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石室中学高2008级2006--2007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第Ⅰ卷的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3.阅卷时会根据卷面和书写酌情加减分 试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嗜(shi)好怪癖(pi) 矫(jiao)正熠(yi)熠发光 B.编(zun)禅(shan)让瑕疵(c)-(yang)怏不乐 C.勾(gu)当tian)淡濒(bn)临数(shuo)见不鲜 D.睿(rui)智f(ru)大瞰(kan)大煞(sh)风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勒令累赘高风亮节直接了当根深蒂固 B.驱谴显赫心悦诚服泰然自若星辉斑斓 C.怜悯敷衍怨天由人郁郁寡欢蒸蒸日上 D.修葺社稷踌躇满志朔风凛冽大名鼎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锡近现代最辉煌、最令人自豪的就是工商业的发展,收藏这方面的文物全为见证历 后人 2006年9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78%,不低于去年的水平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③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 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 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 A.留传截至固然 留传截止当然 C.流传截至当然 D.流传截止固然 4.下列各句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 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B.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 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C.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 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李白的乐府和歌行仿佛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 泻而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洋药物正成为当今海洋综合考察及天然药物开发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的 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B.一年一度的东江市第十五届集邮活动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副市长到
1 成都石室中学高 2008 级 2006--2007 学年度上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1.本试卷满分 l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第 I 卷的答案请填涂在机读卡上,第Ⅱ卷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3.阅卷时会根据卷面和书写酌情加减分。 试 题 卷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分) 一、(18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嗜(shì)好 怪癖(pì) 矫(jiǎo)正 熠(yì)熠发光 B.编纂(zuǎn) 禅(shàn)让 瑕疵(cī) 怏(yàng)怏不乐 C.勾(gōu)当 恬(tián)淡 濒(bīn)临 数(shuò)见不鲜 D.睿(ruì)智 偌(ruò)大 俯瞰(kàn) 大煞(shà)风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勒令 累赘 高风亮节 直接了当 根深蒂固 B.驱谴 显赫 心悦诚服 泰然自若 星辉斑斓 C.怜悯 敷衍 怨天由人 郁郁寡欢 蒸蒸日上 D.修葺 社稷 踌躇满志 朔风凛冽 大名鼎鼎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无锡近现代最辉煌、最令人自豪的就是工商业的发展,收藏这方面的文物全为见证历 史, 后人。 ② 2006 年 9 月,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 78%,不低于去年的水平,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 ③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 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 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 A.留传 截至 固然 B.留传 截止 当然 C.流传 截至 当然 D.流传 截止 固然 4.下列各句加点熟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江南书苑位于蜀山区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生活设施完善,占尽天时、地利, 当仁不让地成为该地区房产板块中的一颗新星。 B.搞经济开发区占一点地,也在情理之中,可这个镇的领导借开发之名行卖地营私之 实,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就使农民难以忍受了。 C.这部号称投资上亿的影片,尽管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都很难让人满意,但瑕不掩 瑜,它的布景和服装仍深受观众好评。 D.李白的乐府和歌行仿佛行云流水,感情喷涌而出时,便如黄河之水,奔腾千里,一 泻而下。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海洋药物正成为当今海洋综合考察及天然药物开发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的 药用价值正在被推广和发现。 B.一年一度的东江市第十五届集邮活动日主会场活动今天在邮电大厦举行,副市长到
会表示祝贺。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 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 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 歌》和《琵琶行》,唐玄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足 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 B.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是唐朝时发展成熟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 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其中律诗每首四联,每两句为一联, 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 押可不押 C.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近体乐府。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 制歌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词婉丽柔美,含 蓄蕴藉,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慷慨激昂,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 疾等 D.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长篇 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与巴尔扎克生活于同一时 代,同一城市的雨果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的创作成就的是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在概括《大长今》时用的一个概念:“韩国宫廷历史小说”。这种从 题材出发的把握存在这样的缺陷: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写烧饭 都可以写出艺术魅力,也都可以写得很乏味。所以,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围 绕“重大题材”来讨论文学艺术问题,还是今天又有评论家提出“应该多写底层人民”,在 我看来,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也没有接触到中 国的文学和影视市场那么容易被“西流”、“韩流”侵袭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我们写得“不 怎么样”,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都是没有多少用的。 所以我以为,《大长今》的魅力来自编导将“美丽”、“感人”、“启迪”融汇在一起 的完整美一一按照我的文学观,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才是真正完整 的好作品。因为“启迪”是对“好看”的穿越,那就是“不仅仅好看”、“不仅仅感人” 审美的张力和深度就出来了。而这,要靠小说作者,乃至电视剧编导在作品整体立意上的“原 创性努力” 所谓“原创性立意”,在《大长今》中,是指材料可以来自其它国家的文化,但结构和 性质已经独有。它可以有儒家“温良”的材料,但性质并不将这种“温良”依附于群体规范 和要求,而是做“最好的努力”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始终坚执自己的这一信念;它可以有日 本式的“内敛”,但并不让这种“内敛”爆发导致对他人的伤害,相反,它将崔尚宫这样的 “罪人”引向面对“最好的人”的自我忏悔:它可以有东方女性的“含蓄”,但这种“含 蓄”不是中国女性王琦瑶(《长恨歌》)、林黛玉(《红楼梦》)那样的“忍受”和“软弱”, 也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它可以有现代时尚青年喜欢的“漂 亮”和“美丽”,但她既不刻意让他人注意自己的这种美丽,也不在意他人赞美和贬损这种 2
