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文(2008.5) (广州市铁一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本试卷共8页,六道大题,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 3选择题(一、二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三、四、五、六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侪辈剂量济济一堂光风霁月B.眼睑验证横征暴敛勤俭节约 C.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D.寒伧创伤沧海桑田踉踉跄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李有为独闯广东,身无长物,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洁静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C.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电视台从早到晚直播实况;全国各地万人空巷,人人 盯著电视画面,倾听大会辩论 D.2007年,国际油价大涨,广东省各地闹油荒,政府拆东墙,补西墙,协调调度各地油源,最 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认真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 ②最近,世界上有些人把国际油价的上涨 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③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A.琢磨归咎以至 B.琢磨归罪以致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1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1 页 共 11 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试题 语 文(2008.5) (广州市铁一中学 高三语文备课组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本试卷共 8 页,六道大题,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3.选择题(一、二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型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 (三、四、五、六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的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 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侪.辈 剂.量 济.济一堂 光风霁.月 B.眼睑. 验.证 横征暴敛. 勤俭.节约 C.阐.释 忌惮. 箪.食壶浆 殚.精竭虑 D.寒伧. 创.伤 沧.海桑田 踉踉跄.跄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当年李有为独闯广东,身无长物 ....,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与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B.王洁静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设得有条不紊 ....。 C.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电视台从早到晚直播实况;全国各地万人空巷 ....,人人 盯著电视画面,倾听大会辩论。 D.2007 年,国际油价大涨,广东省各地闹油荒,政府拆东墙 ...,补西墙 ...,协调调度各地油源,最 终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 3.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考生在考试时遇到一时拿不准的题目,不要紧张,要冷静思考,仔细_____,认真寻求解决问 题的方法。 ②最近,世界上有些人把国际油价的上涨 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毫无道理的。 ③形势的发展十分迅速, 使很多人感到惊奇。 A.琢磨 归咎 以至 B.琢磨 归罪 以致
C.捉摸归罪以致 捉摸归咎以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牢 记这个真理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 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不仅热爱科学的人们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 科学的精神。 D.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就提笔写书,一些“神童”的做法未兔失之浮躁 二、本大题7小题,共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土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间 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日:“是也。”日:“能饮乎?″日:“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 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日:“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 读书识文字乎?”日:“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日:“吴 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日:"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 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 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 势。会王师入粵,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 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 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2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2 页 共 11 页 C.捉摸 归罪 以致 D.捉摸 归咎 以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盛的根本因素,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都牢 记这个真理。 B.央行负责人表示,可以通过保持存款利率不变而增加贷款利率的方法来缓解外汇储备增长过 快而带来的升值负担。 C.不仅热爱科学的人们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发现与探索的无穷乐趣,而且能培养 科学的精神。 D.还没有足够的生活积累就提笔写书,一些“神童”的做法未免失之浮躁。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 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 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 “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 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 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 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 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 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 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水行三干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遺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 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 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 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查遽起,捉其臂曰 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 捉拿,拘捕 C.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拜见 D.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 敬酒或用礼物赠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 问:何以丐 B.询其氏里 少好博,尽败其产 C.闻市中有铁丐者,汝是否六奇者,家世潮阳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 7.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分)(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 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 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人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 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 报的奇士形象。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分)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3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3 页 共 11 页 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 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 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 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本文有删节)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查遽.起,捉其臂曰 于是,就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 捉拿,拘捕 C.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 拜见 D.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 敬酒或用礼物赠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 问:何.以丐 B.询其.氏里 少好博,尽败其.产 C.闻市中有铁丐者.,汝是否 六奇者.,家世潮阳 D.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 7.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3 分)( 丿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 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 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人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 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 报的奇士形象。 9.断句和翻译。 (9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波浪线部分断句。(3 分)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査氏之家 (2)翻译下边的句子。(6分) ①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3分) ②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岀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怀古》)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4)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本大题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12~15题。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 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 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 其中,有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 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 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 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岀现应是荀子创新 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荀 子作为第—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4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4 页 共 11 页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2)翻译下边的句子。(6 分) ①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3 分) ②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宫词·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3 分) 答: (2)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 分) 答: 11.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6 分)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怀古》) (3)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4)飞来山上千寻塔, 。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论述文,完成 12~15 题。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赋也者,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文心雕龙·诠赋》)。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 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 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 其中,有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逼真摹写。在形 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 则铺陈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 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 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荀 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相如
