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赤壁赋》精品新课程导学案与详细答案 学习要求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重难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数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壬戌()()举酒属()客斗()牛之间 冯()虚御风愀()然山川相缪() 扣舷()而歌酾()酒临江 (2)解释成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粟:
《赤壁赋》精品新课程导学案与详细答案 学习要求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4. 熟读并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2.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3. 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 学习时数 2 课时 学习过程 1. 字词积累 (1) 读准字音 壬戌..( )( ) 举酒属.( )客 斗.( )牛之间 冯.( )虚御风 愀.( )然 山川相缪.( ) 扣舷.( )而歌 酾.( )酒临江 (2) 解释成语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正襟危坐: 杯盘狼藉: 沧海一粟:
2.了解作者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年)通 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 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 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 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即位, 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 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 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 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 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 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 负也付诸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 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 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第一课时 解疑答惑,合作探究
2.了解作者 (1)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六年(1061 年)通 过制科考试后,步入仕途,由于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先后出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 知州。元丰二年(1079 年),被政敌以讪谤新政罪下狱,史称“乌台诗案”。案后被贬为黄州团 练副使。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轼奉召回京,官至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又因 反对司马光等人尽废新法,开罪旧党,先后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哲宗亲政后,新党 复起,又先后被贬到惠州(广东惠州)、儋州(今海南省)。建中靖国元年(1101 年),徽宗即位, 内迁,病死于常州。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 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 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 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 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 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 写作背景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 年,苏轼 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 负也付诸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 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 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第一课时
导入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前面我们学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词豪放高旷, 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 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 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 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 《赤壁赋》。 合作学习全文,探究有关问题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当堂背诵。 (一)第一段 1.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仿佛仙境?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基调以喜悦为主。 (二)第二段 1.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4.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课高中语文(必修2)学案导学,山东人民版 第一单元 (三)第三段 1.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一、 导入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前面我们学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他的词豪放高旷, 情浓意远。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 擅天下”的美誉。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厨师。“东坡肉”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中国古 代楷书有“颜、柳、欧、苏”四大流派,这里的“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史上 的地位之高。所以说苏轼是位少见的旷世奇才。我们今天又来学习他的流传千古的佳作—— 《赤壁赋》。 二、 合作学习全文,探究有关问题 先诵读,再思考,有所理解后再读,力争当堂背诵。 (一) 第一段 1. 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何处?为什么写得仿佛仙境? 2.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 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基调以喜悦为主。 (二) 第二段 1. 文章第二段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悲从何来? 2. 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3.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4. 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三) 第三段 1. 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感情基调如何?“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2.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1.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3.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第五段 1.本段感情基调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学以致用-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 C.倚歌而和之倚:循,依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 2.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强劲有力的样子 C.渺渺兮予怀渺渺:悠远的样子 D.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舳舻()千里 (2)()举酒属客 (3)()纵一苇之所如 (4)()凌万顷之茫然 (5)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6)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7)()何其为然也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固一世之雄也
2. 本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四) 第四段 1.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基调如何? 2. 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的? 3. 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 第五段 1. 本段感情基调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春风徐.来,水波不兴 徐:慢慢地 B. 凌.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合 2. 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浩浩:强劲有力的样子 C. 渺渺..兮予怀 渺渺:悠远的样子 D.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3. 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内容。 (1) 舳舻( )千里 (2) ( )举酒属客 (3) ( )纵一苇之所如 (4) ( )凌万顷之茫然 (5) 浩浩乎( )如冯虚御风 (6) 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 (7) ( )何其为然也 4.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 固一世之雄也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渺渺兮予怀。 (4)而今安在哉? (5)何为其然也? (6)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月出于东山之上 课后延伸9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于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举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顾而乐之
(2)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3) 渺渺兮予怀。 (4) 而今安在哉? (5) 何为其然也? (6)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7) 月出于东山之上。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 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 之久矣。以待于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 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举栖鹘之 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 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岁十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顾.而乐之 顾:看