2 会表示祝贺。 C.为方便广大学生及家长了解国家教育收费政策,接受广大群众对教育乱收费问题的 投诉或举报,教育部日前开通了教育乱收费举报电话。 D.人的素质的提高,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上,也体现在精神生 活和思想素质的提高上。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理论奠基人和倡导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能代表他的诗歌成就的是长篇叙事诗《长恨 歌》和《琵琶行》,唐玄宗在《吊白居易》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足 见这两首诗流传之广。 B.近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它是唐朝时发展成熟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 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其中律诗每首四联,每两句为一联, 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和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 押可不押。 C.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近体乐府。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 制歌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豪放两派。婉约词婉丽柔美,含 蓄蕴藉,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慷慨激昂,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 疾等。 D.法国 19 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创作的主要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长篇 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和《高老头》是其中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与巴尔扎克生活于同一时 代,同一城市的雨果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的创作成就的是 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我注意到一些评论在概括《大长今》时用的一个概念:“韩国宫廷历史小说”。这种从 题材出发的把握存在这样的缺陷:无论是写历史,还是写现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写烧饭, 都可以写出艺术魅力,也都可以写得很乏味。所以,无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文艺理论围 绕“重大题材”来讨论文学艺术问题,还是今天又有评论家提出“应该多写底层人民”,在 我看来,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也没有接触到中 国的文学和影视市场那么容易被“西流”、“韩流”侵袭的原因。那就是:如果我们写得“不 怎么样”,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都是没有多少用的。 所以我以为,《大长今》的魅力来自编导将“美丽”、“感人”、“启迪”融汇在一起 的完整美一一按照我的文学观,在好看和打动人后面,一定有启迪人的东西,才是真正完整 的好作品。因为“启迪”是对“好看”的穿越,那就是“不仅仅好看”、“不仅仅感人”, 审美的张力和深度就出来了。而这,要靠小说作者,乃至电视剧编导在作品整体立意上的“原 创性努力”。 所谓“原创性立意”,在《大长今》中,是指材料可以来自其它国家的文化,但结构和 性质已经独有。它可以有儒家“温良”的材料,但性质并不将这种“温良”依附于群体规范 和要求,而是做“最好的努力”的创造性自我实现,始终坚执自己的这一信念;它可以有日 本式的“内敛”,但并不让这种“内敛”爆发导致对他人的伤害,相反,它将崔尚宫这样的 “罪人”引向面对“最好的人”的自我忏悔;它可以有东方女性的“含蓄”,但这种“含 蓄”不是中国女性王琦瑶(《长恨歌》)、林黛玉(《红楼梦》)那样的“忍受”和“软弱”, 也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它可以有现代时尚青年喜欢的“漂 亮”和“美丽”,但她既不刻意让他人注意自己的这种美丽,也不在意他人赞美和贬损这种
美丽,更让年青的俊男俊女们思考“美丽不是化装的,而是从信念和心灵生长出来的”这个 启示性问题,所以流放着的疲惫的长今又怎能不美丽?她可以有中国、日本、台湾电视剧中 都有的母子、父子、男女之情,并用母爱打动人,但把最深刻的爱理解为“成全对方做她自 己想做的事”,却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可能把爱理解为“占有”和“结合”的观众的心灵。这 种创造,来自编导对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精神内涵,有了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东方性理解。 即,一种默默的、含蓄的、温爱的、坚执的创造性自我努力,是如何在一种不可能的环境中 绽放成从根到叶均美丽不败的花朵的.这种“理解”不仅游荡在《大长今》的所有情节和场 景中,而且也就是韩国文化精神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并由此展开和穿透作品内的 人物、故事、细节和意境。我想,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 所谓“文学性”和“艺术性”高,原因也就在这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大长今的整体美》,有改动) 7.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一句中“工具 化”是指过去曾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B.“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一句中的“写什么” 指的是选择写作的题材,“怎么写”’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安排。 C.“所谓‘原创性立意’”中的“原创性立意”指的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在汲取 别国民族文化精华时有独立的理解,注重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D.“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一句中的“怎么样”指 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给人启迪。 8.下列关于《大长今》的评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大长今》好看和打动人的人物、故事、细节的后面,有着一种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 的精神内涵。 B.《大长今》极具魅力的完整美来源于创作者在作品整体立意上的所付出的“原创性 努力”。 C.《大长今》中关于最深刻的爱的“理解”能震撼那些把爱理解为“占有”和“结合” 的观众。 D.《大长今》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取决于韩国文化精神及其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 自我定位。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大凡优秀的文学创作需要考虑的是“写得怎么样”,而不是“写什么”或者“怎么 B.信念与心灵是艺术形象的灵魂,是艺术形象美丽的源泉,例如流放的疲惫的大长今 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都因美好的心灵而让读者深爱。 C.韩国文化是对其他诸如中国、日本东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很多方面有令人 感动的创造性诠释。 中华民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也曾是大韩民族的老师,如今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更需要再树民族精神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李文博传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开皇①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②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
