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2015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年级语文(试题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 2.考生作答时,选择題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人生是对未来的憧憬、梦想,是与岁月的较量。只要有梦想,即使_A的百岁老妪」 也能(qian) 诚地写出青春少女情怀般的诗歌;如果失去梦想,即使B的热血青年, 也一定会被岁月戏(xue) 落进无边的黑暗。是否拥有梦想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关键。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2.根据语境,在A、B两处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2分) A B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浯溪摩崖石刻的诗文书法,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 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侃侃而谈,给大家献 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D.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5.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 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 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 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水浒传》第十一回、十二回)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 那汉子: 原因 结果: 6综合性学习(7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 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眀净。清眀节又称寒食节,寒食节源于 有关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惊心动魄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蹴鞠、插柳等一系列
祁阳县 2015 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九 年 级 语 文(试题卷) (时量 120 分钟 满分 120 分) 温馨提示:[ 来 源: Z.x x .k .Co m ] 1.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卡。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须对应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人生是对未来的憧憬、梦想,是与岁月的较量。只要有梦想,即使 A 的百岁老妪. , 也能(qián) 诚地写出青春少女情怀般的诗歌;如果失去梦想,即使 B 的热血青年, 也一定会被岁月戏(xuè) ,陨. 落进无边的黑暗。是否拥有梦想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 关键。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文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2.根据语境,在 A、B 两处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2 分) A. B.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 分)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浯溪摩崖石刻的诗文书法,博大精深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享誉海内外。 B.网络热词在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 一时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C.围绕“科学与文学”的话题,杨振宁、范曾、莫言三位大师引经据典 ....,侃侃而谈,给大家献 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 D.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 ....,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 5.名著阅读(4 分)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小校道:“虽然不 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当。”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只见山坡下转 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 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水浒传》第十一回、十二回) 林冲的绰号是什么?“那汉子”是谁?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绰号: 那汉子: 原因: 结果: 6.综合性学习(7 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清明节始于周代,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清明节适 逢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季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寒食节源于 有关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惊心动魄的传说。清明节还有祭祖扫墓、踏青游春、蹴鞠、插柳等一系列
的风俗 材料二:谷雨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 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分) (2)材料二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知识?(2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大自 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有关 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4)《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 加警。”《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 (5)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二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 阅读理解(共4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1分) 人体的“3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贏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 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208年北京奥运会的21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 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32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 时间平均为3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3秒钟,要么是3秒 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3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 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3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3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 容刹车;时间为3秒或3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妤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3 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 间也是3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 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硏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 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3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 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3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秒钟定则”。 ⑥“3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3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
