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 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 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lanning人、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 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 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 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 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入、经济技术条件 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 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繁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 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 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 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 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 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 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2.绿地;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地块统称为绿地。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它包括园林, 园林是绿地的特苏形式,园林比绿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多的设施和功能。 3.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即种植花草树木,使 环境优美卫生、保持生态平衡。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四旁和农田林网绿化。 造园:即园林的营造,指运用多种素材(植物占较大比例)建成园林的手段。造园则多 考虑景观观赏效应
绪 论 一、 几个有关的概念 学习园林规划设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园林;园林在我们生活中接触的很多:大到国家 公园、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城市、城市公园等;小到庭院一角,广义上都可 以称为园林;甚至整个地球(Erthscape Planning)、国家、地区都可以看作一个园林。 园林是一门高超的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它一方面是现实的生活环境,要满足人们 物质生活上的功能要求;另一方面又是反映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的艺术,要满足人们精神生 活的需要。因此说明园林是人们为了满足一定的精神及物质生活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主 要由山、水、植物、建筑(亭、廊、榭等)、园路、广场、动物等园林基本要素,根据一定的 自然科学规律、艺术规律以及工程技术规律、经济技术条件等,利用自然、模仿自然而创造 出来的既可观赏、又可游憩的理想的生态环境。 1.园林 (1)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功能要求(精神及物质生活需要)、经济技术条件 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工创造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和建筑、道 路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环境。 (2)园林的内容:园林包括各类公园、花园、动物园、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 护区和休息疗养胜地等。其内容有蘩简之别、规模有大小之分。但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山 水地貌、道路广场、建筑小品和植物。因此,堆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成为了园 林建设的四项主要内容 (3)园林与社会的关系: 园林是一种社会物质财富,它的建设是利用并改造自然的过程;受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制约,建设过程之中要涉及到很多的工程设计、施工及维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技术问题, 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可以说园林的建设、发展代表了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经 济与科技水平。 园林是一种艺术品,其风格与文化传统、历史条件、地理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也带 有一定的阶级烙印。不同的国家、民族、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园林的社会性质和服务对象 也有所不同。从而世界上形成了不同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园林流派和艺术体系。园林的兴衰与 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园林与社会生活同步前进。 2.绿地;凡是生长绿色植物的地块统称为绿地。包括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它包括园林, 园林是绿地的特苏形式,园林比绿地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较多的设施和功能。 3.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即种植花草树木,使 环境优美卫生、保持生态平衡。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化、四旁和农田林网绿化。 造园:即园林的营造,指运用多种素材(植物占较大比例)建成园林的手段。造园则多 考虑景观观赏效应
4.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拟建的园林绿化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做出 方案、绘出图纸、编制说明书等设计文件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其中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 绿地设计。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 的, 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 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 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 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 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都含有谋划、筹划、计划、安排之意。在大型园林营建过 程之中必须先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再进行施工设计:小型工程可以合二为一。规划是设计的 前提、指导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后续、深化和具体体现。二者的表现手段相同(绘图绘画、 制作立体感强的模型)。电子计算机发展、应用,使工程规划设计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电脑 辅助设计(AutoCAD、3D、Phtoshop)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已成为现实。如今通过计算机生 成的设计图纸,可达到多角度、多视点、全方位地观察设计对象和效果,有身临其境的真实 感。同时计算机生成的设计模型能更精确、更直观、更有效地表现设计意图和构思,且能快 速地复制彩色效果图。 二、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一和作用就在于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 建设的前提和指导、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的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运用植 物、建筑、地形、山石、水体等园林造景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规划设计各类园林绿地。 