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随堂练习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曝光/曝哂乘车/乘凉扛枪/力能扛鼎咀嚼/咬文嚼字 B.伺候/窥伺刨冰/刨坑削皮/日削月割着落/着手成春 C.胸脯/果脯恐吓/惊吓标识/素不相识抹布/一抹彩霞 D.帖子/请帖刹车/刹那塞车/敷衍塞责强迫/强词夺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若想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的培养放在首 B.电子书具有“绿色阅读”优势,并日渐显露出取代传统纸质印刷读物的趋势。推广电 子书进校园,有望彻底解决学生书包过重的难题。 C.《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 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D.《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是全球投资 者向往的地方。 3.下面是“我国统编本与德国本的中学物理实验次数对比表”,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师生实验 数量 老师实验 学生实验 版本 数量 122 144 统编本 百分比 84.7% 15.3% 数量 47 296 343 德国本 百分比 13.7% 86.3% (1)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2)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4.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 第1页共13页
第 1 页 共 13 页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0 届高三随堂练习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曝.光/曝.晒 乘.车/乘.凉 扛.枪/力能扛.鼎 咀嚼./咬文嚼.字 B.伺.候/窥伺. 刨.冰/刨.坑 削.皮/日削.月割 着.落/着.手成春 C.胸脯./果脯. 恐吓./惊吓. 标识./素不相识. 抹.布/一抹.彩霞 D.帖.子/请帖. 刹.车/刹.那 塞.车/敷衍塞.责 强.迫/强.词夺理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若想让孩子成为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的培养放在首 位。 B. 电子书具有“绿色阅读”优势,并日渐显露出取代传统纸质印刷读物的趋势。推广电 子书进校园,有望彻底解决学生书包过重的难题。 C. 《中国教育报》开辟了刊登教学一线老师阐述自己在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 何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使学生学到做人的文章。 D. 《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仍将是全球投资 者向往的地方。 3.下面是“我国统编本与德国本的中学物理实验次数对比表”,按要求回答问题。(4 分) 师生实验 数量 版本 老师实验 学生实验 总和 统编本 数量 122 22 144 百分比 84.7% 15.3% 德国本 数量 47 296 343 百分比 13.7% 86.3% ⑴通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 ⑵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 ▲ 4.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改正。(5 分) 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欣喜地告诉您:“新世纪中国”网站创办五周年了。让
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6月7日止开展以 “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 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1)将▲改为▲ (2)将▲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5)将 改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 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 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 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旻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 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 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 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 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 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 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 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 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 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 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 第2页共13页
