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200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 语文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谷卷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加试题,共2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3、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 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联袂/抉择提防/金榜题名洗濯/擢发难数 B.屏气/屏风慰藉/声名狼藉纤维/纤尘不染 C.参与/赠与微薄/厚古薄今暴雨/一暴十寒 D.臭名/铜臭绿荫/绿林好汉方便/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 且衍生出美轮美奂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B.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取得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这种依靠“土地财政 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C.陕西乾陵的一块“无字碑”,忠实地诠释着盛唐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也成就了两 篇令我们拍手称快的高考满分作文。 D.季羡林先生所走的学术之路,在国内鲜有同行者,他是我国梵语研究的开拓者,是东方 学研究的一代宗师,能望其项背者甚少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30字)(4分) 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 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 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 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4.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 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5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江天一传 汪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 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 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
无锡市 2009 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 语文 命题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制卷单位:无锡市教研中心 注意事项及说明: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卷两部分,共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2、 选考历史的考生,还要做加试题,共 2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3、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 卷上,试题序号不要搞错。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3 分) A.联袂. /抉.择 提.防/金榜题.名 洗濯./擢.发难数 B.屏.气 / 屏.风 慰藉./ 声名狼藉. 纤.维 / 纤.尘不染 C.参与. / 赠与. 微薄./ 厚古薄.今 暴.雨 / 一暴.十寒 D.臭.名 / 铜臭. 绿.荫 / 绿.林好汉 方便. / 大腹便.便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方块字体系,其象形功能不但便于人们的理解记忆, 且衍生出美轮美奂 ....的书法艺术,这是很了不起的。 B.很多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运作取得的收入占其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这种依靠“土地财政” 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的行为,简直是竭泽而渔 ....。 C.陕西乾陵的一块“无字碑”,忠实地诠释着盛唐时期一代女皇武则天的一生,也成就了两 篇令我们拍手称快 ....的高考满分作文。 D.季羡林先生所走的学术之路,在国内鲜有同行者,他是我国梵语研究的开拓者,是东方 学研究的一代宗师,能望其项背 ....者甚少。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不超过 30 字)(4 分) 6 月 10 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 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它倡 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 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著名漫画家丁聪不久前去世。学者刘梦溪撰文悼念,题为“悼念文化孩童丁聪”。编者将它 改为“我们失去了聪明的孩子”。请比较两个标题,说说编者这样改的理由。(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江天一传 汪 琬 江天一,字文石,徽州歙县人。少丧父,事其母及抚弟天表,具有至性..。尝语人曰:“士不立 品者,必无文章。”前明崇祯间,县令傅岩奇其才,每试辄拔置第一。年三十六,始得补诸生。家 贫屋败,躬畚土筑垣以居。覆瓦不完,盛暑则暴酷日中。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家人且怨且叹,而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天一虽以文士知名,而深沉多智,尤为同郡金佥事公声所知。当是时,徽人多盗,天一方佐
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 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 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 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 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旦而清 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 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 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 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 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 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 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才有好文 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穷,家人又 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一,天一率 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在刑场, 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 (2)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佥事公,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为守御计。而会张献忠破武昌,总兵官左良玉东遁,麾下狼兵哗 于途,所过焚掠。将抵徽,徽人震恐,佥事公谋往拒之,以委天一。天一腰刀,黑夜跨马,率壮士 驰数十里,与狼兵鏖战祁门,斩首大半,悉夺其马牛器械,徽赖以安。 顺治二年,夏五月,江南大乱,州县望风内附.,而徽人犹为明拒守。六月,唐藩自立于福州, 闻天一名,授监纪推官。先是,天一言于佥事公曰:“徽为形胜之地,诸县皆有阻隘可恃,而绩溪 一面当孔道,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遂筑丛山关。已而清 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间.出逆战,所杀伤略相当。于是清师以少骑缀天一于绩 溪,而别从新岭入。守岭者先溃,城遂陷。 大帅购天一甚急。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出门大呼:“我江天一也。”遂被 执。有知天一者,欲释之。天一曰:“若以我畏死邪?我不死,祸且族矣。”遇佥事公于营门,公 目之曰:“文石!汝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谢曰:“焉有与人共事而逃其难者乎!公幸勿为我母 虑也。”至江宁,总督者欲不问,天一昂首曰:“我为若计,若不如杀我;我不死,必复起兵。”遂 牵诣通济门。既至,大呼高皇帝者三,南向再拜讫,坐而受刑。观者无不叹息泣下。越数日,天 表往收其尸,瘗之。而佥事公亦于是日死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具有至性.. 至性:纯厚的本性 B.天一挟书吟诵自若..也 自若:和平常一样 C.州县望风内附. 附:逃跑 D.间.出逆战 间:有时 6.下列句子中,表现江天一“深沉多智”的一组是(3 分) ①躬畚土筑垣以居 ②用军法团结乡人子弟 ③率壮士驰数十里 ④其地独平迆,是宜筑关于此 ⑤多用兵据之,公与他县相掎角 ⑥我不死,祸且族矣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②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 江天一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侍奉母亲和抚养弟弟,他说读书人应有好品德,才有好文 章,可见他本性善良,品德高尚。 B. 县令傅岩认为天一才学奇异,每次县童生岁试总是选拔他为第一名。尽管他穷,家人又 埋怨叹息,他还是如往常一样读书。 C. 张献忠攻破武昌后,烧杀抢掠。佥事金声计议派兵去抵抗,把这事委托给天一,天一率 领部下与张献忠作战,很受金声赏识。 