园林绿化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体现现代园林绿地的性质、特点,有哪些活动 内容和功能,地貌园路如何处理,建筑小品如何布置,植物怎样配置,如何使园林绿地,各 组成部分得到合理的布局,如何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 都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予以解决。 园林绿化建设包括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三个环节。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应 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统筹安排,也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和人、财、 物的浪费,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而维护管理则同样要理解设计意图,并加以创造,同样要 用施工手段来进行。 三、 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的特点: 1,理论性强:园林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和工程设计活动,因而本课程 涉及园林艺术原理、空间构图原理、造景要素设计布局原理,以及美学、书法、绘画等知识。 这些都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也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强首先是多门分支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包括园林史、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
4.园林规划设计:是指在园林绿化工作中,对拟建的园林绿化用地进行规划设计、做出 方案、绘出图纸、编制说明书等设计文件的一系列工作过程,其中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和园林 绿地设计。 规划指全面长远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是宏观、总体、粗线条、大范围、小比例尺 的,不详细反映工程各部分内容,不考虑具体的施工方案。因而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园林 规划 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 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山水间架结构、功能分区、园路系统、 导游路线组织、景点分级、园林建筑布局、环境容量及效益预测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则是微观、具体、细线条、 小范围、大比例尺的。甚至细微到工程的每一个构件或部位。设计必须反映工程施工部位、 施工内容和工程做法,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设计都含有谋划、筹划、计划、安排之意。在大型园林营建过 程之中必须先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再进行施工设计;小型工程可以合二为一。规划是设计的 前提、指导和依据;设计是规划的后续、深化和具体体现。二者的表现手段相同(绘图绘画、 制作立体感强的模型)。电子计算机发展、应用,使工程规划设计领域发生了一场革命,电脑 辅助设计(AutoCAD、3D、Phtoshop)代替传统的手工绘图已成为现实。如今通过计算机生 成的设计图纸,可达到多角度、多视点、全方位地观察设计对象和效果,有身临其境的真实 感。同时计算机生成的设计模型能更精确、更直观、更有效地表现设计意图和构思,且能快 速地复制彩色效果图。 二、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 园林规划设计的专业地位—和作用就在于它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绿地 建设的前提和指导、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维护管理的依据。园林规划设计的任务就是运用植 物、建筑、地形、山石、水体等园林造景物质要素,以一定的自然、经济和艺术规律为指导, 充分发挥综合功能,因地因时制宜地规划设计各类园林绿地。 园林绿化建设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怎样体现现代园林绿地的性质、特点,有哪些活动 内容和功能,地貌园路如何处理,建筑小品如何布置,植物怎样配置,如何使园林绿地,各 组成部分得到合理的布局,如何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 都必须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予以解决。 园林绿化建设包括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维护管理三个环节。同其他建设项目一样,应 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有利于建设资金的统筹安排,也避免了施工的盲目性和人、财、 物的浪费,达到多快好省的目的。而维护管理则同样要理解设计意图,并加以创造,同样要 用施工手段来进行。 三、 园林规划设计这一学科的特点: 1.理论性强:园林规划设计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艺术创作和工程设计活动,因而本课程 涉及园林艺术原理、空间构图原理、造景要素设计布局原理,以及美学、书法、绘画等知识。 这些都是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重要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也是本课程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 2.综合性强 首先是多门分支学科基本知识的综合,包括园林史、园林设计、城市绿地规
划和园林建筑学。其次是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园林测量、园林制图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工程相互衔接。此外还涉及历史、文 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学科。 3.实践性强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 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专业 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能进行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领会、贯彻设计意图, 参与、指导、监督园林绿地施工和维护管理。因此,大量的、规范的绘图和设计训练、实习 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本课程实践 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就是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 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 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 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拒各城市性质、规 模规划出显示城市风貌,发挥其主要功能的绿地。如北方城市应突出其防护功能:南方沿海 城市以降温通风为目的:风景疗养城市应以自然清秀幽雅为主要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名胜 古迹、传统文化及响应的绿地环境为主要特色,从而形成特色各易的城市景观和风貌。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 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 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 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 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 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 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 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 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宫、增加收入。 五、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创作方法: 第一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传统和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园林理论水平。第二要善于借鉴书画、影视、戏剧、文学等姊 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厚积薄发,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第三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想象能力:多动脑, 勤思考,提高设计构思能力:勤动手,多画图,提高设计表现能力。做到“左图右画,开卷
