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练习题二(带答案) 、基础知识(74分) (一)注音(14分) 窈窕( 冯 桂棹() 酾()酒 属()客 嫠()妇 愀()然横槊 )江渚() 蜉蝣() 无尽藏() 枕藉() 壬()戌 扁 )舟 (二)解释加点字(18分)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不绝如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 醒酒临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 固一世之雄也 相与枕藉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横槊赋诗 (三)词类活用(11分)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 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襟危坐 歌窈窕之章 (四)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分) (1).之(6分) 纵一苇之所如_ 凌万顷之茫然_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2).于(4分)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读响于悲风 (3).其(4分)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其破荆州 (4.而(4分)
1 赤壁赋练习题二(带答案) 一、基础知识(74 分) (一)注音(14 分) 窈窕..( ) 冯.( )虚 桂棹.( ) 酾.( )酒 属.( )客 嫠.( )妇 愀.( )然 横槊.( ) 江渚.( ) 蜉蝣..( ) 无尽藏.( ) 枕藉.( ) 壬.( )戌 扁.( )舟 (二)解释加点字(18 分) 泣.孤舟之嫠妇 正襟危.坐 山川相缪. 乌雀南.飞 白露横.江 纵一苇之所如. 不绝如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倚.歌而和之 举酒属.客 酾.酒临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哀吾生之.须臾 固.一世之雄也 相与枕藉..乎舟中 知不可乎骤.得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横槊.赋诗 (三)词类活用(11 分) 羽.化而登仙 舞.幽壑之潜蛟 歌.窈窕之章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不知东方之既白. 正.襟危坐 歌.窈窕之章 (四)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18 分) ⑴.之(6 分)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哀吾生之须臾 苟非吾之所有 ⑵.于(4 分)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⑶.其(4 分) 而不知其所止 其声呜呜然 何为其然也 其破荆州 ⑷.而(4 分)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五)重要句式(13分)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 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10.而又何羡乎 11.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选择题。(40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壬(ren)戌 窈窕(tio) 桂棹(zhdo)冯(feng)虚御风 B.嫠(If)妇 愀(qido)然 舳(you)舻 山川相缪(lido) C.酾(sh)酒 横槊(shuo) 江渚(zhu) 正襟(jin)危坐 D匏(pao)樽 枕藉(j) 蜉(fu)蝣 叶扁(pia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虛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B)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2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 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虽然 B.①任凭②如果③然而④即使 C.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即使 D.①假如②大概③然而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G)(2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侣鱼虾而友糜鹿 耳得之而为声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五)重要句式(13 分)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客有吹洞箫者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5.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7.渺渺兮予怀 8、凌万顷之茫然 9.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 10.而又何羡乎 11.固一世之雄也 1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二、选择题。(40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壬(rén)戌 窈窕(tiǎo) 桂棹(zhào) 冯(féng)虚御风 B.嫠(lí)妇 愀(qiǎo)然 舳(yóu)舻 山川相缪(liáo) C.酾(shī)酒 横槊(shuò) 江渚(zhǔ) 正襟(jīn)危坐 D.匏(páo)樽 枕藉(jí) 蜉(fú)蝣 一叶扁(piān)舟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 分) A.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驾) B.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正襟危坐..(身体斜着坐) C.击空明..兮溯流光(月光下的清波) 扣.舷而歌之(敲击) D.倚.歌而和之(循,依) 而卒.莫消长也(到底) 3.下列句中的“如”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2 分) 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C.如日中天 D.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也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B ) A.七月既望 西望夏口 B.纵一苇之所如 起如厕 C.而卒莫消长 卒起不意 D.举匏樽以相属 两狼之并驱如故,耽耽相向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①纵.一苇之所如 ②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③而.又有何羡乎 ④虽.一毫而莫取 A.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虽然 B.①任凭 ②如果 ③然而 ④即使 C.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即使 D.①假如 ②大概 ③然而 ④虽然 6.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D)(2分) A.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挟飞仙以遨游 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c)(2分)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D)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A)(2分) A.驾一叶之扁舟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C)(2分) A.浩浩乎如冯虛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A)(2分)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D)(2分)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G)(2分)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2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2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B)(2分)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G)(2分)
3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不同,②③相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D )(2 分) A.徘徊于斗牛..之间 B.白露..横江 C.凌万顷之茫然.. D.挟飞仙以遨游.. 8.选出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与众不同的一项( C )(2 分) A.苏子愀然. B.凌万顷之茫然. C.何为其然.也 D.其声呜呜然. 9.选出短语结构与众不同的一项( D ) A.白露横江 B.水光接天 C.旌旗蔽空 D.冯虚御风 10.选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A )(2 分) A.驾一叶之扁舟 B.倚歌而和之 C.自其变者而观之 D.取之无尽,用之不竭 11.选出下列句中“乎”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 C )(2 分)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C.知不可乎骤得 D.郁乎苍苍 12.选出下列句中属被动句的一项( A )(2 分) A.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3.选出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 D )(2 分) A.而今安在哉? B.何为其然也? C.而又何羡乎? D.渺渺兮予怀 14.语言形式不同类的一项是( C )(2 分) A.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B.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D.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5.