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6年7月2日9:00-11:30】 昆明市官渡区2018届高一年级统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 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不是,而目随着史学硏究领喊的拓展,史料范围 乎是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 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南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 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 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 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竞应归于文学还是史 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 疑之态度及批泙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杉料就包括仙山 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仙山海经》列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 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延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 海经》里平实的山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俍史,所以凊青人编 《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 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 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 史或补史。分而治台之者,以为《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匕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襄就写了《伍五 藏山经〉的地坷范围》一文,分析《经》写僬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 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 发掘史料是_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 ,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 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 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吾,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 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 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因为没有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所以古代的史学 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
机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6 年 7 月 2 日 9∶00—11∶30】 昆明市官渡区 2018 届高一年级统测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 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 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 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 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 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 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 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 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 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 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 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 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 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 《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 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 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 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 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 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 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 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 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 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 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 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因为没有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所以古代的史学 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
C.王国维用《山海经》,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这证明了《山海经》有历史成分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 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 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 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 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D.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 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史 学家认为文学作品并非史料。 B.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从“三言二拍”和《红楼梦》 里了解当时的历史风貌。 C.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 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 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 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 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 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冮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 ①郎中、史馆修撰。通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 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 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 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愬不平之。愬妻岀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 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开,开则岁 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 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天公士底奔走舍施唯恐在后姓有威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 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 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 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 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內外及友胍孤女近十人
