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册文言文资料 语文版 三峡《三点一测》P166 1、指出通假字,并解释。A、略无阙处 B、哀转久绝 2、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注音写字。A、重岩叠嶂()B、不见曦月 B、下水襄陵( )C、绝yn )多生怪柏D、属( )引凄异 E、阙处()F、沿溯( )G、长啸( )H、急湍( 3、《三峡》一文的作者是 朝人 家,家。本文选 自 。结构上开头总写 后分写 的特点:写四季景色是 按 的顺序来写的;一段写山抓住山的 的特征, 段写 季的水的 的特点,原文描写江水迅猛的句子是 段写季节的水的 的特点,原文形容的句子是“ 四段写季节景色,起特点用原文形容是“ ”,“高猿长啸”从侧面衬托了 的秋色 4、解释加点的字。A、沿溯阻绝 B、或王命急宣 C、虽乘奔御 D、不以急也 E、良多趣味 F、阻绝 G、绝yr H、哀转久绝 J、妙绝 I、夏水襄陵 K、霜旦L、叠嶂 M、素湍 间肃 5判断说法正误。A、“至于夏水襄陵,烟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 视所见;“绝yda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所见。( 选 段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回清”和“倒影”“绝yan”和 飞瀑”即是。( 6、请概括第1段和第2段的景色特点。1段: 2段: 7、课文2、3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8、翻译:A、“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下出自《文言文》P24 1、本文选自 作者 (朝代)人,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写三峡的险恶;“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 正面描写三峡的险恶。( B“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所见,“绝yan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C、“清荣峻茂”,是从触觉的角度 写的,“良多趣味”是从嗅觉的角度写的。( )D、“清荣峻茂”以极为精练的四个 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并各具特色: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3、解释加点的字。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略无阙处 4、翻译句子。A、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作者在文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6、分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趣味”主要体现在哪里?
1 一册文言文资料 语文版 三峡《三点一测》P166 1、指出通假字,并解释。A、略无阙处 B、哀转久绝 2、给加点字注音或给注音写字。A、重岩叠嶂.( ) B、不见曦.月( ) B、 下水襄.陵( ) C、 绝 y.ǎ.n .( )多生怪柏 D、 属.( )引凄异 E、阙.处( )F、沿溯.( )G、长啸.( )H、急湍.( ) 3、《三峡》一文的作者是 , 朝人, 家, 家, 家。本文选 自 。结构上开头总写 ,后分写 的特点;写四季景色是 按 、 、 、 的顺序来写的;一段写山抓住山的 的特征,二 段 写 季的水的 的特点,原文描写江水迅猛的句子是 “ , , , 。” 三段写 季节的水的 的特点 ,原文形容的句子是“ , ” 四段写 季节景色,起特点用原文形容是“ ” ,“ 高猿长啸 ”从侧面衬托了 的秋色。 4、解释加点的字。A、沿.溯阻绝 B、或.王命急宣 C、虽.乘奔御 风 D、不以.急也 E、良.多趣味 F 、阻绝. G、绝.yǎn H、哀转久绝. J、妙绝. I、夏水襄.陵 K、霜旦. L、叠嶂. M、素湍. N、间肃. 5 判断说法正误。A、“至于夏水襄陵,烟溯阻绝”是从侧面描写三峡的险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是从正面写出三峡的险恶。( )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写俯 视所见;“绝 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 仰视所见。( ) C、选 段中对三峡景色的描写有静有动,例如“湍”和“潭” “回清”和“倒影” “绝 yǎn”和 “飞瀑”即是。( ) 6、请概括第 1 段和第 2 段的景色特点。1 段: 2 段: 7、课文 2、3 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8、翻译:A、“ 晴初霜旦……哀转久绝。” B、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下出自《文言文》P24 1、本文选自 ,作者 , (朝代)人, 家。 2、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从侧面写三峡的险恶;“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是从 正面描写三峡的险恶。( )B“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所见,“绝 yan 多生 怪柏,悬泉瀑布,飞溯其间”是写仰视所见。( )C、“清荣峻茂”,是从触觉的角度 写的,“良多趣味”是从嗅觉的角度写的。( )D、“清荣峻茂”以极为精练的四个 字,状写了四种景物,并各具特色: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 3、解释加点的字。亭午..夜分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略无阙.处 4、翻译句子。 A、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 B、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5、作者在文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6、分析“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中“趣味”主要体现在哪里?