第 2 页 共 13 页 我们弹冠相庆吧。为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贵网站从即日起到 6 月 7 日止开展以 “‘新世纪中国’与我”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这五年来与网站共同成长的各位网友撰文 投稿,恳请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⑴将 ▲ 改为 ▲ ; ⑵将 ▲ 改为 ▲ ; ⑶将 ▲ 改为 ▲ ; ⑷将 ▲ 改为 ▲ ; ⑸将 ▲ 改为 ▲ 。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 曾巩 赠司徒鲁郡颜公,讳真卿,事唐为太子太师,与其从父兄杲卿,皆有大节以死。至今 虽小夫妇人,皆知公之为烈也。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 禄山既举兵,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贼之不能直窥潼关,以公与杲卿挠其势也。在肃宗 时,数正言,宰相不悦,斥去之。又为御史唐旻所构.,连辄斥。李辅国迁太上皇居西宫,公 首率百官请问起居,又辄斥。代宗时,与元载争论是非,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又辄斥。 杨彦、卢杞既相.德宗,益恶公所为,连斥之,犹不满意。李希烈陷汝州,杞即以公使希烈, 希烈初惭其言,后卒缢公以死。是时公年七十有七矣。 天宝之际,久不见兵,禄山既反,天下莫不震动,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四方 闻之,争奋而起,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当公之开土门,同日归公者十七郡,得兵二十 余万。由此观之,苟顺且诚,天下从之矣。自此至公殁,垂三十年,小人继续任政,天下日 入于弊,大盗继起,天子辄出避之。唐之在朝臣,多畏怯观望。能居其间,一忤于世,失所 而不自悔者寡矣。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盖未有也。若至于起且仆,以至于七 八,遂死而不自悔者,则天下一人而已,若公是也。公之学问文章,往往杂于神仙、浮屠之 说,不皆合乎理,及其奋然自立,能至于此者,盖天性然也。故公之能处其死,不足以观公 之大。何则?及至于势穷,义有不得不死,虽中人可勉焉,况公之自信也与。维历忤大奸
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 也 夫世之治乱不同,而土之去就亦异,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时,彼各有义。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踡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 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 慥,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日:“愿 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 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 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彦、卢杞既相德宗 相:做丞相 B.又为御史唐旻所构 构:诬陷 C.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振:振兴 D.而多杀身以成仁者 多:大多 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和人们景仰颜真卿的一组是(3分) A.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 事唐为太子太师 B.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 遂为堂而祠之 C.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 D.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 同日归公者十七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颜真卿因为触犯杨国忠而被贬为平原太守,但当安禄山叛乱后,他仍然以国事为 重,和常山太守颜真杲攻打贼军的后路,使叛军不能“直窥潼关” B.李希烈攻陷汝州以后,当时的宰相卢杞派颜真卿到李希烈那里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为 颜公的慷慨陈词而惭愧,最终却还是将颜公杀了。 C.作者认为,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有一次得罪当世权臣,因此而丢官不 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抚州颜公祠堂完工后,作者应邀写了这篇“记”,并认为,颜真卿的赫赫业绩光照千古, 第3页共13页
第 3 页 共 13 页 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 也。 夫世之治乱不同,而士之去就亦异,若伯夷之清,伊尹之任,孔子之时,彼各有义。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 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 慥,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 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 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 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杨彦、卢杞既相.德宗 相:做丞相 B.又为御史唐旻所构. 构:诬陷 C.唐卒以振.者,公为之倡也 振:振兴 D.而多.杀身以成仁者 多:大多 6.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和人们景仰颜真卿的一组是(3 分) A.公首率百官请问起居 事唐为太子太师 B.载欲有所壅蔽,公极论之 遂为堂而祠之 C.公独以区区平原,遂折其锋 至于再三忤于世,失所而不自悔者 D.公与常山太守杲卿伐其后 同日归公者十七郡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尽管颜真卿因为触犯杨国忠而被贬为平原太守,但当安禄山叛乱后,他仍然以国事为 重,和常山太守颜真杲攻打贼军的后路,使叛军不能“直窥潼关”。 B.李希烈攻陷汝州以后,当时的宰相卢杞派颜真卿到李希烈那里招抚,李希烈开始还因为 颜公的慷慨陈词而惭愧,最终却还是将颜公杀了。 C.作者认为,在朝中大臣大多畏缩观望的情况下,能有一次得罪当世权臣,因此而丢官不 后悔的人是很少的,但颜真卿却能再三忤于世而不悔。 D.抚州颜公祠堂完工后,作者应邀写了这篇“记”,并认为,颜真卿的赫赫业绩光照千古