的风俗。 材料二:谷雨节气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 4 月 20 日或 21 日太阳到达黄经 30°时为谷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 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 (1)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2 分) (2)材料二介绍了和“谷雨”相关的哪些知识?(2 分) (3)联系两则材料内容,使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写一句话,概括二十四节气和 大自 然、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3 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2)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 《黄鹤楼 》) (3)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请写出与“家书”有关 的古诗词(连续两句): , 。 (4)《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 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 加警。”《十则》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 , 。 (5)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二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语句是: , 。 二、阅读理解(共 4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1 分) 人体的“3 秒钟定则” ①你也许是一个球迷,那你有没有掐表算过人们在赢球之后的拥抱时间?英国心理学家艾米斯• 纳吉可留意过这件事情。她观看了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 21 项运动赛事录像,并对赛后运动员与教 练、队友、对手之间的拥抱进行了计时,结果发现,来自 32 个国家的运动员和教练,每次拥抱的 时间平均为 3 秒。 ②而此前,科学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曾表明,人类行为的“3 秒钟节奏”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两人握手时的摆动、抚摸孩子的亲昵表示、挥手告别等等,其动作节律要么是 3 秒钟,要么是 3 秒 钟的倍数;摄影师拍照片时,为一个画面停留的时间通常接近 3 秒或是其倍数;在田径赛场上,从 发出预备令到开始的时间间隔大约 3 秒钟;交通信号灯由黄变红有 3 秒钟间歇,这样可使驾车者从 容刹车;时间为 3 秒或 3 秒倍数的广告镜头是收视效果最好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也都遵循 3 秒钟的节奏,所以听起来非常悦耳。 ③不仅如此,我们的许多基本生理活动,如一次呼吸,以及神经系统的某些功能运行,持续时 间也是 3 秒钟。 ④这一现象不仅限于人类。一些哺乳动物和鸟类的某些生理活动也遵循这一规律。例如,科学 家对生活在动物园中的长颈鹿、浣熊、熊猫和袋鼠等动物进行研究后发现,从咀嚼到排便,虽然它 们的每一个动作持续时间相当多变,但平均是 3 秒钟。 ⑤凡此种种,让心理学家很早就产生一种猜测:3 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 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续 3 秒钟:这个猜测简称为“3 秒钟定则”。 ⑥“3 秒钟定则”对人类有什么用呢? 你可不要小看这短短的 3 秒钟:有神经生物学家认为
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10毫秒 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 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 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1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1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 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妤处的3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 生活—一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 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 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3秒钟,不足3秒钟容易出现 差错,超过3秒钟则显得多余。 8.用原文语句写出“3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2分) 9.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3分) 10.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 1.人体有这么一个“3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2分) 把持住良知的标尺 ①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波涛汹涌,暗礁浮沉。人在其中飖飘荡荡,渡去铅华, 洗尽浮尘,最后只剩早已白发的少年,静静的伫立在时间的尽头,望着那无法触及的彼岸。但我却 相信,良知是能带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最妤航针。端平这把标尺,它就会指引你在人生航线中问心 无愧的驶向理想的彼岸。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武装抗元失败被俘后,在元朝劝他投降时 写的一首诗。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贞不屈的决心。这首诗,也成为文大夫无法摧毁 的精神支柱,让他在无数个无眠之夜里平静地忍受折磨,坚定地拒绝降元,最终用良知在史册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章,成就了他的凌云壮志,无愧于他的赤血丹 ③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钱财和忠义之间呢?和珅就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内心的 标尺倾向了黄金。他依仗为皇帝所宠,利用职权受贿贪污,其私产堪比国库。自以为机关算尽,但 终被嘉庆帝抓住了把柄,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他倾斜了良知的标尺,也终因此举误了自己的身 家性命,成为历史的污点,为万世所诟。 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 的智慧汇集于此,余音不绝,提醒与警示后人要以良知治世,诚义为人。然而,近年来,社会的风 气却日渐下滑。 ⑤有一句“笑话”如是说道:“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而但凡心存良 知的人看到这句话想必都笑不岀来。近年来,孔雀绿,苏丹红,落日黄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 品,而三鹿毒奶粉更是让国人心寒。再看看那些捡变质莱来卖的小商贩,那些说违心话的记者,那
