗夜的云朵长鸣而过,俯首看地,草丛里秋虫声声低语,天地 间响彻它们的叫声,大雁知道南飞,蟋蟀知道归家,良人又在哪里?她的身影在 秋灯里愈发孤凄。 ④这种意象定格在诗书里,便是一幅幽凄伤情的画卷,也是文学里的抒情美,让 人回味有加,如叶圣陶所言,虫声会引起劳人的感叹,秋士的伤怀,独客的微喟, 思妇的低泣,是无上的美的境界。而常人世界里的秋虫声,又是另一番自然诗篇。 幼时在一乡下亲戚处,跟着婶婶去田野里守秋。我们爬上木柱搭成的高高的草棚, 田野里的作物尽现眼底,花生、山芋、玉米等,黑黝黝的藤蔓轮廓伏在野地里, 有新稻的清香从远处飘来。婶婶略有睡意,让我注意有无田鼠野獾的出没。我静 静聆听,耳中灌满的却都是虫声。分不清哪是蟋蟀,哪是蚂蚱,哪是蝈蝈……有 的声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 地响个不停。当时头顶上有金黄的秋月,田野中有成熟的庄稼,草棚里有醒着的 我,我们都是虫们的肃穆听众。那晚我为这秋之天籁音所着迷,到黎明方才睡去。 ⑤有时觉得,尘世萧瑟的秋里,因了虫音而生动起来。一个秋夜经过小区的桂树 下,听几个女子唱小曲。她们都是乡下来的保姆,夜晚得闲,唱一些做姑娘时的 俚曲消磨时间。在桂花香的包围中,我坐在她们中间,陶醉地听。其中一个唱着 唱着,却突然静默下来,发现她眼里有泪花闪烁。问原因,她说,听到草丛里的 虫子叫,想起年轻时一个秋天的晚上,和邻村的二牛哥在田埂头唱《摘石榴》, 当时虫子就这样唧呀唧呀地叫个不停。她的脸上闪过一丝羞涩笑意,又继续唱: “听说下扬州正中我心头,打一个包袱跟上你就走……”她有没有和她的二牛哥 下扬州,我没有问。但阵阵的虫鸣声,让她的爱情在回忆里倏然唤醒,回到某个 美好的时刻,已使得这个秋夜温馨满满。 ⑥我钟情秋天的虫声,是因为它们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更能令我的内心充满宁 静。我品味着刘墉《点一盏心灯》里的这句话:“秋虫声就是要这样聆听的,在 那细小的音韵中去感触,即使到了极晚秋,只要以心灵触动,仍然可以感受到那 微微的音响。”通常在这样的细小音韵中,一杯滚烫的热茶,一本心仪的书,窗 前的灯影里,我在阅读,窗外的草丛里,秋虫们在吟唱。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 声音一起相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验。 (《散文》2011 年第 2 期) 11.简要分析文章第③节在内容方面的作用。(4 分) 12.文章结尾说“它们的话语和我心灵的声音一起相汇合,那是无比美妙的体 验”,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经历了哪些美妙体验。(6 分) 13.第④节划线句子描写作者守秋时的听觉享受,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 分) 14.文中描写的秋虫声“忽高忽低”“此起彼伏”“叫个不停”,作者在第 6 节却说“令我的内心充满宁静”,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中的原因。(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音乐中的“打破习惯之处
①我们揣摩作曲家原意的时候,往往追随的“匠心”,也正是作曲家的凝神之 处,而那里常常也会稍稍违反本能和套路。我猜,在音乐和任何历史、考古研究 甚至翻译中,都有类似的规律:面对一个当事人,要留心他的习惯,还要留心他 “打破习惯”之处;除此之外,还要留心什么是“他的习惯”,什么是“大家的 习惯”。艺术创造中,那些表达心血之处,往往是打破习惯的点睛之笔,当然, 对整体作品而言,不可能处处都打破习惯,而要在主体范围内依靠大家的习惯建 构可期待的铺垫和背景,所以,那些闪亮之处,也许以喧哗的姿态,也许以悄寂 的方式,成就艺术。 ②比如,读多了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我就感到,那些深藏于普通形式之下的起伏, 随时都出人意料,逼人出错,比如几条声部的对抗、微微扭曲和升降变化等等, 绊脚石般埋在音阶之中一一他永远在你意料之外。这些听上去雄健宽阔的作品, 在细处同样充盈着生命,好比奔涌的血流营养着毛发,不肯苟且。这些作品是演 奏者的噩梦,也是作曲家不朽的依托。类似的例子,在浪漫派作曲家中更多了 虽然他们不那么疯狂地写对位,但起码肖邦的无数小品都倾诉了这样的“生命存 在”,比如双手节奏相错,和声若即若离地对答旋律;舒曼则可能逐一撤掉和弦 中的声音,画出空白,坠入冷寂。音乐之能量,就释放于听者的习惯被“拉抻” 的瞬间。 ③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有一天我去听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格拉夫客座指挥 本地乐团。他在音乐会之前的讲话,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有启发的音乐介绍。 他说你们觉得舒伯特最痛苦的是什么地方?别的听众大概跟我一样,当时想到的 就是贫困、疾病、得不到承认、作品没法演出,等等。但格拉夫说,舒伯特心头 的长久重压,是天主教的威势。舒伯特在天主教教堂长大,极有宗教感,同时又 深恨教堂的权威,自少年起就有叛逆之心,所以终生内心挣扎不宁。他虽然自青 少年时代就写弥撒,但从来没有过海顿、贝多芬那样深挚、发自内心的宗教感。 ④不过,生活和作品的联系,并不能一概否定。有时这样的联系好比铺在地下 的轨道,偶尔露出一段、一角,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显得有迹可寻。格拉夫 继续说,舒伯特在很多歌曲、交响曲中记录个人感受,这种心理现象可以从音乐 中清楚地感觉到。他说舒伯特写的C大调弥撒(D.452)中的《信经》( Credo) 在澎湃的乐队和人声之后,是舒伯特“最痛苦”的瞬间一一音乐突然转向,变空, 甚至坍塌了。指挥说,这很明显是一种心理体验,在“正常”的弥撒音乐中很少 见。我后来又找了些舒伯特相关的弥撒乐谱看了看。我还找到了舒伯特的这句话 “人好比一个球,被命运和机会捉弄。”可是他也说过:“信仰是人进入世界时 所持之物。信仰远早于知识和理解,因为理解总是来自相信。”毕竟,我们在舒 伯特这里寻求的,不是对“信仰”的高明见解,而是通向信仰的足迹。这样的足 迹,也许和一个普通信徒并无大异,只因其心理纠结成为音乐的养料,才引起后 人的兴趣。 ⑤有时候,缺失、躲闪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对“某个作曲家”和“当时一群作 曲家”的区分和比较,对“某个作曲家的某个时刻”以及“他在这个时刻最想要 什么”的关注,往往正能把握那本真之处。 15.从文中看,音乐大师们有哪些具体的“打破习惯之处”?(6分) 16.作者为什么补充舒伯特的关于命运和信仰的两句话?(6分) 17.文章最后提出说“往往正能把握本真之处”。请结合全文分析分析怎样才能 把握本真之处。(6分) 七、作文(70分)
