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 术》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画 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艺术家代表:(2)理解: 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 赏书画艺术。(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书画和戏剧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 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书画同源) 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 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 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绘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 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 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1)演变: 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1 / 8 人教版必修 3 第 10 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 术》教案 【课标要求】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识记:汉字的起源及发展脉络,书法艺术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画 的发展脉络及基本特征;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艺术特点以及 艺术家代表;(2)理解: 书画同源和京剧形成发展的原因; (3)通过了解汉字书画的发展历程特点,初步学习欣 赏书画艺术。(4)通过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学会欣赏京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碑帖、历史比较、欣赏图片、欣赏戏剧等方法,了解书画和戏剧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古代文化的艺术魅力,体会国粹京剧的魅力;(2)汉 字书画及京剧都是祖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和弘扬古代优秀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基本特征。(书画同源) 学法指导 1.绘画艺术和当时社会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当时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宋 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增加,文化需求扩大,风俗画开始流行;元朝实行民族歧视 政策,画家们多画残山剩水寄托抑郁心情。 2.绘画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 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 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过程 一.书法艺术的演变过程 1.汉字 (1)演变: ①起源: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图画文字”。 ②成熟: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③演变: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2)特点: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主要代表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发展: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明朝文征明等 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 术。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 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 审美价值 绘画的发展 1.先秦时期 (1)远古:彩陶画《鹤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风图》《人物驭龙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秦汉时期 (1)特点: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 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魏晋时期
2 / 8 2.书法 (1)阶段特征: ①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 ②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从此,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2)主要代表: ①楷书: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发展: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代表: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②草书: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发展:魏晋以来,草书盛行不衰,名家辈出。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等。 ③行书: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 赏。 代表:东晋的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朝赵孟 、明朝文征明等。 的书法艺术是以汉字的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遵循一定章法的独特艺 术。汉字书法是线的艺术,它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和表达出各种 形体、感情和气势。书法以点画和结构反映文字的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具有高度的 审美价值。 二.绘画的发展 1.先秦时期 (1)远古:彩陶画《鹤鱼石斧图》是其中的杰作。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表明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秦汉时期 (1)特点: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秦汉以后的历代画家们,用笔、墨和矿物颜料,在纸、绢等材料上创作出大量不同风 格、不同类型的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 3.魏晋时期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 人的精神气质。 (2)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4.隋唐时期 (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这 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 (1)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对“书画同源”的理解 (1)“书画同源”是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指文 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②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具 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的 表现范围。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人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绘画意识的发展。随着图画文字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逐渐演 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提高了对于线条自身表现力的认识,并逐渐发展运用毛笔 的技巧,形成了独立的书法艺术。而运用毛笔的线条来描绘图像,也正是传统绘画的重要 特点 (3)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宋元以后文人 画家由于对笔墨的重视,又从新的角度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强调绘画 用笔本身独立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例如,元代书画家赵孟在题《枯木竹石图》中 说:“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例题1】汉字起源于() A.数字B.标记C.图画D.生产工具 答案C