这一节奏从根本上塑造了人类自身和社会的进化。如果这个节奏时间缩短,比如缩短到 10 毫秒, 那么尽管我们也许能够对外界潜在的威胁作出更快速的反应,但与之而来的副作用是,我们将时刻 生活在恐惧和提心吊胆之中。在那种情况卞,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颗朝你呼啸而来的子弹,就像能 看到一只铅球向你砸来一样。反之,如果节奏延长到 1 分钟,那么我们对自然界中发生的许多事情 都将无法作出及时的反应。例如,当地震发生时,如果需要 1 分钟才能反应过来,那么没来得及逃 跑命可能就丢了。 ⑦正是这恰到好处的 3 秒钟,使我们既能够对外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 生活——任何改变都可能不利于我们的生存。 ⑧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3 秒钟节奏”呢?这个秘密或许就藏在我们的大脑中。科学家认为,人 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 3 秒钟要重新调整一次,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 应。换句话说,客观事物每次作用于人脑并使之作出反应的时间约为 3 秒钟,不足 3 秒钟容易出现 差错,超过 3 秒钟则显得多余。 8.用原文语句写出“3 秒钟定则”的基本内容。 (2 分) 9.第①、②段有何关系?,它们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3 分) 10.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3 分) 11.人体有这么一个“3 秒钟节奏”,对其原因,科学家有怎样的推测?这一发现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 示? (3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2—15 题。(12 分) 把持住良知的标尺 ①有人说,生活是一片深不可测的大海,波涛汹涌,暗礁浮沉。人在其中飘飘荡荡,渡去铅华, 洗尽浮尘,最后只剩早已白发的少年,静静的伫立在时间的尽头,望着那无法触及的彼岸。但我却 相信,良知是能带人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最好航针。端平这把标尺,它就会指引你在人生航线中问心 无愧的驶向理想的彼岸。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武装抗元失败被俘后,在元朝劝他投降时 写的一首诗。意在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贞不屈的决心。这首诗,也成为文大夫无法摧毁 的精神支柱,让他在无数个无眠之夜里平静地忍受折磨,坚定地拒绝降元,最终用良知在史册上写 下了光辉的一章,成就了他的凌云壮志,无愧于他的赤血丹心。 ③孟子曾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钱财和忠义之间呢?和珅就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内心的 标尺倾向了黄金。他依仗为皇帝所宠,利用职权受贿贪污,其私产堪比国库。自以为机关算尽,但 终被嘉庆帝抓住了把柄,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他倾斜了良知的标尺,也终因此举误了自己的身 家性命,成为历史的污点,为万世所诟。 ④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 的智慧汇集于此,余音不绝,提醒与警示后人要以良知治世,诚义为人。然而,近年来,社会的风 气却日渐下滑。 ⑤有一句“笑话”如是说道:“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中国人喝牛奶,结石。”而但凡心存良 知的人看到这句话想必都笑不出来。近年来,孔雀绿,苏丹红,落日黄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 品,而三鹿毒奶粉更是让国人心寒。再看看那些捡变质菜来卖的小商贩,那些说违心话的记者,那
些不以正义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律师……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失去良知后的国家是何等冷漠,而 这些人又怎能说出自己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人 ⑥夭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良知的背囊丢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 掌。良知的标尺一旦倾斜,便必然坠落地狱,万劫不复;而良知的树一旦开花,也定将连年富贵 万古流香。 ⑦盈盈月光,我掬一抔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 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而漫漫人生, 我要把持住那杆最真的——良知。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2分) 13.指出第②、③小节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其表达作用。(3分) 14.请根据第⑦段的语句,进行仿写,使得句意上下连贯。(2分) 15作家王蒙新出版的《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是一剂唤醒国人良知的猛药。如果有一天,人们 争相去扶摔倒的老人,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嗤之以鼻,逐步回归人性的真、善、美,那么 全社会时时处处就会充满春天的温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把持住良知的标尺。(50字左右, 5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16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檨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竟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竟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 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 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④叙:所以 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 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释】①殍瑾(φ piao Ji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 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则有去国怀乡( (2)至若春和景明( (3)而或长烟一空(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些不以正义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律师.......这些恶性事件足以表明,失去良知后的国家是何等冷漠,而 这些人又怎能说出自己不愧对于天,不愧对于人? ⑥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良知的背囊丢了,散到人间,成了撒旦的魔 掌。良知的标尺一旦倾斜,便必然坠落地狱,万劫不复;而良知的树一旦开花,也定将连年富贵, 万古流香。 ⑦ 盈 盈 月 光 , 我 掬 一 抔 最 清 的 ; 落 落 余 晖 , 我 拥 一 缕 最 暖 的; , ;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而漫漫人生, 我要把持住那杆最真的——良知。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超过 10 个字,2 分) 13.指出第②、③小节的主要论证方法,并结合文章内容,阐述其表达作用。(3 分) 14.请根据第⑦段的语句,进行仿写,使得句意上下连贯。(2 分) , 。 15.作家王蒙新出版的《守住中国人的底线》一书是一剂唤醒国人良知的猛药。如果有一天,人们 争相去扶摔倒的老人,对社会的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嗤之以鼻,逐步回归人性的真、善、美,那么 全社会时时处处就会充满春天的温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如何把持住良知的标尺。(50 字左右, 5 分)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16—20 题。(16 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 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 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 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④叙:所以 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 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释】①殍瑾(piǎo jì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 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2)至若春和景.明( ) (3)而或长烟一.空( )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 分)