①我们揣摩作曲家原意的时候,往往追随的“匠心”,也正是作曲家的凝神之 处,而那里常常也会稍稍违反本能和套路。我猜,在音乐和任何历史、考古研究 甚至翻译中,都有类似的规律:面对一个当事人,要留心他的习惯,还要留心他 “打破习惯”之处;除此之外,还要留心什么是“他的习惯”,什么是“大家的 习惯”。艺术创造中,那些表达心血之处,往往是打破习惯的点睛之笔,当然, 对整体作品而言,不可能处处都打破习惯,而要在主体范围内依靠大家的习惯建 构可期待的铺垫和背景,所以,那些闪亮之处,也许以喧哗的姿态,也许以悄寂 的方式,成就艺术。 ②比如,读多了巴赫的管风琴作品,我就感到,那些深藏于普通形式之下的起伏, 随时都出人意料,逼人出错,比如几条声部的对抗、微微扭曲和升降变化等等, 绊脚石般埋在音阶之中——他永远在你意料之外。这些听上去雄健宽阔的作品, 在细处同样充盈着生命,好比奔涌的血流营养着毛发,不肯苟且。这些作品是演 奏者的噩梦,也是作曲家不朽的依托。类似的例子,在浪漫派作曲家中更多了, 虽然他们不那么疯狂地写对位,但起码肖邦的无数小品都倾诉了这样的“生命存 在”,比如双手节奏相错,和声若即若离地对答旋律;舒曼则可能逐一撤掉和弦 中的声音,画出空白,坠入冷寂。音乐之能量,就释放于听者的习惯被“拉抻” 的瞬间。 ③还有一个更有趣的例子。有一天我去听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格拉夫客座指挥 本地乐团。他在音乐会之前的讲话,是我有史以来听到的最有启发的音乐介绍。 他说你们觉得舒伯特最痛苦的是什么地方?别的听众大概跟我一样,当时想到的 就是贫困、疾病、得不到承认、作品没法演出,等等。但格拉夫说,舒伯特心头 的长久重压,是天主教的威势。舒伯特在天主教教堂长大,极有宗教感,同时又 深恨教堂的权威,自少年起就有叛逆之心,所以终生内心挣扎不宁。他虽然自青 少年时代就写弥撒,但从来没有过海顿、贝多芬那样深挚、发自内心的宗教感。 ④不过,生活和作品的联系,并不能一概否定。有时这样的联系好比铺在地下 的轨道,偶尔露出一段、一角,但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于显得有迹可寻。格拉夫 继续说,舒伯特在很多歌曲、交响曲中记录个人感受,这种心理现象可以从音乐 中清楚地感觉到。他说舒伯特写的 C 大调弥撒(D.452)中的《信经》(Credo), 在澎湃的乐队和人声之后,是舒伯特“最痛苦”的瞬间——音乐突然转向,变空, 甚至坍塌了。指挥说,这很明显是一种心理体验,在“正常”的弥撒音乐中很少 见。我后来又找了些舒伯特相关的弥撒乐谱看了看。我还找到了舒伯特的这句话: “人好比一个球,被命运和机会捉弄。”可是他也说过:“信仰是人进入世界时 所持之物。信仰远早于知识和理解,因为理解总是来自相信。”毕竟,我们在舒 伯特这里寻求的,不是对“信仰”的高明见解,而是通向信仰的足迹。这样的足 迹,也许和一个普通信徒并无大异,只因其心理纠结成为音乐的养料,才引起后 人的兴趣。 ⑤有时候,缺失、躲闪就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对“某个作曲家”和“当时一群作 曲家”的区分和比较,对“某个作曲家的某个时刻”以及“他在这个时刻最想要 什么”的关注,往往正能把握那本真之处。 15.从文中看,音乐大师们有哪些具体的“打破习惯之处”?(6 分) 16.作者为什么补充舒伯特的关于命运和信仰的两句话?(6 分) 17.文章最后提出说“往往正能把握本真之处”。请结合全文分析分析怎样才能 把握本真之处。(6 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欣赏,是一种鼓励 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 慧,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语文加试题 012.元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 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摩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 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 浩然而独存者乎?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20.文中“韩文公”指的是谁?“忠犯人主之怒”所指何事?(2分) 21.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狂人日记》中“古久先生”是一个象征性的想象形象,他是“从来如此” 的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代理 人 B.《家》当中的高觉新,虽然在中学里成绩优异,但为了所谓“长房长孙的责 任”,终止了自己求学的梦想,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婚事,到一个实业公司事务所 上班。 C.《边城》中天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爱上翠翠后托人去提亲;傩送豪放豁 达,聪明而多情,爱上翠翠后主动向爷爷表明心迹。 D.虽然“身为下贱”,但晴雯“心比天高”。“风流灵巧”的她,招致了王夫 人的怨恨,最终被逐含冤而死。宝玉为了祭奠她,写下了《芙蓉女儿诔》 E.