划和园林建筑学。其次是多门专业基础课知识的综合运用。本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 园林生态、园林测量、园林制图等课程为基础,与园林工程相互衔接。此外还涉及历史、文 学、艺术、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社会学科。 3.实践性强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 必需的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园林专业 技术工作奠定基础。具体表现在能进行中、小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领会、贯彻设计意图, 参与、指导、监督园林绿地施工和维护管理。因此,大量的、规范的绘图和设计训练、实习 等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生设计能力和图面表现能力培养和提高的必要手段,也是本课程实践 性特点的具体体现。 四、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园林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就是适用、经济、美观; 1、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应服从总体、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服从城市 总体规划,在其框架内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工业企业、居住区、交通道路、管 线工程等因素,统筹安排、密切配合、协调统一。 2、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然地形性质,以原有绿地 为基础,充分利用山坡、沟谷水旁,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少耗人力物力。拒各城市性质、规 模规划出显示城市风貌,发挥其主要功能的绿地。如北方城市应突出其防护功能;南方沿海 城市以降温通风为目的;风景疗养城市应以自然清秀幽雅为主要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以名胜 古迹、传统文化及响应的绿地环境为主要特色,从而形成特色各易的城市景观和风貌。 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多方兼顾、均衡分布、比例合理:兼顾性质、规模、内容、投资 等各方面利弊,做到点(公园等公共绿地)、线(街道、滨水绿地、游憩绿地)、面(单位附 属绿地)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使各类园林绿地占地比例 合理、均衡分布、构成有机统一整体。 4、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城市园 林绿地规划既要丛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远景目标和长期发展计划;又要从当前国民经济发展 出发安排近期目标和工程项目,分清轻重和缓急,考虑由近及远的过渡,作到远近结合,避 免造成以后改造的困难和浪费。 5、城市园林绿地的规划与建设应结合生产、增加收入、一举多得: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要 在发挥园林绿地休息游览保护环境美化市容等综合功能前提下,注意结合旅游、生产,形成 多种经营,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增加收入。 五、学习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创作方法: 第一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园林设计的优秀传 统和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提高园林理论水平。第二要善于借鉴书画、影视、戏剧、文学等姊 妹艺术的成就,扩大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和创作灵感,厚积薄发,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第三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多观察,积累素材,提高分析和想象能力;多动脑, 勤思考,提高设计构思能力;勤动手,多画图,提高设计表现能力。做到“左图右画,开卷
有益:模山范水,出户方精”。 第一章中外园林概述 纵向来看:正如英国植物学家E.H.Wilson的著作《CHINA MOTHER OF GARDEN》 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确是园林发展的母亲”。从园林规划角度、按照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 素、风格,结合园主不同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大概有这样几个类型:自然风景园囿、宫廷园 囿、墓陵园、寺庙园、庭园、府园、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近现代园林。但不同的依据 有不同的叫法,同一种依据下,一个园林也有不同的类属。总体来说园林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人工→→仿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加以人工 修饰) 横向上来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 西亚(古埃及的幕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 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 第一节中国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 解体为止,在3000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 系一 一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 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 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向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 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 四个时期: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求制国家,奴求主贵 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 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需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围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 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股、周朴素的囿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 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 的园林形式一一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
