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2007.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 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 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 泽而渔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 几乎是呼之欲出 C.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 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 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 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B.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 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一些人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给他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给他种种痛苦 的折磨,直至被迫退职回乡。 3.把下列4句话填人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 ;杨朱的贵我 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苟子的君子式人格, 再有 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 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惠州市 2007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2007.1)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1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 考号等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 写在答题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 分) A.我们有很多遗产管理者太急功近利,他们把遗产定性为旅游资源,进行竭. 泽而渔 ...式的开发,这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B.她提问时,总会把脸转向他。她的问题不难,又同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 几乎是呼之欲出 ....。 C.荒诞戏剧没有戏剧冲突,故事情节支离破碎 ....,人物语言也颠三倒四,却更 真实地反映现实的某些状况。 D.经过艰苦努力,他果然不负众望 ....,挽救了这家濒临倒闭的企业,并因此获 得市“劳动模范”奖章。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 分) A.阅读文章,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目的,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 据,或感受文章情感。 B.为了防止这次财务大检查不走过场,部长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在财务检查中 首先要严格检查自己,作出表率。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为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一些人根据站不住脚的理由,给他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给他种种痛苦 的折磨,直至被迫退职回乡。 i 3.把下列 4 句话填人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 ;杨朱的贵我 人格, 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苟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 ;再有 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 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也 A.②④③①B.①④③②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4.下面文字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 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 不超过60字。(5分) (1)某月某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该同学。 (2)某月某日上课迟到20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党秩序。 (3)某月某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材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某月某日在”校园文化节”十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某月某日上课迟到5分钟。 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口”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 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要求.(6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2)清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两点建议: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你喜欢的 理由。 6.请参照例句,使用设问和借代手法,表现自己对所学某一门课程的喜爱。 (4分) 例句:何物最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提示〕反映的是旧时读书人对今加科举的向往。秋天乡试,春天会试
③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也 A .②④③① B.① ④ ③ ② C .③ ④ ② ① D.③ ④ ① ② 4.下面文字是从某学生“成长记录”中节选的,请根据这些内容为该同学 写一段评价性文字。要求:评价要客观,语气要委婉,有利于该同学的发展, 不超过 60 字。(5 分) (1)某月某日在值日时,与同学发生争执,并辱骂该同学。 (2)某月某日上课迟到 20 分钟,并且扰乱了课党秩序。 (3)某月某日在校外遇到一非法分子抢劫同学材物,挺身而出,将其制止。 (4)某月某日在”校园文化节”十一曲萨克斯精彩绝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5)某月某日上课迟到 5 分钟。 5.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口”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 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要求.( 6 分) (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2)清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两点建议: (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你喜欢的 理由。 6.请参照例句,使用设问和借代手法,表现自己对所学某一门课程的喜爱。 (4 分) 例句:何物最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提示〕 反映的是旧时读书人对今加科举的向往。秋天乡试,春天会试