之徒,敷典{离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孑作赋之 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 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岀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 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 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 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 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 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 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 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 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 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 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 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 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2.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 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 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 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句式为四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 绘色。 1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3分)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 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 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 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 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5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5 页 共 11 页 之徒,敷典{离文,乃从荀法。”说得更确切一点,就是所谓体物模型的典型的汉大赋是以荀子作赋之 法来创作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 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请成相,世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 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 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 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词正是继承了荀 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年十五游学于齐”,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 下学宫曾“三为祭酒”,“最为老师”,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 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王者之迹息而 诗亡”的战国时代,“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 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谐隐》中即有“楚庄、 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的“齐 威王之时喜隐”,《新序》记载“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 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 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的时代结晶。 12.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6 分) A.《赋篇》在我国文学史上应该是严格意义上最早出现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 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知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 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 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句式为四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 绘色。 1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 分)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 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 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 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 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14.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3分) 答: 15.荀子文学创新的文化之源有哪些?本文反映了文学创作发展的哪些规律?(6分 答 四、(15分)请在以下甲、乙两大题中仼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6-18题(15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 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他向她致意。“岀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 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晳,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 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手,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 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 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阒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鮮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步花瓶里。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6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6 页 共 11 页 14.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3 分) 答: 15.荀子文学创新的文化之源有哪些?本文反映了文学创作发展的哪些规律?(6 分) 答: 四、(15 分)请在以下甲、乙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能跨大题选做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6—18 题) (15 分) 永远的门 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古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 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娥。 郑若奎就在住在潘雪娥隔壁。“你早。”他向她致意。“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 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 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 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手,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 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 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阒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步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 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孑里。 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岀,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 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 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 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 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了哭泣。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鮮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7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7 页 共 11 页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 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 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 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洌洌,瓶上的花总是 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 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跳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 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了哭泣。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 这个普通的院子里,一下子少了一个普通的生活里没有爱情的单身汉,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 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 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 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位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 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分) 7.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 说明。(5分) 18.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这篇作品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二)乙、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蔡元培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 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25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8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8 页 共 11 页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 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地空心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 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 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当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位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 平滑如壁。 一扇画在墙上的门!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动。) 16.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4 分) 17.纵观全文,推动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对这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简要 说明。(5 分) 18.怎样理解小说的标题“永远的门”?这篇作品有什么现实意义?(6 分) (二)乙、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 19—21 题)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 蔡元培 傅斯年 凡认识蔡先生的,总知道蔡先生宽以容众;受教久的,更知道蔡先生的脾气,不严责人,并且不 滥奖人,不像有一种人的脾气,称扬则上天,贬责则入地。但少人知道,蔡先生有时也很严词责人。 我以受师训备僚属有 25 年之长久,颇见到蔡先生生气责人的事。他人的事我不敢说,说和我有关的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 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 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 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 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 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 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 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 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 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 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 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 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 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 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 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 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 但这样拒人于干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9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9 页 共 11 页 蔡先生到北大的第一年中,有一个同学,长成一副小官僚的面孔,又做些不满人意的事,于是同 学某某在西斋(寄宿舍之一)壁上贴了一张“讨伐”的告示;两天之内,满墙上出了无穷的匿名文件, 把这个同学骂了个“不亦乐乎”。其中也有我的一件,因为我也极讨厌此人,而我的匿名揭帖之中, 表面上都是替此君抱不平,深的语意,却是挖苦他。为同学们赏识,在其上浓圈密点,批评狼藉。这 是一时学校中的大笑话。过了几天,蔡先生在一大会中演说,最后说到此事,大意是说: 诸位在墙壁上攻击某某君的事,是不合做人的道理的。诸君对某君有不满,可以规劝,这是同学 的友谊。若以为不可规劝,尽可对学校当局说。这才是正当的办法。至于匿名揭帖,受之者纵有过, 也决不易改悔,而施之者则为丧失品性之开端。凡作此事者,以后都要痛改前非,否则这种行动,必 是品性沉沦之端。 这一篇话,在我心中生了一个大摆动。我小时,有一位先生教我“正心”“诚意”“不欺暗室”, 虽然《大学》念得滚熟,却与和尚念经一样,毫无知觉;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从此做事, 决不匿名,决不推自己责任。大家听蔡先生这一段话之后印象如何我不得知,北大的匿名“壁报文学” 从此减少,几至绝了迹。 蔡先生第二次游德国时,大约是在民国十三年吧,那时候我也是在柏林。蔡先生到后,我们几个 同学自告奋勇照料先生,凡在我的一份中,无事不办了一个稀糟。我自己自然觉得非常惭愧,但蔡先 生从无一毫责备。有一次,一个同学给蔡先生一个电报,说是要从莱比锡来看蔡先生。这个同学出名 的性情荒谬,一面痛骂,一面要钱,我以为他此行必是来要钱,而蔡先生正是穷得不得了,所以与三 四同学主张去电谢绝他,以此意陈告先生。先生沉吟一下说:“《论语》上有几句话,‘与其进也,不 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赞成他的进步,不赞成他的退 步,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洁身而来,就应该赞成他的自洁,不要老追究他过去的事,你说他无聊, 但这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他能改了他的无聊吗?