(1)沙鸥翔集,锦鱗游泳。(2分)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2分) 18.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19.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 他说的“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 的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4分) 20.“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21-22题(4分) 偶题 朱熹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ei 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2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分) 2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 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三、作文(50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一】天空无语,运转不息;大地无语,厚德载物;星月不言,朗照黑夜;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沉默可能蕴藏着真爱,宁静可能诉说着深情,无言的细节可能表达着真实的心情· 请以“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作抄袭。(2)自选文体:(3)不少于600字;(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宇,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从前有一只猩猩,手里抓了一把麦子,兴高采烈在路上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一粒麦子滚落 在地上,为了这一粒拌落的麦子,猩猩马上将手里其余的麦子全部放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 四处寻找,却始终不见那粒麦子的踪影。最后,猩猩不仅没有找到那一粒拌落的麦子,连原先放置 在一旁的一把麦子也全部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粒不剩了 要求: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 分)[来源:学科网]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2 分) 18.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2 分) ( )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 19.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 他说的“ ,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 的 ,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4 分) 20.“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21—22 题(4 分) 偶 题 朱 熹[来源:学科网] 青山门外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②。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③来。 【注释】①幅巾;古代文人用绢一幅束发,称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崔嵬(wéi): 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③底处:何处。 21.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首句“堆”得精妙。请说说“堆”字为何用得精妙。(2 分)[来源:学科网 ZXXK] 22.选出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2 分) A.“幅巾”是古代文人一种儒雅的装束,诗中借此交代诗人的身份与闲适、高雅的生活情趣。 B.“终日”一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急迫心理。 C.第三、四句诗是说常人只见到云腾致雨的现象,却不知云从何处来,因而悟出凡事都要追 根溯源的道理。 D.这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虽然着笔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思考。 三、作文(50 分) 23.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文题一】天空无语,运转不息;大地无语,厚德载物;星月不言,朗照黑夜;桃李不言,下 自成蹊。沉默可能蕴藏着真爱,宁静可能诉说着深情,无言的细节可能表达着真实的心情…… 请以“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作抄袭。(2)自选文体;(3)不少于 600 字;(4)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文题二】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从前有一只猩猩,手里抓了一把麦子,兴高采烈在路上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一粒麦子滚落 在地上,为了这一粒掉落的麦子,猩猩马上将手里其余的麦子全部放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 四处寻找,却始终不见那粒麦子的踪影。最后,猩猩不仅没有找到那一粒掉落的麦子,连原先放置 在一旁的一把麦子也全部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粒不剩了。 要求: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记叙文或 议论文
祁阳县2015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 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语言积累与运用(27分) 1、yu虔谑yuin(2分) 2、历经沧桑初生牛犊(意思对也可)(2分) 3、修改意见:应删去“是否”(2分) 4、D(2分) 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引经据典: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褒义词。而题干中不法商人弄虚作假是贬义 的,所以在这里褒贬失当 5、名著阅读(4分) 绰号:豹子头(1分)那汉子:杨志(1分) 原因:林冲投靠梁山,王伦担 占梁山,于是刁难林冲交纳“投名状”(1分) 结果:二人不分胜负,被王伦等人制止(或“杨志前往东京,林冲如愿坐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1分)(意思对即可) 6、(1)清明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2分) (2)①时间的确定②谷雨节气的由来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谷雨节农民进入农忙时节(答 对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 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2分;使用关联词语,1分,共3分) 7、古诗文默写(共8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1分) (2)晴川历历汉阳树(1分)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对即可。2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分)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阅读理解(43分) (一)阅读《人体的“3秒钟定则”》(11分) 8、3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 续3秒钟。