3 美丽,更让年青的俊男俊女们思考“美丽不是化装的,而是从信念和心灵生长出来的”这个 启示性问题,所以流放着的疲惫的长今又怎能不美丽?她可以有中国、日本、台湾电视剧中 都有的母子、父子、男女之情,并用母爱打动人,但把最深刻的爱理解为“成全对方做她自 己想做的事”,却深深震撼着每一个可能把爱理解为“占有”和“结合”的观众的心灵。这 种创造,来自编导对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精神内涵,有了不同于中国和日本的东方性理解。 即,一种默默的、含蓄的、温爱的、坚执的创造性自我努力,是如何在一种不可能的环境中 绽放成从根到叶均美丽不败的花朵的.这种“理解”不仅游荡在《大长今》的所有情节和场 景中,而且也就是韩国文化精神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自我定位,并由此展开和穿透作品内的 人物、故事、细节和意境。我想,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 所谓“文学性”和“艺术性”高,原因也就在这里。 (摘自《文汇读书周报·大长今的整体美》,有改动) 7.对文中加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均没有接触到中国文学艺术过去被工具化、今天被边缘化的原因”一句中“工具 化”是指过去曾把文学作品当作政治宣传的工具。 B.“无论转换‘写什么’,还是琢磨创作方法上的‘怎么写’”一句中的“写什么” 指的是选择写作的题材,“怎么写’’指的是作品的结构安排。 C.“所谓‘原创性立意’”中的“原创性立意”指的是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在汲取 别国民族文化精华时有独立的理解,注重体现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内涵。 D.“这才是《大长今》写得‘怎么样’的最重要的审美之源”一句中的“怎么样”指 的是文学艺术作品是否吸引人,感动人,能否给人启迪。 8.下列关于《大长今》的评说,不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大长今》好看和打动人的人物、故事、细节的后面,有着一种笼罩全剧的韩国民族 的精神内涵。 B.《大长今》极具魅力的完整美来源于创作者在作品整体立意上的所付出的“原创性 努力”。 C.《大长今》中关于最深刻的爱的“理解”能震撼那些把爱理解为“占有”和“结合” 的观众。 D.《大长今》的“文学性”与“艺术性”取决于韩国文化精神及其在今天世界格局中的 自我定位。 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大凡优秀的文学创作需要考虑的是“写得怎么样”,而不是“写什么”或者“怎么 写”。 B.信念与心灵是艺术形象的灵魂,是艺术形象美丽的源泉,例如流放的疲惫的大长今、 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都因美好的心灵而让读者深爱。 C.韩国文化是对其他诸如中国、日本东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在很多方面有令人 感动的创造性诠释。 D.中华民族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也曾是大韩民族的老师,如今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 发扬光大民族文化,更需要再树民族精神。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李文博传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耿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开皇①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2 帷中披捡史书,并察己行
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 后值秘书内省,典校坟籍③,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 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敏惮焉。道恒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 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 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 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 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 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 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选自《隋书·李文博传》,有删节) 【注】①开皇:隋文帝年号。②听事:厅堂。官府治事之所。③坟籍:泛指古代的典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乱世 B.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 晏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C.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逾:越过 D.论者以此贵之 贵:显贵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耿直”的一组是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 ②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③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④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⑤⑥B.②④⑤C.②③⑥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朝廷总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可干,就调出做县丞 几年不升迁,后薛道衡遇到他,才让他做了从事。 B.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让他纠察自己行事上的过失,由 于李文博评论政事中肯,薛道衡对他的话欣然听取 C.房玄龄的话引起了李文博的强烈感慨,并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地现实,认为应当从 根本上治理朝廷 D.李文博能保守清高的节操,不胡乱地交往宾客,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人 们都很敬畏他 第II卷(共114分) 四、(28分) 13.文言文翻译(10分) (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2分) 译文: ②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3分) 译
4 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 后值秘书内省,典校坟籍○3 ,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不妄通宾客, 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道恒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 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道衡为司吏大 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 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 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 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 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选自《隋书·李文博传》,有删节) 【注】①开皇:隋文帝年号。②听事:厅堂。官府治事之所。○3 坟籍:泛指古代的典籍。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每读书至治乱得失 治:整治乱世 B.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 晏如:平静安定的样子 C.虽衣食乏绝,而清操逾厉 逾:越过 D.论者以此贵之 贵:显贵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文博“贞介耿直”的一组是 ①守道居贫,晏如也 ②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3 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 ④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 ⑤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 ⑥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文博虽明了古今治政得失,然而朝廷总没有适合他的官职可干,就调出做县丞, 几年不升迁,后薛道衡遇到他,才让他做了从事。 B.吏部侍郎薛道衡让李文博在听事帷中披检书史,并让他纠察自己行事上的过失,由 于李文博评论政事中肯,薛道衡对他的话欣然听取。 C.房玄龄的话引起了李文博的强烈感慨,并尖锐地指出朝廷混乱地现实,认为应当从 根本上治理朝廷。 D.李文博能保守清高的节操,不胡乱地交往宾客,又能用礼法严格要求自己,所以人 们都很敬畏他。 第 II 卷 (共 114 分) 四、(28 分) 13.文言文翻译(10 分) (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2 分) 译文: ②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 (3 分) 译 :