在颜真卿曾任职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业绩不至于被湮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3分) 译文 (2)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3分) 译文 (3)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4分) 译文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 吕本中 柳色过疏篱,花又离披。旧时心绪没人知。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归后却寻伊 月上嫌迟。十分斟酒不推辞。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 注:①离披,分散貌。②寒食是淸明前一天,写“寒食下″而不明写淸明,是词意之曲折隐晦之处 (1)词的首句“柳色过疏篱,花又离披。”虽是写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句中 的关键词语鉴赏其中寓含的抒情意味。(4分) (2)根据词的上片内容下片首句“归后却寻伊”中的“伊”有什么双关的意味?(2分) (3)结合全词,试分析词的下片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复杂的心态。(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 (4)楼船夜雪瓜洲渡 (5)《诗》三百,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23分) 母亲的味道 【日】加太洁二 ①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 ②我在小的时候和母亲分别了。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 里。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的看见了母亲的脸。那个母亲和这 小孩的我在梦里所见、纸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乃是一个穷人的主妇。额角突出,身体瘦 第4页共13页
第 4 页 共 13 页 在颜真卿曾任职的地方修建祠堂可以使其业绩不至于被湮没。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初,公以忤杨国忠斥为平原太守,策安禄山必反,为之备。(3 分) 译文: ▲ ⑵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3 分) 译文: ▲ ⑶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4 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 吕本中 柳色过疏篱,花又离披。旧时心绪没人知。记得一年寒食下,独自归时。归后却寻伊, 月上嫌迟。十分斟酒不推辞。将为老来浑忘却,因甚沾衣。 注: ①离披,分散貌。②寒食是清明前一天,写“寒食下”而不明写清明,是词意之曲折隐晦之处。 ⑴词的首句“柳色过疏篱,花又离披。”虽是写景,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请结合句中 的关键词语鉴赏其中寓含的抒情意味。(4 分) ▲ ⑵根据词的上片内容,下片首句“归后却寻伊”中的“伊”有什么双关的意味?(2 分) ▲ ⑶结合全词,试分析词的下片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复杂的心态。(4 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 , ▲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⑵ ▲ ,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⑶ ▲ ,则芥为之舟, ▲ ,水浅而舟大也。 ⑷楼船夜雪瓜洲渡, ▲ 。 ⑸《诗》三百, ▲ 。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23 分) 母亲的味道 【日】加太洁二 ①广告宣传上有一句话,“卡耳庇斯”是初恋的味道,我却说是母亲的味道。 ②我在小的时候和母亲分别了。不是父母离了婚,乃是因为家里穷,所以寄养在亲戚那 里。到了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母亲那里同住,细细的看见了母亲的脸。那个母亲和这 小孩的我在梦里所见、纸上所画的母亲似乎不同,乃是一个穷人的主妇。额角突出,身体瘦
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母亲是贫穷武土安藤某的长女,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 的。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我回来同住以后, 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菜。做菜是要凭了经验才做得来,没有吃 过好菜,就没有做出好菜来的道理。 ③母亲是生来的穷命。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 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说也给我 一点吧,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便大失所望了。 ④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什么 也不修饰。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分钱,这是 没法子办的。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说坐电车 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要重要吧。昭和十七年(一九 四二年)三月我住在新宿户冢地方,母亲从小岩远远的看我来了。这时候我的长女刚才出生 不久,母亲为得要看孙女,便坐了向来不大坐的电车来。晚饭请她吃的什么已经忘了,但是 那时她的身体已经很是衰弱,所以我送她到了小岩。半路上她说是有点累了,就在上野广小 路的永藤餐馆稍息。我问她吃些什么,她说道 ⑤“什么叫做‘卡耳庇斯的,我想喝一回看。这名字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喝过卡耳 庇斯这东西。”我于是叫了一杯热的卡耳庇斯和咖啡。母亲一口一口的很珍重的喝着,并且 喜欢的说 ⑥“这样好吃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喝着。过年时,再给我喝一回吧。 ⑦在这一句话里边,母亲的穷苦的一生可以想见了。就在那年的秋天,有肺结核的母亲 因为结核菌侵犯了喉头什么也不能吃而死了。死的地方在扫帚梅乱开的小山一座疗养所里, 母亲所随身带着的古旧的钞票夹里,有着一元多的零钞,以及一张旧的明信片。这是她在龙 第5页共13页