C.王国维用《山海经》,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这证明了《山海经》有历史成分。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 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 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 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 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D.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 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史 学家认为文学作品并非史料。 B.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从“三言二拍”和《红楼梦》 里了解当时的历史风貌。 C.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 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 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 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 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 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 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 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 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 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 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 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 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 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 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 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 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 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 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5.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 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 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 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 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妤。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南连武功山。②太白,太白星。③天关,作者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④武功,武功山 8.“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5分) 9.“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几句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发出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在“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 《劝学》中则说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 /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 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5.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 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B.古文运动是指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C.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孟郊和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 6.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 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 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 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登太白峰① 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②与我语,为我开天关③。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④去,何时复更还? 【注】①太白峰,在今陕西武功县南九十里,南连武功山。②太白,太白星。③天关,作者想象中的天界门户。 ④武功,武功山。 8.“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5 分) 9.“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几句作者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共 6 分) (1)苏轼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发出“ , ” 的慨叹,将江山之胜和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2)在“学”与“思”的问题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在 《劝学》中则说 “ ,
(3)《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表现蔺相如以国家之急为先的品质的语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嫂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 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 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 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 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的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 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②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的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 人厉害得很,每洗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凊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一洗的很洁白,叠的也很平整 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 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 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 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 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 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 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的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 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 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 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 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 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的说:"昨晩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 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 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 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 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 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囻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扌 的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 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 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 里行间,总要流露岀劳乏,流露岀困穷,流露岀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 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髙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的扔下书站了起来。 ①那天,我的学生和他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 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 嘻的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 你。”她惊讶的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的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 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1943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运用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张嫂黝黑、苍老、个矮却又精悍的 形象,为后文叙述张嫂的故事作铺垫
( 3 )《廉 颇蔺 相如 列传 》中 ,表 现蔺 相如 以 国家 之急 为先 的品 质的 语句 是 :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张 嫂 冰心 ①张嫂是看祠堂的老张的媳妇儿。我住在这祠堂的楼上,楼下住着李老先生夫妇,老张 他们就住在大门边的一间小屋里。住到第三天,我便去找张嫂,请她替我洗衣服。张嫂从黑 暗的小屋里,钻了出来:稀疏焦黄的头发,高高的在脑后挽一个小髻,面色很黑,眉目间布 满了风吹日晒的裂纹;嘴唇又大又薄,眼光很锐利;个子不高,身材也瘦,却有一种短小精 悍之气。她迎着我,笑嘻嘻的问:“你家有事吗?”我说:“烦你洗几件衣服,这是白的,请 你仔细一点。”她说:“是了,你们的衣服是讲究的——给我一块洋碱!” ②李老太太倚在门边看,招手叫我进去,悄悄的说:“有衣服宁可到山下找人洗,这个女 人厉害得很,每洗一次衣服,必要一块胰皂,使剩的她都收起来卖——我们衣服都是自己洗。” ③第二天清早,张嫂已把洗好的衣服被单,送了上来——洗的很洁白,叠的也很平整, 放在我的床上,说:“先生,衣服在这里,还有剩下的洋碱。”我谢了她,很觉得“喜出望外”, 因此我对她的印象很好。 ④熟了以后,她常常上楼来扫地,送信,取衣服,倒纸篓。 ⑤我的东西本来简单,什么东西放在哪里她都知道。我出去从不锁门,却不曾丢失过任 何物件,如银钱,衣服,书籍等等。至于火柴,点心,毛巾,胰皂,我素来不知数目,虽然 李老太太说过几次,叫我小心,我想谁耐烦看守那些东西呢?拿去也不值什么,张嫂收拾屋 子,干净得使我喜欢,别的也无所谓了。 ⑥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大客气。比方说挑水,过了三天两天就要涨价,她 并不明说,只以怠工方式处之。有一两天忽然看不见张嫂,水缸里空了,老太太就着急,问 老张:“你家里呢?”他笑说:“田里帮工去了。”我悄悄的走下山去,在田里找到了张嫂,我 说:“你回去挑桶水吧,喝的水都没有了。”她笑说:“我没有空。”我也笑说:“你别胡说!我 懂得你的意思,以后挑水工钱跟我要好了,反正我也要喝要用的。”她笑着背起筐子,就跟我 上山——从此,就是她真农忙,我们也没有缺过水,——除了她生产那几天,是老张挑的。 ⑦一天早起,张嫂没有上来扫地。我们吃早饭的时候,看见老张提着一小篮鸡蛋进门。 我问张嫂如何不见?他笑嘻嘻的说:“昨晚上养了一个娃儿!”我连忙上楼去,用红纸包了五 十块钱的票子,交给老张,说:“给张嫂买点红糖吃。” ⑧我同李老先生坐在堂屋里闲谈。老太太一边摇着头,一边笑着,进门就说:“好大的一 个男孩子,傻大黑粗的!你们猜张嫂在那里做什么?她坐在床板上织渔网呢,今早五更天生 的,这么一会儿的工夫,她又做起活来了。她也不乏不累,你说这女人是铁打的不是!”因此 就提到张嫂从十二岁,就到张家来做童养媳,十五岁圆的房。她婆婆在的时候,常常把她打 的躲在山洞里去哭。去年婆婆死了,才同她良懦的丈夫,过了一年安静的日子,算起来,她 今年才廿五岁。 ⑨这又是一件出乎我意外的事,我以为她已是三四十岁的人,“劳作”竟把她的青春,洗 刷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她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恨。 ⑩她不知道她正在做着最实在,最艰巨的后方生产的工作。我呢,每逢给朋友写信,字 里行间,总要流露出劳乏,流露出困穷,流露出萎靡,而实际的我,却悠然的坐在山光松影 之间,无病而呻!看着张嫂高兴勤恳的,鞠躬尽瘁的样儿,我常常猛然的扔下书站了起来。 ⑪那一天,我的学生和他一班宣传队的同学,来到祠堂门口贴些标语,上面有“前方努 力杀敌,后方努力生产”等字样。张嫂站在人群后面,也在呆呆望着。回头看见我,便笑嘻 嘻的问:“这上面说的是谁?”我说:“上半段说的是你们在前线打仗的老乡,下半段说的是 你。”她惊讶的问:“先生,你呢?”我不觉低下头去,惭愧的说:“我吗?这上面没有我的地 位!” (选自冰心《关于女人》) [注]这篇小说创作于 1943 年。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第一段运用肖像描写和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出张嫂黝黑、苍老、个矮却又精悍的 形象,为后文叙述张嫂的故事作铺垫
B.第三段“喜出望外”这个词,说明“我”受李老太太影响,最初对张嫂的印象并不 好,不期待她能把事做好 C.文中写张嫂“养了一个娃儿”的情节,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张嫂身世的描写,使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D.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客气,体现出张嫂性格的两面性,区别对待不 同群体。 E.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感情真挚。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张嫂平凡的生活,但却突出了 深刻的主 (2)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小说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6分)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6分) (4)作品的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说说文章塑造“张嫂”这一形象的 意义。(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百年杨绛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杨绛老先生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 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 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1911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 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 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 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亳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 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岀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 切杂事。