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基础运用(共12分) 1.(12分)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展览,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 些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博物馆西侧广场,“伟大的变革”五个大字巍然矗立。展馆大门两侧,“紧密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标 语格外引人注目。馆内人头攒动,热情洋溢。 40年硕果累累,中国书写世界“发展奇迹”。 【甲】“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两侧,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天 宫号空间站模型和蛟龙等深海探测装备模型,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大科 技成果。在一些科技领域,我们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面对 前所见到的40年的历史巨变,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40年风雨征程,平凡人奏出“时代华章”。 新中国第一张专利证书,改革开放后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首个私营企业执照, 首张博士学位证书,第一份盲文高考试卷,展厅里展出的无数“第一”,讲述着平凡人的 故事 40年矢志改革,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乙】在“教育助推中国梦”展区的多个显眼处,人们站在习近平 总书记给青少年的寄语前,沉思、驻足。这些耳熟能( xiang)的寄语背后,折射出改革 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深情牵挂和亲切关 怀,对改革开放未来的美好期待。 ,(jidn)往知来。站在40年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之上,今天的中国正乘着改革 的东风,重新出发,起笔书写中国改革开放“下半场”新的传奇【丙】新的史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人头攒(cudn)动 硕果累累(1ei)耳熟能详鉴往知来 B.人头攒(zan)动 硕果累累(li) 耳熟能详见往知来 C.人头攒(cudn)动 硕果累累(lei) 耳熟能详鉴往知来
1 北京市顺义区 2018-2019 学年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 12 分) 1.(12 分)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同学们准备举办一次展览,下面是同学们整理的一 些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国家博物馆西侧广场,“伟大的变革”五个大字巍然矗立。展馆大门两侧,“紧密团 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标 语格外引人注目。馆内人头 攒动,热情洋溢。 40 年硕果 累累,中国书写世界“发展奇迹”。 【甲】“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国家博物馆一楼大厅两侧,长征系列火箭模型、天 宫号空间站模型和蛟龙等深海探测装备模型,展示着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取得的重大科 技成果。在一些科技领域,我们由“跟跑者”变为“并跑者”,甚至是“领跑者”。面对 眼前所见到的 40 年_____的历史巨变,人们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40 年风雨征程,平凡人奏出“时代华章”。 新中国第一张专利证书,改革开放后首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首个私营企业执照, 首张博士学位证书,第一份盲文高考试卷,展厅里展出的无数“第一”,讲述着平凡人的 故事。 40 年矢志改革,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每一个青年都应该成为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乙】在“教育助推中国梦”展区的多个显眼处,人们站在习近平 总书记给青少年的寄语前,沉思、驻足。这些耳熟能(xiáng)的寄语背后,折射出改革 开放 40 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深情牵挂和亲切关 怀,对改革开放未来的美好期待。 _____,(jiàn)往知来。站在 40 年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之上,今天的中国正乘着改革 的东风,重新出发,起笔书写中国改革开放“下半场”新的传奇【丙】新的史诗。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人头攒.(cuán)动 硕果累.累(lěi) 耳熟能详 鉴往知来 B.人头攒.(zǎn)动 硕果累.累(lěi) 耳熟能详 见往知来 C.人头攒.(cuán)动 硕果累.累(léi) 耳熟能详 鉴往知来
D.人头攒(zan)动 硕果累累(lei) 耳熟能详见往知来 (2)文段两个处应填入的词语和黑体加线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翻地覆抚今追昔 天崩地裂谈古论今 C.天崩地裂抚今追昔 D.天翻地覆谈古论今 (3)同学们在阅读材料时批注了自己的感受,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段【甲】处引用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上九”“下五洋”展示了我 国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方面的成就,“可揽月”“可捉鳖”形象地凸显了我国大国重 器的实力。 文段【乙】处是个病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人们在“教育助推中国梦”展区的多个显 眼处,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的寄语前,沉思、驻足 C.文段【丙】处标点应该填顿号,因为“新的传奇”“新的史诗”两个短语是并列关系,且 都做“书写”的宾语,在同一短句中,语气停顿就比逗号短 D.文段中反复使用“40年硕果累累…40年风雨兼程…40年矢志改革”这样格式,加强语 气,高度赞颂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 (4)同学们在准备展览的过程中,为祖国的成就而骄傲,为自己担负的责任而自豪,情不 自禁地想到了一句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这句词的作者是 ,题目是《 ②下面是这首词的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令物同 物 蒴萨徹 作函 需定茶 A.作品1是楷书,笔画平正,结体整齐。悬挂在教室恰代表同学们方方正正做人,勇担未 来重担的决心。 B.作品2是篆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字体有象形性,形体匀称整齐,略显修长
2 D.人头攒.(zǎn)动 硕果累.累(léi) 耳熟能详 见往知来 (2)文段两个_____处应填入的词语和黑体加线处笔顺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天翻地覆 抚今追昔 B.天崩地裂 谈古论今 C.天崩地裂 抚今追昔 D.天翻地覆 谈古论今 (3)同学们在阅读材料时批注了自己的感受,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段【甲】处引用诗句“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可上九”“下五洋”展示了我 国在航空、航天和深海探测方面的成就,“可揽月”“可捉鳖”形象地凸显了我国大国重 器的实力。 B.文段【乙】处是个病句,语序不合理,应改为人们在“教育助推中国梦”展区的多个显 眼处,站在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少年的寄语前,沉思、驻足。 C.文段【丙】处标点应该填顿号,因为“新的传奇”“新的史诗”两个短语是并列关系,且 都做“书写”的宾语,在同一短句中,语气停顿就比逗号短。 D.文段中反复使用“40 年硕果累累…40 年风雨兼程…40 年矢志改革”这样格式,加强语 气,高度赞颂改革开放 40 年的成就。 (4)同学们在准备展览的过程中,为祖国的成就而骄傲,为自己担负的责任而自豪,情不 自禁地想到了一句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①这句词的作者是 ,题目是《 》。 ②下面是这首词的书法作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品 1 是楷书,笔画平正,结体整齐。悬挂在教室恰代表同学们方方正正做人,勇担未 来重担的决心。 B.作品 2 是篆书,有强烈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字体有象形性,形体匀称整齐,略显修长