3 / 8 (1)特点:士大夫画家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 人的精神气质。 (2)代表:东晋画家顾恺之留下了《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4.隋唐时期 (1)特点:在继承前代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2)代表: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等。这一 时期,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5.两宋时期 (1)特点: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 (2)代表: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6.元明清时期 (1)特点: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2)元代王冕的《墨梅图》,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对“书画同源”的理解 (1)“书画同源”是传统书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指文 字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②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的运用上具 有共同的规律性。后者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2)古代的甲骨文、金文中保存有大量的图画文字,这些文字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和广泛的 表现范围。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反映出人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 力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人的绘画意识的发展。随着图画文字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逐渐演 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人们也提高了对于线条自身表现力的认识,并逐渐发展运用毛笔 的技巧,形成了独立的书 法艺术。而运用毛笔的线条来描绘图像,也正是传统绘画的重要 特点。 (3)书画的区分来自目的不同。文字的作用在于传意,绘画的作用在于见形。宋元以后文人 画家由于对笔墨的重视,又从新的角度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观点,其用意在于强调绘画 用笔本身独立的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例如,元代书画家赵孟在题《枯木竹石图》中 说:“石如飞白木如箍,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例题 1】 汉字起源于( ) A.数字 B.标记 C.图画 D.生产工具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学生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原始汉字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通过图 画表达出来,是象形文字 全面认识京剧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②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 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 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 艺人。 ②京剧由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1)虚拟化: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 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 和舞台行动等方面 (2)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 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3)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
4 / 8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原始汉字与绘画是密不可分的,是通过图 画表达出来,是象形文字。 三.全面认识京剧 1.戏曲的演变 (1)起源: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3)元代:元杂剧把的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4)明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的昆曲,流传甚广。 2.京剧的出现 (1)背景 ①清朝前期:戏曲舞台非常活跃,昆曲和各种地方戏曲,同城争辉。 ②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 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 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京剧。 (2)发展 ①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 艺人。 ②京剧由走向全国各地。 ③民国以来逐渐走向世界。 3.地方戏曲 秦腔、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等。 京剧的主要艺术特色 (1)虚拟化: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虚无的重视。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表现手法上体现虚 拟性或写意性,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具体表现在舞台布置、人物化妆、人物服饰 和舞台行动等方面。 (2)综合性:京剧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内容,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都有 所体现,并且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 (3)脸谱化:京剧依据人物性别、年龄和身份、职业,更主要的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
对人物的褒贬态度,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 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4)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 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 (5)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例题2】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京剧是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 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答案C 解析京剧是徽剧、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 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 本课测评 、选择题 我国史学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以前的刻符和早期文字,如:半坡陶 文、大汶口文字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B.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C.与以后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D.具有相通性,起到了加强各地联系的作用 2.如果有人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你认为最好的字帖是() A.《兰亭序》 B.《颜氏家庙碑》 C.《自叙帖》 泰山石刻 3.阅读教材48页第二幅插图,它体现了() A.文人情趣B.民间风情C.质朴与浪漫D王朝鼎盛气象 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 /8
5 / 8 对人物的褒贬态度,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各行当,并根据不同的脸谱勾画,区分人物 的忠、奸、善、恶,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4)故事性:京剧大多以历史故事为依托进行编演,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吸引观众,并赋予 其深刻的寓意,起到一定的教育或启迪的作用 (5)程式化:京剧表演的过程和形式都已形成许多规范化、固定化的东西,即所谓程式。 【例题 2】 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京剧是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 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 C.京剧是以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 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 答案 C 解析 京剧是徽剧、汉剧在京城合流,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 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而形成的。 本课测评: 一、选择题 1.我国史学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批甲骨文以前的刻符和早期文字,如:半坡陶 文、大汶口文字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B.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C.与以后成熟的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D.具有相通性,起到了加强各地联系的作用 2.如果有人想师从名家练习行书,你认为最好的字帖是( ) A.《兰亭序》 B.《颜氏家庙碑》 C.《自叙帖》 D.泰山石刻 3.阅读教材 48 页第二幅插图,它体现了( ) A. 文人情趣 B. 民间风情 C. 质朴与浪漫 D.王朝鼎盛气象 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B.战国时期──帛画──《人物龙风图》
C.唐朝时期—一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一风俗 《洛神赋图》 5.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所述的是哪一种戏曲?() A.南戏B杂剧C京剧D.昆曲 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 族竟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 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7.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B.由繁到简C.由象形到会意D.由图画到符号 8.下列是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画的哪种风格?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 9.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戏曲己经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15分)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 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印:舞动的 【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 6/8