下列六句话分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C )(2 分) ①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②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⑤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④⑥/③②⑤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16.对“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 B )(2 分) A.第一句,写以桂树木兰做桨,用美好的事物寄托高雅的情调。 B.“击空明”与“渺渺兮予怀”写景抒情,以景的空明衬人的胸怀广阔。 C.最后一句,点出“予怀”所思慕的对象是那在“天一方”的美人。 D.全歌落脚到“美人”身上,具有象征意义。 1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C )(2 分)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 光、王安石。春光灿烂猪八戒小说酷匠网http://www.jiezhong.org/htm1/0/157/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2分)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BE)(2分)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CE)(2分)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35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徳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 A.既望:已经过了望日,即阴历每月十六日。 既:已经。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B.美人:指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本文作者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八大家中另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 光、王安石。 春光灿烂猪八戒小说酷匠网 http://www.jiezhong.org/html/0/157/ D.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1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2 分) A.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派的创始人。 B.本文与《后赤壁赋》都是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到黄州所作,这期间他还写了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C.本文通过主客问答,议论风生,表现出主人公乐观豁达的胸怀。 D.本文通过叙事,把景与情交融在一起,表现出作者“乐——悲——乐”的感情变化。 19.最能体现苏东坡旷达心怀的两句是( BE )(2 分) A.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B.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C.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D.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E.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0.对文章理解有误的几项是( CE )(2 分) A.作者在江风秋月中与客对饮,显出一种乐观的情怀。 B.作者对客人箫声悲凉而感到不解,因而发问。 C.客人箫声婉转,主要是内心怀慕前贤。 D.客人转悲为喜,最后主客畅饮而酣睡舟中。 E.本文是散文,因而重在写景抒情,而不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三、阅读下文,完成习题。(35 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 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 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 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 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四、翻译句子。(20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分)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分)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 分)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分)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分)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2分) 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分) 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分)
5 } 四、翻译句子。(20 分)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2 分)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 分)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 分)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 分)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2 分) 6、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2 分)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 分)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 也。(2 分) 9、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 分) 10、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2 分)
五、填空。(19分) 1苏轼(1037-1101),北宋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土,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 ;他的词和 并称 苏辛;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 方面开了 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 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以 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 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 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5 分) 2.《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东山,“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之景;第二段歌 的是“望美人兮天一方”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何为其然也”的一种 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羨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 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一种 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乐—悲一乐 的感情变化及平静一苦闷一_解脱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 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 枢纽段落是第二段。(14分)
6 五、填空。(19 分) 1.苏轼(1037—1101), 北宋 (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是开派的人物, 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 ;他的词和 并称 苏辛;他是“苏、 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画开创了湖州画派。苏轼在词 方面开了 一派。词源于民间,因着其存在的环境,渐渐发展为歌台舞榭、尊 前花下的消闲品,被文人称为“诗馀”,似乎只是婉约的才是词之正统。而苏轼,以 他广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性格,给当时的词坛带去了新鲜的空气。他有意以诗为词,终 于从他开始打破了词坛婉约一统天下的局面。苏轼在词史上的另一贡献是使词摆脱了 音乐的附属地位,把词发展成了独立的抒情诗。苏轼词长于咏物,擅用白描手法。(5 分) 2.《赤壁赋》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游黄冈赤壁后所作。第一段写的是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之景;第二段歌 的是“ 望美人兮天一方 ”那样一种渴求;第三段问的是人生“何为其然也 ”的一种 奥秘,客作答则表现出“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 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消极悲观;第四段作者又借阐发“变” 与“不变”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自己欲寄情于“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一种 超脱,一种乐观旷达的情怀。就感情线索而言,全文表现出作者 乐 — 悲 — 乐 的感情变化及 平静 — 苦闷 — 解脱 的思想斗争历程,而这正是他政治上失意,想 在不能满足的人生中求得解脱的复杂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本文过渡性的 枢纽段落是第 二 段。(1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