疏密有致,给人以美感。悬挂在教室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同学们内心宁静,常思致 C.作品3是行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期待同学们对未 来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D.作品4是隶书,写得非常庄重大气,横画长而直话短,整体略微宽扁。希望激励同学们 沉稳做事,大气为人,继往开来,成为国家栋梁。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2.(4分)古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2)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7分)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 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在词的上片极尽描写出城打猎的壮阔场面,充满① 也由此引发出他要② 的雄心壮志。 (2)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苏轼率领众人出城打猎的情景。 (3)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借酒抒发作者真挚感情的诗句,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允许有 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8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 疏密有致,给人以美感。悬挂在教室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同学们内心宁静,常思致 远。 C.作品 3 是行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汪洋恣肆,狂乱中又不乏优美。期待同学们对未 来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创造生活。 D.作品 4 是隶书,写得非常庄重大气,横画长而直话短,整体略微宽扁。希望激励同学们 沉稳做事,大气为人,继往开来,成为国家栋梁。 二、古诗文阅读(共 19 分) 2.(4 分)古诗文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2)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3)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7 分)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 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作者在词的上片极尽描写出城打猎的壮阔场面,充满① ,也由此引发出他要 ② 的雄心壮志。 (2)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苏轼率领众人出城打猎的情景。 (3)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借酒抒发作者真挚感情的诗句,除本诗外请你再写出两句。(允许有 两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4.(8 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 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 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③.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 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 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 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α[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③[枢密 副使]官职名。④[懦默]懦弱,不出声。⑤[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⑥[除]拜官 授职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是进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或异二者之为 仲淹为将 D.固辞不拜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下列对文段语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理解:作者将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凸显他们的高洁。古仁人将自己的 喜忧之心定位于“在朝廷做官”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两种情况,表现喜忧 全取决于天下人的政治情怀。 B.先天下之忧而忧 翻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 理解:这是范仲淹借古仁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乙文中所述范仲淹的行事风格,所做的 几件事,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是忧天下在先。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起回家呢?
4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②犯其 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③.王举正懦默④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 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⑤.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 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⑥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 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②[辄]总是,动不动就,这里指“轻易”。③[枢密 副使]官职名。④[懦默]懦弱,不出声。⑤[参知政事]官职名,相当于宰相。⑥[除]拜官 授职。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 或.遇其叱咄 B.是.进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或异二者之为. 仲淹为.将 D.固.辞不拜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下列对文段语句翻译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理解:作者将古代道德高尚的人与迁客、骚人进行对比,凸显他们的高洁。古仁人将自己的 喜忧之心定位于“在朝廷做官”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两种情况,表现喜忧 全取决于天下人的政治情怀。 B.先天下之忧而忧 翻译: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 理解:这是范仲淹借古仁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乙文中所述范仲淹的行事风格,所做的 几件事,不管是“居庙堂”还是“处江湖”都是忧天下在先。 C.微斯人,吾谁与归? 翻译: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起回家呢?
