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执笔:黄朝林审核:刘小梅授课人:_ 25、望岳杜甫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1 3、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法指导] 1、读一—品——诵 学习过程: 【课题导入】 1、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要说山,当属“五岳”最为有名,它们分别是 2、谈谈你对题目《望岳》的解读: 【自主学习】 3、初读感知 1)给你认为的生僻字注音 2)给这首诗划分节奏3)明确这首诗的体裁: 4、再读解义。(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 【合作探究】 分读品景 1)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诗人“望”岳之景? 2)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所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具体指出诗人眼中“岳”之特点。 6、合读悟情。体会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7、读谈艺。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 8、熟读成诵 【反思小结】 第五单元第25课第1页共4页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精读课 执笔:黄朝林 审核: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1 页 共 4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25、望岳 杜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认识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象 2、 理解、学习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3、 探究文学作品风格与作家个人遭遇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 1、反复诵读,分析景物意象。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和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学法指导]: 1、 读——品——诵 [学习过程]: 【课题导入】 1、我国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山大川数不胜数,要说山,当属“五岳”最为有名,它们分别是: 2、谈谈你对题目《望岳》的解读: 【自主学习】 3、初读感知。 1)给你认为的生僻字注音 2)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3)明确这首诗的体裁: 4、再读解义。(借助课下注释逐句理解掌握诗句的含义,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 【合作探究】 5、分读品景。 1)分组讨论哪些诗句是诗人“望”岳之景? 2)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所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3)具体指出诗人眼中“岳”之特点。 6、合读悟情。体会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7、重读谈艺。从艺术创作角度谈谈这首诗在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借鉴? 8、熟读成诵。 【反思小结】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执笔:黄朝林审核:刘小梅授课人:_ 25、春望杜甫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比两首诗的风格,进一步了解杜甫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1、品读法2、比较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望岳》写于736年,是杜甫25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直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 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二十年 后,世事变化,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45岁)听到唐肃宗在 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 未被囚禁。第二年三月,杜甫看到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后的长安就写下了这首《春望》 春望”即“望春”,是作者所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自主学习】 1、初读《春望》——体会诗节奏、读准字音(接力点号背诵,速度一定要快。) 2、再读《春墼》——一品味诗句--从题目到诗句,逐联品味:领读并解析,台前展示。 示例 ※解题:诗题《春望》,就是望春。交代了写诗的时间,作者面对大地回春的自然季节而触景生情,企盼 恢复国家安定繁荣的局面。 ※国破山河在,城謇簟木深。(首联)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 深沉。开篇即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城春”当为明 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悲凉之状 看你的啦 【合作探究】 3、三读《望》—出题互考——依据你的经验出道考试题:(注意一定要有价值,有理有据推荐) 示例:作者借物抒情,极表伤感之意的对偶诗句是: (此句为感伤佳句 作者借物寓情,我非常喜欢!) 下面看你的啦! 【拓展延仲】 4、读《》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 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5、比读《春望》请你从体裁、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望岳》和《春望》的不同。 【反思小结】 第五单元第25课第2页共4页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精读课 执笔:黄朝林 审核: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2 页 共 4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25、春望 杜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对比两首诗的风格,进一步了解杜甫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歌意象中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指导]: 1、品读法 2、比较法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望岳》写于 736 年,是杜甫 25 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直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 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通篇充满想象,字里行间都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二十年 后,世事变化,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七月,杜甫(45 岁)听到唐肃宗在 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郎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叛军俘获,带到长安。因他官卑职微, 未被囚禁。第二年三月,杜甫看到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后的长安就写下了这首《春望》。 “春望”即“望春”,是作者所看到的长安春天的景色,抒发了忧时伤乱、忧国思家的感情。 【自主学习】 1、初读《春望》——体会诗节奏、读准字音(接力点号背诵,速度一定要快。) 2、再读《春望》——品味诗句-----从题目到诗句,逐联品味;领读并解析,台前展示。 示例: ※解题:诗题《春望》,就是望春。交代了写诗的时间,作者面对大地回春的自然季节而触景生情,企盼 恢复国家安定繁荣的局面。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 深沉。开篇即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城春”当为明 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悲凉之状。 下面看你的啦! 【合作探究】 3、三读《春望》——出题互考——依据你的经验出道考试题:(注意一定要有价值,有理有据推荐) 示例:作者借物抒情,极表伤感之意的对偶诗句是: , 。(此句为感伤佳句 作者借物寓情,我非常喜欢!) 下面看你的啦! 【拓展延伸】 4、重读《春望》诗中常使用反衬手法,即以甲物之是来衬乙物之非。杜甫的《春望》开头两句就使用了 这一手法,你能够说说自己的理解吗? 