有益;模山范水,出户方精”。 第一章 中外园林概述 纵向来看:正如英国植物学家 E.H.Wilson 的著作《CHINA MOTHER OF GARDEN》 中所说的一样“中国的确是园林发展的母亲”。从园林规划角度、按照中国园林的主要构成要 素、风格,结合园主不同中国园林的发展演变大概有这样几个类型:自然风景园囿、宫廷园 囿、墓陵园、寺庙园、庭园、府园、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近现代园林。但不同的依据 有不同的叫法,同一种依据下,一个园林也有不同的类属。总体来说园林的发展与人类文明 的发展息息相关:自然→→人工→→仿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之上以自然规律为依据加以人工 修饰)。 横向上来看:园林可以分为东方(中、日、朝,受中国影响,主要以写意山水园为主)、 西亚(古埃及的墓园、园圃、古阿拉伯地区的花园、教堂园)、欧洲(古希腊、罗马、意大利、 英国、法国、俄国,受古罗马影响,主要以规则式园林为主)三大体系 第一节 中国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大约从公元前 11 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直到 19 世纪末封建社会 解体为止,在 3000 余年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风景式园林体 系——中国园林体系。这个园林体系并不像同一阶段上的西方园林那样,呈现为各个时代迥 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和各个地区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 复合变异。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我完善,外来的影响甚微。因此,它的发展表现为极 度缓慢、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经济、政治、意识形 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可以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 四个时期: (一)、生成期 即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殷、周为奴隶制国家,奴隶主贵 族通过分封采邑制度获得其世袭不变的统治地位。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也是 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的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 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相应地,皇家的宫廷园 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1.殷、周朴素的囿 中国最早见之于文字记载的园林是《诗经·灵台》篇中记述的灵囿。 灵囿是在植被茂盛、鸟兽孳繁的地段,掘沼筑台(灵沼、灵台),作为游憩、生活的境域。 2.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划宏伟壮丽,这些 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 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 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
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 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3.西汉山水建筑园西汉时己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划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 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 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 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 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 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 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 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 时代。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西晋时已出现山水 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受文学、美术上崇尚歌颂自然和田园生活思想主题的影响,例如 当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其他的诗、词等以及画家顾恺之、宗炳等的山水画对自然山河 的描绘,自勉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 山水,有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 一自然山水园。这种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转 时来影向了律筑宫苑这一形式并促讲其向自然山水园转变。同时,由于律筑艺术的讲一步发 达,宫苑的和园休建筑的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 的格式,变宫室建筑主体为山水主题,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 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 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 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渐成为风景游览 胜地。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的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 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 为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中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逍、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地 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 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 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周。别苑中以西
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 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 “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3.西汉山水建筑园 西汉时已有贵族、富豪的私园,规划比宫苑小,内容仍不脱囿和苑 的传统,以建筑组群结合自然山水,如梁孝王刘武的梁园。茂陵富人袁广汉于北邙山下筑园, 构石为山,反映当时已用人工构筑石山。园中有大量建筑组群,园中景色大体还是比较粗放 的,这种园林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 (二)、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庄园经济的冲击,北方落后的少数民族南下 入侵,帝国处于分裂状态。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则突破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呈现为诸家争鸣、 思想活跃的局面。豪门土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民间的私家园 林异军突起。佛教和道教的流行,使得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产生到全 盛的转折,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发展的基础。 1.南北朝自然山水园 魏、晋、南北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 时代。这时期的筑山以仿真山为主,所以山必求其宏大,峰必求其高峻。西晋时已出现山水 诗和游记。当初,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只是用山水形象来谈玄论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受文学、美术上崇尚歌颂自然和田园生活思想主题的影响,例如 当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其他的诗、词等以及画家顾恺之、宗炳等的山水画对自然山河 的描绘,自勉景物的描绘已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反映在园林创作上,则追求再现 山水,有若自然。也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园林形式——自然山水园。这种自然山水园的发展转 过来影响了建筑宫苑这一形式并促进其向自然山水园转变。同时,由于建筑艺术的进一步发 达,宫苑的和园休建筑的技巧也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代“三山一池” 的格式,变宫室建筑主体为山水主题,南北朝时期园林是山水、植物和建筑相互结合组成的 山水园,这时期的园林可称作自然山水园或写实山水园。 2.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南北朝时佛教兴盛,广建佛寺。佛寺建筑可用宫殿形式,宏伟 壮丽并附有庭园。尤其是不少贵族官僚舍宅为寺,原有宅园成为寺庙的园林部分。很多寺庙 建于郊外,或选山水胜地营建。这些寺庙不仅是信徒朝拜进香的圣地而且逐渐成为风景游览 胜地。此外,一些风景优美的胜区,逐渐的有了山居、别业、庄园和聚徒讲学的精舍。这样, 自然风景中就渗入了人文景观,逐步发展成为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三)、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帝国复归统一,豪族势力和庄园经济受到抑制,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更 为健全、完善,在前一时期中诸家争鸣的基础上形成儒、道、释互补共尊,儒家仍居正统地 位。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从这 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有过的何等闳放的风度和旺盛的生命力。园林的发 展也相应地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1.隋代山水建筑宫苑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在东京洛阳大力营建宫殿苑囿。别苑中以西