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杄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 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土学位,后陪钱钟书西 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 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 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 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1945年,夏衍看了杨绛 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年,47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 吉诃德》。译稿历经“九死-生”,终得出版。1978年10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 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年10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75岁的杨绛 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6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 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岀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 重重的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_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 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岀书看,倒也无人打扰。1969年,他们被下放至干 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 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岀她忧 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岀了宏大精深的《管锥篇》,而杨绛也 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 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本书自1981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B.第三段“喜出望外”这个词,说明“我”受李老太太影响,最初对张嫂的印象并不 好,不期待她能把事做好。 C.文中写张嫂“养了一个娃儿”的情节,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对张嫂身世的描写,使 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D.张嫂对“我”很好,对李家两老就不客气,体现出张嫂性格的两面性,区别对待不 同群体。 E.文章的语言平实自然,感情真挚。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叙述了张嫂平凡的生活,但却突出了 深刻的主题。 (2)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小说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作简要分析。(6 分) (3)简要概括张嫂的性格特征。(6 分) (4)作品的结尾意味深长,请结合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说说文章塑造“张嫂”这一形象的 意义。(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百年杨绛 一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难掩杨绛老先生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 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 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 1911 年,杨绛生于无锡一个有名的知识分子家庭,原名杨季康,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 下,她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 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 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说完父女会心对笑。 1935 年钱钟书考取了中英庚款留学奖学金,杨绛毫不犹豫中断清华学业,陪丈夫远赴英 法游学。满腹经纶的大才子在生活上却出奇地笨手笨脚,学习之余,杨绛几乎揽下生活里的 一切杂事。钱的母亲感慨这位儿媳,“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 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出水能跳,钟书痴人痴福。” 1937 年,上海沦陷,第二年,两人携女回国。钱钟书从昆明回上海后想写《围城》,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搞创作。杨绛在清华没能拿到硕士学位,后陪钱钟书西 方游学,也未攻读任何学位,但她一路旁听,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 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闲时,尝试写了部四幕剧《称心如意》,不料一鸣惊人, 她所署的笔名“杨绛”也就此叫开。此后,杨绛又接连创作了喜剧《弄真成假》、《游戏人 间》和悲剧《风絮》,讽刺幽默,流畅俏皮,颇有英式戏剧的风格。1945 年,夏衍看了杨绛 的剧作,顿觉耳目一新,说:“你们都捧钱钟书,我却要捧杨绛!” 1958 年,47 岁的杨绛,利用大会小会间隙,开始自学西班牙语,决心从原文翻译《堂 吉诃德》。译稿历经 “九死一生”,终得出版。 1978 年 10 月,邓小平将其翻译的《堂吉 诃德》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1986 年 10 月,西班牙国王专门奖给 75 岁的杨绛 一枚“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十字勋章”,以表彰她的杰出贡献。 1966 年,钱钟书和杨绛都成了“牛鬼神蛇”,被整得苦不堪言,杨绛还被人剃了“阴阳 头”。她连夜赶做了个假发套,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群众分给她的任务是清洗厕所,污垢 重重的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进来的女同志都大吃一惊。杨绛特意把 便池帽擦得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倒也无人打扰。1969 年,他们被下放至干 校,安排杨绛种菜,这年她已年近六十了。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 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与杨绛一同下放的同伴回忆,“你看不出她忧 郁或悲愤,总是笑嘻嘻的。”在此期间,钱钟书仍写出了宏大精深的《管锥篇》,而杨绛也 完成了译著巅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诃德》。从干校回来八年后,杨绛动笔写了《干校 六记》,名字仿自沈复的《浮生六记》。这本书自 1981 年出版以来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 么淡淡地道来—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 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写于1980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部长篇小说。这部18万字的小说被施 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从1994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人悉心照料。1997年,被杨 绛称为“我平生唯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末合好,杨绛附他 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 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003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 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 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 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7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 条:2003年出版了3卷《容安馆札记》,178册外文笔记,20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 记》也将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 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 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 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注】2016年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 院病逝,享年105岁。