理解:作者用这样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同时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一生也确实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 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乙】文中记载的① (用自己的话回答)、直言进谏保住淮南守令的性命,这三件事就是最好的证 明 5.(5分)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文化沃土,更以文化的深层内涵影响着每一时代 每一民众的行为取向。我们本学期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受这一文 化思想影响,在很多情节中表现出忠义精神。 请结合你读过的任意一部小说,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相关情节,对这句话的进行解说 要求:1.写清你选择的作品名称及作者:2.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24分) (8分)阅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完成下列各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栟。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 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 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 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 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 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5 理解:作者用这样一个反问句加强语气,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 含蓄的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同时对朋友的期望之情。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地表 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范仲淹的一生也确实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 为己任,忧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乙】文中记载的 ① 、② 、 ③ (用自己的话回答)、直言进谏保住淮南守令的性命,这三件事就是最好的证 明。 5.(5 分)忠义作为一种价值观深植于中国文化沃土,更以文化的深层内涵影响着每一时代 每一民众的行为取向。我们本学期读了大量的小说,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受这一文 化思想影响,在很多情节中表现出忠义精神。 请结合你读过的任意一部小说,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相关情节,对这句话的进行解说。 要求:1.写清你选择的作品名称及作者;2.100 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6.(8 分)阅读《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完成下列各题。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鲁迅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说,眼泪联成一线,就从眼角上直流下来。“你知道的。我所过的简直不 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这一餐又不过是高粱皮,连猪狗都不要吃的,尚 且只有一小碗……” “这实在令人同情。”聪明人也惨然说。 “可不是么!”他高兴了。“可是做工是昼夜无休息的:清早担水晚烧饭,上午跑街夜磨面, 晴洗衣裳雨张伞,冬烧汽炉夏打扇。半夜要煨银耳,侍候主人耍钱;头钱从来没分,有 时还挨皮鞭……。” “唉唉……”聪明人叹息着,眼圈有些发红,似乎要下泪。 “先生!我这样是敷衍不下去的。我总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么法子呢?……”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 “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 见天理没有灭绝……” 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 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 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 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到〔贼慢燥最后的是志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 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似乎”二字颇耐寻味。 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1)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在给同学们的导读提示中,提示学生思考“‘那人’真的傻吗?” 6
6 “先生!”他流着眼泪说,“你知道的。我住的简直比猪窠还不如。主人并不将我当人;他对 他的叭儿狗还要好到几万倍……” “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 “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 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 “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 “这怎么行?……” “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 “这不行!主人要骂的!” “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 在地上团团地打滚。 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 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 “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 “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 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 “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 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可不是么……”聪明人也代为高兴似的回答他。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选自《鲁迅全集》第二卷《野草》 “似乎”二字颇耐寻味。 此句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 “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1)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在给同学们的导读提示中,提示学生思考“‘那人’真的傻吗?