2)把下面课本中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③后秦击再者再,李牧连却之。(2分) 译文: ④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全诗围绕“幽居初夏”中的“幽”字展开,试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幽”这一 特点的?(6分) 15.默写(10分)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清楼梦好,难赋深情。(姜夔《扬州慢》) 4)塞上长城空白许, (陆游《书愤》) (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10)历览前贤国与家, (李商隐《咏史》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20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 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 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 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
5 (2)把下面课本中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后秦击再者再,李牧连却之。(2 分) 译文: ○4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3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注]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2 分) 答: . (2)全诗围绕“幽居初夏”中的“幽”字展开,试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写出“幽”这一 特点的?(6 分) 答: . 15.默写(10 分) (1) ,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2)出师未捷身先死, 。 (杜甫《蜀相》) (3) ,清楼梦好,难赋深情。 (姜夔《扬州慢》) (4)塞上长城空白许, 。 (陆游《书愤》) (5)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昆山玉碎凤凰叫, 。 (李贺《李凭箜篌引》) (8) ,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9) ,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 (1O)历览前贤国与家, 。 (李商隐《咏史》) 五、(22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20 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贾平凹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像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 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可 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 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好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也能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园,却无松竹流泉;及上了
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雏《山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 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 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雏,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 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 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 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 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一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 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 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 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 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 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 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 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 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而上 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 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 襟;“薪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 “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 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 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 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 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 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 在于思想一一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6.“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这里的“王维”指的是什么?“心间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 辉”,“月辉”的含义是什么?( 1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 育情操的‘胎盘”,结合这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风霜雨雪”“刀斧虫雀”是指 ②“化作了……涵美情操的‘胎盘’”的意思是: (2分) 18.请分别简要概括作者在自己人生的哪些不同阶段阅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仕么样的不 同感受。(6分)