6 / 8 C.唐朝时期──宗教画──《送子天王图》 D.北宋时期──风俗画──《洛神赋图》 5.歌曲《说唱脸谱》中唱到:“蓝 脸的窦尔敦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所述的是哪一种戏曲?( ) A.南戏 B.杂剧 C.京剧 D.昆曲 6.《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千百年来一直是帝王将相、王公贵 族竞相争夺的至宝,普通百姓根本就无缘一睹真容,现藏于故宫。该画(部分)见下图,说 法正确的是( )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 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 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 7.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A.由大到小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图画到符号 8.下列是 2008 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吉祥物福娃。这种画风继承了画的哪种风格? A.战国帛画人物肖像画风格 B.秦汉工笔重彩 C.隋唐山水画的风格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写意画风格 9.京剧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A.戏曲已经成为城乡人民的文化需求 B.文化专制导致了戏剧的繁荣 C.地方戏曲日益繁荣 D.安徽、湖北艺人的长期努力 1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15 分) 【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7000 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 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印:舞动的 【材料三】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A、B、C、D 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 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分) (3)分析出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分) (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5分) 参考答案 1.B.A项不成立,因为这些图画文字远远早于国家的产生:C项与史实不符,迄今为 止,史学家还不能全部识读这些符号(部分的识读恰恰证明了B项的正确性):D项迷惑 性最大,但是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流几乎不存在。故答案为B 2.A.题干要求是“行书”中“最好的”字帖,所以选A,《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 行书”。故答案为A。 3.A.本图是元朝王冕的《墨梅图》,是这一时期文人写意画中的代表。问人写意画,追 求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答案为A 4.D.本题考查绘画的发展历史,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北宋时期,风俗画成为一大 亮点,杰出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东晋画家顾恺 之的传世佳作。故答案为D 5.C.材料所反映的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化装谱式。故答案为C 6.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项是隋唐时期绘画 发展的特点;B项是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D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故答案为C 7.B.本题考査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答案为 8.D.回答本题,注意从画风上观察,认清吉祥物五福娃绘画的思想性、艺术性。战国人 物帛画讲求造型准确、线条流畅;秦汉工笔画讲求色彩绚丽,线条流畅:这幅图不属于山 水画。故答案为D。 9.B.本题考査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化是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B项本身表述错误, 文化专制只能压制戏剧的发展。故答案为B 10.解析:第(1)问读图结合各种字体的特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问只要掌握了 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就不难作答;第(3)问考查从图片材 料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印将汉字“京”人格化,体现了书法艺术同时又是篆刻作品,包 含了的汉字、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三种历史信息,所以需要从汉字与书法方面考虑,第 (4)问可以结合时事知识,“福娃”正是把我们人对于举办奥运会和社会发展的喜悦之情 表达出来,属于民间风俗画。 答案:(1)A一甲骨文B一小篆C一草书D一行书(4分)
7 / 8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 分) (3)分析出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 分) (4)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名字叫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5 分) 参考答案 1.B.A 项不成立,因为这些图画文字远远早于国家的产生;C 项与史实不符,迄今为 止,史学家还不能全部识读这些符号(部分的识读恰恰证明了 B 项的正确性);D 项迷惑 性最大,但是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生活相对隔绝,区域交流几乎不存在。故答案为 B。 2.A.题干要求是“行书”中“最好的”字帖,所以选 A,《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 行书”。故答案为 A。 3.A.本图是元朝王冕的《墨梅图》,是这一时期文人写意画中的代表。问人写意画,追 求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故答案为 A。 4.D.本题考查绘画的发展历史,属于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北宋时期,风俗画成为一大 亮点,杰出的代表作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东晋画家顾恺 之的传世佳作。故答案为 D。 5.C.材料所反映的是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化装谱式。故答案为 C。 6.C.《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 项是隋唐时期绘画 发展的特点;B 项是元明清时期的绘画特点;D 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故答案为 C。 7.B.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汉字的发展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答案为 B。 8.D.回答本题,注意从画风上观察,认清吉祥物五福娃绘画的思想性、艺术性。战国人 物帛画讲求造型准确、线条流畅;秦汉工笔画讲求色彩绚丽,线条流畅;这幅图不属于山 水画。故答案为 D。 9.B.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文化是 政治经济发展的反映。B 项本身表述错误, 文化专制只能压制戏剧的发展。故答案为 B。 10.解析:第(1)问读图结合各种字体的特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第(2)问只要掌握了 汉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原因就不难作答;第(3)问考查从图片材 料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印将汉字“京”人格化,体现了书法艺术同时又是篆刻作品,包 含了的汉字、书法艺术、篆刻艺术三种历史信息,所以需要从汉字与书法方面考虑,第 (4)问可以结合时事知识,“福娃”正是把我们人对于举办奥运会和社会发展的喜悦之情 表达出来,属于民间风俗画。 答案:(1)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 (4 分)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 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 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 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3分) (3)的汉字、的书法艺术、的篆刻艺术。 (4)福娃。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民间风情画 8/8
8 / 8 (2)魏晋南北朝时期。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 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 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 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3 分) (3)的汉字、的书法艺术、的篆刻艺术。 (4)福娃。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 民间风情画