5、比读《春望》请你从体裁、写作背景、思想感情、创作风格等方面比较《望岳》和《春望》的不同。 【反思小结】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执笔:黄朝林审核:刘小梅授课人:_ 25、石壕吏杜甫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 2、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3、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2、“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1、读一一译——研——编——演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字音—一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 逾()邺()戍()妪()衰()咽()翁()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 1)暮 2)投: 3)吏 5)逾 6)走 7)呼 9)怒: 10)啼 11)苦: 12)前: 13)致 4)前致词:15)邺城: 16)戍:17)附书至 18)新 0)且偷 21)长已矣: 23)更无人: 4)唯 25)乳下孙 26)未 28)完裙 9)老妪 30)衰:31)请:从: 32)应 33)河阳: 34)急应: 35)犹得: )备: 7)晨炊 38)夜久 39)绝 41)闻 42)泣幽咽: 43)明 44)登前途 45)独 46)石壕 3、文常——收集有关作者-杜甫资料,整理归纳。 杜甫:字 自号 (朝代)大诗人,世称、杜拾遗, 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他写的诗歌又被称作 代表作“三吏” 【背景筒介】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 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这 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 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 是《三吏》中的一篇 【自主研读 4、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 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第五单元第25课第3页共4页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精读课 执笔:黄朝林 审核: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3 页 共 4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25、石壕吏 杜甫 第三四课时 [学习目标]: 1、 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诗歌大意 2、 在反复诵读中并结合诗作的背景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 3、 体会诗作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精美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作的“诗史”特点 2、“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1、 读——译——研——编——演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字音——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读一读。 逾( )邺( ) 戍( ) 妪( ) 衰( ) 咽( ) 翁( ) 2、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 1)暮: 2)投: 3)吏: 4)夜: 5)逾: 6)走: 7)呼: 8)一何: 9)怒: 10)啼: 11)苦: 12)前: 13)致: 14)前致词: 15)邺城: 16)戍: 17)附书至: 18)新: 19)存: 20)且偷生: 21)长已矣: 22)室中: 23)更无人: 24)唯: 25)乳下孙: 26)未: 27)去: 28)完裙: 29)老妪: 30)衰: 31)请: 从: 32)应: 33)河阳: 34)急应: 35)犹得: 36)备: 37)晨炊: 38)夜久: 39)绝: 40)如: 41)闻: 42)泣幽咽: 43)明: 44)登前途: 45)独: 46)石壕: 3、文常——收集有关作者--杜甫资料,整理归纳。 杜甫:字 ,自号 , , 等, (朝代)大诗人,世称 、杜拾遗, 现实主义诗人,世称 ,他写的诗歌又被称作 ,代表作“三吏” 、 “三别” 。 【背景简介】 这首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年(758)。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便在四 处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夹在难民当中奔走,这一 年,他从华州往洛阳探视,在返回华州途中亲见差吏将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统统抓去当 兵,心情沉痛激愤,就创作出了《三吏》、《三别》。这组诗篇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 是《三吏》中的一篇。 【自主研读】 4、整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官差为什么要夜捉人呢?能不能把“有吏夜捉人”改为“有吏夜征兵”呢? 为什么要特地点明差役捉人是 在夜里?第一部分中哪一句对下文叙事最有预示作用?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课型:精读课执笔:黄朝林审核:刘小梅授课人:_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7、从老妇人的致词中,你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 8、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合作探究】(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合作完成 9、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 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 10、《石壕吏》中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孤的命运将会怎样? 11、有人说,杜甫耳闻悲剧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对石壕吏的暴行也始终保持沉默,实在愧对“诗圣 的称号?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疑难生成】 把探究过程中的理解及时批注上,把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备课堂交流、解决 【拓展延伸】 12、这场历史悲剧,你最想表现哪个人物的苦?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到他(她)的苦?(多角度品读) 13、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请试作分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能力提升】(作业布置 14、请你把本诗改写一幕短剧。 (想一想①,应该保留哪些内容?②,应该加进哪些内容?③,应该重点写什么?) 【交流展评】(第五课时) 课堂展演 【反思小结】 第五单元第25课第4页共4页我参与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
泸高分校语文学科人教版八上导学案 课型:精读课 执笔:黄朝林 审核:刘小梅 授课人: 第五单元第 25 课 第 4 页 共 4 页 我参与 我快乐 我努力 我成功 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7、从老妇人的致词中,你提取到哪些关键信息? 8、老妪是被迫还是自愿去应差服役?最终到底被抓走没有? 【合作探究】(以下内容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补充,合作完成) 9、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一段是老妇人一气呵成的抒情独白呢,有人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在官差的步步 紧逼下断断续续的说出来的,你认为呢? 10、《石壕吏》中这户人家留下的老翁、儿媳、幼孤的命运将会怎样? 11、有人说,杜甫耳闻悲剧发生却一直躲着不出来,对石壕吏的暴行也始终保持沉默,实在愧对“诗圣” 的称号?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疑难生成】 把探究过程中的理解及时批注上,把困难、疑惑写在下面,以备课堂交流、解决。 【拓展延伸】 12、这场历史悲剧,你最想表现哪个人物的苦?你从课文哪些地方读到他(她)的苦?(多角度品读) 13、本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藏问于答、明暗结合”,请试作分析。(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能力提升】(作业布置) 14、请你把本诗改写一幕短剧。 (想一想:①,应该保留哪些内容?②,应该加进哪些内容?③,应该重点写什么?) 【交流展评】(第五课时) 课堂展演 【反思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