6 华山、峨眉山,并且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雏《山 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情结。一段时 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林泉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 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雏,就了却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 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 “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 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的一生,苦也罢, 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一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 “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 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 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 棵松树,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 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树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 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 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 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 什么?且让他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④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极物理,行而上 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 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 襟;“薪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 “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是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 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 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 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才便有了他“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的情怀,也便有了 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⑤“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 春水细流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 在于思想一一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6.“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这里的“王维”指的是什么?“心间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 辉”, “月辉”的含义是什么?( 答:(1) (2) 17.作者在第三段中说“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 育情操的‘胎盘”,结合这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4 分) ①“风霜雨雪”“刀斧虫雀”是指 (2 分) ②“化作了……涵美情操的‘胎盘’”的意思是: 。 (2 分) 18.请分别简要概括作者在自己人生的哪些不同阶段阅读王维《山居秋暝》的什么样的不 同感受。(6 分) (1) (2)
19.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请分析这样写的作 用和好处。(4分)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 人化描写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B.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小时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 然不懂,反而使“乡野情致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儿童不宜过早学习唐诗,死记硬背更是 无济于事。 C.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木中的 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 聚”的特点。 E.贾平凹的散文以率性、朴实见长,内容广泛。社会人生的体察,内心情感的变化 人生哲理的感悟都可入文,本文体现了他的这种散文风格。 六、(4分) 21.下面的词句诗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 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4分) ①辛辛苦苦②数半生三十多年③浩浩荡荡④放怀一笑⑤是亦足矣 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⑦吾其归乎⑧流播四方 答:上联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 下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国庆的时候 就是中秋的时候 中秋的时候,就是生日的时候 终于十八岁了 想想,有些伤感和无奈 岁月如流水,真可怕 十八岁,是一个好大的分水岭 十八岁,法定就成年了 可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依然是一个脆弱的孩子 依然要靠父母,依然要靠朋友,依然要靠 不过,依靠别人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 至少依靠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没有依靠要强 真的,情愿,能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读了这位同龄人的十八岁生日感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7 (3) 19.作者把王维和爱因斯坦联系起来,认为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请分析这样写的作 用和好处。(4 分) 20.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 A.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托明月清泉,寄托自己对人生境界的追求。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 人化描写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内容和主题,语言典雅而含蓄,富有美感。 B.文章开头作者写自己小时读王维的《山居秋暝》,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 然不懂,反而使“乡野情致更模糊了”,目的是说明儿童不宜过早学习唐诗,死记硬背更是 无济于事。 C.作者用翠华池边那棵松树、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碑林前的唐槐等“树木中的 祖宗”和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构成对比,从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D.这篇文章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材料信手拈来,但始终以作者对“不惜以自己的尊 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小人的抨击为线索,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 聚”的特点。 E.贾平凹的散文以率性、朴实见长,内容广泛。社会人生的体察,内心情感的变化, 人生哲理的感悟都可入文,本文体现了他的这种散文风格。 六、(4 分) 21.下面的词句诗清代文学家俞樾临终前撰写的自挽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为上下两 联,每联的开头已给出,将序号填写在每联后的横线上。(4 分) ①辛辛苦苦 ②数半生三十多年 ③浩浩荡荡 ④放怀一笑 ⑤是亦足矣 ⑥著二百五十余卷书 ⑦吾其归乎 ⑧流播四方 答:上联 生无补于时死无关乎数, . 下联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七、(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国庆的时候 就是中秋的时候 中秋的时候,就是生日的时候 终于十八岁了 想想,有些伤感和无奈 岁月如流水,真可怕 十八岁,是一个好大的分水岭 十八岁,法定就成年了 可是,没有人比我更清楚 依然是一个脆弱的孩子 依然要靠父母,依然要靠朋友,依然要靠…… 不过,依靠别人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呢 至少依靠不是什么坏事,总比没有依靠要强 真的,情愿,能做一个长不大的孩子 读了这位同龄人的十八岁生日感言,你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呢?
请以“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
8 请以“靠”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