繁漪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的私奔,不惜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和周萍的畸恋, 同时也揭开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让这个大家庭在“雷雨”中毁 灭 23.简答题(10分) (1)“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三国演义》中这首诗赞颂的是哪位英雄?又是因何事而赞颂?(6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欣赏,指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和赞扬。欣赏,是一种鼓励, 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尊重,是一种气度;欣赏更是一种发现,一种理解,一种智 慧,一种境界。我们可以欣赏别人,也可欣赏自己,还可以欣赏事物。每个人都 应该学会欣赏。 请以“学会欣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 三 语 文 加 试 题 2012.元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 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 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 浩然而独存者乎?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20.文中“韩文公”指的是谁?“忠犯人主之怒”所指何事?(2 分) 21.这段文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2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狂人日记》中“古久先生”是一个象征性的想象形象,他是“从来如此” 的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赵贵翁虽然“不认识他”,却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的代理 人。 B.《家》当中的高觉新,虽然在中学里成绩优异,但为了所谓“长房长孙的责 任”,终止了自己求学的梦想,接受了父亲安排的婚事,到一个实业公司事务所 上班。 C.《边城》中天保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爱上翠翠后托人去提亲;傩送豪放豁 达,聪明而多情,爱上翠翠后主动向爷爷表明心迹。 D.虽然“身为下贱”,但晴雯“心比天高”。“风流灵巧”的她,招致了王夫 人的怨恨,最终被逐含冤而死。宝玉为了祭奠她,写下了《芙蓉女儿诔》。 E.繁漪为了阻止周萍与四凤的私奔,不惜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和周萍的畸恋, 同时也揭开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让这个大家庭在“雷雨”中毁 灭。 23.简答题(10 分) (1)“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 《三国演义》中这首诗赞颂的是哪位英雄?又是因何事而赞颂?(6 分)
(2)《哈姆莱特》一剧中,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请说 出是哪四重。(4分) 、材料归纳、分析、鉴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26题 与人交流 《未来世界》得奖感言 王小波 再次得到《联合报》中篇小说奖,感慨万千。首要的一条就是:短短两三年的时 间里,自己就已告别了青年,步入中年。另外一条就是: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事业。 对于这样一种事业来说,个人总是渺小的。因为这些原因,这奖真是太好了。我 觉得,这奖不是奖给已经形成的文字,而是奖给对小说这门艺术的理解。奖项的 价值不止在于奖座和奖金,更在于对作品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奖也真是 太好了。[来源:学_科_网]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 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一一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 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 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未来世界》这篇小说,写了一个虚拟的时空,其中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觉 得它不属于科幻小说,而是含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至于黑色幽默,我认为无 须刻意为之,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把它写下来,就是黑色幽默。这件事当然 非常地有意思 24.作者在第一段中两次提及“这奖”“真是太好了”,请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说 的原因。(6分) 25.依据第二段,简要概述作者的创作观。(4分) 26.结合材料以及平时所学,谈谈你对“黑色幽默”的认识。(5分)