7、文章第二段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8、后来唐朝李白有两句诗与此的意思相近,这两句是 《北大》89-91:127 9、下例加点词古今意义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夏水襄陵B、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C、清荣峻茂D、阡陌交通 10、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自非亭午夜分和自三峡七百里中B、绝 an多生怪柏和哀转久绝C、属引凄异和美池桑竹之属D、故渔者歌曰和故时有物外之趣 l1、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中“阙”是通假字。B、“每至晴初 霜旦”是抓住初晴有霜的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写秋季三峡的特点。C、“清荣峻茂”由两个 短语组成,写江水和高山的特点。D、“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不是确数。 2、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 13、课文分两部分,其中总写三峡的什么主要特点?分写三峡的什么主要特点? 14、写三峡,为什么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15、三峡四季中江水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16、下面朗读停顿正确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B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C、余闻之/也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 17、下面句子语言顺序和现代文不同的是()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C、卿今当涂事,不可不学。D、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B》 木兰诗《双一上》P84-90:115-116 1、下面的句子表现了木兰的那些优秀品质?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原为市鞍马,从此此替 爷征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阅读“归来见天子……不知木兰是女郎”回答 2、选出说法正确的所有项( )A、这两段文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 的五言抒情诗《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 的饿向往。B、全文倒数第三段写木兰还朝辞赏,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C、倒 数第二段写木兰还乡与家人团聚,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D、“出门看伙伴,伙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 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3、没用修辞手法的是(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 千强。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句子含有通假字的是()A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 妆。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5、给句中加点字解释意义。A、策勋十二转 B、出郭相扶将 C、著我旧时裳 D、同行十二年 6、倒数第二段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空。以 表现木兰对旧物的亲切感;以 2
2 7、文章第二段写江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 , , , 。 8、后来唐朝李白有两句诗与此的意思相近,这两句是: 《北大》89-91:127 9、下例加点词古今意义没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夏水襄.陵 B、虽乘奔.御风不以急也 C、清荣.峻茂 D、阡陌交通.. 10、下面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和自.三峡七百里中 B、绝.y ǎn 多生怪柏和哀转久绝.C、属.引凄异和美池桑竹之属.D、故.渔者歌曰和故.时有物外之趣 11、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中“阙”是通假字。B、“每至晴初 霜旦”是抓住初晴有霜的早晨这一特定时间,写秋季三峡的特点。C、“清荣峻茂”由两个 短语组成,写江水和高山的特点。D、“猿鸣三声泪沾裳”中的“三”不是确数。 12、作者描写三峡的四季景色分别是从哪些角度着笔的? 13、课文分两部分,其中总写三峡的什么主要特点?分写三峡的什么主要特点? 14、写三峡,为什么没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15、三峡四季中江水的不同特点是什么? 16、下面朗读停顿正确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 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 C、余闻之/也久。 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 17、下面句子语言顺序和现代文不同的是(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 之。 B、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C、卿今当涂事,不可不学。D、于厅事之东北角, 施八尺屏障。 《B》 木兰诗《双一上》P84 -90:115-116 1、 下面的句子表现了木兰的那些优秀品质?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原为市鞍马,从此此替 爷征。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D、木兰不用尚 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阅读“归来见天子……不知木兰是女郎”回答 2、选出说法正确的所有项( )A、这两段文字出自我国南北朝时期一首著名 的五言抒情诗《木兰诗》,全诗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 的饿向往。B、全文倒数第三段写木兰还朝辞赏,突出她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格。C、倒 数第二段写木兰还乡与家人团聚,表现她归来后喜不自禁的激情。D、“出门看伙伴,伙伴 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几句作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是恢复女郎装束 的木兰见伙伴的喜剧性的场面。 3、没用修辞手法的是( )A、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 千强。C、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D、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4、句子含有通假字的是( )A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B、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 妆。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D、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5、给句中加点字解释意义。A、策勋十二转. B、出郭.相扶将 C、著.我旧时裳 D、同行.十二年 6、倒数第二段中找出恰当的动词填空。 以 、 表现木兰对旧物的亲切感;以
等字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栩栩如 生地描画出一个纯朴天真的女子的形象 下面的出自《文言文》P13 、《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声()鸣溅溅( )传金柝 )理云鬓() 9、用原文填写横线上的内容。A、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B、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C、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D、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赫赫的句 子是 E、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10、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诗,请写出来 ll、你认为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还能找出几个我国古代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吗? 文言文 《论语六则》 1、给加点字注音。不愠( 则罔 )好学( )默而识之( 2、解释加点字。时习之_而不愠不耻下问 3、翻译句子。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何有于我哉? 4、分别写出两条本文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期行》和《乘船》P7 1、《世说新语》是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 (填朝代)人。本文的主题 是 2、解释加点字。去后乃至 期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3、翻译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乘船》一文选自 ,作者是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给加点字注音。辄()难之舍()所携人携拯 )如初 7、解释加点字。舍所携 屋舍俨然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不得宁焉 8、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歆辄难之(就)B、遂携拯如初(救助) C、本所以疑(疑惑)D、正为此耳(耳朵) 9、翻译句子。A、既已纳其自托。 B、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伤仲永》P10 1、《伤仲永》选自《 》,作者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环谒( )不能称( 泯 )然众人 3、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稍稍宾客其父 不能称前时之闻 或以钱币丐之 日扳仲用环谒于邑人 4、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A、余闻之也久