、古诗文背诵、阅读(33分) 7.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3小题,6分) ①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 牛星》) ②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子《劝学》)③古之学者必有师, 。人非生 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终不解矣。《韩愈 《师说》) 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 《赤壁赋》) 8.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②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9~13题。(20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 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 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 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 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举重其执节,竟不 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干 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二、古诗文背诵、阅读(33 分) 7 .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 3 小题,6 分) ①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迢迢牵 牛星》) ②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 (荀 子《劝学》)③ 古之学者必有师,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人非生 而知之者,孰能无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不解矣。《韩愈 《师说》 ) ④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苏轼 《赤壁赋》) 8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7 分)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 本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 3 分) ② 本诗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试作赏析。 ( 4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9 ~13 题。(20 分) 刘世让,字元钦,雍州澧泉人也。仕隋徽仕郎。高祖入长安,世让以湋川归 国,拜通议大夫。时唐弼余党寇扶风,世让自请安辑,许之,俄得数千人。复为 安定道行军总管,率兵以拒薛举,战败,世让及弟宝俱为举军所获。举将至城下, 令绐说城中曰:“大军五道已趣长安,宜开门早降。”世让伪许之,因告城中 曰: “贼兵多少,极于此矣。宜善自固,以图安全。” 举重其执节,竟不 之害。太宗时屯兵高庶,世让潜遣宝逃归,言贼中虚实。高祖嘉之,赐其家帛千 匹。及贼平,得归,授彭州刺史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祟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 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 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日 卿往 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 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汘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 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汘令元璛来说之世让厉声日大丈夫奈何为 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 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 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 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日:“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 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汘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 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一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 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 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寻领陕东道行军总管,与永安王孝基击吕崇茂于夏县,诸军败绩,世让 与唐俭俱为贼所获。狱中闻独孤怀恩有逆谋,逃还以告高祖。时高祖方济河,将 幸怀恩之营,闻难惊曰:“刘世让之至,岂非天命哉!”因劳之曰: “卿往 陷薛举,遣弟潜效款诚,今复冒危告难,是皆忧国忘身也。”寻封弘农郡公,赐 庄一区,钱百万。 累转并州总管,统兵屯于雁门。突厥处罗可汗与高开道、苑君璋合众攻 之,甚急。鸿胪卿郑元寿先使在蕃,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 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将之任,高祖问以备边之策,世 让答曰:“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如臣所计,请于崞城置一智勇之将, 多储金帛,有来降者厚赏赐之,数出奇兵略其城下,芟践禾稼,败其生业。不出 岁余,彼当无食;马邑不足图也。”高祖曰:“非公无所任者。”乃使驰驿往经 略之。突厥惧其威名,乃纵反间,言世让与可汗通谋,将为乱。高祖不之察,遂 诛世让,籍没其家。贞观初,突厥来降者言世让初无逆谋,始原其妻子。 ——选自《旧唐书•刘世让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军五道已趣.长安 趣:趋向,奔赴 B.累转.并州总管 转:调任 C.非公无所任.者 任:信任 D.籍.没其家 籍:登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率兵以.拒薛举 ②挟飞仙以.遨游 B.①因.告城中日 ②不如因.善遇之 c.①高祖不之.察 ②句读之不.知 D.①是皆忧国忘身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世让有勇有谋,他假装答应薛举,却趁机告诉城中人,敌兵最多不过如此, 好好防守,以保证安全。 B.世让听说怀恩有叛逆的阴谋,冒死从狱中逃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高祖。 高祖很是感激,封他为弘农郡公,并赏赐了田地和钱财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 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 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12.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可汗令元璿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 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与鉴赏(33分) (一)(必考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 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 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 丶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 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 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 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岀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 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干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
C.世让在抗击突厥方面很有谋略,即将去广州赴任时,被高祖委以重任,前 往边界抗击突厥。 D.本文侧重表现世让智勇双全、精忠报国的一面,作者对其劳苦功高却被无 端杀害的遭遇深表同情。 12.请用“I”为文中加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 分) 可汗令元璹来说之世让厉声曰大丈夫奈何为夷狄作说客耶经月余 虏乃退未几召拜广州总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举重其执节,竟不之害。(3 分) (2)突厥南寇,徒以马邑为其中路耳。(3 分) (3)数出奇兵略其城下(2 分) 三、现代文阅读理解与鉴赏(33 分) (一)(必考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我国古代的咏花词的类型,虽然达到了逼真、传神的艺术境界,但多侧重 于表现自然。更多的咏花词佳作侧重于表现感情。由感官向心灵开拓,审美对象 便由形象转向意象,由目接之景转为神遇之景,诗境便由“物境”转为“意境”。 在创作上,追求表现审美主体心灵感受的“韵味”,通过超视听的心灵(或称“第 六感官”)来把握对象。如陆龟蒙《白莲》云“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醉 时”,就体现了一种特有的韵味,诗人借此表达芳洁自赏而又寂寞凄清的心境, 这首诗打动人的魅力在于此。钟嵘《诗品》中说:“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 是诗之至也。”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其目的并非“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而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白莲欲坠的形象究竟是怎样的无关紧要,这里仅 以此富有韵味的意象传出一种心境罢了。又如姜夔《暗香》写寒梅云:“竹外疏 花,冷香入瑶席。”又云:“千树压,西湖寒碧。”皆是幽冷心境的意象表现