D. 江天一被抓后辞别金声说:“哪里有和人一起共事而在危难时刻逃避的呢?”在刑场, 高呼“高皇帝”,可见其重情好义忠心不改。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雨至,淋漓蛇伏,或张敝盖自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已而清师攻绩溪,天一日夜援兵登陴不少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一知事不可为,遽归,属其母于天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分) 2)联系全诗,说说“令人长忆谢玄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 则不复也。(《论语》) (2)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3)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独学而无友 。(《礼记》) (7)年年岁岁花相似,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羌去何处? 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最近却频频 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过杰出的 贡献。但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 做“云朵上的村寨”。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 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全是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节日、口 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而独特的一套。他们 悠长而幽怨的羌笛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的索桥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 伴;他们的羌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雄劲又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 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 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一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歪,羌族 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一一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 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 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 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南齐著名诗人,诗风和李白相近,和李白有着相同的遭遇。 (1)颔联中“摇”和“滴”用得生动传神,为什么?请作简要分析。(6 分) (2)联系全诗,说说“令人长忆谢玄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论语》) (2)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_。(《礼记》) (7)年年岁岁花相似,__________________。(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羌 去 何 处? 冯骥才 (1)羌,一个古老的字,一个古老民族的族姓,早已渐渐变得很陌生了,最近却频频 出现于报端。这因为,它处在惊天动地的汶川大地震的中心。 (2)这个有着三千年以上历史、衍生过不少民族的羌,曾经为中华文明史作出过杰出的 贡献。但如今只有三十万人,散布在北川一带白云迷漫的高山深谷中。他们居住的山寨被称 做“云朵上的村寨”。然而这次他们主要聚居的阿坝州汶川、茂县、理县和绵阳的北川,都成 了大灾难中悲剧的主角;除去一千余羌民远居贵州省铜仁地区之外,其他所有羌民几乎全是 灾民。 (3)古老的民族总是在文化上显示它的魅力与神秘。羌族的人虽少,但在民俗节日、口 头文学、音乐舞蹈、工艺美术、服装饮食以及民居建筑方面有自己完整而独特的一套。他们 悠长而幽怨的羌笛声令人想起唐代的古诗;他们神奇的索桥与碉楼,都与久远的传说紧紧相 伴;他们的羌绣浓重而华美,他们的羊皮鼓舞蹈雄劲又豪壮,他们的释比戏《羌戈大战》和 民俗节日“瓦尔俄足节”带着文化活化石的意味……而这些都与他们长久以来置身其中的美 丽的山水树石融合成一个文化的整体了。 (4)在这次探望震毁的北川县城的路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飞石,树木东倒西歪,羌族 唯一的自治县的“首府”——北川已然化为一片惨不忍睹的废墟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鸟儿的影子也不见。全然 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县城中央 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馆员、十余位正在举 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 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陡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但这一次 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没呀。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肃立默哀。 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及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这里的 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毁。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返家园吗?如果不 行,必须迁徙。积淀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的山川 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何在全新的环境找 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 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的文化 大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疑是 一个巨大的难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的是对 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寨,经过重新修建 后,应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一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 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 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羌文化, 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惚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他会 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11.根据(1)一(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5分) 12.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分) 13.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分) 14.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5)二十多天前北川县城就已经封城了。城内了无人迹,连鸟儿的影子也不见。全然一 座死城。 (6)站在县城前的山坡高处,那位偶然侥幸活下来的北川县文化局长,手指着县城中央 堆积近百米的滑落的山体说,多年来专心从事羌文化研究的六位文化馆馆员、十余位正在举 行诗歌朗诵的“禹风诗社”的诗人、数百件珍贵的羌文化文物、大量田野考察而尚未整理好 的宝贵资料,全部埋葬其中。 (7)我的心陡然变得很冲动。志愿研究民族民间文化的学者本来就少而又少,但这一次, 这些第一线的羌文化专家的罹难,几乎是全军覆没呀。 (8)我们专家调查小组的一行人,站成一排,朝着那个巨大的百米“坟墓”,肃立默哀。 为同行,为同志,为死难的羌民族及其消亡的文化。 (9)大地震遇难的羌民共三万,占民族总数的十分之一。 (10)在擂鼓镇、板凳桥以及绵阳内外各地灾民安置点走一走,更是忧虑重重。这里的 灾民世代都居住在大山里边,但如今村寨多已震毁。这些羌民日后还会重返家园吗?如果不 行,必须迁徙。积淀了上千年的村寨文化不注定要瓦解么? (11)在久远的传衍中,这个山地民族的自然崇拜和生活文化都与他们相濡以沫的山川 紧切相关。文化构成的元素都是在形成过程中特定的,很难替换。他们如何在全新的环境找 回历史的生态与文化的灵魂?如果找不回来,那些歌舞音乐不就徒具形骸,只剩下旅游化的 表演了? (12)不管怎么说,这次地震对羌族文化都是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它使羌族的文化 大伤元气。这是不能回避的。这样全面颠覆性的破坏对于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无疑是 一个巨大的难题。 (13)可是,总不能坐待一个古老的兄弟民族的文化在眼前渐渐消失。马上要做的是对 羌族聚居地的文化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对于地质和环境安全受损的村寨,经过重新修建 后,应同意原住民回迁,总要保留一些原生态的村落,还有一件事非做不可的,就是将散落 各处的羌族文化资料汇编为文献,为这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建立可以传之后世的文化档案。易 地重建羌民聚居地时,必须注意注入羌族文化的特性元素。 (14)写到这里,我忽然想,做了这些就够了吗?想到震前的昨天灿烂又迷人的羌文化, 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 (15)恍惚中好像看到一个穿着羌服的老者正在离去的背影。如果朝他大呼一声,他会 无限美好地回转过身来吗? 