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文 艺理论、翻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 B.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写作 体现了她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她达观的人生态度 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 D.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记录了杨绛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契合了传主的高贵 精神 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 潜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的批 (2)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纵观全文,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 分 (3)杨绛一生与书结缘,请总结她是如何好读书的。(6分) (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此次昆明南亚博览会从6月12日持续至6月17日,展位数达8000个,参观者不绝如 ②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 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③国家受难,庶民受苦,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长歌当哭,抒发心中的悲壮心境
赞赏杨绛文字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 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 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写于 1980 年的《洗澡》,是杨绛迄今为止惟一一部长篇小说。这部 18 万字的小说被施 蛰存誉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 从 1994 年开始,钱钟书住进医院,缠绵病榻,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1997 年,被杨 绛称为“我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临终,一眼未合好,杨绛附他 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内心之沉稳和强大,令人肃然起敬。“钟书逃走了,我也想 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003 年,《我们仨》出版问世,这本书写尽了她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 了无数中国人。而时隔四年,96 岁高龄的杨绛又意想不到地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 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 和美丽。”走到人生的边上,她愈战愈勇,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钱钟书留下的 几麻袋天书般的手稿与中外文笔记,多达 7 万余页,也被杨绛接手过来,陆续整理得井井有 条:2003 年出版了 3 卷《容安馆札记》,178 册外文笔记,20 卷的《钱钟书手稿集•中文笔 记》也将面世。这位百岁老人的意志和精力,让所有人惊叹! 钱钟书去世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 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杨绛与钱钟书一样,出了名的不喜过生日,九十岁 寿辰时,她就为逃避打扰,专门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住了几日“避寿”。她早就借翻译英国 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注】2016 年 5 月 25 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 院病逝,享年 105 岁。选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杨绛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小喜欢读书,性格沉稳而刚强,在小说、戏剧、散文、文 艺理论、翻译几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创造了一个美丽的文学神话。 B.无论抗战时期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杨绛都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读书写作, 体现了她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也体现了她达观的人生态度。 C.“笔杆摇得,锅铲握得,在家什么粗活都干,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这里正面表现了杨绛先生的才女、贤妻、良母的特性。 D.这篇人物传记语言华丽,记录了杨绛先生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契合了传主的高贵 精神。 E.本文撷取杨绛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她宠辱不惊、淡泊豁达、坚强从容的个性和 潜心学问、与世无争、关爱亲人的事迹。在展现人性美好的同时也暗含对丑恶的批 判。 (2)钱钟书称杨绛为“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纵观全文,这句话在她身上有哪些体现?(6 分) (3)杨绛一生与书结缘,请总结她是如何好读书的。(6 分) (4)杨绛先生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你是如何看待杨绛先生的不争精神的? 请结合全文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 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①此次昆明南亚博览会从 6 月 12 日持续至 6 月 17 日,展位数达 8000 个,参观者不绝如 缕。 ②这是决战的最后五分钟了!这一班劳苦功高的“英雄”,手颤颤地举着“胜利之杯”, 心头还不免有些怔忡不定。 ③国家受难,庶民受苦,很多有志之士只能长歌当哭,抒发心中的悲壮心境
④无论是在医术的精湛还是设备的先进方面,这家医院都令国内外同行惟有望其项背。” ⑤他在家里非常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周末时光,晚饭后看看欧洲杯,显得更加 惬意 ⑥当今社会,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A.①②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 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 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丽江古城四周以高山为天然屏障,主街傍河,小街临渠。政府当局力在打造一个由“江 南水乡”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D.历时八年分段建设、分段开通运营的沪昆高铁将实现全线通轨,预计2016年年底开 通运营,届时从上海到昆明仅需9小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期南方吴、越地区曾出现过“鸟田”现象,一些益鸟在 农田里为农作物啄食害虫,不伤害庄稼。根据生物学理论,这是鸟的一种本能行为 当时人们却认为是神灵感应所致,对鸟类加倍崇敬,视鸟为自己的同类和保护神。 A.竟而因此 B.且但从而C.而但从而D.且但因此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人活在一种精神分状态里,苟且是微信群里领导随时开的会、父母亲戚每天发 的养生帖。诗意和远方则存在于朋友圈:诗意,是物质性的诗意;① 。那些在 旅行团粒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远方”,② 但当疲倦的上班族仍享受在 床边欣赏一朵云的变化,拿出手机拍下路边努力生长的一丛野花时,③ 17.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 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5分) 方向 [微励]→屠努力-效→公平评们→滴足一国觉努力 技能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360手机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品牌 Slogan——安全无畏。其创始人周鸿祎在发布会 上的演讲中提到:“古龙和他书中的男主角都是逃避成长的,他们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他们不 愿背负世俗对中年的要求,从而轻装上阵,肆意而行。这些大叔们永远抱有对人生的好奇 想象与热情,或率真、或热烈,加上皱纹里藏着沧桑阅历,那种迷人,太难抵抗。”“我希 望360的团队,希望360手机的用户,我希望你们用了360手机之后,传递一种无畏精神 因为这个时代,娘炮太多,胆小鬼太多,如果真的想看看世界,你需要一点无畏的精神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无畏与安全之间的关系?请选择一个角度,写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文体鲜明,勿套作,勿抄袭 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B(解析:强加因果。) 2.C(解析:“不能”过于绝对。) 3.A(解析:缺了“大多数”这一限制语
