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第20课白发的期盼(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诗歌,也只有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 ②与持续火爆的微商市场相比,一段时间以来,海外代购市场呈现出 的状态。 ③它不是金蝶,只是一片离开树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 自身,进而索取花粉。 振聋发聩不温不火炫耀 B.震耳欲聋不瘟不火炫耀 震耳欲聋不瘟不火夸奖 D.振聋发聩不温不火夸奖 解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酲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 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不瘟不火: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炫耀:拿自己的成就或物品在别人面前显摆。 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答案:A 2.(201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沙龙是集学习、交流、讨论等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人群、固 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高中生组织学习沙龙,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一组为宜即可 B.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出租车司机陶小红停下车,众人把徐志琴抬上车,就近赶往 余杭区人民医院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 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 形态的成吉思汗陵,那茫无边际的鄂尔多斯大沙漠,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 解析:A.“以……为宜”与“……即可”杂糅。B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可在“众人 前面加上“让”。D.“看到了”与“民歌”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及的尽头, 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 ①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 ②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③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 万里晴空了 ④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⑤在水天相连的地方⑥这淡蓝色的 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 A.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③⑥① C.③⑥④⑤②① D.③⑥⑤②④①
专题四 第 20 课 白发的期盼(节选)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诗歌,也只有在时代风云的激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________。 ②与持续火爆的微商市场相比,一段时间以来,海外代购市场呈现出________的状态。 ③它不是金蝶,只是一片离开树的叶子,它并没有向花朵________自身,进而索取花粉。 A.振聋发聩 不温不火 炫耀 B.震耳欲聋 不瘟不火 炫耀 C.震耳欲聋 不瘟不火 夸奖 D.振聋发聩 不温不火 夸奖 解析: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震耳欲聋:形 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不瘟不火:指戏曲既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不温不火:不冷淡也不火爆,形容平淡适中。炫耀:拿自己的成就或物品在别人面前显摆。 常含贬义。夸奖:一般是称赞别人,不带褒贬色彩。 答案:A 2.(201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习沙龙是集学习、交流、讨论等为一体的学习空间,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人群、固 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高中生组织学习沙龙,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一组为宜即可。 B.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出租车司机陶小红停下车,众人把徐志琴抬上车,就近赶往 余杭区人民医院。 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 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 形态的成吉思汗陵,那茫无边际的鄂尔多斯大沙漠,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 解析:A.“以……为宜”与“……即可”杂糅。B.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可在“众人” 前面加上“让”。D.“看到了”与“民歌”动宾搭配不当。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再顺眼望去,在青海湖所能目及的尽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草滩上伫立着连绵起伏的褐色的山峦。 ①垂向一片碧绿的草滩 ②是一道尚未退却的乌云 ③再往上,就是那雨后特有的 万里晴空了 ④它翻滚着,好似奔腾的骏马 ⑤在水天相连的地方 ⑥这淡蓝色的 苍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 A.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④③⑥① C.③⑥④⑤②① D.③⑥⑤②④①
解析:根据段意和句子间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B项最恰当 答案:B 4.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想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只有反复记忆。 B.读书要有适合的场合和愉悦的心情 C.只有勤读乐思,书中知识才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D.读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径。 解析:C项内容最符合漫画寓意 答案:C 5.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几处不当,请至少找出 四处并作修改。 自荐信 尊敬的×××学校领导、考官 你们好!我是××学校2016级应届毕业生ⅩⅩⅩ,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 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从小到大听见周围无数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 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 富的社会经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 敬礼! 2016年×月×日 自荐人:×× 答 处 第 处 第 处
解析:根据段意和句子间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B 项最恰当。 答案:B 4.对下面这幅漫画寓意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要想知识在头脑中生根发芽,只有反复记忆。 B.读书要有适合的场合和愉悦的心情。 C.只有勤读乐思,书中知识才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 D.读书,是一个人修身养性、保持活力的最佳途径。 解析:C 项内容最符合漫画寓意。 答案:C 5.下面是一位高三同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自荐信(节选),信中有几处不当,请至少找出 四处并作修改。 自 荐 信 尊敬的×××学校领导、考官: 你们好!我是××学校 2016 级应届毕业生×××,十分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 视我的材料,我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贵校自主招生考试进而实现在贵校学习的梦想。 …… 从小到大听见周围无数人对贵校的溢美之词,更加深了我对贵校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希 望能够进入贵校的某个专业学习。 展望过去,期望将来。如果能进入贵校学习,我希望能使自己收获真挚的友情,积累丰 富的社会经验,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提升。 此致 敬礼! 2016 年×月×日 自荐人:××× 答:第一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处“审视”改为“审核”;第二处“进而”改为“从而”;第三处“溢美之 词”改为“赞美”;第四处“展望”改为“回顾”;第五处,去掉第一个“使自己”;第六 处,落款时间和自荐人交换位置。 、阅读鉴赏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 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 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 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麂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 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 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 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 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 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 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 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 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 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 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 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 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 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 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 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 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 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 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答案:第一处“审视”改为“审核”;第二处“进而”改为“从而”;第三处“溢美之 词”改为“赞美”;第四处“展望”改为“回顾”;第五处,去掉第一个“使自己”;第六 处,落款时间和自荐人交换位置。 二、阅读鉴赏 (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6~9 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注】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 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 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 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 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 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 的长辈 94 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 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 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 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 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 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 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 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 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 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 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 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 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 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 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 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 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 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 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 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 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 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 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 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 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 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 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 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 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春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解析:“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理解有误,不符合原文内容。 答案:D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8.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奧”。请根据文 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答案: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9.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 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人类到了 21 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 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 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 儿。男人穿着时尚的 T 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 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 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 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 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 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 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 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 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 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 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 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解析:“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理解有误,不符合原文内容。 答案:D 7.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 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 8.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 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答案: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 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 9.文章叙写了玛利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 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
答案: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 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 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 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答案: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 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 生活。 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 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