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 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 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 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 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 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 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 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 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 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 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 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 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 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14.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 项是(4分)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 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 味
有“得意忘象”之趣。如从形貌之似的角度去落实,往往是不可捉摸的,那样去 鉴赏便要失去韵味,难免买椟还珠之讥。如司空图所云:“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乎已违。”故我们读这类诗词,更不可仅仅注意花卉形象的描摹, 诗人已不是着眼于“目击可图”之境,而意在“境外生境”。“境外生境”者, 于“物境”之外生出“意境”也。我们应力求通过品赏韵味进而领会意境,方不 负古人。故司马光云:“古人为诗,贵在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知。”(《诗人 玉屑》卷六引) 由物境引起内心触动,而将与它相似的内在情感投射到审美对象上,将自身 情感托之于外物,这就构成了咏花词的另一境界——“情境”。这已是“移情 作用”的表现,已经不完全是从审美感受的角度出发,而是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 外化,托之于花卉形象表现出来。在创作上常常采用比兴寄托的表达手段,“兴 者托事于物”,以情附物,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陈子昂《感遇》诗咏兰,以“岁 华尽摇落,劳意竟何成”寄寓时不我待、美人迟暮之叹;宋徽宗《燕山亭》咏杏 花,以“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寄予国破家亡、失身为虏之痛。工于寄 托者,皆善于闪烁其词,隐藏其旨,令读者于言外有所感触。寄意的深隐,以造 成情味的隽永。含蓄深沉,故耐人寻味。 14.对第一段中引用姜夔的诗、司空图和司马光的话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4 分) A.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传达给读者的往往是言外之意,即“得意忘象”之趣。 B.古代咏花诗词的佳作一般注意了从描摹客观自然而逐步转向表现主观感 情。 C.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注意欣赏和体会诗人在作品中表现的一种特有的韵 味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 意。 15.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 此而意在彼。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 的形象之中。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 的主观感情。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 优秀传统。16.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分)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 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 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 意 17.请简述“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的意思。(6分) (二)(选考题)(15分) 下面两篇文章,一篇是I散文(《冰雪里的灵魂》),一篇是Ⅱ传记选段(《我 的早年生活》),请在I、Ⅱ两者中选择一一篇阅读并回答文后的问题。(注意: 只能选择其中一篇后面的题目作答。不能跨篇选答)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冰雪里的灵魂 夏立君 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 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样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
D.鉴赏古代咏花诗词应该注意领会诗人所创设的一种艺术意境以及言外之 意。 15.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A.“咏花诗词的另一境界──情境”指作者内在心灵情绪的一种外化,是言在 此而意在彼。 B.一些追求诗品意境的诗人往往善于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寄托在对外物描绘 的形象之中。 C.引用陈子昂、宋徽宗的咏花诗是为了举例说明古代咏花诗词大多只是表现诗人 的主观感情。 D.咏花诗词常以景物作为思想感情的象征或寄托,这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歌的 优秀传统。16. 以下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 分) A.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源远流长,是历代文人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的源泉。 B.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作者都应追求逼真、神似的艺术表达效果,方能打 动读者。 C.作家尤其是诗人应该努力追求诗品的韵味,达到意境美,以满足读者的审美需 求。 D.鉴赏古诗要感受作者托于物外的景物描写,还要体味诗人隐藏其间的深沉的寄 意。 17.请简述“诗人的艺术追求也在于此’’的“此’’的意思。(6 分) (二)(选考题)(15 分) 下面两篇文章,一篇是 I 散文(《冰雪里的灵魂》),一篇是Ⅱ传记选段(《我 的早年生活》),请在 I、Ⅱ两者中选择-一篇阅读并回答文后的问题。(注意: 只能选择其中一篇后面的题目作答。不能跨篇选答) 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冰雪里的灵魂 夏立君 李陵小时候,祖父李广一定与他一块朗读过《诗经》中那篇有名的《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对诗意似懂非懂的李陵看着祖父微微翕动的 嘴唇,感到祖父的表情是那样深沉而又奇怪,祖父好似看到了血光冲天,好似看
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 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 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 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公元前99年秋天,李陵率五干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 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 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 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干步卒。单于让部队 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 时唯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 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岀一支箭,又抽岀一支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 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之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的 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空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土簇 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 望一眼天空的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 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 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 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 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 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 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勇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