(2)《哈姆莱特》一剧中,克劳狄斯谋杀老国王之后,还写了四重误杀。请说 出是哪四重。(4 分) 三、材料归纳、分析、鉴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4—26 题。 与人交流 ——《未来世界》得奖感言 王小波 再次得到《联合报》中篇小说奖,感慨万千。首要的一条就是:短短两三年的时 间里,自己就已告别了青年,步入中年。另外一条就是:文学是一种永恒的事业。 对于这样一种事业来说,个人总是渺小的。因为这些原因,这奖真是太好了。我 觉得,这奖不是奖给已经形成的文字,而是奖给对小说这门艺术的理解。奖项的 价值不止在于奖座和奖金,更在于对作品的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奖也真是 太好了。[来源:学_科_网] 人在写作时,总是孤身一人。作品实际上是个人的独白,是一些发出的信。我觉 得自己太缺少与人交流的机会——我相信,这是写严肃文学的人共同的体会。但 是这个世界上除了有自己,还有别人;除了身边的人,还有整个人类。写作的意 义,就在于与人交流。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在写。 《未来世界》这篇小说,写了一个虚拟的时空,其中却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觉 得它不属于科幻小说,而是含有很多黑色幽默的成分。至于黑色幽默,我认为无 须刻意为之,看到什么,感觉到什么,把它写下来,就是黑色幽默。这件事当然 非常地有意思。 24.作者在第一段中两次提及“这奖”“真是太好了”,请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说 的原因。(6 分) 25.依据第二段,简要概述作者的创作观。(4 分) 26.结合材料以及平时所学,谈谈你对“黑色幽默”的认识。(5 分)
高三语文周练答案 2012.元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 D(A. xun yan/yin, gi /ji; B. zha/cha, zhi/shi, hui; C jian/zhan, jie, pu /pu; D. ju/zu, shu/shuo, she/she) 2.C(“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 信服。A.“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B.“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D.“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 困或俭朴。) 3.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每处 1分,共4分) 4.示例:第一版:胜者讲坛(1分)第二版:漫步文史政,体味多彩人生(2 分)第四版:打开心灵之门,开启阳光之路(2分)(宗旨要和名称相符,表达 要求凝练。)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5.C(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 划”) 7.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 8.(1)“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 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评分建议:①果:果真,真的。(1分)②夷:残杀,消灭。(1分)③次: 临时驻扎。(1分)】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 【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1分)②虽:即使。(1分)⑧得乎:可以 吗。(1分)】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 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评分建议:①书:信。(1分)②艾:停止,完结。(1分)③释:消除。(1分)④ 安:使……安定。(1分)】 三、古诗鉴赏(10分) 9.(1)(4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分)视觉方面: “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汨”,花灯流 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 “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 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1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
高三语文周练答案 2012.元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D(A. xùn ,yān/yīn , qǐ/jī;B. zhà/chà , zhì/shí , huì;C. jiān/zhàn , jiè , pú/pǔ; D .jǔ/zǔ, shǔ/shuò, shě/shè) 2.C (“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信任、相信。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 信服。A. “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B.“目不交睫”形容不能入睡;D.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 困或俭朴。) 3. 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区域)面积、构成成分(组成物质)(每处 1 分,共 4 分) 4. 示例:第一版:胜者讲坛(1 分)第二版:漫步文史政,体味多彩人生(2 分)第四版:打开心灵之门,开启阳光之路(2 分)(宗旨要和名称相符,表达 要求凝练。)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 C(夺:强行改变。