④无论是在医术的精湛还是设备的先进方面,这家医院都令国内外同行惟有望其项背。” ⑤他在家里非常自由,可以为所欲为,尤其是周末时光,晚饭后看看欧洲杯,显得更加 惬意。 ⑥当今社会,许多公众人物把热心公益当成沽名钓誉的终南捷径。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 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 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丽江古城四周以高山为天然屏障,主街傍河,小街临渠。政府当局力在打造一个由“江 南水乡”和“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胜地。 D.历时八年分段建设、分段开通运营的沪昆高铁将实现全线通轨,预计 2016 年年底开 通运营,届时从上海到昆明仅需 9 小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据《越绝书》记载,春秋时期南方吴、越地区曾出现过“鸟田”现象,一些益鸟在 农田里为农作物啄食害虫, 不伤害庄稼。根据生物学理论,这是鸟的一种本能行为, 当时人们却认为是神灵感应所致, 对鸟类加倍崇敬,视鸟为自己的同类和保护神。 A.竟 而 因此 B.且 但 从而 C.而 但 从而 D.且 但 因此 16.在下面—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中国人活在一种精神分状态里,苟且是微信群里领导随时开的会、父母亲戚每天发 的养生帖。诗意和远方则存在于朋友圈:诗意,是物质性的诗意;① 。那些在 旅行团粒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远方”,② 。但当疲倦的上班族仍享受在 床边欣赏一朵云的变化,拿出手机拍下路边努力生长的一丛野花时,③ 。 17.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 述这种激励模式。(60 字左右) (5 分) 六、写作(6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日,360 手机发布了自己全新的品牌 Slogan——安全·无畏。其创始人周鸿祎在发布会 上的演讲中提到:“古龙和他书中的男主角都是逃避成长的,他们心里住着一个孩子。他们不 愿背负世俗对中年的要求,从而轻装上阵,肆意而行。这些大叔们永远抱有对人生的好奇、 想象与热情,或率真、或热烈,加上皱纹里藏着沧桑阅历,那种迷人,太难抵抗。” “我希 望 360 的团队,希望 360 手机的用户,我希望你们用了 360 手机之后,传递一种无畏精神。 因为这个时代,娘炮太多,胆小鬼太多,如果真的想看看世界,你需要一点无畏的精神。”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你如何看待无畏与安全之间的关系?请选择一个角度,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作文,要求文体鲜明,勿套作,勿抄袭。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B(解析:强加因果。) 2.C(解析:“不能”过于绝对。) 3.A(解析:缺了“大多数”这一限制语。)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4选C。(解析: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 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译文:从光顺门进 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 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 臂以求供养佛骨。) 5.选A。(解析:司马光不属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 6.选D。(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 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7.翻译文中画线语句。(每小题5分,共10分) 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 开导。(解析: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各1分,句意2分。)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解析:状语后置句:喧于朝列。坐:因为。是:代词,这个原因。各1分,句 意2分)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 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 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 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 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 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 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 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 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 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 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 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 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 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 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 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 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 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 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 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 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 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4.选 C。(解析:应为“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 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译文:从光顺门进 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 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 臂以求供养佛骨。) 5.选 A。(解析:司马光不属唐宋八大家,应为曾巩。) 6.选 D。(解析:“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 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7.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每小题 5 分,共 10 分) 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 开导。(解析: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各 1 分,句意 2 分。)。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解析:状语后置句:喧于朝列。坐:因为。是:代词,这个原因。