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 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 山独据,池周律回廊400多间。幸庆宫以龙池为中心,用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最 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江池, 一定时间内向公 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 是避暑的夏宫;【临潼县骊山北麓的华清官,是避寒的冬宫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 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 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了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 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 漆粉刷。草微旁,春有绣花谷(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 收之不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城南门外沿江处,发现一块弃地,崭除荆丛,种植竹、 松、杉、桂等树,临江配置亭堂。这些园林创作反映了唐代自然式别业山居,是在充分认识 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4.唐宋写意山水园到了唐宋,特别是唐代,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 高度的成就。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到园林创造上,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效法自然, 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然山水园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新的园林,不只是反 映自然本身的美,而且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加强它,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以景入画,以画设 景,并且注重意境的表现,故称之为唐宋写意山水园(或称文人山水园) 这种写意山水园也同样反映在宫苑的内容中而有唐代和北宋山水宫苑的产生。唐代国力 强盛,所建园林规模宏大,仍取宫苑结合、前宫后苑的形式,著名的有唐大内三苑(西内太 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广宫)和骊山华清宫:北宋的宫苑以宋徽宗建的“寿山艮岳”为 代表,因赵估好游山玩水、写字作画,此时的“寿山艮岳”已完全具有了我国“山水建筑宫 苑”的特色。其他的园林如诗人、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以及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载的二十多个名园为代表。从《洛阳名园记》 一书中可知 唐宋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字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翼池之胜,点景起亭,糊 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些名园各具特色, 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称之为写意山水园。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因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 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但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 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 熟的培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降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
苑最著名,西苑的风格明显受到南北朝自然山水园的影响,采取了以湖、渠水系为主体,将 宫苑建筑融于山水之中。这是中国园林从建筑宫苑演变到山水建筑宫苑的转折点。 2.唐代宫苑和游乐地 唐朝国力强盛,长安城宫苑壮丽。大明宫北有太液池,池中蓬莱 山独踞,池周建回廊 400 多间。幸庆宫以龙池为中心,围有多组院落。大内三苑以西苑最为 优美,苑中有假山,有湖池,渠流连环。长安城东南隅有芙蓉园、曲江池,一定时间内向公 众开放,实为古代一种公共游乐地。唐代的离宫别苑,比较著名的有麟游县天台山的九成宫, 是避暑的夏宫;I 临潼县骊山北麓的华清官,是避寒的冬宫。 3.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 盛唐时期,中国山水画已有很大发展,出现了寄兴写情的 画风。园林方面也开始有体现山水之情的创作。盛唐诗人、画家王维在蓝田县天然胜区,利 用自然景物,略施建筑点缀,经营了辋川别业,形成了既富有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的自 然园林。中唐诗人白居易游庐山,见香炉峰下云山泉石胜绝,因置草堂,建筑朴素,不施朱 漆粉刷。草堂旁,春有绣花谷(映山红),夏有石门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四时佳景, 收之不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柳州城南门外沿江处,发现一块弃地,崭除荆丛,种植竹、 松、杉、桂等树,临江配置亭堂。这些园林创作反映了唐代自然式别业山居,是在充分认识 自然美的基础上,运用艺术和技术手段来造景、借景而构成优美的园林境域。 4.唐宋写意山水园 到了唐宋,特别是唐代,我国独特的民族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和 高度的成就。特别是山水画的发展,影响到园林创造上,以诗情画意写入园林,效法自然, 高于自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把自然山水园向前推进了一步。这种新的园林,不只是反 映自然本身的美,而且是用艺术的手法来加强它,用诗情画意来美化它,以景入画,以画设 景,并且注重意境的表现,故称之为唐宋写意山水园(或称文人山水园)。 这种写意山水园也同样反映在宫苑的内容中而有唐代和北宋山水宫苑的产生。唐代国力 强盛,所建园林规模宏大,仍取宫苑结合、前宫后苑的形式,著名的有唐大内三苑(西内太 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广宫)和骊山华清宫;北宋的宫苑以宋徽宗建的“寿山艮岳”为 代表,因赵佶好游山玩水、写字作画,此时的“寿山艮岳”已完全具有了我国“山水建筑宫 苑”的特色。其他的园林如诗人、画家王维的“辋川别业”和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 以及北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载的二十多个名园为代表。从《洛阳名园记》一书中可知 唐宋大都是在面积不大的宅旁地里,因高就低,掇山理水表现山壑溪池之胜,点景起亭,揽 胜筑台,茂林蔽天,繁花覆地,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巧得自然之趣。这些名园各具特色, 这种根据造园者对山水的艺术认识和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表现山水真情和诗情画意的园, 称之为写意山水园。 (四)、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 成熟时期相当于两宋到清初,继隋唐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村的地主小 农经济稳步成长,城市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已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但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 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的,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 熟的境地。 成熟后期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清代的乾隆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表