到了无边雪原,好似看见了自己留在苍茫大地上的无数脚印。李陵从祖父的声调 里听出了这首诗的美。李广对李陵说:从前有一个人,离开家非常久非常久,当 他回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家没有了,他的家已经被人做田地来耕种了,黍和稷 都长得很高了。小李陵似乎明白了:人不能离家太久,更不能一辈子不回家。 公元前 99 年秋天,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击匈奴,出河西,临大漠。冬天 很快降临了,寒潮一阵一阵从漠北扑来。这是一个与他过不去的冬天。至浚稽山 一带,在两座峰峦之间,李陵部众与单于率领的三万匈奴骑兵遭遇。一场惨烈的 厮杀之后,单于很快发现他这三万骑兵竟不足以制服李陵五千步卒。单于让部队 后撤,很快调来八万余骑,摆成合围之势,紧紧咬住李陵。突围,突围!李陵此 时唯一的念头就是突围。英勇的将士击退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单于的包 围圈越勒越紧。李陵抽出一支箭,又抽出一支箭,快给我箭!可是,几乎在同时, 将士们的箭袋全都空了。五千将士的五十万之箭全飞向了匈奴人。从此,李陵的 一生都没有摆脱赤手空张空弓的感觉。他下令解散部队,各自突围。匈奴将士簇 拥着单于很快来到李陵跟前。李陵和单于互相看清了对方的面孔。李陵控住马, 望一眼天空的大地,望一眼南方,深深叹息一声,下马,投降! 李广如此忠义,他的孙子李陵却投降了。武帝对此耿耿于怀。那些从前 赞扬李陵的人现在都说李陵的坏话,他们知道皇帝愿意听什么。武帝问颇有些书 生气的司马迁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司马迁说:“李陵事亲极孝,与人交往恪守诚 信,为国家奋不顾身。这次出征,虽身陷绝境,但杀敌数量巨大。他不死,可能 是图谋将来有机会报答陛下……”武帝不喜欢这几句话,司马迁受了宫刑。不久, 李陵遭受灭族之祸,老母娇妻幼子弱弟都被杀掉了。……两千年来,面对李陵这 个名字,人们一直是一勇三叹。人们在心灵里为李陵辟出了隐秘的一角。体制总
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 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 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干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 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 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一样 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 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仼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 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 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 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散文》2002.11) 18.文中最后一段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请问李陵 给了人怎么异样的感受?(4分) 19.请分析第二段中战争场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文中多处提到“冰雪”。这“冰雪”有可能融化吗?联系原文谈谈你的 看法。(7分)
是塑造适合它需要的偶像,而李陵在体制的冷硬面孔之外。 李陵在匈奴生活了约二十年,最后死在那里。匈奴人埋葬了他,匈奴人 为他哭泣。他的躯体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一个蒙羞的灵魂,一个堆积着厚厚冰 雪的灵魂,一个插着无数把刀的灵魂,在两千多年前安息了。他埋骨在哪里谁也 不知道。重视葬地是农耕民族的传统,他已融入了游牧民族。而他前半生所在的 那个民族却不能忘记他。隔着两千多年的岁月,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一样 的感受?人们感受到了李陵灵魂里的冰雪。李陵似乎永远在历史深处沉思默想。 我感到历史一直在打扮李陵,但与打扮任何历史人物不同,人们念说着李陵时, 总是颤动着那根最敏感最多情的神经。面对李陵这个投降者,人心竟知道了羞愧。 人们企图以个人的方式,以一己的情感,融化李陵灵魂里的冰雪。而李陵在冰雪 中远去,远去。人们一直遥望着的,是那一个背影。 (《散文》2002.11) 18.文中最后一段说“李陵这个名字为什么总给人异样的感受?”请问李陵 给了人怎么异样的感受?(4 分) 19.请分析第二段中战争场面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 分) 20.文中多处提到“冰雪”。这“冰雪”有可能融化吗?联系原文谈谈你的 看法。(7 分)
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12岁,我就步 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 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 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 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 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土对我的拉丁文作文 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 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 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 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 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 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土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 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 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 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 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
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我的早年生活 丘吉尔 “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刚满 12 岁,我就步 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 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 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 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 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我进入哈罗公学的入学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校长威尔登博士对我的拉丁文作文 宽宏大量,证明他独具慧眼,能判断我全面的能力。这非常难得,因为拉丁文试 卷上的问题我一个也答不上来。我在试卷上首先写上自己的名字,再写上试题的 编号“1”,经过再三考虑,又在“1”的外面加上一个括号,因而成了〔1〕。 但这以后,我就什么也不会了。我干瞪眼没办法,在这种惨境中整整熬了两个小 时,最后仁慈的监考老师总算收去了我的考卷。正是从这些表明我的学识水平的 蛛丝马迹中,威尔登博士断定我有资格进哈罗公学上学。这说明,他能通过现象 看到事物的本质。他是一个不以卷面分数取人的人,直到现在我还非常尊敬他。 结果,我当即被编到低年级最差的一个班里。实际上,我的名字居全校倒 数第三。而最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两位同学没上几天学,就由于疾病或其他原因 而相继退学了。 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中,我继续待了近一年。正是由于长期在差班里待着,我获 得了比那些聪明的学生更多的优势。他们全都继续学习拉丁语、希腊语以及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