“文中画曲线句子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等问题。请你也就文章 内容难解处提出自己疑问?请将问题写在横线上 (2)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结果如何?请简要 概括 (3)联系全文,关注“导读”提示,谈谈你对画直线句子的理解。 ①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②“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4)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 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 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 7.(7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7 “文中画曲线句子可否写成‘主人听到了喊声,走了出来’?”等问题。请你也就文章 内容难解处提出自己疑问?请将问题写在横线上。 (2)面对“奴才”诉苦,“聪明人”和“傻子”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方式?结果如何?请简要 概括。 (3)联系全文,关注“导读”提示,谈谈你对画直线句子的理解。 ①开篇道出“奴才”本质。 ②“聪明人”“傻子”“奴才”便是鲁迅所发现的三种类型形象,是社会上某一种人的标本。 (4)作家毕飞宇认为,闰土是鲁迅笔下众多“奴才”中的一个,结合《故乡》,比较分析闰 土和本文中“奴才”的异同。 【以下《故乡》的片段,供参考】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 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 掉……” 7.(7 分)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 建设最为火热的国家,远超 排名第二的欧洲 8 90 40 500 15 5 中国 欲洲 美国 印度 日韩 加章大 南美中东和非洲大洋洲 图1: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德勤《超级智能城市》报告 2015年4月 2016年 2013年1月 2013年8月 2012年12月 经过地方城市申 国家住建部再度公住建部和科技部公国家提出 布了第三批国家智 城市,并在 《国家智慧城市试报,省级住房城乡 布103个城市(区 县、镇)为第二批国 慧城市试点名单, 展对新型 点暂行管理办法》建设主管部门初 确定84个城市区 自评估的 规定了申报国家智审,专家综合评审 家智慧城市试点, 慧城市试点应具备等程序,住建部公 加上首批90个试 县、镇)为国家智 点,国家智慧城市 慧城市。国家智慧 的条件,开始试点布首批国家智慧城 城市申报。 市试点共90个。 试点总数已达193城市试点已达300 个 个 “十三五”将组织100个城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总投资规模将达5000亿元 图2: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演进,德勤《超级智能城市》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各国纷纷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的数字和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入 城市系统,将实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到用户指尖,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同时,也让 城市管理者能够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甲】城市竞争力:缓解因
8 图 1:全球在建智慧城市数量,德勤《超级智能城市》报告 图 2:中国智慧城市政策演进,德勤《超级智能城市》报告 【材料二】 近年来,各国纷纷开始了“智慧城市”建设﹣﹣先进的数字和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入 城市系统,将实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到用户指尖,帮助其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同时,也让 城市管理者能够实现科学决策,精细管理,快速响应,【甲】_____城市竞争力;缓解因
城市人口增长所【乙】的环境压力和基础设施需求压力,实现以可负担的成本改善 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愿望 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建设也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实际效益,比如经济増长,交通优化医 疗改善、犯罪预防、环境保护、失业率降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已意识到,智慧 城市建设【丙】。 【材料三】 我国目前已实现智能城市多领域开发。通过收集和开发城市居住者在使用城市基础 设施时产生的大量数据,形成城市大数据,在挖掘和分析之后将结果反馈到城市管理的 各个领域,是智慧城市的有效支撑。机构获得的数据越全面、越实时,它们就越有能力 观测事件发生的详情、分析需求模式的变化,从而采用响应更及时、成本更低的解决方 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并配合以智能工具可以实现城市的交通优化、医疗改善、 犯罪预防、环境保护等多重城市治理的目标,也可以节省城市居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甚至加强居民的社会关系。比如,在城市生活领域,广泛在车辆上安装的GPS定位系统 是智能地图的数据来源,反映在用户的终端上,可以提供道路实时拥堵状况的参考;家 用安全系统能检测室内湿度、温度、天然气浓度,以及摄像头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并通 过手机终端提醒户主;医生用智能技术跨区域操控机械手臂完成手术,改善空气治理方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中国发展智慧城市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选择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都合适的一项 A.提升面对不仅在于先进科技,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的城市发 展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B.改善面临不仅在于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 的城市发展 C.改善面对不仅在于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 的城市发展 D.提升面临不仅在于先进科技,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的城市发 展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发展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9分)阅读《古人的择友观》,完成第下列各题 古人的择友观