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 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 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 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 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 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1929年 选自《傅斯年全集》。有删改。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1917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求学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祥地。) 19.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4分) 20.文中“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彻悟”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21.结合文章所记述的三件事,探究一下蔡先生责人是如何做到“词近而旨远”的?(6分) 五、(本大题2小题,共12分) 22.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广州日报》5月9日讯)在全世界的瞩目中,昨天上午9时17分,承载着北京奥运会“同 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火炬“祥云”成功在海拔8844米的珠峰峰顶由次仁旺姆点燃,这标志着中 国人民成功兑现了7年前在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时让奥运圣火照亮世界之巅的承诺,同时也让象征“和 平、友谊、进步”的奧运火炬首次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 前天下午,包括队长王勇峰在内的12名奧运火炬珠峰传递突击队队员和7名支援队员顺利到达海拔 8300米的突击营地。昨天凌晨,19名队员分别于1时40分左右和3时先后离开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 地。在距离全队离开突击营地6个小时后,奧运火炬珠峰传递正式从距离顶峰大约30米处开始,共有5 名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首位珠峰火炬手是具有“女徐霞客”之称的藏族队员吉吉,她此次成为火炬手 也圆了不幸因山难去世的丈夫的心愿。随后三位珠峰火炬手分别是队长王勇峰、副队长尼玛次仁和来自 广州市铁一中学2008届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1页
广州市铁一中学 2008 届 高考第三次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第 10 页 共 11 页 于是我又知道读《论语》是要这样读的。 北伐胜利之后,我们的兴致很高。有一天在先生家中吃饭,有几个同学都喝醉了酒,蔡先生喝得 更多,不记得如何说起,说到后来我便肆口乱说了。我说:“我们国家整好了,不特要灭了日本小鬼, 就是西洋鬼子,也要把他赶出苏彝士运河以西,自北冰洋至南冰洋,除印度、波斯、土耳其以外,都 要‘郡县之’。”蔡先生听到这里,不耐烦了,说:“这除非你做大将。” 此外如此类者尚多,或牵连他人,或言之太长,姑不提。即此三事,已足证先生责人之态度是如 何诚恳而严肃的,如何词近而旨远的。 -----1929 年 选自《傅斯年全集》。有删改。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1917 年任 北京大学校长,提倡求学自由,主张对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发祥地。) 19.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4 分) 20.文中“受了此番教训,方才大彻大悟”,“彻悟”表现在哪些方面?(5 分) 21.结合文章所记述的三件事,探究一下蔡先生责人是如何做到“词近而旨远”的?(6 分) 五、(本大题 2 小题,共 12 分) 22.给下列一则新闻加一个标题(不超过 12 个字) (《广州日报》5 月 9 日讯)在全世界的瞩目中,昨天上午 9 时 17 分,承载着北京奥运会“同一 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火炬“祥云”成功在海拔 8844 米的珠峰峰顶由次仁旺姆点燃,这标志着中 国人民成功兑现了 7 年前在申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时让奥运圣火照亮世界之巅的承诺,同时也让象征“和 平、友谊、进步”的奥运火炬首次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点燃。 前天下午,包括队长王勇峰在内的 12 名奥运火炬珠峰传递突击队队员和 7 名支援队员顺利到达海拔 8300 米的突击营地。昨天凌晨,19 名队员分别于 1 时 40 分左右和 3 时先后离开海拔 8300 米的突击营 地。在距离全队离开突击营地 6 个小时后,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正式从距离顶峰大约 30 米处开始,共有 5 名火炬手进行火炬传递,首位珠峰火炬手是具有“女徐霞客”之称的藏族队员吉吉,她此次成为火炬手 也圆了不幸因山难去世的丈夫的心愿。随后三位珠峰火炬手分别是队长王勇峰、副队长尼玛次仁和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