11.根据(1)—(3)段内容,分条概括羌民族的特点。(5 分) 12.作者说:“我的心变得悲哀和茫然。”请结合文中有关内容分析这样说的理由。(6 分) 13.文章结尾段别具特色,请具体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及作用。(6 分) 14.请探究“羌去何处?”这个标题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 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 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 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 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 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 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 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 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 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 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 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己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 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 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 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 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 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 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己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替代以往细 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而 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直奔主题的 各种功利心阅读。 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竿见影,所 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5—17 题。 阅读是有“重量”的 铁 凝 (1)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 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的“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新媒介 使昔日“纸面”凝聚的诸多艺术的神性,不断被“界面”的感觉颠覆和碾轧。 (2)然而,我觉得“界面”代替了“纸面”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 厚重。 (3)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4)20 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 《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 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 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 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5)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 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6)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 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 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7)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 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8)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 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 (9)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正如文化给 人的力量一样,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虽然它是“无用”的,然而一切都有痕 迹,我们沉重的肉身会因某些时刻“无用”的阅读而获得心灵的轻盈和洁净。这样的阅读不 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人的存在,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 自身的价值,它内在的文化含量并没有因表面的“无用”而打折扣。它的“无用”本身便是 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 1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的阅读行为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阅读以其快速、便捷正在逐渐替代以往细 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作者对网络阅读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样的阅读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而 传统阅读凝聚了诸多艺术的神性。 C.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意在强调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反对直奔主题的 各种功利心阅读。 D.如今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因为这一类书阅读后立竿见影,所 以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
16.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6分) 17.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么?结合文本概 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拒绝攀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无锡市2009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答卷
16.如何理解第(7)段画线句中“重”和“轻”的含意?(6 分) 17.文末画线的“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一句中“这”指代什么?结合文本概 括说明这样说的理由。(6 分) 七、作文(70 分) 18.请以“拒绝攀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 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无锡市 2009 年秋学期普通高中高三质量调研试卷答卷
语文 2010.1 题号 三四五六七总分‖核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语言文字运用(5分) (每个3分) 3绿色消费是:(4分) 4.(5分) 得分评卷人]三、文言文阅读(19分) (每个3分) 8.(1)(3分)译文 (2)(4分)译文 (3)(3分)译文 得分评卷人]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1)(6分) (2)(4分)
语文 2010.1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核分人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______ 2.______ (每个 3 分) 3.绿色消费是:(4 分) 4.(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_____ 6.______ 7._______ (每个 3 分) 8.(1)(3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1)(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 卷 人 得 分 评 卷 人 得 分 评 卷 人
得分评卷人]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8分)(1) (2) (4) 得分评卷人]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11.(5分)答: 12.(6分)答 13.(6分)答: 14.(6分)答: 得分评卷人]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15. (3分) 16.(6分)答: 17.(6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8 分)(1)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11.(5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 分) 15.________ (3 分) 16.(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 分 评 卷 人 得 分 评 卷 人 得 分 评 卷 人
得分评卷人七、作文(70分) 18.题目:拒绝李比
七、作文(70 分) 18. 题目:拒绝攀比 得 分 评卷人
□
600 字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