第 5 页 共 13 页 弱,个子矮小,很可怜的样子。母亲是贫穷武士安藤某的长女 ,二十二岁嫁到父亲这里来 的。此后过的是非常穷苦的生活,简直没有吃过常人吃的略为阔气的东西。我回来同住以后, 亲自做菜给我吃,这样那样全都是很咸的穷人吃的菜。做菜是要凭了经验才做得来,没有吃 过好菜,就没有做出好菜来的道理。 ③母亲是生来的穷命。这是当然的,大半世都跟着我那酗酒胡闹的父亲在一起,平常为 了一分二分钱的事情,常闹意见。有时候看见母亲买了食物来了,便伸手出去 ,说也给我 一点吧,拿出来的乃是煎饼的碎片,便大失所望了。 ④母亲不知道装饰的事情。什么书画装饰当然不知道,不懂得插花,连自己的头发什么 也不修饰。不是因为没有这个意思,所以不做,因为要这样做,便要另外多花一分钱,这是 没法子办的。交通工具也就竭力避免,如是可以走了去的地方,总是一直走了去。说坐电车 是要晕的,常以此为口实,其实是可惜电车费实在是比晕车更要重要吧。昭和十七年(一九 四二年)三月我住在新宿户冢地方,母亲从小岩远远的看我来了。这时候我的长女刚才出生 不久,母亲为得要看孙女,便坐了向来不大坐的电车来。晚饭请她吃的什么已经忘了,但是 那时她的身体已经很是衰弱,所以我送她到了小岩。半路上她说是有点累了,就在上野广小 路的永藤餐馆稍息。我问她吃些什么,她说道: ⑤“什么叫做‘卡耳庇斯’的,我想喝一回看。这名字我是知道的,却是没有喝过卡耳 庇斯这东西。”我于是叫了一杯热的卡耳庇斯和咖啡。母亲一口一口的很珍重的喝着,并且 喜欢的说: ⑥“这样好吃的东西我是第一次喝着。过年时,再给我喝一回吧。” ⑦在这一句话里边,母亲的穷苦的一生可以想见了。就在那年的秋天,有肺结核的母亲 因为结核菌侵犯了喉头,什么也不能吃而死了。死的地方在扫帚梅乱开的小山一座疗养所里, 母亲所随身带着的古旧的钞票夹里,有着一元多的零钞,以及一张旧的明信片。这是她在龙
泉寺町给人家当保姆的昭和五年(一九三O年)时候,我受了父亲的吩咐向她借钱的明信 片。当时我走去找她,她将钱给了我,可是那明信片却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似的,放在钞票夹 里带着一直到死。 ⑧我不能给母亲再一次喝那卡耳庇斯,一直到现在很是难过。 注:“卡耳庇斯”是一种饮品,即酸牛奶加钾。 11.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改成“母亲不仅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而且很可怜的样 子”,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6分) 12.作者为什么将第⑤⑥自然段单独立段?(6分) 13.请说说你对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5分) 4.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的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 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 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 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 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 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 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 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 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定要从实用 第6页共13页
第 6 页 共 13 页 泉寺町给人家当保姆的昭和五年(一九三 O 年)时候,我受了父亲的吩咐向她借钱的明信 片。当时我走去找她,她将钱给了我,可是那明信片却像抱着小时候的我似的,放在钞票夹 里带着一直到死。 ⑧我不能给母亲再一次喝那卡耳庇斯,一直到现在很是难过。 注:“卡耳庇斯”是一种饮品,即酸牛奶加钾。 11.如果把第②段划线句改成“母亲不仅额角突出,身体瘦弱,个子矮小,而且很可怜的样 子”,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6 分) ▲ 12.作者为什么将第⑤⑥自然段单独立段?(6 分) ▲ 13.请说说你对第⑦段划线句子的理解。(5 分) ▲ 14.请仔细阅读全文,说说“母亲的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6 分) ▲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题。(15 分) 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朱光潜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是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惊讶它们的奇景; 但在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实在也不过 如此。新奇的地方都比熟悉的地方美,东方人初到西方,或是西方人初到东方,都往往觉得 面前景物件件值得玩味。本地人自以为不合时尚的服装和举动,在外方人看,却往往有一种 美的意味。 这些经验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们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 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 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 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 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