C.履巉岩 履:踏,攀 D.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归而谋诸妇②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①适有孤鹤,横江东来②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①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②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D.①听其所止而休②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3.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是补出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今者薄暮,(我,指那说话的客人)举网得鱼。 C.(我们)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D.(道士)揖予而言曰 4.下列句子中,全部表达苏轼超尘绝世的奇想的一组是() ①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③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④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⑤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⑥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②④⑤⑥ 5.下列选项中,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 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 “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B.后赋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如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C.后赋写梦见道士,羽衣翩跹,这是一语双关,暗指道士为孤鹤所化。这是作者佛家思 想的反映,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C. 履.巉岩 履:踏,攀 D. 攀栖鹘之危.巢 危:危险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归而.谋诸妇 ②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 B. ①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② 不能兴风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C. ① 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② 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升斗之禄 D. ① 听.其所止而休 ②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3. 下列句子的括号中是补出的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我)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B. 今者薄暮,(我,指那说话的客人)举网得鱼。 C. (我们)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D. (道士)揖予而言曰。 4. 下列句子中,全部表达苏轼超尘绝世的奇想的一组是( ) ① 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 ③ 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④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⑤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⑥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②④⑤⑥ 5. 下列选项中,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 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 “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B. 后赋写苏子独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画,字字如诗”,通过夸张与渲染,使人 有身临其境之感。 C. 后赋写梦见道士,羽衣翩跹,这是一语双关,暗指道士为孤鹤所化。这是作者佛家思 想的反映,作者有此幻想又觉其虚无,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
D.后赋只400多字,从开始商量如何游赤壁,到登山、泛舟、记梦,一一写来,情景毕 现,充分表现了苏文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安所得酒乎? (2)归而谋诸妇。 第二课时 解疑答惑,合作探究吵-… 检查背诵 1.指名学生背诵 2.集体背诵。 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首先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 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对人生态度问题的论 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 因之 三、鉴赏本文,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1.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D. 后赋只 400 多字,从开始商量如何游赤壁,到登山、泛舟、记梦,一一写来,情景毕 现,充分表现了苏文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6.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顾安所得酒乎? (2) 归而谋诸妇。 第二课时 一、 检查背诵 1. 指名学生背诵。 2. 集体背诵。 二、 梳理文章结构 本文首先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 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对人生态度问题的论 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 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 因之一。 三、 鉴赏本文,结合文章内容作分析 1. 写景、抒情、议论的紧密结合。 2.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3.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学以致川 阅读《赤壁赋》文段,完成1~4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2.《赤壁赋》整篇情绪的转换是由喜转悲入乐,本段处于第二层次。根据前文(第二自然 段),本段首句“苏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试作说明。 3.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 之雄”与 的对比而生悲;二是从宇宙方面,由山川之无穷与 的对比而生悲;三是从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 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 4.本段融情、景、理于一炉,抒写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 哲理,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的苦闷心情。试按下列要求简要分析 (1)表现“情”的词句: (2)描摹“景”的词句: (3)生发“理”的词句:
阅读《赤壁赋》文段,完成 1~4 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 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 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中“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 B.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D. 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2. 《赤壁赋》整篇情绪的转换是由喜转悲入乐,本段处于第二层次。根据前文(第二自然 段),本段首句“苏子愀然”的原因是什么?试作说明。 3. 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 之 雄 ” 与 ________________ 的 对 比 而 生 悲 ; 二 是 从 宇 宙 方 面 , 由 山 川 之 无 穷 与 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而生悲;三是从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 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 4. 本段融情、景、理于一炉,抒写了作者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探讨了宇宙与人生的 哲理,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受到挫折的苦闷心情。试按下列要求简要分析。 (1) 表现“情”的词句: (2) 描摹“景”的词句: (3) 生发“理”的词句:
课后延伸 默写课文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 。少焉, 。纵一苇之所如,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默写课文 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4. 且夫 天地 之间 ,物 各有 主,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参考答案 赤壁赋 [课前预习 1.(1)ren xu zhu dou ping qiao liao xian shi (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音婉转,长久停留在耳边,如同将断未断的细丝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杯盘零乱。 沧海一粟: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或数量少。 第一课时 「解疑答惑,合作探究] (一)1.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 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 梦境一般。作者觉得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 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二)1.(1)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作者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 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抒发了淡淡的哀愁。 (2)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2.“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和在遭受 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 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4.转折过渡 (三)1.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基调甚为悲伤。“客”之所以 悲”,在于触景伤怀。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 壁的惨状。这位“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 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 主义思想。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而生,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 哀吾生)感触而生,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而生
参考答案 1 赤壁赋 [课前预习] 1. (1) rén xū zhǔ dǒu píng qiǎo liáo xián shī (2)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尾音婉转,长久停留在耳边,如同将断未断的细丝。 正襟危坐:整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杯盘狼藉:杯盘零乱。 沧海一粟:像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或数量少。 第一课时 [解疑答惑,合作探究] 二、 (一) 1.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 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沏,又似朦胧,如 梦境一般。作者觉得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 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 (二) 1. (1)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作者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 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抒发了淡淡的哀愁。 (2) 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2.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和在遭受 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3.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 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4. 转折过渡。 (三) 1.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基调甚为悲伤。“客”之所以 “悲”,在于触景伤怀。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 壁的惨状。这位“一世之雄”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 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 主义思想。客之三悲,一由古(一世之雄)今(而今安在)历史对比而生,一由人生短暂(寄蜉蝣, 哀吾生)感触而生,一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现实(不可骤得)矛盾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