如李密《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论语•子罕》中“三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6. B(①写其外表、才识、人品。④是在表示效死的决心。⑤是行动,不属于“谋 划”) 7. C(“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在文中无依据) 8. (1) “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之间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驻扎 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评分建议:①果:果真,真的。(1 分) ②夷:残杀,消灭。(1 分) ③次: 临时驻扎。(1 分) 】 (2)如果太后怀疑我,我即使想极尽忠心,可以吗? 【评分建议:①见疑:怀疑我。(1 分) ②虽:即使。(1 分) ⑧得乎:可以 吗。(1 分) 】 (3)信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来 使国家安定,那么我认为没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 【评分建议:①书:信。(1 分)②艾:停止,完结。(1 分)③释:消除。(1 分)④ 安:使……安定。(1 分) 】 三、古诗鉴赏(10 分) 9.(1)(4 分)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作者的忧愁。(1 分)视觉方面: “铁马蒙毡”,整个临安城已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银花洒泪”,花灯流 泪,渲染了全城凄惨阴森的氛围(2 分)。听觉方面: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 “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 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 (1 分)。 (2)(6 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 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 分);“海
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 的志向(2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1)冰泉冷涩弦凝绝(2)不抚壮而弃秽兮 (3)三餐而反宿 舂粮 (4)临溪而渔泉香而酒洌 (5)必先利其器 (6) 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①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明秋虫声里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加文章的 内涵;②通过想象描述古代思妇在秋虫声里的愁苦,具体表现秋虫给人的凄美之 感(每点2分) 12.①诗书里探寻虫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体会抒情美;②田野中聆听天地间纷 繁的天籁之音,感悟自然美;③桂树下伴着虫音欣赏尘世(民间)俚曲,领略爱 情(情感)美 13.抓住秋天野外的典型动物的声音,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分),并 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秋虫发出的美 妙音响(1分)。 14.①虫声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让人温暖;②虫声引发对古代文化的遐想, 让人回味;③虫声是大自然绝妙的音响,让人着迷;④虫声里充满世俗生活的情 韵,让人陶醉;(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巴赫:深藏于普通形式下的起伏。②肖邦:双手节奏交错,和声 若即若离地对答旋律。③舒曼:逐一撤掉和弦中的声音,画出空白,坠入冷寂。 ④在澎湃的乐队和人声之后,音乐突然转向,变空,甚至坍塌。 16.(6分)第一句写命运的捉弄,第二句写信仰的执着。两句话的矛盾中写出 舒伯特内心的重压和叛逆。这种心理纠结成为音乐的养料,与打破音乐习惯的创 作密切相关。 17.(6分)留心他的习惯,还要留心他“打破习惯”之处;留心什么是“他的 习惯”,什么是“大家的习惯”;关注“某个作曲家的某个时刻”以及“他在这 个时刻最想要什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 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 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李胡把世宗 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 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 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 信,来试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 “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怀疑我, 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 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 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 写信给皇帝