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 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 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 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 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 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 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昼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 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 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 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 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 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 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 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 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咣,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 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 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 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第7页共13页
第 7 页 共 13 页 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 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兼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 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 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 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 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中世纪“哥特式”诸大教寺的雕像把人 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延长。中国和西方古代的昼都不用远近阴影。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 往遭到人们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都末尝不知道它不 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在使艺术和自然之中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 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 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艺术都要有情 感,但是只有情感不一定就是艺术,许多人本来是笨伯而自信是可能的诗人或艺术家。他们 常埋怨道:“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 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蔡琰在丢开亲 生子回国时决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时决写不出《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艺术家在写切身的情感时,都不 能同时在这种情感中过活,必定把它加以客观化,必定由站在主位的尝受者退为站在客位的 观赏者。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 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 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 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 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 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 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 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 16.第二段中的“缘故”指的是什么,请将具体内容表述出来。(6分) 17.概述作者认为的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根据要求作文 “蚀”,指损伤、亏缺。请以“说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 文体(除诗歌外)自选。 江苏省扬州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随堂练习 附加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时间30分钟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北魏主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先曰:“莫若书。”王荆公诗曰:“物 变有万殊,心思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言非读书不足以应事也。然新法之害 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尤贵于善读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作色 于政事堂曰:“安石不能读书,贤辈乃能读书耶『夫着能读书之心,横于胸中,则锢滞有 我,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用哉! 19.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限6处。(6分) 然新法之害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 尤贵于善读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作色于政事堂曰 试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李先对读书的看法:正面 反面 (4分) 名著阅读题。(15分) 2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巴金《家》里写到的鸣凤和曹禺《雷雨》里写到的四凤,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个 大家族里的丫环,都对家族里的少爷产生了爱情,都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自杀身亡。 B.郭沫若的《女神》中,有的篇什表达了对黑暗旧世界的决绝和对光明未来的景仰,比 第8页共13页
第 8 页 共 13 页 15.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按照作者的看法,人生和自然有了缺陷,弥补的途径不可能在人生和自然中而只有在 艺术中才能找到,弥补这些缺陷就是艺术的最高目的。 B.作者认为一般人有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和深刻的情感,但还是没有创作出艺术作品,原 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在一定距离以外将其客观化。 C.蔡琰和杜甫写的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思痛”就是这两个诗人在写切身的情感 时,站在客位的观赏者将这种情感加以客观化的过程。 D.作者虽然强调艺术家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将切身的情感客观化,才能创造出好作品,但 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情感是创造好作品的基本前提。 16.第二段中的“缘故”指的是什么,请将具体内容表述出来。(6 分) ▲ 17.概述作者认为的艺术要与实际人生有距离的理由。(6 分) ▲ 七、作文(70 分) 18.根据要求作文。 “蚀”,指损伤、亏缺。请以“说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立意自定, 文体(除诗歌外)自选。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0 届高三语文随堂练习 附加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总分 40 分,考试时间 30 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北魏主珪问博士李先曰:“天下何物最益人神智?”先曰:“莫若书。”王荆公诗曰:“物 变有万殊,心思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言非读书不足以应事也。然新法之害 岂不读书之过哉其过正在于读书也夫书不可不读尤贵于善读方荆公与诸君子争新法也作色 于政事堂曰:“安石不能读书,贤辈乃能读书耶!”夫着一能读书之心,横于胸中,则锢滞有 我,其心已与古人天渊悬隔矣,何自而得其活法妙用哉! 19.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限 6 处。(6 分) 然 新 法 之 害 岂 不 读 书 之 过 哉 其 过 正 在 于 读 书 也 夫 书 不 可 不 读 尤 贵 于 善 读 方 荆 公 与 诸 君 子 争 新 法 也 作 色 于 政 事 堂 曰 20.试从正反两方面概括李先对读书的看法:正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反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1.下面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巴金《家》里写到的鸣凤和曹禺《雷雨》里写到的四凤,其相同之处在于:都是一个 大家族里的丫环,都对家族里的少爷产生了爱情,都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自杀身亡。 B.郭沫若的《女神》中,有的篇什表达了对黑暗旧世界的决绝和对光明未来的景仰,比
如《凤凰涅槃》:也有的表达了对劳工大众的颂扬,比如《炉中煤》《匪徒颂》。 C.《边城》中有很多苗族风俗的描写,如对歌、提亲、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描写中,既 贯穿了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同时又强调了它的人文环境:这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 ,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D.《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小说中“硬汉”性格的典型代表:百折不挠、 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无论在怎样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尊严和勇气 E.在《哈姆莱特》中,随着剧情的推进,主人公身兼“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和“延 宕王子”这三种形象;三种形象的叠加,即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点明了人物悲剧命 运的根本原因。 2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分别写的 是哪两个人?