各 1 分,句 意 2 分) 译文: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 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 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 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 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 擅长应付世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 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市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 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 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己开导自 己。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 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 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 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 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 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 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 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 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 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 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 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 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
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 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 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 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 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 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 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 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 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 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 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5分)(1)拟人,(1分),太白星同他攀谈,并愿意为他打开天界门户。(1分) 2)以虚写实。(1分)作者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 倾谈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峰髙耸入云端雄姿。(2分) 9.(6分)(1)幻想神游天界,远离人世,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2 分) (2)理想不得实现、不被重用的苦闷之情。(2分) (3)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对光明理想世界的憧憬之情。(2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选考题(25分) 11.(1)选CEB(解析:选C得三分,E两分,B一分。分析:A:没有“心理描写”; “不期待”词意较严重,“我”对张嫂更信任,只是没想到她能做得那么好,突 出惊喜之情:D:“两面性”“区别对待”有误,张嫂本性善良,只是基于李家两老 对她的不信任,她不太愿意多接触。) (2)对比手法(2分)①写张嫂对我与李老太太的不同态度,用李老太太的狭隘、 好猜忌鲜明地反衬出张嫂的形象(2分);②“我”的萎靡、闲散与张嫂的勤劳、 坚强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张嫂这一形象的社会内涵和意义(2分)。(共6分,从 其它角度来答,意思对即可) (3)勤恳能干;善良正直;乐观坚强:爱憎分明;任劳任怨;质朴坚韧。(共6 分。每个要点1分。) (4)作者通过塑造了张嫂这一质朴坚韧,勤劳善良品格的人物形象(2分),其实 是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表达了对中国劳动妇女由衷赞扬(2分);真实的反 映了抗战时期后方努力生产支持抗战的社会现实;(2分)反衬了知识分子(或“我”) 的性格弱点,促使知识分子自省、奋发。(2分)(共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12.(1)选EBA(解析:选A得三分,B得两分,A得一分。A:杨绛作品未涉及“文
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 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 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 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 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 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 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 奖掖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 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 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 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8.(5 分)(1)拟人,(1 分),太白星同他攀谈,并愿意为他打开天界门户。(1 分) (2)以虚写实。(1 分)作者没有直接刻画太白峰的高峻雄伟,只是写他和太白星 倾谈的情景,就生动鲜明地表现出太白峰高耸入云端雄姿。(2 分) 9.(6 分)(1)幻想神游天界,远离人世,表现出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2 分) (2)理想不得实现、不被重用的苦闷之情。(2 分) (3)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对光明理想世界的憧憬之情。(2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1)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四)选考题(25 分) 11. (1)选 CEB(解析:选 C 得三分,E 两分,B 一分。分析:A:没有“心理描写”; B:“不期待”词意较严重,“我”对张嫂更信任,只是没想到她能做得那么好,突 出惊喜之情;D:“两面性”“区别对待”有误,张嫂本性善良,只是基于李家两老 对她的不信任,她不太愿意多接触。) (2)对比手法(2 分)①写张嫂对我与李老太太的不同态度,用李老太太的狭隘、 好猜忌鲜明地反衬出张嫂的形象(2 分);②“我”的萎靡、闲散与张嫂的勤劳、 坚强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张嫂这一形象的社会内涵和意义(2 分)。(共 6 分,从 其它角度来答,意思对即可) (3)勤恳能干;善良正直;乐观坚强;爱憎分明;任劳任怨;质朴坚韧。(共 6 分。每个要点 1 分。) (4)作者通过塑造了张嫂这一质朴坚韧,勤劳善良品格的人物形象(2 分),其实 是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表达了对中国劳动妇女由衷赞扬(2 分);真实的反 映了抗战时期后方努力生产支持抗战的社会现实;(2 分)反衬了知识分子(或“我”) 的性格弱点,促使知识分子自省、奋发。(2 分)(共 8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12.(1)选 EBA(解析:选 A 得三分,B 得两分,A 得一分。A:杨绛作品未涉及“文