(2分) 9、第①、②段之间的关系是由个别到普遍(特殊到一般),这两段由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3秒 钟节奏”现象引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1分)作为例子具体地说明了“3秒钟节奏”普遍地存在 于人类的行为中。(2分) 祁阳县2015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祁阳县 2015 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第1页(共 2 页) 祁阳县 2015 年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九 年 级 语 文 (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与参考答案意思相近即可;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 要求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7 分) 1、yù 虔 谑 yǔn (2 分) 2、历经沧桑 初生牛犊(意思对也可)(2 分) 3、修改意见:应删去“是否”(2分) 4、D (2分) 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引经据典: 指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或故事作为论据。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褒义词。而题干中不法商人弄虚作假是贬义 的,所以在这里褒贬失当。 5、名著阅读(4 分) 绰号:豹子头(1 分)那汉子:杨志(1 分) 原因:林冲投靠梁山,王伦担心会强占梁山,于是刁难林冲交纳“投名状”。(1 分) 结果:二人不分胜负,被王伦等人制止(或“杨志前往东京,林冲如愿坐了梁山第四把交椅”)。 (1 分)(意思对即可) 6、(1)清明节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2 分) (2)①时间的确定②谷雨节气的由来③雨水增多,滋养谷物生长④谷雨节农民进入 农忙时节(答 对两点即可。每点 1 分,共 2 分) (3)示例:二十四节气不仅归纳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而且和人类的农事安排、民俗活动 等密切相关。(内容正确,2 分;使用关联词语,1 分,共 3 分) 7、古诗文默写(共 8 分,每空 1 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1)似曾相识燕归来(1 分) (2)晴川历历汉阳树(1 分)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或: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对即可。2 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 分)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分) 二、阅读理解(43 分)[来源: Z xx k.C om] (一)阅读《人体的“3 秒钟定则”》 (11 分) 8、3 秒钟间隔也许是人类感知生命的一个基本单位,我们对于“此刻”的感知,大概就倾向于持 续 3 秒钟。(2 分) 9、 第①、②段之间的关系是由个别到普遍(特殊到一般),这两段由人类行为中普遍存在的“3 秒 钟节奏”现象引出说明内容,吸引读者。(1 分)作为例子具体地说明了“3 秒钟节奏”普遍地存在 于人类的行为中。(2 分)
10、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分)具体突出地说明了缩短了“3秒钟节奏”虽然会使 我们对外界的威胁作出更快的反应,但也会让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2分) 11、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所以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3秒钟要 重新调整一次。(1分)这一发现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好生活节奏,这样才能使我们既能够对外 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2分) (二)阅读《把持住良知的标尺》(12分) 1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把持住良知的标尺”。(2分) 13.第②、③小节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即事实论证。其中第②段列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赤血丹心 第③段列举了和珅的机关算尽,最终为万世所诟。两段之间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强有力地论证 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涓涓清泉,我聆一曲最跃的:幽幽茶香,我撷一朵最怡的:细细 春雨,我揽一片最凉的(2分) 15.围绕“良知”、“本性”、“道德底线”作答,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真实的感悟。(5分) (三)文言文阅读。(16分) 16.(1)国都,都城(2)日光③全,都④每天 17.(1)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2)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解析:B应为“然则/何时而乐耶”;C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应为“监司/奏劾/ 杭州不恤荒政”。 L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 20.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 望之情。 (四)古诗阅读(4分) 2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的状貌。(2分) 22.B(2分) 三、作文(50分) 23略 祁阳县2015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祁阳县 2015 届初中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 第2页(共 2 页) 10、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1 分)具体突出地说明了缩短了“3 秒钟节奏”虽然会使 我们对外界的威胁作出更快的反应,但也会让我们生活在恐惧之中。(2 分) 11、因为大脑不能对繁杂的外界事物同时作出反应,所以人的大脑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每隔 3 秒钟要 重新调整一次。(1 分)这—发现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掌握好生活节奏,这样才能使我们既能够对外 界的威胁适时地作出反应,又能够比较从容地生活。(2 分) (二)阅读《把持住良知的标尺》(12分)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把持住良知的标尺”。(2分) 13.第②、③小节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即事实论证。其中第②段列举了文天祥拒绝降元的赤血丹心; 第③段列举了和珅的机关算尽,最终为万世所诟。两段之间又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强有力地论证 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4.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涓涓清泉,我聆一曲最跃的;幽幽茶香,我撷一朵最怡的;细细 春雨,我揽一片最凉的 (2分) 15. 围绕“良知”、“本性”、“道德底线”作答,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真实的感悟。(5分) (三)文言文阅读。(16 分) 16.(1)国都,都城(2)日光③全,都④每天 17.(1)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2)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 18.A 解析:B 应为“然则/何时而乐耶”;C 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 应为“监司/奏劾/ 杭州不恤荒政”。 L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 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 20.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 望之情。 (四)古诗阅读(4 分) 21.一个“堆”字,形象地写出了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的状貌。(2 分) 22.B (2 分) 三、作文(50 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