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 的志向(2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1)冰泉冷涩弦凝绝 (2)不抚壮而弃秽兮 (3)三餐而反 宿 舂粮 (4)临溪而渔 泉香而酒洌 (5)必先利其器 (6) 为人性僻耽佳句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11.①引用《诗经》中的句子,表明秋虫声里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加文章的 内涵;②通过想象描述古代思妇在秋虫声里的愁苦,具体表现秋虫给人的凄美之 感(每点 2 分) 12.①诗书里探寻虫声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体会抒情美;②田野中聆听天地间纷 繁的天籁之音,感悟自然美;③桂树下伴着虫音欣赏尘世(民间)俚曲,领略爱 情(情感)美; 13.抓住秋天野外的典型动物的声音,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2 分),并 且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1 分),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中秋虫发出的美 妙音响(1 分)。 14.①虫声带点诗词里的平仄音律,让人温暖;②虫声引发对古代文化的遐想, 让人回味;③虫声是大自然绝妙的音响,让人着迷;④虫声里充满世俗生活的情 韵,让人陶醉;(每点 2 分,任意答出三点得满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15.(6 分)①巴赫:深藏于普通形式下的起伏。②肖邦:双手节奏交错,和声 若即若离地对答旋律。③舒曼:逐一撤掉和弦中的声音,画出空白,坠入冷寂。 ④在澎湃的乐队和人声之后,音乐突然转向,变空,甚至坍塌。 16.(6 分)第一句写命运的捉弄,第二句写信仰的执着。两句话的矛盾中写出 舒伯特内心的重压和叛逆。这种心理纠结成为音乐的养料,与打破音乐习惯的创 作密切相关。 17.(6 分)留心他的习惯,还要留心他“打破习惯”之处;留心什么是“他的 习惯”,什么是“大家的习惯”;关注“某个作曲家的某个时刻”以及“他在这 个时刻最想要什么”。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仪态简约沉静,有才识,重承诺。遇到突发的事件,能从容 镇定处理,人们不能窥测他的才识。 会同年间,太宗驾崩,众大臣拥立世宗,太后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派皇子李 胡带领军队攻打他们,在泰德泉遭遇安端、刘哥等抵御,失败回去。李胡把世宗 的大臣和家属全部抓起来,对守卫的人说:“我作战不能取胜,就先杀死这些 人!”人们对他说:“如果真的打仗,那么就是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了!”军队临时 驻扎在潢河,两军隔岸相互对抗。 当时耶律屋质跟随太后,世宗认为他善于筹划,想暗中让他办事,就找了件事写 信,来试探太后。太后收到信,把信拿给耶律屋质看,耶律屋质看完信,说道: “太后辅佐太祖平定天下,所以我愿意竭尽自己的力量效命。如果太后怀疑我, 我即使想尽忠心,可以吗?”太后说:“我如果怀疑你,怎么肯把信给你看呢?” 耶律屋质回答说:“李胡、永康王都是太祖的子孙,神器没有转给其他家族,有 什么不可呢?太后应该考虑长远的计策,和永康王和议。”太后于是让耶律屋质 写信给皇帝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耶律屋质进谏说:“信 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 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 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 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太后对耶律屋质说: “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 敢进献谋略。”太后说:“你只管说。”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 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 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 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 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 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不久,刘哥邀请 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皇帝发现,下令抓住 他,亲自审问那件事。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质上奏说:“应 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皇帝说:“你替我审问 他。”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 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高三语文加试题参考答案 2012.元 19、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 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20、韩愈。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 救,贬潮州刺史。 