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技巧 1、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 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 2、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托物言志等。 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6、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 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 旨远等。 小结: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 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其格式为: 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1、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 了(意 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 作用。 2、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3、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4、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 于景、托物言志等。 5、 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6、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 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 旨远等。 小结:诗词赏析时,同学们首先要辨识诗词采用了什么样的 修辞,什么样的表达手法,然后针对性地进行赏析。其格式为: 修辞(表达手法)+抽象作用+结合诗词具体分析。 鉴赏技巧
(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题。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宜城太守时所建, 是宜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 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 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简析及备考】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 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 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 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 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 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 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 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1分。)
(2008江苏泰州中考题)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题。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 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 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2分) 【简析及备考】这一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第一题是对写景句的理解,这 一题相对较为简单;第二题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解题时就可以结合注释①提供的写 作背景,联系前面的写景句和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所蕴含的情感,揣 摩出诗歌的思想感情。对内容的理解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因此需要同学们掌握一定的 方法,多练习,多思考。 【参考答案】(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 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本题2分,答“苦闷” 、 “愁闷” 、 “郁闷”或“寂 寞” 、 “孤寂” 、 “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 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 (一)从军行李白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2分)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3 分 【简析及备考】宁波题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虽然是 个别词语,但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高下。除此之外,中考题中一般是要求同学对 名句进行合理的赏析,说出名句的内涵,品出语言的精彩,并常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参考答案】1.“数重围”、“残兵千骑”“独(领)” 2.碎”、“独”两字刻画了一位身经百 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2008浙江宁波中考题)古诗文阅读 (一)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铁以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 注释】呼延:匈奴贵族,这里指敌军的一员悍将。 1.诗中哪些词语反映了眼前这场战事的严酷?( 2 分) 2.一个“碎”字和一个“独”字刻画出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 3 分) 【简析及备考】宁波题主要从词语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虽然是 个别词语,但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的高下。除此之外,中考题中一般是要求同学对 名句进行合理的赏析,说出名句的内涵,品出语言的精彩,并常常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 【参考答案】1.“数重围” 、 “残兵千骑” “独(领)” 2.“碎” 、 “独” 两字刻画了-位身经百 战、出生入死、骁勇无比的悲壮英雄形象
(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an)!竹席。②觉(ja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简析及备考】考题主要是对“反衬”手法进行定点赏析,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写景 诗,考生只要抓住写景的特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就可以了。中考题很 多时候都是没有直接指出采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在分析时,一定要先明确采用了 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抽象地说出相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要结合诗词本身 的内容和主旨赏析。 【参考答案】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 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 (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 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2008山东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简析及备考】考题主要是对“反衬”手法进行定点赏析,因为这首诗是一首写景 诗,考生只要抓住写景的特点,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与意境就可以了。中考题很 多时候都是没有直接指出采用的修辞或表现手法,在分析时,一定要先明确采用了 何种修辞、手法,然后抽象地说出相应的修辞、手法的作用,最后要结合诗词本身 的内容和主旨赏析。 【参考答案】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 幽(1分),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 (1分);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1分),营造了一 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1分)。(4分)
(2008新江杭州萧山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0-21题。(7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我的描绘: 简析及备考】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它需要考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 作者思想感情的正确解读,还要加入合理的联想、想象,再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 出来。这一类题在今年中考题中较受青睐。笔者在《诗词素描:古诗词的另一种表 达》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 参考答案】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 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 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 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2008浙江杭州萧山区中考题)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20—21题。(7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4分) 我的描绘: 【简析及备考】 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不等同于简单的翻译,它需要考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 作者思想感情的正确解读,还要加入合理的联想、想象,再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 出来。这一类题在今年中考题中较受青睐。笔者在《诗词素描:古诗词的另一种表 达》中有较为详细的解说。 【参考答案】 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 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 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 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2008四川眉山中考题)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 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析及备考】考题明确指出要求从含义和作用的角度进行比较,并且异同均 比较,要求明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考生要明确“风雨”的双层含义,然后针对 环境的烘托作用进行解答。在诗词的备考中,同学们遇到同样题材的诗歌,均要从 不同的角度辨析异同,这样既能提高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迁移拓展能力 参考答案】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 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 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 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
(2008四川眉山中考题)试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 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4分)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简析及备考】考题明确指出要求从含义和作用的角度进行比较,并且异同均 比较,要求明确,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考生要明确“风雨”的双层含义,然后针对 环境的烘托作用进行解答。在诗词的备考中,同学们遇到同样题材的诗歌,均要从 不同的角度辨析异同,这样既能提高鉴赏能力,又能提高迁移拓展能力。 【参考答案】 (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 还象征人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意思接近即可) (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1分),但烘托的内 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 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
东栏梨花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 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1、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 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 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 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 得1分。) 答案2、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1分)如果改首句为 “桃花烂漫”,“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 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 诗人见“东南一株雪”而“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和“一株雪”重复,主张改“梨花淡白”为“桃 花烂漫”。你同意他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 2、不能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 。(1分)如果改首句为 “桃花烂漫” , “花满城”就当属桃花,那么一、二句即咏桃花,不仅与 题目无关,而且与咏梨花的…惆怅东栏一株雪”相互割裂。(2分。每点1 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答案 1、感伤春光易逝、慨叹人生短促(3分。意思对即可。柳树由浅绿变 深青,暗含春色已暮,梨花盛开满城漾白,也暗伏盛极将衰,一、二两句 写景中满蕴了伤春之情。答到这一点的给1分。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抒发了 人生如寄之慨。答到这一点的给2分。只摘抄“人生看得几清明”而分析的, 得1分。)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 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它把小儿躺在溪 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 上,②分)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 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你同意此说吗?为 什么? 答案:(6分)“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 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 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如不 同意此种说法,但能够自圆其说,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给分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 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 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意思对即可) 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 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①“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其中的“闹”用得尤为精妙, 为什么? ②下阕即景抒情,“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运用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①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 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意思对即可) ②拟人手法。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 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