概述回目中的这两件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 (2)《呐喊·自序》里,鲁迅提到一个著名的比喻——“铁屋”。请说出鲁迅用铁屋比喻什 么,并说明他开始写小说和这个比喻的含义有什么关系。(4分) 三、阅读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 什么是实体?说来很有趣。原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所用的术语,经 过来到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路西德翻译古希腊书成阿拉伯文并加注释传过来作为阿拉伯哲学 上了巴黎大学讲坛那时欧洲人把这说法当作洋货新玩意竟不知本来是自家祖宗的老古董。 原因是,自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国以后,跨欧亚非三洲的东罗马继续希腊语文化,欧 洲的西罗马发展拉丁语文化,毁了希腊语科学文化中心、北非的亚历山大城,让雅典的希腊 语古籍完全散失,后来连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字都少有人知道了。只有柏拉图仗着新柏 拉图主义哲学被吸收进基督教神学还有变相的学说留下来。五世纪未西罗马帝国崩溃,成为 大大小小的王国和贵族领地。可是王权分裂,教权仍然统一而且强大。所谓教父神学独尊 内容其实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发展。十一世纪中教会也分裂为东西两系。西边的是公教天 主教),教廷在罗马。东边的是正教(东正教),教廷在拜占庭。这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波斯(伊朗)人、土耳其(突阙)人的势力大盛,传教经商直达印度、中国,向西占领了非洲的 埃及和欧洲的西班牙。本来庞大的拜占庭帝国版图缩小了,可是希腊语文化并没有断。阿拉 伯人把许多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经西班牙传进欧洲的拉丁语世界。于是亚里士多德哲 学进入基督教神学,开展了名实之争。说穿了,几乎可以说,欧洲中世纪神学是古希腊正统 哲学的继续发展,只可惜其他—些极有价值的思想家的学说和著作仅剩下零篇断句了。 人类思想的传播并不一定需要文字书籍,只要是共同问题,思想上就会通气,哪怕是只 言片语,传到解人耳边会如同当头棒喝,互相不见不闻也可能同样想到个问题,走同一思 路。思想不分高低,都有这种情况。历史上的例子还少吗?不但欧洲哲学思想从未断气,神 学可以说是哲学的化名或本名,现代晢学仿佛是神学的继续,而且国际间民族间从很古时代 起就有思想交流和呼应,包括神学哲学思想在内,这也不是稀罕事。(节选自金克木《逃犯 的剃刀》 23.分历史阶段概述“名实之争”如何绕了一圈又回到欧洲。(每阶段不超过25字)(9分) 第9页共13页
第 9 页 共 13 页 如《凤凰涅槃》;也有的表达了对劳工大众的颂扬,比如《炉中煤》《匪徒颂》。 C.《边城》中有很多苗族风俗的描写,如对歌、提亲、端午节赛龙舟等。这些描写中,既 贯穿了边城的自然环境描写,同时又强调了它的人文环境;这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 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D.《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小说中“硬汉”性格的典型代表:百折不挠、 坚强不屈、敢于面对暴力和死亡,无论在怎样危难困苦的逆境中,他们都保持了尊严和勇气 E.在《哈姆莱特》中,随着剧情的推进,主人公身兼“快乐王子”、“忧郁王子”和“延 宕王子”这三种形象;三种形象的叠加,即揭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点明了人物悲剧命 运的根本原因。 22.简答题(10 分) ⑴《红楼梦》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分别写的 是哪两个人?概述回目中的这两件事,并说明它们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 分) ⑵《呐喊·自序》里,鲁迅提到一个著名的比喻——“铁屋”。请说出鲁迅用铁屋比喻什 么,并说明他开始写小说和这个比喻的含义有什么关系。(4 分) 三、阅读分析题(15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23—24 题。 什么是实体?说来很有趣。原来这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所用的术语,经 过来到西班牙的阿拉伯人路西德翻译古希腊书成阿拉伯文并加注释传过来,作为阿拉伯哲学 上了巴黎大学讲坛。那时欧洲人把这说法当作洋货新玩意,竟不知本来是自家祖宗的老古董。 原因是,自从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国以后,跨欧亚非三洲的东罗马继续希腊语文化,欧 洲的西罗马发展拉丁语文化,毁了希腊语科学文化中心、北非的亚历山大城,让雅典的希腊 语古籍完全散失,后来连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字都少有人知道了。只有柏拉图仗着新柏 拉图主义哲学被吸收进基督教神学还有变相的学说留下来。五世纪末西罗马帝国崩溃,成为 大大小小的王国和贵族领地。可是王权分裂,教权仍然统一而且强大。所谓教父神学独尊, 内容其实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发展。十一世纪中教会也分裂为东西两系。西边的是公教(天 主教),教廷在罗马。东边的是正教(东正教),教廷在拜占庭。这时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 波斯(伊朗)人、土耳其(突阙)人的势力大盛,传教经商直达印度、中国, 向西占领了非洲的 埃及和欧洲的西班牙。本来庞大的拜占庭帝国版图缩小了,可是希腊语文化并没有断。阿拉 伯人把许多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文,经西班牙传进欧洲的拉丁语世界。于是亚里士多德哲 学进入基督教神学,开展了名实之争。说穿了,几乎可以说,欧洲中世纪神学是古希腊正统 哲学的继续发展,只可惜其他一些极有价值的思想家的学说和著作仅剩下零篇断句了。 人类思想的传播并不一定需要文字书籍,只要是共同问题,思想上就会通气,哪怕是只 言片语,传到解人耳边会如同当头棒喝,互相不见不闻也可能同样想到一个问题,走同一思 路。思想不分高低,都有这种情况。历史上的例子还少吗?不但欧洲哲学思想从未断气,神 学可以说是哲学的化名或本名,现代哲学仿佛是神学的继续,而且国际间民族间从很古时代 起就有思想交流和呼应,包括神学哲学思想在内,这也不是稀罕事。(节选自金克木《逃犯 的剃刀》) 23.分历史阶段概述“名实之争”如何绕了一圈又回到欧洲。(每阶段不超过 25 字)(9 分)