3 、 、 、 等字表现木兰恢复女儿装时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栩栩如 生地描画出一个纯朴天真的女子的形象。 下面的出自《文言文》P13 7、《木兰诗》选自宋代 编的《 》,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8、给加点字注音。机杼.声( )鸣溅溅..( )传金柝.( )理云鬓.( ) 9、用原文填写横线上的内容。A、木兰从军的原因是 B、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C、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D、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赫赫的句 子是 E、表现战争残酷的句子是 10、有两个成语出自本诗,请写出来 11、你认为木兰是怎样的一个人?你还能找出几个我国古代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吗? 文言文 《论语六则》P4 1、给加点字注音。不愠.( )则罔.( )好学.( )默而识.之( ) 2、解释加点字。时习.之 而不愠. 不耻.下问 3、翻译句子。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何有于我哉? 4、分别写出两条本文谈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句子。 5、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期行》和《乘船》P7 1、《世说新语》是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他是 (填朝代)人。本文的主题 是: 2、解释加点字。去后乃.至 期.行 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3、翻译句子。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5、《乘船》一文选自 ,作者是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给加点字注音。辄.( )难之 舍.( )所携人 携拯.( )如初 7、解释加点字。舍.所携 屋舍.俨然 宁.可以急相弃邪 不得宁.焉 8、选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 A、歆辄.难之(就)B、遂携拯.如初(救助) C、本所以疑.(疑惑)D、正为此耳.(耳朵) 9、翻译句子。A、既已纳其自托。 B、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伤仲永》P10 1、《伤仲永》选自《 》,作者 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2、给加点字注音。环谒.( )不能称.( ) 泯.( )然众人 3、解释加点的字。世隶.耕 未尝.识书具 稍稍宾客..其父 不能称.前时之闻 或.以钱币丐之 日扳.仲用环谒于邑人 4、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A、余 闻 之 也 久
B、父利其然,日扳仲用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句子。父利其然,日扳仲用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话是: 7、“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 8、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很多,试从其他角度分析? 《诗词五首》P18 理解填空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饱含对亲人无限怀念的感情的句子是 2、郑谷的《淮上与友人送别》是一首握别诗,诗中借景生情,烘托离人的特殊心情的的句 子是 3、我们常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的诗句来表达朋友之间深挚的友情,这句诗是: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卖油翁》P21 1、《卖油翁》的作者是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2、解释加点的字。公以此自矜 汝亦知射乎 但微颔之 笑而谴之 3、与“以我酌油知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以此自矜B、徐以 勺酌油知之C、以钱覆其口D、是以谓之“文”也 4、给加点字注音。以此自矜()睨之()十中八久()笑而谴之 5、翻译下面的句子。A、见其发十中八久 B、吾射不亦精乎? C、尔安敢轻吾射 6、由这篇课文演化而成的一个成语是: 7、你认为陈康肃是怎样的人? 《勉旃坚还亡友财》P27 1、给加点字注音。不立券( )亡何( )卒辇而致之 2、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立券(债券)B、亡何,其人亡(不久) C、且父未尝语我也(说)D、而翁知我(老头儿) 3、翻译下面句子。A、且父未语我也 B、卒辇而致之 4、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学此文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戴震难师》 1、解释加点字。就傅读书 不肯休 师应之曰 然则朱文公 2、下面一词多意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其人亡(去世)和亡以应(死亡)B、乃去(离开)和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距离) C、乃能言(语言)和日数千言(说话)D、此非常儿也(不同寻常)和我非常想念(常常) 3、翻译句子。此何以知为孔子言而曾子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4、本文告诉我们求学应有什么精神?
4 B、父 利 其 然,日 扳 仲 用 环 谒 于 邑 人,不 使 学。 5、翻译句子。父利其然,日扳仲用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点明方仲永结局的一句话是:“ ” 7、“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 8、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很多,试从其他角度分析? 《诗词五首》P18 理解填空 1、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饱含对亲人无限怀念的感情的句子是 2、 郑谷的《淮上与友人送别》是一首握别诗,诗中借景生情,烘托离人的特殊心情的的句 子是 3、我们常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的诗句来表达朋友之间深挚的友情,这句诗是: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表现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句子是 《卖油翁》P21 1、《卖油翁》的作者是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 。 2、解释加点的字。公以此自矜.. 汝亦知射.乎 但微颔.之 笑而谴.之 3、与“以我酌油知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以.此自矜 B、徐以 勺酌油知之 C、以钱覆其口 D、是以谓之“文”也 4、给加点字注音。以此自矜..( )睨.之( )十中.八久( )笑而谴.之( ) 5、翻译下面的句子。A、见其发十中八久。 B、吾射不亦精乎? C、尔安敢轻吾射? 6、由这篇课文演化而成的一个成语是: 7、你认为陈康肃是怎样的人? 《勉旃坚还亡友财》P27 1、给加点字注音。不立券.( )亡.何( )卒辇.而致之( ) 2、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立券.(债券)B、亡何..,其人亡(不久) C、且父未尝语.我也(说)D、而翁.知我(老头儿) 3、翻译下面句子。A、且父未语我也。 B、卒辇而致之 4、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学此文后,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戴震难师》 1、解释加点字。就.傅读书 不肯休. 师应.之曰 然则..朱文公 2、下面一词多意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人亡.(去世)和亡.以应(死亡)B、乃去.(离开)和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距离) C、乃能言.(语言)和日数千言.(说话)D、此非常.儿也(不同寻常)和我非常.想念(常常) 3、翻译句子。此何以知为孔子言而曾子述之?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 4、本文告诉我们求学应有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