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 ■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前五世纪着名医家扁鹊 擅长候脉诊病。 《史记·高鹊仓公列传》曰:“今天下之言脉者, 由扁鹊也。 《黄帝内经》记载了“三部九候”造诊脉法; 《唯经》弘扬“独取寸口”候脉言病。 西西晋王叔和着《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分述三部九候脉法和寸口脉法等临床意义,确定了 二十四脉,是我国现存最旱的脉学专着
第一节诊脉概述 脉诊原塑: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 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顺畅,气血的盈亏个脏 腑的协调作用有关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1、心脏的持动 ■2、脉管的舒畅 ■3、心明与心阳的协调 心脏一缩一卷有节律的持动,把血液排入脉 管而形成脉搏 ■脉为血之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心气、心血是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 基础。 心脏的搏动离不开气血的供养, 气血盈亏 直接影响脉道的充盈度。 血在脉管中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血液不 溢于脉外全靠气的固摄,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有 赖气的调节。若气血不足, 则脉象细弱或虚豁 而无力;气滞或血瘀,则脉象细涩而不利等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生命活动的 基本物质。心气、心血是心脏生理活动的物质 基础。 心脏的搏动离不开气血的供养,气血盈亏 直接影响脉道的充盈度。 血在脉管中运行全赖于气的推动,血液不 溢于脉外全靠气的固摄,脉搏的强弱和节律有 赖气的调节。若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或虚豁 而无力;气滞或血瘀,则脉象细涩而不利等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的关系 肺有主气,司呼吸 朝百脉的功能。肺对脉的 影响体现在肺与心及气与血的功能关系上。 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统血的功能,为气血生 化之源,又称“后天之本”。气血的盛衰和水 谷精微的多寡,可表现为脉之“胃气”的多少。 肝藏血,肝主疏泄的功能, 是指肝具有贮藏血 液,调节血量,调畅气机的作用,有利于使全 身气血调畅,经脉通利,脏腑功能正常 肾藏精,为元气之根, 是脏腑功能的动力源泉, 亦是全身阴阳的根本。肾气充盛则脉搏重按不 绝,尺脉有力,是“有根”的特征
二、 诊脉部位和方法 (一)诊脉部位 1、三部九候诊法: 《素问·三部九候论》 2、人迎寸口诊法: 《灵枢终始》 3、独取寸口诊法: 《素问五脏别论》 4、 寸口趺阳或太谿脉诊法: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寸口部位切脉始见《内经》, 《难经》对此有较 详细的论述,并提出寸口脉与脏腑相对应的分属关系, 到晋代王叔和的《脉经》对脉诊的理论上已日趋完善 并在临床上已得到了广泛运用,直至当今脉诊仍是中 医临床诊病辨证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之一
寸口脉法 部位:位于手腕桡骨茎突内侧的一段动脉(桡动 脉),古代又称“气口”或“脉口”。历代医家 在此部位切按动脉搏动的形象,推测人体生理 病理状况,是中医诊察病证的方法之一, 原理: 寸口脉象为什么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病变? 是脉之大会 太渊为肺经源穴,肺朝百脉; 脾肺同为太阴经 两经均起于中焦。脾为后 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气靠脾气不断充养。 位置浅显 便于操作
寸关尺 图5-1 诊脉寸关尺部位图
寸口分候脏腑 《难经》左手:心、肝、肾 小肠、胆、膀胱 右手:肺、脾、肾 大肠、胃、命门
(二)、诊脉方法 诊脉指法要领概括为:三指平齐、 指定关、以指目按脉脊, 以及举、按、寻 总按、单诊等指法。 三指平齐是指诊脉者的手指指端要平 齐,手指略呈弓形,与受诊者体表约呈 45℃左右为宜 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 切脉时注意选指、布指和运指
举法 是指用较轻的指力, 以体察脉搏部位 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按法 是指用较重的指力, 甚至按到筋骨体 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 “重取”或“沉取” 3、 寻法 寻是寻找的意思。用力适中按至肌肉 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指力从轻到重,或 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的指力,寻找 三部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又称中取。 4、 总按 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 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 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 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
1、举法 是指用较轻的指力,以体察脉搏部位 的方法。亦称“轻取”或“浮取” 。 2、按法 是指用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体 察脉象的方法。此法又称“重取”或“沉取” 。 3、寻法 寻是寻找的意思。用力适中按至肌肉 以体察脉象的方法称为中取。指力从轻到重,或 从重到轻,左右推寻,调节最适当的指力,寻找 三部脉动最明显的部位,统称寻法。又称中取。 4、总按 即三指同时用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 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 的浮沉等。总按时一般指力均匀。 5、单诊 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 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