24.结合本文内容,总结出我们今后在读书和治学时应持的视角或方法,不少于三点。(6 参考答案 1.C(a bao/pu cheng kang/gang jue/jiao B ci/si bao/pao xiao/xue zhuo c pu/fu he/xia zhi /shi ma/mo D tie sha/ cha sai/se qiang) 2.B(A“首先”与“放在首位”语义重复:C缺宾语,与“开辟”一词相搭配的应该是 “栏目”或“专栏”;D“中国经济”是“投资者向往的地方”,主宾搭配不当。) 3.(1)统编本的实验次数远远低于德国本;而且我国主要是老师做实验,德国主要是学生做实 验。(2分) (2)我国教材应增加实验次数,加强学生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分 4.(1)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贬义词(2)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贵 是敬辞K3)将“要求”改为“诚邀”;(“要求”语气太强硬)4)将“恳请改为“恳切”;(“恳请”和“希望 重复)(5)将“拙作”改为“大作”。(“拙作”用于谦称) 5.D(这里应解释为“称赞”的意思。) 6.B(A第二句只是叙述颜真卿的任职情况,不能表明人们景仰颜真卿。C.第一句写的是颜 真卿的军事才能,不能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第二句是说像颜真卿那样再三得罪权臣而丢官 却不后悔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不能表明人们景仰颜真卿。D第一句写的是颜真卿的军事行动 不能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 7.D(作者在文中说“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意在“颜公的赫赫业绩 不可尽说,本来就不在于祠堂的有无”,据此可知D项错。) 8.(1)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 (关键点:“以”译为“因为”,“忤”译为“触犯”,“策”译为“预计”)(3分) (2)像颜公(这样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吗?(关键点:“若”译为“像”,“欤” 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3分) (3)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 令没有规定的事,这真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关键点:“祠”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建祠堂”“风”译为“教化”“感化”;“为”译为“做”;“是”译为“这”)(4分) 【参考译文】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 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 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 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 他们的势头。肃宗再位时,颜公屡次直谏,宰相不高兴,颜公被贬窝开朝廷。颜公又被御史 第10页共13页
第 10 页 共 13 页 24.结合本文内容,总结出我们今后在读书和治学时应持的视角或方法,不少于三点。(6 分) 参考答案 1. C (A bào/pù chéng káng/gāng jué/jiáo B cì/sì bào/páo xiāo/xuē zhuó C pú/fǔ hè/xià zhì/shí mā/mǒ D tiě shā/chà sāi/sè qiǎng) 2. B (A “首先”与“放在首位”语义重复;C 缺宾语,与“开辟”一词相搭配的应该是 “栏目”或“专栏”;D“中国经济”是 “投资者向往的地方”,主宾搭配不当。) 3.⑴统编本的实验次数远远低于德国本;而且我国主要是老师做实验,德国主要是学生做实 验。(2 分) ⑵我国教材应增加实验次数,加强学生实验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2 分) 4.⑴将“弹冠相庆”改为“共同祝贺”;(“弹冠相庆”是贬义词)⑵将“贵网站”改为“本网站”;(“贵” 是敬辞)⑶将“要求”改为“诚邀”;(“要求”语气太强硬)⑷将“恳请”改为“恳切”;(“恳请”和“希望” 重复) ⑸将“拙作”改为“大作”。(“拙作”用于谦称) 5.D(这里应解释为“称赞”的意思。) 6.B(A.第二句只是叙述颜真卿的任职情况,不能表明人们景仰颜真卿。C.第一句写的是颜 真卿的军事才能,不能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第二句是说像颜真卿那样再三得罪权臣而丢官 却不后悔的人几乎是没有的,不能表明人们景仰颜真卿。D 第一句写的是颜真卿的军事行动, 不能表明颜真卿正直刚烈。) 7.D(作者在文中说“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意在“颜公的赫赫业绩 不可尽说,本来就不在于祠堂的有无”,据此可知 D 项错。) 8.⑴当初,颜公因为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 (关键点:“以”译为“因为”,“忤”译为“触犯”,“策”译为“预计”)(3 分) ⑵像颜公(这样的人),不正是孔子所称道的仁者吗?(关键点:“若”译为“像”,“欤” 是表示反问的语气助词)(3 分) ⑶唯独聂、林二人能追念颜公的大节,尊敬他,建祠纪念他,用以感化当世之人,做法 令没有规定的事,这真可以称得上有崇高志向的人。(关键点:“祠”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 “建祠堂”;“风”译为“教化”“感化”;“为”译为“做”;“是”译为“这”)(4 分) 【参考译文】被追赠为司徒的鲁郡颜公,名真卿,在唐朝为太子太师,和他的堂兄杲卿,都 为保持崇高的节气而死。直到今天,即使是平民百姓也都知道颜公的忠烈。当初,颜公因为 触犯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他预计安禄山必反,为这事做了准备。安禄山叛乱后,他和常 山太守颜杲卿攻打贼军的后方,贼军之所以不能长驱直入潼关,就是因为颜公与杲卿阻挡了 他们的势头。肃宗再位时,颜公屡次直谏,宰相不高兴,颜公被贬离开朝廷。颜公又被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