21、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 答案:C、E(C项,天保性格直爽,心胸宽广,并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E项,繁漪并不知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 22、答案:C、E(C项,天保性格直爽,心胸宽广,并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E项,繁漪并不知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 23、(1)赵云。(1分)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 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2分) 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 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2分)在张飞的协助下一起带阿斗回到荆州。(1分) (2)四重误杀是:哈姆雷特误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 两位使者、克劳迪斯误杀玊后乔特鲁德、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之孑雷欧提斯。 (每点1分) 24、文学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个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能够两次获奖,是 自己的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体现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也 非常之好。(每点3分)
皇帝让宣徽使耶律海思回信,信中有很多不恭敬的言辞。耶律屋质进谏说:“信 中表达的意思像这样,国家的祸患就不能完结了。如果能消除怨恨来使国家安定, 那么我认为设有什么比得上和议好。”皇帝说:“他们是一群乌合之众,怎么能 与我匹敌呢?”耶律屋质说:“即使战不过你,对待兄弟怎么样啊?况且还不知 道谁胜利?即使说你侥幸胜利,被李胡抓住的众大臣的家属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根据这个谋划这件事,只有和议是最好的。”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开始相见,双方充满怨言,相互责备,没有一点和议的心意。太后对耶律屋质说: “你应当替我谋划这件事。”耶律屋质进谏说:“太后如果能够消除怨恨,我才 敢进献谋略。”太后说:“你只管说。”太后又对律屋质说:“和议已经确定, 神器最终归谁啊?”耶律屋质说:“太后如果把神器交给永康王,顺应天意,符 合人心,又有什么怀疑的啊?众人一致,都希望立永康王,是不可强行改变的啊。” 于是同意立永康王为皇帝。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因谋反被关进监狱,刘哥和他的弟弟刘盆都勾结耶律 天德等人作乱。耶律石剌暗中报告给耶律屋质,耶律屋质立即带着耶律石刺入朝 觐见皇帝,禀告那件事。刘哥等人不服,于是停止处理这件事。不久,刘哥邀请 皇帝观看赌博,捧酒杯祝皇帝长寿,在袖里藏着刀子进献。皇帝发现,下令抓住 他,亲自审问那件事。刘哥自己发誓,皇帝又不追究了。耶律屋质上奏说:“应 当让刘哥跟耶律石剌当面对质,不能就这样饶恕了他。”皇帝说:“你替我审问 他。”耶律屋质率剑士前往审讯刘哥,耶律天德等人服罪,杀了耶律天德,对萧 翰实施杖刑,流放了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耶律屋质去世,年龄五十七岁。皇帝祝痛哀悼,停朝了三天。 高三语文加试题参考答案 2012.元 19、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 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20、韩愈。忠犯人主之怒:唐宪宗迎佛骨入宫,韩愈直谏,几被处死,经大臣营 救,贬潮州刺史。 21、从文、道、忠、勇四个方面来盛赞韩愈的道德文章和为人行事。 答案:C、E(C 项,天保性格直爽,心胸宽广,并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E 项,繁漪并不知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 22、答案:C、E(C 项,天保性格直爽,心胸宽广,并非“性格内向,不爱说话”。 E 项,繁漪并不知道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三十年前的旧情。) 23、(1)赵云。(1 分)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 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2 分) 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 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2 分)在张飞的协助下一起带阿斗回到荆州。(1 分) (2)四重误杀是:哈姆雷特误杀御前大臣波洛涅斯、英国国王误杀克劳迪斯的 两位使者、克劳迪斯误杀王后乔特鲁德、哈姆雷特误杀波洛涅斯之子雷欧提斯。 (每点 1 分) 24、文学艺术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个人的生命却是短暂的,能够两次获奖,是 自己的荣幸;自己的作品能够体现对小说艺术的理解,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同,也 非常之好。(每点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