艺理论”;C:“正面表现”应为“侧面表现”;D:“语言华丽”应为“语言朴实”) (2)(一)“最贤的妻”:①作为妻子,在工作、生活上全力支持丈夫,甘做 灶下婢”,辅佐钱钟书完成杰作,尽到了贤妻的责任。②晚年,面对女儿和丈 夫的离世,内心罕见地沉稳和强大。百岁髙龄整理出版钱钟书的手稿和笔记。这 些都让人肃然起敬!(二)“最才的女”:①戏剧创作,成果丰硕,赢得夏衍的高 度评价,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等作品。②散文:《干校六记》 写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获得高度评价。晚年 出版《我们仨》写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96岁高 龄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 “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③自学西班牙文,穷二十年 之功力,翻译《堂吉诃德》,成就最经典译本。④长篇小说《洗澡》,被施蛰存誉 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写出一点给一分,共6分) (3)①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 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②杨绛虽然在清华没拿到硕士学位,但她一路旁听, 路自修,坐拥书城,遍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 ③文革期间,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还特意把便池帽擦得 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④在干校时期,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 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⑤钱钟书去世 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髙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 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每点两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4)①生活态度上的不争:面对逆境泰然处之,被当作“牛鬼蛇神”剃“阴阳 头”,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把污垢重重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把便池帽擦得一尘 不染并坐在上面看书;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文革 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2分)②文学作品上的不争:杨绛文 字干净纯粹,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 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如一壶清茶。(2分)③精神上 的不争:不追求名利。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 拒一切媒体的采访;钱钟书去世后,她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八百多万元的稿费 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九十岁寿辰时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避寿”(2 分)正因为“不争”,杨绛先生才活出了智慧,精彩,成功,长寿。面对纷繁的现 实生活,我们也要学习杨绛先生的“不争”,在困境中泰然处之,不汲汲于名利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才能活出真我,发展自我。(2分)(共8分, 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3.选C。(解析:①不绝如缕:表示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 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不能用 来形容人群众多。本题使用错误。②劳苦功高: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 功劳。本题使用正确。③长歌当哭:是以放声歌唱代替痛哭,指用诗文排解心中 的悲哀愤懑之情。本题使用正确。④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常用于否定形式。 本题用于肯定形式,使用错误。⑤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语境中仅表达“自由”之意,不含贬义,使用 错误。⑥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本题使 用正确。) 14.选D。(解析:A:语意不明:“值得商榷”的是“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
艺理论”;C:“正面表现”应为“侧面表现”;D:“语言华丽”应为“语言朴实”) (2) (一)“最贤的妻”: ①作为妻子,在工作、生活上全力支持丈夫,甘做 “灶下婢”,辅佐钱钟书完成 杰作,尽到了贤妻的责任。 ②晚年,面对女儿和丈 夫的离世,内心罕见地沉稳和强大。百岁高龄整理出版钱钟书的手稿和笔记。这 些都让人肃然起敬!(二)“最才的女”: ①戏剧创作,成果丰硕,赢得夏衍的高 度评价,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游戏人间》等作品。②散文:《干校六记》 写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发表后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获得高度评价。晚年 出版《我们仨》写对丈夫和女儿最深切绵长的怀念,感动了无数中国人。96 岁高 龄推出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探讨人生的价值和灵魂的去向,被评论家称赞: “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③自学西班牙文,穷二十年 之功力,翻译《堂吉诃德》,成就最经典译本。④长篇小说《洗澡》,被施蛰存誉 为“半部《红楼梦》加上半部《儒林外史》”。(写出一点给一分,共 6 分) (3)①小时候,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迷恋书里的世界,中英文的都拿来啃,读 书迅速成为她最大的爱好。②杨绛虽然在清华没拿到硕士学位,但她一路旁听, 一路自修,坐拥书城,遍 读乔叟以降的英国文学,还不时和丈夫展开读书竞赛。 ③文革期间,社科院女厕所被她擦得焕然一新,毫无秽气,还特意把便池帽擦 得 一尘不染,闲时就坐在上面掏出书看。④在干校时期,杨绛白天看管菜园,她就 利用这个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⑤钱钟书去世 后,杨绛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高达八百多万元的稿费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 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每点两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给满分) (4)①生活态度上的不争:面对逆境泰然处之,被当作“牛鬼蛇神”剃“阴阳 头”,第二天照常出门买菜,把污垢重重的厕所擦得焕然一新,把便池帽擦得一尘 不染并坐在上面看书;年近六十被下放干校,她总是笑嘻嘻地坚持学习;“文革” 中备受折磨时仍坚持完成译著《堂吉诃德》。(2 分)②文学作品上的不争:杨绛文 字干净纯粹,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 怨恨,就这么淡淡地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如一壶清茶。(2 分)③精神上 的不争:不追求名利。她隐于世事喧哗之外陶陶然专心治学,低调至极,几乎婉 拒一切媒体的采访;钱钟书去世后,她以全家三人的名义,将八百多万元的稿费 和版税全部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九十岁寿辰时躲进清华大学招待所“避寿”。(2 分)正因为“不争”,杨绛先生才活出了智慧,精彩,成功,长寿。面对纷繁的现 实生活,我们也要学习杨绛先生的“不争”,在困境中泰然处之,不汲汲于名利,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才能活出真我,发展自我。(2 分)(共 8 分, 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13.选 C。(解析:①不绝如缕:表示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 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 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不能用 来形容人群众多。本题使用错误。②劳苦功高:出了极大的力气,立下了很大的 功劳。本题使用正确。③长歌当哭:是以放声歌唱代替痛哭,指用诗文排解心中 的悲哀愤懑之情。本题使用正确。④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 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也有只能看到背影,看不清头部的意思。常用于否定形式。 本题用于肯定形式,使用错误。⑤为所欲为: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很随意,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般指贬义)。语境中仅表达“自由”之意,不含贬义,使用 错误。⑥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本题使 用正确。) 14. 选 D。(解析:A:语意不明:“值得商榷”的是“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