9 城市人口增长所【乙】_____的环境压力和基础设施需求压力,实现以可负担的成本改善 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愿望。 从实际效果看,智慧城市建设也确实给城市带来了实际效益,比如经济增长,交通优化、医 疗改善、犯罪预防、环境保护、失业率降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人们已意识到,智慧 城市建设【丙】_____。 【材料三】 我国目前已实现智能城市多领域开发。通过收集和开发城市居住者在使用城市基础 设施时产生的大量数据,形成城市大数据,在挖掘和分析之后将结果反馈到城市管理的 各个领域,是智慧城市的有效支撑。机构获得的数据越全面、越实时,它们就越有能力 观测事件发生的详情、分析需求模式的变化,从而采用响应更及时、成本更低的解决方 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信息,并配合以智能工具可以实现城市的交通优化、医疗改善、 犯罪预防、环境保护等多重城市治理的目标,也可以节省城市居民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甚至加强居民的社会关系。比如,在城市生活领域,广泛在车辆上安装的 GPS 定位系统 是智能地图的数据来源,反映在用户的终端上,可以提供道路实时拥堵状况的参考;家 用安全系统能检测室内湿度、温度、天然气浓度,以及摄像头记录到的异常信息,并通 过手机终端提醒户主;医生用智能技术跨区域操控机械手臂完成手术,改善空气治理方 式,……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中国发展智慧城市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选择填在文中【甲】【乙】【丙】三处都合适的一项 A.提升 面对 不仅在于先进科技,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的城市发 展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B.改善 面临 不仅在于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 的城市发展 C.改善 面对 不仅在于所有人的生活质量,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 的城市发展 D.提升 面临 不仅在于先进科技,更关乎洁净的空气、便捷的交通、可持续的城市发 展和所有人的生活质量 (3)综合三则材料说说发展智慧城市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8.(9 分)阅读《古人的择友观》,完成第下列各题。 古人的择友观
石志刚 古代官员仕宦生活是紧张有序、丰富多彩的。《毛诗序》中说:“自天子至于庶人 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择友是参与仕宦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名臣和思想家在论 述如何择友方面,有着精深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 砥砺学问 钱穆在《中国五伦中之朋友一伦》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明代的曹 端在永乐年间出任霍州学正,教学有方,“诸生服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当时, 有一个叫李德的人也在霍州讲学,见到曹端后,非常佩服他,嘱咐自己的学生要好好向 曹端请教学问:“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说完,李德离开了讲学的教室。曹端亦为李德的品行和学问所感佩,“命 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曹端与李德互相学习、礼敬,谦虚成为二人处理友谊关系的润 滑剂,不仅促进了学问增长,而且还加深了友谊的厚度。【甲】 宋代两大文化巨子苏轼与黄庭坚,二人交游“最密”。互相了解对方,“苏公真知鲁 直者”,黄庭坚“亦心契东坡”。诗文往来,切磋诗艺,感悟人生,虽各有所悲,然托扶 帮助,互相增长,寄寓深情,见出友谊真谛。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君子所望于人者,以礼相奖、以情相好已耳。”朋友 之间,由于才华吸引,走到一起,就要用“礼”“情”维系好所形成的友谊。这里的“礼” 是指尊重,“情”是指友谊。尊重和友情不因富贵与贫穷、职高与职低而有所不同、有所 改变、有所差异,这也许是择友的时候,互相之间进行精神鼓励所值得提倡的地方 【乙】况钟在靖安县当了九年小吏。当时,在吏部担任司务的平思忠没有因为同况家穷看不 起他,素与况钟有来往,并且有恩于况钟。后来,当况钟被提拔为苏州知府后,一直不 忘平思忠的恩情,还经常拜访平思忠,态度非常谦逊,“数延见,执礼甚恭”,还派自己 的两个儿子去服侍平思忠。而平思忠家境贫寒、廉正厚道,“未尝缘致谊有所干”,没有 因为家境贫寒,过去于况钟有恩,就请求况钟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况钟没有因当年自 己职位低下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没有为自己职位升迁而对平思忠改变态度:二人对友情 的理解超越世俗,在精神上的互相鼓励与支持成为世人传颂的对象 及时规谏 从国事来看,为国家荐才,形成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关系的更高层面的友情。这份
10 石志刚 古代官员仕宦生活是紧张有序、丰富多彩的。《毛诗序》中说:“自天子至于庶人, 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择友是参与仕宦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名臣和思想家在论 述如何择友方面,有着精深的见解和独特的分析。 砥砺学问 钱穆在《中国五伦中之朋友一伦》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明代的曹 端在永乐年间出任霍州学正,教学有方,“诸生服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当时, 有一个叫李德的人也在霍州讲学,见到曹端后,非常佩服他,嘱咐自己的学生要好好向 曹端请教学问:“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 诸生得人师矣。”说完,李德离开了讲学的教室。曹端亦为李德的品行和学问所感佩,“命 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曹端与李德互相学习、礼敬,谦虚成为二人处理友谊关系的润 滑剂,不仅促进了学问增长,而且还加深了友谊的厚度。【甲】 宋代两大文化巨子苏轼与黄庭坚,二人交游“最密”。互相了解对方,“苏公真知鲁 直者”,黄庭坚“亦心契东坡”。诗文往来,切磋诗艺,感悟人生,虽各有所悲,然托扶 帮助,互相增长,寄寓深情,见出友谊真谛。 _____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君子所望于人者,以礼相奖、以情相好已耳。”朋友 之间,由于才华吸引,走到一起,就要用“礼”“情”维系好所形成的友谊。这里的“礼” 是指尊重,“情”是指友谊。尊重和友情不因富贵与贫穷、职高与职低而有所不同、有所 改变、有所差异,这也许是择友的时候,互相之间进行精神鼓励所值得提倡的地方。 【乙】况钟在靖安县当了九年小吏。当时,在吏部担任司务的平思忠没有因为同况家穷看不 起他,素与况钟有来往,并且有恩于况钟。后来,当况钟被提拔为苏州知府后,一直不 忘平思忠的恩情,还经常拜访平思忠,态度非常谦逊,“数延见,执礼甚恭”,还派自己 的两个儿子去服侍平思忠。而平思忠家境贫寒、廉正厚道,“未尝缘致谊有所干”,没有 因为家境贫寒,过去于况钟有恩,就请求况钟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利。况钟没有因当年自 己职位低下而产生自卑心理,更没有为自己职位升迁而对平思忠改变态度;二人对友情 的理解超越世俗,在精神上的互相鼓励与支持成为世人传颂的对象。 及时规谏 从国事来看,为国家荐才,形成了一种超越个人利益关系的更高层面的友情。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