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六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仲尼 家 (2)《世说新语》是 朝文学家 组织人编写白 (3)《伤仲永》的作者是 他与韩愈、柳宗元、 、苏辙、曾巩合 称为 (4)《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所谓“乐府”,原 后来把 也称作乐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 ,“初唐_“之一。 (6)《夜雨寄北》的作者是 与杜牧合称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yun(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朔气传金tuo( 南市买辔( )头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双免傍地走( (2)不耻下问( (3)陈太丘与友期行( (4)歆輒难之( (5)世隶耕( (6)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 (8)愿为市鞍马(
七年级第六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文学常识填空。 ⑴《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仲尼, 末期 家 家 家。 ⑵《世说新语》是 朝文学家 组织人编写的。 ⑶《伤仲永》的作者是 ,他与韩愈、柳宗元、 、 、 、苏辙、曾巩合 称为“ ”。 ⑷《木兰诗》选自 宋代 编 的《 》。 所 谓 “乐 府 ”, 原 指 ,后来把 也称作乐府。 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作者是 ,“初唐 ”之一。 ⑹《夜雨寄北》的作者是 ,与杜牧合称“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 yùn(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朔气传金 tuò ( ) 南市买辔.( )头 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 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双兔傍地走.( ) ⑵ 不耻.下问( ) ⑶ 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⑷ 歆辄难.之( ) ⑸ 世隶.耕 ( ) ⑹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⑺ 父利.其然也( ) ⑻ 愿为市.鞍马( )
(9)学而不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1)稍稍宾客其父( 的2)学而不思则罔(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学而不思则罔 (2)尊君在不 (3)出门看火伴通(4)不亦说乎通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泯然众人矣 (3)邑人奇之。 (4)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1)宁可以急相弃邪?(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7.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1)学而时习之( )(2)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余闻之也久( (5)不能称前时之闻( )(6)歆辄难之(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2)少小离家老大回, (3)《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4)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
⑼ 学而不厌. ( ) 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⑾ 稍稍..宾客其父 ( ) ⑿ 学而不思则罔. ( ) 4.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⑴学而不思则罔。 通 ⑵ 尊君在不 通 ⑶ 出门看火伴 通 ⑷ 不亦说乎 通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⑵ 泯然众人矣。 ⑶ 邑人奇之。 ⑷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⑸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格。 ⑴ 宁可以急相弃邪?( ) ⑵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⑶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7.解释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 ⑴ 学而时习之( ) ⑵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 ⑶ 其不善者而改之( ) ⑷ 余闻之也久( ) ⑸ 不能称前时之闻( ) ⑹ 歆辄难之( )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怀旧空吟闻笛赋 , 。 ⑵ 少小离家老大回, 。 ⑶《木兰诗》中写木兰在北方艰苦生活的句子是: ⑷ 由“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可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 句: , 。而这首诗中写友情的名句
是 9.下面是张民同学在不同的场合中说的话,他在说话中都引用了古诗文,其中有一句引用得 并不得体。试将不得体的一句挑出来,并加以改正。 ()同学柳华要到外地读书,张民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个人远走 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2)同学张海学习上得过目过,张民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 辄止啊 引用不得体的是项 二、阅读理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词语 (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11.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3.“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 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答
是: , 。 9.下面是张民同学在不同的场合中说的话,他在说话中都引用了古诗文,其中有一句引用得 并不得体。试将不得体的一句挑出来,并加以改正。 ⑴ 同学柳华要到外地读书,张民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你一个人远走 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⑵ 同学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张民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 辄止啊!” 引用不得体的是 项。 改正 二、阅读理解 (一)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 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词语 (1)舍 (2)戏 (3)委 (4)引 (5)顾 11.翻译:友人惭,下车引之。 。 12.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日 中 不 至,则 是 无 信。 13.“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 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 答:
(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日:“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 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遂携拯如初( )宁可以急相弃邪(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王欲舍所携人( 既已纳其自托( 1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A.宁可以急相弃邪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歆辄难之 7.翻译下列句子。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8.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 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遂携拯.如初(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 歆辄.难之( ) 王欲.舍所携人( ) 既已纳其自托.( ) 16.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宁可以.急相弃邪 是以.谓之“文”也 B.王欲舍.所携人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C.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之. D.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歆辄难.之 17.翻译下列句子。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18.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城阙辅三秦( 无为在歧路(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城阙辅三秦( )天涯若比邻( 21.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将押韵的字抄写在下面 22.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1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城阙.辅三秦( ) 无为在歧.路( ) 2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城阙辅.三秦( ) 天涯若.比邻( ) 21.这首诗的韵脚是什么?将押韵的字抄写在下面。 22.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ABCD2. d e abc3.《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乘船》侧重于要对 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4.不完全相同。《淮》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送》 对友人是宽慰和劝勉,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二.5.(1)丘仲尼春秋思想政治教育(2)南 朝(宋)刘义庆(③3)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轼唐宋八大家(4)乐府诗集古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这些音乐机构所收集的民间诗歌(5)王勃四杰(6)李商隐义山玉溪生6.愠罔殆柝 辔谒7.(1)跑(2)把……当作耻辱(3)约定(4)为……感到为难(5)属于(6)此(7)认为……有利 可图(⑧)买(9)满足⑩到8.(1)识一志(2)不一否(③3)火一伙(4)说一悦9.(略)10.(略) 1.(1)反问(2)互文(3借代(4)对偶12.(1)代指学过的知识(2)代“他”(3)协调音节(4)代这 件事(5)的(6)代这件事13.(1)承接(2)并列(③)修饰(4承接三.(一)14. nan ye15.一 并就想要请求16.A17.(略)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 能轻诺寡信。19.(略)(二)20. que wel21.护卫好象2.(略)23.D(三)24.zh ong yin25.牢记返回26.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道理吗?2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 情,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四.28.(略)29.(略)30.A五.(略)
一.1.A B C D 2.d e abc 3.《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 《乘船》侧重于要对 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4.不完全相同。《淮》表达的是分别上路、愁上心头的惜别。《送》 对友人是宽慰和劝勉,表达了一种豁达的态度。二.5.⑴丘 仲尼 春秋 思想 政治 教育 ⑵南 朝(宋) 刘义庆 ⑶王安石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唐宋八大家 ⑷乐府诗集 古代朝廷的音乐机构 这些音乐机构所收集的民间诗歌 ⑸王勃 四杰 ⑹李商隐 义山 玉溪生 6.愠 罔 殆 柝 辔 谒 7.⑴跑 ⑵把……当作耻辱 ⑶约定 ⑷为……感到为难 ⑸属于 ⑹此 ⑺认为……有利 可图 ⑻买 ⑼满足 ⑽到 8.⑴识—志 ⑵不—否 ⑶火—伙 ⑷说—悦 9.(略) 10.(略) 11.⑴反问 ⑵互文 ⑶借代 ⑷对偶 12.⑴代指学过的知识 ⑵代“他” ⑶协调音节 ⑷代这 件事 ⑸的 ⑹代这件事 13.⑴承接 ⑵并列 ⑶修饰 ⑷承接 三.(一)14.nàn yé 15.一 并 就 想要 请求 16.A 17.(略)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 能轻诺寡信。19.(略) (二)20.què wéi 21.护卫 好象 22.(略) 23. D (三)24.zh òng yǐn 25.牢记 返回 26.你知道你射中靶子的道理吗?2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 情,都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四. 28.(略)29.(略) 30.A 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