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人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 逐新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颜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 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 向,己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 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 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一一近现代园林阶段。 1.北宋山水宫苑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画 宋敬宗赵估先后修建的诸宫,都有苑囿。政和七年(1117)始筑万岁山,后更名艮岳:艮岳 主山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 兼盛的境域中,树木草花,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 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 2.元、明、清宫苑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 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宛。 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雌山(如三海、圆明园),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浩(如辟县山庄 顾和园)。宫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这些宫苑中仍可明显 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清乾隆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 这些宫苑是历代朝廷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并调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的,总结了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造园经验,融会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风格流派。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 的境地,是中国园林的主要遗产。大型宫苑多采用集锦的方式,集全国名园之大成。承德避 暑山庄的“芸径之堤”,仿自杭州西湖苏堤,烟雨楼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仿自镇江,万树园模 拟蒙古草原风光。圆明园的一百处景区中,有仿照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 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有仿照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有仿 照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这种集锦式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 群,承德外八庙等。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西方建筑艺术传人中国,首次在宫苑中被 采用。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包括远瀛观、海宴堂、方外观、观水法、 线法山、谐奇趣等,以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式,就是当时西方盛行 的建筑风格。这些宫苑后来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焚毁了。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湖州、杭州、扬州、无锡、苏州、太 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 学趣味,称为文人山水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 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 方面: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
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道、咸以后,随着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人侵,封建社会盛极而衰 逐渐趋于解体,封建文化也愈来愈呈现衰颓的迹象。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 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 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清末民初,封建社会完全解体,历史发生急剧 变化。西方文化大量涌人,中国园林的发展亦相应地产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束了它的古典 时期,开始进入世界园林发展的第三阶段——近现代园林阶段。 1.北宋山水宫苑 北宋时建筑技术和绘画都有发展,出版了《营造法式》,兴起了界画。 宋敬宗赵佶先后修建的诸宫,都有苑囿。政和七年(1117)始筑万岁山,后更名艮岳;艮岳 主山寿山,岗连阜属,西延为平夷之岭,有瀑布、溪涧、池沼形成的水系。在这样一个山水 兼盛的境域中,树木草花,群植成景,亭台楼阁因势布列。这种全景式的表现山水、植物和 建筑之胜的园林,称为山水宫苑。 2.元、明、清宫苑 元、明、清三代建都北京,大力营造宫苑,历经营建,完成了西苑 三海、故宫御花园、圆明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及承德避暑山庄等著名宫宛。 这些宫苑或以人工挖湖堆山(如三海、圆明园),或利用自然山水加以改造(如避暑山庄、 颐和园)。宫苑中以山水、地形、植物来组景,因势因景点缀园林建筑。这些宫苑中仍可明显 地看到“一池三山”传统的影响。清乾隆以后,宫苑中建筑的比重又大为增加。 这些宫苑是历代朝廷集中大量财力物力,并调集全国能工巧匠精心设计施工的,总结了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的造园经验,融会了南北各地主要的园林风格流派。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 的境地,是中国园林的主要遗产。大型宫苑多采用集锦的方式,集全国名园之大成。承德避 暑山庄的“芸径之堤”,仿自杭州西湖苏堤,烟雨楼仿自嘉兴南湖,金山仿自镇江,万树园模 拟蒙古草原风光。圆明园的一百处景区中,有仿照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莺”,“平湖 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有仿照宁波“天一阁”的“文源阁”,有仿 照苏州“狮子林”的假山等。这种集锦式园林,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一种传统。 这时期的宫苑还吸收了蒙、藏、维吾尔等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如北京颐和园后山建筑 群,承德外八庙等。清代中国同国外的交往增多,西方建筑艺术传人中国,首次在宫苑中被 采用。如圆明园中俗称“西洋楼”的一组西式建筑,包括远瀛观、海宴堂、方外观、观水法、 线法山、谐奇趣等,以及石雕、喷泉、整形树木、绿丛植坛等园林形式,就是当时西方盛行 的建筑风格。这些宫苑后来被帝国主义侵略者焚毁了。 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南京、湖州、杭州、扬州、无锡、苏州、太 仓、常熟等城市,宅园兴筑,盛极一时。这些园林是在唐宋写意山水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强调主观的意兴与心绪表达,重视掇山、叠石、理水等技巧,突出山水之美,注重园林的文 学趣味,称为文人山水园。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 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 方面: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
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 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 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 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顾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 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 出。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 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 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 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 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 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 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 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 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 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 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 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 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 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 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如上所述,这四大特点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成长乃 至最终形成,固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而从根本上来说,与中
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 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 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 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像颐和园那样的大型天然山水园才能够把具有典型性 格的江南湖山景观在北方的大地上复现出来。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植方面表现得尤为突 出。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 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 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 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 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 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文学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 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 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 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 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 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四)、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也就是说把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 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 游人获得园林意境的信息,不仅通过视觉官能的感受或者借助于文字、古人的文学创作、 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信号的感受,而且还通过听觉、嗅觉的感受。诸如十里荷花、丹桂飘 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 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更是绘声绘色,点出此处意境的浓郁蕴藉了。 如上所述,这四大特点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它们的成长乃 至最终形成,固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而从根本上来说,与中
困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微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主导有 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表 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 点的最终形成。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 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 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主流。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 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一)、江南园林(庭院) 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不少文人画家同时 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 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 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 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 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 也便干雨委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浑圆、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四)、巴蜀(川西)园林 巴蜀园林有别于高言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纤细的岭南园林,它 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不论是巴蜀的 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 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文”是指著 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有浓郁的文化气质。李白、杜甫、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陆游等著名文人或是故乡在蜀或是旅居四川,都留下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为巴蜀园林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主导也有 着直接的关系。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表 现。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大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 点的最终形成。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气候、文化、取材等的地方性差异,逐渐形成了 江南、北方、岭南、巴蜀、西域等各种风格,其中江南、北方、岭南差异尤为突出,代表了 中国园林风格发展的主流。各种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各自造园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 园林的总体规划也多少有所体现。 (一)、江南园林(庭院) 江南的封建文化比较发达,园林受诗文绘画的直接影响也更多一些。不少文人画家同时 也是造园家,而造园匠师也多能诗善画。因此,江南园林所达到的艺术境界也最能代表当代 文人所追求的“诗情画意”。 主要分布于江浙一带:苏州的拙政园、溜园、网师园、浪沧厅等 (二)、北方园林(北京室园) 在北方园林中,建筑的形象稳重、敦实,再加之冬季寒冷和夏季多风沙而形成的封闭感, 别具一种不同于江南的刚健之美。园林的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的运用较多,更赋予园 林以凝重、严谨的格调。 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一带:恭王府花园、米万钟勺园(北大一部分) (三)、岭南园林(庭院) 岭南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园,一般为庭院和庭园的组合,建筑的比重较大。 庭院和庭园的形式多样,它们的组合较之江南园林更为密集、紧凑,往往连宇成片。这是为 了适应炎热气候而取得遮阳的效果,外墙减少了,室外暴晒的热辐射会相应有所消减,同时 也便于雨季的内部联系和防御台风袭击。 主要分布于广东省:顺得县的清浑圆、番禹的社荫山房,、东莞的可园。 (四)、巴蜀(川西)园林 巴蜀园林有别于富丽豪华的皇家园林、细腻清雅的江南园林与精巧纤细的岭南园林,它 自然天成、古朴大方,是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不论是巴蜀的 名人纪念园林还是寺观园林都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面向的对象和范围 不同,因而更陵近民间,更直接、更真切地面对普通人生,特有一种质朴之美。“文”是指著 名园林都与著名文人有关,园林中蕴含有浓郁的文化气质。李白、杜甫、三苏(苏洵、苏轼、 苏辙)、陆游等著名文人或是故乡在蜀或是旅居四川,都留下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为巴蜀园林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主要分布四川:杜埔草堂、望江楼
四、中国近现代园林 19世纪末,中国封律文化浦着封律社会的解体而日趋没落,古典园林亦更加暴成其衰微 的倾向。进人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园林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潮流不晰地 冲击着古老民族的传统。处在这样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急剧变革的时候,中国新园林的 发展也相应地经历着一个严峻的由现代化启蒙而导致的变革过程 一由封闭的、古典的体系 向着开放的、非古典体系的转化过程。 (一)、中国近代公园 1840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园林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 是: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人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 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 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开设了造园课程。1928年曾成 立中国造园学会。 1、租界的公园鸦片战争后,帝因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用掠 夺的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造公园,以满足殖民者的需要,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这种公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1868年),虹口 公园(建于1900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1908年):天津的英 因公园(现解放公园,建于1887年、。法国公园(现中山公园.建于1917年)等。1926年, 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内定将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后于 1928年付诸实施。 2、中国自建的公园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 自建的公园。其中有齐齐哈尔的龙沙公园(建于1897年),无锡的城中公园(建于1906年), 北京农事实验常附属公园(现北京动物园的一部分),南京玄武湖公园等。这些公园多为清朝 地方当局所开辟,只右无锡城中公园为当地商人华济营建。 许多城市(主要在沿海和长江流域)也陆续建立公园。有些是新建的,如广州的中央公园和 重庆中央公园(建于1926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的中山陵(建于1926一1929年)。有些是 将过去的衙署园林或孔庙开放,供公众游览,如四川新繁的东湖公园(1926年开放),上海 的文庙公园(1927年开放,现南市区文化馆)。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 抗日战争爆发直至1949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西方造园艺术的传入西方造园艺术传人中国,虽然可上溯到清代乾隆时期的圆明园 西洋楼,甚至明末清初东南沿海一带一些绅商的私人花园,但影响很小。租界建造的公园 和宅园才使西方造园艺术为较多的人所认识。租界公园的风格,以当时盛行世界的英国式为 主。小公园以英国维多利亚式较多,如上海的外滩公园和天津的英国公园:大公园如上海的 虹口公园和兆风公园(现中山公园,建于1914年)多为英国风景式的 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在租界的公园和那个时期的一些中国园林中也可以找到。例如上海的 凡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都具有法因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 的顾楼和无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 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
四、中国近现代园林 19 世纪末,中国封建文化随着封建社会的解体而日趋没落,古典园林亦更加暴露其衰微 的倾向。进人 20 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园林作为世界性的文化潮流不断地 冲击着古老民族的传统。处在这样新旧文化激烈碰撞、社会急剧变革的时候,中国新园林的 发展也相应地经历着一个严峻的由现代化启蒙而导致的变革过程——由封闭的、古典的体系 向着开放的、非古典体系的转化过程。 (一)、中国近代公园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园林历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标志 是: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人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个时期, 中国园林发生的变化是空前的,园林为公众服务的思想,把园林作为一门科学的思想得到了 发展。一些高等院校,如中央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开设了造园课程。1928 年曾成 立中国造园学会。 1、租界的公园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租界。他们用掠 夺 的中国人民的财富,在租界建造公园,以满足殖民者的需要,并长期不准中国人进入。 这种公园比较著名的有上海的外滩公园,或称外滩花园(现黄浦公园,建于 1868 年),虹口 公园(建于 1900 年),法国公园(又名顾家宅公园,现复兴公园.建于 1908 年);天津的英 国公园(现解放公园,建于 1887 年、。法国公园(现中山公园.建于 1917 年)等。1926 年, 在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上海的公共租界工部局才内定将公园对中国人开放,后于 1928 年付诸实施。 2、中国自建的公园 随着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清朝末年便出现了首批中国 自建的公园。其中有齐齐哈尔的龙沙公园(建于 1897 年),无锡的城中公园(建于 1906 年), 北京农事实验常附属公园(现北京动物园的一部分),南京玄武湖公园等。这些公园多为清朝 地方当局所开辟,只有无锡城中公园为当地商人集资营建。 许多城市(主要在沿海和长江流域)也陆续建立公园。有些是新建的,如广州的中央公园和 重庆中央公园(建于 1926 年,现人民公园);南京的中山陵(建于 1926—1929 年)。有些是 将过去的衙署园林或孔庙开放,供公众游览,如四川新繁的东湖公园(1926 年开放),上海 的文庙公园(1927 年开放,现南市区文化馆)。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国已经建有数百座公园。 抗日战争爆发直至 1949 年,各地的园林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3.西方造园艺术的传入 西方造园艺术传人中国,虽然可上溯到清代乾隆时期的圆明园 西 洋楼,甚至明末清初东南沿海一带一些绅商的私人花园,但影响很小。租界建造的公园 和宅园才使西方造园艺术为较多的人所认识。租界公园的风格,以当时盛行世界的英国式为 主。小公园以英国维多利亚式较多,如上海的外滩公园和天津的英国公园;大公园如上海的 虹口公园和兆风公园(现中山公园,建于 1914 年)多为英国风景式的。 其他风格的造园手法,在租界的公园和那个时期的一些中国园林中也可以找到。例如上海的 凡尔登公园(现国际俱乐部)和法国公园的沉床园,都具有法国勒诺特式风格;河南鸡公山 的颐楼和无锡锡山南坡的水阶梯,显然具有意大利台地园风格;上海的汇山公园(现杨浦区 劳动人民文化宫)局部风景区是荷兰式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